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训练

整理人:嬴本德

【知识梳理】

1、深刻理解动量的概念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mv p =(记住)(2)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了解)(3)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4)动量的变化:00mv mv p p p t t -=-=?(记住)(5)动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记住)

【注意】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但动能改变动量是一定要变的。(了解)2、深刻理解冲量的概念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即Ft I =(记住)

(2)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了解)(3)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理解)

(4)注意: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特别是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也有冲量。(了解)3、深刻理解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即p I ?=(记住)

(2)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了解)

(3)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p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理解)

(4)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做题时要先规定正方向。(知道)4、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掌握)

(2)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理解)

1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2系统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可以忽略不计;○

3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4全过程的某一阶段系统受的合外力为零,则该阶段系统动量守恒。(3)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除了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即p 1+p 2=p 1/+p 2/外,还有:Δp 1+Δp 2=0,Δp 1=-Δp 2和1

2

2

1v v m m ??-=(4)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了解)

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另一个最基本的普适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动量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5、碰撞问题

(1)特点:作用力很大,作用时间很短。①物体动量变化显著,在作用时间内的位移可忽略。

②即使系统所受的合力不为零,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作用时间又短,所以可认为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2)分类:

【注】一动一静发生弹性正碰:(掌握)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A 和B ,质量为1m 的A 球以初速度0v 向静止的质量为2m 的B 球运动,如果两球发生了弹性碰撞,则碰后A 、B 两球的速度各自是多少?

①动量守恒:'+'=2

21101v m v m v m 2

10

211)(m m v m m v +-=

'②能量守恒:22

22112012

12121'

+'=v m v m v m 2

10

122m m v m v +=

'

【及时练习】

典例1: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并留在其中,A、B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及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无法判定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

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木块a和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a尚未离开墙壁前,a和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a离开墙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a离开墙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典例3:(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斜面体,质量为m的物体沿M的斜面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和m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B.M和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M和m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M和m组成的系统竖直方向动量守恒

典例4::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与碰撞前相反.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0.6v B.0.4v

C.0.3v D.0.2v

典例5: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B以速度v向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

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

典例6:(多选)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M 、N 两点有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和B ,带有不等量的同种电荷。现使A 、B 以大小相等的初动量相向运动,并发生弹性碰撞,碰后返回M 、N 两点,则(

)

A 、碰撞发生在MN 的中点之外

B 、两球同时返回M 、N 两点

C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各自的动量比原来大些

D 、两球回到原位置时各自的动量与原来相等

典例7: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物体A 相连,A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与A 相同的物体B ,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滑下,与A 相碰后一起将弹簧压缩,弹簧复原过程中某时刻B 与A 分开且沿原曲面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B .弹簧被压缩时所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gh 2

1C .B 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2

h D .B 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

典例8:(多选)(11全国)质量为M、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井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

2

2

1mv B.

2

21v m

M Mm +C.

mgL N μ2

1

D.mgL

N μ典例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B 与直立的轻弹簧连接,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x .另一个表面涂有油泥,质量也为m 的物块A,从距钢板03x 高处自由落下,与钢板碰后A、B

粘合在一起向下压缩弹簧,则(

)

A.A、B 粘合后的最大速度是

0621

gx B.A、B 粘合后的最大速度大于

062

1

gx C.在压缩弹过程中,A、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从A 开始运动到压缩弹簧最短的整个过程中,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典例10:质量为0.1kg的小球从离地面20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的初速度为15m/s,取g=10m/s,当小球落地时,求:

(1)小球的动量;

(2)小球从抛出至落地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

(3)若其初速度方向改为水平,求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及动量变化量。

典例11:抛出的手雷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为10m/s,这时忽然炸成两块,其中大块质量300g仍按原方向飞行,其速度测得为50m/s,另一小块质量为200g,求它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典例12:如图所示,长l 为0.8m 的细绳,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个质量1m 为0.2kg 的球.将球提起使细绳处于水平位置时无初速释放.当球摆至最低点时,恰与放在光滑水平桌面边缘的质量2m 为0.2kg 的铁块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静止.若光滑桌面距地面高度h 为1.25m,铁块落地点距桌边的水平距离多大?(g 取2/10s m )

典例14: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台子离地面的高度为h,质量为m 的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在高台上运动,从边缘D 水平射出,落地点为A,水平射程为s。如果在台子边缘D 处放一质量为M 的橡皮泥,再让小球以刚才的速度在水平高台上运动,在边缘D 处打中橡皮泥并同时落地,落地点为B,求AB 间的距离。

典例15:质量为m的人站在质量为M,长为L的静止小船的右端,小船的左端靠在岸边。当他向左走到船的左端时,船左端离岸多远?(反冲问题)

的子典例1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连着物体A、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若物体A被水平速度为v

弹射中,且后者嵌在物体A的中心,已知物体A的质量是物体B质量的3/4,子弹质量是物体B的1/4,设B的质量为M,求:

(1)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物体A、B的速度;

(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典例17:质量M=500kg的小车,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车以s

1

v/

m

0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如图所示,人相对于车以v=2m/s向后水平跳出,问人跳车后,车速增加了多少?(速度的相对性问题)

典例18:如图所示,一水平面上P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质量为m的劈A在水平面上静止,上表面光滑,A右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物块B恰好放在水平面上P点,物块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质量为m的小球C位于劈A的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小球C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与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已知M=2m,求:

(1)小球C与劈A分离时,A的速度;

(2)小球C的最后速度和物块B的运动时间。

典例19: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0v 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 。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

典例20: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 的木块A、B 间夹有一小块炸药,放在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让A、B 以速度0v 一起从O 点滑出,到达P 点后速度变为

2

v ,此时炸药爆炸使木块A、B 脱离,发现木块B 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 继续水平前进。已知O、P 两点间的距离为s,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爆炸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爆炸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木块的动能,求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及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

典例2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 的木块A,静止在质量M=2kg 的长木板B 的左端,长木板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 0=20g 的子弹,以v 0=600m/s 的初速度水平从左向右迅速射穿木块,穿出后速度为

s m v /4500=',木块此后恰好滑行到长木板的中央相对木板静止。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g=10m/s 2

,并设A 被射穿时无质量损失。求:(1)木块与木板的共同滑行速度是多大?

(2)A 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3)摩擦力对B 做了多少功?

(4)A 在滑行过程中,系统增加了多少内能?

典例22: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A 和B ,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质量分别为kg m kg m B A 3.05.0==,,它们的下底面光滑,上表面粗糙;另有一质量kg m C 1.0=的滑块C (可视为质点),以s m v C /25=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A 的上表面,如图所示,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B 上,B 和C 的共同速度为3.0m/s,求:

(1)木块A 的最终速度A v ;

(2)滑块C 离开A 时的速度C

v '。

典例23:(13新课标Ⅱ卷)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求:

(1)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典例24: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0.2m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5.0×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0v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带正电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1.0×10-2kg,乙所带电荷量q=2.0×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

(1)甲乙两球碰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0v;

(3)若甲仍以速度0v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典例25:(08天津)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kg m A 1=的物块A 与质量kg m B 2=的物块B,A 与B 均可视为质点,A 靠在竖直墙壁上,A、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B 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 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J E P 49=。在A、B 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 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 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 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2/10s m g =,求(1)绳拉断后瞬间B 的速度VB 的大小;(2)绳拉断过程绳对A 所做的功W。

典例26:如图,质量为M 的平板车P,质量为m 的小物块Q 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 正上方高为R 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 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 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 与P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到达最低点与Q 碰撞之前瞬间的速度是多大?(2)小物块Q 离开平板车时平板车的速度为多大?(3)平板车P 的长度为多少?

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 1.把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倒满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甲杯中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两烧杯中液体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两烧杯液体的总质量为m ,则它们的质量关系是( ) A .m 甲>m 乙 B .m 甲<m 乙 C .m 甲=m 乙 D .m = 1 2 (m 甲+m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两液体的密度分别是1ρ、2ρ,烧杯的容积是V ,那么对于甲杯,两种液体的质量都是 1 2 m 甲,两种液体的体积分别是 1111 22m m V ρρ==甲甲 222 1 22m m V ρρ==甲甲 甲杯中液体的体积是 ()12121212+222m m m V V V ρρρρρρ+=+= =甲甲甲 对于乙杯,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即为12 V ,那么 ()()()()2 12121212121212 11112222222m m m V V V 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ρ++=+=+=??+=? 甲甲乙 可以得到 ()()22 12121212 ---0224m m m m m ρρρρρρρρ+=?=?>甲乙甲甲甲 即m m >乙甲;可以知道两烧杯液体的总质量是 m m m =+甲乙 故选B 。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题目文件丢失! 8.题目文件丢失! 9.小明和妈妈从北京去西藏旅游,发现进入西藏拉萨,带去的食品包装都膨胀了,如图所示,该过程中一定不变的物理量是() A. 密度 B. 温度 C. 质量 D. 体积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AD、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将食品从北京带到西藏,环境气压减小,食品包装膨胀体积增大,食品体积也可能膨胀,密度减小.故A、D不符合题意; B、同一时刻北京和西藏的温度有明显差别,所以食品的温度可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位置无关,所以从北京到西藏,食品质量不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 ②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同一时刻,不同地理位置的气温不同; ③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和温度无关; ④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体积. 10.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 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A.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水体积的关系 B.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 同一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有哪些? 答:①F合=0(严格条件) ②F内远大于F外(近似条件) ③某方向上合力为0,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二)进行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师:给出问题(投影教材11页第二段) 学生:用牛顿定律自己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

推导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1、2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1 11m F a = , 222m F a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1、F 2等大反响,即 F 1= - F 2 所以 2211a m a m -= 碰撞时两球间的作用时间极短,用t ?表示,则有 t v v a ?-'=111, t v v a ?-'= 22 2 代入2 211a m a m -=并整理得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点评: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另一个最基本的普适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动量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相反,每当在实验中观察到似乎是违反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时,物理学家们就会提出新的假设来补救,最后总是以有新的发现而胜利告终。例如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时,按动量守恒,反冲核应该沿电子的反方向运动。但云室照片显示,两者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为解释这一反常现象,1930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说。由于中微子既不带电又几乎无质量,在实验中极难测量,直到1956年人们才首次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2000年高考综合题23 ②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实设计的)。又如人们发现,两个运动着的带电粒子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动量似乎也是不守恒的。这时物理学家把动量的概念推广到了电磁场,把电磁场的动量也考虑进去,总动量就又守恒了。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

初中物理 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质量和密度专题 题型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 3.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吨(t)、克(g)、 毫克(mg )、微克(μg )。 4. 单位的换算:1101101101103 3 6 9 t kg g kg mg kg g kg ====---、、、μ。 5. 会估计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题型二:天平的使用 1. 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包括学生天平和托盘天平)、台秤、电子秤等。 2. 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 (2)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3)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在右盘上用镊子放置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使横梁两次平衡;特别注意的是在称量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4)记录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及游码读数的和即为物体的质量。 3. 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及砝码。 4. 知道如何使用天平测质量较小的物体质量。 5. 若天平砝码磨损,则测量结果将偏大,若开始游码没有调零,就开始测量,则测量结果也将偏大,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有m m m 砝物游=+。 题型三:密度的物理意义 1.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通常用ρ来表示。 2. 公式:ρ= m V 。理解密度的概念,能正确判断有关密度与质量、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是否正确。 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 m /3 ,常用单位有g cm /3 。 110333g cm kg m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题型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等。 2. 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

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例1(投影)】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思考与讨论: 如图所示,子弹打进与固定于墙壁的弹簧相连的木块, 此系统从子弹开始入射木块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高频考点及易错题专攻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高频考点及易错题专攻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频考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1.作出蜡烛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2.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高频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方移动(选填“上”或“下”)。 (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高频考点透镜的应用 4.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6.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7.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最新八年级质量与密度实验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 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夏居家实验,利用身边物体测量液体密度。实验器材∶刻度尺、细绳(若干)、橡皮筋、铝块(已知铝的密度为ρ铝)、石块、容器、待测液体。实验步骤如下∶ A .如图甲,在刻度尺左端扎上橡皮筋,用细绳悬挂刻度尺,调节橡皮筋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如图乙,将悬挂铝块的细绳固定于a 位置并保持不变,记录oa 长度l 1; C .如图乙,调节悬挂石块的细绳b 的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b 长度l 2; D .如图丙,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调节右侧细绳至c 位置,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oc 长度l 3; (1)步骤A 中,橡皮筋相当于______,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 (2)位置c 应在位置b 的_________侧(填“左”或“右”); (3)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4)若将步骤D 与步骤C 顺序对调,会导致密度测量值偏_____________。 【答案】平衡螺母 可方便测量力臂 左 321l l ρ? ?- ??? 铝 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 [1]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调节橡皮筋位置,因此橡皮筋相当于平衡螺母。 [2]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与杠杆重合,可方便测量力臂。 (2)[3] 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对杠杆的拉力减小,由杠杆平衡条件1122Fl F l =可知c 应在b 的左侧。 (3)[4]当刻度尺在空气当中平衡时,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12=G l G l 石铝 12 =G l G l 铝石 ① 将铝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此时

质量和密度的实验专题

.(5分)(2015?荆州)胜同学到楚王墓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水的密度,物体对杯底的压力物体的重力(以上两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胜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到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3)胜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121 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盐水的体积为mL; (5)事先胜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g,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kg/m3. 21.(6分)(2015?)小芳的爸爸在外出差给她带回一件小金属挂饰(实心),小芳想知道金属挂饰的材质,于是在学校实验室借了一些器材来测出它的密度. (1)她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轻轻地拨至标尺零位,稳定时发现分度标牌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往(选填“右”或“做”)调. (2)将挂饰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21.6g (3)当他想测量挂饰的体积时,发现忘了借量筒,在她沮丧之时突然想到利用浮力的知识可以帮自己解决问题,她的测量过程如下: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0g ②用细绳将挂饰栓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挂饰不接触杯底,无水浸出)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天平的读数为g,则挂饰的体积为(已知ρ水=1.0×10kg/m3). (4)小芳计算出金属挂饰的密度为,通过查密度表对照可知,该金属挂饰可能是饰品. 物质金银铜铁铝 密度kg/m319.3×10310.5×1038.9×1037.9×103 2.7×103 23.(7分) (2015?滨州)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B.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C.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选填步骤序号) (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冬枣醋的密度为g/cm3. 21.(6分)(2015?)联合国定义3月22日为国际水资源日,课外兴趣小组对我市的供水系统和水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测量. (一)测自来水的密度 (1)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左侧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 (2)正确操作,测出自来水和杯子总质量为118.8g,将部分水倒入量筒,如图24甲所示,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cm3.测出剩余自来水和杯子的质量,如图24乙所示,为.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自来水的密度为kg/m3.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第 第PAGE #页共17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说课 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1)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对“机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来相对轻松。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机械能”这一概念较初中有了更深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机械能守恒条的判定、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关的问题,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力学中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运动形式的转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们揭露自然规律、取得丰硕成果。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材上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以色列主要推广了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灌溉农业,举世瞩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注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过程和基本的应用,一些变形的公式表达形式和应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深刻的内涵放到了下一课时讲,这样面向了全体学生,降低了教学起点,我觉得这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 根据教材特点(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逻辑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新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和谐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为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化北部新区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北部新区师资队伍实际,拟面向部分重点院校公开择优招聘20xx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为确保此次招聘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特制定本简章。 (三)教学目标教师边讲解边说明:先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二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 1.已知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分别用铝和铜做一个实心球,下面情况不可能的是 A .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的小 B .铝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铜球的大 C .铝球的体积大于铜球的体积,但铝球比铜球轻 D .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但铝球比铜球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当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和G mg =可知,铝球的质量小于铜球的质量,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当铝球的体积远大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和=G mg 可知,实心铝球的质量可能大于铜球的质量,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铝球的体积大于铜球的体积时,因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根据=m V ρ可知,铝球可能比铜球轻,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铝球的体积小于铜球的体积时,根据=m V ρ可知,铜球的质量大于铝球的质量,故D 不正确,符合题意。 2.题目文件丢失! 3.题目文件丢失! 4.题目文件丢失! 5.题目文件丢失! 6.题目文件丢失! 7.下列验证性小实验中,错误的是( ) A.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发现球恢复原状,说明温度升高使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C. 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热量后升温快的比热容小 D. 将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降低,说明蒸发吸热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 、乒乓球中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乒乓球能恢复原状,是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故A 错误; B 、红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经过扩散运动分布到整杯水中,因此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发现水变红了,故B 正确; C 、由Q=cm △t 可知,用等质量的煤油和水研究物质吸热本领时,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快的比热容小,故C 正确; D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擦上酒精,过一会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故D 正确.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之一,重点把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维空间物体相互作用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动量定理基础上,对冲量、动量的矢量性,以及动量的相对性、瞬时性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有关一个物体的动量问题基本能解决,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但对动量定理的运用能力,特别是有关相对同一参考系时动量相对性仍然不够明确,对动量计算中如何取正负值一知半解,存在畏难心理。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分析解决一维运动的问题。 【方法、过程目标】 (1)体验用实验探究动量守恒的过程与方法; (2)学会理论思维的方法,能结合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德育目标】 (1)通过亲历实验探究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领悟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推理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气垫导轨、光电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前面学过的动量定理只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动量变化的规律,那么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他们各自的动量又怎样变化呢?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物体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 我们现在来研究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发生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15分钟) ●学生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对两个物体碰撞时的运动情况与动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大胆的猜想,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实验仪器和器材的选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数据的处理。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南海市大沥高级中学刘桂斌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应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比牛顿定律发现的早,应用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如可以适用于牛顿定律不能够解决的接近光速的运动问题和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即使在牛顿定律的应用范围内的某些问题,如碰撞、反冲及天体物理中的“三体问题”等,动量守恒定律也更能够体现它简单、方便的优点。动量守恒定律作为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人教版)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基本体系的了解,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目标 选修物理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教学要求必须达到学生参加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但由于学生基础、兴趣、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可以依据平时学习和前提测评的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层次。A类为基础、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少部分学生;C类为基础、接受和自学归纳能力突出的少部分学生;B类为剩余的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对象。在教学中注意他们的不同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动量守恒定律分层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目的,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的条件。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二、教法分析 为了做到“教学得法”,让不同的学生达到各自的目标,最后达到相同的大纲要求。本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采用目标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前提测评大致对学生分

为 A、B、C三层;认定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本课的目标;在导学达标中对各层次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达标测评中让各层次学生有个恰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2.采用循序渐进法安排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从实验总结出来的动 量守恒定律和成立条件,而后,A类学生识记和练习;B、C类学生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和得出成立条件;然后根据练习由B、C类学生归纳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特点,进而得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解题步骤,最后是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解题。3.在知识点教学中采用重点、难点分层进行引导、设疑、提问和 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动量守恒定律及成立条件的引入,A类学生采用直接介绍,B 类学生引导其阅读课本理解,对C类学生设疑提示,尝试推导,加强知识的应用;在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和解题步骤的教学中通过练习引导、提问,由B类和C类学生完成,A类学生理解。 4、在达标测评和作业中,注意知识点和难度分层,如测评第4题,难度较大,目的是使B、C类的学生加深对选择参照物的认识。同时注意学生完成情况的反馈和师生的交流。

《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专题训练

密度、质量和体积的计算 解涉及多个物理量的计算题,应设法利用图、表,理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公式和方法.密度计算题中常隐含的三个条件:质量不变,如水结冰问题;体积不变,如瓶子问题;密度不变,如样品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可以从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类型1 多物质问题 1.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 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 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 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则: (1)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我国自行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龙一号”飞机,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将一些钢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小了104 kg,则制造这些铝制零件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ρ钢=7.9×103 kg/m3,ρ铝=2.7×103 kg/m3)

类型2 空心问题 3.一个铝球的质量是81 g,体积是0.04 dm3,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 =2.7×103 kg/m3,ρ水银=13.6×10 3 kg/m3) 有多少。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则总质量是多少(已知ρ 铝 4.现有一个质量为54 g、体积为50 cm3的空心铝球.若在空心铝球内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8 g,已=2.7×103 kg/m3.求: 知ρ 铝 (1)所注入的液体的质量; (2)所注入液体的密度. 类型3 物质含量问题 5.小明是“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他想测出黄河中水的含沙量(即1 m3的河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他采集了40 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 kg.已知泥沙的密度为2.4×103 kg/m3.则小明测得的黄河水的含沙量是多少? 6.小明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含金量为50%.小明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明进行验证.小明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 200 g,体积为104 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 g/cm3和8.9 g/cm3. (1)请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根据售货员的说法,计算出工艺品的密度.并说明售货员的话是否可信; (3)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16.3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16.3动量守恒定律 主备人:审核人:主讲教师:授课班级:【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梳理” 【新知探究】 一. 设疑激趣,创设研究情境 设置悬念:鸡蛋是我们每天都需要的营养食品,如果我将这只生鸡蛋用力扔出去,鸡蛋的命运会怎样? 演示:站在教室中部用力将鸡蛋水平扔向竖直悬挂在黑板前的大绒布。 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扔在绒布上鸡蛋没破。 教师从绒布下拿出那只鸡蛋并提问:如果站在同一位置将同一只鸡蛋以相同的力向墙上扔,会出现什么结果? 演示:用力将鸡蛋水平扔向墙壁(墙壁上事先贴有白纸)。 学生:鸡蛋破了。 激疑:两种情况下鸡蛋与墙或布作用前的动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作用后的 动量变为零,鸡蛋的动量变化是相同的。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鸡蛋出现不

同的结局? 教师:再请大家看一段录象。 教师演示课件:播放几个体育运动的视频录象(在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背景下 依次出现亚运会跳高、拳击、跳马、吊环等比赛镜头)。 提问:看完这段录象后,我们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跳高、跳马、吊环运动员落地时为什么要落在软垫上?激烈的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为什么要戴拳击手套?以上这些问题是大家熟悉却不能科学解释的问题,也正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课件显示: 二. 分层展开,引导自主探究 1. 关于物体动量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 ①提出假说 教师: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必须首先研究、解决物体的动量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们先猜一猜看,物体的动量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甲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力有关。 学生乙猜想:可能与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时间有关。 ②定性验证 教师:同学们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是否正确?请你们操作第一个学习软件,先对两个实例进行定性讨论,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软件并相互协作讨论。 学生计算机显示:讨论题—— a.一辆以某一速度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要使汽车停下来即使它的动 量为零,如果你是驾驶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b.静止的足球,要使它运动起来即使它获得一定的动量,可用哪些方法? 请一学生回答对讨论题的分析结果:…… 学生归纳:物体动量的变化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 ③定量验证 提问:你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你如何验证? 学生提出观点:可以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 教师:很好!数学推导的方法也称定量分析法,请大家继续研究。 学生:继续操作计算机进行定量分析推导。 学生计算机显示(动画):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初速度为v ,在合外力F 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该物体动量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v v'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实验)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动量与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2.会用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要点导学】 1.冲量与动量的概念理解. 2.运用动量定理研究对象与过程的选择. 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表达式及解题步骤. 4.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弹性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弹性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 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_____________v 2’=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类型一 冲量与动量定理 【例1】质量为m 的小球,从沙坑上方自由下落,经过时间1t 到达沙坑表面,又经过时间2t 停在沙坑里。 求: (1)沙对小球的平均阻力F ; (2)小球在沙坑里下落过程所受的总冲量I 的大小. 类型二 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判断 【例2】 把一支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枪发射出一颗子弹时,关于枪、 弹、 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三者组成的系统,因为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使系统的动量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系 统动量近似守恒 D .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系统只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这两个外力作用,这两个外力的合 力为零 【变式训练1】如图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 ∶m B =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 上,A 、B 间有 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滚动摩擦系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 则( ) A .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A 、B 、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 .小车向左运动 D .小车向右运动 类型三 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的综合应用 【例3】在静止的湖面上有一质量为M=100kg 的小船,船上站一个质量为m=50kg 的人。船长6米, A B C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打一份)

初中物理 质量和密度专题讲义 授课老师:陆建成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质量和密度专题 题型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3.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 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 m /3,常用单位有g cm /3。110333g cm kg m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题型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等。 2. 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m; (3)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体积V1; (4)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此时的体积V2,则ρ 物= - m V V 21 。 3. 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 (1)将适量的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V 物 于 2. 鉴别物质:检验纯度,依据题设条件求出物体的密度,然后把求出的密度跟物质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物质的种类或纯度。 3. 合金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合金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4. 空心类问题:包括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求算空心部分 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有V V V 空实材 =-。 5. 溶液的配制问题:配制所需密度的液体等是密度应用的创新点,如要配制密度为

3 / 2.1cm g的盐水或3 / 7.0cm g混合液等。在这些计算中,若加固体物质,一般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若所加物质为液体溶剂,则在考虑溶液质量增加的同时,还要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可能是: A. 一头大象 B. 一只苹果 C. 一台电视机 D. 一只蚂蚁 ( ) 例题6.小明为鉴别妈妈所戴的金戒指的真伪,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质量和体积时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帮他读出戒指的质量是__________g,密度是__________kg m /3, 由此可判断这枚戒指__________纯金的。(填“是”或“不是”)(ρ 金=? 1931033 ./ kg m)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教案人教版(精美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习题课 教学目标: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能综合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力学问题的正确步骤 教学难点:守恒条件的判断,系统和过程的选择,力和运动的分析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讲练结合 【讲授新课】 、“合二为一”问题: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经过相互作用,最后达到共同速度。 例、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均为 ?甲车上有质量为的小球若干个,甲和 他的车及所带小球的总质量为,乙和他的车总质量为。现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的水平速 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设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致相撞,试求此时: ()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甲总共抛出了多少个小球? 分析与解:甲、乙两小孩依在抛球的时候是“一分为二”的过程,接球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过程。 ()甲、乙两小孩及两车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沿甲车的运动方向,甲不断抛球、乙接球后,当甲和小车与乙 和小车具有共同 速度时,可保证刚好不撞。设共同速度为,则 : —() ()这一过程中乙小孩及时的动量变化为 :△X — X( — )(?) 每一个小球被乙接收后,到最终的动量弯化为 △X — X(?) A P 225 人 故小球个数为 N 15(个) △P 15 、“一分为二”问题:两个物体以共同的初速度运动,由于相互作用而分开后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例、人 和冰车的总质量为,另有一个质量为的坚固木箱,开始时人坐在冰车上静止在光滑水平冰面上,某一时 刻人将原来静止在冰面上的木箱以速度推向前方弹性挡板,木箱与档板碰撞后又反向弹回,设木箱与挡板碰 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人接到木箱后又以速度推向挡板,如此反复多次,试求人推多少次木箱后将不 可能再接到木箱?(已知 M : m = 31:2 ) 解析 :人每次推木箱都可看作“一分为二”的过程,人每次接箱都可以看作是“合二为一”的过程,所以本题为多个 分为二”和“合二为一”过程的组合过程。 设人第一次推出后自身速度为 , 贝U :, 人接后第二次推出,自身速度为,则 (因为人每完成接后推一次循环动作,自身动量可看成增加 V =M ^M ^Vi M i M 2 20 80 6m/s =1.5m/ s

培优质量和密度问题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问题 1.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dm B.普通中学生走路的速度约为1.1m/s C.酒精灯点燃后外焰的温度约为98℃ D.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元硬币的直径略为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左右.故B符合实际;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km/h 1.1m/s C.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能够超过400℃.故C不符合实际;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两个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300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睛】 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2.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选择项中能测金属块密度的,必须能测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 A、刻度尺能测金属块的体积,但不能测出它的质量或重力,不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B、天平能测金属块质量,量筒水细线能测体积,故能测金属块密度. C、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D、天平砝码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3.如图所示,体积之比为1∶2的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分别挂在杠杆两端,此时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则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为()

A .1∶1 B .1∶2 C .4∶3 D .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道,甲物体挂在左边第3格处,乙物体挂在右边第2格处,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此时12G l G l =甲乙即 32m g m g ?=?甲乙 所以 2 3 m m 甲乙=,又因为V 甲/V 乙=1/2,甲、乙两个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24133 2m V m V ρρ===甲甲甲乙乙乙 故C 正确。 故选C 。 4.以下是陈老师测定酒精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为m ; ②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 1; ③将水倒出,在矿泉水瓶中装满酒精,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 2; ④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中酒精的体积为V ; ⑤计算酒精的密度; 这些步骤中可以省去的是( ) A .①或③ B .①或②或④ C .①或③或④ D .前三个答案都错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测定酒精密度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m V ρ= ,因此关键看所提供的步骤能否顺利测出酒精的质量与体积,只要能达这一实验目的就是可取的.分析时注意有些步骤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达成同一目的,这样的步骤可以有所取舍。 【详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