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辨汗”识病 根据时间部位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辨汗”识病 根据时间部位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辨汗”识病 根据时间部位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辨汗”识病 根据时间部位判断身体状况

中医“辨汗”识病根据时间部位判断身体状况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首先要排除是否疾病所致。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偏瘫脊柱外伤、肿瘤、结核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控制病情,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按出汗时间分: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

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一为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为手足心多汗,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为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按气味辨别: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

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总之,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应及时就诊。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腹泻:汉唐时期多称“下利”,宋代以后称“泄泻”。 息肉:古称瘜肉。能脱出肛门外的称:“樱桃痔”。 大肠癌:通常称之为“脏毒”、“肠覃”、“锁肛痔”、“结阴”等。 阿米巴肠病:“下痢、疫痢、赤痢、白痢”等。 痔:痔 肛乳头肥大:中医无此病名,但对其临床表现有记述,列入痔门之中,称为葡萄痔。 肛周脓肿: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名称有:穿裆发、坐马痈、跨马痈、下马痈、上马痈、悬痈、涌泉痈、脏毒等。明清以来多称肛门痈。 肛瘘:称漏或瘘,又称为痔瘘。 肛裂:古时列在痔门,称为“钩肠痔”、“裂痔”、“裂口痔”等。 直肠脱垂:脱肛。 肛门瘙痒症:《诸病源候论》中称“风痒”,《五十二病方》中称“朐痒”。后世医书称“肛门痒”。 肛门湿疹:“浸淫疮”、“血风疮”。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锁肛”、“肛门闭塞”。 肛门直肠痛:“谷道痛”、“魄门痛”。 排便失禁:“遗矢”、“大便滑脱”。 肛管直肠狭窄:“谷道狭小”。 肛乳头肥大→悬殊痔 肛管直肠狭窄→谷道狭窄 溃疡性结肠炎→大瘕泻、肠氵癖 多发性息肉→珊瑚痔 直肠癌→锁肛痔 化脓性大汗腺炎→臀痈 中医西医病名称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悸、眩晕、厥证--风湿性心脏病--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肺热病 气管--支气管炎--肺咳 支气管哮喘--哮病 肺脓肿--肺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中医护理方案 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郁痰阻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二)痰结血瘀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黯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三)肝火旺盛证: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怕热,容易出汗,面部烘热,口苦,眼球突出,手指颤抖,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四)心肝阴虚证:瘿肿或大或小,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涩,倦怠乏力,或兼胁痛隐隐,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部肿大 1.观察患者颈部肿块的大小、范围、改变、温度,若肿块迅速长大、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2.不要用力挤压甲状腺。 3.可选用乌蔹莓等中药外敷颈部。 4.疼痛明显者,予以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甲状腺等。 (二)眼突 1.观察患者的眼突度、视力、视野等变化,角膜有无损伤。 2.眼球突出者,取高枕卧位,以减轻局部水肿;外出戴有色眼镜以防强光及灰尘刺激。 3.眼睑不能闭合者睡觉时用油纱布或眼罩保护眼睛,少看书和电视。 4.眼勿向上凝视,以免加重突眼和诱发斜视。

5.经常做眼球运动,使眼部肌肉放松。 6.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三)心悸 1.保持室内光线温和,环境幽雅。 2.注意休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畅,不要做高温及费力的运动。 3.甲亢患者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四)高热 1.保持皮肤干燥,汗出较多时及时更换衣服、被服,防止受凉。 2.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心律等情况。当患者体温高于39?出现情绪激动、面赤、怕热多汗、多食善饥、眼凸手颤等,应警惕甲亢危象,立即报告医生。 (五)失眠 1.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外用中药 观察用药后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特色技术 1.甲状腺炎患者,颈部可予乌蔹莓等中药外敷 2.肝火旺盛伴失眠者可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交感、肝等。 四、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汗证练习题

第三十一单元汗证 一、A1 1、汗证,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苔薄黄,脉弦数。辨证应属 A、肺卫不固证 B、心血不足证 C、阴虚火旺证 D、邪热郁蒸证 E、中焦湿热证 2、汗证,邪热郁蒸证的最佳选方是 A、茵陈蒿汤 B、四妙丸 C、黄连温胆汤 D、龙胆泻肝汤 E、黄连解毒汤 3、汗证,阴虚火旺证的最佳选方是 A、百合固金汤 B、知柏地黄丸 C、天王补心丹 D、当归六黄汤 E、滋水清肝饮 4、自汗盗汗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 A、化湿和营 B、调和营卫 C、温肾固摄 D、清化湿热 E、清肝泄热 5、自汗、盗汗可加用固涩敛汗的药物是 A、黄芪、白术、防风 B、麦冬、五味子 C、秦艽、银柴胡、白薇 D、五味子、瘪桃干、牡蛎 E、甘麦、大枣 6、下列关于自汗盗汗的病机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实证者多由外感风热及肝火所致 B、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C、自汗多为气虚 D、盗汗多为阴虚 E、病理性质虚多实少

二、A2 1、患者男性,55岁。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该患者治疗首选 A、麻杏石甘汤 B、桂枝汤 C、玉屏风散 D、当归六黄汤 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患者,女性,30岁,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苔薄,脉弦数,辨证应属 A、心血不足证 B、肺卫不固证 C、阴虚火旺证 D、中焦湿热证 E、邪热郁蒸证 3、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黄连阿胶汤 B、黄连温胆汤 C、当归六黄汤 D、养阴清肺汤 E、甘麦大枣汤 三、B 1、A.肺卫不固证 B.心血不足证 C.阴虚火旺证 D.邪热郁蒸证 E.脾胃虚弱证 <1> 、汗证,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辨证应属 A B C D E <2> 、汗证,自汗或盗汗,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辨证应属 A B C D E <3> 、汗证,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应属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汗证,邪热郁蒸证 证候主症: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面部各部位长痘的原因及调理办法

面部各部位长痘的原因及调理办法 1、额头长痘 原因: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 改善:早睡早起,多喝水。 2.双眉间长痘: 原因:胸闷,心律不整,心悸。 改善: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 3.鼻头长痘: 原因: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常。 改善:少吃冰冷食物。 4.鼻翼长痘: 原因: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改善: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5.右边脸颊长痘: 原因:肺功能失常。 改善:注意保养呼吸道,尽量避免芒果、芋头、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6.左边脸颊长痘: 原因: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 改善: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该吹冷空气就吹,不要让身体处在闷热的环境中。 7.唇周边长痘:

原因: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或是使用含氟过量的牙膏。 改善: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 8.下巴长痘: 原因:内分泌失调。 改善:少吃冰冷的东西。 9.太阳穴: 原因: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你的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行体内大扫除 10、胸部:与长在人中位置的青春痘一样. 要注意泌尿与生殖系统问题,需就医治疗 11、前额:前额出现痘斑,是肝脏里含有过多的毒素所致,必须减少食用含糖分过高的食物,更要避免用太多的酒精。 12、眼睛周围:眼睛周围干涩,或是出现干燥地表的裂纹,显示你有必要加强维他命B2及B6的摄取。 13、嘴角:嘴角出现细微的皱纹了,表示你要多多补充铁质了。 14、下颚:每个月在月经来潮前后下颚长出一颗颗小痘,这区域的皮肤变化与卵巢有直接关系,可以进行身体按摩或是淋巴引流改善。 15、眼睛下方:眼睛下方与肾脏有直接的关系,当出现黑眼圈,眼袋及浮肿现象时,表示你喝了太多的咖啡和茶,这类饮料都是碱性的,有必要节制这类的饮料。 16、鼻子两侧:鼻子两侧出现黑头粉刺,轻微干燥脱皮现象,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适度进行按摩,加强这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或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资料讲解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祖国医学对汗液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汗可示为阴阳变化的指示器。汗非独为心之液,五脏皆可致汗。汗信号常为体内诸多疾病的预兆,尤其五色汗具有独特的先兆价值…… 汗的理论基础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故汗与心的关系最大,因此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之说,心又主神明,故汗液的藏泻受神明的主宰。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血液又为津液所组成,“津液变化而赤是谓血”,因此汗与肺也甚为攸关。加之,肺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汗出的调节又取决于肺。另外,汗为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腠理之启闭则因卫气之虚实,卫气行于皮毛,宣发于上焦,足见汗受心肺的影响最大。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二者一为水之高源,一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故人体水液的调节平衡取决于肺、肾,又肾主五液,“卫气出于下焦”故汗病之根缘由肾。以上说明汗液与心肺肾的关系犹为相关,但脾主转输水液,肝主疏泄,故对津液的调节皆有一定作用,汗为津液所化,因此汗与五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汗为水液,水液的运化与整个五脏六腑皆密切相关,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甚是。汗与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必然有着内在联系,《内经》早已注意到汗与五脏病理的关系,认为五脏病变皆可导致异常汗出,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

长痘痘的位置图解

关于痘痘痘印如何完全去除,可以咨询小璐qq 【25891641 】,希望可以帮到你成功祛痘去印!脸上长痘痘的部位是很有讲究的,从长痘痘的位置图解中可以知道,比如青春痘长在额头和下巴处,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痘痘长在嘴唇周围,表示胃及消化系统有问题。痘痘长在左边脸颊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长在右边脸颊则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等。所以我们先要摸清自己为什么脸上长痘痘再除痘才是上策。以下我们对具体位置的痘痘提示病情和解决方法一一进行介绍。 长痘痘的位置图解 一、额头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这基本上与家族的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引发原因多是家族性的遗传型;肤质基本上会以油性或混合性肤质的人群居多。 【提示】 额头长痘痘对应脏器为肾,提示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睡眠不足、夜生活丰富。 【应对方法】

建议使用专门的整套控油产品,做好平时的保养工作。另外“睡眠永远是女人最好的护肤品”,记得一定要早些睡觉,比如原来你1:00睡的,那么第二天争取12:30分睡,这样让自己慢慢习惯早睡就行了。 二、眉心长痘痘的原因 鼻子上长痘痘是眉心长痘痘是属于比较少见的,为什么我们连眉心也会长痘痘呢? 【提示】 眉心长痘痘与你的心脏有关。心律不齐,心火旺,心悸。按照医生的说法最好去看一下医生,检查一下心脏。 【应对方法】 如果眉心长痘痘的话,你应该尽量避免做太过激烈的运动,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烟和酒更是一点都不能沾!最好再配合喝一些去心火的凉茶,对于这类脸上长痘痘的问题还是比较有效的。 三、眉头长痘痘的原因 眉头就是你眼睛靠近鼻子的地方,这里长痘说明你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或是喝酒造成的。 【提示】 如果不是上面的,那只能说你的肝脏机能不好。

中西医病名对照

. 中西医病名列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11、感冒(普通感冒)、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212 3、麻疹(麻疹)、痢疾(细菌性痢疾) 1、湿阻或伤湿(湿阻、风或风痧(风疹 1、湿或湿瘟(肠伤、水痘(水痘副伤寒 1、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白喉(白喉 1、温毒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百日咳(百日咳 1、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烂喉丹痧(猩红热 1、疟疾(疟疾、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或吸 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 8 、蛔虫病(蛔虫病)虫病) 9 、蛲虫病(蛲虫病)、寸白虫病(绦虫病) 310 、鞭虫病(鞭虫病)、囊虫病(囊虫病)411 、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包虫病) 5 12 、蛊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丝虫病) 6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 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 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 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 神分裂症) 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 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 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 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感性精神障碍) 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 5、多寐(发作性睡病) 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 6、不寐(神经性失眠) 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 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 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恐怖症)痴呆) 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 28、颤病(震颤麻痹) 征) 29、口僻(面神经麻痹) 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 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合征或抑郁症) 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 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 32、颅脑痈(脑脓肿) 质性精神障碍) 33、脑鸣(神经性脑鸣) . .

第十六章 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 第十六章常用中医护理操作 【重点难点】 一、针刺法 针刺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毫针刺法 1、适应范围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病证。 2、毫针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3、针刺方法 (1)进针法右手称刺手、左手称押手 ①单手进针法 ②双手进针法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2)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①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分为: a直刺:针身与皮肤成90°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可深刺或浅刺,尤其是肌肉丰厚的腰、臀、腹、四肢部位的腧穴。 b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倾斜刺入,适用于骨骼边缘的腧穴,或内有重要脏器不宜深刺部位的腧穴。 c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针身与皮肤成15°角,横向刺入,适用于皮肤特别浅薄的腧穴。 ②针刺的方向:是指进针时和进针后针尖所朝的方向,简称针向。 ③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腧穴部位的深浅程度。 (3)行针与得气 ①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a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应用,即针尖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 b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挟持针柄作一前一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的动作。 ②针感:又称“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胀、重、麻等感觉,并从局部向一定方向传导,以及操作者针下的沉紧感。 (4)补泻手法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的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的主要手段,一般轻刺激量为补,重刺激量为泻,中等刺激量为平补平泻。 (5)留针与出针 ①留针一般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须增加留针时间,可延长至1小时至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以增强疗效。 ②出针 4、针刺意外的护理与预防 (1)晕针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①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度劳累、饥饿,或大汗、大泻、大失血后,或体位不适,或操作者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而引起。 ②护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迅速取出。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清醒者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如已发生晕厥,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内关、素寥、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若症状仍不缓解,可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③预防:对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紧张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的患者,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针刺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祖国医学对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汗可示为阴阳变化的指示器。汗非独为心之液,五脏皆可致汗。汗信号常为体内诸多疾病的预兆,尤其五色汗具有独特的先兆价值…… 汗的理论基础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故汗与心的关系最大,因此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之说,心又主神明,故汗液的藏泻受神明的主宰。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血液又为津液所组成,“津液变化而赤是谓血”,因此汗与肺也甚为攸关。加之,肺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汗出的调节又取决于肺。另外,汗为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腠理之启闭则因卫气之虚实,卫气行于皮毛,宣发于上焦,足见汗受心肺的影响最大。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二者一为水之高源,一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故人体水液的调节平衡取决于肺、肾,又肾主五液,“卫气出于下焦”故汗病之根缘由肾。以上说明汗液与心肺肾的关系犹为相关,但脾主转输水液,肝主疏泄,故对津液的调节皆有一定作用,汗为津液所化,因此汗与五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最全中西医病名对照

中西医的病名对照 说明:中西医的病名对照只是一个大概的参考,实践技能第一站时还是要以主症辨病为主。中医的病名基本是以主症为主,中西医考生对于中医病名的理解,详见“中医病名的概念”。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 3、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 4、支气管哮喘:哮病 5、肺炎:咳嗽,喘证 6、肺结核:肺痨 7、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真心痛) 8、心律失常:心悸 9、高血压病:眩晕,头痛,中风 10、急性胃炎:胃痛,血证(吐血),呕吐 慢性胃炎:胃痛 11、消化性溃疡:胃痛 12、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13、急性胰腺炎:腹痛 14、细菌性痢疾:痢疾 15、病毒性肝炎:黄疸,胁痛,郁证

16、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血证(尿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血证(尿血) 17、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8、尿路感染:淋证,腰痛,虚劳 19、糖尿病:消渴 20、缺铁性贫血:虚劳 21、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 2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斑) 23、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 24、脑梗死、脑出血:中风-中脏腑/中经络 25、癫痫:痫病 26、有机磷农药中毒:中毒 27、急性阑尾炎:肠痈 28、急性胆道感染:胁痛,腹痛 29、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 30、前列腺增生症:癃闭,虚劳 31、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带下病(中西医大纲的中医病名直接用的就是“盆腔炎”,传统中医病名是“带下病”) 3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崩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排卵型):崩漏,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未被列入中西、中西医实践大纲中的中医病种) 33、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腹痛,不孕症 35、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西医没要求,但“胎漏、胎动不安”中医有要求) 36、小儿肺炎:肺炎喘嗽 3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38、小儿腹泻.:小儿泄泻 39、颈椎病:颈椎病 40、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 中医西医病名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精选文档

中医对汗证的认识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祖国医学对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汗可示为阴阳变化的指示器。汗非独为心之液,五脏皆可致汗。汗信号常为体内诸多疾病的预兆,尤其五色汗具有独特的先兆价值…… ? 汗的理论基础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故汗与心的关系最大,因此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之说,心又主神明,故汗液的藏泻受神明的主宰。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血液又为津液所组成,“津液变化而赤是谓血”,因此汗与肺也甚为攸关。加之,肺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汗出的调节又取决于肺。另外,汗为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腠理之启闭则因卫气之虚实,卫气行于皮毛,宣发于上焦,足见汗受心肺的影响最大。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二者一为水之高源,一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故人体水液的调节平衡取决于肺、肾,又肾主五液,“卫气出于下焦”故汗病之根缘由肾。以上说明汗液与心肺肾的关系犹为相关,但脾主转输水液,肝主疏泄,故对津液的调节皆有一定作用,汗为津液所化,因此汗与五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汗为水液,水液的运化与整个五脏六腑皆密切相关,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甚是。汗与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必然有着内在联系,《内经》早已

脸上长痘痘的位置图解

脸上长痘痘的位置图解 额头区域长痘的原因 过于劳心伤神的人最容易长“额头痘”。造成额头长痘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心火过于旺盛、 血液循环有问题。所以,坏脾气、爱操心的朋友们要注意啦,应让肝脏按时工作(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应早睡早起,多喝水。晚10点按时上床睡觉,让身体进入休眠状态。哪怕睡不着,就是放松状态下也有利于肝脏排毒工作。 鼻头长痘的原因 平时缺乏运动、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常的人,鼻头上最爱长痘,并且是很大的那种发红的 痘痘,这就是胃火大的表现。应少吃冰冷食物 鼻翼长痘的原因 鼻头两侧长痘往往暗示着生殖系统的问题,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疾病有关。与卵巢机能 或生殖系统有关。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减少肉类摄取,谢绝火锅、冷 食和辛辣食品。食物和水都要用温热的,以免刺激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酸,胃酸也会让胃火加剧。 唇周边长痘的原因 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累积在唇周边形成痘痘,嘴唇周围长痘多半是身体排毒不畅、有便秘 问题的表现,最关键是要调整饮食习惯,应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 下巴长痘的原因 下巴长痘是身体虚寒的表现,如果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失调痘痘就最爱长在下巴周围。另外,女孩子容易下巴周围长痘也和月经周期有关。 眉间区域长痘的原因 运动过量、平时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最爱双眉之间起痘痘,你可以仔细回想下平时是否会 有胸闷、心悸的现象。建议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不要做太过激烈 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 面颊长痘的原因 爱生闷气的左边面颊最爱长痘,因为左边面颊长痘多半是因为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造 成的。而右边面颊长痘则预示着肺功能的情况,有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或者过敏体质导致的,还 有可能是感冒的前兆。此时饮食必须加以节制,不要暴饮暴食,多食用帮助身体去毒的食物如 苹果,竹笋,对身体肠胃的清洁有很大的功效。 太阳穴周围长痘的原因 太阳穴周围出现小粉刺,证明你的肠道里装了太多的“垃圾食品”,已经造成了胆囊堵塞,

中医西医疾病名称对照

中医西医疾病名称 对照 一】内科 糖尿病-- 消渴-- 甲状腺功能亢进-- 瘿气、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胸痹、真心痛 高血压病-- 风眩、眩晕、头风 心律失常-- 心动悸--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悸、怔忡、水肿、痰饮、心痹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悸、眩晕、厥证-- 风湿性心脏病-- 心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喘证、痰饮、心悸、水肿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肺胀 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肺热病 气管-- 支气管炎-- 肺咳支气管哮喘-- 哮病肺脓肿-- 肺痈肺结核-- 肺痨胸腔积液-- 悬饮肺性脑病-- 肺厥胃溃疡-- 胃疡、胃脘痛胃炎-- 胃脘痛、痞满、纳呆胃下垂-- 胃缓胃石-- 胃结石 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腹痛、大瘕泄肠结核-- 肠痨 习惯性便秘-- 脾约 急性胰腺炎-- 胰瘅 慢性胰腺炎-- 胰胀 乙型病毒性肝炎-- 黄疸、胁痛、积聚、虚劳 肝硬化-- 肝积、胁痛、积聚、膨胀肝硬化腹水-- 膨胀 幽门梗阻-- 胃反

神经性失眠 -- 不寐 三叉神经痛 -- 面风病 肝脓肿 -- 肝痈 肝结核 -- 肝痨 脂肪肝 -- 肝癖、肝痞 肝昏迷 -- 肝厥 慢性肾盂肾炎 -- 肾着、淋证 肾病综合征 -- 肾水、水肿 急性肾小球肾炎 -- 皮水、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 -- 石水、水肿 慢性肾功能衰竭 -- 关格、虚劳、水肿、呕吐、癃闭 肾结核 -- 肾痨 尿潴留 -- 癃闭 再生障碍性贫血 -- 虚劳、血证、髓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紫癜病

癫痫-- 痈病、癫痫脑血管性痴呆-- 痴呆、呆病血管神经性头痛-- 偏头风、偏头痛脑动脉硬化症-- 脑络痹、健忘、眩晕面神经麻痹-- 口僻帕金森病-- 颤病、脑风表脑血栓-- 中风、偏枯脑出血-- 中风 高血压脑病-- 厥头痛、真头痛过敏性休克-- 风厥流行性感冒-- 时 行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春温流行性乙型脑炎-- 暑温二】外科 肾结石-- 石淋、血淋泌尿系结石-- 石淋胆石病-- 胁痛、黄疸胆囊 炎-- 胆胀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肠痈肠梗阻-- 肠痹胰腺炎 -- 胰胀 前列腺增生-- 癃闭、淋症、精癃前列腺炎-- 精浊 血栓性静脉炎-- 脉痹、股肿 睾丸炎、附睾炎-- 子痈 附睾结核-- 子痰 隐睾-- 子隐 龟头炎-- 龟头痈 男性不育-- 不育 三】妇科 痛经-- 痛经 闭经-- 闭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崩漏 经前紧张综合征-- 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前后诸症 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前后诸症 子宫肌瘤-- 石瘕 乳腺炎-- 乳痈

不同部位长痘的原因不同 (1)

不同部位长痘的原因不同(参考) 1.额头长痘 2.缘故原由: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 3.改善:早睡早起,多喝水。 4.双眉间长痘: 5.缘故原由:胸闷,心律不整,心悸。 6.改善:不要做太甚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 7.鼻头长痘: 8.缘故原由: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样。 9.改善:少吃酷寒食物。 10.鼻翼长痘: 11.缘故原由:与子宫机能或者生殖系统涉及。 12.改善:不要过度纵欲或者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13.右边脸颊长痘: 14.缘故原由:肺功能失常。 15.改善:注重保养呼吸道,尽量避免芒果、芋头、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 16.左面脸颊长痘: 17.缘故原由: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 18.改善:作息正常,连结心情愉快,该吹冷空气就吹,不要让身体处在闷热的环境中。 19.太阳穴: 20.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你的饮食中包含了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行 体内大扫除。 注意事项: 1.护肤品不要乱用,最好用一系列的产品,要了解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肤质,可以选择使用药妆。 2.多喝些花茶,可以美容皮肤。 3.上火的东西尽量少吃。 4.最好在十一点前睡觉。睡前不要吃宵夜。 5.切忌熬夜。熬夜是美肌的最大天敌。 6.少玩电脑,手机不可以开机放床头,有辐射,对皮肤影响厉害。 人体排毒时间 1.每天晚上9:00~11:00的时候,是人体淋巴的排毒过程,免疫系统活跃起来,你 应该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使自己尽量的保持安静。这样免疫系统就会很顺利地完成排毒工作,让你的免疫力增加。 2.晚上11:00~1:00,肝脏开始排毒。你就应该熟睡了,不要熬夜,此时你不睡 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肯定要受损的,你一定要注意啊。

-第12部分:中西医诊断病名对照表

中西医病名对照表 第一章传染病类、时行病类(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疾病类、流行性疾病类) 1、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2、感冒(普通感冒) 3、麻疹(麻疹) 4、风疹或风痧(风疹) 5、水痘(水痘) 6、白喉(白喉) 7、百日咳(百日咳) 8、烂喉丹痧(猩红热) 9、痄腮(流行性腮腺炎) 10、肝热病(急性病毒性肝炎) 11、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 12、痢疾(细菌性痢疾) 13、湿阻或伤湿(湿阻) 14、湿温或湿瘟(肠伤寒副伤寒) 15、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 16、温毒发斑或瘟毒发斑(斑疹伤寒) 17、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 18、疟疾(疟疾) 第二章寄生虫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寄生虫疾病类) 1、赤虫病或扁虫病(姜片虫病) 2、肺虫病或吸虫病(肺虫病或吸虫病) 3、寸白虫病(绦虫病) 4、囊虫病(囊虫病) 5、包虫病(包虫病) 6、丝虫病(丝虫病) 7、黄胖病或黄肿病(钩虫病) 8、蛔虫病(蛔虫病) 9、蛲虫病(蛲虫病) 10、鞭虫病(鞭虫病) 11、肝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12、蛊虫病(血吸虫病) 第三章脑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类)

1、痫病(原发性癫痫或继发性癫痫) 2、癫病(抑郁症单纯型或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3、狂病(躁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4、癫狂病(躁狂抑郁型或混合型情感性精神障碍) 5、多寐(发作性睡病) 6、不寐(神经性失眠) 7、卑惵(神经衰弱症反应性抑郁症恐怖症) 8,神劳(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综合征) 9、脏躁(癔病性激情发作更年期综合征或抑郁症) 10、百合病(病后神经功能紊乱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1、出血中风(出血性脑血管病) 12、缺血中风(缺血性脑血管病) 13、风痱或喑痱(中风后遗症) 14、厥头痛或真头痛(高血压脑病) 15、风厥(过敏性休克) 16、气厥或郁厥(癔病性昏厥) 17、血厥或脉厥(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 18、痰厥(痰阻性晕厥) 19、冷厥或寒厥或阴厥(冻僵) 20、酒厥(急性酒精中毒) 21、尸厥(植物状态去大脑皮质状态) 22、中恶(神经精神性昏厥) 23、脑痨(结核性脑膜炎脑内结核瘤) 24、脑瘤(颅内良性或恶性肿瘤) 25、脑络痹(脑动脉硬化症) 26、脑萎(弥漫性大脑萎缩症脑叶萎缩症) 27、痴呆(先天性痴呆继发性痴呆老年性痴呆) 28、颤病(震颤麻痹) 29、口僻(面神经麻痹) 30、头风(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31、面风痛(三叉神经痛) 32、颅脑痈(脑脓肿) 33、脑鸣(神经性脑鸣) 34、晕动病(晕车症) 35、头部内伤(颅内血肿脑震荡) 第四章心系病类(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类) 1、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2、心衰(心力衰竭) 3、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心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5、心悸(心律失常)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中医护理

十一病区常见疾病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参照: 1、中医标准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指南主编戴美娟王朝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实用中医护理学—临床护理篇主编张亚成戴新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中医内科护理学主编周仲瑛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胃痛 一、胃脘疼痛— 1、寒邪范胃 2、饮食停滞,胃热内蕴 3、肝气犯胃 4、瘀血阻滞 5、脾胃虚寒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疼痛的程度及原因,得到正确的辩证护理 2、病人疼痛减轻 护理措施 1、注意休息,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静,避免病人因心烦而加重疼痛。 2、观察胃痛部位、性质、时间规律、大便颜色等变化,未明原因前勿随便使用止痛剂 3、胃寒疼痛者注意保暖,饮生姜茶等温中散寒止痛,切勿受凉。局部可热敷或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10~15分钟,每日1~2次。 4 、胃气郁滞痛者可行胃脘部自上而下或顺时针方向按摩,必要时遵医嘱给服沉香粉、延胡粉、木香粉各1.5克,以理气止痛。 5、肝气犯胃疼痛,嗳气为舒者应保持情绪舒畅。郁怒悲伤时勿进食,并做好疏导工作。 6、胃热阴虚灼痛时针刺内关、合谷等穴。指导病人晨起饮温盐开水一杯以清胃泄热。 7、血淤阻络、胃痛如针刺者可遵医嘱给服三七粉、延胡粉各1.5克或针刺双侧足三里穴,留针15分钟,以理气、活血、止痛。 二、恶心呕吐—胃气上逆、和降失常

预期目标 病人能了解止呕的方法并配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护理措施 1、呕吐时取半卧位,指掐内关、神门。吐后温开水漱口,污染衣单及时更换。呕吐物及时处理,以免秽浊之气引起不良刺激。 2、呕恶剧烈暂禁食12~24小时,缓解后给予流质或素半流质饮食。 3、中药汤剂少量多次频服,服药前口含姜片或山楂片以缓解呕吐。 4、可予耳穴埋籽,取神门、胃、交感等穴,呕吐时按揉3~5分钟以行气止呕。 5、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气味,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以助诊断。 三、焦虑—-1.病久,求愈心切2.对疾病缺乏认识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焦虑的原因,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2病人焦虑减轻,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让病人说出产生焦虑的原因并进行心理疏导。胃痛剧烈时应关心照顾 2、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使病人有亲切感,减轻焦虑 3、向病人宣教胃脘痛的有关知识及发病规律,使病人与家属了解饮食、情绪、劳累与本病的关系,取得病人的配合 4、让病人和家属了解呕血、便血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如胃痛突然减轻,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 四、饮食调养的需要——1、脾胃运化失司2 、久病体虚 护理目标 1、病人及家属能了解饮食调护的方法 2、病人得到合理的营养,满足机体的需要 护理措施 1、要注意观察疼痛与饮食的关系,告诉病人和家属饮食宜软、烂、热和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和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并协同营养师根据病情制定摄入计划,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 2、胃病发作期宜食用清淡而富有营养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藕粉、米汤、菜汤、面条、稀饭。蒸鸡蛋、肉末、菜泥等。恢复期逐渐改为软饭或面食。疼痛、呕吐剧烈或呕血、便血量多时应禁食 3、饮食停滞者可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桔、山楂等。肝气犯胃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等 血证 1.常见护理问题/诊断 (1)鼻衄:与热邪犯肺、胃热炽盛、肝炎上炎、气血亏虚有关。 (2)齿衄:与胃热炽盛、阴虚火旺有关。 (3)咯血:与肺络受损,血不循经有关。 (4)吐血:与胃络损伤,血不循经有关。 (5)便血:与肠道湿热、脾胃虚寒有关。 (6)尿血:与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脾肾亏虚有关。 (7)肌衄:与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有关。 (8)潜在窒息:与血块堵塞气道有关。 (9)潜在血脱:与出血不止,气随血脱有关。 (10)焦虑:与缺乏疾病有关知识。担心预后有关。 .施护要点 (1)病情观察: 1)观察鼻衄、齿衄、咯血、吐血的色、质、量,注意出血的诱发因素。 2)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及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观察小便的色、质、量,有无滴沥不尽或刺痛、小便中段等情况,注意有无砂石排出,以助判断尿血的原因。 4)观察肌肤出血的部位、面积、颜色的深浅,如皮色鲜红为血热妄行;血色青紫暗淡为阴虚火旺或脾虚血溢,应随证施护。 5)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脉搏、尿量等,如见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等现象,应高度警惕,防止血脱。 6)咯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呼吸、口唇颜色等,如见患者胸闷、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甚或意识模糊,此为窒息先兆,应立即抢救。 (2)生活起居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的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人员,及时倾倒呕吐物、排泄物,减少不良刺激。 2)卧床休息,避免疲劳;出血量多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防止意外。

-中医论汗

中医论汗 汗出是人体内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祖国医学对汗的研究源远流长,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和现代西医学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并做进一步的探讨。祖国医学有关汗的记载始见于汉代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指出,足阳明脉,其病“热汗出”;足厥阴脉“阳病北(背)如流汤,死”。《阳明脉死候》说:“汗出如丝,传而不流,则血先死”。《五十二病方》应用汗法治疗“伤痉”、“血睢”等疾病。帛书记述了病汗、绝汗和汗法等内容,开创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先河。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计162篇,其中涉及汗的竟达60余篇,原则性地讨论了汗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奠定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理论基础。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首创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以汗法治疗外感热病初期阶段,提出了发汗的具体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对过汗、误汗所产生的变证、危证的救治有着深入的研究,隐寓了汗证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了《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于是大彰。其后,如朱肱、成无己、陈言、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吴有性、叶天士、吴鞠通、唐容川等辈,对此多所发挥,各有贡献,使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渐趋完善。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祖国医学是通过对人体功能的研究来认识汗的。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产物,同时它又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相应

的影响。进一步开展对汗的研究,对于临床上提高中医诊断水平,对于中医汗法的广泛应用,对于汗证的治疗,都具有现实意义。最近,钱学森同志提出了“人体科学”这一新的学科。“它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展人体潜在的功能,发挥人的潜力”的科学。祖国医学对汗的研究,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人体的功能,如何保护人体的功能,并进一步发挥人体的功能的研究,是现代人体科学研究的好材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于汗的研究,必将有助于祖国医学的现代化。本文试从中医角度探讨汗的生成和作用,汗出异常的原因与危害,及其临床意义。 一、汗的生成和作用 我们不能把汗看做人体内排出的废物。它是人体五液之一,属于清液,并非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糟粕物质。一般而言,人体内的津液出于腠理,就叫做汗。《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稳调节功能活动的需要,或因疾病的原因被迫而出。汗在质为阴精,来源于饮食水谷。饮食从口进入胃中,经过胃腐熟,脾消磨,由小肠泌别清浊,把水谷分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人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营养物质。如其精专者,输送到肺,在心的作用下变化为红色,注入脉中成为血;其精轻者,流于皮肤、分肉、筋骨关节之间为津液;其浓厚者,营养脏腑,下藏于肾而为精。津液通过孙络渗入脉中,即变赤为血;经脉中运行的血渗出脉外,即是津液。津液之浓厚者,内渗于骨孔,补益脑髓,化而为精。精、血、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又互相联系,互相

从长痘的位置看身体的健康状况

从长痘的位置看身体的健康状况: 腮边颊长痘对应淋巴循环,长期肝脏负担加重后,会在耳际、脖子和脸交界处产生痘痘,反复爆发在同一个位置,上升为淋巴循环不畅,这时候一定要促使肝脏排毒; 服用润和的产品: 膳食纤维片3粒+金针菇片3粒+芦荟软胆囊3粒+红曲磷脂2粒; 记住: 千万不能过度劳累,别暴饮暴食,一般情况吃个七分饱或八分饱就可以,晚上11点前一定要睡觉,下午1:00-1:30一定要休息一会儿,睡午觉,哪怕20分钟打个盹也好,这样会促进淋巴,血液有充分时间供应肝胆排毒; 特别要减少甚至杜绝睡前饮食的习惯,别加重肠胃的负担。 鼻头尖长痘是对应的胃,消化系统:那是胃酸分泌过多,会烧心,胃火过大,消化系统就会出现异常。 服用产品:膳食纤维片3粒+金针菇片3粒+芦荟软胶囊3粒+红曲磷脂2粒+螺旋藻20粒 吃食物一定要吃得清淡,多吃含粗纤维的食品,尤其下午饭少吃或不吃,吃一定要吃得特清淡为宜; 印堂长痘对应心脏:出现在双眉中间的痘痘最不能轻视,是否最近经常出现心悸、胸口闷的症状,这时候是心脏活力减弱才会长痘 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心脏 服用:辅酶Q10 2粒+VD钙3粒+螺旋藻15粒+膳食纤维片3粒+金针菇片3粒+红曲磷脂2粒 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别吸烟,别喝酒,别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左脸颊长痘对应血液循环:左脸颊长痘说明你的血液循环排毒功能降低,有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这时候要加速血液循环。做适量的运动; 服用产品:牛奶糖果片3粒+辅酶Q10 2粒+葡萄籽油3粒+螺旋藻15粒+红曲磷脂2粒 右脸颊长痘对应肺:右脸颊痘痘是肺部有炎症的反映。手脚冰凉或容易敏感的体质,也可能是感冒的前兆。要禁食容易过敏的食物。 服用产品:蛹虫草2袋+蜂胶2粒+葡萄籽油3粒+芦荟软胶囊3粒+膳食纤维片3粒或金针菇片3粒 禁止信用海鲜类、芒果类、酒类等容易过敏的食物,过敏会让你气管、支气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