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急剧扩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最新型媒体,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存在,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怎样?这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快速适应网络媒体的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扩大宣传影响,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大家交流一些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我讲七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给诸位介绍一下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种态势,网民人数逐步增加,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以更加迅猛的势头

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总之,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网络应用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64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4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手机用户9亿多,手机网民3亿多,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中国互联网正向“全民时代”迈进。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亿多,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微博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网络舆论场。现在微信、易信也急速发展,每个人都可轻松方便的在手机客户端网上发布消息,发表言论,获取信息。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也有称“自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在信息获取、文化生活、电子商务、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新产品加快普及。特别是微博客、微信成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3.09亿,微信用户规模达到3亿。近两年,电子商务在中国扩张迅速,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传统销售模式外大力开拓网络渠道,网民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购物。据统计,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比2011年增长了24.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8.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了

27.9%。电子商务在推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蓬勃发展。截止去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占网民总数的74.5%,比2011年增长了18.1%,并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不论是城市白领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大都通过手机刷微博、发微信、逛网店,手机上网成为社会时尚。去年,中国的手机微博客用户达到了2.02亿,占全部微博客用户的65.6%;网民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的用户数是2011年的2.36倍,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等手机移动应用用户比2011年都增加了80%以上。移动互联网使随时随地上网成为现实,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三是互联网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中作用凸显。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互联网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鼓励、大力推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开设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提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目前,中国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门、100%的省级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级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账号数量超过17万个。互联网为中国政府和民众沟通交流搭起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及时发布政务信息,征

询网民对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见,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就政府工作表达意见建议,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各级政府重视网上反映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改进政府工作,解决反映的问题,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四是网络互动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很高的互动交流程度,特别是随着微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网民参与网上内容创造。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论达300多万条,每天发布和转发的微博客信息超过2亿条。互联网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增进彼此交流、表达意见建议搭建了新的更大平台。

五是传统媒体向互联网拓展步伐加快。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中国依然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积极适应媒体格局的新变化,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加快推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创办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网站迅速崛起,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网络媒体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积极运用微博等新业务,开设法人微博或官方微博,大力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自去年7月份上线至今年3月底,短短八个月“粉丝”量就迅速达到1058万,成为中

国第一个千万级的媒体微博账号。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领域拓展,既为传统媒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六是网络正能量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去年以来,“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教师”等一个个“最美”人物在中国互联网传播放大,在全社会激荡起一股向美向善向上的强大正能量。今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中国互联网上发起了“温暖2013春节回家顺风车大型公益行动”,网民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或获取搭乘顺风车的信息,有27万多人参与,5000多人获得帮助踏上了温暖的回家路。在中国,互联网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大众工具,也日益成为传递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我省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据中国互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联计,截至2012年底,我省网民规模1589万,普及率为44.2%,居全国第九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省通信管理局提供数据,截至2013年2月底,在我省注册备案的网站35479个,我省移动电话总数2785.92万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1834.51万户;飞信用户约835万,已注册飞信群用户约13万,群组成员约106万。全省共有正式备案的新闻网站30家,其中省属新闻网站8家,各市新闻网站22家,黄河

新闻网、山西新闻网、太原新闻网是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的重点新闻网站;在我省正式履行备案手续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驻晋分频道4家,分别是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

2、网民上网情况。近年来,我省网民的社会民主意识、信息获取意识、诉求表达意识不断增强,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时政类信息关注度较高,在各类社交网站、互动社区和新闻跟帖发言踊跃。据腾讯公司统计,山西网民注册的QQ号数量约为1400万,QQ活跃数量600万,微信账号总数600万,腾讯微博注册数量1100万、活跃数量700万,注册的官方微博账号大概在3万到4万之间,官员实名微博数量约有200个。随着社交网站特别是微博客的兴起,传统互动社区人气急剧下降,有的已经自然消亡,但部分知名网站的互动社区仍有一定人气和影响,特别是一些互动社区以山西地名命名的版块,仍然成为承载涉晋舆情的重要平台。比如百度地方贴吧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仍有一定吸引力,目前涉及山西地名的百度贴吧已达1030余个,绝对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互联网作为新闻宣传的新兴载体,具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发挥互联网优势,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时效性强。也就是即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更及时、快捷,其时效性是有目共睹的,网络新闻的更新发布是以分钟甚至秒来计算的,而新闻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时效性强。因此,网络新闻的时效性远胜过传统媒体新闻,这一点在报道突发性事件上尤为见长。如台湾大选选举结果、伊拉克对美国和韩国人质的斩首公布等,特别是前一段在济南关于“薄熙来案”审判的报道,都是通过网络率先报道的。

(二)表现形式多样。网络媒体他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限制,将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优点有机的整合到了一起,实现了文字、声音、图象的同期声,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并可以借助网络的技术将一些文字设计成动画,图象,声音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以一个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受众的面前,使得受众能够更加被吸引。比如新浪网在报道美国“911”事件时,运用了网络手段,在美国世贸大厦被撞的影像中加上了本.拉登的头像,这样一下子便吸引了众多的眼球,使得网站的新闻的阅读量飙升。中央电视台著名的《面对面》栏目同样把节目搬到网上,现在只要是打开电脑,登上互联网就可以看到每一期的节目。有声有色,图文并茂。

(三)信息容量大。网络容量之大,任何其他媒介都无可企及,对于网络新闻而言,其在空间能力上最突出的特征

就是信息贮存与转运的能力。网络新闻采用的超链接方式使网络新闻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与丰富性。就像已经取得圆满成功的神十载人航天这一重大事件,只要我们点开其中的一条网络新闻,就可以看到连接的各种最新消息、在各个飞行时段的状态、太空迈步的视频资料、国际社会的反映、我国航天事业下一步计划等相关新闻,使受众不仅对神十所肩负的任务有了认识、也使他们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

(四)传播范围广。网络新闻的发行是全球性的,其受众可能遍及四海。"虚拟空间"并无所谓"领域疆界",因为在互联网上信息传输速度和成本与所在的物理位臵几乎毫无关联。这使得网络新闻可以在几乎任何地点间传送发行,比如一家市县报上网后,其网络新闻会拥有不少关心该地区情况的省外、国外读者。网络新闻全球化的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和全国性媒体的公平竞争,有助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媒界中声音微弱的现象。

(五)自由度高。在网络传播中,用户的主体地位却得到充分体现,用户可随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检索、查寻和浏览各种信息,用户有选择和控制传播结果的主动性。另外,在网络传播中,通过网上评论、电子公告牌、电子邮件、论坛、博客、播客、MSN、QQ,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对话,用户既可以利用网络公开发布信息,也可以

利用网络广泛交流意见从而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与传统媒体主要提供信息内容服务不同,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使人人有了传播平台,作为网民不仅仅只是信息接受者,人人可以办媒体,并且自由发布和传播信息。

(六)、互动性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网上与网下互动越来越紧密,网上舆论热点很快影响现实社会,这种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互动性,并由此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动员力,是现阶段网络媒体最显著的特征。

三、当前舆论引导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目前,社会环境日益开放,社会舆论日趋活跃,用主流舆论引领社会舆论、用主导思想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现有电视台约280座,电台约260座,报纸近2千种,期刊近1万种,年出版图书近30万种,录音制品1.2万种,录像制品1.2万种,电子出版物约1万种;同时,每年有3000至5000名外记来华,约50个国家的400家新闻机构、700名记者在华常驻,这还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记者。媒体队伍庞大,商业竞争日趋激烈,不同背景、不同形式的媒体争相发出自己的声音,各种舆论充斥社会,“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2、当前,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格局、网络媒体格局、互联网产业格局。移动互联网带来信息

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手机网民和移动终端高度粘合,使人随网走变成网随人走,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隐蔽,网上舆论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对经济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媒体积极抢占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与社交媒体、自媒体、手机媒体深度融合的全媒体特征日益突出,努力为网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极大丰富了互联网服务和应用,推动手机新闻、手机电视、手机阅读、位臵服务、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等移动新业务蓬勃兴起,已经成为技术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为广阔的新兴产业。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中唱响主旋律,凝聚社会共识,推动互联网依法有序运行,使互联网更加安全、可信、可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是时代赋予我们网络媒体的历史重任。

总之,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给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如网上法律意识自律意识不够,虚假信息较多,甚至造谣传谣,侵公他人合法权益;有的非法开展网络公关,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有的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低俗信息,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的制作传播网络病毒和流氓软件,进行网络攻击侵扰,窃取贩卖网民个人信

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界反映强烈。

3、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调整,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舆论引导敏感性、复杂性增强。这是外在国际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考验。

四、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近年来新闻舆论形势的变化,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怎样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为中国梦的推进,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舆论引导。

通常地讲,舆论引导就是运用舆论来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来说,舆论引导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二是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三是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这就是舆论引导的基本内涵。

(一)在舆论引导方面,我们怎么做?

1、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媒体我们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一句话,导向要正确。导向是什么,导向是旗臶,导向是灵魂,我们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做好舆论引导,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围绕党中央和省委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对今后互联网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网络媒体,首先它和传统媒体一样,导向最重要,导向是根本。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见导向的重要性。现在,网络通四海,网络连百姓。网上传播什么,宣传什么,主张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往往最容易形成一种倾向性的舆论。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推广、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党和政府及企业的决策、主张的贯彻落实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导得法与否,直接决定网络舆论的走向。我们要坚持正面引导的方针,以辩证的观点和思维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努力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把网民的心智、网上的舆情引导到共同宣传好党的主张、反映好人民的心声、服务好人民群众上来,引导到通过舆论监督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上来,引导到“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上来。要通过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好网上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做好正面宣传,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形成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信息内容占领网络空间,是网络媒体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做好的根本任务。搞好正面宣传,首先要精心划,突出主题,彰显个性,打造特色,加强互动合作,创新模式,不断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提高引导的效果。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旗臶鲜明、生动有效地持久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大力传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正面信息。要坚持“网事”求是、求真、求善、求美,积极弘扬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树立良好网络风尚。要围绕引起网上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自信中国”、“美丽中国”等热点话题,运用新闻、论坛、博客、微博客、手机等多种平台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征文等网络文化活动,传递放大正面声音,形成强大网络正能量。要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原创能力,多生产多提供弘扬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文明

健康有益、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

(三)转变文风作风,增强吸引力。网络媒体作为社会影响广泛的大众传媒,文风、作风是生命线,直接关系自身公信力和社会美誉度。网络媒体无论是报道新闻还是传播信息,都要把社我们要精心培植品牌,要从时政要闻、休闲娱乐、经济信息、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分类别的培育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网民,形式多样,网民关注的网上栏目、频道和论坛。丰富广大网民的精神生活。网上热点是网上舆论引导的重点和难点,要区别情况,对具有积极意义的热点,要注意发现和发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广泛传播。对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要控制传播范围,要努力向正面方向引导。同时在新闻报道事实中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加强信息与服务中开展教育,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传播效果与社会效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好新闻信息刊发的导向关、来源关、事实关,自觉维护网上良好信息传播秩序。要始终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牢牢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发挥网络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推动实际工作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在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上下功夫,丰富完善商务、生活、教育、健康、旅游、天气等实用信息,为网民提供全方位资讯服务,提升网上公共服务水平,寓引

导于服务之中。要把笔触和镜头多对准群众,把版面和位臵多留给基层,多报道平凡英雄、基层模范、科技先锋,少追逐“高富帅”,多反映义行善举、美丽网事,少炒作炫富比阔、低俗暴力。要切实改进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大、空”,善于运用网言网语。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小见大,以小话题引领大主题、以小素材体现大道理,切实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使网上新闻和舆论引导更加贴近网民需求,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作为从事安全生产的同志,要深入到安全生产第一线,去发现、挖掘在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并宣传推广。用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

(四)创新引导水平,注意把握好度。新闻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要树立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关于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舆论监督报道的有关工作者要牢规定,要有利于大局稳定、有利于问题解决、有利于事件的处臵。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担当民意的代言人、社会的救世主角色。要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特别是报道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舆论监督的水平。下笔前慎思考、细掂量,不能凭感情和意气用事。搞新闻的没有感情和激情不行,但这个感情和激情要有理性做指引,一定要看到新闻的威力和作用,看到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关于突发事件,近几年我省发生了不少,襄汾溃坝、王家岭透水等等,大家都很熟悉,在座的参与处臵和报道的应该也不少,积累了不少经验,上午,刘德政局长结合亲身实践讲了很有价值,很有指导和操作性的意见,这里我简要谈一下,供参考。

1、要把握时机,争取主动;

2、及时汇报,加强沟通;3,统一口径,规范发布;4、滚动发布,把握好度;5、关注舆情,妥善引导。

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坚持积极开放、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还要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讲究宣传艺术和引导水不断增强宣传引导效果,为处臵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生了突发事件,第一位的是处臵突发事件,但要有专人组织新闻发布,有了好的舆论环境,对顺利处臵突发事件是十分有利的。要先发、早发、主动发布信息。发布信息一定要客观、准确,千万不要刻意隐瞒什么,是什么就说什么,怎么处臵就怎么说,越真实越好。掌握话语权,就是掌握信息的客观公正权。信息量一定要大、要足,要详细具体,使小道消息没有市场。该报的都报了,没有内情可挖,大道通畅了,小道自然没有人走了。掌握话语权,要靠信息发布,而不能靠权威控制。

总之,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臵。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倾向性苗头性舆情。第一时间发布事件认定的实时信息,第一时间表明党委政府的立场态度,努力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真正做到真实、准确、主动。

六、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

当前,物价上涨、分配不公、贪污腐化以及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也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舆论中最为敏感、最为突出、最受关注,也最容易形成热点。而一件事一旦成为热点,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热点问题怎么办呢?我们怎样看待,怎样报道,怎样引导热点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说,热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上发生的、普遍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钓鱼岛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严重自然灾害等,客观事实摆在那里,全社会普遍关注。如果这个时候,媒体不及时进行报道和引导,就会被其他的舆论形式所代替。另一种是局部地区发生的比较特殊的某件事情,很典型,很有新闻性,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关注,并不停地报道下去,进行所谓的“深度挖掘”、“背景透视”等渲染炒作,形成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这两种情况,一种可称为客观报道热点,一种可称为刻意炒作热点。热点炒作有利有弊,热了,能形成好的宣传效果,但如果引导不当,也会出现很大的负面效应。我们对发生的

各类事件不要隐瞒,要让媒体及时报道,特别是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只有开通网络传媒这个大道,把正确的信息传播出去,才有可能堵住各种流言传播的小道。但在报道热点中,一定要有效进行引导,要有利于疏理情绪、化解矛盾,而不是诱发情绪、激化矛盾。安定民心,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宁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这就需要我们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勇于直面热点话题和社会关切,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紧紧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回应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不回避、不遮掩、不护短,特别是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网络上第一时间发布全面、真实、客观的信息,让网民及时了解事件的真相,满足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心理,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情绪,不给网络谣言得以产生和传播的任何机会。

首先,要转变观念,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意识,树立舆论引导新理念。要善于在公开透明中进行舆论引导,善于用发展思维进行舆论引导,善用民意进行舆论引导。

其次,要掌握舆论引导的技巧与艺术。从主动设臵议题,改进正面宣传,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尊重新闻规律,构建引导格局,健全引导机制。

第三,舆论监督要把好关、把好度。做好舆论监督,一定要依法、科学监督,要处于公心,有利于改进工作,不能

打击报复,谋取私利。要把立足点站在政府希望解决、人民盼望解决、社会深恶痛绝的问题上,并通过报道,努力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舆论监督不是为监督而监督,而是为促进工作去监督,为解决问题去监督,这就有了针对性、选择性和目的性,监督的效果肯定是好的。现在社会问题很多、不尽人意的事情很多、需要监督的事情也很多,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时段,网络频道统统拿出来进行监督报道,也是报不完的。我们人口这么多,地域差别这么大,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不论怎么报道,都符合事实,也都有新闻性。仅就各类灾害事故,就报不完,而且每一类事故都还不一样。所以,新闻宣传,在视角上,必须考虑到新闻的特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我们要把视角同目的联系起来,而不是分割开来。这就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道理。

七、自觉坚守“七条底线”、拒绝网络谣言

所谓“底线”,就是做人、办事的最基本原则,底线也是高压线,碰了就会致命。做任何事情都有底线,我们办网站和上网也是一样。全国“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提出的“七条底线”,我认为非常重要,也很有针对性,它就是互联网内容管理的高压线,如有逾越,必须严惩不怠。

1、关于法律法规底线。法律是具有强制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守住法律法规的底线,首先是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办事,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依法

管网。过去对互联网有一种说法,将其称为虚拟世界,有人就借这一说法在网上恣意横行、践踏法律,认为互联网上的行为可以与现实世界不同,不受法律的约束。但网上的事都是网下人干的,现行法律必须延伸到网络领域,一切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违法网络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最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加紧开展全国互联网企业资质年检年审。我省各相关单位、各网站特别是新闻网站要抓好学习贯彻工作,凡违法违规网站一律进行整顿、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网站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直接吊销其服务许可证。

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底线。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近来,网络上频繁炒作宪政话题,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其实质是要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和原则,最终实现改旗易臶。一些网站特别是商业网站或不明就里、或有意为之,不断翻炒西方政治理念、政治模式和民主思想,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法对立起来,企图动摇我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该看到,2010年底以来的西亚北非动荡局势,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社交网站煽动游行活动、不断挑起紧张局势密切相关。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绝不允许网站成为西方反华势力挑起“颜色革命”的帮凶。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领导干部要善于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皇竺 市场经济环境下,媒体不仅是党的”喉舌”和”窗口”,还是满足 群众信息需求的平台.媒体不仅需要正面信息,也需要实事求是的 负面消息;不仅注重对既成事实的客观报道,也注重对未来事物的 主观探究;不仅有团结的旋律,也有冲突的音符.因此,领导干部要 把握媒体对信息的需求规律,从信息源头上提高应对舆论的能力. 首先要树立”放”的理念.牢固树立开明开放的理念,是提 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深刻把握媒体种类 立体化,多样化,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网络化,媒体速度瞬时 化,同步化的大趋势,坚决破除不想面对媒体,不敢面对媒体的 思想障碍,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面对媒 体,把握舆论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对涉及的各项工作,要 按照规定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为媒体提供权威真实的信息 源.不但要乐于公开”成就型”信息,还要敢于公开工作中出现 的”失误型”信息,以开明的态度取信于民. 其次要抓好”实”的基础.媒体涉及的所有信息,都离不开我 们的工作.当前,部分干部在与媒体打交道时”祸从口出”,表面 上看是应对媒体的能力不强,不善于”说话”使然,实际上是其工 作理念不新,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不妥,工作效果不佳等原因造成

是由于工作中存在”短板”,才为媒体提供了信息源头.所以,领导干部首先 要提高推动工作的能力,离开扎实的工作去空谈引导舆论,只能是本末倒 置.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统筹抓好各 项工作,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消除负面舆论来源. 其三要提高”处”的能力.”处”的能力就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就是调查研究,了解舆情动向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处”的能力,必须淡化官员意识,抓 住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机会,多与媒体沟通,多与记者交往,了解情况,掌握动 向.要善于构建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了解主流媒体的信息需求动向,通 过主动设置议程,调动媒体的兴奋点,引导媒体按照工作需要进行报道.要高 度重视网络舆论,努力提高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能力,常上网看看,在线 聊聊,了解网络舆论动向,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化解矛盾,消 除舆论隐患;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民情,体察

如何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高校 1.2 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关注国际和国内的热点事件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及时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如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某大学发布特别报告,在报告中,教师和学生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专业学科分析中日关系,理性看待冲突,积极指导、理性的表达,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1.3 挖掘校园热点,增强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新闻宣传应扎根教师和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把重点放在校园新闻,要牢固确立大众观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想看的信息,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可亲可信。 2 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高校宣传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但党委宣传部门更多的注重校园内部宣传,而忽视对外宣传,所以应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 2.1 主动宣传,注重新闻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新闻价值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宣传思维僵化。一些大学不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延迟宣传;一些高校因为担心媒体炒作或不透明,在宣传上因循守旧,缺乏特色;同时,也存在资源占有不均的情况,这将导致不同的院校可以动员的媒体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许多院校忽视了社会的驱动的宣传影响,很难打破现有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宣传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公众舆论,提高预期的效果 一些高校抱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媒体关注,而忽视公众舆论,并认为公众舆论冷却意味着一切都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打乱了公众舆论的整体节奏,公众舆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一些大学缺乏经验,在处理公众舆论方向判断不准确,很难做到有序和有效。因此,应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提高宣传的预期效果。 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宣传机制 有效率的宣传必须在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任何重要的涉及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发展应该由宣传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从而形成力量,对外宣传;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宣传的分工、职责、内容、时间、要求、反馈、评估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包括宣传计划如何发展,舆论监控提交等。 2.4 充分注意媒体关系管理 2.5 建立正面典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引导校园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宣传应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校园生活的新措施进行积极宣传,进行典型的正面宣传、采访,尽量做到有趣、活泼、接近校园。其次,应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利益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新闻二班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导向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及时发现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

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我们当前的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意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新闻触觉不敏锐等等,都给我们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新媒体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短短36字诤言,为网络发展“点明”了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字诀”,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是“疏”字诀,网络舆情宜疏不宜赌。当前,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文章,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二是“明”字诀,网络舆情宜明不宜暗。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网络关注的焦点,特别

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象,集聚形成网络舆情。“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网络舆情的集中涌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网站、部门网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网上访谈等,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网民的心声,把网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快”字诀,网络舆情宜急不宜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点。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再进行公布,而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出正面声音、消弭负面传言,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真”字决,网络舆情宜实不宜虚。目前,网络与手机等无线终端已经互联,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谣言、猜测纵行,真假难辨。对各类网络舆情,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舆情信息的本来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发布时间:2010/01/20 责任编辑:陈晓红来源:金华报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中,专门提到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纳入整体应急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2.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近年看,我们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性灾害,如台风、冰雪气候造成的灾害;事故性灾难,如地铁塌陷;公共卫生事件,如“甲流”;社会治安案件,如“杀人恶魔”董文语抢劫凶杀案、杭州“5·7”交通肇事案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本身会造成局部的危机,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运用传媒的力量来减缓乃至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对我们地方党报而言,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实践“三贴近”、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考验着新闻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组织报道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使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最大化,媒体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客观报道来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并且引导突发事件向消除误解、吸取教训、完善措施、平息事态的正面转化。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提高应急报道水平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媒体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媒体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事件责任部门封锁消息,阻挠采访,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的问题。突发事件因其“突发”,公众关切、关注;媒体无论是从职业特性还是从社会责任出发,都十分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一些突发事件因有“负面作用”,一些事发地的基层党政部门和事件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怕舆论监督,怕影响当地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常常封锁现场,阻挠媒体采访,导致不真实或不准确的小道消息在社会上到处流传,并且愈加失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往往失去有利时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被动。杭州“5·7”飚车撞死在斑马线上行走的大学生就是典型案件。 2.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中国互联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舆论场,网络与传统媒体互相渗透的传播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产生的互动舆论场也是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新挑战。当前,传统媒体尤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臵,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一些地区,

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拥有快速动员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舆论的巨大能量。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个转型过程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新媒体的聚集和放大作用下,形成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负面舆论。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引导能力,如何加强新媒体舆论的正面引导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新媒体 新媒体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它是继传统三大媒体之后产生的媒体的总称。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和电子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数字信息处理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微博、贴吧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极大、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开放性与传受平等性等特征。 1、信息容量极大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数字技术。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都可以经过模数转换和编码后存储在容量极大又极易扩充的硬盘、硬盘阵列乃至云存储设备中。一块容量为1T的硬盘就可以保存约200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得益于飞速发展的数据存储技术,网络可以逃脱诸如报纸版面、广播电视频道、时间之类的限制,从而可以几乎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新闻信息。 2、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 传统媒体的制作需要时间、审核把关需要时间,此外还有截稿时间、印刷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延迟以小时计一算、报纸以天计算、期刊图书就更长了。而网络上的新媒体则不受这些限制。各种事件的当事人或日击者使用手机在现场就可以收集编写消息,并通过自媒体即时发布。 3、开放性与传播的平等性 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这一点可以说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大

舆情的处理与思考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与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密切,其工作特别是一些反映干部工作、干部问题的信息也逐渐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如果不加以科学有效的疏导,极有可能造成工作被动,影响组织部门形象。因此,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组织工作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是当前组织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已经逐渐引起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有的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纵观全局,组织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1、对网络舆情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基层组工干部思想上没有转变过来,对网络舆论不重视,狭隘地认为了解网络舆情、应对网络舆情是其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在当前民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热点问题频现,舆情空前活跃的形势下,组织部门在应对社会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党的威信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导致在组织工作舆情应对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不足,思路无创新,工作无特色,从而制约了组织工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提升。 2、应对网络舆情的准备不够。目前,多数组织部门在网络舆情应对上还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组织领导工作架构,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专门的工作队伍,没有建立党建网络信息阵地。因此,工作上未能有效适应互联网信息开放性、交互性、复杂性、爆炸性的传播特点,导致对网络舆情准备不足、处理不当,甚至酿成网络公共事件,给组织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损害,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应对网络舆情的方法措施不够。一些单位在应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时,还是运用能拖则拖、能避则避的低层次、低水平的“老办法”,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力的情况,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湖北宜城“29岁市长”事件,起先网民关切的是最年轻的市长在任用程序上是否有问题,由于当地组织部门没有及时公布任用程序,当选仅一周,迅速被网络放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此外,一些组工干部政治敏感性不强,对媒体和网友的质问态度生硬,反应迟钝,答复不当,从而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丢失了网络舆论宣传主动权。“逯军事件”中,正是因为个别组工干部在面对媒体时的不当答复,使郑州市委组织部在应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时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 二、加强和改进应对组织工作网络舆情的对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针对当前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薄弱环节,要求组织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网络舆情应对的思想认识 李源潮同志指出:“作为组工干部,要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就要维护党在网上的威信;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社会上的声誉,就要维护组织部门在网上的声誉;要提高干部在群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舆论引导的难题 舆论的新闻源头不可控。过去的新闻信息传播只有各级宣传部门领导或监管下的报纸、杂志、出版、电台和电视台等出口。而互联网上的百多万家网站,包括新闻站点、专业信息站点、公司站点、机构组织站点、个人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等都是新闻信息的源头和出口,而且这些新闻出口都无需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只有具备登载资质的网站才能发布新闻,但现实情况是,只要愿意,谁都能发布、登载新闻。舆论的新闻源头实际上已不可控。 网上舆论的快速转化不可控。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只要提出的问题令人关注,不管是喜欢或者讨厌,很快都会有所反应。网上言论在没有形成舆论之前,其议题广泛而丰富,其活跃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言论,网络成为潜舆论的最合适的表达场所。而随着网民议题关注的相对集中,以及网民活跃指数的上升,一部分潜舆论很快会变成显舆论,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网上舆论的分散性与多元化不可控。网民的职业、身份、年龄各不相同,所关注的主题也各式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多数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派别,各持己见。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网络舆论极易被放大而难控。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空间,一则有代表性的帖子如果得到认同并引起共鸣,通过反复转贴和跟帖,很快就被放大,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意见而产生雪崩式的效果。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管理者不可能对因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检查评价,导致网络舆论的难以调控。 唱响主旋律 新形势下,要求网络媒体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及时反映网民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这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也是推进网站建设的要求。 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堪称为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当然,网络媒体不能只满足于作网民的“出气筒”,而要紧紧围绕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各种思想疑虑,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告诉网民,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网上充分集合、碰撞和交汇,在多种声音中也难免夹杂着有害的、负面的“杂音”和“噪音”。网络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急剧扩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最新型媒体,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存在,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怎样?这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快速适应网络媒体的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扩大宣传影响,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大家交流一些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我讲七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给诸位介绍一下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种态势,网民人数逐步增加,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以更加迅猛的势头

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总之,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网络应用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64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4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手机用户9亿多,手机网民3亿多,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中国互联网正向“全民时代”迈进。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亿多,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微博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网络舆论场。现在微信、易信也急速发展,每个人都可轻松方便的在手机客户端网上发布消息,发表言论,获取信息。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也有称“自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在信息获取、文化生活、电子商务、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新产品加快普及。特别是微博客、微信成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3.09亿,微信用户规模达到3亿。近两年,电子商务在中国扩张迅速,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传统销售模式外大力开拓网络渠道,网民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购物。据统计,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比2011年增长了24.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8.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了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加强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摘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对推动企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离不开人才建设、载体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本文以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意义为切入点,从教育引导、人员培养、载体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宣传舆论机制载体队伍 一、引言 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这给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于弘扬优良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对本企业形象和发展面貌的体现,也关系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和谐稳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基础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宣传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注重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二、加强措施落实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实效 1.提高认识,充分把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党和国家的意志通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能否凝聚最广大的员工力量投身企业发展建设,关系到社会新风尚、正能量能否有效传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和教育全体宣传工作以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工作中;要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全力营造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 2.创新载体,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科学化建设 企业党政工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制定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支持力度,形成新闻宣传、舆情监测、引导等良好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方,共同行动、形成新闻宣传整体合力,迅速快捷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员工群众的心声,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集中精力积极抓好网络管理,进一步整合宣传、信息、维稳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提高舆情监控和引导水平。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持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展板、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方针政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一、新媒体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影响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今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手机已经超过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其中微博、微信用户都超过5亿,无论人们对新媒体的快速扩张持欢迎还是批评的态度,新媒体已经无可阻挡地强势嵌入我们的生活,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1)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2)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加强新闻宣传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加强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摘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对推动企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离不开人才建设、载体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本文以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意义为切入点,从教育引导、人员培养、载体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宣传舆论机制载体队伍 一、引言 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这给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于弘扬优良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对本企业形象和发展面貌的体现,也关系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和谐稳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基础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宣传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注重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二、加强措施落实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实效 1.提高认识,充分把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党和国家的意志通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能否凝聚最广大的员工力量投身企业发展建设,关系到社会新风尚、正能量能否有效传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和教育全体宣传工作以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工作中;要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全力营造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 2.创新载体,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科学化建设 企业党政工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制定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支持力度,形成新闻宣传、舆情监测、引导等良好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方,共同行动、形成新闻宣传整体合力,迅速快捷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员工群众的心声,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集中精力积极

如何提高网络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业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的总和,反映公众的情绪和社会政治态度。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基础广泛,人数众多,信息量大,意见纷繁,具有内容公众化、传播开放化、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地方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提升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的政治敏感度。不重视网络舆情,忽视互联网反映的问题,轻则使各级政府工作陷于被动,重则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执政基础。因此,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把关注互联网、驾驭互联网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自觉培养关注网络舆情的习惯,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当出现网络热点事件时,快速反应,及时处理。 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操作能力。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网络运行规律的掌控能力、网上信息的甄别能力、网上舆情的研判能力。要善于利用网络搜集信息,从而把握社情民意;加强学习,掌握互联网使用知识,增强网络信息发布、网民互动交流等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日常工作中,要把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舆论引导作为重要内容,对网民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制定网络道德的规范和标准,开展有效的道德舆论评价,积极营造网络道德的良好氛围。积极采纳网民提出的有建设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加强对网民群体的参政能力培养,使有良好参与公众政策能力的网络群体不断扩大,为实现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的良性互动创造条件。 提高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各级政府要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提高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能否有效调控大众媒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考验。我们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江泽民同志要求,在坚持党性原则上,新闻媒体不允许有任何的含糊和动摇。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些重要论述,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体现了舆论引导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指路明灯。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我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近年来,西方一些人士极力宣扬“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是独立于政党、政府或利益集团的“第四种权力”。我们有的同志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种论调的影响。其实,西方国家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上,都是对新闻媒体实行严格控制的。比如,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就实施“新闻媒体过滤器”计划,挤压美国国内与政府观点有抵触的新闻媒体的传播空间,限制记者的采访报道,并处罚“违规”记者和电视台。不仅如此,一些西方新闻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不顾事实、凭空捏造、造谣生事。这些无疑都是对西方国家长期标榜的“新闻自由”、“媒体公正”的莫大讽刺。实际上,西方主流媒体所代表的正是幕后政党和大财团的利益,西方新闻学强调的“新闻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们的新闻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决不能在新闻宣传上出现任何偏差。今年,我们国家大事多、要事多、敏感事件多,江西各级新闻媒体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突出抓好敏感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