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国的兴亡

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科学技术

的文化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第13颗时: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时: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第15课时: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时: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时: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时:第18课昌盛的文化

【教育资料】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第7课《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学习精品

《阿拉伯帝国》检测试卷 1.以下不属于古代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A.《天方夜谭》 B.万神庙 C.清真寺 D.《医典》 2.“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有可能是( )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阿拉伯通史》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这种制度几乎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旅行”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巴勒斯坦 C.罗马 D.麦加 4.阿拉伯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他是当今世界主流宗教的创始人之一,“他引导全阿拉伯人走正道,既为阿拉伯人民避免了流血与牺牲,又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文明进步的大道,他应受人们的尊重与敬仰。”材料中的“他”是()A.汉谟拉比 B.释迦牟尼 C.耶稣基督 D.穆罕默德 6.7世纪,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7.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写了这么一段文字:“除真主外,别无神袛,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段话出自() A.《论语》 B.《金刚经》 C.《圣经》 D.《古兰经》 8.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D.资产阶级统治 9.小刘的爸爸信仰伊斯兰教,他说622年是为伊斯兰教的元年,请你帮小明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是( ) A.这一年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B.这一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C.这一年阿拉伯帝国成为跨三洲的大帝国 D.这一年阿拉伯半岛已经基本统一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第7课 阿拉伯帝国]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九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第7课阿拉伯帝 国]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前来麦加大清真寺朝拜的穆斯林必须拜谒的地方是( ) A、卡尔那克神庙 B、克尔白神庙 C、巴黎圣母院 D、雅典娜神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巴格达物产丰富 B、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 C、巴格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D、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的统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 ①把中国的造纸术等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 ②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③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和医学知识 ④撰写了《马可·波罗行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用语与世界三大宗教观念搭配一致的是( ) A、基督教——MY GOD,阿门 B、佛教——真主赐你平安 C、伊斯兰教——阿弥陀佛 D、以上三者搭配都是正确的 【答案】: 【解析】:

北师大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7课《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

《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 1.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是( ) A.查理曼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穆罕默德完成的双重历史使命是()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出走麦地那 ③建立横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国④基本完成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下列属于加速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 A.金钱赎买 B.改革 C.伊斯兰教 D.外族征服 4.下列图片中,具有典型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是() A B C D 5.622年,被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这源于( ) A.穆罕默德开始传教 B.穆斯林公社成立 C.穆罕默德征服麦加 D.阿拉伯半岛统一 6.他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他”是()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7.《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A.雅典 B.罗马 C.开罗 D.麦加 8.右图这本书重点介绍了穆罕默德的活动,穆罕默德建立宗教社团 是在 ( )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大马士革 9.伊斯兰教产生后发挥的作用是() A.使阿拉伯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 B.使东西方商路畅通无阻 C.使麦加贵族得以在麦加从事商业活动 D.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0.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联结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他是() A.穆罕默德 B.耶稣 C.乔达摩·悉达多 D.亚历山大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 第7课 阿拉伯帝国学案2 北师大版

第7课阿拉伯帝国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其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明的关系。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伊斯兰教产生前,多种危机使得半岛动荡不安。大约570年, ______________出生在阿拉伯半岛__________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40岁的时候,他开始传播________________。他宣称自己是真主___________的使者和最后的___________。号召信仰唯一的神——___________,反对多神崇拜。622年,他在____________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630年,他率领支持者占领麦加。至此,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接受了伊斯兰教。 2.通过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以_____________为纽带,把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双重使命。他所建立的国家和由此形成的阿拉伯文明,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建立起了一个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奠定了的疆域基础, 同时导致了的改变,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先进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对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1258年,西征的________军队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三)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 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阿拉伯人不断,并加以 ,之间形成了、的阿拉伯文化。这种文化的 开放性使其迅速发展,并融合了,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瑰宝。阿拉伯帝国在、、和艺术等各个利于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___________、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世界第7课 阿拉伯帝国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三

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第7课阿拉伯帝国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三 ?第1题【单选题】 7~10世纪期间世界上曾存在的四大帝国,除查理曼帝国、中国唐朝外,还有( )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②罗马帝国③东罗马帝国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要从网上查找古代阿拉伯的历史信息,下列不适合作为关键词的是( ) A、太阳历 B、《天方夜谭》 C、清真寺

D、阿拉伯数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用语与世界三大宗教观念搭配一致的是( ) A、基督教——MY GOD,阿门 B、佛教——真主赐你平安 C、伊斯兰教——阿弥陀佛 D、以上三者搭配都是正确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世界上各种宗教建筑各有特点,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宗教文化。下列建筑与所对应的宗教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世界历史上,“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分别指( ) A、希腊、罗马

B、日本、朝鲜 C、日本、阿拉伯 D、阿拉伯、日本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阿里巴巴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俄底浦斯王》 D、《哈姆雷特》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第8课大一统帝国重建

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西汉初年,承袭秦制,但又实行郡国与封国并行的制度,而封国实力的增强,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西汉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由此形成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春秋以来统治集团更新的大体完成。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吴楚七国之乱、布衣将相之局、黄老之学、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汉初政治”,懂得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无为而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掌握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布衣将相之局”,懂得国君将相不必贵胄的道理。 通过学习“‘清静无为’政策”,懂得统治政策的制定应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的利益。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汉承秦制”、“汉武帝”、“光武帝”、“分裂”、“统一”等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即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光武帝重振国势,但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演化为分裂局面,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和的推进又使中国走向新的统一。 ●汉承秦制 1.提问:什么是中央集权体制?秦是如何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的?由此导入新课,指出:西汉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汉统治者删繁就简,承袭秦制。分析汉承秦制的具体表现,如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承袭秦朝的郡县制;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度;此外还承袭了秦朝的集议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等。汉承秦制,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2。结合课文小字和“练习与测评”1,从辩证的视角分析,汉承秦制又不完全承秦制。分析汉不完全承秦制:其一,汉初的政治体制虽承袭秦朝,但政令施行则宽简舒缓,与秦朝之急切苛刻全然不同。其二,秦虽有分封列侯的制度,然未曾像西周那样分封诸侯王。而汉在承继秦郡县制的基础上,大封同姓诸侯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所封的同姓诸侯王,既占有土地、人民,义有征收土地税和山川市井之税的特权。此外,他们还利用控制盐、铁等资源,减免百姓赋税,与朝廷争夺民户。平日,他们还豢养了不少宾客,为其出谋划策,通过各种方法与朝廷分庭抗礼。随着同姓诸侯王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中央政权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与打击其势力的增长。结合“知识链接”,指出: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将支郡削去,收归中央,于是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同姓诸侯王制造了“吴楚七国之乱”。 可以拓展汉初郡县与封国并行原因的相关知识:第一,刘邦认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一旦出现反叛,就无人拱卫中央政权。刘邦不愿重蹈秦短命的覆辙,于是便大规模地分封同姓诸侯王,以便有足够的屏藩中央政权的力量。第二,由于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时间很短,人们对这一制度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人误将秦的暴政与郡县制的实行联系起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还有一些人,虽然不反对推行郡县制,但同时又认为分邦建国体制也不错,同样有存在的必要,两种制度可以同时实行。这些看法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刘邦,于是他采取了封邦建国体制与郡县制的混合体。在诸侯王国之下,依然有郡县,这些属于诸侯王国的郡被叫作支郡,名义上虽属于中央政权,实际上在诸侯王的直接管辖之下。 还可以拓展西汉封邦建国体制与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异同点,指出:两者在内容上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12课《阿拉伯帝国》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12课《阿拉伯帝国》预习笔记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1)6世纪末7世纪初,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2)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封,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2.创立: 创立时间: 创立人; 创立地点: 经典: 3.传播: 最初,在麦加城传教,但是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4.统一:占领麦加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 二、阿拉伯帝国 版图: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的帝国。 影响:伴随着帝国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灭亡:1258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帝国灭亡。 三、阿拉伯文化 发展原因: 哈里发重视知创立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支付与译著同重量的黄金稿酬。表现: 1)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2)改造了古代印度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3)完整的由阿拉伯人创造; 4)“西医”有很多是阿拉伯人的贡献; 5)编著了《医学集成》和《医典》,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6)《》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影响: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第12课《阿拉伯帝国》知识点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背景: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2.伊斯兰教的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3. 伊斯兰教的发展: (1)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 (2)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

2019北师大版(新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阿拉伯帝国教案语文

第7课阿拉伯帝国 【课程标准】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

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传统多神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伊斯兰教是怎样产生的?它在阿拉伯国家产生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了解详细的过程。 【新课探究】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教 (1)名词解释 伊斯兰,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和平与安宁。穆罕默德传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伯各个部落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起来。 (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3)创立者:穆罕默德。 ①图片材料 ②文字解读:穆罕默德,生于约公元570年的麦加。穆罕默德少年时牧过羊,是一个半文盲,年轻时他诚实可靠,相貌俊秀。穆罕默德当年曾在麦加郊外的一个山洞里沉思冥想,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信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完美版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西岗34中王艺坚 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 1、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仍避免了不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代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的国家的建立,回忆他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秦人”同“汉人”和“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秦的灭亡给后世提供了借鉴。 本课的内容分三部分:“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三者之间的发展线索是秦的统一、灭亡、西汉的建立。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是重点。为什么能兼并六国是难点。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很重要,本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时期一统天的局面,本课是封建社会统一时期的开始,所以地位很重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间距离学生遥远,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此时期的成语故事或编演课本剧《长平之战》,学生在课前就对这一时期有简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对本课内容感到陌生,让学生讲故事,演义历史会让学生拉近与历史的距离,学习时能自然而然对本课内容感兴趣,学生在演义的时候能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在课前早就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有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这些知识已具备,也具备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了加工处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让他们准备成语故事及课本剧能够完成。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学到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让学生看图掌握统一的过程,让学生有处理资料、分析、归纳、概括、识图,掌握直观记忆法,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唯物看待历史,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会用历史为现实服务。 知识能力: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图,了解秦兼并六车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揭竿而起”、“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第7课 阿拉伯帝国导学案

第7课阿拉伯帝国 主备:审核: 一、知识点: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阿拉伯半岛面临生存危机、社会危机、贫富分化等多重危机。 2、创立:(1)创始人:穆罕默德(2)教义:号召信仰安拉,反对多神崇拜。(3)经典:《古兰经》;(4)“伊斯兰”一词为顺从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者为“穆斯林”;(5)622年,穆罕默德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首都:麦地那(6)穆罕默德的贡献: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他创立的国家和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2、默罕默德的继任者:哈里发; 3、影响:(1)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2)奠定了伊斯兰哈里发国家的疆域基础;(3)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成就: 1、文化中心: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 2、著作:《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3、建筑:清真寺(麦加清真寺、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科尔多瓦清真寺)。 4、医学:阿维森纳的《医典》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 5、将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全世界。(四)比较三大宗教: 二、选择题: 1.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 2 历史现象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查理·马特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3.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4.右图为银川南关清真寺,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众多的穆斯林来做礼拜。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它所

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

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变革及其影响 ――以秦汉帝国时代的大一统文化为例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演进的长河中,有曲折的峡路,也有江波平阔之处。作为中国史上的英雄时代,秦汉史的整体风貌“闳放”而“雄大”。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先秦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为秦汉时期的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上升阶梯。秦汉时期全面发展的社会状况,又使先秦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有些成就得到发展,有的学科领域得到拓宽,有些经过改造、发挥,更加完善、系统,更加理论化。秦汉文化与先秦文化,一脉相承,又有创新。海内六合大一统,封建经济大发展,秦汉封建国家影响深入边远地区,中外交往又有突破性的进展,以及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对文化的崇尚,这些既是秦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又铸就了秦汉文化的特有风采。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变革与文化变革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是他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项空前的措施。 首先,改“王”为“皇帝”。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但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觉得自己是“德迈三皇,功过五帝”,于是秦始皇单取一个“皇”字,同时又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自此“皇帝”就代替“王”而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秦始皇就成了中国历史了第一位皇帝。 第二,加强中央政权组织。秦王朝的中央政权是秦国原来的中央政权的延续和扩大,但官职的名称和权力有许多变化:最高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以外,中央最重要的官职是三分,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三公”之下,有所谓“九卿”。秦始皇统治时期,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手中。为使大权不致旁落,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政、军和监察大权,互不统属。由于三公互不统属,所以最后决断只能归皇帝一人。 第三,调整地方政权组织。统一后的地方政权组织,主要是推行郡、县、乡、亭四级行政组织。秦王朝所推行的封建官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进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篇章教材巩固主题二秦汉帝国的统一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试题含答案

第一篇章教材巩固 主题二秦汉帝国的统一与魏晋南北朝的分裂 考点梳理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秦始皇 政治中央1 中央2 地方3 1 经济 2 3 文化:统一文字(书同文,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思想:焚书坑儒,推崇法家思想 民族:抵御匈奴、修长城(用险制塞、隔绝固守)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思想文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置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作用: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思想 (2)地方封国:主父偃:推恩令,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可封为列侯,由郡县统辖。 作用:削弱了地方诸侯王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监察京师官员、皇族 地方:设十三州部,各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官员和豪强 评价:通过这些措施,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武 帝是位维才大略的政治家。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与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作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通道,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正式管辖新疆。 大秦(古罗马) ↗西域(新疆、中亚地区) 中国出口:丝绸、冶铁、造纸术。中国进口: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 5.了解“造纸术”,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6.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官渡之战——双方: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结果:以少胜多,孙刘联军胜。意义: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 (3)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建立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南京)称王,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7.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西晋后期,五胡十六国战乱不止,人口大量南迁(100万)。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原因:1、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经验、技术、工具。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3、社会条件安定,没有战争破坏;4、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 表现:在南方,出现了麦稻兼作技术和双季稻技术、蜀锦、灌钢法、青瓷;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 8.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措施:(1)迁都洛阳(494年)(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改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巩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丝绸之路:是亚欧陆上交通线,被称为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路线图: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新疆、中亚地区)→西亚→欧洲。西汉—古罗马(大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