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2019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复习教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

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

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

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9-05-14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

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类型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34567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内容、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人类常向上帝抱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 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复习预习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

2、线索:时间、地点、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感情变化等 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统一起来,使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3、题目的作用 4、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 2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 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 概括层意(段间) 1. 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 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了怎么样的感情) 3. 叠加法:有些文段的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概括文章主旨 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知识点2 3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 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 裂的痕迹。 4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日历 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侯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

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记叙文阅读总结复习教学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第课时中考记叙文 阅读复习 米宏 【教学目标】 1、梳理有关记叙文的知识点,明确中考记叙文的考查要点。 2、了解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统编版)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八下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15分)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 删去?(2分) 3.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 体指的是什么?(2分) 4.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 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5.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3分) 6.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恐龙无处不在》节选,完成1—5题。 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被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④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⑥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⑦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7.《恐龙无处不在》谈到了恐龙的灭绝,它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模拟试题】 一. 界碑 周京东 ①新兵被分到边防一线连队,起初个个都是很高兴的,因为从内陆一下子来到了边疆,一下子来到国境线上,首次看见外国,感觉是那样的新鲜,边境线上矗立着的那一个个哨所就像是一处处景点,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块块界碑就像一面面永恒的风景。 ②新兵叶子到连队后,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界碑旁“咔嚓咔嚓”让班长给照了一摞子照片,然后他将自己和界碑一起炫耀给了城里所有知道他的人,就连街道居委会主任吴大妈也没忘了寄去一张。日子久了,在叶子的眼里一切都变了,神圣的界碑不再是风景,只是块刻着国名的石头罢了。日子再久了,叶子就琢磨,3年的时间太长了,还不如早点跑回家算了,城市那么大,干点什么不行。就这样,今天踏着昨天的脚印,明天再踏着今天的脚印,在巡逻道上走了今天再走明天,成天连人影都见不到,肯定能把人弄傻了。 ③到了冰融雪化,漫山墨绿的夏天,叶子开始计划跑的事,他在脑子里形成了好几种方案,沿着连队下山的那条唯一的一条小路走,当然还不如不跑,因为累死也跑不过连队那辆吉普车。最后他选择了避开小路,走树林,翻过连队前面的山梁,斜插山下,然后再迂回到沟外30里远的小镇上的方案,这样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叶子算计好后,在一个晴朗的早上,悄悄离开了连队。当连队发现后,那辆吉普车便真的加足了马力沿路追去。 ④叶子想跑却迷了路,走了半天只是翻过几座山,走过了几道梁,直到肚子饿得咕噜噜叫,他仍没有走出林海。叶子想返回部队,却不知道连队在什么方向,叶子心眼多,他不敢再走了。因为万一走进对面国家的树林,可就更毁了,想到这里,他浑身打了一个冷颤,他冷静分析了情况后,决定爬到山顶上去找巡逻道,这样他就有救了。就当他精疲力尽地爬到山顶上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亮了一块界碑,叶子一下子扑过去,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瘫在界碑旁。他依偎在界碑旁就像丢失的孩子一下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也就在此时此刻叶子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祖国。天慢慢黑了下来,叶子不能走也不敢走了,他只有等到天亮,等到巡逻的战友走来。天上很多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洒在树林里,树林发出黛绿的光。各种小虫在草丛里发出各种不同的叫声,叶子又突然感到边境竟然这样的美好。就连远处不时传来的野兽的叫声,叶子都没有害怕,因为他紧紧地依偎着界碑,他知道只要还在自己的国土上,就什么都不用怕。这一夜叶子想了很多很多。就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他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每个人的大脑里都竖有一块界碑,界碑将对和错分开,人要做错事是很容易的,只需从界碑前迈脚走到界碑后。 ⑤叶子被巡逻兵带回连队后,上级给了他行政记过处分,他心服口服。3年后,叶子退伍时,档案里装了一张三等功表和两张优秀士兵卡片。 选自《春风》1997年第11期1. 界碑的形象在叶子的心目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变化: 原因: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0321132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第二题:文章第10、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答:插叙了“我”童年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一起打枣的事。 作用:回忆“我”快乐的童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文章内容丰富,突出中心,为下文写“爷爷、奶奶”是“我”在老家的根做铺垫。 3、【2015上海宝山二模】《木伢的生日晚会》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老板心

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有月亮的晚上

201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及答案—有月亮的晚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窗外有悄悄说话声,嘁嘁喳喳。我故作严厉地大声问:“谁呀?”说话声顿止,突然又响起一阵哄笑,接着是一群人逃离时纷乱杂沓的脚步声。山村里,惊起几声响亮的犬吠。 我拿起书走出屋子。我知道,那是我的学生们,他们是来叫我去学校的。我们这里是山地,学生居住分散,到学校要翻山,穿林,过河,走不少的路。为了大家的安全,学校不让学生晚上到校自习。但是,学生几次向我提出,晚上要到学校做功课,并提出了许多理由:什么家里没通电,一盏油灯一家人争着用啦;什么家里人口多太吵,不安静等。总之,好像不到学校就无法完成功课似

的。见我还是不同意,学生们就提出了折中的办法: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我仍不同意。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就有一群群学生来我家里,他们问我在家干啥。我说看书。他们就说,那咱们赶快去学校吧,你看书,我们做功课,那多好!我逗他们:说说看,好在哪里?于是,他们就笑,而且笑而不答。 学生这样“烦”我,我不讨厌,也不生气,因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于是就腋下夹着两本书,同学生们一起踏着月色去学校。深秋之时,夜凉如水,真有点儿“凉露霏霏沾衣”的感觉。长空里,纤尘不染。圆圆的月亮很洁净,挂在树梢上,看上去湿漉漉的,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香盘河波光粼粼,如涌动着一河月亮。我们沿着长满杨柳的河堤走着,时而走在树影里,时而走在月光下,这恰似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开”的意境之中。学生们簇拥着我,蹦蹦跳跳,书包里的铁皮文具盒丁当作响。他们大声嚷,

高声笑,全然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拘谨。偶尔谁还“啊—嗬—”地喊一嗓子,肆意挥洒着心中的快乐。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们最能敞开心扉,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生间的关系,这样的和谐,也如月光似的柔和了。 一路欢乐一路歌,到了学校走进教室后,学生们的言行马上收敛了。见我坐在桌前翻开书,他们便不再说笑,一个个轻手轻脚坐到位子上。这时,一阵翻动文具的响声之后,教室里便渐渐安静下来。们们开始做功课,女孩子的头发从耳边垂下,遮住了半边脸,男孩子的小眉头徽皱,一本正经的样子。那天真、幼稚、纯朴的神情很是悦目。有时候,有的学生偶然抬头向前看,师生目光相遇,都相视一笑。有时,有的学生会歪着头,拿起橡皮,用夸张的动作擦本子,擦完了,又抬头朝老师望一,娇态可掬。 月光下的晚上,窗子大开,夜风浑浑然潜入教室,能感触到额际的发丝被

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0321132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2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 静地夹在那里。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 有几行字。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回 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 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 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 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 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 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 一波三折,吸引读者 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 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 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 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 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 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 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 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 奶奶哈哈大笑。 第二题:文章第10、11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答:插叙了“我”童年在老家与爷爷、奶奶、哥哥、妹妹一起 打枣的事。 作用:回忆“我”快乐的童年,表现出浓浓的亲情,增添了生 活气息。使文章内容丰富,突出中心,为下文写“爷爷、奶奶” 是“我”在老家的根做铺垫。 3、【2015上海宝山二模】《木伢的生日晚会》 ⑨木伢心里一热。他们全家在山里苦一年也挣不到3000 元。木伢心里快活极了,怎么拼命干活儿也不觉得累。老板心 3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14页)

2019-2020年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14页) 一、父亲的游戏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纺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可是,他为什么能照出里面的东西呢? 男人低下头,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我讲过。儿子说。 男人满意地点头。他说是,是X光。只有X光,才能把东西变透明了,我们才能看到 它的里面。 (a)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男人头发凌乱,目光是 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城市里有太多这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如果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周围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他突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 像一个纺织袋般趴伏。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几秒钟后,男人被安检仪吐出。男人爬起来,满面 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 男人尴尬地笑。他说,我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急切的眼神。(b)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男人说,走,我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 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你看个大概就行了。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我有吗?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他比划的并不准确。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男人满意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多聪明,我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我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他竟没收我们的钱。你看看,我早说过你也能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儿子回答。好儿子。(c)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我们拉钩吧!父 亲伸出手,钩住儿子的小指。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我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我去医院 了。男人站起来。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很关键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很关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a、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 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 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b、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 产物。有很多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了解文章的相 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c、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 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d、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e、明确技巧,提升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 法和表达技巧,能够提升阅读效率,提升答题的准确率。常见有的: ①比喻。②反衬。③对比;⑤排比。⑥变换人称。用“我”增强文章的 真实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用“它”或“她”仅仅写了不同人的感受。 f、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阅读散文时还要瞻前顾后,注意句 与句之间,段与段之是的前后勾连。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 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 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 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注意事项 一、寻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来表示理念、传达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 器物等等。这个“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杨礼赞》一文中,“白杨”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白杨,作者抒发了对华北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进取,力 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能够说,找到了一篇文章 的“情物”,也就基本领悟了作品的基调,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缘” “情缘”就是情感的缘起。比如鲍昌的《长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长城”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注重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注重中华民族的命运?我们只要沿着作者的写作思绪就 不难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追昔抚今,含蓄地表达了对闭关锁国的 否定,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期望。 三、体悟“情义” “情义”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学作品总要传达一点什么或表现 一点什么,比如《报秋》一文,文章从始至终,无不紧扣标题“报秋”立意,文末“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委,领取生活罢”,由此便能 够断定本文的意旨——时不待我。体会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义、避 免主观臆断、避免无中生有、避免断章取义、避免以偏概全,避免节 外生枝。 四、品味“语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实质上是强调散文语言的真情、真心、真语、不矫情,不做作。在散文阅读中,一要注意捕捉贮满作 者感情的重要语句。对那些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忧思、或景仰 的句子要特别注重。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点活了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把量词活用为形容词的“一丝”、“一带”、 “一道”、“一二点”等等,也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 作用。五、发现“技巧”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虚实 相生的手法,《黄鹂》长短错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朴素典雅、充

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doc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

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 ⑥抑人事乎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7.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 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14年到18年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车位》,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 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 要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 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冷墙》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2019年学习文档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2019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1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作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

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作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作铺垫,当作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