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档难度提升题1(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档难度提升题1(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档难度提升题1(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档难度提升题1(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7-2018 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空气》中

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下列物质中,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臭氧D.可吸入颗粒物

2.2017“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例做法与

之相违背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为增添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3.2017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

主题不相符的是()

A.通过燃烧煤炭取暖 B.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行

C.去超市购物,自带布袋 D.外出就餐,少用一次性筷子

4.十九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下列与之不相符

的是()

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工厂建高烟囱,污染物排向高空 D.减少燃煤使用,开发新能源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水蒸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6.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仅把红磷换成碳粉,实验也会成功8.2018 年3月28 日,北方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天气,各地纷纷采取降尘等措施,减轻不利

影响。下列措施不能达到降尘目的是()

A.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C.露天焚烧垃圾 D.少开车,多走路,蚂蚁森林多种树

9.秋冬季节,我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PM2.5 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雾

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

10.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 B.城区内私家车过多

C.大棚蔬菜为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D.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多使用太阳能等1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 nd e 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PM10

12.每年的6 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 年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D.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13.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B.将废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

C.短途旅行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 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14.雾霾已经成为2017 年全国两会上反映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指示,攻克北方雾霾的形成机理,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蓝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B.氮气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D.PM2.5 浓度

15.李老师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结束后待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按下注射器,使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6.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B.用氢气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17.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下列情况能直接对空气没有污染的是()

A.氢气作为燃料B.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随意丢弃废电池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18.空气的成分中,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

19.2022 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

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B.禁止焚烧秸

C.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D.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

20.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二.填空题(共10 小题)

21.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 升氧气,同时吸入空气大约升.

22.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激光引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的作用

是。

(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

是。

2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约占空气体积的,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它约占空气体积的,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24.如图为空气成分含量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代表氮气的是(填序号)。

25.2017 年7 月,赣州市购置了数台增湿“雾炮车”,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其工作原理是在水喷出前,先将水雾化,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

26.“雾霾”对人体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主要是由直径小于或等于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排放产生的.

(2)你给防治雾霾的建议是.

27.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8.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密闭性不好和等。

29.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

等.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作为一名环保小卫士,请你提出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的两项措施:①;②.3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 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 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

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

失败。如。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氧气》中档难度提升题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A.木炭B.铁丝C.镁带D.硫粉

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

丝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镁带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木炭燃烧,产生黄色的火焰

3.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木炭:红光 B.硫:淡蓝色火焰 C.铁丝:火星四射D.氢气:白光

4.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放出热量B.生成MgO C.发出耀眼强光D.金属镁消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铜绿加热,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6.下列有关物质反应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

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燃烧

时,产生大量白雾

7.如图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滴管的使用 C.取用块状药品D.加热液体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大量的热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10.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且有白烟产生的是()

A.木炭B.红磷C.铁D.硫

11.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D .镁+氧气 氧化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NH 3+HCl ═NH 4Cl

B .2N aHCO N a 2CO 3+H 2O +CO 2↑

C .Cl 2+2KI ═2KCl +I 2

D .MgCl 2+2NaOH ═2NaCl +Mg (OH )2↓

15.飞船船舱中供人呼吸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1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硫磺 D .铁丝 1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8.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 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9.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粉:蓝紫色火焰

B .氢气:蓝色火焰

C .铁丝:火星四射

D .木炭:发出白光

20.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NaOH +HCl →N aCl +H 2O

B .H 2+CuO Cu +H 2O

C .2HgO

2Hg +O 2↑ D .2Mg +O 2 2MgO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

21.养鱼时,鱼缸里可加装一个输送氧气的装置.输送氧气的目的是

. 22.

(1。 (2(3)仪器 a

23.鱼缺氧时会浮到水面呼吸,这说明氧气 (填

24.氧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说出一种氧气的用途

25.比较甲乙两图中物质在氧气燃烧中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的是;(选填“甲”或“乙”)

(2)甲装置的集气瓶中预留少量水的作用是.

26.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A 实验中能说法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2)B 实验中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药品是;(3)C 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需要放入少量水的原因是.

27.在氧气中点燃下列物质:①硫、②木炭、③细铁丝、④甲烷。生成物能使

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填序号,下同);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28.氧气的中文名字是我国清末的数学家、翻译家徐寿命名的,他将氧气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动植物都离不开它.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了.

(1)命名为“养气”主要是因为氧气具有的性质.

(2)家里用水族箱养鱼都要配置循环供氧机,池塘里养鱼也要经常用水泵将

水抽出喷向空中,使氧气和水充分接触,这主要是应为氧气.

29.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铝箔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

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

(2)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2017-2018 学年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空

气》中档难度提升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

1.下列物质中,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臭氧D.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解:A、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C、臭氧

属于空气污染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D、可吸入颗粒属于空气

污染指数项目;

故选:B。

2.2017“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例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B.为增添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解答】解:A、分类回收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错误;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故选:B。

3.2017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通过燃烧煤炭取暖

B.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C.去超市购物,自带布袋D.外出

就餐,少用一次性筷子

【解答】解:A、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与主题不符;

B、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主题;

C、

购物自带布袋,可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主题;D、少用一次性筷

子,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主题。故选:A。

4.十九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下列与之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B.提倡绿

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C.工厂建

高烟囱,污染物排向高空D.减少

燃煤使用,开发新能源

【解答】解: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符合主题;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防止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符合主题;C、废气向高空排放并没有减少排放量,仍会造成大气污染,不符合主题;D、减少燃煤使用,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符合主题。

故选:C。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水蒸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解答】解:空气主要是有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因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C。

6.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若要实验成功,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B.实

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C.红磷的量要

足量D.仅把红磷换成碳粉,实验也

会成功

【解答】解:A、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中水的量不能随意,必须保证能充满集气瓶容积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仅把红磷换成碳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B.燃烧匙中

的药品可以是木炭C.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

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D.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A、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能与红磷反应,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D、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不能立即打开止水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2018 年3 月28 日,北方出现大范围沙尘暴天气,各地纷纷采取降尘等措施,减轻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不能达到降尘目的是()A.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C.露天焚烧垃圾D.少开车,多走路,

蚂蚁森林多种树

【解答】解:A、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可以减少污染,正确;

C、垃圾焚烧容易造成空气污染,错误;

D、少开车,多走路,蚂蚁森林多种树可以减少污染,正确;故选:C。

9.秋冬季节,我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PM2.5 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解答】解: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

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纳米的固体颗粒物,雾霾天气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因此属于粉尘污染。

故选:D。

10.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B.城区内私家车过

多C.大棚蔬菜为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D.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多使用太阳能等

【解答】解:A、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错误;B、城区内私家车过多会污染空气,错误;C、大棚蔬菜为增加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会污染土壤,错误;

D、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多使用太阳能等能减少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故选:D。

1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 nd e 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PM10

【解答】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故选:A。

12.每年的6 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2017 年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C.购物时自带环保袋D.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解答】解:A、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如果分类回收,就能充分利用其中的

各种资源,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 不符

合题意;B、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能源的消耗,

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 符合题意;C、超市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少用

塑料袋,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故C 不符合题意;D、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

工具,可以减少车辆的使用,从而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下列生活方式中,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是()

A.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B.将废

弃的干电池扔入河道C.短途旅行

时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D.垃圾分

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解答】解:A、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树木的砍伐,符合“践

行绿色生活”理念,故A 错误;B、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汞有毒,随意丢弃废旧

电池会使水体或土壤受到污染,不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故B 正确;C、近

距离交通用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践行绿色生活”

理念,故C 错误;D、垃圾分类后放入指定的垃圾箱,回收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符合“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故D 错误。

故选:B。

14.雾霾已经成为2017 年全国两会上反映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李克强总理作

出重要指示,攻克北方雾霾的形成机理,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更多的蓝天。下列

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浓度B.氮气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D.PM2.5 浓度

【解答】解:A、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

B、氮气浓度不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所以不需要检测氮气浓度;

C、二氧化氮会污染空气,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

D、PM2.5 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检测的内容。

故选:B。

15.李老师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燃烧结束后待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按下注射器,使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燃烧时锥形瓶内充满烟雾

B.实验结束注射器内应残留一部分液体C.加入白

磷后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该实验也能证明空气

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解答】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 错;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锥形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220mL×=44mL,

而注射器内液体体积50mL,故有剩余,故B 正确;C、放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故C 错;D、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杂质,不能证明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D 错。故选:B。

16.对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B.用氢气作燃料C.汽车排放尾气D.用煤作燃料

【解答】解:A、露天焚烧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会产生不良影响,故错误;B、氢气作燃料,生成物是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C、一氧化碳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汽车的尾气等,故错误;D、煤和石

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故错误。

故选:B。

17.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情况所做的监测报告。下列情况能直接对空气没有污染的是()

A.氢气作为燃料B.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随意丢弃废电池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解答】解:A、氢气作为燃料属清洁能源,没有这些污染物产生,更不会造成空气的污染。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C、废电池中含有汞、镉等有害金属元素,会使土壤、水受到污染,不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D、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能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故选:A。

18.空气的成分中,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

【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

故选:A。

19.2022 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

B.禁止焚烧秸秆C.禁止使用农

药和化肥

D.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

【解答】解:A、发展共享单车,提倡绿色出行,可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

害气体和PM2.5 排放,故不符合题意;B、焚烧秸秆能产生有毒气体与烟尘,所以禁止焚烧秸秆,有利于PM2.5 的治理,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故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用天然气逐步代替燃煤,可

减少空气污染,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和PM2.5 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

验装置的气密性D.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

【解答】解:A.足量的红磷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

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本实验的结论是:氧气

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B.实验中,红磷的量要过量,

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故选项正确;C.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

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故选项正确;D.必须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再读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0 小题)

21.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 升氧气,同时吸入空气大约 40 升.

【解答】解: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由题意知:空气

的体积:8L÷=40L;

故答案为:40

22.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用激光引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的作用是消耗净装置内的氧气。(2)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钟罩内的水面上升至刻度1 处。

【解答】解:(1)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的内的氧气,可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消耗净装置内的氧气;

(2)足量的红磷耗尽了装置内的氧气,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待冷却至室温后,钟罩内的水面上升至刻度1 处;故填:钟罩内的水面上升至刻度1 处。

2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 .

【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则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氧气能支持燃烧,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占0.94%.故答案为:氮气;78%;氧气;21%;0.94%.

24.如图为空气成分含量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代表氮气的是 a (填序

号)。

【解答】解:由示意图可知,氮气占体积百分含量78%,结合空气成分可知a 为氮气,

故选答案为:a。

25.2017 年7 月,赣州市购置了数台增湿“雾炮车”,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其工作原理是在水喷出前,先将水雾化,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二氧化硫

【解答】解:A、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物之一,A 正确;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B 错误;

C、稀有气体不属于空

气污染物,C 错误。D、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过多会引

起酸雨。

故填:A。

26.“雾霾”对人体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1)“雾霾”主要是由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排放产生的.

(2)你给防治雾霾的建议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

【解答】解:(1)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是PM2.5,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故填:2.5;

(2)大力植树造林行,能净化空气,有利于防治雾霾;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有利于防治雾霾;乘坐公交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防治雾霾;故填: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7.空气成分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故答案为:氮气.

28.用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有红磷量不足、装置密闭性不好和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等。

【解答】解:用红磷来测定空中氧气的含量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红磷必须足量,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实验结束后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会造成误差。

故答案为:装置冷却至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

29.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大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作为一名环保小卫士,请你提出可以减轻汽车尾气污染空气的两项措施:①使用清洁燃料;②汽车尾气经处理再排放.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 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 2、能说出 o 2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铁丝等在o 2 中燃烧的现象,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实验室制备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o 2 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o 2 的含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到室温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燃烧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它们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废气。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形成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植树造林、种草,禁止乱砍滥伐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三、氧气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3)氧气和化合物的反应 甲烷乙醇一氧化碳(鉴别它们应该检验燃烧产物)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MnO2 △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第一个)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弹簧夹、胶皮管;红磷、水 2、实验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五氧化二磷小颗粒)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经导管倒流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 升,进入容器内的水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 ①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避免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红磷要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木炭、硫燃烧后的生成物分别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而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必须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由于气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不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⑤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一是为了防止热的燃烧物溉落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红磷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三是水会吸收燃烧时生成的热,有利于瓶内气体降温; ⑥导管内事先应注满水,否则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有一部分存留在导管中,使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减少,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⑦烧杯内的水要足量; ⑧弹簧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导致进水量增多。 ⑨将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要迅速,防止气体受热膨胀外逸而使进水量增多。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硫磺,因为木炭,硫磺生成co2和so2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影响实验(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氦(He)、氖(Ne) 氩(Ar)、氪(Kr)、 氙(Xe)、氡(Rn)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注意: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基本恒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延续、气体的排放,空气的成分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因此不能认为空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 【例1】春节期间,初三3班的同学相约到玉林湿地公园游玩。 (1)公园中空气清新宜人,让几位同学兴奋不已,清新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N2_(填化学式)气体;(2)在公园内的一处绿化带上,几位同学看见几颗小树叶子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这些小树应该补充的化肥是____(填序号)。

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教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离不开空气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 [新课引入]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学生]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 互相评论 一、空气的组成 [过渡]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许多科学家做了研究,最有名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请学生阅读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看图2-2) [过渡]拉瓦锡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的结论,下面我们用红磷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实验2-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水面上升,但不到1/5 [讲解]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过渡]请大家根据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前面学习的内容,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为空气体积的1/5,而我们的实验,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不到1/5体积是因为氧气含量低,或者我们在塞塞子的过程中已经有少部分氧气消耗掉。红磷熄灭后瓶内没有残余的氧气,否则红磷会继续燃烧)[表示]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为空气体积的1/5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学习评价

A组 一、填空题: 1.空气是一种物,它是由、、、、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其中占体积最大的是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其次是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都保持着各自原来的。 2.稀有气体是、、、、等气体的总称,它们含量较少却有很重要的用途,稀有气体一般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 4.成年人每min大约吸入氧气8 L,大致需要空气 L,8 L氧气的质量是 g,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 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429 g/L)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4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 C.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又不活泼的是稀有气体 D.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是维持自然生命的支柱,防止空气污染是极其重要的 2.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通常状况下,氮气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填充白炽灯的灯泡 D.空气中的氮气不能供给呼吸,对人体有害 3.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约为0.03% C.稀有气体的性质很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氧气 5.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造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6.用足量的红磷放在一密闭的、充满空气的容器中燃烧,燃烧后温度恢复到原温度,压强保持不变,则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体积约为原气体体积的 A.78% B.79% C.100% D.无法判断 7.下列各项中,成因果关系的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入大气中③一氧化碳排入大气中④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排入大气中 a.形成酸雨 b.产生温室效应 c.破坏臭氧层 d.使人中毒 A.①—d B.②—a C.③—c D.④—b 三、简答题: 1、在实验室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能否用硫代替红磷?为什么? 2.有两个集气瓶,分别充满空气和氮气,试用简单的方法加以鉴别。 A组 答案: 一、填空题 1.混合物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氮 78 氧 21 性质 2.氦、氖、氩、氪、氙、很难 3.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4.38.1 11.4 29.7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概括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 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 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 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 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 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 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三、空气的成分 1.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2.1.1 空气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后作业 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侯德榜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能用于食品包装的气体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3.小林从冰箱里拿出冰冻的饮料,用干布擦净瓶外壁的水,放置于桌面片刻,发现瓶外壁又挂满水珠。这说明空气中有()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6.如图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由此实验可推测氮气难溶于水 C.燃烧匙中的红磷可换成细铁丝D.红磷量不足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7.生活中下列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王老吉凉茶 B.雕牌洗涤剂 C.娃哈哈纯净水 D.山西老陈醋 8.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糖水 C.食醋 D.大理石 10.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绿色植物在空气中可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和_______。 (3)空气可作为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测电笔中有一种气体,通电后发红光,这种气体是______。 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结果。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间常存在如下三种(如下图): (1)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上述关系的________关系。 (2)有以下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啤酒④液氧⑤二氧化碳⑥医用75%的酒精⑦冰水混合物⑧氯化钾。请用序号填空: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 12.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入盛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到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填名称)。由此实验可推测出该气体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整理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 开止水夹;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 (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考点四)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考点五)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七、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点燃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化学名均一致的是() A CO 水煤气一氧化碳 B C2H5OH 酒精乙醇 C CaO 消石灰氧化钙 D NaOH 纯碱氢氧化钠 2当土壤的pH小于4时,一般农作物难于生长,要改良这种土壤,应施加的物质是() A食盐 B烧碱 C胆矾 D熟石灰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白色固体生成 D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A. CO2 HCl N2 B.CH4 CO2 H2 C.SO2 NO2 CO D.SO2 N2 O2 5、某学校建一座图书馆,较适宜用于图书的灭火器材是()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黄沙箱 6、下列关于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具有可燃性 B二氧化碳可用固体NaOH干燥 C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7、为检验某化合物是否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取一定质量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还须进行的实验有() (1)用带火星木条检验O2(2)用无水硫酸铜检验H2O (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测定生成物的质量 A.(2)(3)(4) B. (1)(2)(3) C.(2)(3) D.(1)(2)(3)(4) 8、只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就可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该试剂是() A硫酸锌溶液B硝酸银溶液C稀盐酸D硫酸铜溶液 9、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作了一幅的景色画:他在白纸用甲溶液“画上”一串灯影,再用乙溶液在灯影周围“画上”一片湖水,将白纸晾干后,把丙溶液喷向白纸,结果出现了“蓝色的湖面上倒映着红色的灯影”的画面。该同学所用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可能是下列四项中的()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知识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空气》知识总结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注意事项:⑴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⑵红磷要过量(将氧气耗尽) ⑶点燃后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塞子(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⑷红磷熄灭待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瓶内气体在受热时仍然膨胀)讲授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基本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 中,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观察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至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总结:反应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误差分析:偏低:⑴红磷量不足 ⑵装置漏气 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⑷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 偏高:⑴实验前没夹紧弹簧夹 ⑵插入燃烧匙过慢 3.改进实验 ①可以用铁生锈的反应;②用白磷在密闭的装置中反应(钟罩、试管均可) 4.空气成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讲授: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

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⑴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⑵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区分方法: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比如红磷、氧气。 混合物则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氧气 概括:①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 ②登山潜水(可供给呼吸) ③燃料燃烧(助燃性) ④炼钢气焊(助燃性) ⑤宇宙航行(可供给呼吸) 讲授:性质决定用途 2.氮气 概括: ①化工原料 ②作保护气如食品充氮防腐(化学性质稳定) ③医疗冷冻麻醉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结论: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 概括:①电光源(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②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③制造低温环境 结论: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 问题:稀有气体是纯净物吗? 不是,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课题1 空气 拉瓦锡的实验: 汞 + 氧气——→氧化汞氧化汞——→汞 + 氧气 拉瓦锡的实验结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一)实验2-1:P27 1、现象:红磷继续燃烧,并且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止水夹后,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容积的1/5) 2、分析:这是因为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面大气压,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 3、反应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其它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不溶于水,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5、几种情况可能造成该实验结果不准确(没有达到1/5):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待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二)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三)纯净物:一(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五氧化二磷、水等。 混合物:由不止一种(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等。 (四)空气的用途 氧气 O2氮气 N2 稀有气体 主要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能支持燃烧、供呼吸。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 体;性质稳定、不供呼吸、 不支持燃烧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 溶;性质极稳定(惰 性) 用途1、支持燃烧(助燃性:、物 质燃烧、炼钢、气焊、航天 等);2、供给呼吸(如登山、 潜水、宇航、医疗急救等)制硝酸、化肥、作保护气 (食品袋内充气、灯泡 内)、防腐、液氮冷冻麻 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环境 中显示超导性 保护气(如焊接时、 灯泡)、电光源、激光 技术、氙可用于医疗 中的麻醉剂 (五)1.空气污染是:烟尘(可吸入颗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天然气、氢气、水力发电等),绿化(植树、造林、种草) 2.保护空气 1)空气的成分一般是固定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吸收二氧化碳用释放出氧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相互补偿使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几乎不变。 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 3)空气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烟尘、粉尘(矿物燃料的燃烧、地面扬尘、沙尘暴、焚烧秸杆等) 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SO2)(燃烧含硫的煤、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二氧化氮(NO2)(矿物燃料的燃烧、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 一氧化碳(CO)(矿物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 臭氧(O3)(低空臭氧是一种气体污染物,主要由汽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光 下产生的)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加热加热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写什么内容,那么,关于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同时能正确解决与氧气和性质有关的问题。掌握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正确操作。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氧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教学方法 讲述、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思考并回答 (1)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 (4)加热前应先预热 (5)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 (6)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 回忆氧气的用途 明确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制法和用途。同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物质的分类 我们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分别举例回忆并回答: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空气、水泥砂浆、汽水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由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氮气 二氧化碳等 进一步明确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依据,以及它们的概念和常见的例子。学会能正确的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化学反应类型 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现在请大家回忆,并分别举例说明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回忆并回答: 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如:铁和氧气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如:过氧化氢的分解。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回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并明确他们的字母表达式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4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二、空气的成分(氧21氮78,0.94是稀气,还有两个0.03是二氧化碳和杂质) 四、空气污染和防治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 第二节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四、【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第三节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氧气 l 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l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l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l 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l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l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l 注意事项: 1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3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4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5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6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7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8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

2、我们的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1 )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2)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 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 是什么原因? (4)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 3、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举例: 空气,海水,矿泉水,河水;特点: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特点:可以用化学付号表示。 三、知识巩固演示[实验2-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 就实验,提出思考题 点评学生的回答,综合 展示正确的答案。 展示空气成分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引出 混合物概念。 PPT展示 回答课本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说出空 气成分 学生举例

第二单元空气(第二课时)

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氦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 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板书] 1. 污染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 来源: ①工业;②生活; ③交通;④农业; 3. 危害: 影响健康,影响农业,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 防治方法: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三、知识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PT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评价 回答课本习题 记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举例分析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 收获或质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法国)(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氧气21% 氮气78% 稀有气体0.03% 其它气体0.94%杂质 0.0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1L水只溶30mL氧气;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