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现代施肥技术期末复习资料

1、①合理施肥: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

施等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株,以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②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产生影响)

1.施肥的增产效应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1)提高土壤养分含量(2)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良好的正效应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1)对外观品质的影响(2)对内在品质的影响①禾谷类作物:②油料作物:③水果蔬菜 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5.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施肥能提高作物的耐寒、耐旱和耐霜冻性能,其中磷和钾在减灾中作用更大。

③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生影响)

1.肥料的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施肥引起环境问题增加3导致土壤质量下降①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②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③导致土壤污染。⒋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①引起大气污染②引起食品污染③引起地下水污染④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①为什么要研究合理施肥?

1.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2.是改变我国施肥现状的需要3.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②施肥科学研究内容:

1.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施,2肥技术研究(1)某一作物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

(2)轮作前后茬分配;(3)施肥与其它因素的耦合技术。

③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2.试验研究 3.统计研究 4.化学分析及其它分析研究

4、①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

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②最小养分律的内涵: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2.

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3.最小养分会随条件改变而变化

4.田间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③最小养分律的实践意义

(1)施肥中一方面要注意根据生产的发展不断发现和补充最小养分

(2)要注意不同肥料之间的合理配合。

④最小养分律的不足及发展:(一)施肥与产量之间呈直线相关是有条件的,它只

适合于土壤非常贫瘠和作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在土壤肥力水平和作物产量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施肥的增产效果不是直线关系,而呈曲线关系,否则将会得出施肥越多越增产的错误结论。(二)最小养分律孤立地看待各个养分,忽视了养分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一面。(三)最小养分律又延伸出了最适因子律和限制因子律

5、报酬递减律: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的

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再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在逐渐递减。

6、①米氏学说(方程):只增加某种养分单位量(dx)时,引起产量增加的数量(dy),

是以该种养分供应充足时达到的最高产量(A)与现在的产量(y)之差成正比。用数学式表达为:数字式dy/dx=C(A-y);指数式y=A(1减去e的-cx次幂)y产量x施肥量A极限产量C常数(效应系数)

②数字式表明: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越低施入某种元素肥料增产效果越显著。

③米氏学说实质(1)总产量按一定的渐减率增加并趋近于某一最高产量为其极限(2)

增施单位量养分的增产量随养分用量的增加而按一定比数递减。(3)在一定条件下,任何单一因素都有最高产量。

④米氏学说作用:是有限的肥料发挥了最大的增产效率。

⑤米氏学说的意义:首次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达了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开创了由经验施肥发展到定量施肥的施肥科学新纪元。

7、①养分平衡(施肥)法:是根据作物计划产量施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的方法,以养分归还学说为理论依据。

②公式:施肥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中该养分利用率)

③养分平衡原则:

一、通过施肥调控作物体内营养平衡:1.通过施肥使植物体内的养分达到适宜的含量水平。

2.通过施肥调作物体内不同养分的比例使之趋于平衡。

二、通过施肥调控土壤养分平衡:1.通过施肥调节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各种养分的比例使之满足作物需要2.通过施肥来修复土壤供肥的能力

④土壤施肥量确定的两种方法:1地力差减法2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

量的一种方法。

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⑤基础产量确定方法:1空白法2田间试验法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为基础产量

1.空白法:以不施肥地块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特点:操作容易,周期长,基础产量偏低。

2.田间试验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设置包含五项不同的肥料处理的田间试验,分别测得不施氮、磷和钾时的作物产量作为基础产量。特点:准确性高,但周期长,费工费时

3.用单位肥料的增产量推算基础产量:在一定的生产区域内,进行肥料增产效应的研究,求算单位肥料的增产量,然后由现产量推算各田块不施肥某种养分的基础产量。

⑥目标产量的确定方法:1以地定产法2以水定产法3前几年平均单产量

以地定产法:根据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依存率:作物产量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叫做依存率依存率=无肥区农作物产量/完全肥区

农作物产量

以地定产法工作流程:田间多点试验(至少20个)-无肥、完全肥区两个处理-作物

成熟后分小区计产-计算每点的依存率-统计依存率(Dr)与无肥区产量(x)的关系得Dr=f(x)-得到y=f(x)

以地定产法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壤无障碍因子以及气候、雨量正常的地区,否则,要

考虑其它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以水定产法:根据生育期内降雨量与播前土壤养有效含水量来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以水定产法工作流程:多点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灌水量处理,作物成熟后分小区计产,计算不同处理的水量的效能指数,统计不同降雨量时水量效能指数

前几年平均单产法:一般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

量的方法叫前几年平均单产法

7、①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估算土壤供肥量的

一种方法。

土壤供肥量=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2.25

施用量kg/hm2=目标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测值×2.25×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特点:与地力差减法相比具有时间短,简单快速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②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测定步骤(一)布置多点田间试验(二)土壤有效

养分的测定(三)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的计算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每公顷农作物从NP、NK、KP小区吸收某种养分数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 2.25)×100(四)进行回归统计

8、①土壤营养诊断因素(依据)1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强度因素是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一个量度,代表作物利用这种养分的难易2土壤养分供应数量因素:土壤养分供应不仅仅决定于强度因素,而且还决定于固相养分及其在固液相间的平衡,这种与液相养分处于平衡状态的养分,可因液相养分被植物吸收或因其他原因减少时,很快进入溶液。

土壤营养诊断方法:1幼苗法(K值法)K=B/A×100%(K土壤供素程度B缺该素时幼苗生物量A完全养分时幼苗生物量)2田间肥效试验法3微生物法4化学分析法

②植物营养诊断依据:1作物体内养分的分布特性2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特点3作物体内养分再利用规律4土壤公费,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

植物营养诊断方法:(1)形态诊断①症状诊断②长势长相诊断(2)化学诊断⒈叶分

析法①组织速测法②全量分析⒉叶片营养诊断标准①临界值法②标准值法③平衡指数法,其他诊断方法:酶学诊断,施肥诊断①根外施肥诊断②土壤施肥诊断,物理化学诊断①离子选择性电极诊断②电子探针诊断③显微结构诊断

t=k1-k2/根号下SE1+SE2(k1不施肥器官元素含量;SE1:k1的取样差数标准差k2施肥器官某元素含量SE2:k2取样差数标准差;t越高,器官指示性越强,大岁数植物中叶片t值较高)(3)DRIS法(4)相对产量法

9、DRIS法方法步骤:也叫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

(1)确定诊断标准①通过大田或盆栽试验,获得大量的作物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资料,按产量高低,将叶片养分含量数据划分为高产组和低产组②将叶片养分分析测定结果以尽可能多的形式表达,如N的百分比,N/P,N/K等③分别计算高产组及低产组各养分表示形式平均数(X)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方差(S2)④以低产组方差为大变量,高产组方差微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⑤选出方差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方差比较大的作为重要参数,并把高产组的这套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作为实际应用时的诊断标准。

⑵确定施肥次序①图解法②指数法。

10、植株化学诊断的取样?

化学诊断是指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植株体内营养元素的含量,与正常植株体内养分含量标准直接比较而做出丰缺判断的一种营养诊断方法。适于诊断分析的叶片是进入生理成熟的新叶。适宜的取样时期是体内养分浓度与产量关系密切相关的时期。取样数量要有充分的代表性。t=k1-k2/根号下SE1+SE2(k1不施肥器官元素含量;SE1:k1的取样差数标准差k2施肥器官某元素含量SE2:k2取样差数标准差;t越高,器官指示性越强,大岁数植物中叶片t值较高所有植物养分含量测定都采用叶片作为取样器官。

11、营养诊断指标建立的方法?

土壤(1)养分供应的强度因素(2)养分供应的数量因素

植物(1)作物体内养分的分布特性(2)作物体内养分含量特点(3)作物体内养分再利

用规律(4)土壤供肥—作物吸肥—作物生长的关系。

12、相对产量:不施某种养分的产量占施足量该养分产量(最高产量)的百分率。

相对产量=不施某种养分平均产量/施足量该养分平均产量×100%。

13、边际产量:增减单位量肥料所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M=Δy/Δx(M平均边际产量,Δx增减养分,Δy增加或减少的总产量)。

14、边际代替率:两种养分的边际产量之比倒数的复制即dx1/dx2=-(δy/δx1)/(δy/δx2)。

15、肥料效应:作物生长量对肥料用量的反应。

16、肥料效应函数:反映施肥量与产量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17、S型肥料对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为y=b0+b1x+b2x2+b3x3

适用条件: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当作物严重缺乏某种养分时,肥料效应呈“S”曲线形

典型的肥料效应方程:b1>0,b2>0,b3<0

S型肥料效应曲线特点

特点:1土壤供肥量很低时,增施单位量肥料的增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直至转向点。2超过转向点后,增施单位量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产量按渐减率增加,直到最高产量点。3超过最高产量后,继续增加施肥量,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负效应。4无限量地增施肥料可能使产量下降为零。

18、二元二次式肥料效应函数

y=b0+b1x1+b2x12+ b3x2+ b4x22+ b5x1x2

式中:b1、b2为x1主效应系数;b3、b4为x2的主效应系数,b5为x1、x2的交互效应系数;b5>0为正效互作用,b5<0为负交互作用。函数有一极大值,效应曲面呈凸型,极大值的施肥量即为最高产量施肥量。

19、效应方程中各效应系数对曲面的影响特点:

当两种肥料的产量效应均符合报酬递减率时,效应曲面为一凸面形。当某一养分的增产效应显著时,则该养分的效应曲线将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效应曲面也必然沿该养分坐标轴的方向而急剧升高;当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时,则曲面顶部的斜率较大,当交互作用为负效应时,则曲面顶部的比较平坦。

20、利润率:投入单位量肥料成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21、边际成本:增投单位量肥料的成本。

22、边际利润:增加单位肥量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

23、经济最佳施肥量: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最大施肥利润(总增产值与肥料总成本之差)的施肥量。即dy/dx=Px/Py。

24、最大利润率施肥量:x=-mb2±根号下(mb2)2-mb1b2Px/b2Px。

25、施肥方式:土壤施肥,植物施肥,其他施肥方式:灌溉施肥,免耕施肥,机械化施肥与自动化施肥,飞机施肥,精准施肥。

26、土壤施肥方式:撒施,条施,环施,穴施,和放射状施等。

27、常用的追肥方式有:埋施,根外追肥,冲施,撒施。

28、植物施肥方式:叶面施用,注射施用,打洞填埋,涂抹施肥和种子施肥(拌种法、浸种法、盖种肥),蘸秧根等。

29、①茬口:生茬,半熟茬,熟茬,休闲茬。

②茬口在土壤肥力特性:栽培某一作物后,前作对后作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病虫杂草感染的影响

生茬:栽培过禾谷类作物、块茎类作物的茬口

半熟茬:栽培过油料作物,食用豆类作物和棉花等作物的茬口

熟茬:栽培过豆科绿肥、牧草等作物的茬口,由于这类作物是作为绿肥而栽培,也称养地作物。

休闲茬:一个特殊岔口,作为轮作中调节地地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在干旱缺肥的丘陵上

应用,它可以活化土壤养分、接纳雨水、对稳产和高产起到一定作用。

30、保护地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特性:1土壤养分含量高2具有良好的土壤

结构3土壤微生物变化较大4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5土壤气体异常6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

31、蔬菜营养特性:1蔬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强2蔬菜作物施肥量大3蔬菜作物喜硝态氮4蔬菜作物需钙硼钼较多。

32、无公害蔬菜在肥料施用时应注意:1原则上只能使用农家肥和一些矿物肥

料,但也可以限量使用一些限定的化肥肥料,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和过磷酸钙2禁止使用城市垃圾、生活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3严禁使用未经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禽粪便4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无机氮与有机氮之比不可超过1:1,5对叶菜类蔬菜的追肥最后一次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培肥地力的途径为耕地,施肥,灌溉,轮作,其中施肥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33、有机肥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①协调了土壤水、肥、气、热之间的矛盾;②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③可以调节土壤pH的变化和减轻一些有害元素的活性和危害。

2.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和腐殖化。

34、化肥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

1.直接作用(1)氮肥(2)磷肥(3)钾肥

2.间接作用,化肥的施用增加了作物产量,进而也扩大了农家肥和有机质的资源量,使归还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增加,从而起到培肥土壤的间接作用。

35、有机肥对作物产品品质的影响:1.有机肥为完全养分肥料,其所含各种养

分元素与化肥中的营养元素一样影响着作物产品的质量;2.通过改良培肥土壤从而影响作物特别是薯类作物以及花生、萝卜、胡萝卜等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3.有机肥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

36、施肥与产量和品质的统一关系: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

在达到最高产量之前(糖用甜菜、菠菜);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出现在最高产量出现之后(禾谷类作物和饲料作物)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最佳产品品质和最高产量同步

出现(薯类作物)。

37、①肥料利用率概念,肥料利用系数或肥料回收率是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养分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施用该养分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②肥料利用率影响因素作物种类、栽培技术、施肥技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③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肥料配合施用;2.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进行

施肥;3.施肥措施与其他农艺措施相配合;4.改进化肥剂型;5.改进施肥方法、施肥机具;

6.作物营养性状遗传改良

④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 1.可提高施肥的经济效益;2.减缓自然资源的耗竭;3.减少肥料生产和施用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⑤肥料利用率的测量方法(1)示踪法将一定丰度的同位素标记肥料施入土壤,

到成熟期分析农作物所吸收利用的标记元素量从而计算肥料利用率的方法。特点:可靠性和真实性高。(2)田间差减法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某养分量,再除以所施肥料中该养分总量,其商数就是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量-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肥料施用量×肥料顺养分含量。特点:田间差减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一般比示踪法测得的肥料利用率高。

38①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意思: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

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②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

(一)作物丰产是诸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y=f(N,W,T,G,L)各因素之间符合乘法法则。式中,y:相对产量;N:养分;W:水T:温度;G:CO2浓度;L:光照。

③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实践意义:

1.重视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既要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需要;

2.重视施肥措施与环境因子和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实践意义

1.重视各种养分之间的配合施用,既要使各养分元素之间比例协调,又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作物需要;

2.重视施肥措施与环境因子和其它农业技术措施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39、①基肥:它是指在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的肥料。而对多年生作物,

一般把秋冬季施入的肥料称作基肥。

②施用基肥的目的:一是培肥和改良土壤;二是为作物整个生育期生长提供养分条件。

基肥的施用原则(1)数量要大;(2)肥效持久;(3)肥土、肥苗、土肥相融;(4)要有一定深度;(5)养分要完全。

40、①种肥: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②施用种肥目的: 是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具体来说:供给幼苗养分特别是满足植株营养临界期时养分的需要;另一方面腐熟的有机肥料作种肥还有改善种子床和苗床物理性状的作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

③施用种肥原则:施用种肥时按照速效为主,品种和数量要严格的原则进行。

④对肥料种类要求:以腐熟的有机肥或速效性化肥为宜。

⑤对化学肥料的性状要求:选用化肥要注意肥料酸碱度要适宜,应对种子发芽无毒害作用。

⑥对用量及施用方式要求:种肥用量不宜过大,而且要注意施用方法,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具体用量由于作物、土壤、气候、肥料种类等差异而不同

41、追肥:①概念在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作追肥。

②目的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42、确定施肥时期的最基本依据:

(一)根据作物营养规律 1.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 2.根据作物的产量水平(二)根据土壤的供肥特性1.当土壤养分释放快,供肥充足时,应当推迟施肥期,反之当土壤养分释放慢,供肥不足时应及时追肥。2.在土壤瘠薄,基肥不足和作物生长瘦弱时,施肥期应适当提前。3.在土壤供肥良好、幼苗生长正常和肥料充足时,则应分期施肥,侧重施于最大效益期。(三)根据肥料的施用情况1.在肥料不充足时,一般应当将肥料集中施在作物营养最大的效益期。2.肥料为缓效肥料时,早施。(四)根据其它农业措施的配合情况。

43、灌溉施肥(Fertigation)

①.概念肥料随灌溉水施入田间的过程叫灌溉施肥。包括滴灌、渠灌和喷灌等。

②灌溉施肥的基本要求:应是水溶性化合物,主要是氮肥,少数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亦可灌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是水溶性或螯合态的化合物。

③对灌溉施肥的肥料浓度要求:灌溉施肥中氮肥浓度要控制,对于大多数作物适

宜的氮肥浓度在0.3%左右,最高不宜超过0.6%,在向无作物的土壤上施氮这一浓度甚至可以高一些。

④对灌溉水的要求:PH值不能高于7.5。PH高时会在管道中及滴头上形成钙、镁的

碳酸盐和磷酸盐沉淀,且高PH会降低锌、铁、磷等对作物的有效性。PH值过低会伤害根系和导致土壤溶液中的铝、锰的浓度增加,对作物产生毒害。

44、免耕技术:是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1)除播种或注入肥料外,不再搅动土壤。2)不进行机械除草和中耕,收获后作物残留物留在地表防治土壤侵蚀。(3)用专用播种机在狭小的种床上进行播种,保证种子、肥料的量和在土壤中的位置。(4)灭草剂控制杂草。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

免耕施肥:是由免耕技术而产生的,即在免耕条件而进行的施肥。

免耕施肥的特点:肥料施用在土壤表面,磷钾存留于耕层,氮在底层;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肥用量一次不可过大;免耕条件下氮肥肥效下降、钾肥肥料相当、磷肥肥效增加;

45、精准施肥(Precision Fertilizer)

(一)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概念: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杂草、产量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根据农艺的要求进行精确定位定量耕种、施肥、灌水、用药的农业技术。

(二)精准施肥

概念:通过RS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取土壤信息,借助GIS支持的决策系统,采用装备有GPS的变量施肥机进行定位定量施肥。

优点:这种施肥方法消除了传统上在同一块地里平均施肥的做法,有利于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并获得最好的效益。

(三)精准农业的实施流程:①信息采集。②决策支持系统。③执行。

46、保护地栽培:是指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寒冷或炎热季节,利用防寒保温或遮光

降温设备,人为创造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进行栽培的方法。也称为设施栽培,是大型现代化温室、节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地膜覆盖栽培等设施栽培的总称。

保护地主要类型

(一)简易保护地设施型:指利用简易覆盖、风障、阳畦、温床设施进行保护地栽培的保护地类型。主要用于北方地区越冬作物(蔬菜)栽培和雨水较少的西北地区。

(二)软化设施和遮阳设施型

1.软化设施型:指在遮光密闭、黑暗或半黑暗条件下,使作物(蔬菜)植株或部分生长组织软化的一种保护地类型,包括软化室和窖等。

2.遮阳设施型:在作物的越夏栽培或育苗、分苗以及移栽后缓苗期管理中用遮档阳光各种设施进行栽培的保护地类型。常用的有草帘、稻草、塑料薄膜和遮阳网等。

(三)地膜覆盖型

指将质地极薄的塑料薄膜覆盖于地表或近地面表进行保护地栽培的一种保护地。可分为露地地膜覆盖和多层覆盖下的地膜覆盖。前者多用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产,后者主要用于瓜果蔬菜的生产,主要起到提温、保温、防旱和消灭杂草的作用。

(四)塑料薄膜棚设施

塑料薄膜棚:指用竹、木、钢筋、水泥或管材等杆件作骨架,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一种保护地。

分类:中小型塑料拱棚和大型塑料棚(简称塑料大棚)。

用途:主要用于春提早、秋延后及防雨栽培,或蔬菜幼苗栽培。

(五)温室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

分类:即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和玻璃钢温室。

日光温室的开发面向多元化发展。例如养猪、养鸡、生产磨菇和栽培果树等综合利用。

47、保护地的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特性:

1土壤养分含量高;2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3土壤微生物变化较大;4土壤温度湿度比较稳定,温度:具有温室效应,有温度逆转快和与露地相比的日温差、季节温差变化较小的特点。湿度:空气湿度常处于或近于饱和状态。导致根系缺氧或抑制有益微生物生长,诱发与加重病害;5土壤气体异常保护地内空气的横向流动几乎为零,纵向流动也远不如露地活跃。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的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对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过量施入氮肥及有机肥的分解,产生大量有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毒气体(氨毒害);6土壤障碍因子危害严重

(一)盐分积累及危害严重

盐分的积累特点:主要是硝酸钙积累;以3-5月份最高;盐分障碍程度一般沙土>壤土>粘土;不同化肥的致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硝酸钙>氯化钾>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 硫酸铵> 硫酸钾。含氯化肥致盐能力强,应严格控制用量。

(二)土壤酸化趋势明显

1、土壤酸化的原因:超量施用氮肥,在土壤中残留的大量氮素,经硝化作用形成硝酸,使土壤酸化。或施用生理酸性肥以及化学酸性肥料。

2、不同氮肥品种致酸能力:硫酸铵>硝磷酸铵>硝酸铵>硝酸铵钙。

49、保护地作物的需肥特点1保护地蔬菜养分吸收量,大多数蔬菜对氮、磷、钾、

钙、镁吸,比露地栽培(对照区)有所增加。2、保护地蔬菜养分系数

地膜覆盖栽培,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常较露地蔬菜为低。说明一般蔬菜地膜覆盖栽培之后,能增产节肥,黄瓜最为明显。

50、保护地施肥存在的问题

1.氮磷钾用量过大、养分比例失衡;

2.肥料品种与施用方法不合理;

3.不重视钙镁及微肥的施肥,生理病害严重;

4.污染严重。

51、保护地施肥技术要点1.实施平衡施肥2.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3.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4.注意施用二氧化碳5.注意施肥环节与方法。

52、二氧化碳气肥的来源①施用纯二氧化碳:②化学反应法:③燃烧法:④施用有机肥法:⑤放风:通过放风,使新鲜空气进人保护地,以补充二氧化碳的不足。

保护地施用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①二氧化碳施肥要与保护地内良好的水肥管理相结合。

②一般提倡连续施用。不可突然停止,否则易引起植株老化。

③注意安全性。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超过2000μl/L1。5% CO2浓度对人体有毒。

53、注意施肥环节与方法

(1)基肥

在保护地栽培,应十分重视基肥。通常将全部有机肥和磷肥、1/2的氮肥、2/3的钾肥及全部微肥用作基肥。

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并在盖棚前一个月左右施入。用量一般高于露地的1~1.5倍。

具体用量根据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质量确定。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0~50g·kg-1以上,则每年只需补充因矿化而消耗的数量。

(2)追肥

①原则:“薄肥勤施,少量多次”。一般结合灌水进行。

②品种选择:尽量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品种,如氮肥中的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磷肥中的过磷酸钙、磷酸铵等;钾肥中的硫酸钾、硝酸钾等。

③追肥时期:最好选择作物的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等需肥关键时期。对供肥容量和强度较大的土壤,减少追肥数量并适当推迟追肥时间。对土壤质地粘重、养分释放速度慢,供肥不足的土壤,适当增加肥料用量并及时追肥。对无限花序、陆续开花结果、多次分批采收的瓜、果、豆类蔬菜,应采用分期追肥的方法。

④追肥次数:可根据蔬菜生育期长短确定。一般每隔15~20天追施一次。生育期短的蔬菜在生长中期追施2~3次;生育期长的蔬菜在养分需求较多的时期追3~5次,或更多次。⑤常用的追肥方式

冲施:在作物灌水时,把定量化肥或人粪尿施在水沟内,随灌水渗人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内。这种方法简单、省工省时,但浪费很大。

撒施:作物灌水后趁畦土潮湿、能下地操作时,将定量化肥撒于畦面或株行间,然后深锄,将土肥混匀。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容易造成部分养分的挥发损失。

埋施:在作物株、行间开沟、挖穴,把定量化肥施人,埋上土。这种方法养分损失少,最经济。但劳动量大,操作不方便。要注意安全用肥。埋肥沟、穴要离作物基部10厘米以上,以免烧根。同时挖沟、穴离根系太近时也容易伤根系。

根外追肥:在保护地栽培作物出现缺素症状时,或当作物根系受损,不能正常吸收养分时,根外追肥是最快、最经济、最有效的补救方式。

信息管理系统资料

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我想让大家先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我还给 大家找了两个比较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会儿我们装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近年来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联系,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言,它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该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已成为管理领域内一门极其重要的使用性科学。 如果大家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软考.获得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这个证书.因为大家已经是毕业班的同学了,下半年可能就要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努力,具体如何努力,当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就要多考一些资格认证,给自己添加一些砝码.所以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权威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认证,希望对于大家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两个管理信息系统,让大家对这门科目有一个直观地认识. 先看一个比较简单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看完这两个例子后,大家能不能想到在自己身边有什么样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有没有同学想到的,跟大家说一下,没关系,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在这里我给大家列出了在我们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大家能不能很清楚的区分信息和数据这两个概念.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家看到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里程表显示80km/h,大家会有什么想法?这只是一个数据对不对?我们能根据它来判断是不是要加速还是要减速?如果这个速度,放在高速上的话,是不是司机要加速?但如果在市区内,是不是就要减速?所以,只有当司机看了里程表做出了加速还是减速的决策时,那个数据才是信息。 我叫两个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数据。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在20世纪中叶,人类终于对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质量、能量、信息量都有了定量的计量办法。我们应该牢记,为阐明质量概念做出伟大贡献的是发现物体力学定律的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为阐明能量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们:迈耳(Julius Robert von Mayer,1814-1878)、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99)、赫尔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 1821-1894)、开尔文(Lord Kelvin,,而为阐明信息概念作出伟大贡献的就是香农。1824-1907). 按照参加考试的人数、考试合格证书的效力以及社会对考试的认同程度,由国家组织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下四种: 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又称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材料表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表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表面技术课程编号:0603024D 考核方式:考查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课程类别/性质:专业特色课/选修课 一、课程定位: 材料表面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材料表面技术的相关知识的基本理论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的任务学习现代表面技术的涵义、分类、应用和发展,介绍了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各类表面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技术路线、典型设备、工艺措施和应用实例,为学生以后进行材料的表面改性提供了思路。 课程的教育内容是专业教育,隶属于专业特色课,定位于专业基础知识领域的一般知识单元。 二、课程间相互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后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相关课程间衔接及互补关系:材料表面技术课程内容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知识的提升和深化,是毕业论文(设计)等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 1.知识培养目标 (1)现代表面技术的涵义、分类、应用和发展。 (2)介绍表面科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3)分析各类表面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技术路线、典型设备、工艺措施和应用实例。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管理的能力,并注意渗透相关学科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素质培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初步具备应用化学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1. 绪论(2学时) 表面技术的含义,表面技术的分类,表面技术的应用。 2. 表面工程技术的物理、化学基础(4学时) 表面晶体学的基本知识,金属的吸附、润湿、黏着及金属表面反应现象,表面缺陷和表面扩散现象,涂层的形成机制有关知识。 3.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6学时) 金属表面形变强化的原理及方法,表面热处理的方法。 4. 热喷涂技术(6学时) 热喷涂的原理,热喷涂技术的种类和特点,典型热喷涂技术的方法和工艺。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第一章系统分析 (5) 1.1系统的初步调查 (5) 1.2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7) 1.3系统的详细调查 (8) 1.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9) 1.5项目开发计划 (9) 第二章需求分析 (10) 2.1业务流程图 (10) 2.2数据流程图 (13) 2.3数据字典 (24)

2.4代码设计 (31) 第三章概要设计 (34) 3.1系统模块结构图设计(HIPO图) (34) 3.2数据库概念设计 (40) 3.2.1实体关系图(E-R图) (40) 3.2.2实体和联系 (43) 第四章详细设计 (44) 4.1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4) 4.2数据库的实现 (45) 4.3程序流程图 (46) 4.4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9) 4.5历史信息管理 (49) 4.6人机界面设计 (49) 4.6.1输入设计 (50) 4.6.2输出设计 (52) 第五章系统实施 (54) 5.1编程过程与特点 (54) 5.2系统测试 (55) 5.2.1系统测试的原则 (55) 5.2.2系统测试的方法 (55) 5.3系统运行维护 (58) 第六章论文小结 (60)

6.1系统的功能 (60) 6.2系统的特点 (60) 6.3系统评估与改进方向 (61) 6.4开发体会与收获 (61) 参考文献 (62) 附录1 系统使用说明书 (63) 附录2 部分程序代码 (67) 引言 宝冶机动公司是宝冶总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它有四十年的历史。其主要是机械动力安装及运输、机械设备租赁。其主要技术成分较 简单。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的增多,机动 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增了设备、技术人员、以及一些辅助的资料、图书。由于图书资料、读者增多,造成资料管理的工作量大, 重复量大,费时费力。资料文档管理易出现遗漏及错误。公司也认 识到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在硬件方面给每位资料员配置一台 电脑,并组建全公司的局域网;在软件方面由于考虑到市场上出售 的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软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并不能十分适当地 符合我公司管理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公司决定自行开发一套适应 我公司信息管理需要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侧重点先放在图书、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的英文缩写是(C)。 A.SA B.OOD C.OOP D.OOA 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D)D.瀑布模型 3.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分析阶段的正式文档是(B)B.系统分析报告 4.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5.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C)C.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6.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C)。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8.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的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决策)。 8.执行层或称作业层的管理属于(C)。C.基层管理 9.战略级管理属于(B)。B、高层管理 10.C/S 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A.客户/服务器模式 11.人们通常用下面的英文缩写表示会计信息系统 C. AIS 12.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13.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C. 可行性报告 14.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B)。B.非结构化决策 18.B/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8.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是(B)。B.战略计划子系统 19.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是(B)。 B.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A. 总体规划阶段 13.管理信息系统的横向结构是按(B)划分的。B.管理职能 14.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可分为多个子系统,其结构为(C)。C.层次结构 15.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A)。A.管理职能结构 16.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C. 系统是什么 1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中的首要任务 1.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A.数据流图 2.下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B)。B.数据耦合 3.总体规划的目的包括D.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4.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A)。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5.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 B)。B.强 6.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B)。B.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 7.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 C )。C.耦合 8.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C )。C.可行性报告 9.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C.分段切换 1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以便说明C.系统怎 么干 11.系统测试的对象是(D)。D.整个系统 12.系统测试的正确定义是(A)。A.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13.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哪个阶段进行A.总体规划阶段 14.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果是( C )。C.系统设计说明书

现代表面技术

现代表面科学技术作业 —热喷涂表面处理技术 学号: 姓名: 日期: 任课老师: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热喷涂技术的作用原理、工艺特点、分类。总结了热喷涂技术的应用状况。探讨了新工艺在热喷涂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热喷涂;表面处理技术;新工艺 1 前言 近30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表面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复合和创新, 使大量的现代表面技术涌现出来,在各个工业部门、农业、生物、医药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表面技术的应用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用于耐蚀、耐磨、修复、强化、装饰等, 也可以是光、电、磁、声、热、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应用。表面技术所涉及的基体材料不仅是金属材料,也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表面技术的种类很多,把这些技术恰当地应用于构件、零部件、元器件以及各种材料,可以获得巨大的效益。 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延长仪器设备中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又面临高性能结构材料成本逐年上升的问题。近年来,表面工程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热喷涂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展,为解决上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热喷涂是一种通过专用设备把某种固体材料熔化并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上,形成一种特制薄层,以提高机件耐蚀、耐磨、耐高温等性能的表面工程技术[1-2]。 由于热喷涂技术可以喷涂各种金属及合金、陶瓷、塑料及非金属等大多数固态工程材料,所以能制成具备各种性能的功能涂层,并且施工灵活,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经济效益突出,尤其对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改进产品结构、节约能源、节约贵重金属材料、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热喷涂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已有的热喷涂工艺不断得到改进的同时,一些新的工艺也应运而生。目前,包括航空、航天、原子能设备、电子等尖端技术在内的很多领域内[3]热喷涂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热喷涂工艺的原理 热喷涂技术是通过某种热源将某些材料加热至熔融或半熔融状态,然后喷射到涂敷的基体表面,形成一层性能优于原来基体的涂层,从而使原工件具有更加优异的表面性能,或者是使工件获得一种或几种原来基体材料不具备的表面性能膜状组织[4]。喷涂层的形成包括喷涂材料的加热熔化阶段、熔滴的雾化阶段、粒子的飞行阶段和粒子的喷涂阶段。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一般认为有机械结合、扩散结合、物理结合和冶金结合。在使用放热型喷涂材料或采用高温热源喷涂时,熔融态的喷涂材料粒子会与熔化态的基体发生焊接现象,形成微区的冶金结合,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喷涂层内的粒子之间的结合以机械结合为主,而扩散结合、物理结合、冶金结合等也共同起作用。 3 热喷涂工艺的特点 自1910年瑞士肖普(Schoop)博士发明了一种火焰喷涂装置(即热喷涂)以来,热喷

(完整word版)现代通信试题(附答案)

现代通信技术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__ __计算机网______、___有线电视网_______。 2、电信系统在三大硬件分别是终端设备、__ 传输设备_____、___ 交换设备_______。 3、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___模拟信号_______和___数字信号_______。 4、在数字通信技术中,复接方式有:按位复接、___按字节复接_______、___按路复接_______ 三种方式。 5、在PCM30/32系统中,有30个路时隙用来传送30路语音信号,一个路时隙用来传 帧同步码,另一个路时隙用来传送信令码。 6、信令按使用的信道划分可以分为____随路信令______和公共信道信令。 7、NO.7信令网由___信令点_______、信令转接点以及连接它们的信令链路组成。 8、数字调制的三种方法,移幅键控法、_____移频键控法_____、____移相键控法______。 9、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法、___语义_______、___时序_______。 10、分组交换采用两种路由方式,分别是___数据报_______和____虚电路______。 11、在光纤通信中,短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0.85μm_______,长波波段是指波长为___1.31μm_______和____1.55μm______。 12、光纤通信中用到的光源有半导体激光器和__ 发光二极管________。 13、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是:____电路交换______,___报文交换_______和分组交换。 14、数字通信过程中发送端的模/数变换包括抽样、____量化_______和_____编码______。 15、多路复用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16、接入网技术可分为铜线接入网技术、光接入网技术、无线接入网技术和以太 网接入技术。 17、数字用户线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是在同一铜线分别传送数据和 ___语音__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 18、通信的分类按调制方式分为基带传输、___频带传输________。 19、电信业务分类分别是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 20、电信系统的功能是把发信者的____信息_______进行转换、处理、交换、传输,最后送 给收信者。 21、交换设备是实现用户和它所要求的另一个或多个用户之间接续或非连接传输的设 备,是构成通信网中节点的主要设备。 22、数字传输中常用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外同步法________和___自同步法________。 23、数据交换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____信息传递_______和___电路拆除________三个阶 段。 24、SDH的帧格式是___页面帧________,有9行270列构成,整个帧分成段开销、___STM-N 净负荷区________和管理单元指针3个区域。 25、微波站可以分为终端站、___分路站________、___枢纽站________和中继站。 选择题 1、话筒在通信系统中是属于哪种设备?(D) A)住宿B)发送设备C)接收设备D)信源 2、不属于载波三大要素的是(B) A) 幅度B)波长C)频率D)相位 3、在电话通信网中,用户终端设备主要为(B) A) 电缆B)电话机C)交换机D)光纤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整理版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2 一、单选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2.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向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系统完成服务后通过终端即时回答用户,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属于()。 A.计算机系统 B.批处理系统 C.实时处理系统 D.分布处理系统 3.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4.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 D.A和B 5.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图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6.系统调试完成后,在实施系统转换.投入试运行之前,必须做好编写()和人员培训工作。 A.系统说明书 B.系统实施方案 C.系统使用说明书 D.系统测试报告 7.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系统数据的完整拷贝,而且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更新是同步的,这样的数据分布形式是()数据分布形式。 A.集中式 B.分片式 C.重复式 D.混合式 8.系统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带来的收益属于()。 A.直接经济效益 B.间接经济效益 C.系统收益 D.投资回收效益 9.在系统转换中,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新系统立即替换旧的系统,这种转换方式称为()。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试运行转换 D.分阶段转换 10.层次码是一种()。 A. 顺序码 B.区间码 C.助记码 D.缩写码 二、填空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及以人作为系统组成部分的()系统。 2.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 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和()。 4.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系统开发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和

现代通信技术试题

《现代通信技术》模拟试题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通信的目的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 。 2. 相干检测器的解调原理可等效为一个 后接一个低通滤波器。 3. 瞬时频率随待传递信息信号线性变化的角调制称为 。 4 某数据传输系统采用4进制码元以4800波特的码元速率传输数据,则该系统的信息速率为 。 5. 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传输二进制数据的平均误码率可表示为 。 6. 二进制移相键控(2FSK )调制用两种不同 的正弦脉冲信号传送二进制信息“0”和“1”。 7. PCM30/32(E1 system )基群时分多路复用系统的标称数据速率为 。 8. 收音机上标示的“SW ”广播采用的调制方式是 。 9. 通信网是按照通信协议和标准,通过传输设备和 设备将地理位置分散的用户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的通信系统。 10. 数字通信中的同步可能包括载波同步、 、字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 8*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o primary resources are 。 9* Let B denote the channel bandwidth, and let SNR demote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ccording to Shannon’s Information Capacity Theorem, the information capacity can be described as 。 10* An (n, k) linear block code of minimum distance d min can correct up to t errors if, and only if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 若m (t )是基带信息信号,则上边带单边带调幅信号(USSB)的时域表达式是( )。 ① ; ② ; ③ ; ④ 2. 在模拟载波电话中,传输话音信号一般采用( )。 ① 标准AM调制; ② 双边带调制; ③ 单边带调制; ④ 残留边带调制。 3. 时分多路复用信号的特征是( )。 ① 在时域混叠在一起,在频域混叠在一起; ② 在时域混叠在一起,在频域可分辨; ③ 在时域可分辨,在频域可分辨; ④ 在时域可分辨,在频域混叠在一起。 t t m c ωcos )(t t m t t m c c sin )(? cos )(ωω-t t m t t m c c sin )(? cos )(ωω+t t m t A c c ωωcos )(cos +?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现代通信技术期中试卷答案

一.下列英文缩写在通信技术中的中文含义(每小题1分,共10分)1.3G 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2.Baud 波特 3.FDM 频分多路复用4.PCM 脉冲编码调制 5.ITU 国际电信联盟6.HDB3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7.SDH 同步数字系列8.TDM 时分多路复用9.WCDMA 宽代码分多址10.TD-SCDMA 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影响甚至破坏正常的通信。(√) 2.理论上做不到无码间串扰传输数字信号。(×) 3.从时间上和频谱上都可以分辨时分多路复用信号。(×) 4.量化是一种信息有损变换。(√) 5.数字通信比模拟通信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6.通信系统中经过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 7.误码率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8.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都是为了解决通信系统的有效性问题。(×) 9.在带宽为B的信道中能实现速率为2B的信号无码间串扰传输。(×)10.HDB3码和AMI相比,HDB3码最大优点是消除了连“0”现象。(√)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信源可以分为( B)

A.模拟信源和电子信源 B.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C.模拟信源和电压信源 D.数字信源和电子信源 2.接收设备的功能是放大和反变换,其目的是从受到干扰或减损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信号,如( A) A.译码和滤波 B.编码和滤波 C.滤波和压缩 D.解调和编码 3.把不同特性或不同信源的信号进行合成,以便共享通信资源,这种技术就是( C) A.加密或缓冲 B.缓冲或多路合成 C.多路复用或多址接入 D.多路合成或加密 4.按照传输媒介来分,移动电话系统属于( C) A.中波通信系统 B.短波通信系统 C.无线通信系统 D.有线通信系统 5.正弦波是( A) A.周期和模拟信号 B.周期和离散信号 C.周期和数字信号 D.离散和数字信号 6.一个正弦信号的频率是2kHz,那么它的周期等于( D) A.2 ms B.1 ms C.0.8 ms D.0.5 ms 7.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称为( C) A.语音数字抽样 B.语音滤波 C.语音编码 D.语音量化 8.下列编码方案中采用二进制码的是( A)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题5 一、填空题 1.根据系统的一般模型,系统应包括()、()和()三部分。 2.数据字典包括()、()和()三种表。 3.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的方法有:工具集成法、()和()。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 5.系统分析工作的关键点或称工作要点在于()和()。 6的中文含义是()。 7. ()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 8. ()特指系统的保密功能和防病毒功能,是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9. ()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10.模块的耦合方式主要有()、()、()三种。 二、单项单选题 1.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

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 B.输入 C.处理 D.输出 2.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是()。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现和B 3.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4.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的决策。 A.结构化 B.管理 C.半结构化 D.经济 5.数据库结构的三个模式中,()是数据库结构的核心。 A.模式 B.存储模式 C.子模式 D.模式与子模式 6.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是()。 A.数据流 B.数据字典 C.数据处理功能分析表 D.数据-功能格栅图 7.从程序的逻辑结构入手进行测试的方法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全面测试 D.部分测试 8. 对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提高管理效率属于的()。 A.间接效益 B.直接效益 C.管理效益 D.开发效益 9.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基础是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内部所需的()。 A.技术性条件 B.非技术性条件 C.管理基础条件 D.人才基础条件

现代通信技术复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一个频带限制在f m H Z以下的连续信号m(t),可以惟一地用时间每隔T__≤ ________秒的抽样值序列来确定。 2.PCM系统信道部分包括传输线路及_再生中继器___。 3.非均匀量化的宗旨是:在不增大量化级数N的前提下,利用降低大信号的信噪比来提高_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4.ADPCM的主要特点是用自适应量化取代__固定量化。 5.为了提高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使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不互相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 6.为了保证在接收端能正确地接收或者能正确的区分每一路话音信号,时分多路复用系统中的收、发两端要 做到同步。 7.所谓时钟同步是使收端的时钟频率与发端的时钟频率__相同_。 8.数字复接的同步指的是被复接的几个低次群信号的数码率____相同_。 9.数字分接器的功能是把高次群分解成原来的__低次群_。 10.PCM信号脉冲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 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_相位抖动_。 11.SDH帧结构中安排有两大类开销:通道开销和___段开销__。 12.按字复接是每次复接各低次群的一个码字形成__高次群________。 13.SDH网同步通常采用__主从同步________方式。 14. PCM30/32系统中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同步状态____。 15.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分插复用器_。 16.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时间域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7.量化是将模拟信号在幅度上__离散化____的过程。 18.异步复接二次群1帧中信息码至少为__820____bit。 19.所谓PCM复用就是直接将多路信号__编码复用____。 20.SDH帧结构中包括段开销、信息净负荷和_管理单元指针_____三个区域。 21.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再生中继器、分插复用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和_终端复用器(TM)_____。22.数字通信采用__时分____多路复用方式实现多路通信。 23.定时钟提取是____从接收到的信息码流中提取时钟成份__。 24.采用环形网实现自愈的方式称为__自愈环____。 25.具有误码的码字被解码后将产生幅值失真,这种失真引起的噪声称为__误码噪声____。 26.数字信号传输中再生中继系统的两个特点是:无噪声积累和__有误码率的积累____。 27.码速调整技术可分为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和__正/零/负码速调整____。 28.数字复接器的功能是把四个支路(低次群)合成_高次群_____。 29.使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不干扰,称为__多路复用____。 30.数字复接系统包括数字复接器和__数字分接器____。 3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中调制的作用是_进行频谱的搬移______。 32.量化信噪比的公式为_(S/D)dB=10lg Ps/D Q(dB)_______。 33.在低通型信号中f0与信号带宽B的关系为__f0

管理信息系统资料

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阅卷人签字: 试题总页数:7

____ 级课程考试试题 共7页 考试科目: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 姓名:学号: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的说法出自(B) A.西蒙; B.香农; C.《国家经济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规范》;; 2. 战略信息主要用于确立企业的目标。(C) A.战术; B.利润; C.组织; D.财务 3. 战略计划子系统是供使用的系统。(C) A.计算机操作人员; B.信息处理人员;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4. 管理层次中,主要职能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定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的是(A) A.高层管理; B.中层管理; C.基层管理; D.职能层管理 5的特点有(D) A.根本性的; B.彻底的; C.巨大的; D.以上均对 6?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是在计算机硬件发展的(C) 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7?网络互联设备中,具有流量控制功能的是(B) 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集成 8?关于、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 包括、;包括、;包括、; D.三者平行

10. 中,选择了实施参照完整性”复选框,同时又选择了级联删除相关记录”则在删除主表 中的记录时,相关表中的相关信息(A) A.自动删除; B.条件删除; C.没有变化; D.完全更新 11. 是指(B) A.企业系统规划法; B.关键成功因素法; C.企业系统法; D.关键因素法 12. 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中,分为可视化设计和代码设计两个阶段的是(D) A.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13. 下列不属于系统可行性分析的是(C) A.经济可行性; B.技术可行性; C.隐见的可行性; D.管理上的可行性 14. 数据字典中,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B) A.数据结构; B.数据元素; C.数据流; D.数据存 15. 关于代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惟一地标识系统中的某一事物; B.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 C.它以简短的文字形式代替具体的数字说明; D.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信息系统所需使用的代码标准 16. 下列不属于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依据的是(D) A.系统吞吐量; B.系统响应时间; C.系统处理方式; D.系统的输出方式 17. 下列不属于系统转换方式的是(C) A.直接转换; B.并行转换; C.垂直转换; D.分段转换 18. 对项目的正向风险不应采取的策略是(B) A.开拓; B.自留; C.分享; D.强化 19. 下列可以放大增强信号的网络互联设备是(A) A.中继器; B.集线器; C.网桥; D.路由器 20. 数据字典中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述该数据存储的(D) A.结构; B.有关的数据流; C.查询要求; D.以上均对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概述

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 Modern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什么是表面工程? 表面工程是将材料的表面与基体一起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利用各种表面技术,使材料的表面获得材料本身没有而又希望具有的性能的系统工程。 第一章表面技术概论 表面技术是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过程相关的,能为人类造福或被人们利用的技术----宽广的技术领域。 一、使用表面技术的目的 1、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能力。 2、赋予材料表面功能特性。 3、实施特定的表面加工来制造构件、零部件和元器件。 途径: 表面涂覆:各种涂层技术(电镀、化学镀、热渗镀、热喷涂、堆焊、化学转化膜、涂装、气相沉积、包箔、贴片)。 表面改性:喷丸强化、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电子束表面处理。 二、表面技术的分类 1、按作用原理 (1)原子沉积 电镀、化学镀、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2)颗粒沉积 热喷涂、搪瓷涂敷 (3)整体覆盖 包箔、贴片 (4)表面改性 2、按使用方法 (1)电化学法 电镀、电化学氧化(阳极氧化) (2)化学法 化学转化膜、化学镀 (3)真空法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 (4)热加工法 热浸镀、热喷涂、化学热处理、堆焊 (5)其它方法 涂装、机械镀、激光表面处理

三、表面技术的应用 1、广泛性和重要性 (1)广泛性 内容广 基材广 种类多 遍及各行业,用于构件、零部件、元器件,效益巨大 (2)重要性 ?改善耐腐蚀、磨损、氧化、疲劳断裂、辐照损伤 ?提高产品长期运行可靠性、稳定性 ?满足特殊要求(必不可少或唯一途径)

?生产各种新材料、新器件(在制备临界温度超导膜、金刚石膜、纳米多层膜、纳米粉末、纳米晶体材料、多孔硅中起关键作用;又是许多光学、微电子、磁性、化学、生物等功能器件研究和生产的基础) 2、在结构材料及构件和零部件上的应用 表面技术作用:防护、耐磨、强化、修复、装饰 3、在功能材料和元器件上的应用 制造装备中具独特功能的核心部件。 表面技术可制备或改进一系列功能材料及元器件 物理特性: ?光学 反射镜材料,防眩零件 ?热学 散热材料,耐热涂层,吸热材料 ?电学 表面导电玻璃,绝缘涂层 ?磁学 磁记录介质,电磁屏蔽材料,磁泡材料 化学特性: 分离膜材料 4、在人类适应、保护和优化环境方面的应用 (1)净化大气 原料、燃料→CO2、NO2、SO2 措施:回收、分解 方法:制备触媒载体(钯炭、铂炭、钌炭、铑炭) (2)净化水质 制备膜材料,处理污水、化学提纯、水质软化、海水淡化 (3)抗菌灭菌 TiO2(粉状、粒状、薄膜状)可将污染物分解 ?当光照射半导体化合物时,并非任何波长的光都能被吸收和产生激发作用,只有能量E满足式(1)的光量子才能发挥作用。 ?光子波长 h-普朗克常数,4.138×10-15 eV·s; c-真空中光速,2.998×1017 nm/s 锐钛型TiO2的Eg = 3.2eV ?在TiO2粒子表面上,有还原作用;产生氧化作用。 在界面处的还原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