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修订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课教案修订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课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练习课 1

教学课题:分数乘法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

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

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

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

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练习课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法与学法:自主练习、重点讲解

教学准备及手段:直尺、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5×6+7×315×(34-27)16×4-7×9

(35+21)×2870-4×636×2+15

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即可。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6。

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⑴画框长54m,画框宽21m 。

⑵求“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画框的周长。

⒉学生独立列式。 (54+21)×2或54×2+2

1×2

⒊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⑴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⑵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汇报。

交流时,指名说说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⒈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改错练习。

⒉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⒊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本题既复习了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又加强了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 ⒋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9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练习课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做“整理与复习”的第1题和练习四第1、2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⒊做“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四”第3题,说说这些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整理与复习”的第3题和练习七第

4、5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练习课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重点:复习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会描述物体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知识。

二、完成《口算心法》

1、第16页第1、2题。

2、第2题、混合运算,指导学生认真完成。

三、

1、指名描述小美走过的路线图。

2、指名画一画。

四、集体作业

1、教材第26页、27页第9-13题

2、自己动手画第9题的路线图。展示并且集体订正。

3、小组讨论余下的题目,多媒体展示。

五、课堂练习

1、《数法题解》第33、34页基础启动1、

2、

3、4题。

2、补充练习。《口算心法》第17页《单元擂台》

练习课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2π5π10π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r

3.14×4

)=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5厘米 x ≈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

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 ,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

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6030,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21。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

6045,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43。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

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43=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一、 作业。P65-66第3、6、7、9题

练习课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理解学会环形面

积。

2、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D=8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42528292202

2π3π6π10π7π5π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知道圆的周长能够求它的面积吗?

三、新课。

1、教学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s=π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厘米)=1256(平方厘米)

答: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1256平方厘米。

3、教学环形面积。

(1)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r=2厘米求:s=?

3.14×623.14×22

×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πr2或S=π×(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 ,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 的圆形

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 、(18.84÷3.14÷2)2×3.14

B 、(18.84÷3.14)2×3.14

C 、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πr 2

已知直径求面积S=π(2d )2

已知周长求面积

S=π(r 2c )2 (3)环形面积:S=π(R 2-r 2) 四、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练习课7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解答几何图形问题。

教学重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

C=πdS=πr 2

3.14×73.14×32

d=7厘米

=21.98(厘米)=3.14×9

=28.26(平方厘米)

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

(1)概念

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

(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求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使用单位

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

二、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2。()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面积:3.14×62=3.14×12=37.68()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⑴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2)半圆的面积:

3.14×223.14×2+2×2

r=2cm=3.14×4=6.28+4

=12.56(平方厘米)=10.28(cm)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C=25.12米求:S=?

r=25.12÷(2×3.14)S=πr2

=4(米)=3.14×42

=50.24(平方米)

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分米?

已知:R=7厘米=0.7分米r=0.5分米求:S=?

S环=π×(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

三、巩固发展.

1、思考题p71(8)

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

(1)围成长方形: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宽=面积

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 (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

半径:10÷2=5(m)

面积:3.14×52=78.5(m2)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m2正方形面积:61.6225m2圆面积:78.5m2围成圆的面积最大。

2、思考题p71(9)、(10)

四、作业。

课本P71第6、7题。

练习课8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

(2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3.14×(26)2=28.26(平方米)

3.14×(2

4

)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平方米) ⑵226

)(-224)(=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 ,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

要0.5M 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

二、布置作业

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练习课9确定起跑线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难点: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

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

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

二、收集数据

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

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三、分析数据

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

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

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四、得出结论

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

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

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

跑道之间的差是2.5π)

五、课外延伸

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

练习课10练习课

练习目标: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1.250.3741

2.052.7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1/21/88/37/18

提问:分数化成百分数应该怎样化?

3、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

2.7%35%4%200%

提问: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化?

4、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56%8.3%125%0.2%

提问:百分数化成分数应该怎样化?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九第5题

提问:这条直线上的每一个点要分别用百分数、小数和分数来表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九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个别题目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三、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九第7、8题。

练习课11

练习目标: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分率的应用题,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下列各题的公式

发芽率出勤率出米率命中率

出油率合格率优秀率成活率

提示:百分率要乘100%。

2、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

(1)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4)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求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88页的第5题。

(1)先让学生进行调查,完成两张表格的填写。

(2)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问题。

2、完成教科书第88页的第6题。

(1)提问:如何求达标率?

(2)提问:未达标的人数占六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怎样求

提问:地球表面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有几种方法

要求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几又怎样求

三、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89页的第8、9、10题。

练习课12

练习目标:

让学生熟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正确地解答。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5/4是5/8的百分之几?

2、13/4千克比4/5千克多百分之几?

3、50千米比80千米少百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填写完成调查表,再提出问题并解决。

2、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5题。

提问:这一道题是谁与谁比呢怎样列式

板书:(4350-2700)÷4350×100%

=1650÷4350×100%

=37.9%

提问:4350-2700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4350

学生独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1.25-1.2)÷1.2×100%

=0.05÷1.2×100%

=4.2%

提问:1.25-1.2表示什么为什么除以1.2

三、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一第7、8题。

练习课13

练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练习过程:

一、指导练习

1、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讲评。

提问:只参加田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既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是什么意思

两种求法:

1-40%-20%=40%

(15-15×40%-15×20%)÷15=40%

(2)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2、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提问:上浮是什么意思?

3、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提问:40%是把谁看作单位“1”这道题的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1)方程解:设全文共有ⅹ个字。

40%X=1600

X=1600÷40%

X=4000

4000-1600=2400(字)

(2)算术解:1600÷40%=4000(字)

4000-1600=2400(字)

4、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提问:什么叫再生率80%是把谁看作单位“1”

5、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5—7题。

二、独立完成课内作业: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8—12题。

三、作业: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13、1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位置 1.找位置要先列后行,写位置先定第几列,再写第几行,格式为:(列,行)。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注意:倒数必须是成对的两个数,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做倒数。 8.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9.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10.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1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 (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 几 。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预设:(1)(个);(2)(个);(3) (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个人整理资料)

第一单元 位置 1、 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如(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 (从前往后看) 2、 平移时用“上”、“下”、“前”、“后”、“左”、“右”来表述。 3、 图形左、右平移: 行不变 图形上、下平移: 列不变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5表示求5个9 8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 3表示求 98的4 3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几 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 1 (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0)a a ≠,它的倒数为 1a ;非零整数 a 的倒数为 1a ;分数 b a 的倒数是 a b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一、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注:“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 5 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3 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注:“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 53×61表示: 求53的6 1 是多少? 9 × 61表示: 求9的61 是多少? A × 61表示: 求a 的6 1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注:(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整数和分母约分) (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 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 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 ×b=c,当b <1时,c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就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就是学习分数除法与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与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与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题: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就是多少? 9个11就是多少? 8个6就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计算 10 3 103103++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9 2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9 2 块,三个人吃了几个9 2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

吃了3个9 2 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9 2+9 2+9 2=9222++=96=3 2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32 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392?。再启发学生说出392?表示求3个9 2 相加的和。 (3)比较39 2?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39 2?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39 2?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9 2的和。板书:9 2+9 2+9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9 2 22++。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3 2 96932==?(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932?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39 2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 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 执教: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张元友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20日班级:六(1)班地点:多功能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列方程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一)设计意图: 通过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作图法、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 遵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应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之间交流,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生试说) 师:这段话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问题) (2)解决问题 师:说明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不妨先将题目的条件做一个简化。 (课件出示)例1:鸡兔同笼,有8个头,26条腿,鸡、兔各有几只?(同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10分) 1、在数值比例尺是1 :100的图纸上,1分米长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分米? A. 1分米 B. 100分米 C. 101分米 D. 0.01分米 2、下列说法: ①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②长方体有12条棱和8个顶点; ③圆的半径扩大5倍,周长也扩大5倍; 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其中正确的有多少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其中错误的是那一个? 4、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那一个? A、圆 B、长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5、两个整数的和是60,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73,则这两个整数的乘积是多少? A. 273 B. 819 C. 1911 D. 3549 二、判断题(5分) 1、7米的1 8 与8米的 1 7 一样长。()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A.

3、1100 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 ) 5、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 ) 三、填空题(20分) 1、3千克的30%是( )千克;6 5米是5米的( );比4米多25%的是( )米;4米比( )米少5 1。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每段长( ) 米。 3、甲数是0.25,乙数是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4、5吨40千克=( )吨;56 小时=( )分钟。 5、 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 )厘米。 6、81×( )=131÷( )=( )+218=4 29-( )=1 7、甲数的75%与乙数的40%相等,如果乙数是150,甲数是( )。 8、一件工作,甲先单独完成32用了5 1小时,如果全完成,要用( )小时。 9、李明买了2000元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 可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 )元。 10、A 与A B 之和的比是3:8,则A 与B 的比是( )。 11、在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 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完整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

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立了本学期的教学总目标,如下。 使学生: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编者按】小学六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最后一年,它是同学们进入中学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上册中,同学们会学习到新的本领,比如:用两个数据来确定物理的位置,分数计算,用圆、百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 一、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5.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6.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7.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重、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5.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6.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7. 理解比的意义。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400米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基本结构,会利用圆的相关知识,求不同跑道的总长,理解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讨论、猜测和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确定起跑线的位置,让学生切实体会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跑一圈,相邻两条跑道之间距离差就是直径差的π倍。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学校操场上新修了环形塑胶跑道,最内圈的跑道长400米,共有8个道次,运动会上,400米赛跑马上要开始了,8名运动员要从同一条起跑线上起跑,在各自的跑道上沿环形跑道跑一圈,在同一个终点冲刺,谁先跑过终点谁就是第一名。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可使用圆的图片39】 生:在外圈的人要比在内圈的人跑得长,跑得不止400米,比赛不公平。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比赛公平? 生:最后运动员要在同一个终点冲刺,为了保证每人跑得路线一样长,可以将第一圈之外的跑道的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3.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的吗? 赛事回放:出示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可使用圆的图片40】 教师讲解: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们体育比赛中的想法一样,进行400米的比赛,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4.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来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的知识找出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重新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书 香 浸 润, 励 志 成 长! 补充内容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 98 ×5表示求5个98 的和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 98×43表示求98的43 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 3、求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 几几 。 4、写数量关系式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0 1(分母不能为0) 4、 对于任意数(0)a a ≠,它的倒数为1a ;非零整数a 的倒数为1a ;分数b a 的倒数是a b ;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例如:5 3×7表示: 求7个53的和是多少 或表示:53的7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例如:53×61表示: 求53的61是多少 A× 61表示: 求A 的6 1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a.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a×b=c,当b <1时,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