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30卷第10期2014年10月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College

Vol.30.No.10

Oct.2014打造贵州生态茶叶主体品牌

助推贵州茶产业壮大发展

———关于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大泯1,梁宁2

(1.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贵州贵阳550018;2.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摘要:为尽快实现贵州省茶叶种植大省向茶产业强省的转变,彻底改变我省茶叶粗放型的种植与管理、加工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茶产业链延伸、资金投入等现状,实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突出贵州生态省加以“贵州生态绿茶”、“贵州生态红茶”主体品牌,加快实现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尽快实现贵州茶产业从大省变成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贵州;茶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98(2014)10-0021-04

Creating Principal Brand for Guizhou Ecological Te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Tea Industr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Tea Industry

LIU Da-min1,LIANG Ning2

(1.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18;2.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iyang,Guizhou,550002)

Abstract:To achieve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 from a tea planting province to an empowered tea producing province and thoroughly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provi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tea planting and management,backward processing equipment,low rates of tea resources utilization,the extension of tea industry chain and a great amount of capital inpu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ecute the three years'plan to promote Guizhou Tea Industry,to develop Guizhou to be an ecological province with the principal brands of"Guizhou Ecologi-cal Green Tea",and"Guizhou EcologicalRed Tea"and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uizhou Tea Industr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nsforming tea planting province to be the empowered tea produ-cing province.

Key words:Guizhou;Tea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贵州是国内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兼具的原生态茶区,也是全国最适宜种茶的区域之一。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独具特色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资源,孕育了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让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羊艾毛峰、遵义毛峰、贵定雪芽、雷山银球茶等贵州品牌茶叶犹如一朵朵绽放于贵州高原上的奇葩,以

收稿日期:2014-07-11

基金项目: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委员会重点课题(201402)。

作者简介:1.刘大泯(1966-),男,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委员会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审,研究方向:文化及产业发展。

2.梁宁(1955-),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环境及产业经济。

其内含物质丰富、高香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经久耐泡、微量元素含量高等独特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大展“黔茶”之风采。近年来,由于贵州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各地区茶园受工业污染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低,十分有利于有机茶的栽培。目前,湄潭、晴隆、余庆三个茶叶生产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茶叶)基地县,凤岗县被中国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有机富硒茶之乡”。与此同时,贵州茶叶品种资源丰富,各种类型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既有一批知名品牌和地方名茶,又有选育的和引进的一批优良品种,包括生产名优绿茶的中小叶种和生产红茶类的大叶型品种。为此,充分利用贵州得天独厚的“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环境和条件,能为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提供十分有力的条件。

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保增长[1]。贵州经济发展及迅速壮大的茶叶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到贵州茶叶产业的重点区域遵义、黔南、黔西南的茶场、茶叶加工企业深入调研;最后,还与贵州省农委、省茶叶办公室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本研究报告。

一、贵州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自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文件,提出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把茶产业建成覆盖全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2009年、201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特色食品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黔府发〔2009〕14号)、《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1〕7号)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优化调整茶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提高茶叶精加工水平,提升茶叶质量、等级,打造有较大影响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黔茶”品牌。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推动下,贵州茶产业从小到大、由单一绿茶到全面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后发赶超、跨越式发展之路。我省茶园面积已从2006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013年,全省茶园种植面积约为611万亩[2],占全国茶园面积3869万亩的15.8%,跃居全国第1位;全年茶叶产量13.6万吨,占全国的5.8%,居全国第6位;综合产值152亿元,占全国的9.1%。伴随着新建茶园面积逐年增长、新茶园逐年进入投产期,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逐年呈直线上升,将大大提高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

按照《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到2016年全省将茶园种植面积扩至700万亩[3],现在,贵州全省茶园种植面积已是全国第1位,是种植规模的大省,但从茶叶总产量、综合产值等方面与浙江、福建、安徽等省相比,贵州省还不是茶产业强省。在调研中,政府主管部门、企业都强烈反应出的观点是:贵州茶叶种植区均是在非常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其种植的茶种和产品属一流品种,但是处于二流的加工技术,三流的营销手段和四流的发展思路。本报告基于我省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就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未解决的政策问题以及进一步具体落实提出建议。

二、贵州省茶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种植规模偏小、茶青利用率低下

目前,全省茶叶种植品种主要为福鼎中小叶、浙江小叶茶等为主,茶园种植主要是以农户分散式生产,部分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茶农+市场的产业组织化生产格局。至今全省有茶农128.48万户;茶叶专业合作社781个;10亩以上茶叶家庭农场14656户;万亩以上乡镇188个、5000至万亩乡镇105个;万亩以上村27个、5000至万亩村176个。由此可以看出,我省茶叶基地布局为分散种植、点多面广、现状规模偏小,距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由于绝大部分茶园种植分散由各个农户管理,广大农户仅注重春茶茶青价位高的采摘,而不注重对略低价位的夏茶、秋茶茶青的采摘(目前,仅有少数区域的少数企业收购、加工夏茶、秋茶茶青),对夏茶、秋茶茶青的采摘率极低,从而导致我省宝贵的夏茶、秋茶茶青资源年复一年的大量浪费。

加之全省内各茶叶加工企业资金等问题,每年春季,江浙、福建等外地客商纷纷到贵州各县出高价收购春茶茶青,估计全省约70%左右的春茶茶青被运往省外进行深加工,成为其他省的茶叶品牌,从而获取产品高额附加值利润、政府获得较高的附加值税收;而我省茶农仅获得卖茶青原料的收入,政府也未能获得应该获得的茶产品附加值、增值税等税收。同时,我省也失去了生产的大量优质茶青不能形成优质的产品规模、品牌效益及价格、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加工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

全省茶叶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问题,由于茶加工企业建设用地难以办到用地证、产权证及茶叶合作社承包的茶园使用权,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的条件,故无法进行银行贷款,导致企业得不到政策性资金的扶持,而在茶叶生产期需要大量周转资金来收购茶青、扩建企业、技改和引进加工设备。但既得不到扶贫等项目资金支持也无法获得金融部门资金贷款,使茶加工企业资金链断掉,只能举步维艰地支撑着运行,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和做大做强。

企业收购茶青资金和企业改扩建资金的严重短缺,给省外客商提供了收购茶青资源的机会,是直接导致本省茶青资源大量外流出省的原因,这

也就更谈不上扩大对夏茶、秋茶的中低档产品的生产。

(三)茶叶加工设备落后

目前,全省除极少数企业加工设备实现现代化以外,大多茶叶加工企业的加工设备还属于手工、落后淘汰的设备,加之加工技术、工艺的落后、贷款的困难,都直接影响了茶叶产品生产量、生产品质、生产效率,更谈不上以茶为主的产业链延伸。

广大企业盼望尽快实现茶青采摘、加工设备赶上时代潮流,实现茶叶加工设备自动化、产量规模化,增加引进茶产业链延伸的生产茶籽油、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的设备。

(四)茶园基地土地、加工厂用地无法确权

目前我省茶园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扶持,国土部门对茶园用地、茶叶加工厂用地不能办理用地许可或承包经营证书;林业部门对退耕还林地、低产林地转换为茶园用地,不能办理林权证。因此,大多数茶园基地、茶叶加工企业均无合法的土地证、林权证等,从而也没有抵押依据,无法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等资金支持。

(五)茶叶品牌繁多,宣传与销售手段落后

目前,全省各地州、市县生产出的茶叶品牌繁多,在省内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有“都匀毛尖”“都匀毛峰”“雷公山银球茶”“脚尧茶”“黎平雀舌茶”“丹寨硒锌绿茶”“古钱茶”“黄金舟”“晴隆翠芽”“羽韵绿茗”“绿宝石”“野鹿盖”“湄潭翠芽”“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瀑布毛峰”“遵义红茶”“黑茶”“梵净山茶”“乌龙茶”“白茶”等,还有成百上千的小品牌在省内茶叶市场上销售。

虽然我省生产的茶叶是一流产品,但宣传与营销手段是落后的。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宣传、营销力度薄弱,甚至部分企业营销思路根本跟不上时代要求,还有着“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经营思想。长期以来,我省茶叶大多无包装、无品牌的以散茶批发的形式批发给外地客商,根据不同产品特征和客户需求销往不同地区,且进入省外批发市场。

近年来,虽然我省在省外大城市建立了省外直营店495个,但在大城市里的少数茶叶专营店中仅有“都匀毛尖”等极少品牌进入销售市场,但未进入涉及社会各阶层的更多的专营店中(如在北京的这些专营店中可以看到浙江、安徽、河南、福建等全国各地、各品牌的茶叶);省内更多的茶叶品牌未走出大山,进入大市场,而只是默默无闻地在省内市场上。由此可见,我省对省外茶叶市场并没有真正打开。

三、政策建议

为尽快实现我省茶叶种植大省向茶产业强省转变,彻底改变我省茶叶粗放型的种植与管理、加工设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茶产业链延伸、资金投入等现状,就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未解决的政策问题以及进一步具体落实提出建议如下:

(一)充分利用茶青资源,提高茶产品附加值

1.加强对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培育,将重点从专注春茶、绿茶的茶青采摘、加工,扩大为充分利用夏秋茶茶青资源的采摘和生产,根据市场需要生产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各类高中低端茶叶产品及朝茶叶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茶农、茶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和增加茶农经济收入、企业增加效益。

2.改变传统的春茶生产思路,充分利用不同季节茶叶资源,生产绿茶、白茶、红茶、花茶等不同品质的茶叶,促进茶叶品类多元化发展,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根据茶树特点,提高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从茶籽加工食用油到茶饮料、保健茶、养生茶、茶食品、茶日化用品类等的开发及茶多酚提取企业,提高茶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4.充分利用茶园基地,从多元化多种的经营角度发展。如凤冈县将在以“茶海之心”为核心,发展茶园旅游业,以茶园观光、旅游、休闲,结合“茶园观光游”、“茶园农家乐”、“最美茶乡”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以茶旅一体发展,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茶园种植基地化、规模化建设

1.制定相关政策和激励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改变传统的农业投资模式、省级扶贫等贷款发放模式,加重对茶叶种植户、合作社的投入力度及允许茶叶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担保贷款、获取项目资金等,在吸纳更多的茶农、茶叶家庭农场入社的同时,使分散种植茶园尽可能实现区域连片、形成茶园种植基地化、规模化;运用现代茶叶管理技术,培养有机、生态茶园,鼓励技术部门派员到茶区指导茶叶生产,提升茶叶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推进QS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茶叶基地质量管理认证申报工作;实现茶业效益产出模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扶持,鼓励企业创出更多茶叶名牌产品。

2.实施茶产业战略转移,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高。

目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11万亩,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内,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目标为700万亩。虽然,我省适宜种植茶叶土地面积较多,但是为防止因市场变化、产能过剩等原因而造成产大于销、农民卖茶难等问题,建议在“三年行动计划”后的近期内,政府在引导和扶持全省茶业时,也应控制茶园面积总量规模。从省级层面不再提出扩大种植目标,在静观国际国内茶叶市场走向、价格变化等情况及作出正确判断后,再确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转移,通过提高茶青下树率、加工深度、茶叶附

加值、品牌包装率和销售价格,增加茶产业的综合产值。

(三)开展茶叶产权确权颁证,开发茶产业特色金融产品,完善财税政策

1.建议按照拟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整合农业部门对农村集体土地茶园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林业部门对茶园林权登记职能,建立统一的茶园土地使用权登记制度,核发茶园土地使用权证书,作为转让、抵押茶园使用权的依据;培育发展茶园土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完善交易平台,鼓励茶园土地使用权适度集中、规模经营。

2.建议由贵州省农委或省金融办牵头,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开发茶产业特色金融产品。一是发展茶园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目前市场上茶园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在每亩8000—10000元,按全省611万亩茶园,可产生600亿元左右的抵押资产。二是发展以标准散装干茶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借鉴仁怀开展的基酒交易经验,建立标准散装干茶交易所。目前散装干茶每公斤价格按60元计算,全省13万吨干茶产量,每年可产生80亿元左右的抵押资产。三是发展以茶青为抵押物的金融产品。

3.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构建高效生态茶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加工、资源全价利用、商营模式创新等,都迫切需要资本推动。应加重对茶叶种植户、合作社、茶叶加工企业倾斜的力度,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茶农的茶园更新及茶加工企业设备更新等融资困难。

4.目前,对贵州茶叶加工企业征收税率达到20%,税负较重。应将茶叶加工企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实相关税收减免政策。

(四)创新加工体系

在执行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初制加工、大力推进精制加工、着力延伸产业链、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的同时,应创新加工体系。根据目前各茶叶加工企业生产线闲置率高的问题,应大力发展价格低廉、加工能力强的共享式的大型茶叶加工生产线,以租赁等形式对周边茶园提高茶青加工服务。

依托我省装备制造基地和相关科研机构,大力发展适合我省特点、满足实际需求的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加强对茶叶采摘季节临时用工的组织协调,提高茶青下树率,降低采摘成本。

(五)创新公共品牌管理,突出生态茶省级品牌

1.建议设立专门的品牌营运管理企业,或委托“三绿一红”中实力最雄厚的茶叶企业统一行使对“三绿一红”公共品牌的培育、开发、授权管理等各项职能,按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政府对公共品牌宣传推介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品牌质量管理、标准管理、授权管理等各项机制,实现公共品牌市场价值最大化。

2.建立合理的茶叶品牌梯队,提高市场集中度。除开发“三绿一红”公共品牌外,应根据各茶叶企业品牌实力,抓大放小,选择各层级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倾斜,形成顶级品牌、驰名品牌、一般品牌等茶叶品牌结构,建立合理的茶叶品牌梯队。

3.建立茶叶品牌开发奖励机制,对茶叶企业获得各类驰名商标的予以财政奖励,对企业用于品牌开发的成本支出部分予以税收优惠,对企业各种品牌开发活动给予充分指导。

4.大力发展茶文化,尽快实现平民化消费。在积极促进茶旅游发展的同时,拓展中国茶文化的普及,学习成都“茶社”普及至普通百姓,以茶词、茶赋、斗茶、茶歌、茶剧、茶画等茶事活动,融入千家万户的百姓生活中;将“茶社”普及到贵州各城市和县城的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区)、交通站台等,实现普通平民百姓承受得起的消费、消遣。

四、结语

以品牌战略具有长期性、整体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建议加大对“三绿一红”公共品牌的宣传力度。邀请得力策划单位,对我省茶叶对外宣传的策划活动,提炼具有“贵州生态绿茶”“贵州生态红茶”包容力的品牌核心价值,突出体现“三绿一红”各品牌的品质特点与茶文化内涵相结合。在茶产品包装说明和对外宣传中,必须突出贵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突出贵州茶叶含锌、硒、锶等微量元素的特色内质。进行电视、网络、报纸等不同媒介对不同社会层面的立体宣传的广告形象,引导和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市场。

在贵州省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后,由省级主导、对外宣传上主要是“三绿一红”品牌,局限性太重,大多地州县市感到是对各地具有特色茶叶品牌对外宣传的制约,不能充分体现贵州省生态环境良好特点。建议在以省级对茶叶的宣传中,突出贵州生态省并加以“贵州生态绿茶”、“贵州生态红茶”的省级域冠名,之后可为某某品牌与地理名,这样可扩大贵州生态省对外知名度,同时,也不受品牌限制地宣传了贵州各个茶叶品牌。这样,为每个茶叶品牌都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的平台和茶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唐胜.贵州茶叶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八成茶青被浪费[N].贵州日报,2014-08-27.

[3]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N].贵州日报,2014-05-08.

[责任编辑:吕娟]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世界十大名茶

世界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名茶,有传统名茶和历史名茶之分。 1、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2、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以南,歙县以北的黄山。黄山毛峰茶园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黄山茶的采制相当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据芽叶质量,控制杀青温度,不致产生红梗、红叶和杀青不匀不透的现象;火温要先高后低,逐渐下降,叶片着温均匀,理化变化一致。每当制茶季节,临近茶厂就闻到阵阵清香。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3、洞庭碧螺春 中国著名绿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民间有这样的说法:碧螺春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一嫩(指芽叶)三鲜(指色、香、味)自古少”。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4、安溪铁观音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问(1725一1735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佳。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其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 5、君山银针 我国著名黄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纳入贡茶。君山,为湖南岳阳县洞庭湖中岛屿。清代,君山茶分为“尖茶”、“茸茶”两种。“尖茶”如茶剑,白毛茸然,纳为贡茶,素称“贡尖”。君山银针茶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高,芽壮多毫,条真匀齐,着淡黄色茸毫。冲泡后,芽竖悬汤中冲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观。君山银针茶于清明前三四天开采,以春茶首轮嫩芽制作,且须选肥壮、多毫、长25~30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黔南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填写日期: 2016年月日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在摘要的上方写上论文题目;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摘要包括: 1.“摘要”字样:黑体小三号,居中。 2.摘要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关键词:“关键词”居行首,黑体小三号;关键词的具体内容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1.前言 (5) 1.1研究背景 (5) 1.2研究的意义 (5) 1.2.1理论意义 (5) 1.2.2实际意义 (5) 1.3文献综述 (6) 1.3.1国外研究现状 (6) 1.3.2国内研究现状 (6)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7) 2.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7) 2.1黔南州自然资源现状 (7) 2.2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8) 2.2.1茶叶基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8) 2.2.2茶叶产量、产值持续增长,亩产较高 (8) 2.2.3茶叶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9) 2.2.4都匀毛尖品牌体系逐渐完善 (10) 2.3本章小结 (10) 3.黔南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3.1优势 (11) 3.1.1自然品质优异 (11) 3.1.2低成本的竞争优势 (11) 3.1.3品牌和历史文化优势 (11) 3.1.4政策支持和茶文化建设 (12) 3.2劣势 (12) 3.2.1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12) 3.2.2机械化水平不高 (12)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运行情况,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按照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10月2日-10月8日我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翻阅资料等方式,对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集聚区基本情况 XX县XX集聚区是XX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建设的首个县域工业园区,2008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工信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8年管委会委托兰州交通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编,规划面积XX公顷,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资源综合利用和仓储物流四大产业。 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38亿元。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硬化道路X公里,建成给排水管网XX公里,道路绿化面积280亩。同时,园区加快引企入园和项目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目前园

区入驻企业XX户,其中工业企业XX户,商品流通企业53户,服务及其它企业9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二、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 (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民勤优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推进现代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果蔬加工、调味品加工、畜禽屠宰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园区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XX户,其中,屠宰及肉类加工8户,特色林果、沙生植物、炒货加工4户,饲料加工2户,饮料加工3户,调味品加工5户,酒类加工制造4户,食品加工制造3户,蔬菜加工3户;农产品购销企业58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19 户,县级龙头企业39户。打造了"陇原中天""巴腾羔羊""苏武小镇""小南仁""东海源""华叶""沙香源"、"正优元"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企业特色、品质特色的产品品牌。建设实施了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黔南州茶产业简介

黔南州茶产业宣传资料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25度环视,你会发现,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外,在中国贵州南部,在苗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这就是被联合国组织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黔南。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97米,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200mm,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州辖十二县市,有汉、布依、苗、水、瑶等37个民族,拥有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是世界上同纬度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地区,境内山水风光钟灵毓秀,自然生态神秘古朴,民俗风情醇厚浓郁。 全州土地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境内植物茂盛,动物繁多,资源丰富,为开发农业、林业、牧业和其他种养业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土壤肥沃,山高雾多,生态良好,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众多名优绿茶,“都匀毛尖”、“贵定雪芽”从明代起就为历代贡品, 深受当朝皇帝喜爱。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所必须的得天独厚的优越生态环境,特别适合高品质绿茶—“都匀毛尖”茶生产,是发展都匀毛尖茶的天赋宝地。茶叶水浸出物,茶氨酸,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为我州发展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 都匀毛尖茶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中,是贵州“三宝”之一,每年

自清明至立秋采摘,以谷雨前采摘的雨前茶为最佳。都匀毛尖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满布,匀整有锋苗,色泽绿润,嫩香持久,香清高,味鲜浓,滋味鲜爽回甘。讲究“三绿透三黄”,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明崇祯皇帝十分喜爱“都匀毛尖茶”,因其外形似鱼钩,曾赐名“鱼钩茶”,使得“都匀毛尖茶”早在明清时期即为贡品。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从1915年开始,黔南州都匀毛尖茶就和贵州茅台酒一起走向了世界。后人称“北有贵州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毛泽东主席品尝此茶后挥毫写到:“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此茶可叫毛尖茶,毛泽东”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在国内享有盛誉。 都匀毛尖茶在制作上极为考究,要求采用独芽或一芽一叶的茶青进行炒制。加工过程分杀青、揉捻、做形、提香、干燥五道工序,讲究“火中取宝,一气呵成”。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加工技艺使得“都匀毛尖”茶得到国内国际茶叶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拥有“中华老字号”、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十大名片”、“贵州100强品牌”等称号,在国内、国际茶叶评比活动中屡屡棒金夺银,先后获得国际绿茶金奖等国内外奖项30余个。1915年在巴拿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文章依据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和龙市要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1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壮大 和龙市已形成了以有机大米、食药用菌、林下参种植、果蔬产业、辣白菜、特色畜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千克左右,以平岗绿洲为核心,以元池米业和众鑫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形成稻米生产加工产业联盟;以大阳参业生态园、兴林科技桑黄小镇、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养殖基地为龙头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食药用菌、林下参、北五味子、灵芝等发展态势良好。果蔬产业开启链式发展新模式,依托产能1亿千克果蔬冷藏保鲜基地建设,果蔬种植与加工进入紧密关联期;朝鲜族特色食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元池地窖辣白菜公司为依托,初步建成元池地窖辣白菜产业园,辐射带动若干个扶贫搬迁村开展传统地道的辣白菜生产;特色畜牧业发展良好,延边黄牛、雪貂、黑毛驴、珍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推进畜牧高端产业园建设,22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1.2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 坚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企业

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地域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工作,获批筹建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入选首批全国革命老区“一县一品”行动品牌;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近年来,和龙市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家、专业农场151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特产等各行各业,涌现出有机大米村、圆葱村、草编村、明太鱼加工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畜牧业村等特色“一村一品”项目村,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市政府的牵头下,组织成立了和龙市农林特产协会,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答案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目前全球通用飞机占飞机总数的多少?(C) A 30% B 50% C 70% D 90% 2.动力电池组是由多个蓄电池通过( A )方式组合起来电动使用要求。A.串联 B.并联 C.交联 D.互联 3.电动汽车的控制,都是建立在( A )的平台上的。 A.电子控制单元 B.动力电池组 C.电池管理系统 D.电机 4.哪类汽车包括传动系统、驱动电机、发电机、发动机、蓄电池组、交流器、动力分配器。(A) A.混合动力汽车 B.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5.( C )是将电网的电能通过交/直流电力变换将能量储存到蓄电池的控制装置。 A.整车控制系统 B.整车系统 C.充电系统 D.电机驱动系统 6.下列哪项不属于电机驱动系统的要求( D ) A.大功率 B.体积小 C.高效率 D.环境适用性弱 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可高达( A ) A.60%~80% B.60%~70% C.70%~90% D.50%~70% 8.电机驱动系统包括两部分( B ) A.电机和传动系统 B.电机和控制器 C.发电机与发动机 D.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9.铅酸电池目前被广泛用于限定车速( C )的各种场地车上。 A.等于50Km/h B.大于50Km/h C.小于50Km/h D.小于60Km/h 10.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的核心是( A ) A.多能源管理系统 B.电辅助制动系统

C.电池管理系统 D.均衡充电控制系统 11.从整车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看,整车控制系统将朝( D )方向发展。A.专业化、网络化、集成化 B.集成化、网络化、信息化 C.专业化、信息化、精细化 D.专业化、精细化、集成化 12.下图的这部车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汽车?(B)(MINI E,纯电动汽车)A.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B.纯电动汽车 C.燃料电池汽车 D.太阳能电动汽车 13.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是(B) A.CBD B.LED C.ELD D.BCD 14.目前,对LED照明系统的光学设计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进行,常用的照明光学软件不包括以下的哪种?(A) A.Auto-CAD B.Light-tools C.Tracepro D.ASAP 15. LED的发光波长是由形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决定的,请问首先被制造出来的是什么样的LED?(A)

中国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 版本之一: 一西湖龙井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明高濂《四时幽赏录》)"龙井茶,虎跑水",这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的双绝。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前一句是咏西湖之美,后一句是咏茶叶之美。西湖龙井茶就产在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历史悠久。据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品饮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兴之所至,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如今仍生机盎然,供游人观赏。 二黄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明·许次纾《茶疏》)。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三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已卯……抚臣宋荤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为贡茶是毫无疑义的了。 四太平猴魁 尖茶是安徽省的特产,产于太平、泾县、宁国一带。除普通尖茶外,还有太平魁尖、泾县特尖,近年宁国又创尖茶新产品--黄花云尖。各类尖茶采制技术

和茶叶外形较为相似,而内质却各具风格。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五六安瓜片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涤除沉菏……"(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 六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信阳产茶已有二干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信阳县。 七祁门工夫红茶 祁门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黔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祁红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八君山银针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李白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诗)。这是唐代两位大诗人对洞庭君山的抒情诗句。"玉镜嵌君山,银盘托青螺",确是壮景奇观。君山和君山茶,历来结下不解之缘,清代万年谆诗云:"试把雀泉烹雀舌,烹来长似君山色。"君山有大小七十二蜂,每个山峰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山峰都有异景奇观,每个景观又都有一段优美动听的故事。 九武夷岩茶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

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

贵州茶产业发展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黔党发[2007]6号 (2007年3月30日) 为全面提升我省茶产业发展水平,振兴茶叶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我省茶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茶产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茶产业是我省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全省宜茶面积700多万亩,目前种植面积102万亩,遍布全省81个县(市、区、特区)。茶产业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产业是生态功能极强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对于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茶产业,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又有重要的社会和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2、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省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海拔高度、年均气温、日照时数、空气湿度、年降雨量、土壤酸碱度等,都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茶叶水漫出物、氨基酸、茶多酚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香高馥郁、鲜爽醇厚的独特品质。我省茶叶加工成本低,竞争力较强。加之国际、国内市场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需求逐年递增,市场前景广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体系及人才队伍,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营经验,形成了一都匀毛尖、贵定雪芽、湄江翠片、羊艾毛峰等为代表的一批茶叶品牌。目前我省茶园面积仅占宜茶面积的3.8%,茶叶采摘下树率仅为55.3%,种植面积扩展、原材料利用和加工升值等发面的潜力都很大,完全有条件把茶产业建成覆盖全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3、加快茶产业发展必须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贵州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但商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够明显,还停留在资源的初步开发上。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思路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统筹规划指导;茶园的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无性系良种比例小;机械化修剪、采摘普及率低,茶青资源利用率不高;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地方品牌多、势力弱、影响小;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市场开拓不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4、切实把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作为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来抓,认真分析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茶产业培育成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茶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理清发展思路,努力做优做强我省茶产业 1、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引进一批茶叶龙头企业。打造出在国内外市场有较

促进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促进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当前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现状,然后对现行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梳理,再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政策;贵阳市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高技术、能耗少、潜力大等特点,因此备受各国青睐。2010年,国务院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_到8%左右,2020年力争达到15%左右。当前贵阳市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环境压力大、能耗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因此贵阳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在发展初期,由于面临着高投入、高风险等问题,所以需要政府的支持,本文主要从财政政策角度探讨如何推动贵阳市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发展。 一、文献梳理 (一)关于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的理由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技术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孵化新技

术,产生新专利,推动经济转型,有较强的技术外溢性,因此有正外部性,但是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本身比较弱小,在资源、人才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单靠市场是不能完全解决发展初期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杨林,马顺(2012)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缓解人口、资源等矛盾,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举措,同时也是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寻求发展新优势,面对新一轮全球化的必然选择。马亚静(2014)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自身比较脆弱,需要借鉴国外的通用做法,对新兴产业进行财政扶持。 (二)关于财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式研究 根据凯尔斯主义理论,由于市场调节存在缺陷,需要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凯尔斯认为,政府干预应该主要以财政支出、税收为主,目前国内对政府支持方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国家层面上看,胡剑波,倪瑛等(2013)认为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持规划,除了要增加对新兴产业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的财政支持外,还要建立资金绩效评估体制,根据各大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韩凤伶(2012)认为要破除政策体制壁垒,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该行业。从地方层面上看,王宇昕,吕伟(2013年)在分析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认为内蒙古目前财政重点应支

遵义市茶产业简介

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 —贵州遵义市 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贵州茶园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茶区。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北部。古称播州,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划归贵州。1997年撤地设市,辖15个县(区、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6%,现有总人口770万人。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多云雾缭绕气候,是形成高品质茶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发展生态茶最佳地区。 遵义茶业一直位居贵州省首位。“十一五”以来,我市把茶叶作为“七个一百工程”、“八大农业产业”重要产业之一来抓。全市茶园规划区涉及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余庆、遵义、绥阳、仁怀等九县市,湄潭、凤冈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现有茶园15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占95%,有机茶园达9.3万亩。现有加工企业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2013年,全市投产茶园面积80.5万亩,产量达6万吨,综合产值66亿元。“湄潭翠芽”及“兰馨”商标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成为贵州茶叶和贵州茶叶企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湄潭翠芽”和“凤风锌硒”茶分别占据贵州五大名茶和三大名茶第一位和第三位。这里有获得基尼斯纪录高73.8米的“天下

第一壶”,有连片茶园10余万亩的“中国茶海”,有无数点缀于林茶相间中具有黔北民居风格的富裕美丽新农村。 近些年来,为加大宣传推介,我市将着力打造“中国茶城”综合交易市场,重点以“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正安白茶、遵义红”五大茶叶品牌为主,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国际性茶事活动,曾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组织“名茶之乡”、“无公害示范县”、“定点市场”及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殊荣。2009年和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及2010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遵义市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称号。 规划到2015年,全市实现茶园总面积260万亩的目标,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大市。以五大品牌为重点,进一步扶壮龙头企业,建设和打造“中国茶城”综合批发市场及全国茶叶交易和茶旅游集散中心,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体的多茶类产品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关,实现茶叶产量10万吨,综合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目标。把茶产业打造为遵义东部及北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热忱欢迎各位朋友莅临遵义观光、品茗、置业、安家!

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贵州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也是建设美丽贵州的要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贵州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文明建设的提出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永恒地发展下去。而如今,人类频繁的活动以致大自然受到严重破坏,伴随着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贵州发展的重要意义 贵州省较其他省区其环境资源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贵州省的发展道路必须要考虑贵州自身的特殊性。首先,贵州具有多山的的地形,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次,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丰沛的降水条件造就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再次,贵州相对封闭的地理条件和多民族聚居的人口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也使得贵州具有丰富

的矿产资源。所以说,贵州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前提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地处大西南地区,远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生产活动的不断加强,工业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使珠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其不良后果正在显露出来。针对这些情况,为实现整个珠江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贵州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13年,贵州遭遇了严重的特大干旱。地处贵州西部和南部的黔西南、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几个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区域时此次大旱的重旱区。许多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农业最为严重。由此可以看到,贵州省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的问题,不仅说明生态环境本身更加脆弱,而且会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贵州的生态建设已成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贵州目前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 1、工业污染。由于贵州实行工业强省战略,省内的工厂企业越来越多,工业生产必然产生庞大的废弃物和烟尘等。目前贵州多数的工厂的生产模式均是粗放型,即只追求利益不考虑后果的工业模式,所产生的垃圾不经过处理便直接排向水里或者大气里,所以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形势特别严峻! 2、城市废弃物污染。随着贵州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大量外来人员涌入贵州。随之带来的便是严峻的城市问题。首先是生

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

中国绿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太平猴魁、庐山云雾、四川蒙顶、顾渚紫笋茶。 中国著名的红茶有安徽祁红、云南镇红、湖北宣红、四川川红。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特征是叶片中心为绿色,边缘为红色,俗称绿叶红镶边。主要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一般以产地的茶树命名,如铁观音、大红袍、乌龙、水仙、单枞等。 白茶是一种不经发酵,亦不经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类,故名白茶。其中以银针白毫,最为名贵,特点是遍披白色茸毛,并带银色花泽,汤色略黄而滋味甜醇。主要产地在福建福鼎县和政和县。 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

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第六章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一贵州茶叶产区 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超过半数的县市均有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中,贵州的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安顺市西秀区、丹寨县、纳雍县、江口县榜上有名。根据行政区划、海拔、产茶类型等条件将贵州产茶区主要分为5个,分别是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茶叶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8728391.html, 1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涵盖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6个县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以及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该产业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保持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8%,年平均降水总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150小时,土壤主要为酸性黄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该产业带主要以高档绿茶为主,近年来开发有少量红茶和其他茶类,茶叶主要出产主要集中在贵阳、开阳、清镇、都匀、贵定、三都等区域,该产业带内大小集中的茶叶生产、销售公司上百家,区内较为著名的茶叶有金阳高寨茶场生产的高寨白茶、开阳蓝芝茶叶公司生产的蓝芝玉叶、都匀毛尖茶叶集团生产的都匀毛尖、都匀东驰贸易公司生产的垣梗牌都匀毛尖、垣梗牌都匀红茶、贵州经典云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黔枝御叶牌贵定云雾贡茶、黔枝御叶牌都匀红茶等等。 该产业带是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辐射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区内拥有专业的茶叶、茶青销售市场十余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3个,大小茶叶面店、茶馆、主题茶餐厅等上千家,大型茶叶公司数十个个,茶叶专业研究所1家,开办茶叶专业的学校有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贵州省内贸学校、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省内外茶叶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 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 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涵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和铜仁地区共26个县市,该产业带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区域内海拔起伏较大,最高处和最低处海拔相差超过2000米,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拥有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数十个,生态保存完好。该产业带南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而北部的铜仁地区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 该产业带以生产和加工大宗茶为主,名优茶较少,茶叶种植加工主要集中在黎平、雷山、丹寨、岑巩、黄平、镇远、台江、石阡、江口、印江、松涛等县市,生产企业以家庭式作坊居多,较为大型的茶叶公司数量较少,品牌较多,较为突出的品牌有雷山银球茶、黎平雀舌、丹寨毛尖、石阡苔茶、梵净山茶等。 该产业带是较为典型的生产型产区,茶叶产量大,产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经验材料 依托优势突出特色 加快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 XX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产业化方向,扶龙头、壮基地、活流通,全力打造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粮食总产亿公斤,成功跻身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农业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5067元,比上年增长%。XX市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示范市、优质水稻产业带示范市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种植业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试点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生态化,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此,我市确定了“依托生态环境、绿色资源和口岸优. 势,以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面推进绿色产业不断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市建设总体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狠抓森林保护。今年新增人工造林3000亩,退耕还林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护农田面积万亩。二是狠抓湿地保护。先后建设了月牙湖、刘寡妇泡、珍宝岛湿地等七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已通过专 家评审,批文即将下发。三是狠抓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利建设工程量年均500万立方米以上,65%以上的耕地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稳定高产田,我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市。四是狠抓农田保护。全市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5%,还田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林业和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均达到85%以上。通过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了环境基础。 二、坚持标准化,狠抓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