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2分) (厦门大学2005)

2、α螺旋(厦门大学2000)

二.选择

1、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厦门大学1994)

A、Arg

B、Tyr

C、Glu

D、Ser

2、三种常见的多糖是()(四川大学2004)

A.糖原、多肽和淀粉 B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

C.淀粉,糖原和糖蛋白

D.葡萄糖、蔗糖和乳糖

3.RNA组成成分是()

A.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B 核糖,碱基磷酸

C 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D 戊糖碱基磷酸

3.将单体聚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共价键包括()(四川大学2007)

A 肽键

B 二硫键

C 磷酸二脂键

D 糖苷键

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含氮元素最多的是()(四川大学2003)

A 糖和脂肪

B 核酸和异构酸

C 淀粉和核酸

D 多糖和血红蛋白

细胞中的下列哪种氨基酸侧链基团带负电?

A、Lys

B、Arg

C、Glu

D、His 中国科学院2007

下列哪些分子是单糖()。

A、核酮糖

B、蔗糖

C、乳糖

D、甘露糖

E、果糖中国科学院2007

三.填空

1..三种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和()。(云南大学2006)

2.作为生物细胞构成份,使细胞定型。

磷脂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_____ 。人血液中磷脂含量降低与________ 有关。

3.生物体内磷脂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动脉硬化者血液中磷脂的含量往往__________。(厦门大学1997)

4.氨基酸排列顺序,即蛋白质的________结构,是由对应的基因DNA(或某些病毒的RNA)中的________排列顺序所规定的。(厦门大学1999)

5.、RNA有哪三种:_____、______ 、______(云南大学1997)

6.在生命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分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大类(西南大学2007)

7、蛋白质是_____的聚和物,而核酸则是_____的聚合物。每个单核苷酸分子由____、___和____三部分组成。(云南大学1997)

四.判断

1.()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最主要原因是氢键大量断裂。(厦门大学

1996)

2.()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花键连接成的大分子,

渡分枝,

3、()具有二个羟基的氨基酸其水溶液一般都呈酸性。

4.()核糖、核酮糖、木糖和阿拉伯糖都是五碳糖。(厦门大学

2000)

5,直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基本上都以α-1,4糖苷键连接;(厦

门大学2004)

6,磷脂是两性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是非极性的脂肪酸;(厦

门大学2004)

7, DNA的三级结构指的是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

(厦门大学2004)

8.氨基酸的结构共性是:α-碳原子上连接有:羧基、氨基和侧链基团(四川大学2006)

9.生命运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核酸(DNA、RNA)和蛋白质(云南大学1997)

10.DNA的分子结构基本上是单键的,但常常扭曲折叠成三叶草状(云南大学1997)

五.问答题

1.蛋白质的结构如何?请举例说明蛋白质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

(云南大学2000)

2.简述生物体的有机组成的类型及其生命现象尤其在人类生命活

动中的作用(四川大学2000)

生物体的有机组成是什么,他们的生理功能又是什么?(四川大学2002)

3.请阐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决定因素。(四川大学2004)

4.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纤维素则是存在于职务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是怎样与各自所行使的生物功能相关联的。(西南大学2007)

5.现有五肽,在280nm处有吸收峰,中性溶液中朝阴极方向泳动;用FDNB测得与之反应的氨基酸为Pro;carboxy-peptidase进行处理后第一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为LEU;用胰凝乳蛋白酶处理得到两个片断,分别为两肽和三肽,其中三肽在280nm处有吸收峰;用CNBr处

理液得到两个片断,分别为两肽和三肽;用胰蛋白酶处理后游离了一个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肽中不含Arg,试定该短肽的氨基酸序列。(10分)(厦门大学2005)

α-AA与2,4二硝基氟苯(DNFB)或1—氟—2,4二硝基氟苯(FDNB)在弱碱溶液中反应,α-AA变为黄色的2,4-二硝基苯基衍生物,称为DNP-AA。

应用:用于鉴定多肽链的N末端的AA。先将FDNB与多肽N端缩合,再水解N端黄色化合物DNP-AA,然后层析、分离、鉴定N端的第一个AA种类。

用于鉴定多肽链的氨基末端的氨基酸。

carboxy-peptidase(羧肽酶)

胰凝乳蛋白酶即糜蛋白酶,是一种肽链内断酶,选择在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羧肽链处作用

胰蛋白酶是一种肽链内断酶,对精氨酸和赖氨酸肽链具有选择性水解作用

CNBr特异切断Met羧基侧的肽健,切断后的Met变成高丝氨酸内酯

在280nm处有吸收峰:含有苯环故可能trp,tyr,phe

中性溶液中朝阴极方向泳动:带正电故可能his,lys,arg

FDNB测得与之反应的氨基酸为Prfdnb测的是肽链n端第一个氨基酸,故可知肽链为pro-x-x-x-x

carboxy-peptidase进行处理后第一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为LEU:羧肽酶作用于c端第一个氨基酸,故可知肽链为pro-x-x-x-leu

用胰凝乳蛋白酶处理得到两个片断,分别为两肽和三肽,其中三肽在280nm处有吸收峰:胰凝乳蛋白酶作用于肽链中tyr,phe的c端,故肽链可能为pro-x-tyr-x-leu或pro-x-phe-x-leu

用CNBr处理液得到两个片断,分别为两肽和三肽:cnbr作用于肽链met的c端,故肽链中第二个x为met

用胰蛋白酶处理后游离了一个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肽中不含Arg:胰蛋白酶作用于lys,arg的c 端,又不含arg,所以另一个x为lys

综上,肽链为pro-met-tyr-lys-leu或pro-met-phe-lys-leu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燃烧理论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 2、什么叫燃烧? 3、从正负两方面论述研究燃烧的意义。 4、不同的学科研究燃烧学各有设么侧重点? 5、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关系。 6、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 7、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8、燃烧焓的定义? 9、用图示的方法(△H-T)表达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0、燃烧焓与燃烧能近似相等的原因? 11、燃料热值与燃烧焓的关系? 12、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怎样? 13、液体以及气体燃料热值的测试方法如何? 14、反应焓和温度的关系? 15、什么叫化学平衡? 16、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 17、反应速度、生成速度或消耗速度的表达式? 18、反应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9、Gibbs函数的定义? 20、自由焓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21、自由焓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22、孤立系统与非孤立系统的反应平衡关系各自通过什么来判断? 23、过量空气系数(φat)与当量比(φ)的概念? 24、浓度以及化学计量浓度的概念? 25、化学反应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反应度及各组分的摩尔比的计算方法怎样? 26、氧化反应中,燃烧空气量与燃烧产物的计算方法怎样? 27、绝热火焰温度的计算方法(反应度为1、反应度小于1、考虑高温热分解三种)怎样? 28、净反应速度的定义? 29、化学反应过程中浓度岁时间的变化关系怎样? 30、反应级数的定义(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和)与确定?一般烃类的燃烧反应级数为多少? 31、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考察了比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32、为什么说Arrhenius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 33、热爆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34、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 35、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6、以氢气与溴反应生成溴化氢微粒推导该反应的反应级数。 37、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 38、图解燃烧半岛现象。 39、常见的有机类燃料及其衍生物有哪几种? 40、图解碳氢化合物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练习题

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素气,遇火能产生一闪为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A. 自燃点 B.闪点 C. 自燃 D.燃点 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 固体 B.气体 C.液体 D.固体、液体、气体 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 >28℃ B. <28℃ C. ≥28℃ D. ≤28℃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

升, 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B.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澱。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 A.素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 阴燃 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A. 一闪即灭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10.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 H20 B. C0 C. C02 D.HCN 二、简答题· 燃烧分为哪些类型? 参考答案与精析 -、単项选择题 1.【精析】 B。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素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 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故本题答案为 B。 2.【精析】 D。本题考査的是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燃点。故本题答案为 D。

燃烧理论基础考试重点

1;描述燃烧物理现象的方程有哪些? 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 2:研究基础有哪些基本定律和现象? 牛顿粘性定律,傅里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斯蒂芬流问题。 例子:喷灯、家用煤气、气焊枪。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 3:牛顿粘性定律表明:粘性是动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速度梯度变为动量梯度 傅里叶导热定律表明:热扩散是能量交换的必要条件。由温度梯度变为焓的梯度费克扩散定律表明:传质(扩散)是组分扩散的必要条件。由密度梯度变为质量分数的梯度。 4:Stefen流产生的物理条件、化学条件:斯蒂芬流产生的条件是在相分界外既有扩散现象存在,又有物理和(或)化学过程存在,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第四章着火 1:着火过程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着火与混合气的压力、温度、浓度、壁面的散热率、(点火能量)气流运动有关。2:燃烧速度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哪些燃烧现象受物理过程控制,哪些受化学过程控制? 由扩散、流动、传热及其他物理过程决定燃烧过程速度的燃烧为扩散控制燃烧,物理因素起主要的控制作用。例如油滴、喷雾燃烧,未作预混合的气体射流燃烧,蜡烛、碳球的燃烧等均属此类。汽油机、煤气机、喷灯等预混合气有火焰传播的燃烧则同时受化学动力学及扩散的控制。 3:燃烧反应过程中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燃烧反应速度主要与反应气体混合剂的温度及初始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的浓度有关。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常用Arrhenius指数项或简单的指数Tm的关系式表示。 4:简单反应或热反应:反应速度只受初始反应物浓度影响的反应复杂反应或自催化反应:反应速度受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浓度影响的反应 5: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可燃混合剂在某一条件下由外界加热,如火花塞、热容器壁、压缩等,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反应物在此温度下的放热速度大于散热损失的速度。 6化学链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若燃烧反应有中间载链基的分枝链反应时,则甚至在等温条件下也能着火。如产生载链基的速度超过其消亡的速度则反应逐渐加速并导致着火。而链反应自身的引发则需要一外来的热能或光能源。一旦此链已经引发,在上述的载链基产生速度得以满足时,则移去外能源后也能发生着火。 7:自发着火举例:柴油机着火燃烧、油溅泼到赤热的表面上的着火燃烧、汽油机中的爆震等。 强制着火举例:汽油机点火燃烧 8:Semonov自燃理论的基础是什么? 在热爆炸理论 9:自燃必要条件有两个判据,他们的表达式怎样?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2.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 B.<28℃ C.≥28℃ D.≤28℃ 3.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4.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二、多项选择题 1.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2.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等性质有关。A.蒸气压 B.闪点 C.沸点 D.蒸发速率 E.燃烧时间 3.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闪燃 4.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5.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液体 单选题答案 ABBDD DDB 多选题答案 ABCABCDABCDABCDABC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基础知识同步习题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液态烃类物质燃烧具有( )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2.醇类液体燃烧具有( )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A.橘色 B.无色 C.黄色 D.蓝色 3.液体燃烧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期间不会产生的现象是( )。 A.闪燃 B.阴燃 C.沸溢 D.喷溅 4.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常见的燃烧产物不包括(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氯气 5.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各不相同,但不包含(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闪燃 D.阴燃 6.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 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 D.链式反应自由基 多项选择题 1.气体燃烧根据在燃烧前可燃气体和氧的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有( )。 A.扩散燃烧 B.集中燃烧 C.预混燃烧

D.闪燃 E.爆炸燃烧 2.燃烧产物会对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燃烧的主要燃烧产物是( )。 A.氰化氢 B.一氧化碳 C.氨气 D.二氧化碳 E.二氧化硫 3.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其中大部分燃烧的必要条件有(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明火 D.引火源 E.链式反应自由基 4.燃烧按照其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可分为( )。 A.闪燃 B.爆炸 C.自燃 D.点燃 E.着火

燃烧学重点知识第二部分

4燃烧理论基础 4.1燃烧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1、单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属同一物态。 2、多向反应(异相反应):在一个系统内反应物与生成物不属与同一物态。 3、浓度:单位体积中所含某物质的量。 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 摩尔相对浓度: 质量相对浓度: 4、标准生成焓、反应焓、燃烧焓、显焓、绝对焓(P98-100) 5、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其单位为:kg/(m3s)、 kmol/(m3s)、 分子数/(m3s) ①例: a 、b 、c 、d 为对应于反应物A 、B 和产物C 、D 的化学反应计量系数 ②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 ③化学反应速率与计量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i i mi i i i i i i i i n N V M V N n C X N n C M Y M n ρρ== ===∑∑∑∑∑==aA bB cC dD +→+,,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r r r r d d d d ττττ =-=-==或1111::::::C A B D A B C D dC dC dC dC a d b d c d d d r r r r a b c d ττττ -=-==?=

④化学反应速率的三种表示方法:反应物的消耗速度、生成物的生成速度、r 为反应速度 ⑤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温度、活化能、压力、浓度、可燃混合气的配比、混合气中的惰性成分) 1. 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 压力:对于气体燃料,压力升高,体积减少,浓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与浓度相同。) 3. 温度:温度增加,反应速度近似成指数关系增加,体现在反应速度常数。 ①阿累尼乌斯定律: A —常数,频率因子,由实验确定; R —通用气体常数,8.28kJ/molK ,1.98kcal/molK ; E —活化能,J/mol ,由实验确定 ?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动能有大有小; ? 在相同温度下,分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有 些分子的能量高于分子的平均能量,这样的分子称为活1111G A B H A B G H dC dC dC dC r a d b d g d h d r ar r br r gr r hr ττττ-=-====-=-==b B a A C kC =r RT E Ae k -=

燃烧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燃烧热力学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第三章燃烧物理系 第四章着火(自然与引燃) 第五章预混合气体燃烧火焰 第六章扩散火焰与液体燃料燃烧 第七章气体燃料的喷射与燃烧 第八章固体燃料的燃烧 课程实验 考试说明 课程考核形式 闭卷考试 依托大纲,参考教材 70%考卷,30%平时 题型:填空、(判断、)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图解分析 考试时间:6月9日下午或晚上 第一章 1 2 3.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化合物的构成元素在标准状态下(25℃,0.1MPa)。定温——定容或者定温定压;经化合反应生成一个mol的该化合物的焓的增量(KJ/mol) 所有元素在标准状态下的标准生成焓均为零。 4.反应焓(**) 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焓差为该反应物的反应焓(KJ)。 5.反应焓的计算(**) 6.燃烧焓(**) 单位质量的燃料(不包括氧化剂)在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条件下,燃烧反应时的反应焓之值(KJ/Kg)。 7.燃料热值(**) 燃料热值有高热值与低热值之分,相差一个燃烧产物中的水的汽化潜热。 8.平衡常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和相互间的关系(**) 按浓度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分压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以体积百分比定义的反应平衡常数。 9.反应度λ(**)

表示系统达到平衡时反应物能有效变为产物的程度 10.Gibbs函数的定义 自由焓,为状态参数。g=h-Ts 11.Helmholtz函数 自由能f 12.焓与生成焓仅是温度的单一函数,而自由焓与P、T有关。 ) 13.过量空气系数(**)(?a=m a m ast 燃烧1Kg燃料,实际提供空气量/理论所需空气量。 14.当量比(?=!#@¥%!@) C——实际浓度,Cst——理论浓度 15.浓度(空燃比)(C=#@¥) 一定体积混合气体中的燃料重量/空气重量 16.化学计量浓度 ?a=1时的浓度 17.绝热火焰温度的求解方法,尤其是考虑化学平衡时的计算方法(**)(附图) 首先分别根据平衡常数Kp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的反应度λ和绝热火焰温度T f的关系,然后采用迭代法计算得到T f 18.绝热燃烧火焰计算程序及数据处理。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 1.化学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的科学。(*) 2.燃烧机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有:燃烧的反应机构,反应速度,反应程度,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等 3.净反应速度(*)(公式见书本) 消耗速度与生成速度的代数和。 4.反应级数n 一般碳氢燃料n=1.7~2.2≈2 5.Arrhenius定律 A-频率因子(分子间碰撞的频率);E-活化能;T-温度 ? 比反应速度k n=Ae?E RT 6.分子碰撞理论与Arrhenius定律属热爆燃理论 7.热爆燃理论(**) 反应物在一定温度的反应系统中,分子碰撞使部分分子完成放热反应,放出的燃烧热提高反应系统中的温度,从而加速反应速度。反应系统处于一种正反馈的加热、加速反应过程。当反应速度趋于无穷大,就产生爆炸。这种由于反应热量聚集的加速反应乃至燃烧爆炸的理论称为热爆燃理论。 8.热爆燃理论的局限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燃烧方式与特点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及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 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图1-1-1 图1-1-1 着火三角形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

煤炭、纸张、硫等。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氧化剂(助燃物)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生命化学基础

3目前反义寡核苷酸在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难关是什么? 举例说明解 决这些难题的现有手段和方法。 虽然反义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①对与疾病直接相关的靶 基因了解不够,特别是绝大多数多基因疾病的致病基因还有待阐明,这将取决于人类基 因组计划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完善; ②基因导入效率、基因表达的时间与程度的可调控 性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局部用药时间与剂量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与 总结。 ------------------------------------------- 反义寡核苷酸(asON)临床应用中的问题 2.1 asON的作用有双重性 asON与mRNA结合形成的mRNAⅡ级结构可抑制其翻译,但也可促进基因的表达,如何克服这种双重性是临床应用中的一道门槛。 2.2VasON具有专一性众所周知,不同病毒的基因序列不同,每一种 asON 的碱基序列必须与特定的靶标 RNA 序列互补,因此不可能有一种 asON 能针对多种病毒发挥抗病毒的 功效 asON的这种专一性决定了它只能针对一种病毒设计,不可能具有广谱性这无疑限制了生产应用中的实用性. 2.3 asON必须修饰极化裸露的asON必须进入靶细胞与同源基因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 种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效率很低要使之成为高效主动吸收过程则要将 asON 极化若缺乏此修饰过程, asON的功效将大打折扣. 2.4 asON 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或有成熟的asON产品,随着连续应用其剂量必须逐 渐增加,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这种连续应用中成本的递增也使得临床应用前景令人担忧. 2.5目前还有两点未突破:一是 asON 会被酶分解,在体内难以达到有效剂量;二是对非 靶细胞有副作用 5、试举例说明化学致癌物致癌的成因和作用机制 (1)常见的致癌化合物如多环芳烃化合物(3-4苯并芘和苯并蒽、甲基胆蒽即奶油黄、苯等),偶氮染料(β-萘胺),无机物如砷、石棉、铬、镍等等。1775年,首先有人报告打扫烟囱的童工,因为烟灰长期刺激阴囊而引起阴囊癌。1919年有人用煤焦油涂抹兔子耳朵,经过相当时期诱发出上皮癌。1930年有人从煤焦油中成功地提炼出特殊致癌成分3-4苯并芘,可引起皮肤癌、肉瘤等。香烟的烟雾中的烟焦油含有多种化学性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 胺等,可引起肺癌、喉癌等癌症。 约20年前,因云南省宣威县肺癌发病很多,经研究人员和当地卫生人员合作研究,发现 当地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室内烧煤,煤烟严重污染室内空气,空气中含有大量苯并 芘等致癌物质。经改造炉灶、建造烟囱将燃煤时产生的煤烟排出室外。改造炉灶后10年 以上的居民,肺癌的发病明显地降下来。某些城市、重工业区,交通频繁的地方,空气中 苯并芘的含量常常超过环境卫生的标准。因为燃烧煤、石油、煤焦油、沥青、垃圾等,各 种蒸汽机车、内燃机、机动车工作时都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在厨房里,由于炉灶烟火 和烹调时煎炸油烟,空气中苯并芘含量比普通房间空气中的含量高好几倍,所以要注意厨 房内空气流通,把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国内外研究证明食物的熏、烤、油炸都可使食品

第一篇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串讲实务第一篇XF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2,常见的引火源。 3,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四个必要条件。 4,链式反应自由基也称为 5,燃烧分为。 着火方式分为。 爆炸最重要的特征是。 爆炸主要是指。 爆炸分为。爆炸主要是指化学爆炸。 6,按燃烧物形态分为。 焦炭燃烧发生在固相,为无焰燃烧(异相燃烧)。 ◎气体燃烧分为。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不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可能会发生回火,往往形成动力燃烧(爆炸)。 ◎液体燃烧的本质是蒸发燃烧。闪燃是可燃液体独有的现象。闪燃即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的定义。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可燃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在实验火焰作用下,发生闪点的最低温度(新教材修改了定义)。 饱和蒸汽压越高,闪点越低。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如果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着火。 ◆沸溢(扬沸)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举例:原油,重油,沥青油) a.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及沸程度宽,密度相差较大。 b.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c.原油粘稠度较大时,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去。 ◆喷溅。当热波打到水垫,使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致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表面,蒸发,分解,熏烟燃烧。 ◆蒸发燃烧。(钾,钠,硫,磷,松香,蜡烛) ◆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铜铁等。又称无焰燃烧,异相燃烧。) ◆分解燃烧。(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 ◆熏烟燃烧,又称阴燃,是固体材料特有的燃烧形式。 ◎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新教材修改)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 用燃点来衡量。 ?燃烧产物分为。 [] CO2,H2O,SO2为完全燃烧产物。 [] CO,NH3,醇类,醛类,类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烟.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极小的碳黑离子。烟气具有减光性。 ◎火灾中,死亡人员中大约有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 ?二氧化碳无毒,但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 ?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他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 7,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如 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先软化熔融,再热分解,后着火燃烧,热分解是关键阶段,其燃烧主要是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气体的燃烧,一般发热量较高,燃烧速度较快,发热量较大,产生有害气体。 ◎木材的燃烧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是有焰燃烧阶段,即木材的热分解产物的燃烧,二是无焰燃烧阶段,即木碳的表面燃烧。 1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题库3-0-6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题库3-0-6

问题: [单选]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A.≤10% B.≥10% C.10% D.10%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实务教材P28和P47表2—2—3。

问题: [单选]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 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然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问题: [单选]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A.冷却、窒息 B.抑制燃烧链式反应 C.降低氧浓度 D.降低温度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11?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8954612.html,

问题: [多选]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以下()。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预混燃烧 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分别是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实务教材p6

问题: [多选]同种物质的热导率的会因()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材料的结构 B.材料的密度 C.材料的湿度 D.材料的温度 E.材料的化学组成 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实务教材。实务教材p14

燃烧理论第2章补充3

第2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2.1 引言 (2) 2.2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换 (2) 2.2.1 燃烧反应过程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 (2) 1. 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2) 2. 反应焓 (3) 3. 燃烧焓与燃烧热 (5) 4. 反应焓(及燃烧焓)与反应能(及燃烧能)的比较 (6) 2.2.2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过程的讨论 (7) l.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7) 2. 化学平衡与自由能 (8) 3. 自由能与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关系 (9) 4. 平衡常数K P与标准反应自由能 (10) 5. 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14) 6. 反应度λ (15) 2.3 燃烧产物的计算 (16) 2.4 绝热燃烧火焰温度计算 (17) 2.4.1不考虑化学平衡时绝热燃烧火焰温度的计算 (17) 2.4.2考虑化学平衡时的绝热燃烧火焰温度的计算 (19) 2.4.3考虑高温离解时燃烧产物及火焰温度的计算 (22) 2.5 燃烧的反应速度 (24) 2.5.1燃烧反应速度表示方法 (25) 2.5.2 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26) 2.5.3 Arrhenius定律 (27) 2.5.4 影响燃烧反应速度的因素 (27)

第2章燃烧中的化学热力学及燃烧化学问题 2.1 引言 对于燃烧反应过程,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在已知初始反应态(反应物的组成、温度和压力等)时,其最终状态是怎样的? 2)各种热力学参数是如何变化的? 3)燃烧后的最高温度是多少?燃烧反应中的热量如何计算? 4)在给定的条件下,所研究的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反应速度如何? 这些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都需要用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基础理论来解决。因此,简要地回顾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2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换 热力学研究中,通常把所研究的一部分物质或空间与其余的物质或空间分开,所研究的这部分物质或空间叫做体系,其余的叫做环境,体系的界面可以是任意的数学表面。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关系,热力学体系可分为:孤立体系、封闭体系、敞开体系、绝热体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孤立系统中的能量是恒定的。燃料与氧化剂燃烧后变成燃烧产物。将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是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种转换方式。 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以焓(等压燃烧过程)或内能(等容燃烧过程)变化的形式来表达,要了解燃烧过程的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就必须了解化学变化过程系统内各种化合物(即反应物及产物)的成份变化及由此而引起的焓的变化。 2.2.1 燃烧反应过程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 大多数的燃烧都是在定压(或定容)条件下进行的。要了解燃烧过程的能量转换(即燃料的化学能经燃烧反应释放出热能)就需要了解化合物的生成焓、反应焓及燃烧焓(或反应能、燃烧能)的意义。 2.2.1.1 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在化学热力学中讨论焓或内能的变化都是用相对值来计算的,故取25 ℃及0.101325 MPa(等于1atm)的状态作为标准状态,并规定在标准状态下各种稳态单质的焓的数值为零。于是,通过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过程,就可按过程中能量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基础知识讲义

消防工程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精讲班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第一节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自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一、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三、引火源(温度)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1)明火。明火是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电弧、电火花是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等。 (3)雷击。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高温是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知识

消防基础知识燃烧基础 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 (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 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 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

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爆炸)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

2.1. 生命的化学基础

1 生命的化学基础 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 一、原子与分子 二、组成细胞的大分子三、糖类四、脂类五、蛋白质六、核酸 3 、硼、铬、钴、铜、氟、、锰、钼、硒、硅、2009-4-2 4 5 (ionic bond):不同原子之间通过得形成的键,两个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之间彼此吸引。如:NaCl,盐都是由离子键形成(covalent bond):两个原子之间共形成的化学键,由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如,H 2、O 2、H 2O 等,生物大分子化学键主要是共价键。 2009-4-26 ?生物体的主要生物分子z 水 z 蛋白质z 核酸z 糖z 脂类z 无机盐

7 按照国家标准,婴儿一段配方奶粉,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二段、三段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也应在12%-18%之间。而劣质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低的只有1.7%,最高的也就凯氏定氮法:硫酸加热生成亚硫酸酐、水和氧气,蛋白质中经加热变成氨气,遇上亚硫酸酐生成硫酸铵,硫酸铵经蒸馏释放出氨气,用硼酸吸收氨气,最后滴定。 8 水是细胞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水的特性z 极性分子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O 原子的电,导致其为极性分子。 :带负电荷的O 与带正电荷的H :氢键的存在时间只有粘合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其能缓和温度的变化:冰中水分子占据的空间大 :非常容易溶解极性分子:维持酸碱环境变化 2009-4-2 9 碳是组成细胞各种大分子的基础 个电子空位,极易形成4个共价键碳架结构排列和长短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石墨结构 金刚石结构 碳原子空间示意图 10 2009-4-2 11 小分子大分子复合大分子 单糖多糖糖蛋白氨基酸蛋白质糖脂核苷酸核酸脂蛋白 脂肪酸 脂类 (由小分子到大分子) 12 合成大分子(脱水合成) 大分子分解(水解反应) 脱水合成 水解反应dehydration synthesis )(hydrolysis

燃烧理论基础简介

燃烧理论基础简介 一、碳粒燃烧的动力区、扩散区、过渡区 1.动力区: 温度低于900~1000℃时,化学反应速度小于氧气向碳粒表面的扩散速度,氧气的供应十分充足,提高扩散速度对燃烧速度影响不大,燃烧速度取决于温度。 2.扩散区: 温度高于1200℃时,化学反应速度大于氧气向碳粒表面的扩散速度,以至于扩散到碳粒表面的氧气立刻被消耗掉,碳粒表面处的氧浓度接近于0,提高温度对燃烧速度影响不大,燃烧速度取决于氧气向碳粒表面的扩散速度。 3.过渡区: 介于动力区和扩散区之间,提高温度和提高扩散速度都可以提高燃烧速度。若扩散速度不变,只提高温度,燃烧过程向扩散区转化;若温度不变,只提高扩散速度,燃烧过程向动力区转化。 二、直流煤粉燃烧器 1、煤粉燃烧器的作用 煤粉燃烧器是燃煤锅炉燃烧设备的主要部件。其作用是: (1) 向炉内输送燃料和空气; (2) 组织燃料和空气及时、充分的混合; (3) 保证燃料进入炉膛后尽快、稳定的着火,迅速、完全的燃尽。

在煤粉燃烧时,为了减少着火所需的热量,迅速加热煤粉,使煤粉尽快达到着火温度,以实现尽快着火。故将煤粉燃烧所需的空气量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一次风的作用是将煤粉送进炉膛,并供给煤粉初始着火阶段中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量。二次风在煤粉气流着火后混入,供给煤中焦炭和残留挥发分燃尽所需的氧量,以保证煤粉完全燃烧。直流燃烧器通常由一列矩形喷口组成。煤粉气流和热空气从喷口射出后,形成直流射流。 (二)、直流煤粉燃烧器的类型 直流煤粉燃烧器的一、二次风喷口的布置方式大致上有两种类型。一类适用于燃烧容易着火的煤,如烟煤、挥发分较高的贫煤以及褐煤。这类燃烧器的一、二次风喷口通常交替间隔排列,相邻两个喷口的中心间距较小。我们称为均等配风方式,这种方式适合烟煤的燃烧。 因一次风携带的煤粉比较容易着火,故希望在一次风中煤粉着火后及时、迅速地和相邻二次风喷口射出的热空气混合。这样,在火焰根部不会因为缺乏空气而燃烧不完全,或导致燃烧速度降低。因而沿高度相间排列的二次风喷口的风量分配就接近均匀。 我公司三期锅炉燃烧器 燃烬风喷口 煤粉喷口 油层喷口 着火区煤粉高度集中,可能造成着火区供氧不足,延缓燃烧进程;一次风喷嘴附近为高温区,喷嘴易变形,使喷嘴出口附近气流速度分布不均,容易出现空气、煤粉分层现象。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有时将一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学基础 2

2、寡糖oligosaccharide 是由少数(2-20)几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 双糖 麦芽糖: 麦芽糖是由一个a-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两个D-葡萄糖构成的。 a-(1,4) 淀粉的基本结构单位 蔗糖: 食糖,一分子α葡萄糖和一分子β-果糖缩合脱水形成。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二糖,它只在植物中合成 ?纤维二糖:cellobiose 2分子β葡萄糖缩合 与麦芽糖的区别就在于糖苷键,纤维二糖中是β糖苷键,而麦芽糖中是a糖苷键 β-(1,4)

纤维素的基本结构 ?乳糖:lactose 一分子β半乳糖和一分子α/ β葡萄糖结合成乳糖 3、多糖polysaccharide 是由很多单糖分子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 水中形成胶体 ?(1)淀粉starch 淀粉是植物和真菌中贮存最多的葡萄糖同多糖 植物细胞中,直链淀粉amylose和支链淀粉amylopectin ?直链淀粉没有分支,大约由100至1000个D-葡萄糖通过a(1→4)糖苷键连接形成 ?支链淀粉中除含有a(1→4)糖苷键外,还含有分支点处的a(1→6)糖苷键 ?直链淀粉:长而紧密的螺旋管型,遇碘变蓝色。 ?支链淀粉:不能形成螺旋管,遇碘显紫色 ?淀粉水解先成为糊精(遇碘变红色)再成麦芽糖,最后成葡萄糖。

(2)糖原glycogen 在动物和细菌中贮存的葡萄糖同多糖 糖原 a(1→6)糖苷键 分支频率非常高 而且侧链葡萄糖残基较少 遇碘变红褐色 ?(3)纤维素cellulose 植物细胞壁50% 纤维素和其它结构多糖是由细胞内合成然后分泌出来的细胞外分子。 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 ?(4)几丁质chitin 在昆虫和甲壳纲的外骨骼中发现的结构同多糖,也存在于大多数真菌和许多藻类的细胞壁中 线性,由β(1-4)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残基 ?果胶 半乳糖醛酸及其衍生物的多聚化合物 糖蛋白、糖脂 二、脂类lipid ?脂常被定义为不溶于水的(或微溶的)有机化合物 ?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