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游离二氧化碳

游离二氧化碳

游离二氧化碳
游离二氧化碳

游离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CO2)在水中主要以溶解气体分子的形式存在,但也有很少一部分与水作用形成碳酸,通常将二者的总和称为游离二氧化碳。地表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水和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以及水生物的呼吸作用,亦可从空气中吸收。因此其含量的测定,可间接指示出水体遭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地表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小于10mg/L,当含量超过40mg/L时,表明水体污染已影响到鱼类的生长。

一般地下水中的含量多为15~40mg/L,某些矿泉水中含量较高。

由于游离二氧化碳(CO2+H2CO3)能定量地与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CO2 + NaOH NaHCO3

H2CO3 + NaOH NaHCO3 + H2O

当其到达终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3,故可选用酚酞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的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

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应尽量避免水样与空气接触。用虹吸法采样,样品测定尽可能在采样现场进行,特别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即时分析。如果现场测定困难,则应取满瓶水样,并在低于取样时的温度下妥善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并尽快地测定。

2.干扰及消除

水样浑浊、有色均干扰测定,可改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如水样的矿化度高于1000mg/L,亚铁离子或铝离子含量超过10mg/L时,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可于滴定前加入1ml50%酒石酸钾钠溶液,以消除干扰。铬、铜、胺类、氨、硼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硫化物和无机酸类及强酸弱碱盐类均会影响测定。

3.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地表水,不适用于含有酸性工矿废水和酸再生阳离子树脂交换器的出水。

4.仪器

①碱式滴定管:25ml,滴定管需按图进行装置。

②无分度吸管:100ml。为了在量取水样时不至于损失游离二氧化碳,可将量取水样吸管的下端与插入水样瓶中的虹吸管相连接(见下图)。量取水样时,先自吸管上端吸气,待

水样灌满吸管,且从上端溢出约100ml 时取下吸管,并同时用手指按住吸管上端,待吸管中水样到达刻度处,立刻将水注入锥形瓶中。

③锥形瓶:250ml 。

5. 试剂

①无二氧化碳水:用于制备标准溶液及稀释用水。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临用前煮沸15min ,冷却至室温。pH 值应大于6.0,电导率小于2μS/cm 。

②1%酚酞指示剂:称取1g 酚酞,溶于100ml95%的乙醇中,然后用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出现淡红色为止。

③终点标准比色液:终点标准比色液,即指0.1mol/L 的碳酸氢钠溶液。称取碳酸氢钠(NaHCO 3)8.401g 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内,稀释至标线。使用时可吸取10ml 上述溶液,加入酚酞指示剂4滴,摇匀,作为滴定时比较终点颜色用。

④中性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酒石酸钾钠(KnaC 4H 4O 6)50g ,溶于100ml 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3滴,用0.1mol/L 盐酸溶液滴至溶液红色刚刚消失为止。

⑤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称取60g 氢氧化钠,溶于50ml 水中,冷却后移入聚乙烯细口瓶中,盖紧瓶盖静置4天以上。而后吸取上层澄清溶液1.4ml ,用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约为0.01mol/L 。其精确浓度可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取基准试剂级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在105~110℃烘至恒重。精确称取三份,每份约0.1g (称准至0.0001g ),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00ml 水,稍加温使之溶解。然后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不腿为止。记下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并按下式计算其浓度:

22.2041000

??=V G C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V ——滴定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用量(ml );

G ——邻苯二甲酸氢钾重量(g );

204.22——邻苯二甲酸氢钾摩尔质量(g/mol )。

6. 步骤

按图1用虹吸法移取水样100ml ,注入250ml 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用连接在滴定管上的橡皮塞将锥形瓶塞好(见图2),小心震荡均匀,如果产生红色,则说明水样中不含CO 2。

当水样不生成红色,即迅速向滴定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同时小心振荡直至生成淡红色(与终点标准比色液颜色一致,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用量。

7. 计算

()100044

/2???=V V C L mg CO ,游离二氧化碳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V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用量(ml );

V ——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 );

44——二氧化碳摩尔质量(g/mol )。

8. 注意事项

被测水样不宜过滤,并且移取和滴定时,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操作尽量快速以免引起误差。

根据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含量,选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若游离二氧化碳含量小于10mg/L ,宜用0.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大于10mg/L 时,应采用0.0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如果水样在滴定中,发现有浑浊现象,说明水的硬度较大,或含大量铝离子、铁离子。可另取水样于滴定前加入中性酒石酸钾钠溶液1ml ,以消除干扰。

分析中均采样无二氧化碳水。

碳收集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技术(CCS)

碳收集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技术(CCS) CO2作为含碳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温室气体,设法对其进行节能减排而捕捉和封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碳捕获和碳封存的技术方法,以及CCS技术在储存方面存在的问题。 CCS技术概述 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CCS 技术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迈向低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CCS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通过此过程,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 它主要用于处理大型的CO2点源排放,例如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 CCS技术目前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二氧化碳的永久安全埋存; ②二氧化碳能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 ③如何采取国际协商一致的程序以独立核查监测二氧化碳的相关活动; ④怎样降低碳捕集埋存的成本,以大规模实施这一技术等。

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业实践及理论研究。 在理论上,CO2的捕获封存技术包含了捕获和封存两个方面。碳捕获分为燃烧前捕获、富氧燃烧捕获和燃烧后捕获。碳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工业利用、矿石碳化及生态封存等,其中地质封存是主流方式。 碳捕获 1.燃烧前捕集技术 燃烧前捕集技术的反应阶段如下: 首先化石燃料先同氧气或者蒸汽反应,产生以CO2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称为合成气)。 待合成气冷却后,再经过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CO2,并产生更多的H2。 最后,将H2从CO2与H2的混合气中分离,干燥的混合气中CO2的含量可达15%~60%,总压力2~7MPa。 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捕获和存储,H2被用作燃气联合循环的燃料送入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这一过程也就是考虑了碳的捕获和存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从CO2和H2的混合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包括:变压吸附、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常用于具有高的CO2分压或高的总压的混合气的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CO2捕捉及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CO2捕捉及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钟栋梁1刘道平2邬志敏2 (1.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0030;2.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重点讨论了CO2捕捉与封存技术,包括针对火力发电厂的后燃烧处理、预燃烧处理和加氧燃烧处理技术,以及针对CO2固定的植树造林、海洋施肥、光合作用、矿物碳化和气体水合物等技术,期望为CO2捕捉与封存技术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CO2大气环境煤烟气捕捉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technologies Zhong Dongliang1,Liu Daoping2,Wu Zhimin2.(1.School of Power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2.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Abstract:The huge amount of CO2 emitted into the atmosphere has been threatening the earth environment seriously.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d the technologies of CO2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including post-combustion process, pre-combustion process and Oxy-combustion process, which are mainly used in the fossil-fueled power plants. The process such as forestation, ocean fertilization, photosynthesis, mineral carbonation, and gas hydrate are widely used for carbon fix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is in the hope of making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technologies. Keywords:carbon dioxide;atmospheric environment;coal;flue gas;capture 20世纪世界人口和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地球总人口翻了四番,超过了62亿。能源消耗从0.9×109 t石油当量(TOE)上升到1.02×1010 t。20世纪的煤炭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43%,石油消耗量占31%,天然气约占15%,而核能和水电的累积总量不超过10%,见图1,因此20世纪也被称作煤炭世纪[1]。本世纪人类社会除了面临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还面临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尤其是温室效应问题。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85%来自化石燃料,火力发电厂的CO2排放占全球CO2总排量的40%,其中燃煤发电厂所占比重最大[2]。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9 ℃,海平面升高38 m,同时伴随多个物种的灭绝[3]。因此,CO2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设法对其进行减排、捕捉和封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减少CO2排放量,目前主要有3种方式:(1)降低能源强度;(2)减少碳排放强度;(3)加强CO2隔离。第1种方式要求高效利用现有能源;第2种方式要求使用非化石燃料,例如,使用氢气或可再生能源;第3种方式则要求高度发展CO2分离和捕捉技术。CO2捕捉与封存技术被认为是缓解环境压力的中期解决方案,因为它允许人类继续使用化石能源直到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成熟。RIAHI等[4]研究了包含经济、人口及能源需求等因素的CO2 1第一作者:钟栋梁,男,1980年生,博士,研究方向为能源利用及水合物技术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76038)。 1

二氧化碳的制备

二氧化碳的制备 一、单选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方法是() A.木炭在O2中燃烧 B.煅烧石灰石 C.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D.大理石与稀H2SO4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如下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组装实验装置; ③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酸液;④向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的石灰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④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①④②③⑤3.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 4.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5.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二、简答题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是因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 ____。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___ __。检验打开瓶盖时冒出来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 ___。 三、实验题 7.(1)如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后,a、b两处及烧杯中的现象是___ __ ___。 (2)采用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 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8.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 ___。 ②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 ___。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_____(填字母)与_____(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氧气检验方法是_ 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__ ___和____ _(填名称),你所组装的上述制取氧气的装置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__ ___。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

1.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研究进展 一、前言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这一气候变化的发生是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所产生的自然温室效应紧密联系的。CO2是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气体,它产生的增温效应 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留存期最长,可达到200年。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努力。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表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是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建立的基 本国际政治和法律框架。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规定了2008-2012年全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具体目标,提出了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指标,该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为了尽可能减少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间合作,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的解决途径。近年来兴起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国际社会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策略。 二、碳捕获和存储的科学和方法学问题 碳捕获和存储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地质碳捕获和存储(包括陆地地质结构和海底以下地质结构)及海洋碳捕获和存储。海洋碳捕获和存储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将CO2通过固定管道或移动船舶注入或溶解到水柱中(通常在地下1 km);二是通过固定管道或离岸平台 将其存放于深于3 km的海底。海洋碳捕获和存储及其生态影响仍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国际社会推动的只是地质碳捕获和存储,本文也不对海洋碳捕获和存储的技术及影响进行研究。 另外,地质碳捕获和存储与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固碳是不同的,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对CO2的吸收是一种自然碳捕获和存储过程。陆地和海洋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它们能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收CO2。 2.1 碳捕获和存储的概念

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及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综合利用

前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使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引起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的减排技术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成为挑战人类智慧的难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以煤炭的消费为主,主要的CO2排放源为燃煤的发电厂。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CO2总排放量很可能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因此,我国急需对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研究,以缓解我国的空气污染压力。目前CO2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开拓,除了众所周知的碳酸饮料、消防灭火外,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等部门都在使用CO2。科学研究己经证明,CO2具有较高的民用和工业价值:以CO2为原料可合成基本化工原料;以CO2为溶剂进行超临界萃取;还可应用于食物工程、激光技术、核工业等尖端高科技领域;近年来开发出的新用途如棚菜气肥、保鲜、生产可降解塑料等也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1]

1.CO2捕集系统 CO2捕获技术发展的方向是降低技术的投资费用和运行能耗。依据捕获系统的技术基础和适用性,通常将火电厂CO2的捕集系统分为以下4种:燃烧后脱碳、燃烧前脱碳、富氧燃烧技术以及化学链燃烧技术。 1.1 燃烧后脱碳 燃烧后脱碳是指采用适当的方法在燃烧设备后,如电厂的锅炉或者燃气轮机,从排放的烟气中脱除CO2的过程。 在燃烧后捕集技术中,由于烟气中CO2分压通常小于0. 15个大气压,因此需要与CO2结合力较强的化学吸收剂分离捕集CO2,用于CO2捕集的化学吸收剂主要是能与CO2反应生成水溶性复合物的有机醇胺类。目前在CO2捕集方面研究和采用较多是醇胺法(MEA法)。[2] 燃烧后捕集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适用范围广,系统原理简单,对现有电站继承性好。但捕集系统因烟气体积流量大、CO2的分压小,脱碳 的捕集成本较高。 过程的能耗较大,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而造成CO 2 1.2 燃烧前脱碳 燃烧前脱碳就是在碳基原料燃烧前,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化学能从碳中转移出来,然后将碳与携带能量的其他物质分离,从而达到脱碳的目的。燃烧前分离捕集CO2实质上是H2和CO2的分离,由于合成气的压力一般在2. 7MPa以上(取决于气化工艺),CO2的分压远高于化石燃料在空气燃烧后烟气中的CO2分压。典型的燃烧前CO2捕集流程分三步实施: (1)合成气的制取:将煤炭、石油焦、天然气等燃料与水蒸气、氧气进行不完全的燃烧反应,生成CO和H2的合成气。 (2)水煤气变换:将合成气的CO进一步与水蒸气发生CO变换反应,生成CO2和H2。 (3)H2/CO2分离:将不含能量的CO2同能量载体H2分离,为后续的氢能量利用和CO2封存等作准备。[3] 燃烧前捕集技术的成本比燃烧后捕集技术的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二氧化碳的捕集与封存技术”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二氧化碳因具有温室效应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研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对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针对二氧化碳减排的迫切需求,瞄准国际技术前沿,研发吸附、吸收等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探索二氧化碳封存技术,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供科技支撑,项目下设3个课题。 二、指南内容 课题一、二氧化碳的吸收法捕集技术 研究目标: 研发先进实用的CO2高效吸收溶剂、吸收塔填料以及新型高效吸收分离设备和分离技术,发展CO2吸收分离过程模拟和集成优化新技术,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着重研究解决CO2捕集的高能耗和高费用问题,进行中间试验并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收法捕集CO2的技术方案。 研究内容: (1)新型高效吸收溶剂的研制 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CO2排放源,采用分子模拟、分子设计和

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发高性能、低能耗和低腐蚀性的化学、物理及化学物理耦合吸收溶剂。测定其中CO2的吸收溶解度和吸收-解吸动力学,建立相应的溶解度和动力学模型,研究吸收性能和溶剂分子结构的定量关系,根据不同气体情况研制和优化溶剂体系,并进行硫、碳一体化脱除、以及膜—吸收耦合等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 (2)特大型吸收设备强化和过程优化 通过先进的实验测量技术、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特大型分离设备强化的途径,研制高效吸收塔填料等塔内构件;发展CO2吸收分离过程模拟优化技术,研究节能降耗的新流程,继而形成吸收法捕集CO2的集成技术方案及开发平台。进行中间试验,获取工艺和能耗数据,进行技术经济与风险评价。 主要考核指标: (1)针对燃煤电厂等工业的CO2排放源,研发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吸收溶剂。 (2)研发1~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吸收塔填料。 (3)通过过程模拟优化和中间实验,形成1~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收法捕集CO2的新技术。 (4)中间试验规模和指标: 常压(1bar),试验规模为吸收塔径≥200mm,气体处理量≥60万标准立方米/年,对溶剂的指标要求是在气体含8-15%的CO2的情况下对CO2的循环吸收量≥50~60克/升; 中高压(≥20bar),试验规模为吸收塔径≥60mm,气体处理量≥60万标准立方米/年,对溶剂的指标要求是在气体含30~40%CO2的情况下对CO2的吸收量≥37~50克/升;

CO2捕捉

《每日科学》网站7月25日报道称,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ChemSusChem》杂志上。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二氧化碳会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一般可以使含二氧化碳的废气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地方通过加热胺液再将二氧化碳释放。现今少数进行商用碳捕捉的煤电厂都使用单乙醇胺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但单乙醇胺具有腐蚀性,这种方法也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并且只有在二氧化碳处于轻微至中等压力下才有效。因此,其成本、效率都不是很理想。 在过去几年中,该实验室的阿米泰什·梅蒂一直致力于找到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他测试了几种可有效溶解二氧化碳的离子液体,获得大量有用数据。与典型的有机溶剂不一样,离子液体一般不会成为蒸汽,所以不易产生有害气体,使用方便。梅蒂发现,使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可克服单乙醇胺的诸多缺点,比现今所用之法更清洁、更易于使用。其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低,蒸汽压几乎为零,可制成膜使用。离子液体种类繁多,有许多种具有潜在的高二氧化碳溶解度的离子可供选择。 梅蒂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化学热力学方法的计算工具,可计算出任何溶剂在任意浓度下的二氧化碳化学溶解能力,以测定包括离子液体在内的溶剂的碳捕捉效率。过去几年积累的实验数据证明,这种算法十分准确。 报道称,梅蒂使用这种方法预测出一种新型溶剂,其二氧化碳溶解度是目前实验证实的最有效溶剂的两倍。“离子液体种类繁多,目前所见仅是九牛一毛。”梅蒂希望他的这种精准算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更好的实用型溶剂,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捕获效率。

危险化学品(二氧化碳)

中核二三建设公司方家山项目部 方家山核电工程 MSDS 材料安全数据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MSDS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一、成份辨识资料: 中(英)文名称: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压缩气体,无色,无味。 二、危害辨识资料: 紧急概要:此气体以高压方式灌裝于钢瓶内,为一无毒、无味、无色、不可燃之气体.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 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甚至窒息。 吸入: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 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 眼睛、皮肤接触: 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 的冻伤。 慢性影响: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影响:无。 三、急救措施: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四、灭火措施: 特殊灭火程序:本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五、泄露处理方法: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清理方法:允许排至大气。 六、安全处置与储存方法: 处置: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 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七、曝露预防措施: 工程控制: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皮肤及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郑曼琳 班级2班 学号3011207300 烟气中CO2捕获技术与进展 郑曼琳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2班 摘要目前温室效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而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虽然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节能减排,但是CO2的排放量只增无减,由是,CO2的捕获技术营运而生,CCS技术将是现今各国研究重点。文本将重点介绍烟气中CO2的捕获技术与进展。 1. 产生背景 现今的地球环境逐渐恶劣,其中温室效应就是一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是由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而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饮用水的减少、海水的盐浓度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平均气温升高、洋流的变化与厄尔尼诺频发等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大气中增长的CO2四分之三归因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以煤炭、天然气、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占了世界能源结构的85%。1995年至2005年间,CO2平均浓度上升

1.9ppm/年,约为每年4GTc(IPCC,2007)在1970年至2004年间,CO2的排放增加了大约80%(在1990年-2004年间增加了28%),在2004年,CO2的排放占人为GHG总排放的77%。而我国07年我国CO2排放量为59.6亿吨,已位居世界第一。由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应运而生,CO2的捕获和固定是目前唯一可以实现继续使用化石燃料而又不会遭受气候变化威胁的可靠选择。 2. CO2的捕获技术 CO2的分离成本占总的碳捕获和存储成本的很大一部分(约80%),所以首先要找到高效的CO2捕获方法。目前工业上使用比较广泛的CO2捕集和分离技术有许多种,主要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微生物固定法等。具体见下表 表1 CO2分离方法及其特点 2.1. 吸收法

二氧化碳捕获新材料

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目前采用的二氧化碳捕获方法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氨溶液中。该项技术的弱点在于氨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还需要释放二氧化碳以便进行储存,在释放二氧化碳时,溶液需要加热到100摄氏度,这要耗去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据估算,燃煤发电厂如果使用该项技术捕获储存二氧化碳,需要消耗其四分之一的发电量。 因此,找到一种既可轻松捕获二氧化碳,还可在低能耗和节水条件下轻松释放出二氧化碳的新型材料,对于捕获二氧化碳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非常重大。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正是为找到这种新型材料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实验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 参与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将捕捉二氧化碳形象地比作棒球手套与棒球之间的关系,在此将球比作二氧化碳,而将手套比作可捕获二氧化碳的材料。对于不同大小的球,需要不同尺寸的手套,才能更好地匹配,以便球手能够更加容易接到来球。卡尔加里大学化学教授乔治·斯密祖介绍说,他们使用X射线结晶成像仪直接实验成像,并通过计算机模型计算,确定了二氧化碳分子的确切位置,并可以清晰观察到“手套”材料的各个“手指”如何合力将二氧化碳分子固定在其位置上。 渥太华大学负责计算机模拟研究的科学家表示,该项发现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实验结果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之间表现出非常好的一致性。因此,其计算机模拟方法现在就可以更令人放心地应用于发现和预知材料的捕碳性能,特别是在实验室制作某种捕碳材料之前,可先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 研究人员认为,该项研究成果最终可得到多方面的应用,既可帮助燃煤发电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帮助去除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中的二氧化碳成分。(生物谷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317336.html,) 二氧化碳捕获技术获得重大进展 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断助长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及增加海洋的酸度。美国科学家在近期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能够隔离并捕获二氧化碳分子的新型材料,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技术有重要作用,也能使发电厂在无需使用有毒材料的情况下,提高二氧化碳的捕获效率。 该材料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马尔·雅希率领的研究团队研制的。雅希是研究使用复杂微观结构制作材料的知名化学家。新材料属于“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s),由金属原子桥联多个咪唑类环型有机分子组成。 这种材料具有多孔和化学稳定结构,使得其拥有更大的表面积来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在高温下加热也不会分解,甚至在水或有机溶液中煮一个星期仍能保持稳定。在1克重的该材料中包含的表面积最多可达2000平方米。ZIF材料的内部可以存储气体分子,在化学结构上,它有一个类似于旋转门的薄盖,能够让大小合适的分子进入并将其存储,而将较大或者形状不同的分子阻挡在外。 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共合成了25个ZIFs晶体结构,并证实其中3个(ZIF-68、ZIF-69、ZIF-70)对捕获二氧化碳具有高选择性。雅希称,ZIFs对二氧化碳的选择性是其他一些材料不可比拟的。实验证明了新材料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但并不吸收其他气体。研究表明,在0℃和常压下,1升这样的材料可储存82.6升的二氧化碳。 从发电厂烟囱中捕捉二氧化碳的技术已经存在已久,但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约占到电厂总发电量的15%至20%)。这是因为现有材料,如胺,必须经过加热才能释放出吸收的二氧化碳。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项目经理托马斯费雷表示,煤电厂利用现有方法捕捉和压缩二氧化碳,生产成本可增加80%至90%。 研究人员称,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像美国这样严重依赖于煤发电的国家。这种新材料的研制成功,为减少来自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廉价方式。由于新材料可使用较少的能源,因此在降低成本方面,可媲美目前正在研制中的其他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材料。(记者冯卫东)

二氧化碳系统安全管理规定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氧化碳系统安全管理规定a I时'间H 卜/ / 1 / 4

1目的 进一步明确二氧化碳系统的检验、保养要求及二氧焊机进出舱要求,使其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二氧化碳系统的安全管理。 3 定义 氧化碳系统:包括二氧化碳主管路、码头气包、分支(软管)、 分气包、二氧气瓶、二氧焊机。 4 职责 4.1设备动力部负责对二氧化碳主管路、码头气包的巡检、维护工作,确保供气系统正常运行。 4.2船体一车间气站负责安装临时管路、分气包,检查临时供气管路、上船分气包、软管是否符合使用安全要求,及时处理泄漏等情况。 4.3船电车间设备组负责二氧焊机发放时的完好性,对报修的设 备进行及时修理,对二氧焊机的保养负责,负责及时更换二氧焊机的供气管。 4.4 各二氧焊机使用队伍负责焊机日常的检验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船电车间设备组,确保焊机使用时的完好性。 5管理要求 5.1二氧化碳系统颜色标识要求 二氧化碳主管路、码头气包、分支(软管)、分气包及二氧焊机的供气管全部为黄色。 5.2巡检、维护要求 5.2.1设备动力部安排专人每周进行一次主管路、每两天进行次码头气包的检验工作,在每半年进行一次主管路的常规保养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点检卡(见附件1)需挂气包箱内,当日检查合格后使用打孔钳在点检

卡上打孔。 5.2.2在需进入廊道内检查或保养必须实行双人制,进入前必须进行测氧测爆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 5.2.3船体一车间安排专人每天进行一次临时供气管路、上船分气包、软管的日常检验工作,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软管的检验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点检卡(见附件2)需挂分气包上,当日检查合格后使 用打孔钳在点检卡上打孔。 5.3施工人员使用焊机前检查要求 5.3.1各施工人员在使用二氧焊机前必须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立即上报船电车间设备组,设备组应立即安排专人进行维修。 5.3.2检查要点: a)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地线接地是否可靠;导电嘴是否良好; 送丝机构是否正常;极性是否选择正确。 b)检查保护气体气路系统包括气瓶、预热器、干燥器、减压阀、 电磁气阀、流量计。使用前检查各部连接处是否漏气,气体是否畅通和均匀喷出。 c)检查气管是否有泄漏或破损情况。 5.4二氧气瓶的管理要求

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地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 ()↓ 现象:生成白色地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 (△),\ ())↓↑ 现象:生成白色地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地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 ())↑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也可为)现象:不明显 (高温),\ ())↑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跟一氧化碳有关地,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温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温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高温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地气体生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 ↑(复分解)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地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地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地碳酸钙.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煅烧石灰石(或碳酸钙高温分解) ↑(分解)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化合)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地还原剂;()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地纯度.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地红色物质 相关知识点:还原剂:一氧化碳;氧化剂:氧化铜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地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地燃料 ,工业炼铁

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

碳捕捉(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 CCS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在世界石油会议(WPC)上,能源行业的老总们都热切希望把它当作一个解决气候将变暖的方案。但是,技术瓶颈仍然存在,大规模发展的价格依然昂贵,让项目进行困难重重。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可能性就是碳捕捉和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深埋于地下。能源公司对这项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 但是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没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是不是深埋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另外一点便是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效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CCS 技术很贵--它高昂的成本甚至使替代能源都显得十分具有吸引力。 原理 “捕捉”碳并不难。二氧化碳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这样,可以使电厂产生的废气在排放前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加热胺液就可以释放二氧化碳。更好的方法是使煤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一种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在这种混合物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电厂废气中的更高,所以更容易分离。之后燃烧的就是纯氢气了。 这套处理工序成本很高,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方法是没有效果的。丹麦一家使用单乙醇胺做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实验厂已经运行了两年。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一所设在威斯康星的使用氨水捕捉碳的实验基地也即将建成完工。 真正麻烦的是下一个步骤。二氧化碳的需要长期埋藏,因此必须达到很多要求。要成功地封存二氧化碳,需要一块地下1000米以下的岩体。在这样的深度,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而在这样的状态下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露。另外,这片岩体还要有足够多的气孔和裂缝来容纳二氧化碳。最后,还需要一块没有气孔和裂缝的岩层防止泄露。

碳捕捉与封存ccs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示意图 CCS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减缓行动组合中的一种选择方案。 CCS具有减少整体减缓成本以及增加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灵活性的潜力。CCS的广泛应用取决于技术成熟性、成本、整体潜力、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普及和转让及其应用技术的能力、法规因素、环境问题和公众反应。CO2的捕获可用于大点源。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CO2大点源包括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碳捕集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技术示意图 CCS技术由碳捕集和碳封存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碳捕集技术最早应用于炼油、化工等行业。由于这些行业排放的CO2浓度高、压力大,捕集成本并不高。而在燃煤电厂排放的CO2则恰好相反,捕集能耗和成本较高。现阶段的碳捕集技术尚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碳捕集技术目前大体上分作三种: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者各有优势,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哪一种先取得突破,哪一种就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燃烧前捕集技术以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成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CO2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不进入燃烧过程。而且,CO2的浓度和压力会因此提高,分离起来较方便,是目前运行成本最廉价的捕集技术,其前景为学界所看好。问题在于,传统电厂无法应用这项技术,而是需要重新建造专门的IGCC电站,其建造成本是现有传统发电厂的两倍以上。 燃烧后捕集可以直接应用于传统电厂,北京高碑店热电厂所采用的就是这条技术路线。这一技术路线对传统电厂烟气中的CO2进行捕集,投入相对较少。这项技术分支较多,可以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化学链分离法等等。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市场前景最好,受厂商重视程度也最高,但设备运行的能耗和成本较高。 事实上,由于传统电厂排放的CO2浓度低、压力低,无论采用哪种燃烧后捕集技术,能耗和成本都难以降低。如果说,燃烧前捕集技术的建设成本高、运行成本低,那么燃烧后捕集技术则是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高。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试图综合前两种技术的优点,做到既可以在传统电厂中应用,排出的CO2的浓度和压力也较高。由于该技术主要着力在燃烧过程中,也被看作是燃烧中捕集技术。与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一般为管网灭火系统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一般为管网灭火系统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595-88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一般为管网灭火 系统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一般为管网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由灭火剂储存装置、容器阀、选择阀、压力开关、安全阀、喷嘴、管道及其附件等组件组成。本节主要介绍系统组件及其设置要求。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均为储存压力5.17MPa规格,储存装置为无缝钢质容器,它由容器阀、连接软管、钢瓶组成,耐压值为22.05MPa。二氧化碳高压系统储存装置规格有32L、40L、45L、50L、82.5L。 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的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5MP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

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19 MPa±0.95 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充装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执行;储存装置的环境温度应为0℃~49℃。 低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置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2.38 MPa±0.12 MPa;储存装置的高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2.2MPa,低压报警压力设定值应为1.8 MPa;储存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装置系数应按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执行;容器阀应能在喷出要求的二氧化碳量后自动关闭;储存装置应远离热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规定;储存装置应设称重检漏装置。当储存容器中充装的一氧化碳量损失10%时,应及时补充;储存装置的布置应方便检查和维护,并应避免阳光直射;

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吞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37卷第5期2009年9月 石油钻探技术 PETR()I。EUMDRlI。I。1NG’I'ECHNlQUES V()l_37。NO.5 Sep.,2009 .I油藏与开采◆ 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吞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守军1郭东红2 (1.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曙光采油厂,辽宁盘锦124000;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3) 摘要:为了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效果,探讨了应用自生二氧化碳泡沫辅助超稠油蒸汽吞吐技术的可行性。室内考察了磺酸盐类高温泡沫剂(GFPJ)体系的发泡性能、再发泡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高温下的封堵性能。 结果表明,GFPJ体系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以及再发泡性能,280℃温度下老化96h后体系的活性物损失不大于12.5%,200℃温度下的阻力因子达到16.7。使用以尿素为发气剂,GFPJ为泡沫剂的地下自生二氧化碳泡沫技术开展了130井次的蒸汽吞吐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累计增油3.66×104t,经济效益迭7500万元,投入产出比1:8。 关键词:稠油开采;二氧化碳;泡沫;蒸汽吞吐;辽河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45;TE35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0890(2009)05一0101-04 辽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稠油生产区,2006年稠油产量达到764.4×104t,占辽河油田年总产量的62.4%,其中热采稠油年产量达到660.0×104t,占稠油产量的86.3%。自20世纪80年代投入开发至今,该油田生产稠油的主力区块相继进入蒸汽吞吐开发的中后期,平均吞吐周期数达10.5个周期,油层压力已降至原始压力的30%左右。受地层压力降低、边底水侵入和油井井况变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周期产油量越来越低,吞吐开发效果变差,产量递减较快uJ。 如何改善超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的作用效果,已经成为辽河油田稳定原油产量的关键问题。为了提高油井周期吞吐效果,可以采用提高蒸汽利用率、改善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改善渗流通道和降低流体黏度等技术手段[2]。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是利用尿素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气源,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发挥综合效应,可有效提高超稠油蒸汽吞吐的效果,克服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施工工艺复杂、车组庞大、时间长和成本高的缺点。同时,产生的CO。气体具有降低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降低界面张力等优点,是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较理想的注入气体。地下自生二氧化碳的方式具有输送安全、腐蚀小以及对环境有利等优点。该技术除了具备常规CO。吞吐技术的基木机理以外[3],还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n]。为此,笔者利用 高效泡沫剂(GFPJ)体系,考察了使用泡沫剂和尿素的最佳质量分数。现场试验证明,超稠油自生二氧化碳泡沫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1室内试验 1.1原料和试剂 不同批次的磺酸盐类高温发泡剂工业产品GFPJ0710—1、GFPJ0710≈和6FPJ0710—3,有效含量约为32%~35%,北京海泰石油新技术开发中心助剂厂产;尿素CO<NH。)。,天津东丽区天大化学试裁r产4 t.2试验仪器 耐高温老化装置(自制bWaring搅拌器,美国产;阻力因子测定装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热力采油研究所提供。 收稿日期:2009-02一18;改回日期:2009—07-20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a-I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项目“稠油开采高温化学剂研究”(编号:070124)部分研究内容作者简介:张守军(1963一),男,河北昌黎人,1986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1993年获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油田开发研究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27)7801009 万方数据

浅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

浅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 【摘要】本文介绍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及其主要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CS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进而介绍了我国CCS技术发展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捕获与封存(CCS);成本;建议 0.引言 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在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努力。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技术途径之一,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在全球各地受到了广泛重视。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限制在450ppm的所有减排技术中,仅CCS就需贡献20%。当前,包括IEA 在内的全球主要能源研究机构和主要碳减排积极倡导组织和国家已经一致将CCS技术作为未来的主要碳减排技术[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317336.html,S的概念及主要阶段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即收集工业生产中化石燃料产生的CO2,将其封存到特定的地方,以达到减少CO2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的目的。CCS技术有三个阶段:捕获、运输、封存。 1.1 CO2的捕获 由于目前CO2主要是由以煤为原料的电厂产生的,因此CO2的捕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燃烧前捕获:在燃料煤燃烧前,先将其气化,得到CO和H2,再将CO 转化为CO2,然后通过分离得到CO2。 (2)燃烧中捕获:利用空分系统将CO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得到高浓度的O2,使燃料煤充分燃烧,然后得到较充足的CO2。 (3)燃烧后捕获:将燃料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分离,得到CO2。 1.2CO2的运输 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管道和船舶运输四种方式。考虑到输送量过大,所以管道和船舶运输较为合适。 (1)管道运输:适合大运量的输送,但运输方向受到限制;适用于陆地封存,但对防腐保温要求很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