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选择题

高一历史选择题

高一历史选择题
高一历史选择题

第1课练习

1、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3)

A.黄河长江流域。B.印度河恒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2、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的是?(1)A.苏美尔人。B.阿卡德人。C.阿摩利人。D.亚述人。

3、为了研究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情况,你认为以下最可靠的依据是什么?(4)

A.史学界的观点。B.当地的民间传说。C.历史文献的记载。D.当地的出土文物。

4、国家的功能比较全面的讲,包括了(4)

(1)社会矛盾的调节。(2)维护统治阶级。(3)保障国家安全。(4)管理公共事务。A.(1)(2)。B.(3)(4)。C.(1)(3)(4)。D.(1)(2)(3)(4)

5、苏美尔人崇拜能使谷物生长之神,埃及人把太阳神奉为主神,中国君主每年隆重祭拜天地。这说明(2)

A.统治者无力兴修水利工程,靠天吃饭。

B.古代农耕社会生产力低下,对自然的依赖性强。

C.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

D.人类与生俱来的宗教情结。

6、2001年伊拉克举行了“文字发明5000年”的庆祝活动,为祖先发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而深感自豪。很多我们现在还经常用到的词语也是从它而来,比如“替罪羊”一词,即来自古巴比伦帝国的宗教仪式。伊拉克人的祖先发明了什么文字?(1)

A.楔形文字。B.玛雅文字。C.印章文字。D.圣书字。

7、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伟大革命,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人们的活动、话语和思想记载下来,传给后代,带到远方。下列表述中与文字的发明无关的是(4)A.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B.人们长期积累经验的结果。

C.由图画符号演变而来。D.根据国家法律创造出来。

8、以下属于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作品的是(4)

A.《汉穆拉比法典》。B.《摩诃婆罗多》。C.《罗摩衍那》。D.《吉尔伽美什》。

9、《汉穆拉比法典》颁布时,国王宣传他的权力来源于(1)

A.神。B.贵族。C.法律。D.民众。

10、《汉穆拉比法典》中有这样一则规定:如果房屋倒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么,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这种规定体现的特征是(2)

A.法律的原始形式。B.同态复仇。C.风俗习惯。D.神的意志。

第2课练习

1、尼罗河位于非洲的(4)

A.北部。B.东部。C.西北部。D.东北部。

2、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于(2)

A.公元前3500年左右。B.公元前3100年左右。

C.公元前15世纪左右。D.公元前6世纪左右。

3、下列选项中关于国家产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

A.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国家早就了一个特权阶层,是阶级压迫的产物。

C.国家的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倒退。

D.国家具有对内维护社会稳定,对外抵御外族入侵的职能。

4、现存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许多大臣碑铭中,都有自夸在修建水利灌溉工程方面功绩的内容,结合古埃及的自然地理条件,可推知(4)

A.统治者热衷于政绩工程。B.沙漠干旱,依赖灌溉。

C.尼罗河不定期泛滥造成很大的危害。D.水利灌溉工程关乎埃及国计民生。

5、古埃及建立起法老专制统治,其主要特征是(2)

A.地方官吏由当地居民民主选出。B.地方服从中央,其官吏有中央委派。

C.国君无权过问地方事务。D.可以指挥农民建造大型的公共工程。

6、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其中的“他”是什么人物?(3)

A.僧侣。B.祭祀。C.法老。D.大商人。

7、以下成为古代埃及文明标志是(2)

①金字塔②空中花园③狮身人面像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8、古代埃及受到强势文化的冲击,象形文字逐渐被人遗忘,这种强势文化主要是指(3)

①中国文化②希腊文化③阿拉伯文化④印度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第3课练习:

1、哈拉帕人是南亚文明书写、城镇规划、农业的开创者,他们的文化有5000年的历史。农业是哈拉帕文化的基础和主要经济部门。考古发掘中大量谷仓的发现表明印度河流域有着发达的农业,当地充足的雨水和肥沃的冲击土壤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裔昭印《世界文化史》第二章

现在已知南亚文明的源头是发现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其创造者应该是(1)

A.土著达罗毗荼人B.苏美尔人C.阿卡德人D.雅利安人

2、雅利安人征服古代印度的路线大致是(1)

A.印度河流域到恒河流域B.南亚次大陆东面到西面

C.南亚次大陆南面到北面D.恒河流域到印度河流域

3 、古代国家建立的根本原因是(3)

A.贫富分化B.剩余产品出现C.生产力提高D.阶级分化

6 、诞生于古代印度的世界性的宗教是(2)

A.婆罗门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

8 、四谛、轮回、因缘和合、众生平等是佛教的主要教义,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2)

A.外来民族入侵B.社会政局动荡C.地理环境变迁D.生产能力提高

9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4)

A.宋代B.唐朝C.秦朝D.汉代

第4、5课练习

1、古代美洲别具一格文明的创造者是(4)

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印第安人。

2、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的璀璨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的是(1)

A.玛雅文化。B.阿兹特克文化。C.印加文化。D.麦罗埃文化。

3、玛雅人是出色的农艺师,他们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了40多种农作物,其中包括(1)A.玉米。B.甘蔗。C.西瓜。D.黄瓜。

4、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是(3)

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印加人。D.印第安人。

6、16世纪殖民征服的烽烟渐渐平息之后,古代玛雅和其它的印第安文明一道被世人完全遗忘了。此后将近200年间,自居为美洲新主人的人一面大肆宣扬“印第安人无文明”的谎言,一面又把自己毁灭文明的殖民罪行美其名曰为“履行文明传播的使命”。自居为美洲新主人的是(2)

A.阿拉伯人。B.欧洲人。C.埃及人。D.美国人。

7、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的文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此处“黑非洲”指的是(2)

A.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B.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C.地中海以南的非洲。D.红海以西的非洲。

8、公元前11世纪初以后,库施王国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并于公元前730年征服了(3)A.津巴布韦。B.两河流域。C.埃及。D.古希腊。

第6课练习

1、在古希腊陶瓶瓶身上经常发现绘有航海地图,以下说法最合适的是(2)

A.古希腊制陶业发达。B.古希腊航海业发达。

C.古希腊绘画艺术发达。D.古希腊人想象力丰富。

2、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3)

A.沃野千里。B.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D.民主政治。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氏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了200多个城邦。古希腊城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A.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B.特殊地理环境造就。

C.军事发展的结果。D.文化高度繁荣的后果。

4、在古希腊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4)

A.斯巴达。B.科林斯。C.米利都。D.雅典。

5、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这种制度的建立是两个等级斗争的结果,这连个等级指的是(2)

A.奴隶与奴隶主。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D.雅典人与外邦人。

7、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全盛时期是在(1)

A.公元前5世纪以后。B.公元前6世纪以后。

C.公元前7世纪以后。D.公元前8世纪以后。

9、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男人就是城邦”。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下列理解最确切的是(3)

A.城邦里妇女很少,绝大多数是男人。

B.男人主宰城邦,女人没有任何权力。

C.全体成年男性分享城邦政治权利,承担义务。

D.男人是战士,有保卫城邦安全的责任。

第7课练习

1、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3)

A.史诗。B.神话。C.戏剧。D.小说。

2、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的戏剧迎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希腊戏剧创作的杰出代表中,属于喜剧作家的是(4)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

3、古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柱廊式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古代希腊建筑艺术这一特点的是(1)

A.神庙建筑。B.宫殿建筑。C.民居建筑。D.陵墓建筑。

4、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是(1)

A.古代希腊。B.古代罗马。C.古代英国。D.古代德国。

5、有人说过:虽然有过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诸多思想家,但柏拉图一出,便使他之前的所有的哲学家都黯然失色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核心是(3)

A.性善论。B.性恶论。C.理念论。D.唯物论。

7、埃斯库罗斯曾说:“荷马犹如一张摆满各种各样美好食品的大餐桌,我们仅是捡食些面包屑而已。”从中可见,古希腊悲剧的题材主要来自于(3)

A.古希腊神话。B.古希腊传说。C.《荷马史诗》。D.英雄人物事迹。

第8课练习

1、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古罗马的共和制实质是(2)

A.军事民主制B.贵族寡头政治。C.元首政治。D.君主专制。

2、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4)地区的霸权。

A.北非地区。B.东欧地区。C.亚得里亚海地区。D.地中海地区。

4、罗马共和制转变为元首制的客观原因主要是(4)

A.人民的反抗。B.共和制的原则缺乏科学性。

C.屋大维的权欲膨胀。D.扩张后疆域辽阔

5、古罗马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是(2)

①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②元老院受元首控制。③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7、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最大规模,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是在(4)

A.公元前1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2世纪。

8、西罗马帝国的都城是(3)

A.迦太基。B.雅典。C.罗马。D.君士坦丁堡。

9、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4)

A.迦太基。B.雅典。C.罗马。D.君士坦丁堡。

第9课练习

2、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颁布了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是(4)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B.奴隶向奴隶主发起斗争的结果。

C.外邦人与本邦人斗争的结果。D.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3、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1)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4、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3)

A.内容的不同。B.制定者的不同。C.适用的范围不同。D.制定依据的不同。

6、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4)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B.公民法的形成。

C.公民法演变成万民法。D.《民法大全》的编纂。

8、角斗是罗马人狂热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但角斗士的生命却不受罗马法保护,这是因为(2)

A.角斗士是外邦人。B.角斗士是奴隶。

C.角斗士工作太危险。D.角斗士工作很安全。

10、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2)

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

第11课练习

1、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西突厥的一支,游牧于中亚地区,13世纪初,奥斯曼人进入小亚细亚的主要原因是(4)

A.匈奴西征的压力。B.阿拉伯西征的压力。C.波斯西征的压力。D.蒙古西征的压力。

2、奥斯曼国家独立建国是在(1)

A.1299年。B.1451年。C.1453年。D.1457年。

3、奥斯曼土耳其人立国前后正处于(1)

A.氏族公社解体时期。B.封建社会解体时期。

C.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4、“在罗马教廷的倡导下,西欧教俗封建主及大商人组成联军,以向进犯圣地的伊斯兰教徒展开“圣战”的名义,对地中海东部地区发动了远征……”------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第5章。材料中的“远征”是指(4)

A.亚历山大东征。B.马其顿东征。

C.西罗马帝国东征。D.十字军东征。

5、为了摆脱困境,奥斯曼热衷向外扩张,频频对外用兵。在扩张之初,奥斯曼人将主要目标对准了(3)

A.突厥邻国。B.蒙古汗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6、奥斯曼人能够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客观原因是(1)

A.拜占庭帝国已日薄西山。B.穆罕默德二世即位。

C.奥斯曼人军事强大。D.君士坦丁堡城内守军少。

7、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在(3)

A.1299年。B.1451年。C.1453年。D.1457年。

8、君士坦丁堡作为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存在了1000余年,是沟通亚欧大陆东西方贸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重要原因是(3)A.取道君士坦丁堡到东方路途太遥远。

B.奥斯曼人的到来使君士坦丁堡迅速伊斯兰化。

C.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被破坏了。

D.奥斯曼人占领君士坦丁堡控制了亚欧商路。

9、巴尔干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非常复杂,是当今世界不稳定地区之一,追溯造成不稳定的历史渊源是在(2)

A.罗马帝国统治时期。B.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C.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D.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

10、“皇帝的一生都在征服,如意大利、北非、西班牙……但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却显然不在征战本身,是《民法大全》使他著称于世。”材料中所说的皇帝是(2)

A.西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B.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

C.奥斯曼帝国的查士丁尼。D.查理曼帝国的查士丁尼。

第12课练习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成为这片土地新主人的是(4)

A.斯拉夫人。B.诺曼人。C.奥斯曼人。D.日耳曼人。

2、罗马奴隶主为刺激生产,将大田庄分成许多小块土地,分租给小佃农,这种制度是从罗马奴隶制社会母体孕育出来的“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的萌芽”。这种制度指的是(2)

A.氏族制。B.隶农制。C.农奴制。D.采邑制。

3、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史称“采邑改革”。改革后的土地制度特点是(3)

A.无条件赏赐。B.奖励军功。C.有条件分封。D.奖励贵族。

4、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中最低的一级是(1)

A.骑士。B.男爵。C.子爵。D.伯爵。

5、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维系封建主与附庸之间关系的纽带是(2)

A.爵位。B.土地。C.人口。D.军队。

6、中世纪开始,西欧社会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2)

A.5世纪下半叶。B.6世纪下半叶。C.9世纪前后。D.11世纪前后。

7、“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对法兰克王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描述。中国古代所实行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则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逐渐导致了(4)

A.王权越来越强化。B.国王领地越来越小。

C.封建领主的势力无法发展。D.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8、中世纪欧洲人们“只知有教,不知有国”,国家意识淡薄,12世纪以后此种情况有所改变,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出现这种改变的主要原因是(3)

A.国王军事实力的加强。B.采邑制度的逐渐废除。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基督教会威信的下降。

9、12世纪以后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的局面,这两种力量能够结成同盟的基础是(1)

A.有共同的利益。B.有相同的阶级构成。C.有相同的遭遇。D.有相同的待遇。

10、西欧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外力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体现了权力多元化。王权借助的是(4)

A.教会贵族。B.世俗贵族。C.城市市民。D.等级代表会议。

第13课练习

1、基督教会得到官方的承认,并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份是在(2)

A.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前。B.法兰克王国立国之初。

C.法兰克王国鼎盛时期。D.法兰克王国分裂之后。

2、11世纪之前西欧表现为教会与各地区权力中心的互相利用、互为依存、共同发展,之所以会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4)

A.他们都是统治者。B.他们都是贵族。

C.对付共同敌人的需要。D.实现各自利益的需要。

3、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的事件是(2)

A.克洛维皈依基督教。B.丕平篡位。C.查理加冕称帝。D.卡诺莎觐见。

4、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并使教皇掌握了世俗的权力,影响十分深远。教皇国位于(3)

A.法兰西境内。B.德意志境内。C.意大利境内。D.拜占庭境内。

5、在教皇国内,教皇既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宗教上的最高精神领袖,这种特点被称为(3)

A.教皇篡权。B.行政混乱。C.政教合一。D.教会统治。

6、从11世纪开始,王权和教权冲突时起,这一矛盾表现得尤为明显的是(2)

A.法兰克王国。B.德意志。C.法兰西。D.意大利。

7、卜尼法斯八世曾颁布《教皇训令》(1302年),坚定的阐明教皇权力至上的学说:“……我们要声明,要陈述,要解释,要正式宣告,服从罗马教皇的统治,是众生得救所完全必需

的。”卜尼法斯八世的这一训令针对的是(1)

A.腓力四世。B.亨利四世。C.格列高利七世。D.丕平。

8、西欧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是(4)

A.丕平篡位。B.丕平献土。C.卡诺莎觐见。D.阿维尼翁之囚。

9、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导致“卡诺莎觐见”;1302年,卜尼法斯八世发表更强硬

的通谕却导致“阿维尼翁之囚”。为什么同一主题的两个文件引起两种绝然不同的结果?(3)A.教皇改变了。B.国王改变了。C.时代改变了。D.敕令内容不同。

10、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欧民族国家

的增长,教权与王权的发展趋势是(1)

A.教权衰落王权加强。B.教权加强王权衰落。

C.教权与王权都加强。D.教权与王权都衰落。

?第14、15课练习

1、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2)

A.村社。B.庄园。C.城市。D.城堡。

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

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3)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3、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庄园最初普遍采用的地租形式是(3)

A.货币地租。B.实物地租。C.劳役地租。D.税收地租。

4、14世纪以后,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的主要原因是(4)

A.领主经营不善。B.农奴纷纷出逃。

C.城市的重新复兴。D.生产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渗透。

?5、11世纪开始,城市再度兴起,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的人主要是(1)A.手工业者和商人。B.自耕农和农奴。C.封建领主和农民。D.封建领主和商人。

6、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是(4)

A.获得土地。B.获得司法权。C.获得行政权。D.获得自治权。

7、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经院哲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1)

A.基督教会。B.国王。C.市民。D.商人。

8、市民文学最早出现在(4)

A.11世纪左右的法国。B.11世纪左右的英国。

C.11世纪左右的德意志。D.11世纪左右的意大利。

9、《列那狐的故事》假托动物世界的故事,影射当时的法国封建社会,抨击封建贵族和教

会僧侣。这部作品反映了(2)的要求和愿望。

A.农奴。B.市民。C.自耕农。D.骑士。

10、12世纪,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成立。这些大学成立的原因

主要是(2)

A.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B.欧洲城市复兴的产物。

C.宗教神学发展的需要。D.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产物。

?第2分册第1课练习

1、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经济变革是指(1)

A.农业革命。B.工业革命。C.信息革命。D.科技革命。

2、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就开始跨入了(2)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代。D.铁器时代。

3、得出“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这一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3)

A.传说、记载和遗址。B.遗物、遗址和传说。

C.化石、遗址和遗物。D.遗址、遗物和记载。

4、2004年3月,在上海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

的红彩猪形陶器,它(2)

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C.证实了上海曾是陶瓷中心。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

5、考古发现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导致姜寨原始人过上定居生

活的关键因素是(2)

A.学会制造陶器。B.原始农业的发展。C.开始用麻绳织布。D.学会建造房屋。

6、以下能够反映姜寨遗址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情况是(4)

A.聚族而居,农耕生产。B.栽培谷物,驯养牲畜。

C.建造房屋,定居生活。D.共同耕作,平均分配。

?7、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折射出的是(3)

A.女娲是人类始祖。B.人类是由神造出来的。

C.先民经历过“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代。D.人类的产生过程很艰难。

8、玉器文化是我国古代传统文明的一项重要表现,早在原始社会遗址里就有很多发现,由

于其美观并具有人们无法解释的神奇特性,被做为祭神、通神以沟通上天的神物。可见,玉器曾被用作(4)

A.工具。B.兵器。C.饰品。D.礼器。

9、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于(2)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10、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是(2)

A.黄河上游。B.黄河中游。C.长江上游。D.长江中游。

?第2课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1)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按照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的记载,我国进入“小康之世”是在(1)

A.夏朝建立之后。B.商朝建立之后。C.西周建立之后。D.东周建立之后。

3、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以下不属于“大同之世”特

征的是(4)

A.共同耕作。B.平均分配。C.原始平等。D.天下为家

4、传说中尧接受四岳推荐,将帝位让给舜,舜年老再传给禹,这种制度称为(2)

A.推荐制。B.禅让制。C.世袭制。D.集权制。

5、开启王位世袭制的人是(3)

A.尧。B.舜。C.启。D.汤。

6、据文献记载,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这说明

(3)

A.夏朝经常遭受外敌入侵。B.夏朝的社会治安不好。

C.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D.夏朝时期反抗者众多。

7、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1)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父权制取代母权制。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君主制取代民主制。

?8、考古学家在河南西部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据科学测定,二里头文化时期距今约在4086--3690年前之间。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应相当于(1)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从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经十分明显,下列哪一项发现可以

证明这一点(4)

A.发现石制农具。B.发现饲养家畜。C.发现墓葬遗址。D.发现宫殿建筑。

10、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属于(2)

A.兵器。B.礼器。C.农具。D.食器。

?第3课练习

1、公元前1600年,带领商部落完成了灭夏事业,建立的商朝的首领是(3)

A.启。B.桀。C.汤。D.纣。

2、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是(2)

A.夏。B.商。C.西周。D.东周。

3、今河南省曾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带,省内有不少城市曾是古代王朝的都城,如洛阳、开封、安阳、商丘等,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今安阳的是

A.夏。B.商。C.西周。D.秦朝。

4、商王朝的国家体制是(1)

A.内外服制度。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郡县制。

5、在汉语中,“鼎”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1)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1)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7、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

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2)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8、真实地记载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材料的是(4)A.《史记》。B.司母戊鼎。C.历史教材。D.甲骨文。

9、商朝的主要经济部门是(3)

A.手工业。B.商业。C.农业。D.纺织业。

10、我国信史的开始是(2)

A.夏。B.商。C.西周。D.东周。

?第4课练习

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2)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制礼作乐

2、发起对商的进攻,灭商,建立周朝的是(2)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成王。D.周公旦。

3、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

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27年是(2)A.公元前11世纪初。B.公元前11世纪末。

C.公元前10世纪初。D.公元前10世纪末。

4、西周的都城在(2)

A.安阳。B.镐京。C.洛邑。D.开封。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

是指(1)

A.分封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郡县制度。

6、西周时期的主要土地制度是(3)

A.分封制。B.私有制。C.井田制。D.屯田制。

7、周公东征胜利后,西周大举分封,其根本目的是(4)

A.削弱异姓贵族与功臣的权力 B.建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安抚王子,保护周族血统 D.巩固周王朝的国家政权

?8、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周公政绩中影响最深远的是(4)

A.拥立周成王。B.平定三监之乱。C.征服殷残余势力。D.制定礼乐制度。

9、以下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以及权利义务的是(1)

A.礼。B.乐。C.法。D.令。

10、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的人是(4)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成王。D.周公旦。

?第5课练习

1、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他们俩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的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2)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技术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制生产工具出现。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

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3)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最基本的条件是(4)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私学大量兴起

C.战国七雄的割据混战 D.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着段论述

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1)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5、“任法而国治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这些观点应该出自(1)

A.《韩非子》。 B.《论语》。 C.《孟子》。 D.《道德经》。

6、与韩非子主张不相符合的是(2)

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

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7、东方文明古国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的含义是(2)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

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从于中央。

C.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D.国家对人民实行严格控制,人民赋税沉重。

8、20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先生深受中国思想影响,他曾引用过中国某位思想家

的一句名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4)

A.韩非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9、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4)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10、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2)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第6课练习

1、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

想家是(1)

A.商鞅。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2、任用商鞅进行改革的是(1)

A.秦孝公。B.秦穆公。C.秦惠王。D.秦始皇。

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4)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3)

A.获得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5、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完成这一大业是在(2)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

6、秦朝的都城在(1)

A.咸阳。B.西安。C.洛阳。D.长安。

7、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其中“助理万机”的百官之长是(1)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解决上述问题,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2)

A.焚书坑儒。 B.设立郡县。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9、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3)

A.世代相袭。 B.群众选举。 C.朝廷任命。 D.丞相推荐。

10、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

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是(3)

A.统一的法律。 B.统一的货币。 C.统一的文字。 D.统一的思想。

秦末农民起义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统治者是大一统的胜利者。

答案:

2

分数: --/1 第一次农民起义在公元前209年,由,揭竿而起。

答案:

3

分数: --/1 项羽军大败秦军主力于。

答案:

4

分数: --/1 公元前年,秦王婴投降,秦朝灭亡。

答案:

5

分数: --/1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

答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汉朝建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虽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答案:

2

分数: --/1 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朗,最终导致了“”

答案:

3

分数: --/1 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

答案:

4

分数: --/1 文帝景帝时期,采取、的政策,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答案:

汉武帝时代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汉武帝颁布“”,削弱诸侯王的权利。

答案:

2

分数: --/1 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或“中朝”;而以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答案:

3

分数: --/1

“”之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4

分数: --/1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

答案:

东汉的兴衰填空试题- 试答1

1

分数: --/1 公元9 年,篡汉,建立“新”朝。

答案:

2

分数: --/1 称光武帝,因定都洛阳,位于旧都长安之东,历史上称“东汉”

答案:

3

分数: --/1 光武帝刘秀在位的30 余年间,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

答案:

4

分数: --/1 东汉后期,皇权日趋衰落,逐渐失去对全国政局的有效控制,原因之一是势力不断膨胀。

答案:

割据与分立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后中国出现武装割据的局面。

答案:

2

分数: --/1 196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答案:

3

分数: --/1 刘备三请诸葛亮,孙权靠鲁肃、周瑜等人的辅佐下,使得中国。答案:

4

分数: --/1 208 年,曹操率20 万大军南下,企图歼灭孙、刘平定天下。但是他失败了。失败于。

答案:

5

分数: --/1 废汉建立魏,史称曹魏。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三国之后曾实现短暂统一,随即又陷入分裂。

答案:

2

分数: --/1 匈奴、鲜卑、氐、羯、羌5个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后,纷纷建立政权,其中重要的有十六国,史称“”。

答案:

3

分数: --/1 南方的东晋于420年被宋取代,其后,齐、梁、陈三朝相继更替,历史上合称为。

答案:

4

分数: --/1 南朝政权的统治者除开国君主较有作为外,后继者多昏庸,致使南北对峙的平衡格局向北倾斜,最终由政权统一了中国。

答案:

5

分数: --/1 北魏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更被推向新的高潮。

答案:

中国古代史填空测试- 试答1

1

分数: --/1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3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时代。

答案:

2

分数: --/1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时代地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特点。

答案:

3

分数: --/1 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点。

答案:

4

分数: --/1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为天下共主的联盟。

答案:

5

分数: --/1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制作技术和成熟的,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商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答案:

6

分数: --/1 汉承,各出前朝弊政,,国力有所增强。

答案:

7

分数: --/1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加强,外御强敌,是汉代声威远扬四方,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强国之一。光武帝,把汉王朝从衰落中挽救过来,重整国势。

答案:

8

分数: --/1 然而以为社会基础的地方势力日渐膨胀,最终演化为,南北长期对峙的分裂局面。

答案:

9

分数: --/1 分分合合之中,的发展和的推进,为历史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中国走向了新的统一。

答案:

10

分数: --/1 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倡导的与,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

答案:

11

分数: --/1 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中央集权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局面的产生。

答案:

12

分数: --/1 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的活跃和思想的发挥。

答案:

13

分数: --/1 “”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

答案:

14

分数: --/1 建立了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答案:

15

分数: --/1 唐继统一之后,不仅巩固了局面,还创造出了中古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气象。

(完整)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3、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 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 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柜坊 C、飞钱 D、坊 8、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9、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A、400亩 B、300亩 C、700亩 D、100亩 10、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11、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屯田制 D、摊丁入亩 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东汉 C.唐代 D.宋代 1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卷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卷 命题人杨崇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2.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 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4.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 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5.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6.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 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 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7.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 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 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 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 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2套 期末检测(一)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

丽水中学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1)——“标志”类 必修一班级姓名 1、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5、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6、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是。 7、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一步是。 8、标志着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是。 9、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是。 10、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必修二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2、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4、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是。 5、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的标志是。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7、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是。 8、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9、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建起来,标 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的是 必修三 1、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4、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5、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归类整理(2)——“第一”“之最”类 必修一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3、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4、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 6、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7、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 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 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10、“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问题上。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年会见代表团时。 12、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13、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15、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16、美国首任总统是。 17、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 18、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必修二 1、1763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国,并首先从业开始。 3、第一座中心发电厂是1882年建立的。 4、欧洲统一货币建设迈出的第一步是。 5、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 6、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在举行。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高中历史必修二选择题练习精编 1下列航海家中,到达印度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看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 B欧洲人对黄金狂热追求的产物 C商业危机的产物 D人文主义倡导的产物 3新航路的开辟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B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的增加 D封建制度的衰落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5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媒介是( A炮舰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C军队D物美价廉的商品

6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把世界瓜分,标志着(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C列强开始了输出资本 D新的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出现 7引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之间的矛盾 B高利润和低消费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8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不能全面干预经济 B"新政"没有解决生产社会化 C"新政"措施不适合当时社会情况 D"新政"没有全面触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 9 30年代美国从胡佛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转变为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A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C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 D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性的措施 10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泛滥 B遏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C使西方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11二战后初期,西欧洲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

高一历史必修一材料题

【材料题】 1.(2017·海南高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2.(2016·浙江高考)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着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事业:反帝反封建。说明: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3.(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关键问题:台湾问题。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高一历史会考的重要知识点及经典题型

高一历史会考的重要知识点及经典题型(人教版)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及如何评价其政治纲领?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纲领: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阐发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核心)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和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内容要与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区分) 意义:论战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属于资产阶级内部关于国家如何发展的争论) 3.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的概况如何? (1)武装起义:第一次:萍浏醴起义;规模最大的一次:黄花岗起义(1911);这些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2)(保路运动:略)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4.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的概况①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首先起义②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③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瓦解。(但同时,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5.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意义是什么? (1)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临时政府建立。(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性质不同的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的意义: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质),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6.袁世凯怎样篡夺辛亥革命革命果实的? (1)原因:帝国主义的干涉;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袁世凯玩弄阴谋。 (2)经过:迫使清帝退位(1912.2.12);孙中山辞职,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选择题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是(C)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C)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白瓷②青瓷③彩瓷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 A、交子 B、榷场 C、瓦肆 D、夜市 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2.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哥伦布的主要贡献在于() A.开辟了从欧洲前往印度的航路B.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中国的航路 C.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D.发现了巴哈马群岛 3.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最大不同点是() A.航海的时间与规模不同 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 C.航海的结果对各自支持航海国家的影响不同 D.航海的动机及对世界的影响不同 4.葡萄牙、西班牙最早组织新航路开辟,从政治上来说是由于() A.两国君主都有进行海外扩张的野心B.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两国所处地理位置最为有利D.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在促使人类历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隔绝走向联系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封建君主制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 C.新航路的开辟D.殖民扩张的结果 6.“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7. 15世纪西欧出现了“寻金热”,其主要社会根源是() A.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金银缺乏 C.统治者奢侈腐化,浪费了大量财富D.金银大量外流造成货币枯竭 8.西欧的扩张对世界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引发了商业革命B.瓦解了封建统治 C.推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D.形成了新兴阶级 9.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最主要的前提是() A.荷兰人善于经商B.尼德兰革命的成功 C.荷兰的商船吨位居世界首位D.其他殖民国家已经衰落 10. 17~18世纪中期,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主要在下列哪些国家间展开?() A.荷兰、法国、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英国 C.西班牙、荷兰、英国D.英国、法国、美国 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英法战争②《航海条例》颁布③(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④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A.①②④③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 12.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重商主义、奴隶贸易、海外掠夺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圈地运动 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场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 1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其媒介是() A.资本主义制度B.坚船利炮C.物美价廉的商品D.新式机器

2018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高一历史必修一材料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材料解析题汇编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割,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地方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旨诏,地方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此外,地方官员还要定期朝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五 清朝疆域全图(1820)见右图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概括相权的变化过程。 秦朝由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并相互制约;明朝废丞相,皇帝直接掌管六部。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宋、清为加强专制主义采取的相应措施。 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并任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清朝:设置军机处。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的趋势。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根据材料三,请回答在秦朝和汉朝,地方的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柳宗元对这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特点? 秦朝到汉朝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从郡县制变成了郡国并行制。柳宗元认为:郡县制能使中央有效的管理地方,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封国的出现,使地方割据势力增强,威胁到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5)根据材料四,请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什么行政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秦到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表现出什么趋势? 这是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极大,是省制的开端。趋势: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6)根据材料五,近代中国版图是在什么时期基本确立的?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实行的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设立什么机构管辖?尤其是在西南地区,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作用?

福建省高一会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3年福建省高一年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副标题: 作者:老秋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8 更新时间:2005-9-24 200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 (选择题40分) 注意事项:1、第I卷共4页。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3、近代史上,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5、下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 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姚莹 D、徐继畲 7、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 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C、要不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要不要坚持封建伦理道德 8、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9、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①徐骧②丘逢甲③刘永福④唐景崧 A、①② B、①③ C、②⑨ D、②④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应诏统筹全局折》 1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B、直隶 C、天津 D、北京 14、20世纪初期,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是 A、广东 B、湖南 C、湖北 D、四川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A。三权分立 B、多党制 C、一党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6、1916年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若以中华民国纪元推算,这一年是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测试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回答1—7题 1.《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2.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 被打破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 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东汉精耕 细作技术得到提高④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4.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A.大量白银货币B.粉彩开光花尊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精美的棉布船帆 5.“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6.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B.官营手工业兴盛C.雇佣关系出现D.家庭手工业普及7.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自耕农数量减少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D.土地兼并加剧工业文明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回答8—15题 8.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B.劳动力C.世界市场D.资源 9.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 10.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份申请专利数变化图。它反映了英国这一时期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不断改进生产技术③重视专利保护④已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12.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13.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B.封建主义的束缚C.官僚资本的侵蚀D.股票市场的紊乱14.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0世纪后期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回答16—17题 16.“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17.2007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七次降息,至2008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A.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B.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联考检测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联考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元前449年,希腊联军打败了波斯帝国的进攻。战争中,雅典海军发挥了重要作用,投入战斗的划船手大多是没钱将自己装备为重装步兵的平民。战后,他们在雅典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这主要说明 A.军事活动改变了雅典阶级结构B.对外战争促成希腊城邦团结 C.雅典民主权利受制于个人财力D.公共事务增强雅典的凝聚力 2.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大封建主所属封臣之间的财产纠纷应由封建主自己来审理,国王法庭不得干涉;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该材料表明() A.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B.有利于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C.国王是国家礼仪的象征D.《大宪章》阻止了王权的扩张 3.公元前7世纪希腊密集型方阵出现,方阵中的士兵虽互不认识,但只要处在这个位置上,就可以心无旁骛地-直前进.而不必担心自己的侧后翼受到敌人的攻击。只要是站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就可以完全信赖而不管是谁。据此可知,占希腊方阵 A.利于增进城邦意识B.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深化人文主义精神D.促进军事达到顶峰 4.雅典的民主制开创了人类民主的先河,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并非完美无缺。“并非完美无缺”表现在,雅典民主 A.仅适用于广大的自由民B.依靠陶片放逐法维护 C.建立在剥削奴隶基础上D.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5.公元前4世纪,德谟斯梯尼曾多次担任雅典重要官职,经常发表演说,在公民大会提出议案。他曾资助城邦购买粮食、修筑城垣,出资赎回被俘公民,先后承担了5次舰船捐、2次宴会捐、2次合唱捐。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面临严重财政困难B.金钱左右城邦民主制度 C.频繁发动对外战争D.政治人物重视公共利益 6.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 ) 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 B.人文主义勃兴 C.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D.城邦利益至上 7.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私人法学家的意见便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A.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B.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C.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D.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3课_课堂检测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三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B)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汉初中央直辖的郡和人口远远少于各王国控制的郡和人口,地方王国对中央形成了挑战,这说明王国势力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从材料中难以看出人口和州郡数目的增长变化,A、D两项排除。 2.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武帝此举根本目的是(A) A.加强中央集权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反映的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王国的实力,实行“推恩令”,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3.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这种状况(C)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据材料可知,节度使控制着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权,成为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故本题选C项。 4.(2018·河南郑州一中高一期末)《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D)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解析]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