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

病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1]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生理学是研究①____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②____的科学。 2.生理学主要从①____、②____和③____三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 3.生命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②____、③____和④____。 4.新陈代谢过程可分为①____代谢和②____代谢两个方面。 5.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①____、②____和 ③____。 6.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①____。它是机体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②_____ ;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③____的状态,称为④____。 7.机体活动的调节方式有①____、②____和③____,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是④____。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①____,其结构基础称为②____。 9.根据形成的过程和条件不同,反射可以分为①____反射和②___反射两种类型。 10.反馈调节控制有①____和②____两种类型。 11.可兴奋细胞包括①____、②____和③_____。它们受刺激时易发生 ④____反应。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尿液 D.淋巴液 E.血液 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相对稳定 C.随机多变 D.绝对不变 E.剧烈波动 3.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A.分泌活动 B.收缩反应 C.电位变化 D.神经冲动 E.反射活动 4.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习题 第一章 生理学绪论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2.神经调节 3.体液调节 4.反馈 5.负反馈 6.正反馈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_______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_______.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_______.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_______.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_______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_______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看作() A.控制系统 B.受控系统 C.控制信息 D.反馈信息 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人体血压稳定 B.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全身性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局部性体液调节 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D.短暂 14. 排尿反射是()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二)多项选择 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 B.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 C.需后天学习获得 D.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 E.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 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出现反应迅速 B.局限而精确 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D.作用范围广泛 E.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 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体 任务:功能活动规律1)生命活动现象、机制(如心脏自律性、骨骼肌收缩); 2)生命活动之间的协调(运动时心跳加快,尿生成减少); 3)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了解正常人体 震颤麻痹定向治疗等。 当然,临床医学实践又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如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等。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如实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如,测定心率 (二)实验:创造条件后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如,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心率的变化。 常用动物实验。 1.英国生理学家、医生W. Harvey,1628年,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 1)创建了动物活体解剖法 2)发现了血液循环(心脏、动脉、静脉功能;毛细血管?) 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慢性动物实验——条件反射; 3.Baylise, Starling 盐酸引起胰液分泌,发现促胰液素——体液调节; 4.心钠素的发现 1956年,心房肌有颗粒,70年代de Bold证实生物学效应——利尿利钠。 四、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的层次,生理学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机体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因为:1)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2)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例如,心肌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心肌细胞内部又有各种蛋白质决定了细胞的收缩特性。因此,对心脏功能的研究需要在肌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水平上进行,如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这类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它所含的物质分子,可称为细胞和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阐明: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例如,血液循环系统生理功能的研究,需要阐明心脏各部分如何协同活动、心脏如何射血、血管内血液流动的规律、心血管活动如何调节等。可以在体或离体。这类研究要对完整的心脏、血管和循环系统进行观察,是以器官和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称为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这方面的知识称为器 (三)整体水平完整机体的生理活动并不等于各系统、各器官生理功能的简单总和。因为:1)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完整机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这是整体水平要阐明的内容,其偏重于综合效应。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加强其活动,但整体情况下反射活动效应是抑制。 要全面地理解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必须从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进行研究。最终效应以整体为主。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外环境:大气环境,千变万化; 内环境:相对稳定,内环境?人体的细胞(约75亿个)大多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直接接触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所以,法国生理学家提出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ent)的概念。 (一)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之间发生物质交换;从细胞外液摄取氧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排入细胞外液。 态(homeostasis)。如,血糖浓度、温度、渗透压、酸硷度等。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 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 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 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9.5万hm2。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发展时期(1979 ~ 1997)辉煌岁月。 调整时期(1997 ~现在) 1997年国家教育部对我国本科专业做了压缩和调整,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第一章林木病害基本概念 第1节林木病害的定义 1. 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概念,需注意两个要点: 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