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泡性口炎

水泡性口炎

水泡性口炎
水泡性口炎

二、水泡性口炎

(Versicular stomatitis, VS)

水泡性口炎又名口疮、伪口疮、牛及马的口腔溃疡病、伪口蹄疫,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和人共患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舌、唇、口腔黏膜、乳头和蹄冠等处上皮发生水泡和糜烂为主要症状。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影响严重,但预后良好,很少引起动物死亡。

1821年,水泡性口炎最先报道于美洲的马和骡,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的军马传至欧洲。该病被OIE列为A类动物疾病。美洲是该病的主要流行区,而我国则没有水泡性口炎的流行。作为外来疫病,我国在进出境动物检疫对象中将VS列为二类疫病。随着国际间交流和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此类疾病传入我国的风险不断加大。

病原学

学名及分类地位水泡性口炎病毒(Ver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是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水泡病毒属(Vesiculovirus)成员。

形态特征电镜下VSV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大小为150~180nm×50~70nm,表面有囊膜。典型的病毒粒子内部为紧密盘旋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核衣壳外径约49nm,内径约29nm,内部中空。此外,电镜下有时也可见短缩的T粒子,T粒子含有全部结构蛋白,但无转录酶活性,其RNA含量仅为典型粒子的1/3,无感染性。

分子生物学特性VSV基因组为单股不分节段的负链RNA,长约11kb。从3’端到5’端依次排列着N、P、M、G和L共5个不重叠的基因。N基因的3’端有47bp的先导序列,L基因的5’端有59bp的非翻译区,各基因间存在长度均为2bp的间隔序列,且分别为GA、CA、GA、GA,保守性较强。

理化特性VSV不耐热,56℃30min可以灭活,在直射阳光或紫外照射下也可迅速灭活。对脂溶剂敏感,pH3以下酸性环境内不稳定,2%氢氧化钠或1%福尔马林可在数分钟内灭活病毒。4~6℃时,VSV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天,在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内可存活长达半年,因此在野外采集病料时,可使用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暂时保存和运输。另外,VSV还是良好的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生成可能源于VSV增殖过程中的双股RNA(dsRNA)生成。

病毒培养VSV的感染谱较广,7~13日龄鸡胚,经尿囊腔、羊膜腔或卵黄囊接种后,1~2日内即可致死并收获病毒。另外,VSV几乎可在实验室所有细胞系内增殖,包括哺乳动物细胞、鸟类细胞,以及鱼类和昆虫细胞。一般接种细胞后18-24h即可见病变发生,主要表现为细胞变圆、脱落,病变进展迅速。在以不含血清,但添加0.4%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培养液内培养VSV时,可以产生血凝素,在0~4℃,pH6.2的条件下,可以凝集鹅红细胞。

抗原性迄今为止,VSV只有两个血清型,其代表株分别为印第安纳株(Indiana, IND)和新泽西株(New Jersey, NJ)。血清型可以通过中和试验或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区分,VSV两个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同一血清型内不同毒株的抗原交叉反应性也不一致,因此可以据此在同血清型内进行亚型的区分,例如IND血清型就可以分为3个亚型:IND-1,为典型株,主要为分离自牛的毒株,也有分离自猪和昆虫的毒株;IND-2,包括Argentina株和分离自稻鼠螨体内的Cocal株;IND-3,即Brazil Alagoas株。VSV NJ血清型也分为至少3个亚型:流行于美国和墨西哥的大多数毒株属于1亚型;来自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毒株属于2亚型;分离自尼加拉瓜和巴拿马的毒株则属于3亚型。与狂犬病毒一样,VSV的糖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不同型、亚型和株间的糖蛋白均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核蛋白的保守性较高,不同血清型间的VSV均存在交叉反应。虽然同为弹状病毒,VSV与RV间不存在交叉反应。

流行病学

【传染源】VS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

【传播途径】病毒经水泡液或唾液排出,一般唾液排毒要早于水泡形成1~2天。病毒可以通过皮肤或黏膜直接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媒介昆虫叮咬而感染。此外,呼吸道吸入或结膜接触VSV形成的气溶胶也可以造成感染。

【易感动物】VSV能感染多种动物和昆虫,马、牛、猪等家畜的自然感染率较高,其中马比骡易感,骡又比驴易感。成年牛比犊牛易感,但在猪,则幼猪比成年猪易感。野生动物中,野羊、鹿、野猪、浣熊等均易感。实验动物中,小鼠、大鼠、仓鼠、豚鼠、鸡等均可感染VSV。

【流行特征】VS常呈季节性暴发,一般在5~10月之间发生,流行区域多沿森林和河流分布,此特征提示其流行可能与媒介昆虫有关。目前,VS的流行

主要发生在美洲大陆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另外,VS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美国大约每10年有一次大的流行,期间伴有小规模的暴发,可能与暴发流行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有关。

发病机理

VSV具有明显的嗜上皮特性,一般通过上皮和黏膜侵入机体。首先是病毒囊膜表面的突起与相应的细胞受体结合,然后囊膜与细胞膜融合或直接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酸性环境或胞内酶的作用下,吞饮泡裂解,释出核酸,在细胞浆内进行病毒RNA的复制和结构蛋白的表达,装配成核衣壳后在细胞膜或胞浆空泡膜上出芽,获得囊膜,释放成熟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常聚集在细胞间隙,并以同样方式感染相邻的细胞。

VSV感染细胞后,因为病毒的高效复制,导致被感染细胞的蛋白表达快速关闭,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被阻止,产生对细胞骨架结构的破坏,细胞凋亡,进而形成组织病变。病毒在上皮组织的棘细胞层复制最为活跃,从病毒复制到引起细胞溶解,均会有渗出液蓄积,从而形成典型的水泡。VSV对上皮细胞的破坏,并不影响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加之其能够快速诱生干扰素,因此在无继发感染的情况下,VS通常在1~2周内自愈,而患处不留疤痕。

VSV感染后大约48h,发生病毒血症,引起发热,病畜体温可高达40~40.5℃,持续3~4d。之后随着病毒血症消失,体温迅速下降,病畜大量流涎,感染上皮腐烂脱落,偶尔可形成溃疡,然后逐渐愈合。

VSV感染后初期,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表皮的马尔皮基氏层的上皮细胞间出现浆液蓄积,继而相互融合,扩大,形成水泡。水泡浅部的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而深部的真皮发生白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一般感染组织内观察不到包涵体。

临床症状

VS的自然感染潜伏期约为3~5d,人工感染时的潜伏期约为1~3d。感染动物主要表现为发热,嗜睡,食欲下降,口腔乳头、趾间及蹄冠上出现水泡性病灶。水泡易破裂,露出红色糜烂的肉芽组织,周围有刮破的上皮,常在7~10d内完全自愈。VS死亡率较低,但其症状较重,加之可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从而导致动物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VSV的部分毒株可使人致病,潜伏期20~30h,部分患者最先出现结膜炎症

状,而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突然发热、寒颤、恶心呕吐、肌肉痛。约在1/4的病人在口、舌或鼻部出现水泡病变,一般3~6d自愈。幼儿感染VSV有时可导致脑炎。

病理变化

VS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上皮组织,内脏无特征性的宏观病变。

发病初期,表皮的马尔皮基氏层上皮细胞间浆液蓄积,逐渐融合扩大形成水泡。病情继续进展,水泡部位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真皮内发生白细胞浸润,形成不同程度的炎症。受累细胞无病毒包含体。发生病毒血症和全身感染时,受累组织可见淋巴管增生,大脑和心肌发生单核细胞浸润。

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

根据VS流行的明显季节性、典型的水泡病变以及流涎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如果马出现上述的发病特征,基本可以确诊;牛或猪发病时,与口蹄疫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

【病原学诊断】

样本采集水泡液、未破裂或新破裂的水泡皮是最好的诊断样本,首选的采集部位为口腔黏膜损害部位,其次为蹄和其它产生水泡的部位。

形态学诊断若电镜观察可见大量弹状病毒,可以确诊。

病毒分离培养10%的水泡皮匀浆液或水泡液,可经尿囊腔或绒毛尿囊膜接种7~10d龄鸡胚,37℃孵育,VSV感染的鸡胚,一般于24~48h出现死亡。上述病料接种PK-15、BHK-21、Vero、IB-RS-2等细胞,均可产生典型病变,细胞快速圆缩、脱落。通过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可测定病料内的病毒抗原,快速准确,目前应用较多。另外,以已知的抗VSV血清在易感细胞、乳鼠或鸡胚中进行病毒中和试验,也可以确诊VSV感染,但耗时较长。

【血清学诊断】

因无法获得用于病原鉴定的材料时,可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抗VSV抗体检测。OIE推荐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夹心ELISA、液相阻断ELISA 和病毒中和试验等,均为国际贸易指定试验。

【分子生物学诊断】

采集水泡液或新鲜水泡皮进行RT-PCR检测,既可以实现确诊并与FMD等进行鉴别,又能成功区别VSV的两个不同血清型。同时,有报道称RT-PCR可以检出血液样品内不具感染性的VSV,以此检测VSV的持续性感染。

【鉴别诊断】

以临床症状鉴别牛的VS与口蹄疫、猪的VS与水疱病或水疱疹比较困难。必要时应采取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或病原学诊断方法加以鉴别。

防控措施

【预防】严格进出口动物检疫,可以防止VS从流行区向非流行区传播。一般来说,VS患病动物,可产生至少1年的免疫力。已经发生过VS的地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甚至野毒株进行免疫,预防VS的再次大规模流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体内针对VSV的中和抗体,并不能完全阻止VSV的感染,目前在美洲生产应用的VSV灭活疫苗,皆存在这一问题。而弱毒苗的免疫效果尚未达到应用水平。

【治疗】目前尚无针对水泡性口炎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但绝大多数发病动物可以自愈。当病情严重时,可以加强护理,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加快自愈过程。

【控制】VS一旦发生,即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消毒,或采取必要的捕杀措施,以尽快控制本病的蔓延。具体措施包括:对患病及可疑患病动物及时隔离;对疫区实施严格封锁,严禁疫区内饲料、畜产品及易感动物运出;疫区外出人员应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疫点内一切用具及环境须严格消毒,消毒液可采用2%~4%的氢氧化钠或0.2%~0.5%的过氧乙酸等。疫点内动物粪便可采取堆积发酵或以5%氨水进行消毒处理。执行以上隔离及消毒措施后,至最后一头发病动物病发后2周,执行一次终末消毒,然后解除封锁。

公共卫生学意义

VS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尽管我国目前尚无VS病例报道,但在国际动物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VS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全面提高我国防范VS流行的能力,有必要开展具有前瞻性的VSV基础研究,并跟踪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传播及变异特征。

参考文献

1. ALBERTINI AA, SCHOEHN G, WEISSENHORN W, et al. Structural aspects of rabies virus replication [J]. Cell Mol Life Sci. 2008, 65(2): 282-294.

2. ROSE JK, WHITT MA. Rhabdoviridae: The virus and their replication [M]// KNIPE DM AND HOWLY PM. Field Virology: Fourth Edition. US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ress, 2001: 1221-1244

3. LICATA JM, HARTY RN. Rhabdoviruses and apoptosis [J]. Int Rev Immunol. 2003, 22(5-6): 451-476.

4. RAINWATER-LOVETT K, PAUSZEK SJ, KELLEY WN,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New Jersey virus from the 2004-2005 US outbreak indicates a common origin with Mexican strains [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7, 88(7): 2042-2051

5. ROCHE S, ALBERTINI AA, LEPAULT J, et al. Structures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glycoprotein: membrane fusion revisited [J]. Cell Mol Life Sci. 2008, 65(11): 1716-1728.

6. RODRíGUEZ LL. Emergence and re-emergence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Virus Res. 2002, 85(2): 211-219.

7. SCHMITT B. Vesicular stomatitis [J]. Vet Clin North Am Food Anim Pract. 2002, 18(3): 453-459,

8. SEPULVEDA LM, MALIRAT V, BERGMANN IE, et al. Rapid diagnosis of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in ecuador by the use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 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7, 38: 500-506

疱疹性口炎症状表现

疱疹性口炎症状表现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疱疹性口炎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传染方式主要为直接经呼吸道、口腔、鼻、眼结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以6个月~2岁最多。 (2)前驱症状较重,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3)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成人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 (4)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常见于成人,病程约1~2周。

(2)诱因包括感染、疲劳、日晒、局部刺激、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环境改变等。(3)病损部位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主要表现为灼热-起疱-糜烂-结痂的过程。(4)病损愈合后不留瘢痕,但可有色素沉着。 疱疹性口炎鉴别诊断 1.口炎型口疮:为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病程反复,不经过发疱期,溃疡主要分布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处,不造成龈炎,儿童少见,无皮肤损害。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疱沿三叉神经分布成带状排列,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手足口病: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数量不等,口腔内水疱易破,形成溃疡。 4.多形性红斑: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病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红斑及水疱,疱易破,遗留糜烂面,表面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疱疹性口炎治疗 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和利巴韦林,对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韦林200mg/次,3~4次/日。 2.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如复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软膏、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擦,锡类散、养阴生

四川省2015年下半年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应性口炎考试试卷

四川省2015年下半年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应性口 炎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目前对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常采用的方法是 A.前唇原长法修复术B.前唇加长法修复术C.下唇阿贝瓣修复术D.双侧鼻唇沟瓣修复术E.双侧下三角瓣法 2、稀有卫生资源分配的医学标准不包括 A.血缘亲疏 B.是否有利于医学科技进步 C.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 D.病人的心理素质 E.病人全身抗体的强弱 3、以下哪种情况一般有可能设计单端固定桥 A.上颌侧切牙缺失B.上颌尖牙缺失C.第二、三磨牙缺失D.第 一、二磨牙缺失E.间隔缺失 4、卡环体位于基牙轴面角的非倒凹区 A.起固位稳定作用,防止义齿向移动B.起稳定和支持作用,防止义齿侧向和龈向移动C.起支持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动D.起固位和支持作用,防止义齿向和龈向移动E.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龈向移动 5、面部整复手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 A.后天性面部畸形和缺损,年龄越小手术效果越好B.面部整复手术与生长发育有关C.面部整复手术与年龄大小有关D.面部整复手术最好在生长发育成熟后施行E.老年患者也有必要进行整复手术 6、义齿初戴时出现以下情况中需要返工重做的是 A.恶心、不适B.下颌偏向一侧C.发音不清D.粘膜压痛E.基托边缘过长 7、患者,男,58岁,要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身检查应注意的方面,以下哪项除外 A.是否患有偏瘫B.是否有痴呆症或肢、手残缺C.是否患有癫痫D.是否对丙烯酸树脂过敏E.有否高血压病史 8、引起牙龈炎的最主要细菌是 A.变形链球菌B.伴放线放线杆菌C.牙龈卟啉单胞菌D.黏性放线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9、面磨损均匀B.邻牙边缘嵴高度不一致C.龈乳头退缩D.食物溢出沟加深E.颊、舌面龈退缩 10、合金嵌体C.全瓷冠D.铸造金属全冠E.金属烤瓷全冠 11、氯丙嗪不用于 A.低温麻醉 B.抑郁症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09-07-29T16:13:55.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姜沛纯 (大兴安岭林管局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 [导读]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 【中图分类号】R7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22-02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其原发性感染是小儿口腔炎中最常见的原因。 1 诊断思路 1.1病史要点 1.1.1 1~3岁小儿,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 1.1.2 发病情况和症状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较大患儿可诉口腔疼痛,进食后加剧。 1.2查体要点 初期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如米粒样大小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互相融合成片。也可侵及唇周皮肤,常伴有齿龈红肿、颌下、颈上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病程长进食少的患儿精神差。 1.3辅助检查 1.3.1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可有淋巴细胞增高。 1.3.2其他检查CRP:<8μg/ml,合并细菌感染时可>8μg/ml。 1.4诊断标准 1.4.1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 1.4.2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局部疼痛。 1.4.3在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可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红肿。 1.5鉴别诊断 1.5.1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发生在咽腭弓、悬雍垂和软腭等处,有时见于舌,一般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可肿大。 1.5.2溃疡性口腔炎多由球菌引起,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儿。病初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假膜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擦去假膜呈出血性糜烂面,唾液黏稠。多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假膜涂片,镜下可见革兰阳性球菌。 1.5.3手足口病以发热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多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体温在38~40℃,热型不规则,热程2~7天不等;体温高度与热程呈正比,即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②皮疹:均有散在皮疹,好发部位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数患儿四肢及臀部也可见,躯干部极少。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突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大小如米粒乃至豆粒大小。能自己诉说的小儿有咽痛、咽下困难,重症病例有流涎、拒食现象,水疱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疼痛异常,并因此影响哺乳或进食。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发热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口腔黏膜疹,手足远端斑丘疹,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不难做出诊断。 1.5.4水痘病原体为水痘病毒,疱疹可见于口腔任何部位,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头皮、阴部黏膜及眼结膜均可累及。 2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保持口腔清洁、抗病毒、防继发细菌感染及退热等对症处理。 2.1经典治疗 2.1.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口腔护理;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微温清淡饮食为宜,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发热时卧床休息,热退后可适当活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1.2基本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伐昔洛韦(明竹欣)每日10mg/kg,分2次口服,用5~7天。严重者可用阿昔洛韦,每日10mg/kg静脉滴注,用3~5天。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0mg/kg静脉滴注,用5~7天。可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双嘧达莫(潘生丁)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疗程3~5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主要抗RNA病毒,能完全抑制病毒特异的增殖过程,机制是阻止二氧嘧啶核苷、腺苷、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从而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的合成。此外,双嘧达莫还具有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从而灭活病毒。(2)局部治疗:局部外涂阿昔洛韦溶液或碘苷(疱疹净)溶液,或局部用重组人α-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气雾剂或口腔炎气雾剂,亦可选用锡类散、西瓜霜、蒙脱石粉(思密达)等外涂,每日2~3次。对局部疼痛剧烈者,可于进食前涂2%利多卡因止痛,但需防过量吞服。(3)退热镇静:高热烦躁者用退热镇静剂。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mg/kg,每4~6小时口服一次,布洛芬溶液每次2~ 10mg/kg,或用冰袋等物理方法降温。惊厥时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0.8ml/kg灌肠,或地西泮(安定)每次0.3~0.5mg/kg肌内注射。(4)其他:合并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2。发热、拒食者要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溶液加强支持治疗。 2.2治疗步骤 3 预后评价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1~2周痊愈。痊愈后可能复发。 4 最新进展与展望 4.1大多数的原发性感染是因为接触了含有HSV-1的分泌物或病损部位而发病。也有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也参与口腔溃疡的发生,约。10%~15%的疱疹性口腔溃疡由HSV-2引起。疱疹病毒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在口腔溃疡的发生中发挥启动作用,另一方面

疱疹性口腔炎健康宣教-【实用健康宣教】

疱疹性口腔炎健康宣教 疱疹性口炎亦称疱疹性齿龈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强,终年可以发生,多见于1到3岁 小儿,常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症状】 *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于6岁以下儿 童,以6个月~2岁最多。前驱症状较重, 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以邻近乳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成簇小水疱,易破,形成大面积糜烂面。病程约7~10天,有自限性。 【护理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溃疡面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减少细菌定植。 2、正确涂药:涂药前先将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阻隔唾液;然后用干棉球将病变的黏膜表面吸干后再涂药。涂药后最好保留10分钟,不可立即漱口、进食或喝水。 3、饮食护理: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能进食者,应予肠道外营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的供给。 4、食具专用:婴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体温过高时,给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

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健康指导】 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向家 长解释勤喂温开水的意义,给家长示教 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做口腔护 理前后要洗手。 告诉家长患儿的食具要专用,用后 应煮沸消毒或高压消毒。 告诉仍在哺乳的母亲,内衣要经常更换,哺乳前要清洁乳头。 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的不良习惯,培养儿童饭后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 向家长及患儿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疱疹性口炎的传染性较强,应与其他小儿分开。

口炎护理常规

阳光融和医院 口炎护理常规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2015年04月01日制订单位护理组 文件制/修订纪录表 版次日期总页数制/修订说明制定者1 20150401 3 新制订王丹

1. 目的 了解口炎病人的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给予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保持病人口腔黏膜完整性、摄入足够的营养。 2.范围 口炎的病人。 3. 定义 无 4. 作业说明 4.1病因 4.1.1全身性疾病、感染、营养和体液缺失。 4.1.2固定不良的假牙、口腔卫生不良。 4.1.3化学治疗药物副作用。 4.2临床表现 口腔炎病人常有口腔疼痛、咀嚼或吞咽困难、恶臭的味觉、口腔出血或出现渗出物、对热及加调味料的食物敏感等现象。 4.3辅助检查 4.3.1实验室检查

4.3.1.1血液检查:白血球数目增加。 4.3.1.2培养检查:取分泌物、渗出物或水泡内容物行培养,以确定致病 菌种类。 4.3.2 体格检查 4.3.2.1视诊:口腔病灶处呈现溃疡、白斑、水泡等。 4.3.2.2触诊:颈部淋巴腺肿大。 4.3.2.3嗅诊:口中有臭味。 4.4护理评估 4.4.1监测生命体征。 4.4.2口内是否有感染病灶,有无脱落、断裂及松动的牙齿。 4.4.3进食及营养状况,食物和水分补充是否及时。 4.5 护理 4.5.1 维持口腔黏膜完整性。 4.5.1.1每2-4小时行口腔护理一次。饭后及睡前用未上蜡的牙线、无刺 激性牙膏及软毛牙刷清洁牙齿及口腔,避免食用刺激物及质地粗 糙的食物。

4.5.1.2密切检查口腔炎症、病灶和出血溃疡情况。疼痛时给予冰块,以 缓解口腔疼痛。 4.5.1.3严重口腔炎病人若有佩戴活动性假牙,需将其取下直至溃疡愈合 为止。 4.5.1.4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类固醇制剂、麻醉剂及口腔清洁剂。 4.5.2维持足够的营养摄入量 4.5.2.1进食软质食物,宜少量多餐,鼓励摄取高热量、高蛋白质、冷流 质食物(如奶昔、冰淇淋)等。 4.5.2.2必要时由静脉输注或鼻胃管灌食以维持足够的营养摄入量。 4.6健康教育 4.6.1向病人讲解经常清洁口腔和定期检查牙齿的重要性。告知避免食用刺 激性食物的重要性(如热、酒、烟、粗糙及加香料的食物)。 4.6.2若有出血危险性时,以棉花棒或纱布沾漱口水清洁口腔,取代牙线。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幻灯片1 口腔粘膜 变态反应性疾病 幻灯片2 第一节概述 定义: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又称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是指抗原或半抗原作用于机体细胞或器官后, 机体通过免疫学机制对其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 常表现为免疫反应性增强, 多在机体受同一种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发生, 使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决定因素:由抗原物质的刺激和机体免疫反应两方面 过敏体质者:对抗原产生异常免疫反应的个体 变态反应性疾病不发生于普通人群 幻灯片3 过敏原或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完全抗原:大分子物质(如微生物、寄生虫、花粉、皮毛、鱼虾、异体组织细胞、异体血清蛋白等) 具有免疫原及反应原的特性,进入机体即可引起 变态反应半抗原:物质分子量较小(大多是合成药物) 不能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但进入机体后, 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后就成了大分子物质, 具备了诱发变态反应的条件。 由于变应原的种类复杂 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不同, 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I-IV型 幻灯片4 (一)第I型变态反应(反应素型) 最常见、速发型,其介导物质是肥大细胞和IgE 两个阶段:致敏阶段和攻击阶段 1、致敏阶段:接触后刺激淋巴和单核一吞噬细胞反应 产生IgE抗体(特异性反应素)、IgG抗体 IgE的FC 段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受体相结合后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攻击阶段:由于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

该过敏原即与结合在肥大细胞或嗜碱性 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特异性结合 (1)使肥大细胞对钙离子的通透性提高---催化 (2)激活细胞,引起脱颗粒反应,释放组胺、 缓激肽、5一羟色胺等作用于效应器官 如:药物过敏性口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幻灯片5 (二)第II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口腔粘膜发病与此型变态反应的关系较少 引起第II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为IgG或IgM抗原分为两类: 自身抗原:即靶细胞上的成分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发生 细胞溶解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如:溶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等 外源性抗原:半抗原如药物、内毒素等 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或IgM抗体 在补体参与下与吸附在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 致细胞溶解 如: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等 幻灯片6 (三)第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多为IgG 1 是抗原轻或中度过剩时形成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引起的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溶酶体酶,破坏血管壁及血管周组织, 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 病变以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出血、坏死为主,从而 引起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 3 III型变态反应迁延难治,一些目前原因尚不明确的 胶原疾病、肉芽肿性疾病及反复发作的溃疡等 均可能与此型变态反应有关 上述三型变态反应都是有抗体介导的变态反应,并且 通常在接触变应原后数小时内发生 因此称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幻灯片7 (四)第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或结核菌素型)

常见的四种猪水泡性疾病

常见的四种猪水泡性疾病 猪常见水泡性疾病有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及水疱性口炎等,均以口、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对症治疗。 一、口蹄疫。 侵害多种动物,主要为偶蹄兽,人也可感染。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幼龄动物易感。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传播媒介为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等。流行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发生较多。 猪患该病后1-2天,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黏膜出现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局部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或蚕豆大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如未感染1周后痊愈。若继发感染,严重者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不起;鼻镜、乳房常见烂斑,尤其哺乳母猪,常见乳头上的皮肤病灶。哺乳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60%。 二、猪水疱病。 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只有猪易感,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传染源为病猪及带毒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伤口传播。流行无季节性,但潮湿闷热季节多发。 早期皮肤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水疱明显凸出,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也可维持数天。水疱破后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常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蹄壳脱落,有的病变部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成化脓性溃疡,蹄部痛感而出现跛行;有的呈犬坐式或躺卧,严重者膝部爬行;有的病猪在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的周围同时出现水疱,经10天可自愈。仔猪多数在鼻盘上发生水疱,可造成初生仔猪死亡。 三、水泡性口炎。 由水泡性口炎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患病及带毒动物,昆虫为传播媒介,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直接传播。多种哺乳动物均易感,主要为猪、牛、马及部分野生动物,以夏秋季流行为主。 病初体温升高,24-48小时后,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病变,不久破裂形成痂块,多发生于舌、唇、鼻端和蹄冠部。口腔或蹄部病变严重时,采食受影响,但食欲未消退。有时在蹄部发生溃疡、病灶扩大,可使蹄壳脱落,露出鲜红色出血面。病程约2周,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迹。 四、猪水疱性疹。 由一种杯状病毒引起,病死率很低。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及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别,需要实验室诊断鉴别。

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方法

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PT-PCR检测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的操作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检测。 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2.1、荧光RT-PCR 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2.2、Ct值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2.3、RNA 核糖核酸 2.4、DEPC 焦碳酸磷酯。 2.5、PBS 磷酸盐缓冲盐水,(配方见附录A)。 2.6、Taq酶

Taq DNA聚合酶 2.7、VSV 水泡性口炎病毒。 3、原理 水泡性口炎病毒属RNA病毒,根据水泡性口炎病毒两型共有基因特定的序列,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和一条特异性的荧光双标记探针。通过严格设计和筛选的引物和探针,涵盖水泡性口炎病毒的两个型和突变株,为水泡性口炎病毒的特异性通用引物和探针。探针的5'端标记FAM荧光素,它发出的荧光能够被检测仪器接收,称为报告荧光基团:3'端标记TAMRA荧光素,它在近距离内能吸收5'端报告荧光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称为淬灭荧光基团。在扩增时,Taq酶发挥它的5'→3'端外切核酸酶的功能,将探针水解成单核苷酸,消除阻碍,标记在探针两端的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均游离于溶液中,仪器检测到发出的荧光信号。 4、材料与试剂 4.1、仪器与器材 4.1.1、荧光RT-PCR检测仪。 4.1.2、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离心速度12000r/min以上)。 4.1.3、台式离心机(离心速度3000r/min)。 4.1.4、混匀器。 4.1.5、冰箱(2℃一8℃和一20℃两种)。

4.1.6、微量可调移液器(5μL,10μL,looμL,1000μL)及配套 带滤芯吸头。 4.1.7、Eppendorf管(1.5mL)、透明薄壁PCR管(0.2mL)。4.2、试剂 4.2.1、除特别说明以外,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有试剂均用无RNA酶污染的容器(用DEPC水处理后高压灭菌)分装。 4.2.2、三氯甲烷。 4.2.3、异丙醇:一20℃预冷。 4.2.4、PBS:配方见附录A。 4.2.5、75%乙醇:用新开启的无水乙醇和DEPC水配制,一20℃预冷。 4.2.6、水泡性口炎病毒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组成、功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参见附录B。 4.2.7、引物:上游引物为5'-ATGGCTCCTACAGAGTTAAGAGAATCA-3',下游引物为5'-TGAAG-TAATCAGCCGGGTATTC-3'。 4.2.8、荧光双标记探针(10μmol/L):(FAM)5'-CGAAATTACCGGCCA ACGAGGATC-3'(TAM-AR)。扩增目标片段长度为97bp。 5、抽样 5.1、采样工具 5.1.1、下列采样工具应经121℃+2℃,15min高压灭菌并烘干。 5.1.2、棉拭子。

2021年湖北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应性口炎考试试题

湖北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映性口炎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取题(共29 题,每题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四岁小朋友,因发现龋齿就诊。检查发现右下第二乳磨牙近中邻面深龋,腐质未去净露髓,疼痛。应考虑解决办法 A.直接盖髓B.冠髓切断C.根管治疗D.干髓术E.姑息治疗 2、正常成人血钙含量为__ A.4~6mg%(1.0~1.5mmol/ B.6~7mg%(1.5~1.75mmol/ C.7~9mg%(1.75~2.25mmol/ D.9~11mg%(2.25~2.75mmol/ E.80~120mg%(20.0~29.9mmol/ 3、完全固定桥是指 A.双端固定桥 B.连接体均为固定连接固定桥 C.复合固定桥 D.粘结固定桥 E.种植基牙固定桥 4、青年男性,右下67颊侧牙龈溃疡3个月,经2周抗炎治疗不愈。为明确诊断,应选用检查为__ A.牙片 B.CT C.B超 D.切取活检

E.细针吸活检 5、甲状舌管囊肿最常发生于 A.舌盲孔B.咽部C.甲状舌骨区D.甲状腺E.颈根部6、钟状晚期成釉器外釉上皮形态特点是 A.与牙囊组织无明显关系B.直线排列假复层柱状上皮C.直线排列低柱状细胞D.皱褶样排列低立方状细胞E.皱褶样排列高柱状细胞 7、下列哪项尖牙特性是错误 A.支撑口角,维持面容 B.自洁作用好,龋齿发生率低 C.牙根长,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D.牙根呈三角形,拔除时不能用旋转力 E.重要功能为扯破食物 8、单侧下颌第一乳磨牙早失,最惯用间隙保持器是 A.舌弓式间隙保持器 B.可摘式功能保持器 C.远中导板间隙保持器 D.全冠丝圈式间隙保持器 E.Nance腭弓式间隙保持器 9、龋病一级防止不涉及 A.口腔健康教诲B.定期口腔检查C.饮水氟化D.口腔局部用氟E.初期治疗充填 10、属于舌下区内容是____ A.舌下襞B.舌下肉阜C.舌下神经D.舌下肌群E.二腹肌11、Ⅲ度松动牙鉴定原则是,动度

口腔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口腔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口腔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现代社会中,口腔疾病是非常值得人们重视的,许多人由于不注重口腔健康,结果往往带来了很多疾病,从而自食其果。口腔炎就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口腔隐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口腔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多加了解。 由于口腔炎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不同。临床上分为卡他性、口疮性、水疱性、蜂窝织炎性、伪膜性、溃疡性及丘疹性等类型。无论是哪种口腔炎,其共同的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流涎、食欲不振或采食缓慢、口腔恶臭,口腔黏膜潮红、增温、肿胀和疼痛。 口腔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口腔炎炎时,在口腔黏膜上患有白色或者灰白色呈小圆形的坏死病灶,其周边围着红色边缘;患水疱性口腔炎时,在口腔黏膜,舌部及嘴唇的内侧发生透明样的水泡,经3—4天水疱破溃后,出现暗红色的烂斑。在患口蹄疫时,水疱还发生于蹄冠、蹄踵、趾间及乳房并伴有热感,另外此病有非

常强的传染性。 患蜂窝织炎性口腔炎时,可见到嘴唇、上颚及呼吸道周围出现波动样肿胀,压迫后往往出现捻发音;患伪膜性口腔炎时,在口腔黏膜上患有干酪样,有点发白乃至带有灰黄色 的伪膜,这种伪膜是由纤维素和坏死组织组成的;患溃疡性口腔炎时,在口腔黏膜上发生溃疡,并出现组织缺损;患丘疹性口腔炎时,在嘴唇的内侧及周围、舌部、全口腔内多发生 呈黄白色稗子粒大小的扁平的小结节,传染力非常强。 治疗口腔炎的两个小妙招 一、治疗口腔炎可以用隔夜茶漱口 选购茶叶时,应先看茶叶外形。一般高档茶,茶色鲜活光润,不夹杂质,且香气馥郁,鲜爽持久;而低档茶原料粗老,茶色少光泽,并带有部分夹杂物,茶香低,甚至有烟、馊、霉、焦、老火等气味。 二、治疗口腔炎之饮茶窍门 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故不宜饮用。但未变质的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患口腔炎、舌痛、湿疹、牙龈出血、疮口脓疡等可用隔夜 茶治疗。眼睛常流泪或有血丝,可以每天几次用隔夜茶洗眼。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并有固齿作用。 口腔炎一定要从平时生活中进行防护,如果不幸得了口

1例疱疹性口炎合并感染脓疱疮的护理体会

1例疱疹性口炎合并感染脓疱疮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7-26T16:16:41.2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习婷婷[导读]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龈缘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习婷婷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病区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龈缘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脓疱疮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表皮浅层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对疱疹性口炎合并脓疱疮的研究及报道较少。本院儿科于2018年8月收治1例疱疹性口炎合并感染脓疱疮患儿, 患儿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 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疱疹性口炎;感染;脓疱疮 1 病例介绍 患儿, 男, 6岁0月, 因“间断发热6天,皮疹3天”于2018年8月24日拟“脓疱疮”入院, 查体:T:37℃P:132次/min, R:30次/min, BP 94/68 mmg, 神清, 精神差, 急性面容,唇部、唇周、颈前可见散在多发脓疱疹,部分结痂,部分脓疱顶部可见“脐凹征”,无皮下出血及水肿,双侧颈部可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其一约1*1cm,轻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可。颈软,双眼球结膜无出血,口腔可见少许疱疹,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可见少许疱疹。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平软,双侧肋下未触及肝脾肿 大,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总数:32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2.9%,白细胞:4.77*109/L,血红蛋白113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2%,单核细胞百分比:9.0%。入院给予头孢曲松静滴抗感染, 阿昔洛韦抗病毒,碘硼蜜涂喉、金霉素甘油和莫匹罗星软膏涂擦患处、中药熏洗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完善三大常规,尿常规:酮体:3+,大便常规正常。c反应蛋白:8.82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90.6mg/L。肝功能:血清白蛋白40.1g/L。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263IU/L肾功能:肌酐(酶法):23μmol/L,视黄醇结合蛋白:18mg/L。十二通道常规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HSV1-IgG:阳性。血液培养及鉴定:未培养出细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鉴定:未培养出细菌。该患儿经治疗, 8月30日09:00复查血常规:血小板总数:580*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38.5%,白细胞:5.32*109/L,血红蛋白112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0.0%,单核细胞百分比:5.1%。复查c反应蛋白:﹤3.23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30mg/L。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治疗有效, 继前巩固治疗, 9月3日患儿精神好转, 面色正常, 颈前区无疱疹,局部结痂均脱落,唇部无疱疹,局部有血痂,创面干燥无渗液及分泌物,无皮下出血及水肿,双侧颈部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口腔内无明显疱疹, 于9月3日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给予该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患儿因为疼痛影响进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保证能量和液体的供给。患儿位于单人间,垃圾单独处理。房间内设有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严格手卫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2 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唇部、唇周、颈前、口腔、扁桃体局部表现,注意疱疹有无糜烂或结痂,患儿入院第一天唇部、唇周、颈前可见散在多发脓疱疹,部分结痂,部分脓疱顶部可见“脐凹征”,口腔可见少许疱疹,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可见少许疱疹,入院第5天唇部、唇周开始大面积结痂,第9天结痂部分开始慢慢脱落,第10天颈前区无疱疹,局部结痂均脱落,唇部无疱疹,局部有血痂,创面干燥无渗液及分泌物。观察患儿发热情况,入院第一天发热1次,体温38.7,给予药物降温后退至正常,后每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体温均正常,连续监测三天后每天测量1次,患儿均未出现发热。 2.3对症护理 当患儿发热体温超过37.5时,给予松开衣被、冰袋、降温仪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遵医嘱每天为患儿进行中药熏洗2次,清热解毒。遵医嘱每天给予患儿碘硼蜜涂喉2次,口腔护理3次,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疼痛,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勤漱口,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患儿疼痛明显减轻。 2.4 用药护理 2.4.1药物知识 阿昔洛韦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儿童疱疹性口炎安全有效、疗程短、服用方便、起效快,是临床 HSV 感染首选药物之一[3]。阿昔洛韦一般采用滴注该药注射时约45%-79%以原形由尿排泄,因其在原尿中溶解度较低,易在易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因此,滴注速度宜慢[4]。ARF 是阿昔洛韦已知的不良反应, 且说明书中多处提示静脉滴注宜缓慢, 静脉滴注后应予患者充足的水化, 防止药物沉积于肾小管内而引起肾功能损害[5]。 2.4.2用药观察 阿昔洛韦的药品说明书中提示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泌尿系统损害、肝功能损害、皮疹、过敏样反应等,所以在患儿使用阿昔洛韦期间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患儿在住院期间未诉特殊不适。 2.4.3注意事项 患儿在输注阿昔洛韦期间,注意观察患儿注射部位情况,给予喜疗妥涂擦预防静脉炎。护士经常巡视病房,观察静脉滴注的速度不宜过快,警惕出现药物外渗。嘱患儿在用药前后多饮水,防止出现肾功能损害。 2.5心理护理 护士通过给予口腔护理,并耐心细致安抚患儿,缓解患儿因疼痛、陌生的环境等刺激出现烦躁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主动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儿科诊室及病房环境,通过沟通和交流,帮助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及时解答其疑问, 指导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消除患儿及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

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应性口炎考试试卷

2015年上半年海南省口腔助理医师外科学:变态反应性口 炎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颌处于安静状态时,上下牙列之间的距离称为 A.正中位 B.息止颌位 C.息止间隙 D.颌间距离 E.垂直距离 2、颌面部创伤患者伴发休克时,处理原则中错误的是 A.保持伤员安静,保暖 B.禁止随意搬动 C.使用吗啡类药物 D.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E.补液和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 3、复合树脂中,无机填料其含量范围为树脂重量的 A.20%~30% B.31%~40% C.41%一50% D.60%~69% E.70%一80% 4、WHO用什么作为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牙周状况的标准 A.15岁少年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B.15岁少年的简化牙石指数C.15岁少年的简化软垢指数D.15岁少年的菌斑指数E.15岁少年的牙龈指数 5、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不包括 A.抑制局部组织中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B.抑制循环中RAAS C.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D.抑制肾素分泌 E.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 6、一型观测线的特点是 A.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小,远缺隙侧倒凹大B.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小,远缺隙侧倒凹也小C.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大,远缺隙侧倒凹小D.基牙近缺隙侧倒凹大,远缺隙侧倒也大E.基牙颊侧倒凹大,舌侧倒凹小 7、高级神经活动表现特点为强、均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躁郁质 8、患者左下后牙因龋充填后3个月,咬合不适,无冷热痛。检查:左下5远中邻合面左下6近中邻合面银汞合金充填体相连接,不能分开,且有悬突,牙龈乳头红肿,探出血,叩(±),冷热测同对照牙。该患牙的最佳处理为 A:用钻将两充填体分开 B:去除旧充填体,分别重新充填 C:去除其中之一充填体,重新充填

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

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

————————————————————————————————作者:————————————————————————————————日期: ?

1.小儿,2岁。体温升高达39℃,口唇及颊黏膜出现成簇的小疱疹。经医生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黏膜损伤特点为 A.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B.潮红、可有渗血 C.有灰白色假膜 D.白色片状物?E.充血、红绒状 【答案】:A 【解析】:考察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口角及唇周皮肤亦常发生疱疹。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2.小儿,10个月。因反复腹泻而致轻度营养不良。近日其母喂小儿喝水时发现口腔黏膜表面有不易擦去的白色点状乳凝块样物,经医生检查诊为鹅口疮。鹅口疮的病原体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E.白色念珠 D.单纯疱疹病毒? C.埃可病毒? B.柯萨奇病毒? 菌 【答案】:E 【解析】:考察鹅口疮的病原体。其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3.鹅口疮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B.齿龈颊部等处均有乳凝块附着 A.无全身症状? D.均有发热? E.口腔黏膜无C.病变可影响消化道呼吸道等? 红肿不影响喂奶 【答案】:D 【解析】:考察鹅口疮的临床表现。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时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出现拒食、吞咽困难等。 4.不符合疱疹性口腔炎特点的是 B.起病时高热达38~4 A.病初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C.无传染性 0℃? D.口腔疼痛较剧烈影响进食 E.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