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容是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学期18章第一节容,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学习中渗透了许多后续容,这些都为以后研究函数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

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由扔入水中的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波浪,燃烧

的蜡烛越烧越短,一天当中不同时刻气温都在不断的变化,(见课本导图和教材开始的气温图)出发,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这里留足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这类变化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具体的情境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把学生顺利地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

(二)探究新知: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4-25页,问题1—问题4,完成所提问题。注意观察其中数量变化规律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学生能自学好这一部分。

2、小组合作讨论

1).理解两个概念常量与变量,并完成一组关于常量与变量的练习。

2)合作探究:通过以上题目,变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这个关系是什么呢?请阅读课本26页第一段。完成函数概念的一组填空题。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对似是而非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完成,对仍然不放心的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举手发言,集体补充,直到把认识不清的彻底搞明白,学生教学生,解决以前一个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函数概念的理解。

3、自主检测:出示一组练习题,重点训练几个概念的理解,

这个过程我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在学习中感觉有困难吗?还有什么问题?这节课你觉得与同学、老师的配合好吗?学生在自由讨论、发言补充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只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与大家交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学好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小结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容,可以使学生对所知识进行再认识,得以巩固和加深记忆,同时,也可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知识更加趋于合理化。

(四)、课堂检测

出示一组反映本节知识点的练习,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变量与函数

(第一课时)

文党

邓州市十林镇一初中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变量与函数是八年级下学期18章第一节内容,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学习中渗透了许多后续内容,这些都为以后研究函数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能列举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2)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探索,学

会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其变化规律,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逐步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学生经历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探索,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自信。 (2)进一步加深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函数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法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 四、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由扔入水中的石子可以激起层层波浪,燃烧

变量与函数

变量与函数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来了解常量、 变量的意义;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在理解掌握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确定函数关系式; 4、会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理解函数概念和自变量的意义;确定函数关系式。 【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式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 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 s=_________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思考并完成课本71页的问题2—4。 小结: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________;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________; 活动二:问题引申,探索概念 (一)观察探究: 1、在前面研究的每个问题中,都出现了______个变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同一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自己分析“问题一”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再分析上述所有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关系.) 归纳:上面每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相互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有________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3、其实,在一些用图或表格表达的问题中,也能看到两个变量间有上述这样的关系. (二)归纳概念: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_________,y是x的________.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_________. 活动三:一辆汽车的油箱中现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单位:L)随行驶里程x(单位:km)的增加而减少,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式子,这样的识字叫做函数解析式。(2)指出自变量x 的取植范围。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19.1.2《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南康六中任善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函数概念的第一节,在函数与图象这一章里,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是能否学好后面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领悟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否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法分析 因本节内容主要是函数的概念,以讲授为主,运用举例、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法指导 学生以听为主,在初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概念; (2)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天气情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了解变化关系。 时间/h 9 11 13 15 …… 气温/0C …… (3)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时,其中变量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S:.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9.1.1 变量与函数 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说课设计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将从具体的概念性知识转移到抽象概念,也是初中知识的一个过度,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将初步认识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函数。本节也是后期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的一个铺垫,以及为高中学习的一个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和理解概念的能力相应的有一些具备,但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初步接触,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疑惑感是很正常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会摆脱疑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掌握函数概念,掌握函数表达式的三种表示方法,运用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引入生活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会发生变化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解决:通过对生活例子的研究,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及函数概念。掌握函数满足条件和表示方法。 情感态度:结合对实际生活例子的探索获取数学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树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函数与变量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式法) 教学难点:变量与函数概念的讲解与理解。 教法分析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启发、引导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研究数量关系的问题,结合坐标系的知识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如图是曲靖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段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解:(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1℃、2℃、5℃;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4℃;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 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相对存在的;(2)会在较复杂问题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列举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

的兴趣,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计算、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并及时总结、及时运用,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教材及学生特点,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新洲镇中心学校李家海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第一节《变量与函数》。根据新课标及我县“乐学高效”课堂模式实施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是《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而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启蒙课,在这里学生初步接触了变量的概念,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以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理解变量、常量、自变量的意义,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掌握变量与常量间的关系,识别出函数关系中的自变量及函数。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要突破的教学难点是:较复杂问题中常量、变量与函数的识别。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论,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从实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归纳、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新知识学习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深化认识,形成技能。

变量与函数教案

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通过函数概念,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经历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图1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这张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看出回答: (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为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2)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 (3)这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升高?什么时候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思考:这张图是怎样来展示这天各时刻的温度和刻画这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的?

问题2: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年利率. 观察上表,说一说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 问题3:收音机的刻度盘的波长和频率分别是用米(m)和千赫兹(kHz)为单位标刻的.下面是一些对对应的数值: 仔细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问题4:圆的面积是随着半径增大而增大的.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S表示圆面积,则S与r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式,试求出半径为 1cm,1.5cm,2cm,2.6cm,3.2cm时圆的面积,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形成概念 (一)变量与常量概念的形成过程 1.举例、归纳 问题1: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示图)学生观察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引出“变量”。 问题2:学生观察随着存期x的增长,相应的年利率y是如何变化的过程,加深对变量的认识,引出“常量”。 设问:一个量变化,具体地说是它的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是量的数值变与不变。 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板书。 在其他二个问题中有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 吴刚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是吴刚,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的前提知识,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垫定了基础。它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了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然后,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已经相互之间的关系。 2.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经历了探究具体情境中变量的过程,体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难点:理解变量的内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故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熟悉的背景中感悟变量的意义。 学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理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形式进行,这样有利于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从而揭示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个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问题,形成概念。 接着,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内容,我创设了两道变式演练。练习讲解完后,我将对本节内容作课堂小结,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一下在这节课中的得与失,感到困惑与疑难的地方。再由我来作小结,再强调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小结完后,我会布置作业。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我将布置两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题目。 接下来,我谈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六)板书设计

变量与函数 知识讲解

变量与函数 【学习目标】 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变量和常量,变量在变化的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范围(即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初步掌握确定常见简单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基本方法;给出自变量的一个值,会求出相应的函数值. 3.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其解析式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明确交点坐标反映到函数上的含义. 4. 初步理解函数的图象的概念,掌握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对已知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解释函数变化的关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变量、常量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要点诠释:一般地,常量是不发生变化的量,变量是发生变化的量,这些都是针对某个变化过程而言的.例如,60s t =,速度60千米/时是常量,时间t 和里程s 为变量. 要点二、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要点诠释:对于函数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函数的实质,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于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要使代数式有实际意义; (3)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函数关系,要看对于x 允许取的每一个值,y 是否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 (4)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至少具备两个条件: ①函数关系式相同(或变形后相同); ②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相同. 否则,就不是相同的函数.而其中函数关系式相同与否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变 量x 的取值范围有时容易忽视,这点应注意. 要点三、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 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要点诠释: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1)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 (3)当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实数; (4)当解析式中含有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相应的底数 不为零; (5)当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为a 时的函数值.在函数用记号()y f x =表示时,()f a 表示当x a =时的函数值. 要点诠释: 对于每个确定的自变量值,函数值是唯一的,但反过来,可以不唯一,即一个函数值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19.1.1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变量与函数》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中第二节课的内容。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引入变量数学,是学生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块新的领域,但涉及的内容又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可以补充大量的实例来充实本课,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的应用到。所举的实例也都能在认识函数的时候用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函数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为下一节课奠定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结合具体实例概括函数概念。 3.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并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以及结合实际问题表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部分:教法与学法分析:

1.说教法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学生体会与实验,思考与探索。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部分:学情分析 初二(17)班学生基础较好,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的思考.本节课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际和以前学习的知识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授过程中大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举出大量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且与同学间合作发现变量与常量这一事实。第四部分: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引言教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合作探究,形成概念。 问题1.下面各题的变化过程中,各有几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另一个量的变化的? (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时间为t h,行驶的里程为s km。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是来自武城二中的***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变量与函数》。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B版必修1第二章2.1.1,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分析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一章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容,这些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是对函数符号 y=f(x)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根据教学容逻辑顺序,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2.通过对实例的探究,让学生感受、体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态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确定此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联系到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觉得以上教学目标比较切合实际,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的重要容,达到以上学习目标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准备应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一方面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依据本节为概念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 学法方面,学生通过对新旧两种函数定义的对比,在集合论的观点下初步建构出函数的概念。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建构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求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新湘教版八下教案:4.1.1 变量与函数

第4章 一次函数 4.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 4.1.1 变量与函数 1.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重点) 2.了解函数的概念;(重点) 3.确定简单问题的函数关系.(难点 ) 一、情境导入 如图,水滴激起的波纹可以看成是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圆,它的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半径的确定而确定. 在上述例子中,每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当一个变量确定时,另一个变量也随着确定. 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常量与变量 分析并指出下列关系中的变量与 常量: (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 2 gt 2(其中g 取9.8m/s 2);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 解析: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解:(1)球的表面积S cm 2与球的半径R cm 的关系式是S =4πR 2,其中,常量是4π,变量是S ,R ; (2)以固定的速度v 0米/秒向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的高度h 米与小球运动的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式是h =v 0t -4.9t 2,常量是v 0,4.9,变量是h ,t ; (3)一物体自高处自由落下,这个物体运动的距离h m 与它下落的时间t s 的关系式是h =12gt 2(其中g 取9.8m/s 2),其中常量是12g ,变量是h ,t ; (4)已知橙子每千克的售价是1.8元,则购买数量w 千克与所付款x 元之间的关系式是x =1.8w ,常量是1.8,变量是x ,w . 方法总结:常量与变量必须存在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需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它是否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二是看它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取值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探究点二:函数的定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变量x ,y 满足x +3y =1,则y 是x 的函数 B .变量x ,y 满足y =-x 2-1,则y 可以是x 的函数

数学:14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集体备课导学案 授课人:2009-9-27 科目集体研讨主持人教案序号集体研讨与 个案补充 课题14.1变量与函数(2)课型新课时 形式个人备课 导学活动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常量、变量、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满足函数关系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同学们身边的事例,激发同学们探究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从具体的事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自变量的意义. 教学设计过程 活动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问题 在抗震救灾募捐活动中,某班有学生44人,若每人捐款10元,共捐多少?若每人捐款15元呢?20元呢? 得出结论:捐款总数随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 活动二、探究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变量和常量的含义 我们生活之中常常会遇见许多数量,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都是怎样表达的呢?让我们看一些具体的实例(大屏幕显示). 1.一辆汽车以60 km / h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s(千米)和行驶的时间t(小时)有怎样的关系?先填写下表,再试着用含的式子表示。 (小时) 1 2 3 4 5 (千米) 学生回答:s = 60 t(板书). 2.用10c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cm,面积为S,怎样用含的式子表示S?

《19.1.1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变量与函数”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由实例引入函数的基本概念,根据函数概念判断函数关系,结合实例体会函数的应用,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 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的概念,它需要用变量的观点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图象等,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 知规律,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一些函数解析式。 3.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 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如常见的路程问题, 销售问题,弹簧问题,几何图形的面积问题等等,逐步形成变量与常量、自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来突出重点。) 难点:对函数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突破难点的关键是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一个变化过程、两个变量、一种对应关系三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应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如书上油箱中剩余油量和汽车行驶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问题等。)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在本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丰富的现实情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19.1.2《变量与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函数概念的第一节,在函数与图象这一章里,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显得十分重要,是能否学好后面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 2、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教学难点:领悟函数概念;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对应的思想,能正确地判断一些关系式是否是函数,能列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数学思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归纳函数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 解决问题:理解函数概念并且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 三、教法分析 因本节内容主要是函数的概念,以讲授为主,运用举例、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四、学法指导 学生以听为主,在初步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变量、常量的概念; (2)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天气情况。进入“南康整点天气实况”,从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量等几个方面了解变化关系。 时间/h 9 11 13 15 …… 气温/0C …… (3)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时,其中变量是.用含t的式子表示S:.

共同特征:1.两个变量;2.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就 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设计意图:首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然后相互交流。) 2、思考问题: (1)下图是体检时的心电图,其中图上点的横坐标x 表示时间,纵坐标 y 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它们是两个变量,在心电图中,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吗? (2)在下面的我国人口数统计表中,年份与人口数可以记作两个变量 x 与 y ,对于表中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 )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板演,然后相互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3、概念详解: (1)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 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 , y 是 x 的函数. 问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2)如果y 是x 的函数, 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y 的函数值。 (3)概念辨析: 1)指出下列变化关系中,哪些是y 关于x 的函数,哪些不是y 关于x 的函数? ①xy=8;② x 2+y 2=8;③ x+y=4;④ |y|=x+2;⑤ y=3x 2-8x+6. 2)下面两个图中的曲线是表示y 关于x 的函数吗? 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1)函数不是一个数,而是反映两个变量之的一种对应关系;(2)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3)自变量的值确定后,函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 中国人口数统计表 年 份 人口数/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1999 12.52 x y y x (1) y x (2)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变量与函数17.1.2函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17.1.2 函数 一、分析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7章第1节第2课时。 2、本课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基础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认识函数的开始,为接下去学习一次函数等和其它学科利用图象、表格等内容打好基础。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函数的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经历具体实例的抽象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教材的重点,难点: 由于函数的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学生认识生活实例是否具有函数关系的基本工具,因此函数的概念和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能否看成函数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因此摩天轮转动时高度和时间的关系抽象成图象表示后,学生能通过思考理解图象表示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准备: 为了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尝试教学、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课件演示,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教师问题设计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初中数学《变量与函数》教案 第14章一次函数 14.1变量与函数(1) 教学目标 ①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悟函数概念的意义,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②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一副弹簧秤和挂件,一根绳子. 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1.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先填写下面的表,再试着用含t的式子表示s: t(小时) 1 2 3 4 5 s(千米) 2.已知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那么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人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画面积为20cm2的圆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注:(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2)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景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 动手实验 1.在一根弹簧秤上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 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填入下表: 悬挂重物的质量m(kg) 弹簧长度l(cm) 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重物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2.用10d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的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用表格表示).设矩形的长为xdm,面积为Sd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注:分组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各组选派代表汇报.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深刻体会了变量间的关系,学会了运用表格形式来表示实验信息. 探究新知 (一)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1.在学生动手实验并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上面的问题和实验都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其中有些量(时间t、里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等)的值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我们称之为变量.也有些量是始终不变的,如上面问题中的速度60(千米/时)、票价10(元)等,我们称之为常量. 2.请具体指出上面这些问题和实验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课件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课件 一、说内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是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复习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函数概念的实质是:表示两个数集的元素之间,按照某种法则确定的一种对应关系。然后用集合语言给出函数的一个新的定义。它既是对初中的函数概念的一个提高,又为揭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作了准备,这种编写也体现了在认识上由特殊到一般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对函数符号y?f(x)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初步学会从图形(或图象)、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体会函数基本概念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后的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引导发现和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教学过程,再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以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概括、 归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初中的常量、变量与函数的概念 复习再现初中变量观点描述函数的概念,为后面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来定义函数奠定基础。 请同学观看几段视频(神州六号的发射,花开放的过程,人身高的变化过程,汽车行驶的过程,运动员跳水的过程等)。 在这些过程中,总是因为一个量的变化影响着另外一个量的变化,他们之间总存在着一些规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数学知识描述这些规律——变量与函数(揭题)。 通过实例:(1)认识生活中充满变量间的依赖关系;(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二)概念的形成 1.探究实例: 1、(幻灯片1)如图,这是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请大家看图回答。(1)这天的6时、10时和14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 提出问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任取一个时刻t(时),请问都有几个温度与它相对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并且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任取一个时刻t(时)都只有一个温度T(℃)与它对应。 2、(幻灯片2)如下表,银行对各种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规定了相应的利率,下表是2002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规定的利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