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社会学知识点

西方社会学知识点

西方社会学知识点
西方社会学知识点

第一章(孔德、斯宾塞)

1、孔德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说:

(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最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

(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

(3)实证阶段(科学阶段):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人类只观察各种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即发现它们的先后不变的关系和相似关系。这一阶段的科学知识都是经验的实证的知识。

2、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定义: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定义: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3、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概念: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有明显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论思想.

第二章(涂尔干)

1、涂尔干的贡献: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研究界定

概念: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者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在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出现的、同时不依赖于个人而独立存在任何行为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度量或其因果可以度量的社会总体现象。

2、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A.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B.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C.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D.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第四章(西美尔)

1、社会学的问题领域划分:a.一般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b.纯粹社会学或形式社会学c.哲学社会学. 分别侧重研究的对象:一般社会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包括经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哲学社会学是对社会的认识论研究和形而上学研究。

2、形式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社会学的任务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正是这种湖东的总和,构成了社会。

3、文化社会学:(一)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又成为个体文化,是指行为者生产、吸收、控制个中主观文化因素的能力和倾向,是已经内化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总和体现。

客观文化: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科学、伦理、组织、团体、制度等等。它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4.文化悲剧。但问题是,客体文化已经产生就具有了独立的客观性。虽然人们保持着创造和更新客观文化的能力,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的压倒性优势越来

越明显,越来越对主观文化产生压制作用。产生文化悲剧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化程度越来越高.

5.货币的功能:(一)货币作为一种客观文化的出现,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加强,一方面创造了一个日益物化的世界。另一方面也增进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理性。货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增加了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同时又克服了这种距离的途径。(二)对社会尤其是生活与其间的个人与社会关系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韦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动;研究方法—解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说明”

2.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

a.价值中立:价值中立的对立面为价值判断。具体而言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受到研究者的伦理、文化、信仰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现象作性质上的判断;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要摆脱价值判断,不做价值判断、暂停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科学领域之外的问题,不能依靠科学来解决。

b.理想类型: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想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研究者借助这套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理想类型分为:历史的理想类型和分类的理想类型。

3.社会行动与理性化过程

a.社会行动是指行动者以他主观所认为的意义而与他人的行为相关,即以过去的、现在的或将来的所期待的行为为取向(如对过去所受侵犯进行的报复、对现在受到的侵犯进行的防御、为防止未来受到侵犯进行的防御)。

社会行动的两个条件:A行动者个人赋予其行动以意义。B行动者所采取的行动包含着以他人的行为为目标

b.社会行动的类型:

①目的理性的行动(手段——目的理性行动或工具理性行动) 这类行动重视对行动的可能结果的计算和预测,强调对行动的手段和目的以及派生的结果进行仔细权衡和考虑。

②价值理性行动:对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信仰包括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等方面。在这种合理性行动中,对终极价值的信仰就是行动者的目的。信奉了某种价值后,目的是否达到,后果是否合理,均不在考虑之列,只有手段才是行动者考虑的对象。

③情感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所左右的行动.行动不具备稳定性和可预见性④传统行动:这是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决定的行动.行动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3、合法性的统治形式的类型、具体特点: a.传统型统治特点:①缺乏按照事物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②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③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④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⑤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b.魅力型统治特点: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接受实际的考验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接受持久的考验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⑤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c.法理型统治特点: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收到规则的约束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④法理型统治具有明确的议事规则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

第七章(帕森斯、默顿)

默顿的社会学中层理论观

一.社会学中层理论观(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含义:所谓的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综合性理论(巨型理论)同具体的经验调查(描述性研究)之间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二.功能分析范式:

1.范式定义: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范式的作用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2.指出的三个错误假定:①社会的“功能一体性”假定,即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②“普遍功能主义”假定,即认为所有的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履行积极的社会功能③“不可或缺性”假定,即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第八章(达伦多夫、科塞)

1.权利精英理论:“权利精英”是指由经济、政治、军队中占据高位的财阀、军阀和政客组成了或多或少结合在一起的权利精英。他们的重要决策决定了美国社会的节本结构和走向,左右着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具体来讲:(1)权利精英已经阶层化:权利精英一般来自至少具有两代发家史的富裕家庭;父母出生在美国;白人;男性;来自城市社区;上过著名的大学等等。(2)权利高层具有替代性(3)权利分配不公平性:认为美国的权利结构是一种“金字塔”。(4)权利趋向集中。

2.社会冲突的根源:一.首先,归结为权利分配不均。权利和权威都是稀缺资源,社会组织中的权利与权威的分配都存在差别。这种差别性分配,转变成社会对立的决定因素。既导致某一“强制性协作团体”中各次群体之间的竞争和搏斗,因而他们是这些制度化模式中冲突与变迁的主要根源。其次,还归结为角色的强制性安排。在他看来,任何特定的“强制性协作团体”中的角色,都可以划分为统治与服从这两种基本角色类型。统治的角色对维持现状感兴趣,而服从的角色则热衷于权利和职权的重新分配。所以无论何时,只要角色存在,社会对立就必然存在。

总之,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特定的社会结构就是阶级结构,但是这种阶级划分不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是以统治与服从之间的权威关系来划分的。在整个社会中存在多种统治与服从的社会结合形式。不管怎样,不同程度的压迫,强制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有系统的社会对立和冲突正是由此而生。

3.社会冲突的结果:社会冲突的结果是引起社会结构的变迁,特别是权威结构的变迁。概括了三种类型的社会变迁:①革命变迁:所有统治人员的替换;②改革变迁:统治人员的部分替换;③最低层次的社会革新,即把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到统治者的政策中去。

4.科赛的功能冲突理论

(1)社会冲突的根源:从定义可以看出,科塞把社会冲突的根源归为物质

性原因和非物质性原因两类。

①物质性原因。是指权力、地位和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均。

②非物质性原因。是指价值观念和信仰的不一致。科塞认为冲突的非物质性原因源于“社会合法性的撤销”,即人们对现有的制度怀疑并缺乏信心,不再接受现有制度为合理合法。(2)社会冲突的类型:

一.现实性冲突与非现实性冲突

1现实性冲突: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作为手段的冲突,冲突可以被其他更有效达到目标的手段所替代。2非现实性冲突:至少冲突中的一方是“为释放紧张情绪的需要”而发起的冲突,冲突本身就是目标。二.紧密关系与非紧密关系中的冲突。也就是说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绪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

三.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内群体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体冲突:发生在群体之间的冲突.影响因素:人格投入。四.意识形态下的冲突:实际上是指作为集体的代表参与的,以集体的目标为动机的那些冲突。

5.达伦多夫主要是对马克思的理论采取部分批评、部分接受并加工修改的做法来形成自己的学说。科塞继承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思想,发展齐美尔对冲突的社会正功能。

6.社会冲突的作用:一是群体内冲突的功能:冲突的性质,社会群体或者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二是群体外冲突的功能(对群体内部状态的影响,对社会融合及扩展的影响)

7.安全阀制度:就是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结构稳定的制度。

第九章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

1、社会交换论的三位代表人物:a.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论 b.布劳——社会结构交换论c.爱默森——社会交换网络分析

2、霍曼斯基本命题(六个):

a.成功命题: 是其理论的最基本的命题,他指出人们的行动总是追求报酬、逃避惩罚

b.刺激命题:行为受到经验和情境的制约

c.价值命题:人们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有价值判断参与的

d.剥夺—满足命题:限定了价值的时效性

e.攻击—赞同命题:揭示了人类行动的感情色彩,行动受到自我公正的支配

f.理性命题:则在指出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行动的可能性。

3、布劳微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宏观结构中的社会交换:

第十章符号互动论(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1、符号互动论的概念:符号互动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这一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60-70年代依赖,它在美国及西方社会学界颇为流行。2.符号互动论的人物观点:一.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二米德的“想象演习”理论;三、托马斯的“情境定义”理论;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

3.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①戏剧分析:a.剧场b.前台c.后台d.剧组

②印象管理理论:a.概念:即是如何在他人的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的印象的过程。或者说当别人观察他们时,他们如何表现自己。

b.论述的方面:①理想化表演:就是掩饰那些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标准不一致的行动,而表现出与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与标准的行动。②神秘化表演:是指故意与别人保持一定社会距离,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使别人产生崇敬的心理。例如,在西方各国家的军队里,军官与士兵各有各的食堂,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官兵太熟悉,到打仗时不听从军官的命令。③补救表演:用来应付一些未预期的意外行动的,如无意行动、不合时宜的闯入,失礼、当众吵闹等都会导致表演的不协调。4.误导的表演:使别人产生错觉,即得到假印象的表演被称为“误导的表演”。如一个很有钱的人但它可以装的很穷,可能是身份高的人装的很低,也可以是身份低的人装的很高。其目主要有二:获得某种利益;为了满足某种虚荣心:

第十四章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

1.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认为,对社会行动的分析应该以沟通行动作为分析的起点,而不是目的的合理性运动。沟通行动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动,使是用语言的行动。即言语行动。

2.生活世界及其理性化:生活世界是人们生活其中、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拥有的、一组庞大而不明确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世界与沟通行动相辅相成,生活世界中大量的共同拥有的、不明确的背景知识使得沟通行动有进行的可能。

第十五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吉登斯对现代性的分析: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形式。吉探索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和制度特性,更关注现代社会。(一)现代性的断裂性: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并没有达到社会发展渐进模式中的制高点,相反,它是一种与以前的社会秩序具有巨大差异的社会(二)现代性的动力机制: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思性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三)多维度的现代性分析: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多维度的,在不同的层面上的制度有不同的表现,而过去社会学理论所阐述的各种因素只是其中一部分。(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制度化的反思,自我反思

2、结构二重性的概念:结构二重性原理: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的中介。在这种社会实践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

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

第十六章(布迪厄)

1、场域的概念:场域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将社会理解为一个各种力量冲突的场所(冲突论观点);二是认为社会空间有着一定的结构(结构主义观点)。

2、惯习的概念:布迪厄的惯习概念用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持久而又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与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即对实践前的认知把握。

第十九章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

浮科,尼亚,贝克人物方法(自己整理)

2018年电大西方社会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资料全【完整版】 (5)

作业一思考题 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作业二阶段性测验(第1至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 2.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 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 4.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C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事实D.社会组织 5.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 6.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 7.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 )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 8.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 )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 9.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 10.米德提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 C)。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 2.齐美尔根据服从于多数人、服从于组织、服从于思想原则这三个标准对统治与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3.迪尔凯姆论述了利己性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性自杀等三种自杀类型。 4.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投入、体验和设身处地。 5.米德指出,游戏阶段是嬉戏阶段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复杂性、组织性、规则性和预期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4小题,共20分) 1.实证阶段(孔德) 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2.社会比率(迪尔凯姆) 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等。 3.有机团结(迪尔凯姆) 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4.社会唯名论 韦伯的立场被称为“社会唯名论”,其实质是认为那些诸如阶层、阶级、组织和社会比率等概念并不是实际存在,而是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名词,真正实在的是受主观意愿支配而真实行动着的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道题,共20分) 1.帕森斯A—G—I—L框架中的适应、目标达到、整合与维模(即潜在的模式维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一、导论 (一)史学史概念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 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 (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 1、过程 (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 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 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 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 (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

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

西方史学史试卷

西方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总计30分) 1.《长征记》的作者是() A 色诺芬 B 老伽图 C 波利比阿 D希罗多德 2、《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 A 狄德罗 B康德C伏尔泰 D 孟德斯鸠 3、西方史学史上第一部历史著作是() A《历史》 B《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C《希腊史》 D《罗马帝国衰亡史》4、罗马文化的“黄金时代”是() A凯撒时代 B奥古斯都时代 C屋大维时代 D伯里克利时代 5关于西方古典史学的优良传统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求真探索的精神 B理性主义观念 C宏宽的历史眼光 D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6、下面哪位史学家来自德国() A休谟 B 伏尔泰 C莫泽尔 D吉本 7、下列不属于口述史学的特点的是() A生动性 B广泛性 C民主性 D真实性 8、人文主义史学的基本特征() A初步运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B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排斥古典史学批判、反思的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记载 9、属于凯撒的史学作品的是() A《高卢战记》 B 《日耳曼尼亚志》 C《罗马历史源流》 D《罗马古物考》10、下列不属于19世纪美国历史主要学派的是() A浪漫主义学派 B 废奴派 C盎格鲁-撒克逊学派 D边疆学派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_____ ,______ ,______ 。 2.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商人__________,撰写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作品《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称之为“__________时代”。

4.__________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立者,他被称为“爱国史家”。 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维的_________又称《罗马史》。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_________、_________、文笔优美。 7.奥古斯丁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8.罗马三大史家有撒路斯题乌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被称为“政治史之父”,他的《__________》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 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10.文艺复兴这个词最早是由__________世纪的法国学者谢尔·德金尔克提出来的。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建城以来史》的作者是匹克托。() 2.“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3.公元4世纪至前3世纪的希腊社会,史称“古典时代”。() 4.波里比阿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机家。() 5.著名的“剑桥三史”是《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纪史》、《剑桥近代史》。() 6.狄德罗撰有《路易十五时代》和《百科全书》。() 7.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8.文艺复兴的一个特征是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9.西方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古罗马史学。() 10.老伽图用拉丁文字写作罗马史,首开拉丁史学之先河.( ) 四、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总计10分) 1. 修昔底德

西方社会学史

绪论 一:早期的社会思想和后来的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区别 A.早期的社会思想探讨的是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普遍关系,而后来的社会学思想关注的是工业社会或因工业社会到来而造成的人性和社会秩序的巨变。 B.由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的出现,使社会学剑门有可能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获得借鉴,以一种不同于早期的社会思想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讨人性和社会秩序。 二:思想遗产:从古希腊到18世纪 柏拉图(前427--前347):第一个留下关于社会研究的系统著作的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关于人的本性和社会关系的论述“人类在本性上时一个政治动物”,对社会结构的论述,尤其是有关中产阶级的观点。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圣西门 三: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影响。 B.现代科学的成长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铺垫 C.社会的急剧变迁和现代社会的出现对西方社会学诞生的直接推动。 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孔德:社会学的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概念的提出、《实证政治体系》包括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第三: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秩序和进步,静力学和动力学时相互关联的。 A.社会静力学 1.基本内容:在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字和机构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与和谐”是主要论题,部分在维持秩序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2.家庭是构成社会组织的基础,是研究社会的起点 3.维系社会平衡的因素:语言、宗教、劳动分工。 语言:进行交流,传递文化的中介维持共同秩序 宗教:向人们提供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一致的原则,社会行动的基础,秩序的源泉。 劳动分工:加强职业间的依赖,培养人的合作精神。 B.社会动力学 1.基本内容:运用人类智慧发展三个阶段理论解释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社会变迁是人类智慧或人性发展的结果。实证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归属。 2.智力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在此基础上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远古时期,中世纪时期,科学时期。 C.评价 1.孔德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要否认规律的存在或把规律的存在归因于上帝的安排而要进步。 2.把智力发展归因于社会发展的动力室历史唯心主义论。 3.由于孔德的判断不来自具体历史的具体研究,因此不具备孔德本人所坚持的实证主义经验性,陷入了他排斥的形而上学。 第四——对孔德研究方法的评价 A.关于研究方法的论述是孔德社会学中最具有贡献价值的内容之一。孔德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为社会学进一步发展和最后成为一门具体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建城以来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痛恨暴君,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边疆史学:特纳是美国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他提出了边疆学说,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提出了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该派因为适应美国扩张主义而名噪一时。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西方史学史书目1

西方史学史中文参考书目 (一)原著 (1)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花城出版社,1994年(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 (3)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1986年(4)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1986年 (5)色诺芬:《长征记》,商务印书馆,1985年 (6)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1961年 (7)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8)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9)恺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恺撒:《内战记》,商务印书馆,1986年 (11)撒路斯提乌斯:《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商务印书馆,1995年 (12)李维:《罗马史》选,商务印书馆,1980年 (13)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4)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商务印书馆,1985年 (16)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17)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18)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20)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香港圣经公会,1980年 (21)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1989年(22)奥古斯丁:《独语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23)格利高里:《法兰克人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24)比德:《英吉利教会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25)艾因哈德:《查里大帝传》,商务印书馆,1979年(26)无名氏:《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27)薄伽丘、布鲁尼:《但丁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8)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商务印书馆,1982年(29)马基雅维里:《论李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0)蒙田:《蒙田随笔全集》,译林出版社,1996年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 名词解释: 实证主义(孔德):基本信念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无根本区别,应当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社会科学。基本原则:(1)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2)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3)知识论都经验主义原则;(4)“价值中立”的要求;(5)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都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 社会静力学(孔德):关于人类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论,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哥哥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在孔德看来,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转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 社会动力学(孔德):关于人类自然进步的一般理论,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的基本内容。 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理论(孔德):孔德认为,他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在各个方面和各个时代的发展,发现了一条人类智力必须遵循都根本规律,它是建立在我们的机体发展和历史经验事实所提供的充分根据的稳固基础之上的。这个规律是: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我们的每一个知识部门,都相继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社会有机体论(斯宾塞):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即一个社会或社会结构被视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特征的关系,例如法律、家庭、犯罪等等,当它们与其他的社会特征相互作用时,通常会受到检验以满足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或社会有机体的所有元素,它们具有维护有机体的稳定和团结的功能。代表人物是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俄国社会学家P·von 利林费尔德、德国社会学家A·舍弗勒等。 形式社会学(齐美尔):齐美尔认为,人们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存在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即“社会交往的形式”,而这些形式就是社会学研究的内容,这就是齐美尔率先提出的形式社会学。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

西方史学史

绪论 (1)阶段一:前5C-5C古典史学时期 局限性:①仍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战争的结局和罗马强盛的原因 ②过分突出了历史著作的叙事性和文笔的生动,损害了历史的真实 ③历史的叙述上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 成就:①历史学家通过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 ②历史学家“知道历史的作用首先在于获得真理” ③历史学家认识到“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目的、成败的历史” (2)阶段二:5C-14C初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时期 ①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的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 成就:在时空观念上超越了古典时代 ①历史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 ②历史记载有了准确的纪年 (3)阶段三:14C初-19C末20C初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史学的近代史学时期 发展:①该时期是西方近代史学中人神之战,人战胜神的时期 ②历史考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历史哲学开始产生 ④19C是历史学的大繁荣时期,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4)阶段四:20C初-今现代史学 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继续发展,但分析的历史哲学更受欢迎。吸取了实证史学的有点,注重跨学科总体研究的法国“年鉴学派”历久不衰,成为当代史学的楷模。二战后,众多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进入了历史学领域,反映了当代史学科学化、精密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史学结束了遭受史学界冷落的状态,渗入到专业历史学家中间。 (1)时期一:20C初-1949年建国前 借助日本的间接介绍到直接接触西方史学原著 从翻译他人之作到自己撰写著作 (2)时期二:建国-1978 初步发展与遭遇坎坷 大转变:从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 60S年代初,西方史学史得到学术界关注: 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见被提上来 在高校历史系的教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出版不少有关西方史学的译著 (3)时期三:1978-今初步繁荣与转型:研究最活跃、成绩最多

西方社会学主要理论

一 结构功能主义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思想渊源 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A.孔德和H.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迪尔凯姆、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之一,其他3 个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①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②目标达成。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③整合。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④潜在模式维系。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 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默顿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的起源与三大学术传统的确立 孔德最先正式倡导建立社会学,主张以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其科学方法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方法,其基本精神就是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与研究结果的可证实性或重复性。孔德认为社会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知识具有统一性(孔德就是从人类智力发展阶段入手来分析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因为她认为智力就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与基础。);神学、形而上学、实证科学就是人类一切知识领域都必然经过的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社会的知识也不例外,社会学就就是发展到实证科学阶段的社会“科学”或“社会物理学”(社会学,在孔德瞧来,在各门科学中最为复杂、最需依赖其她科学的发展而得以产生发展,属于最高层次的科学。社会学具有完善地应用实证方法的特点,它把先前的一切科学作为源泉,所有其她学科都为它作了准备。)。孔德用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以及人类知识的统一性来论证一门有关社会的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自然科学方法推广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的有效性,不够充分。 斯宾塞在其《社会学原理》等著作中对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性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论证。斯宾塞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比社会,认为社会就是一个有机体。因此,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瞧成就是类似于生物有机体进化的社会有机体的进化。斯宾塞认为,进化就是从相对模糊的、松散的与同质的状态向明确的、紧凑的与异质状态转变的普遍的过程。斯宾塞认为,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就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就是一条公理。她认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就是自然与社会进化的动力原则,社会进化如同生物进化,被生存竞争的原则所支配。她明确指出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生长过程、结构分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因此完全可以用与生物有机体相同的那些概念、原理与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斯宾塞提出的许多概念,如结构、功能、分化、等仍就是宏观社会学中普遍使用的分析工具。但与孔德类似,她仍然就是以社会与自然(生物有机体)之间的统一性、相似性作为社会学这门关于社会的科学赖以成立的理论根据,仍然就是以自然科学中的原理与方法搬用于社会过程的方式来建构社会学的概念与命题。

西方史学史 复习题

李维+:古罗马学家。著述丰富,流传下来仅《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并残缺不齐。创立通史体例,重视历史垂训,文笔优美。但其陷入了历史循环论,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影响史实可靠性。但还有很高史料价值,是研究罗马早期及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塔西陀+:古罗马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维的史学传统和成就。著有《日耳曼尼亚志》《历史》和《编年史》,强调信史实录以及道德教化作用。对罗马帝国初期的社会状况作了深刻的揭露,反对暴政,怀念歌颂共和,透露出悲观主义情绪。但其作品至今是研究古代罗马历史的权威史料,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代表人物。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确立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为以后中世纪史学定下基调。 吉本: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杰出代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共6卷71章,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吉本恪守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历史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具有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维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鼻祖,代表作《新科学》,详论人类历史社会历史发展,建立历史发展观点,并试图为它寻求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三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马克思称赞其思想“有不少天才的闪光”。他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休谟: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家,近代“不可知论”的创始人。著有《英国史》、《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理研究》、《自然宗教对话录》等,主张扩大历史记载的范围,倾向于社会史。同罗伯逊、吉本并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斯特拉波:小亚细亚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志》,把当时地中海地区的人民的地理知识总结,在古代的地理书籍中最为详备,论述了当时西方人所知道的那个世界的山川地势、民族分布、物产种类、商业往来、风俗民情等,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新史学:20世纪初萌动、五六十年代发展,反对兰克学派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首倡于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美国学者鲁宾逊等人。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新文化史学:20世纪五十年代一次转折,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和发展,新文化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社会史、经济史和人口史的一种突然暴发的批判。重点转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限的历史。90年代更强调要研究个性、独特性和突发事件。

西方史学史

导论:历史、历史学与史学史 一、历史和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 已过去的事实经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过去事实的记载历史学科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历史,或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实在的历史 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与时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历史与现实) 历史无所不包,任何事物都有历史(历史与空间)人的活动 描述的历史 理论预设:历史观参照(叙事)框架:时间、空间 价值准则:叙事意图决定史事的选择描述过程:历史是被叙述的 体现的是一种过去观,而不是过去本身这种历史可随时翻新,不断重写。 二、史学史 历史学:简而言之,是历史研究的学科 历史学概念的几次变迁 希罗多德对史学的界定:对过去的研究,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即证词和探究。 证词:目击者对真实发生的事情所做的符合事实的陈述; 探究:根据这些证词去寻找事实真相的活动。 古罗马时期,历史被理解为探索者所作的叙述,即讲故事。历史学即叙事史学。 中世纪时期,特别强调历史是指人类事务的整个进步过程,并认为历史是个循环的过程。 文艺复兴之后,历史学作为学科逐步形成 史学史的历史 史学史一词的广义用法在西方开始于16世纪,几乎等同于历史编纂学,内容包括历史的编纂、写作和表述方法、体例、结构和技巧,也包括历史研究活动的成果。 1599年,法国波普利尼埃尔《完美史学思想第一书》,直到18世纪以前,这一类史学史著作都是单纯按照年代先后排列过去的史学家和作品。 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廷根学派提出要对历史学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1911年,瑞士富艾特《新史学史》;1913年,英国古奇《19世纪的历史学与历史学家》。这时的史学史将历史著作及其方法列入了研究范畴。 现代史学史的定义由美国的一批史学家所定义: 贝克尔:(史学史)是古代希腊以来的历史著作的总和,包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他们使用的史料、著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趣味性… 1980年布加勒斯特第十五届历史科学大会上成立了历史编纂学国际委员会,并创办两个刊物《史学史》和《史学研究国际年鉴》 一些代表作品: 布莱萨特《历史学:古代、中世纪和现代》1983 伊戈尔斯主编《国际历史学研究手册》1979 伊戈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1985 德泽尔主编《历史学的未来》1977 斯蒂森《历史学面面观》1987 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史学家与史学著作(史学思想、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地位

西方社会学教程

PS:红色为疑问;加粗的地方应注意 绪论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思想基础(知识力) 一、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1、宗教思想:上帝创造世界,上帝的意志主宰一切。 2、古希腊唯物主义 3、“黄金时代”说:认识到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希望原始社会的美好时代能够重新回来。这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但代表了一种倒退的落后意识。 4、柏拉图的“理想社会”: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把社会看成是包含着分工和不平等的统一体,规定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应从属于其整体。认为贤明的立法是保持社会昌盛和秩序的关键,凌驾于各个局部利益之上。私有财产和家庭作为社会的独立要素都应当为增强社会的统一性发挥作用。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社会”: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种独立的要素在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复杂的、有分化的、结构的社会整体是由集团而不是个人组成的。社会起源于人的合群的政治本性,是有一定功能和财富的集团所组成。但他并未摆脱传统哲学的模式,没有分清国家和社会的区别。 二、社会契约论 1、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英)、卢梭(法) 2、理论内容: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①天赋权利:认为人有天赋权利,人们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所谓天赋权利是人们生存的自由、平等、财产私有和享乐的权,任何人或组织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人的这些权利。②人们订立契约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③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度的不断进步的过程。④个人高于社会。 3、思想局限:①强调社会是个人主观自愿默认的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人性是社会秩序的基础。②没有把社会看做是不同的(政经文)层次构成的复杂结构,也看不到社会各个层次的客观运行规律。 三、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 1、代表人物 ①伏尔泰

西方社会学理论-侯-笔记

西方社会学理论导言 一、学习《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目的 通过学习社会学发展史上各个思想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理论,在自觉模仿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 二、社会学发展史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classical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社会学的诞生和形成时期,主要特征是: 1.社会学发展的重心在西欧,但20世纪初已经开始转向美国:孔德(Comte,法国人);斯宾塞(Spencer,英国人);滕尼斯(Tonneis,德国人);涂尔干(Durkheim,法国人);韦伯(Webber,德国人);马克思(Marx,德国人)、帕累托(Pareto,意大利人);齐美尔(Simmel,德国人);曼海姆(Mannheim,匈牙利人)。社会学发展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凡勃伦(Veblen),库利(Cooley),帕克(Park),米德(Mead),托马斯(Thomas). 2.使社会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尤其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确立了独特的学科地位,主要表现为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也有两种意见。一种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向为标志,比如Garner就认为社会学起源于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的《君主论》(the Prince),until the renaissance, most books upheld general notions of normative behavior, were non-empirical, and did not observe,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actual human behavior. Machiavelli included into his book all the violent, fierce, savage, coercive, and even compassionate acts that the ruler implement in order to stay in power. The prince is based on reality-the observations of real people, not just moral ideals. 另外一种意见便是以“社会学”一词的提出为标志,那就是法国社会学家August Comte1838年,在他出版的阐述社会哲学原理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虽然我们本课程的讲解从孔德开始,但是要是想理解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源流,还是要追溯得更久远一些。 3.此一时期的社会学思想形成了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论题,对以后的社会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大约从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末,这是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的发展重心转移到了美国。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human behavior is shaped by socie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那么人的思想也是植根于社会条件中的。 2.围绕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展开,首先是帕森斯综合西欧的古典社会学理论,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建立了宏大的结构功能主义体系,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其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批判,形成了社会学理论在美国的“群雄并起”的局面,因此很多学者就把这一时期称为“帕森斯”和“反帕森斯”阶段。 3.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各个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立场出发,发展完备了各个理论传统,形成了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等几大理论体系。我们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和上一部分的讲法有些区别,这一部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理论体系进行讲解。 (三)当代社会学理论(contemporary sociological theory),指80年代以来各个理论家对社会学理论传统进行修正、综合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有: 1.社会学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遍地开花,仅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世界各国慢慢地纳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各个国家也接受了西方的各种社会学说,他们都遵循社会学传统开始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学研究。所不同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学理论建立在对理论的继承、批判和发展基础上;而不发达国家更多地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了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实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