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教案设计

经济学教案设计

经济学教案设计
经济学教案设计

西方经济学教案

适用班级:09电子商务

学期:2009-2010二

任课教师:

所在系部:

编写时间:

本课程安排

一、本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学习要求

1、上课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课时者取消考试资格,成绩以0分计

2、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考勤)+期末考试成绩

三、本课程参考资料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周惠中.《微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第2版(该书配套有习题

集)

4、[美]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第16版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中国经济出版社

6、欧阳明,袁志刚.《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张卫东:《微观经济学》

8、郭继强:《工资、就业与劳动供给》

9、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微观部分)》

10、胡永刚:《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与习题集(宏观部分)》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概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重点、难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学时分配:2课时,其中课堂讲授1.5课时,本课程学习安排(见上)、本章小结,布置作业0.5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

——西方经济学

——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实际上,这两门课程的内容都是西方的理论。但是西方经济学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如马歇儿、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理论在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国是不受欢迎的,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进入大学教育的课程之内,为了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区分,所以就叫做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容来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和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解。但是西方经济学需要好的数学基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需要的科学。

相对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结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发展观,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线,分析人类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以及生产力发展对社会和生产关系的推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众多弊端问题,特别是生产力过剩导致失衡。

也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学侧重分析和揭示问题,而西方经济学侧重解决问题。

——现代经济学原理

二、什么叫经济学

1、经济学产生的基础

①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一个社会稀缺性表现为:满足人们需要的财货与劳务是有限的。稀缺性的原因: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经济资源(生产要素)是有限的

物品的分类:

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

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取用物品:不需付费就能得到的物品。例如:空气和水

经济物品:必须付费才能享用的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

同样的物品在某些环境下是自由取用物品,在另一些环境下也可能成了经济物品。比如:空气和水在大自然中是自由取用物品,而自来水和从空调中取得的冷气却是经济物品。

商品的价格是这种商品稀缺性的函数。水

经济资源:

资本(价格为利息)

劳动(价格为工资)

土地(价格为地租)

企业家才能(报酬形式为利润)

②选择

选择: 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选择(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③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

④机会成本:(广义)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1、自由取用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取用物品:不需付费就能得到的物品。例如:空气和水

经济物品:必须付费才能享用的物品。

同样的物品在某些环境下是自由取用物品,在另一些环境下也可能成了经济物品。比如:空气和水在大自然中是自由取用物品,而自来水和从空调中取得的冷气却是经济物品。

2、经济资源

又称生产要素,指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所需的东西。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3、稀缺性、选择与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1)欲望与稀缺性

欲望: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 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选择(资源配置)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3)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资源利用包括三个相关问题:

第一,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三、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1-3微观内容,4-6宏观内容)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第四,充分就业问题。

第五,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

第六,通货膨胀问题。

补充: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

我有三个理由:

(1)学习经济学有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理解置身其间的世界的运行。

(2)经济学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

(3)经济学将使你更加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理解政府政策的优与劣。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利已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第2章)

第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章)

第二,生产者行为理论。(第4-5章)

第三,市场理论。(第6章)

第四,分配理论。(第7章)

第五,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8章)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

得到充分利用。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现代宏观经济学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与核心。宏观经济理论就是要通过对各种总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整个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都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宏观经济问题的不同解释就成为不同的经济学流派。

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是紧密相关的。理论是政策的依据,政策是理论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已发展为一门宏观经济政策学。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问题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机制、政策效应,以及各派对政策问题的不同看法。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具体化与运用,也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代表宏观经济行为的一组数量方程式,各方程式代表经济总量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方法论包括模型的建立、估算、检验与分析,以及运用模型进行预测等问题。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

(1)经济增长

(2)经济周期

(3)失业

(4)通货膨胀

(5)国际经济

(6)宏观经济政策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一般认为,对总体经济行为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分析,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两者是森林与树木的关系。

2、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它们各自所研究的事物本身,而在于经济分析时的着眼点。对微观经济是正确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是正确的。

3、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则运用个量分析方法。但总体经济行为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4、宏观经济学中同样有短期和长期,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的分析,还大量应用在微观分析中应用过的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方法。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边际分析方法

——实证和规范分析。

——短期和长期分析方法

——经济模型。

补充:凯恩斯的忠告

经济学研究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特殊天赋。……但这个学科中很少有人能出类拔萃!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杰出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各种天赋的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根据过去、为着未来而研究现在。他必须考虑到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

第四节经济学发展简史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需求、价格和弹性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并依据此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需求与供给原理、均衡理论、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各种弹性的计算以及运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学时分配: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 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要与需求

1、需要

定义:是人们对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心理上所产生的一种急需占有或满足的欲望。

形成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人们对某种物品有缺乏的感受,二是要有消除这种缺乏感受的愿望。

2、需求

定义: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上对一种商品或劳务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

市场需求:所有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需要和需求的关系:需要是需求的基础。

二、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最主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互补品

?替代品:交替使用能够满足人们同一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商品。例:各种衣服、肉、水果、日用品等。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

?互补品:配合使用才能满足人们某一需求的商品。例:汽车与汽油、电与家电、酒与菜、镜架与镜片、左鞋与右鞋等。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3、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正常品,低档品

?正常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的商品。

?低档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因不同人而异,因同一人的不同时期而异。

4、消费者的偏好

?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

?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

?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

?广告宣传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1)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补充)

¤ 预期未来收入稳定增长,需求增加。

¤ 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或下降,需求减少。

(2) 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 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上涨,需求增加。

? 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下降,需求减少。

6、人口结构的变动

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动,例如:老年人增多,老年商品的需求则会增加,婴幼儿的减少会造成对婴幼儿用品需求的下降。

7、政府消费政策

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会刺激社会需求。相反则会减少社会需求。例如: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减税可以扩大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

三、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各种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考虑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与价格是线性关系: 需求量与价格是非线性关系: 四、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表

是用来描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相对应的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的表格。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需求量(单位数)

A 1 700

B 2 600

C 3 500

D 4 400

E 5 300

F 6 200

G 7 100

由表2-1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根据商品的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 2-1所示,图中横坐标Q 代表需求量,纵坐标P 代表商品价格,D 为需求曲线。从图中可看到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

,,,,(21??????=p p p m p f Q r d )

(P f Q d =bP

a Q d -=p

b a Q d ln ?-=

图2-1 需求曲线

五、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的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注:上述需求定理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形,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如吉芬商品,另外某些表示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炫耀性消费品,如珠宝、名贵邮票、古董等珍贵商品,价格越高,越被认为珍贵,越表明是真品,需求量就会越大。再如证券、黄金等这些商品的需求曲线则呈现不规则变化。

六、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如图2-2所示,由A点至B点的变动。

图2-2 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主要指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偏好变动、消费者预期。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果其它因素变化使得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这种需求的曲线位置的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数量都增加或者减少了。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如图2-3

图2-3需求的变动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

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注:根据定义,要形成有效供给,生产者必须既有出售商品的愿望,也要有供给能力。

二、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导致商品供给量增加。

3、生产成本

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导致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商品供给增加。

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

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它相关商品价格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如果咖啡的价格上涨了,可可的价格不变,一些可可生产者会转向生产咖啡,可可的供给必然减少。 比如:对某个生产小麦和玉米的农户来说,在玉米价格不变和小麦价格上升时该农户就可能增加小麦的耕种面积而减少玉米的耕种面积。

互补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引起对互补品需求下降,价格下降,利润下降,从而供给减少。反之增加 汽油价格上升,则引起对汽车需求下降,从而供给减少

替代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则引起对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供给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要上涨,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未来的产品供给

6、政府的经济政策:如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等政策手段调节某些产品的生产,同样会影响该产品的供给。

7、厂商的目标

三、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考虑各种影响供给的因素: 考虑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与价格是线性关系:

供给量与价格是非线性关系: 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之间关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2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数量组合 价格(元) 供给量(单位数)

A 2 0

B 3 200

C 4 400

D 5 600

E 6 800

表2-2清楚地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如图2-4。

)

,,,(11??????=p r T p f Q S )(P f Q S =dP c Q S +-=p

d c Q S ln ?+-=

四、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例外的情况:劳动、证券与黄金等。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的变动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的选择结果。

五、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与供给数量的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移动。如图2-5(P22)价格发生变化时,供给量由a 点沿着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b 点

图2-5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

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如图2-6(P22)

图2-6供给的变动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

均衡价格是由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如图2-7(P24)及2-8(P24)

? 当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至均衡价格;

? 当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均衡价格。

如图2-7 均衡价格一均衡产量

Q

Q 1 Q 2 Q 3

如图2-8 均衡价格的形成

二、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同时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减少。如图2-9(P24)结论: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如图2-10(P25)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补充: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

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与供给同方向变动

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

(2)需求与供给反方向变动

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1、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三个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

2、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1)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

(2)价格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

(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和供给

(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5、政府的价格政策

(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供给不足

(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张磊、刘晶电子商务

第四节 弹性理论

一、需求弹性

1、弹性的概念

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2、需求弹性

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需求数量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主要有三种,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1)定义及计算

表示某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言之,它是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注: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在通常情况下成反方向变动的,为了使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系数为正值,在公式前加了一个负号。

已知上表是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的的需求表。

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系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弹性=自变量变动的比率因变量变动的比率弹性系数=Q P P Q P P Q Q E d ?==ΔΔΔΔ1111)11112(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d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P Q Q E

(2)需求价格弧弹性的分类

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①富有弹性。E d >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富有弹性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如高档化妆品、金银手饰、珠宝钻石。

②缺乏弹性。E d <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敏感。需求曲线比较陡峭。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如粮食、油、盐等。

③单一弹性。E d =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相等。 ④完全弹性。E d =∞表示只要价格发生微小的变化,则会使需求量发生无穷大的变化。需求曲线为水平线。

⑤完全无弹性。E d =0表示无论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发生任何数量变化,需求曲线为垂直线。如急救药品

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公式为

需求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关系。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本质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补充:需求价格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线性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是不相等的。除了两种特殊的形状水平的和垂直的需求曲线外。 例:根据上例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4、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

厂商的总收益是卖出商品的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TR=P*Q

由于一般商品的价格与其市场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厂商降低价格能刺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提价会减少销售量的数量。但对总收益来说,是降价能增加总收益,还是提价能增加总收益,与其商品本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

第一种情况。富有弹性的商品,E d >1。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总收益,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总收益。

Q P dP dQ Q P P Q E P d ?=?=→△△△0lim

第二种情况。单位弹性,E d =1。无论降低价格还 提高价格,厂商的总收益都不变

第三种情况。缺乏弹性,E d <1。降低价格使厂商的总收益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5、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

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

一般来说,越容易被替代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越大。

(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

用途越广泛,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

(4)价格变动(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定义:

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化率/收入变化率=(ΔQ/Q )/(ΔY/Y )=E y

如果E y >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需求量变化成同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之为正常商品。如果E y <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成反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为低档品。

2、收入弹性的分类

(1)收入无弹性,Em =0。

(2)收入富有弹性,Em >1。奢侈品。

(3)收入缺乏弹性, 0< Em <1。必需品。

(4)收入单位弹性,Em =1。

(5)收入负弹性,Em <0。劣等品 。

四、需求的交叉弹性

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指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分类:Exy>0,替代品; Exy<0,互补品。

五、供给弹性

定义:是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供给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

1、供给的价格弹性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百分比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x y y x y y x x y x Q P P Q P P Q Q E ?==?△△△△价格变动的比率

供给量变动的比率系数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弧弹性

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公式为:

3、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

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公式为

E S =dQ/dP*P/Q

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自身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4、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1)供给完全无弹性,Es =0。

(2)供给有无限弹性,Es →∞。

(3)供给单位弹性,Es =1。 。

(4)供给缺乏弹性,0<Es <1。 。

(5)供给富有弹性,1<Es <∞。 5、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生产周期的长短。短弹性大

(2)生产的难易程度。易弹性大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4)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

(5)生产成本的变化

Q P P Q P P Q Q E s ?==ΔΔΔΔP P Q Q ΔΔ=P P Q Q ΔΔ<P P Q Q ΔΔ>

第三章消费者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可能线及消费者均衡。

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学时分配:4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5课时,本章课堂习题、小结0.5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欲望、需求和效用

一、欲望

定义:是指渴求消除某些未满足的心理感受,使之得到具体满足的愿望。

1、欲望多样性的原因

(1)客观所能提供的物品是有限的

(2)时间是有限的

(3)他人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是有限的

2、欲望的规律

(1)强度递减规律

(2)享受递减规律

二、需求

需求包括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两个方面。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生存需求

(2)享受需求

(3)自我发展需求

三、效用

定义: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

效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商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质属性;(2)人们对商品有用性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即对商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的评价。

效用与使用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1)使用价值是效用的基础。商品之所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2)区别。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费欲望的满足,和欲望一样,也是一种人们的心里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3)效用的特点

主观性

非伦理性

差异性

第二节消费者行为及其理论解释

一、消费者行为

定义: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特点:

消费者行并非不可捉摸的

消费者行为还具有诱导的特点。

二、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2、3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假设: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化。

2、序数效用论的观点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既不能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消费者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三节总效用、边际效用与消费者行为TU MU 消费者行为

一、总效用

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在消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用TU 表示。

总效用是名单位商品或劳务效用的总和

总效用是商品消费量的函数。TU=f(Q)

二、边际效用

1、定义: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总效用的增加或减少的量,记为MU。公式为

MU=ΔTU/ΔQ=(TU n-TU n-1)/(Q n-Q n-1)

举例说明:

消费量TU MU

0 0 0

1 20+0=20 20-0=20

2 20+10=30 30-20=10

3 20+10+0=30 30-30=0

4 20+10+0-10=20 20-30=-10

2、边际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要注意的问题有:

(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

(2)与消费数量成反比

(3)边际效用具有时间性。一般情况下,边际效用总是正值,消费者不会把消费量增加到带来痛苦的负效用地步。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从心理和生理的角度讲,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连续增多,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2)若边际效用不递减,由于欲望具有无限性,那么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将会越来越多,以至无穷。

(3)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dfnet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pdfnet

————————————————————————————————作者:————————————————————————————————日期: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 Game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 大纲执笔人:刘林主讲教师:刘林 师资队伍:刘林郭海涛 一、课程内容简介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产生相互作用时各个主体之间的最优决策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博弈论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已是一门被广泛接纳的理论知识课程。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本课程讲授的是非合作博弈。博弈论之所以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信息问题在经济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非合作博弈理论来看,主体内容包括: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给定一定的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契约安排。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非对称信息发生的事件以及非对成信息发生的内容。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或隐藏信息模型)。在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信息经济学的主体内容包括: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重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的与任务 ●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 【难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三、课程主要内容

经济学基础教案(供参考)

《经济学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 规定学时: 48学时 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 任课教师:周扬程 第一讲学时2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 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因此,这就面临一个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即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思想或理论往往是哲学、法学或其他什么科学的副产品。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 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 重点: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弹性理论 难点:市场均衡 教学过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后者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

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 (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8、教学进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系各专业 规定学时:60学时

沙市大学经济管理系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以政府干预为核心,研究GDP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IS-LM-BP模型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是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通过研究和分析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考察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功能,近而说明

资源如何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充分利用这一问题的。其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分析和研究在现有既定的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的原因,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的途径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问题,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寻求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并且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运作用,提供一套的理论规范和行为规范。本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决定理论、波动理论和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构成。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及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大纲 5、教学方式 6、教学进程 7、思考题和习题 8、参考资料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增加讨论课和习题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安排每章后。 (三)考试环节 学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60% 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小测验、作业等。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 教案 (三年制高职) 教师:杜俊创 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 Game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 大纲执笔人:刘林主讲教师:刘林 师资队伍:刘林郭海涛 一、课程内容简介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产生相互作用时各个主体之间的最优决策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博弈论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已是一门被广泛接纳的理论知识课程。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本课程讲授的是非合作博弈。博弈论之所以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因为信息问题在经济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非合作博弈理论来看,主体内容包括: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给定一定的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契约安排。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非对称信息发生的事件以及非对成信息发生的内容。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博弈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研究不可观测行动的模型称为隐藏行动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知识模型(或隐藏信息模型)。在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信息经济学的主体内容包括: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号传递模型,信息甄别模型。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和要求】 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课程目的与任务,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重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课程目的与任务 ●课程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 【难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三、课程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与方法、手段;帮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经济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并作出正确选择;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微观部分: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中若干基本假定;市场均衡,供求理论与政府政策;弹性,*蛛网理论;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消费者选择;长期生产函数,最优投入组合,规模经济;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信息博弈;分配理论;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部分: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与循环流量图;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两部门模型;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两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的经济学解释;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及实践: 密切关注经济学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方法上通过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平台拓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主要是课堂教授,启发式教学;安排二次社会实践活动;二次总结、复习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考核方法一般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微观部分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标:通过讲授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及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认识。 讲授难点:机会成本和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讲授重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Economy------“经济”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之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他认为,经济一词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研究家庭关系,除夫妻关系外,主要是研究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二是研究致富技术。 经济:1、产出/投入的最优化,致富之路;2、经帮济世; 、生产关系3.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第一章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掌握:稀缺性的含义;选择的含义;机会成本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 一般掌握: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实证分析方法 一般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稀缺性 (一)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二)注意问题: 1、稀缺性是相对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 2、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各个时期:原始社会…当今社会 一切社会:贫穷或富裕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一)选择:有限的资源满足什么欲望

(二)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 注意: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损失,并不是实际的支出。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1、定义:资源既定条件下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也称生产转换线。 2、假设。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3、图形分析: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表明在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经济学 课程学分:4 学期学时:40 课程性质:知识类课程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 适用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经济系 一、课程概述及意义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经济理论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它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信息分别作为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在社会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包括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的成本和价格、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经济学以“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前提,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提高企业效率。 学习信息经济学,使学生建立一种“信息产生效率”的观念,同时,认识到信息的制造和传播需要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参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中的分工,能够为更好的理解学科专业的由来以及学好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 三、教学内容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学科分工中不仅有其专司领域,基本理念还能够作为一种思想渗透到其他学科,为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一种经济学视角。因此,信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导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 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鉴于学生理解习惯的不同,理论知识一般采取概念导入、图形辅助、推倒论证、案例导学的四步教学,其中,案例导学是关键,理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并解释社会现象,而不单纯是从技术角度掌握理论分析的方法,因此,课堂上大量案例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灵活运用理论。 2.分组自学。第三部分的知识,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这部分的 教学方法是学生分组自学,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准备课件,上课时分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学生给学生讲课,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课程作业展示的作业向着教学需要的方向。 五、参考书目 1. 第一参考书:《信息经济学(第二版)》,乌家陪等编著,高等教育

经济学基础教案讲义完整版

《经济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高等学校财经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解为主,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对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考核方法: 1、《经济学基础》于期末进行统一命题的考试,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 2、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学生对理论认识理解,分析与应用的能力。 3、期末综合成绩评定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安春梅等:《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2.《微观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华夏出版社,2001 3.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斯蒂格里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许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厉以宁.《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 教学目的: 本篇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并用此来分析具体经济现象,在初级经济学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了解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了解模型基本假设或条件与现实的关系,掌握数理分析方法。本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微观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训练学生对现实问题抽象化、理论化的能力及经济思维习惯,通过理论和现实相联系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一些从复杂的现实过渡到简单理论的研究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技巧。 教学内容: 本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由个体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理论。如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理论等。其中供求理论是基础,也是核心。 教学方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教案讲解

西方经济学教案讲解 学期周数:16周 周课时:4课时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 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导言 一、授课章节:导言 二、本章课时:4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4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六、重点、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方法: 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 八、教学建议:

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以及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九、作业或思考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均衡价格理论 一、授课章节:均衡价格理论 二、本章课时:10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8学时习题讨论课:2学时 四、教学内容: 1.需求规律 2.供给规律 3.均衡价格 4.需求(供给)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5.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6.弹性理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7.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六、重点、难点: 重点: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 难点:需求(供给)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区别、弹性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 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

(完整版)《经济学原理》-教案

《经济学原理》自学指导书 使用专业:专、本科相关专业 课程:经济学原理 教材版本:《经济学原理》卢远瞻汪雄剑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史等多 门学科,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广泛吸收和正确借鉴西方经 济理论和有关学科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倡导科学的求 实精神和大胆的理论创新,重视对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动态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部分的消费者、生产厂商的行为理 论和处于核心的价格理论及贯穿所有的均衡理论,并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宏 观经济的调控的方法、理论等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的基本 运行规律,增加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三观”。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1、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2、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3、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三、课程的目的、内容、学习要求和自学时数 第一章导论 (自学时数:4学时,第1周完成) 自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理解经济学的涵义;掌握经济学得原理及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经济学和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含义。 2、深刻理解经济学的内容。 3、准确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和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定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之间的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边际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定。即,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例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即问即答】

最新-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 教案 教材安排 ●主讲教材: ●经济学基础刘华主编大连理工出版社 ●参考教材: ●(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二、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选择与经济制度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什么是经济学(economics)? ●欲望的无限性 ●矛盾经济学 ●资源的稀缺性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欲望、稀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 1、无限的欲望 ●欲望(wants)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求和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欲望的主要特点是多层次性与无限性。 ●由于人类需要层次的多样性,因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在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甚至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时),新的欲望就会产生。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资源的稀缺性 (1)什么是资源?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 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 )——价格为零供给为无穷大。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价格为零供给为零。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换才能获得的物品。如: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资源的稀缺性 土地(Land):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陆地、森林、水域、地下矿藏。 劳动(Labor):人力资源的总称。 资本(Capital):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建筑、道路等。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雇用其他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并承担经营风险的特殊能力。 而人们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经济物品。 (2)为什么资源是有限的? ●首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其次,经济组织中的资本、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资源也是有限的。 ●再次,时间资源也是有限的。 (3)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无限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有限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资源的这种相对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即经济学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

信息经济学案例教学资料及内容

案例教学资料及内容 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案例 自行车被盗之谜 1998年,美国某州立大学校园内的自行车被盗率为10%。一伙学生企业家经调查发现校园里无自行车保险业务。经过经心核算,他们推出了一项保险金额100美元、保险费15美元的自行车盗险计划。当年卖出了100张保险单,保险金收人为1500美元。若按10%的概率赔付,全部赔偿费应为1000美元,所以毛利润应为500美元。但结果却使他们大失所望:1999年底,前来领取保险赔偿费的有20人,学生企业亏损了500美元。 此谜的关键在于他们事先没有认识到自行车保险触发的“隐藏行为”及其“道德风险”。当学生们买了自行车保险后,他们再也不象无保险时那样经心看管自行车。这种“隐藏行为”使得自行车被盗率由10%增加到20%,这是这伙年青的企业家始料所不及的。 2. 信息不对称博弈的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以及华容道 如果我们用博弈论的眼光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完全是一部记载着许多博弈案例的著作。当然,罗贯中不可能用“博弈”一词。如果我们用一词来概括《三国演义》,这个词就是“计”。计,即计策或策略也。用计,即用策略赢对方。用计算敌,不仅要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策,而且要算准对方用什么计策,这不就是博弈?现在让我们看《三国演义》中著名的空城计博弈。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西方经济学教案汇总

西方经济学教案 学期周数:16周 周课时:4课时 课程属性:专业核心基础课 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导言 一、授课章节:导言 二、本章课时:4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4学时 四、教学内容: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2.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六、重点、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方法: 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分析中展开教学,特别针对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对立的、认为政治经济学无现实意义等模糊认识,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社会性和自然性两方面属性入手,引申对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讲授分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边思考、边讨论、边讲授,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由此导致两大理论体系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立或互补)?从西方经济学对象与方法的了解中如何体会认识和研究经济现象的思维方式应发生的变化? 八、教学建议:

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以及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九、作业或思考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规范经济学?什么是实证经济学? 均衡价格理论 一、授课章节:均衡价格理论 二、本章课时:10学时 三、授课类型: 理论课:8学时习题讨论课:2学时 四、教学内容: 1.需求规律 2.供给规律 3.均衡价格 4.需求(供给)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5.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6.弹性理论(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 7.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六、重点、难点: 重点:需求(供给)的变动与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 难点:需求(供给)与需求量(供给量)的区别、弹性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 采取讨论式逐层推进教学。着重结合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教学:一是结合世界市场石油生产和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

《工程经济学》教案DOC

教案201 ~ 201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 授课教师: 课程所属系(部):

课程名称: 工程经济学 授课班级:14工程造价(1)(2)班 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总学时:56 学分:3 使用教材:工程经济学/黄有亮等.—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09. 教学方法、手段: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考核方式:期终考试(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工程经济学黄有亮徐向阳谈飞李希胜编著.-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09 参考书: 1、技术经济学冯俊华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07

一、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经济活动规律,熟悉现行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使学生掌握对成熟的技术和新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评价的方法,从经济的角度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本学期教学安排 上课学时安排(42学时)及实训学时安排(0学时) 项目章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 学 时实践教学内容学时 学时 小计 1 资金的时间价值 8 8 2 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 的基本原理 4 4 3 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与 选择方法 4 4 4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8 8 5 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8 8 6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4 4 7 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 2 2

价 投资项目不确定性分 8 4 4 析和风险分 小计42 42

目录 序号项目页 码 01 项目一 资金的时间价值 02 项目二 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原理03 项目三 多方案的经济比较与选择方法04 项目四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05 项目五 项目投资估算与融资 06 项目六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

最新中职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教案:绪论

【课题】绪论 【教材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的基本观点,总体上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法。 1 . 认知方面:掌握经济的含义;理解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2 . 运用方面:能够联系实际,分清社会各种现象中哪些是经济现象。 3 . 觉悟方面:明确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责任,提高学习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 经济含义:经济是本门课程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入门的知识。 2 . 学习经济学基础的重要意义: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好这门课。 教学难点 经济含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从难点说,经济有多重含义,人们对这个概念理解不尽相同。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2分钟) 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那么,什么是经济?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基础?这就是绪论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二环节新授课(35分钟) 绪论 一、什么是经济(20分钟) (一)经济的含义 [设问] 请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教师写在黑板上,并归纳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讲解] 1.经济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它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其他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 2.经济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产品的交换与分配以及生活消费上。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 含义: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分析] 经济含义包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方面内容,从而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统一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以经济含义侧重点在于经济关系。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设问] 人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经济?举例诱导学生说出经济作用的具体表现。 1. 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讲解]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理论上说是由经济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从实践上说是由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检验证明的。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讲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