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再改稿)

最新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再改稿)

最新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再改稿)
最新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再改稿)

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

(再改稿)

刘基的求学科举之路(再改稿)

(连环画文稿)

人物造型:刘基,幼童(三兄弟);少年;青年(有发髻)。

刘父,刘爚读书人。

刘母富氏,端庄贤淑。

刘基外婆,慈眉善目。

吴梅涧,道士。

郑复初,学者。

叶岘、徐祖德,书生。

画页场面及文字内容

一、文字:南田山位于青田县的南部,虽然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但却有大片平地,水土丰美,多稻田,曾经是青田的粮仓,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

画面:旷野良田,农夫割稻、打稻、挑担场景。

二、文字:元朝至大四年(1311)夏六月十五,刘基出生于南田武阳村。刘基家共三兄弟,大哥刘舒,字伯洋;刘基,字伯温,居中;小弟刘陞(shēng),字伯演。

画面:三个大小有差异的小孩在山野田间嬉戏,远景为武阳村。

三、文字:刘基家族“远世尚武,近世修文”。刘基的父亲刘爚(yuè)做过遂昌县教谕,饱读诗书。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的文化教育。

画面:刘爚教刘基三兄弟读书。

四、文字:刘基的母亲富氏是南田西坑人,为北宋名相富弼(bì)的后代。富氏勤劳贤惠(huì),相夫教子,抚育子女健康成长。

画面:富氏在院子里干活(如嗮菜干),三个孩子在帮忙。

五、文字: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中,刘基自幼就表现出对读书学习的爱好。至今,在青田、文成一带还流传着刘基痴迷于读书的传说故事。

画面:刘基在自家院落的树下读书。

六、文字:据说,有一年冬天,刘基的妈妈让刘基送腊肉和索面给外婆。

画面:刘基的母亲在门口招呼在院子里读书的刘基。

七、文字:刘基的妈妈把挈盂(qiè yú)递给刘基,吩咐他把桌子上的索面先装好,然后再去厨房拿腊肉装上。

画面:厅堂里,刘基一手持书,一手从母亲手里接过挈盂,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几筒索面。

八、文字:刘基一边看书,一边把桌子上的索面装进挈盂。

画面:如文字。

九、文字:刘基的妈妈催促刘基早点出发,然后早点回家。

画面:刘基的母亲在院子里,一边晾衣服,一边说:“东西收拾好了就早点走”,刘基手提挈盂从房内跨出门外,回答到:“好了”

十、文字:刘基提着挈盂,高高兴兴地去往外婆家。

画面:一少年提着挈盂行走在乡间小路上。

十一、文字:到了外婆家,刘基对外婆说是妈妈让他送腊肉和索面来了。

画面:外婆家的院子里,外婆牵着刘基的手往屋里走。

十二、文字:挈盂盖打开后,里面除了索面,就是一本书,没有腊肉。

画面:在房间里,挈盂放在桌子上,刘基手拿盖子,看着挈盂作吃惊状,外婆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十三、文字:刘基连忙对外婆说,在家里装东西的时候,还在看书,不留神就把书当腊肉提来了,请外婆别责怪,我马上就去拿腊肉。

画面:刘基在外婆面前低头认错状。

十四、文字:外婆和蔼(ǎi)地对刘基说,你这么喜欢读书,外婆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外孙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个传说的题目是《书凑礼》)

画面:外婆抚摸着刘基的头,慈爱地说着话。

十五、文字:元定泰元年(1324),年方14岁的刘基离开武垟下山到北山的岭根,然后坐蚱蜢船出小溪,溯瓯江往处州。

画面:少年刘基坐船过小溪的情景。

十六、文字:此次刘基离家是到括(kuò)城处州(今丽水莲都)郡庠(jùn xiáng州郡的官办学校)读书。

画面:少年刘基走近一座学宫前

十七、文字:在郡庠,刘基和同学一起学习《春秋经》等课程。

画面: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下面端坐听讲。

十八、文字:刘基资质聪慧(cōng huì),悟性好,看书能“七行俱下”,学习理解能力超过其他同学。

画面:学校的庭院里其他学生,或坐、或站,都手持书卷,作看书、读书、背书状。惟有刘基在长廊下抚琴。

十九、文字:老师闻琴声走过来,问刘基,为什么不温习功课?刚才课堂上所讲授的经文是否已经记住了?经义是否都懂了?

画面:老师作询问状,刘基恭立一旁答:“已记,已懂”。有学生观望过来。

二十、文字:老师听刘基说已经把他刚讲了一遍,还未详细讲解的《春秋经》的内容都记住并弄懂了,很是不信。决定考考刘基。

画面:老师问:“《春秋经》中‘郑伐许’是何意?”,刘基答“书‘郑伐许’,以其一岁而再动干戈,为恶已甚…”,其他学生围聚过来听讲。

二十一、文字:听了刘基的回答,老师大为高兴,当众作了表扬。

画面:老师作表扬状,刘基作谦虚状,其他学生作惊讶羡慕状。

二十二、文字:刘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令同学们叹服。课余,大家都喜欢听刘基谈古论今,并向他请教问题。

画面:一群学生围着刘基听讲,背景为学校的房子。

二十三、文字:在处州求学期间,刘基并非只是呆在学校里,只与老师同学接触,而是积极了解社会,与外界人士交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刘基也乐于带同学一起外出交游。

画面:刘基与同学在房间里整衣束带,准备出门的样子,一学生问:今天我们去哪?刘基答:去少微山,那里的紫虚观道长吴梅涧(jiàn)是我的朋友。

二十四、文字:走出校门,见朝霞满天,同学们很高兴,却见刘基招呼大家回去拿伞。

画面:如文字。

二十五、文字:有同学疑惑不解地问刘基,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要带伞?刘基回答到,朝霞是下雨的征兆(zhēngzhào)。别看现在天空晴朗,午时肯定有雨。大家听后将信将疑。

画面:野外,山路上,一群学生背伞而行,有说有答。

二十六、文字:少微山,紫虚道观前,道士吴梅涧(jiàn)迎接刘基一行的到来。

画面:如文字。

二十七、文字:吴梅涧热情地带着刘基等人在山上看风景,讲典故,谈老庄。

画面:吴梅涧在向大家介绍景物状,口言:秦观被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时曾经登临此山。

二十八、文字:在吴梅涧请大家回紫虚道观用午饭时,天上下起了雨来,大家纷纷打起了雨伞,皆称赞刘基能掐(qiā)会算,料事如神。而刘基谦虚(qiān xū)地说,只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大家都可掌握天象规律。

画面:山间雨中,众人撑伞而行。

二十九、文字:在郡庠读书三年,完成学业。刘基与同窗告别,劳燕分飞,各自东西。

画面:长亭外,古道边,学子们依依告别。

三十、文字:元天历元年(1328),18岁的刘基来到青田石门洞,追随名师进士郑原善(字复初),在石门书院继续深造。

画面:一叶扁舟抵达石门洞旗鼓山前。

三十一、文字:在石门书院,刘基又系统学习了儒家经典,写就习作《春秋明经》。学习之余,刘基与郑先生讨论濂溪学派理学和洛书时,能立即领会书中之意。以此,郑复初非常器重刘基,认为刘基的才华,足能建功立业,光大门楣(méi)。

画面:石门洞小溪边,师徒二人散步,郑复初给刘基讲解经文。

2013上海闵行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闵行区初三语文一模卷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向来枉费推移力,。(朱熹《观书有感》)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词,7-8题(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的心情。(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9-11题(8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小升初名校文言文集训阅读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窃糟》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基《窃糟》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 ⑤仕:做官。 【文学常识】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刘基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郁离子》为元朝末年刘基弃官隐居时所作,文章短小,多为寓言故事。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

是刘伯温的托称,刘基作《郁离子》的时候,是在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书成不久,他即出山离家,成为朱元璋的亲信谋士,协助朱元璋建立了统一的明王朝。《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在写作《郁离子》的过程中,刘伯温的整个思想体系,尤其是对社会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张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统。 阅读训练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客有好佛者()②郁离子谓之曰() ③善酿千日之酒()④是余之糟粕也()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鲁酒渍之 A.盖以诱敌 B.以瓦布之 C.不以疾也 D.岁以大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昔者鲁人不能为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4分) (1)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篇一: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 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 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 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 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 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 中加点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

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 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 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 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师旷论学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篇二:文言文阅读(师旷论学等) (一)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刘基《苦斋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莱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落下的笋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岸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C.启陨箨以艺粟菽艺:种植。 D.一旦运穷福艾艾:止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刘基传阅读答案_刘基传翻译赏析

刘基传阅读答案_刘基传翻译赏析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父刘濠曾在宋朝为官,任翰林掌书。宋亡之后,县城男子林融倡导义旅。事情败露,元朝派使臣将其同伙列成名册,许多人被株连。使臣中途留宿刘濠家,刘濠便将使臣灌醉,然后放火烧了他的宿舍,名册全被烧毁,使臣毫无办法,只得更改名册,被株连者都得以幸免。刘基自幼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曾对其父刘火龠说“:你祖德深厚,这个孩子日后必成大器。”元至顺年间,刘基考中进士,授为高安丞,获得廉洁正直的名声。行省要提升他,刘基谢绝离去。后来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之罪,被台臣所阻,刘基两次上奏弹劾,后弃官还乡。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西蜀赵天泽在评论江右人物时,首推刘基,将他比作诸葛孔明。方国珍起兵海上,抢劫郡县,有关官员控制不了他,行省复任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建议修筑庆元诸城威逼方国珍,方国珍为之气沮。等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时,刘基说方氏兄弟首先作乱,不杀他们无以惩后。方国珍心里害怕,重贿刘基,刘基拒不接受。方国珍便派人从海路行船至京,贿赂掌权者。于是朝廷下诏招抚方国珍,授予他官职,而责怪刘基滥用权力,擅作主张,并让刘基离京去管理绍兴,方氏于是更加骄横。不久,山寇蜂拥而起,行省又召刘基前去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驻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将其功劳上奏,主持政事者因方氏之故压制刘基,授他为总管府判,却不让他掌握兵权。刘基于是弃官归隐青田,着《郁离子》一书以明

志。当时躲避方氏的人都纷纷投靠刘基,刘基稍做部署,贼寇便不敢来犯。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闻知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钱财招聘,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刘基始出。到了应天,刘基陈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刘基等居住,对他们宠爱备至。当初,朱元璋因为韩林儿自称宋朝之后,对其遥相尊奉。每年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时,唯独刘基不拜,并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童罢了,尊奉他干什么?”因此刘基去拜见朱元璋,陈天命之所在。朱元璋向他询问征取之计,刘基说道:“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则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又地处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先生有什么好的计谋,尽管说出来吧。”当时陈友谅正攻陷太平,谋求东下,势力发展极快。朱元璋手下有人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往钟山,只有刘基瞪着双眼不说话。朱元璋便将他召入内室,刘基愤然说道:“主张投降或逃走的,应该斩首。”朱元璋便问:“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回答:“陈贼已骄,我们可以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啊。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军到来,然后大败之。朱元璋以克敌之功赏赐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军复陷安庆,朱元璋打算亲自率军征讨,以此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朱元璋率军进攻安庆。从早晨到暮色降临,仍未攻下,刘基请求直趋江州,直捣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始料不及,只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字形有误 ..的一组是() A.吹毛求疵(cī)练达统筹藻饰 B.狡黠(xiá)涉猎聪颖要决劝诫 C.诸如此类狂妄自大惆怅(chòuchàng) D.颦(pín)眉意蕴栩栩如生拘泥(n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 ..的一项是 (1)传统的中国画和中国诗,形式虽不一样,美学却都体现出“诗情画意”。 (2)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无不甘于寂寞,在寂寞中磨练意志、寻求生命的。 (3)汉中古道以陆路将四川盆地与汉水流域打通,而数千里的长江,是四川千百年来连接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A.内涵真理蔓延 B.内含真谛蔓延 C.内涵真谛漫延 D.内含真理漫延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 ...的一项是() A.随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的普及,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受网民青睐,如今已经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 B.折枝、攀爬等不文明行为在春游赏花中屡禁不止,原因是一些游客自以为无伤大雅而忽视了对自我的约束。 C.北京园艺博览会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绿色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D.中国电影资料馆启动“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希望能保存、拯救、发现、收集中国胶片电影。 1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的一项是 A.网红书店利用漂亮的室内设计引来读者拍照打卡,是实体书店转型的结果;书店应思考如何让单纯打卡拍照的人被阅读的乐趣吸引,主动买书读书。这是书店传播知识应有的责任。 B.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令人怦然心动。遇见,是山岭两侧的溪流,走了太远终于在山脚汇合;遇见,是天两边的白云,漂泊了太久终于在天涯交汇。 C.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得名,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王室贵族占卜、记事的文字实录。目前海内外约有16万片甲骨文,共有单字4300多个。 D.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得意时的姿态。古今成功之士多有谦逊之心:不耻下问的孔子、三顾茅庐的刘备、韬光养晦的曾国藩。谦逊,是一种美德和修养。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1)斯坦·李主导创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而金庸则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武侠小说作者。如果说斯坦·李给了美国人一个关于英雄的宇宙,那么金庸给了中国人一个关于武侠的江湖。 (2)“侠以武犯禁”,漫威超级英雄们也是凭借超能力大打出手。这两个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侠客们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对毁灭世界或破坏江湖道义、秩序的反派都斗争到底。 (3)金庸的最初作品表现的是正邪分明的英雄主义。但《天龙八部》慕容复这个一心想反攻复国的角色和时政是分不开的。《笑傲江湖》也显现出对政治与现实的隐喻,透露出对上世纪50、60年代社会变化和复杂人性的思考。斯坦·李的作品对应着美国历史每个时期显露出的问题:《美国队长》对抗的是纳粹式的观念,《钢铁侠》对抗的是贪婪的资本主义与无尽的战争…… (4)金庸的武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而且持续时间达半个世纪以上。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对英雄的需求,支撑了两个世界的稳定存在。在东方,侠客传统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甚至更早,向下而至传奇小说《三侠五义》。在西方,也起码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追根溯源,后面也有侠盗罗宾汉。 (5)金庸的武侠世界与斯坦·李的漫威宇宙,无疑又有相当明显的差异。 (6)对金庸笔下的英雄侠客来说,内功修炼是最好的方法,要成为绝世高手须约束自我、修炼心性。无论是扫地僧、张三丰还是王重阳、逍遥子都是如此。漫威英雄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产物。他们多是具有各种缺陷的普通人,超能力的获得多与发达的现代科技有关,机缘巧 2

楚人养狙阅读答案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①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②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①树:种,栽种. ②俟:等,等到. ③道揆:法度,准则.4狙:猴子。5部分:部署分配。6什一:十分之一。7棰:鞭打 奉:通“俸”,供奉 寤:通“悟”,醒悟 【注释】 1、狙:猴子。 2、部分:部署分配。3.之:到。4.求:寻找。此指采摘。5、征收。6、棰:鞭打。7.患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8、树:动词,种。9.与:同“欤”,吗。10.假:依靠。11、为之役:被他奴役。12.既:完。1 3、相与:一起。14.卒:终于。15.馁:饥饿。【翻译】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的猕猴率领(其他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果实),(狙公)就鞭打他们。猕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猕猴问众多猕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多猕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狙公不能得到(果实)(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猕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猕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众多猕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寓意】 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只有冻馁而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①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捶焉。群狙皆畏苦之②弗之违也。③④一日,有老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⑤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

古文学苑

七下古文学苑断句及翻译词语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笃学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文章要多做 学人只喜多读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读乃藉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实求己之工夫其益相去远矣人之不乐多做者大抵因艰难费力之故不知艰难费力者由于手笔不熟也若荒疏之后作文艰难每日即一篇半篇亦无不可渐演至熟自然易矣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懒于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 卖柴翁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杨震拒贿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

2019秋小学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一)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2)先自度其足: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3)而置之其坐: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 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脚的尺寸 ) ②至之市(到、往) ③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④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⑤何不试之以足( 鞋子) 3、解释“度”字 (1)先自度其足(dúo量(长短)) (2)吾忘持度(dù尺寸\尺码) (2)宁信度(dù尺寸\尺码)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偷偷地) ②辄默记辄 ( 就 ) ③儿痴如此痴( 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若不见恬 ( 坦然) ⑤父怒挞之挞(用鞭子打)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hé同“何”,怎么,为什么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_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2.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吃 ) ②欲以去热也去( 驱除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基础知识]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1.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 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③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2021年中考文言文之比较阅读题及答案 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看起来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说明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与”通“举”,选拔)能(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 (3) 故.(因此)外户而不闭(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新课标第一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能够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画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点拨:对比阅读找共同点。“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差不多上一种理想的社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明白得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困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师旷论学阅读答案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师旷 论学阅读答案 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西陂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游西陂记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①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②,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③,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④,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⑤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既入陂,至赐书堂⑥,晤其主人⑦,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⑧,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⑨。折而西,有小屋一区⑩,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11)也,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12),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13)。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注释】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 o)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没通“殁”,死。③黄河之患指黄河决口造成水患。④芰(j )梁、松庵诸名胜指西

陂中的景物。⑤蓊然茂盛的样子。⑥赐书堂安置皇帝赐书的房子。据宋荦漫堂年谱,从康熙三十八年起,皇帝曾多次给宋荦亲笔写字赐书,宋荦在其所建御书楼收藏。⑦其主人指宋荦的后代。⑧王翚(hu 1)石谷王翚名翚,字石谷,虞山(今江苏常熟)人,清初画家。六境图宋荦西陂杂咏共六首,分咏渌波村、钓家、纬萧草堂、松庵、芰梁、放鸭亭六境。王石谷以此为图。⑨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鬯(chng )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题咏写在书画上的文字。⑩一区“一处。(11)艮(gn )岳石太湖石之类的奇石。宋徽宗令朱勔mi cn在江南搜求太湖石,运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城东北修所谓的“艮岳”(在八卦的方位中东北属“艮”)。(12)景从响应如影之随形,如音之相应。 景,同“影”。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已通 【译文】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的陈仲谋、陈度光邀请我一起到西陂游玩。自从宋尚书死了以后,西陂到现在已历经了上百年了,曾经又遇上黄河决口造成的水患,所说的芰梁、讼松庵等西陂中的名胜,都不存在了。只有靠近西陂的几百棵大树,长得苍翠茂盛,远远看去就像用云雾织成的帷幕一样,路人指着说“这是宋尚书亲手在的树啊。”进入西陂之后,就到赐书堂,会见主人,主人拿出王石谷所画的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等人在上面题了字。转向西面,有一

2017年济南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济南市槐荫区初三语文二模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全部答在答题卡相应区域,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2.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卷前务必将姓名、班级、座号、考号等填、涂准确。4.请用2B铅笔做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做非选择题。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髓.(suǐ)哺.育(bǔ)褒.义词(bāo)果实累.累(lěi) B.参与.(yǔ)奖惩.(chéng)节.骨眼儿(jiē)谆.谆教导(zhūn) C.解剖.(pōu)提.防(tí)三棱.柱(léng)锋芒毕露.(lù) D.愤懑.(mèn)佝偻.(lóu)创.可贴(chuāng)垂涎.三尺(xián)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的辨析。“累”应读“ léi ”B “与”应读“yù”。 C“提”应读“d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凛冽钓鱼竿沧海一栗沤心沥血 B.脉搏金刚钻重峦叠嶂合辙押韵 C.谛听大姆指因地制宜左右逢源 D.松驰侯车室牵强附会不胫而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A.“栗”改为“粟”,“沤”改为“呕”。C.“姆”改为“拇”。 D.“驰”改为“弛”。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千佛山上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惟妙惟肖 ....,古代工匠们的技艺确实让人叹服。 C.为了让地铁早日贯通,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 ....克服了许多困难。

D.目前,智能手机销量逐年上升,普及程度让平板电脑相形见绌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运用。A.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B.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C.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借以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D.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码开锁即骑,这是摩拜单车深受市民喜爱的原因。B.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D.李琳除了担任班长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之声”“英语角”栏目主持。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将“因为”去掉B.有歧义D.搭配不当,“承担”改为“担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中北海救孔融、义释黄汉升、携百姓渡江都体现了刘备的仁义宽厚。 B.《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外表冷峻,智慧超群,心地善良,感情丰富。 C.《草房子》中孝顺懂事的细马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为平原上真正的牧羊少年。 D.《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鱼搏斗时,回忆与黑人掰手腕的往事,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答案:A 解析:考查对名著知识理解,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觅春阅读题答案范文

觅春阅读题答案范文 七年级下语文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一、课内基础知识(1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4分) 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同复习题(一),此处略。 3.根据词性给下列词语分类(4分) 1乌鸦 2飞奔 3迅速 4美丽 5精彩 6警察 7留恋 8钢笔 9恩师 10西藏 11冲刺 12妩媚 13五枚 14少女 15小心翼翼 16侄子17我 18废都 19歌唱 20三哥 21七元 22协商 23流利 24毕恭毕敬 25音乐 26五章 27海洋 28辛苦 29爷爷 30那里 31好 32思忖33左右 34作业 35六天 36校长 37右手 38白 39黑夜 40打击 41生动 42宽阔 43市里 44一粒 45机器 46美妙 47奔驰 48字典 49生 50研究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数量词: (五)代词: 二、积累与运用(每句1分,共10分) (赵翼《论诗》) 5. (赵师秀《约客》)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木兰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木兰奔赴沙场神速的句子是:

9.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将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寓于李龟年演唱的衰落,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10.古往今来许多人将“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数文人墨客也将这种理想写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如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慷慨悲壮,文天祥的大义凛然,无不体现着他们赤诚的爱国之心。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中,写出能体现爱国情感的连续的两句。 . 三、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 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参考文档】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龠(yu)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 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 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 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 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 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 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 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省辟之,谢去辟:征召 B. 以币聘,基未应币:礼物

文言文《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作者是西汉时人刘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对。 3.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4.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作“晚了”讲。 5.何:为什么 6.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 7.安:怎么 8.戏:戏弄。 9.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0.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1.闻:听说。

12.光:这里指阳光。 13.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4.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 16.善哉:说得好啊! 17.日出之阳:初生的太阳. 18.日中之光:正午太阳的阳光.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道理】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 【问题】 1.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文中的晋平公年逾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 2.师旷论好学的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定,年纪、性别、身份都是和成功无关的。 3.有哪些反问句? “何不炳烛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盲臣安敢戏其君?孰与昧行乎?” 4.“善哉”句中的“善”的字面意义和蕴含的深层意义分别是什么? 字面意义:赞许。深层意义:平公对师旷的赞许。 “少”、“壮”、“老”分别指什么? 指:少年、壮年、老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