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茎.()喉咙.()痰.()

吩咐.() 溜.圆() 吴敬梓.()

费.油() 儒.林外史()

2.请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量词。

(1)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灯。

(2)二叔,莫不是还有两()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3)老爷想是因两()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4)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3.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揣摩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声不倒一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绵阳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三(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

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①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3)右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阅读《一茎灯草》,回答问题。

5.文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两个侄子和奶妈对这两个指头所做出的不同的猜测有什么作用?

6.严监生迟迟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

7.说说文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8.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人们生活要节俭。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厚了,超前消费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有人说节俭已无必要,你认同这种看法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详解详析

1.jīng lónɡtán fùliūzǐfèi rú

2.(1)盏(2)笔(3)位(4)茎

3.(1)没有。

(2)立刻。

(3)现在。

(4)上气不接下气。

4.(1)[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材料一列举了我国家规的文化源头,可见其历史悠久;材料二列举了司马光和陆九韶的家规的例子,论证了首句家规的内容相似,均以家庭伦理为主;材料三以名言警句引出古代家规对家庭、社会的作用。按照规定的字数要求,将上述要点整合即可。

[答案] 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2)[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由于这两句话是用文言文写的,因此要先读懂其含义。句①讲的是交友,句①讲的是“未雨绸缪”。题目指向明确,要求先“理解”再“说明理由”,前者可以理解为意译,说出句子大意;后者指警示、启迪,要结合句意概括、提炼。

[答案] 示例:①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①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3)[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宣传画的主题应体现活动的主题,即“‘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题目指向明确,“介绍内容”,要准确概括画面上的所有内容。“写出其寓意”,可扣住画面的寓意和活动的主题。

[答案] 内容:画面由一双筷子和一个盘子组成,盘中“约”字的一点是一粒米。

寓意:文明餐桌行动是我们共同的“约定”,节约应从我做起,从节约一粒米开始。

5.[解析] “拿”“伸”可以看出是动作描写。三个人的猜测是为赵氏作铺垫,这样写使情节变得曲折,有吸引力。

[答案] 动作(细节)描写。写两个侄子和奶妈对两个指头的猜测,为下文赵氏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严监生的吝啬,同时使情节曲折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7.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8.[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表明自己的观点后,围绕“节俭”的意义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示例:不认同。我认为虽然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节俭仍有必要,因为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珍惜资源,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解析“部编本”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朱于国(《语文学习》2017年8期)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的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一、核心理念 (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比如: 弘扬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 倡导自由平等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 歌颂富强、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的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除课标推荐的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238篇/首)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和而不同》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刘姥姥逗笑习题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 刘姥姥逗笑 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发怔.(zhènɡ)姊.妹(zǐ) 2.文学常识填空。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朝代)伟大的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2)《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3.修改下列句子。 (1)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同学们了解到清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2)刘姥姥的表现之所以会让贾府女孩、老人都大笑不止,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粗俗。 句式杂糅,删去“主要原因”或“因为”。 02拓展阅读 ①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②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③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

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 预习提示: 、自学生字、词语。 2、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八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一九二二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一九二五年三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生齐读。) 4、理解课题。(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澳门》。“七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人。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 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

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断。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 (第三乐句) 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 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 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 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 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 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 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 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2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初中音乐教案)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doc

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初中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 第1 课渴望春天( 1 课时) 第2 课小小的我( 2 课时) 第3 课八孔竖笛演奏方法( 1 课时)第 二单元《美丽的山谷》 第1 课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 2 课时) 第2 课森林中的回声( 1 课时) 第3 课口琴吹奏( 1 课时) 第三单元:海滨音诗 第1 课大海啊故乡( 1 课时) 第2 课天蓝蓝海蓝蓝( 1 课时) 第3 课欣赏《海港之夜》《海洋和辛巴德的船》 第四单元:锦绣江南

无锡景( 2 课时) 一、《丰收之歌》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哦,林中那间小屋》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 第1 课渴望春天(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如:《春天在哪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篇一:教案 教案 教材分析: 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

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 )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 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文笔精华(八)《王小玉说书》教学设计

文笔精华(八) 《王小玉说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过《口技》一文,欣赏到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段《王小玉说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说唱艺术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 1、体会通感在描绘声音中的作用,学习用通感描写声音。 2、了解通过烘托手法突出主要人物的方法。 三、作者简介: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 作品介绍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共20回。小说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的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吏治的统治

下,无辜被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鲁迅先生评论《老残游记》:“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四、掌握下列字词: Zāng fǔyùn tiēchàng zhuàn rèn 五脏六腑熨斗伏贴畅快几啭千仞 五、赏析课文 课文的主角是谁? 主角是王小玉。 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王小玉说书的时候,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1、描写极有层次。可分为五层: 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节节高起——演唱高潮。 2、比喻特别精妙。 观众感受 像熨斗熨过听觉、触觉 像吃了人参果听觉、味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听觉、视觉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听觉、感觉

《七子之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材分析: 此曲以孩子希望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作比喻,深情地讴歌了澳门人民盼望回归祖国的赤子情怀。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的旋律比较平稳,其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在这里,形成了本乐段的一个小高潮,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真诚地倾诉。第二乐段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象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具准备: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渴望回归的呐喊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及学情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理应在在教育行业中一如既往地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音乐课的责任就是让校园歌曲、爱国歌曲、革命歌曲进入校园,唱响校园。 初中生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部分要求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乐理方面的音乐内容;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期听1-2首. (三)教学指导思想

经典模板 (176)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编写说明之主要特点

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编写说明之主要特点 (一)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 新编教科书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刻意突出人文性或工具性,也不把两者割裂开来,因此采取人文主题和阅读能力培养双线组元的方式。 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总之,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但纯以人文主题组元,往往忽视语文课程内在的逻辑性,呈现出课程内容的无序性,无法体现教材循序渐进的难易序列,最终无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选取能力培养这条线索与人文主题相配合,既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能使学生减少语文学习的盲目性,切实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必备的语文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发展。 双线组元的方式可能会带来两条线索互相掣肘的情形,对此编写时也做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力求保证两条线索的协调配合,统筹兼顾。七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七—九年级”学段的起始阶段,基于该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选择的单元主题都是一些感性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并不涉及高深的人文话题,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之类的主题,均取自学生身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据此选择的课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可读性,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保证阅读策略的各个点均衡排布、体现循序渐进原

则的前提下,我们会根据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设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点。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所选4篇课文,均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物,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最适合朗读。所以我们将阅读策略定位于朗读,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调配语气和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汉语之美。可以说人文主题和能力培养做到了协调配合。 (二)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度开发新选文 课标要求:“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据此,本套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选文以经典为主,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比如,七年级教材所选的《春》《济南的冬天》《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纪念白求恩》《猫》《背影》《最后一课》等,都是经典篇目,久经教学的考验。这些作品是多民族、多国家、多地区的,是不同思想、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它们不只是作为语言运用的范例,更主要是学生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冰心作品入选教科书一览表 1.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诗两首纸船》 2.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 3.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谈生命》 4.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5.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雨后》 6.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只拣儿童多处行》 7.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 8.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母亲》 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纸船》

1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成功的花》 1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冰心诗四首》《嫩绿的芽儿》 12.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文笔精华(九)《《往事》之七》 13.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三单元快乐的生活《雨后》 1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鸟儿《一只小鸟》 15.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书《忆读书》 16.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乐趣《山中杂记》 17.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七单元第26课《雨后》 18. 【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3课《雨后》 19.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短文两篇《雨后》 20. 【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选读一《小橘灯》 21.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雨

后》 22.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23.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童年《忆读书》 24.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25.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童真童趣第2课《雨后》 26.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快乐书屋二赏荷(四篇)《雨荷》 27.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天真烂漫的儿童生活第6课《雨后》 28.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再寄小读者》 29.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只拣儿童多处行》 30.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4课现代诗二首《纸船——寄母亲》 31.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11课诗两首《纸船·寄母亲》 32.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繁星》《春

七子之歌_模板

七子之歌_模板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 教学意图和设想: 本课是教材十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七子之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主题为:早日为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本单元体现了回归和盼归两部分内容,将这两个内容渗透于两课时的教学当中,以旅游景点为线索贯穿两课时,激发学生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2、欣赏《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 二、教学目的: 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聆听《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体验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因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因此在演唱时,应把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地位。 2、演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 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的介绍澳门的历史以及回归事宜(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演唱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提问:“七子”的含义?你了解闻一多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 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的开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提问:认真朗读歌词,Ma-cau是什么意思?(书上注解有答案) 教师:放录音,跟音乐一起唱 (二)欣赏声乐及器乐曲 教师;同学们过得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啊?都那里了,讲一讲?要是旅游你最喜欢到那里啊?今天老师带你们起一个美丽的景点-教师哼唱《东方之珠》片段,然后听录音。提问:这首作品描绘的是那里啊? 学生:香港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你所了解的香港(风土人情以及地理历史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香港是中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岛,一向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841年鸦片战争后由满清政府割让给英国。1997年7月1日,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

最新湘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注重教育目的,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我省城乡学校的实际,力求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注意对学生情商、智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工作任务: 1、初一(34\35\36\37\38\39\40\41\42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学措施: 1、初一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六、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 4 4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课题 古代诗词三首 文笔精华(一)课型诵读欣赏案序第1、2课 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2、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3.学习片断描写抓住景物特征 4.学习细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词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阅读、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和写景语言的意境和蕴涵,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1、熟读全文,做好朗读比赛的准备。2、准备好幻灯片、投影仪,投影或小 黑板。3、分组找赏析性的资料和有关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分组布置自学任务:1、按春 夏秋冬的顺序分四个大组, 分别找出对应的诗词、文笔 精华的赏析性文章或补充 资料。2、读熟每一首诗和 片段,至少写出一句话的赏 析性文字。 第一大组:找出写春天的课 内诗词和小说片段的补充 资料,包括赏析文字和原小 说主要内容。至少写出一句 话的赏析文字。第二大组、 第三大组、第四大组分别重 点对应夏、秋、冬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和钻研精 神,让学生学会 查找资料,学会 深入分析文章。 一教师导入:春夏秋冬,四时 风光,美不胜收。历代文人 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吟咏四 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三 首和四个小说写景片段。 激发学生的 兴趣。

古代诗词三首文笔精华(一) 【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三首文笔精华(一)》师:同学们还记得第四单元的引言吗?“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一年四季的美景真是让人说不完道不尽,我们在学习本单

七子之歌说课稿范文

七子之歌说课稿范文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子之歌》说课稿供大家参考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诵读欣赏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为“新闻传播”同单元的《新闻两篇》中安排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学习本单元的“参考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可结合两篇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作为“诵读欣赏”的语言素材诗作感情充沛、感人肺腑极其适合朗读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七子”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知识、情感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悲壮深沉的感情(知识、情感目标); 3理解拟人等创作手法在诗作表达方面的作用(知识、能力目标)

三、重点难点 作为以“诵读”和“欣赏”为主要内容的语言训练课“朗读”(目标2)和“赏析”(目标3)应为教学重点其中“拟人”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目标3”是教学难点 四、《课标》与课文的关系 这节课的课型为“诵读欣赏”关于“诵读”课标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组饱含血泪的现代诗不仅是绝佳的朗读素材更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接受高尚人格的渐染和洗礼关于“欣赏”课标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本课而言我想可以在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悲愤中饱含渴望的炽烈感情同时对诗作所运用的拟人与象征手法进行简单品析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40分钟)完成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从这一原则出发我选择了朗读法与启发问答法作为主要教法;同时确定朗读法与合作探究法为主要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

文笔精华(二)

房县军店镇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单元进度:第三单元主备人:张贞明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文笔精华(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能谈谈给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写出你认为不认识的生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文字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 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 3、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4、《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花街? 5、《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家乡的小巷有什么不同? 四、精读品析,探究课文。 刚才我们通读了这四篇文章,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下面教学任务。 1、四人一组,每人负责精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好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组内交流,推 荐分析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2、分析比较这些文章成功的成功之处。(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每人至少讲一点) 五、拓展延伸 1、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本中文章的成功之处,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许多好的写 景状物的文章,现在请你们再读一下这些文章。看看这些文章是否有我们刚才分析的成功之处? (四人一组,交流评价)那么你认为写好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语言,描写校园、公园或者街角一景。 学后反思: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