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
统购统销

2008年第11期

统购统销

■海

1953年夏,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在大江南北不胫而走:口粮不够了!

建国初期,全国性的土地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年是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国就增加了600多万城镇人口,都要靠

国家供应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不但挤占了一部分粮食种植面积,还使吃商品粮的农民增加到1亿。为了搞建设,国家还需要出口一些粮食换机器、换外汇。农民过够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土改后生活好了,自己也要多吃些粮食。这一来,粮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更没有料到的是,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

的现象,抢购风迅速由局部向全国各地蔓延。到1953年夏季,国库存粮已经所剩无几。即使政府号召厉行节约,也只够城里人维持两个月!田间小麦的收成虽未最后确知,但长江流域洪灾之大,百年罕见,夏粮减产已成定局。这些情况由粮食部在6月2日汇报给中央,各省书记和经济学家齐聚京城商量对策,结果是:“形势严峻,难以为继。

引子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有这么一项国家政策,它的颁布初衷仅仅是为解一时之需。然而,在几十年之后人们再次回望时,它的威力和波及范围犹如利刃,在历史中留下深深印痕。

它平息了年轻的共和国出现的惊恐和慌乱;它把中国的农民牢牢地束缚在了土地上;

它把全国人口分为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两大阶层;

它让名目繁多的各类“票证”成为生活的依托并演变为岁月的符号;就连它的“隐退”也成为见证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分水岭。

在评价之后,我们会忽然发现,再凝练的语言都无法诠释这一历史名词的博大内涵,然而,也恰恰是因为这寥寥数语,暗示着那些深藏在文字后面的隐秘岁月似乎在勃勃欲出……

然而在受灾地区和粮食脱销地区,粮贩子却开始大肆活动。私商得知政府的艰难,群聚起来火上浇油。在京津地区,私商在两个小时之内把粮食统统买去,囤积居奇,接着又蜂拥去徐州抢购黄豆。一个叫王雨农的人,独自买去了25万公斤黄豆。几天之后,江西市面上的稻谷也被一扫而光;河南省南阳市各供应点经常聚集上千人排队争购;江苏省如东县的白蒲镇万人请愿,要求卖掉棉花、生猪而购买粮食;粮食牌价与市价脱节,这年春天,在产粮大省江

苏,杂粮市价高于牌价15%,有的地区高出30%。投机商趁机兴风作浪,抢购囤积,一些农民也惜售待沽。

情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紧张的社会心理反过来助长了农民不肯卖粮的情绪。结果造成恶性循环,粮食抢购和抬价的风浪一波又一波。

局面岌岌可危,年轻的执政党该如何处置?

口粮出了问题,毛泽东自然想到了一个人,于是“陈大掌柜”临危受命

陈云在建国后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从这一点上说,它相当于全国第一任的“大掌柜”了,全国人民的口粮出了问题,毛泽东自然要找陈云了。果然,毛泽东要求陈云负责的中财委尽快拿出具体办法。

1953年9月,陈云连续十几天

召集中财委有关人员开会,商讨

解决问题的办法。陈云过去所提

的征购办法,也被提出来讨论。大

家原来考虑到这个方案的强制

性,可能会超出农村干部以及农

民的接受程度,所以粮食部原先

提交给中央和财经会议讨论的方

案中,都没有提到征购。

经过讨论,大家议出了八种

方案:第一,又征又配。就是在农

村里实行征购,在城市里实行配

给;第二,只配不征。就是只在城

市配售,农村不征购;第三,只征

不配。就是只在农村里征购,在城

市里不配给;第四,原封不动。就

是继续采取自由买卖的办法;第

五,“临渴掘井”。就是先自由购

买,到实在没有办法了再来搞征

购;第六,动员认购。就是层层下

达控制数字,然后由村支部动员

农民认购,达不到控制数字不散

会;第七,合同预购。就是每年在

春耕前由国家同农民签订预购合

同,秋收时按合同交售;第八,各

行其是。就是不搞统一的办法,由

各地根据情况制定办法。

陈云将上述八项办法比较来

比较去,结论是“只能实行第一

种,又征又配,就是农村征购,城

市配给。其他的办法都不可行。”

他的基本理由是“我现在是挑着

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

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

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

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

对。”“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

实行征购,一个是不实行征购。如

果不实行,粮食会出乱子,市场会

混乱;如果实行,农村里会出小乱

子,甚至出大乱子。我们共产党在

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跟农民结成

了紧密的关系,如果我们大家下

决心,努一把力,把工作搞好,也

许农村的乱子会出得小一点。而

且,这是一个长远的大计,只要我

们的农业生产没有很大提高,这

一条路总是要走的。”与会者听取

陈云的报告,一致为他经过缜密

的八种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所

历史的名词

21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1期

服。大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实行征购和配售,是调剂粮食产需矛盾的最佳方案。

1953年10月1日,国庆之夜,在

天安门城楼会见厅里,陈云将实行粮食征购和配给办法的想法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作了汇报。

对于这个办法,陈云也不是没有顾虑的。这年夏季的财经会议上,中财委副主任薄一波刚刚因为新税制问题挨了批,但那只涉及国家与大批发商的关系,影响有限。粮食问题可是跟谁都有关系,万一出漏子,那后果不知比新税制要严重多少。陈云后来说:“又征又配,农村征购,城市配给。硬家伙。我这个人胆子小,有一点怕。我跟毛主席讲,我怕开除党籍,二十几年了,搞不好就搞翻了。”

但是,舍此以外,别无他法。粮食不统购统销,国家工业化的大局就没法保证。陈云抛弃了个人利害得失的顾虑,毅然挑起了统购统销这付危险的担子。

毛泽东、周恩来等同意陈云的意见。毛泽东让陈云负责起草《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邓小平负责起草决议。

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有关全国粮食会议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征购、配售”的名称可否改变一下?因为日本人搞过这个事情,这个名称有些吓人的。对此,章乃器先生提出把“配售”改为“计划供应”。陈云等就把“征购”改为“计划收购”。两方面合起来简称“统

购统销”。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

治局开会,讨论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一个月后,政务院第194次会议讨论并通过《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此令的颁布意味着统购统销政策正式出台。

一声令下,全国粮食市场一律关闭,一切买卖由政府掌控。私营商贩与农村粮食市场的联系彻底切断。

基于同样的考虑,中共中央于11月15日还作出了《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2月

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财政经济

委员会《关于目前副食品的产销情况及今后措施的报告》,决定成立全国食品公司,把副食品收购、销售与出口统统管起来。1954年9月9日,政务院又颁布了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总之,一不做,二不休,要干就干个彻底,把包括粮食在内的一切农产品的收购与销售全面控制起来。

面对新问题,党和政府毫无经验,仓促上阵难免造成问题迭出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指明了粮食的来去,即由国家从农村统购,在城市、镇统销。

但是这项制度的内容之新、覆盖之广、行动之果断是一般人难以想象和难以很快理解的。尽

管在统购统销正式施行以前,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于可能出现的毛病也做了预测和准备;尽管在贯彻统购统销过程中“全党动员,全力以赴”,但统购统销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党和政府对此也毫无经验,因此,统购统销开始实行以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混乱。

从层面上看,统购统销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上到下许多干部群众没有思想准备,无法接受,其中包括一些高级领导干部;阻力之二是统购统销实行仓促,在具体操作上既无经验,也无制度。

统购统销推行的办法是由上级颁发控制数字和由群众实行民主评议。然而问题是对核定农户的粮食缺口缺乏具体办法,存在盲目性,导致苦乐不均,有的农民卖粮食过了头,而有的农民则故意少报或不报余粮。另外在粮食供应上也有多供或少供现象。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关系着5亿农民和8000万城镇居民的吃饭问题,事关重大。为此,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全党动手,全力以赴”。接到中央的决议和政务院的命令后,全国各地在1953年11月底和12月初即开始在农村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仅山西省投入

这一工作的力量,就有130万人。

在后来成为中国农业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寨也经历了这一历史时刻。我们在今天重温当年大寨的那段历史,能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当年的艰辛和不易。

22

就在大寨取得丰收的那一年,国家实行了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如何既要圆满完成国家的统购统销任务,又要安排好村民的生活,是对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农业社社长的陈永贵的一次考验。

1953年大寨农业获得了丰收,特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丰收更为明显,陈永贵也就名声在外了。但大寨村里还有人对他不服气。初级社刚成立的那年冬天,粮食已经收下来了,一个在社外的单干户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在村里说起了风凉话。他说:“不要再吹农业社的优越性啦!亩产125公斤也值得大惊小怪?我这个单干户,一亩地还打了150多公斤哩!”

在今天我们听起来,一个人对新成立的农业社有成见说几句风凉话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情,但陈永贵却不这样认为。他知道那个人的地里不可能打下那么多的粮食,他认为那个人说这番话的本意就是向初级社挑战,不承认合作社的优越性。但是,那人毕竟没有直接攻击合作化,陈永贵也不便正面追究他的什么责任。但这难不倒陈永贵。

陈永贵马上召集了全村会议。他先在大会上宣布国家今年将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虽说他当时不可能对统购统销政策的意义了解得这样清楚,但国家要求农民卖余粮这个关键环节他把握住了。他说:“今年,农业社、互助组、单干户都丰收了,这很好!党支部相信国家第一次分给咱村的征购任务一定能超额完成。现在就按各家自报的产量,把

余粮卖给国家吧!”

那位说风凉话的人,到现在

才发现自己“撞到枪口”上了。他

本来没有产那么多粮食,实际上

他的亩产只有100公斤多一点,如

果按亩产150公斤卖余粮,就意味

着连口粮也不够。这可是涉及到

全家人能否吃饱肚子的大问题,

于是也就顾不得脸面了。陈永贵

后来多次讲到过这件事,说那个

人这时的行为就像电影镜头一

样,一会儿蹲在墙角,一会儿又左

右开弓打自己的嘴巴。一边打还

一边作贱自己,说自己的嘴“是坏

嘴,是屁嘴”。说这张屁嘴“不值

钱,净是胡说”。他一再说明实际

情况:“我每亩地的产量,不管怎

样也打不够150公斤。”

村里的人爱看热闹,这时都

跟着说:“产量是你自己报的,不

能有假?就按你说的数字算统购

粮吧!”

在关系到是否饿肚子的问题

面前,那人只好四处讨饶。他“交

待”说:“我自己不入社,还反对别

人入社。我是怕入了社吃亏,才这

么捣乱。”

陈永贵当然不是真想让那人

按亩产150公斤的数量卖余粮,他

要做的其实就是要扫除发展农业

合作社的障碍,完成好国家的统

购统销任务。他见“电影镜头”表

演得也差不多了,便说道:“共产

党从来讲实事求是,反对说谎话。

你究竟打多少粮食,一看你的庄

稼还不知道?你想把产量降下来,

就得挨门挨户向群众认错,由群

众讨论处理。”

一场风波算是过去了,但实

行统购统销才刚刚开始。

统购统销是国家制定的政

策,多向国家卖余粮是各级领导

反复提倡的事情。凡是国家的政

策,陈永贵都要模范地执行,凡是

领导提倡的事情,陈永贵都要带

头照办。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在大

寨村的几次党支部会议上,陈永

贵总是经常讲。那时老区的共产

党员思想觉悟普遍比较高,只要

是上级号召办的事情,即使一时

思想上想不通,也会去照着执行。

陈永贵自己更是发挥了带头作

用。他这年一下子卖了2500多公斤

“余粮”,贾进财和其他党员也都

学着他的样子,卖了太多的“余

粮”,以至于连口粮都没有留足。

在党员带动下,大寨当年向国家

卖出了20000多公斤粮食。

统购统销的任务总算完成

了,但来年开春大寨村民却面临

着缺粮难题,陈永贵卖的粮食比

谁都多,劳动强度又最大,生活的

困难可想而知。可以说,这是前一

年卖过头粮的必然结果。

当然,由于第一年大家都没

有经验,卖了过头粮的不仅只大

寨一个村,别的村也有这种情况。

为了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

难,县委在第二年曾三次下放“返

销粮”,也就是政府按照牌价向农

民“返销”一部分粮食。但大寨村

没有去要返销粮。此时大寨已经

成为县里的一个先进典型,为了

保护这个典型,县委书记张怀英

徒步5公里来到大寨,找到陈永贵

了解情况。

陈永贵在与张怀英的谈话

历史的名词

23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1期

中,虽然承认自己由于没有经验而使村里卖了过头粮,村民生活有些困难,但是坚持不向国家伸手。他说:“大寨群众的吃粮倒是紧一点,但差不多都还能吃得下来。倒是我的粮食成了问题,又三天两头有下乡的同志。可是瓜豆也快下来了,没粮有菜还能饿着人?你那粮食还是先考虑其他地方吧!”

这是陈永贵第一次在困难面前谢绝了上级的支援,以后他曾多次这样做。这也成为大寨自力更生精神的一种生动体现。

但是大寨毕竟是大寨,从全国范围来看,情况就不那么单纯,甚至说要严重得多了。

从1953年到1955年两个粮食年度的统购中,基层干部迫于压力,致使有许多强迫命令和买“过头粮”的现象,加剧了农民和国家的紧张关系。到了1955年春许多地方几乎是“家家谈粮食,户户要统销”。许多农村不缺粮的农民也和缺粮的农民一道,纷纷要求国家供应粮食,使国家粮食供应呈现极不正常的增长。据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当年的统计,不该供应而供应或该少供应而多供应了的占总数的19.3%,占总供应量的

23.2%。这种情况引起了农民、尤其

是缺粮户的不满,他们批评政府“统购有政策,统销没政策了”、“统销不公平”。有的地方还为此发生了骚乱,如广东省中山县即因购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骚乱,骚乱自1954年12月13日上午9时起,至27日晚止,历时15天,蔓延到4个区10余个乡,参加骚乱

群众前后合计约5000人。骚乱中,区、乡干部及积极分子被打伤63人,其中重伤15人,死1人,被抢粮食1万余斤,被抢公款3600万元。

1855年春,河南南阳地区发生农民

拦截运粮汽车等多起闹粮事件。浙江温州地区也因超量收购所引起的食品短缺导致了“温州骚乱”。

这种骚乱虽是个别现象,但已开始影响到全国的稳定。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能否坚持下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稳定局面,党中央果断出手,“三定”方案出台,各种“票据”进入百姓生活

面对出现的紧张情况,中央做出了以下的分析:“这种情况是严重的,其中固然有少数富农和其他不良分子的抵抗破坏,但从整个来说,它实质上是农民群众,主要是中农群众对于党和政府在农村中的若干措施表示不满的一种警告。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是

农民对统购统销工作感到无底;感到增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对自己没有好处;感到购的数目过大,留的数目太少,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对于许多统销物资的供应,城市松,农村紧,也有意见”。

中央的这种说法道出了部分实情,从不少农村地区的统购情况来看,统购粮食的主要来源出自中农,他们出产的余粮比较多,贫雇农能够提供的余粮比较少。一旦出现购“过头粮”现象,中农

就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前两年中,中农还经常受到乡村干部、贫雇农的歧视和打击,以至于出现有农民认为有粮是祸害的看法。

为此,中央政府于1955年4月

28日发出整顿粮食统销工作的指

示。指示下发后,全国各地立即派出几十万干部到农村、城市整顿统销工作。另外,为了解实行粮食工作实情,以及调查研究发展农业、增产粮食的办法,陈云也于

1955年1月下江南调研。

陈云在上海青浦县调研时,

住在蒸合乡老战友陆铨生的家里,访问家乡的老熟人,接见大革命时期的农会会员,分别听取村、乡、区、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汇报,向他们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征询对粮食统购政策的意见。陈云分析后认为,当时农民对统购统销有意见的原因是上一年统购时购了“过头粮”挖了口粮。因此,必须在次年统销时进行统销大补课,一定要将农村缺粮户纳入统销范

24

围。在调查中,陈云还重点研究了农村周转粮问题和农村粮食的统购量、留量以及缺粮问题。

1月底,陈云由上海回到北京,向中央领导人建议对农村的粮食统购统销实行“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各地政府要根据产量确定统购数字,规定卖粮户留粮政策,力求消灭购“过头粮”现象;要确定农村统销数字,留出周转粮,从统购统销总数中扣除。

1955年3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文件指出,目前农村的情况相当紧张,不少地方,农民大量杀猪、宰牛,不热心积肥,不积极准备春耕,生产情绪不高……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对统购统销工作感到无底”。因此中央决定不仅将1955年至1956年粮食年度的征购量减为900亿斤,而且还将购销办法改为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措施,“春耕以前,以乡为单位,将全乡的计划产量大体上确定下来,并将国家对于本乡的购销数字向农民宣布,使农民知道自己生产多少,国家收购多少,留用多少,缺粮户供应

多少”。

1955年7月

21日,在一届人

大二次会议上,

陈云专门就如

何改进粮食购

销工作做了题

为《坚持和改进

粮食的统购统

销》的发言,对

“三定”政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

说明,提出了5条改进工作的具体

措施。

根据陈云讲话精神,1955年8

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农村统购

统销暂行办法》、《市镇粮食定量

供应办法》,以法令的形式对“三

定”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其中,《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

法》规定:市镇粮食统销由凭证购

买,按户核实,改为按人定量供

应,并发行粮票。

随着这一措施的出台,统购

统销进入了制度化、稳定化阶段。

寻找根源,稳定社会,严格的

户籍制度应运而生,城乡被界定

隔离

为了执行好粮食统购统销政

策,有一项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难

题,这就是在城市的定销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松散

的户籍管理制度,只要求公民进

行基本情况的户口登记,而允许

自由迁徙,在城乡差距的利益对

比下,从建国后农民就不断涌向

城镇,农民流入城镇后大多数被

列入城镇户籍,转变为城镇居民。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实行后,城镇

人口的增加等于统销粮食供应对

象的增加,这对于当时统购的有

限的粮食提出了挑战。这些增加

的城镇人口除了自然增长外大部

分来自农村,农民在农村自产粮

食,自己供给,到了城镇则由国家

供应商品粮。

因此,在粮食供应量有限的情

况下,城镇人口的剧增给全国的粮

食供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压。

为了控制由国家供给粮食的

城镇人口,则必须限制农村人口流

入城镇,这就客观上要求限制自由

迁徙的政策方针或法律制度出台。

在1953年4月17日,政务院发出《关

于劝阻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

示》,规定未经劳动部门许可或介

绍者,不得擅自去农村招收工人。

虽然此时统购统销正在酝酿,但城

市粮食供应压力已很大了。

面对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压

力,在1954年3月至1957年底,国务

院又连发5道命令。不仅如此,内

务部、劳动部、公安部、民政部等

部门以及上上下下还做了大量的

工作,但是始终未能制止住农民

一批又一批涌入城市。从下面的

数据能看得更清楚,1950年到1957

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765万增至

9949万,共增加了4184万,这其中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1640万,占总增

量的39.2%,而机械增加的人口则

为2544万,占总增量的60.8%。

为什么那么多指示没有阻挡

住农民进城?因为那些指示都是一

般性的呼吁,属于软性约束,靠的

是说服教育、思想觉悟,而要有效

防止农民流入城市,

必须出台强历史的名词

25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1期

硬的政策方针或法律制度。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

1958年1月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除了详细规定公民应进行各项基本情况的户口登记外,其中第十条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驻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把限制农民迁往城市的制度固定下来,这一

条例也是我国户籍制度的核心,关于户籍工作的很多方面都是依据这一条例开展的。从此,严格限制人口迁徙的户籍制度正式形成,直到今天这一条例仍是我国户籍方面的现行法规。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是计划思想的典型体现,统购统销就是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计划,其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统购统销内容从粮食扩大到棉布、食油等日常生活用品。但是,若没有户籍制度成功限制的城乡隔离,统购统销制度做到这些是不可能的。户籍制度把城乡隔离起来的做法可以说是计划思想的又一典型体现。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起到了稳定城市、稳定社会的作用,这一点应该肯定。

吃“商品粮”和“农业粮”、过日子要“凭票”成为“统购统销”下的生活实景

1953年末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给中国的各个层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仅就老百姓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在看似“平平淡淡”中融入了“统购统销”后的浓烈色彩,这种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包括“文革”在内的任何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

“统购统销”一实行,社会立即分为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两大阶层,并且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吃“农业粮”者实际成为“二等公民”,要想成为吃“商品粮”者,确乎“难于上青天”。

在这种情况下,粮票诞生了。它代表着政府对每个城市居民粮食配给的数量。在当时,粮食统购统销似乎是一项临时性措施。没想,一实行就是几十年,无怪乎,粮票几乎成了一种文化象征,一种城里人身份的徽章。当时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如果没有粮票,休想买到一碗粥、一个馒头、一两点心……农民进城,只能准备充足的干粮。若要出省,

“含油”的全国粮票更加

难得,就是城里人想领取全国粮票也要单位开“出差证明”,农民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使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

由粮食的“统购统销”开始,各种票证越来越多,这其实是经济越来越困难的表现。在经济发展较好的1964和1965年,商品略为充足,票证就开始减少,而在“文革”十年间,票证的种类达到顶点。从鸡鸭鱼肉到烟、酒、糖、瓜子、花生、粉丝……从自行车、缝纫机、座钟、大立

柜到线袜、尼龙袜、卫生纸、打火石、火柴、肥皂、灯泡、线团……许多东西只有在年节才有供应,不仅限量,而且限时,过期作废;而且,即便是票证规定的东西,也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才能保证供应,其他许多地方连票证规定的东西都不能保证供应。生活是纷繁复杂的,这种简单的“一刀切”必然造成生活的荒诞。

后来百花文艺出版了一部《票证旧事》,辑录了一些人写的亲身经历,为那一段普通人的历史“作证”。一个叫王春瑜的普通市民在1961年决定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费尽周折,他才凑足了票证买到一张双人铁床、一把暖水瓶、一个洗脸盆、一只痰盂,算是置办了“家当”。书中还印有当时武汉市的“结婚购物证”,规定凭证才能买到暖瓶、被面、脸盆之类。宁宗一当时小孩才出生几十天,家中唯一的一把暖瓶被打,生活极不方便。而一把暖瓶要一年所发全部“工业券”,根本无法购买,只好硬头皮向邻居暂借(邻居也只有一把),以渡过难关。此后,暖瓶成了他的一种心病,生怕打破,

“夜里睡觉都变成了大喜、大悲和大惊的梦”,不是梦见买到新暖瓶,就是梦到暖瓶被打。一位叫翁美英的女同志1961年生孩子时,街道特别照顾,给了她一张铝锅票,使她着实高兴了好几天。再说说烟票,当时的烟票

26

只发给“烟民”,但“烟民”的资格要由个人申请、领导认可,不少人为了给亲友搞烟票也开始吸烟,不想往往“弄假成真”,自己也因此上瘾。而且,烟票是根据职务高低分等级的,低级者不能买高级烟。由于食油定量极紧,时为农工的张贤亮发明的“眼药瓶滴油法”在农场迅速推广。著名作家梁晓声永远感激他们的街道票证员王姨,因为她的偷偷照顾,“那些年我们比别的城市居民吃到了更多的豆腐”。不是过来人大概很难想像,在当时能多吃些豆腐确可谓“恩重如山”!如果家里要买被面或有人要添棉衣,就要集中全家有限的几张布票;为省布票,有人在春天只好将棉衣里的棉花掏出作单衣穿。

由于几乎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个人被票证的发放者、单位、街道紧紧控制,无法松动。票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措施,而且成为社会、政治控制的手段,甚至使个人在消费领域的选择自由都极其有限。人们往往为多买半斤肉、一把粉丝、几包火柴、一块肥皂……而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当基本生活必需品都要“走后门”才能得到满足时,“走后门”就具有了某种“普遍性”与“合理性”。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统购统销已经不适应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由粮棉合同定购制度取代农产品统购制度,其后,城市的计划供应的品种也逐渐减少,粮

票、布票、油票相继取消,标志着

统购统销制度的结束。

“统购统销”40年的生命期,

得失交织。再回首,重温“食为

天”

毋庸讳言,统购统销政策也

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薄一波晚年

曾指出:“统购统销割断了农民

同市场的联系:土地种什么,信

息不是来自市场;农民对自己的

产品,处理无自主权,即使有余

粮,也不能拿到市场出卖,这就

排除了价值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刺

激作用。这种弊病在‘一五’期

间就表现出来,1958年以后,就

更加明显了。”

尽管统购统销政策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弊端,但正如薄一波

所分析的那样,“统购统销政策

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具体历史条

件所决定的,因而是必要的和正

确的。问题和教训在于,‘大跃

进’和十年动乱的大曲折,人口

增长的失控,不仅使我们长期找

不到机会来改变这一政策,而且

还不得不从购销两头越勒越紧”。

因此,对于统购统销政策的利

弊,要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

价,要充分认识到该政策在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发挥的重要

作用以及广大农民在此过程中所

作出的巨大贡献。

一方面,粮食统购统销的实

施,在当时有效地保证了物价的

稳定,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

民基本生活的需要。毛泽东在

1955年指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有五项好处,“第一,对贫农有利。

贫农缺粮,保证他们饿不死。第

二,对灾民有利。不统购统销就要

饿死人。第三,对发展经济作物有

利,种棉花、甘蔗、烟叶的可以买

到粮食。第四,对城里人有利,保

证工业化的实现。第五,可以拿些

豆子出口换回机器”。

另一方面,统购统销政策在

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

造。薄一波曾说:“根据当时对

社会矛盾和计划经济的认识,

《决议》指出:实行上述政策,

不仅可以妥善地解决粮食供求矛

盾,更切实地稳定物价和有利于

粮食的节约;而且是把分散的小

农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之

内,引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社

会主义道路和对农业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必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

骤,它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不

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总之,建国初期“统购统销”

政策的提出和推行,是与中国的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由当时的

认识水平和具体历史条件决定

的,在其实施的长达近40年的时

间里,它的正负效应交互作用,对

我国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很多

方面产生了既深且广的影响。

语云:民为邦本,食为民

天。中国这句古老的箴言道出了

粮食的重要性。无论今后任何时

候,我们在看待和解决粮食问题

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那次果

断、艰辛的实践,都将为我们、

为后人提供宝贵的佐证。

历史的名词

27

2008年第11期

仓库管理制度细则

仓库管理制度细则 仓库管理制度细则 库管责任 库管:负责对买进物品的验收工作, 并登记造册, 进行妥善管理。定期清点仓库, 经常掌握物品的数量与完好情况, 并于期末向领导提出详细的报告, 对过期、报废和不能使用的物品应及时办理销帐手续。4 .领用物料部门应开具领料单,若需配套领料时,应配套领用; 6 .领用物料或成品发货后应及时登记有关账卡。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1、上岗后第一时间应对仓库的门,窗及各库区存放的物资进行巡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五金仓库管理制度 1 物资出库凭证为领料单(以主管签名为准,无签名不准领料,特殊情况主管应电话告知仓管员)方可办量出库,任何人不办理领料手续不得以任何名义从仓库拿走物资。3 仓库保管员必须建立完善的工具借用台账。5 工具因故障ZYB重油渣油泵不能正常使用需退还仓库或借用到期退还时保管员发现工具存在故障,借用人须填写《非正常状态工具退还单》,借用人对非正常状态表现和原因作简要说明,保管员对非正常状态原因和相关责任进行调查。 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 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有效地管理库房,具体负责公司商品和物品的保管和供应工作。●仓库要保持通风干燥,根据仓库的环境、通风条件、气温变化,调节干、湿度和恰当的温度。●严格执行仓库的安全

制度,库内严禁吸烟,上下班前后,对仓库的门窗、货垛、电源、消防器材等进行安全检查,发GZYB系列渣油泵现隐患及时处理,保证库房和物资的安全。 仓库安全作业指导书 外来人员进入仓库区域管理规定 5.3 外来人员进入仓库区域的管理规定 5.3.1 非仓库管理人员严禁进入仓库储存区域。5.3.4 对必须进入仓库物料储存区的相关业务人员(如IQC、品质复检、稽查审核等),经库房同意后、在《外来人员登记表》上进行登记,并由仓库人员陪同后方可进入,严禁携带与物料无关的物品进入,离开时在登记表中登记“离开时间”,如有携带物品,要接受仓库人员的检查。 第二条、管理(一)仓库管理1、储运部是仓库主管部门,储运部经理是仓库安全保卫及管理工作的ZYB渣油泵直接领导人,应做好日常工作的布置管理和监督。6.客户如需寄仓应征求储运部经理同意,经办人员应办理有关手续,并开双联寄仓单,储运部经理签名后仓库、记帐员各留一份,货物还清客户后,配送员负责收回客户的寄仓单。 (六)物料出库提运过程中,禁止配送员随意进入仓库内部场所,对不听规劝的可拒绝出货,并报储运部经理处理。 仓库管理分人员管理和物料管理:物料管理须按照几点原则:先进先出,物以类聚,三账(实物,卡,电脑账)合一.物料按规定存放等。负责将物料的存贮环境调节到最适条件,防止鼠害、虫咬等,负责定期对仓库物料盘ZYB型增压渣油泵点清仓,做到帐、物、卡三相符,

两种制度比较

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缺点谈谈我们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浏览次数:35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12-19 10:49 |提问者:雯雯流水 最佳答案 我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没有缺点。但关键是我们怎样定义社会主义。 如果硬要把过去的单一公有制定义成社会主义,那么当然它有许多缺点——因为它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或者说真正的社会主义不是这个样子的,邓小平就针对这一点强调过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我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当然在初级阶段它显得不那么完善,有许多问题和缺点,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它刚从资本主义脱胎出来(对于我们中国,则是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脱胎出来),它必然带有许多旧社会的缺点和弊病,如果没有倒是很奇怪的事情了。到了社会主义的中级或者是高级阶段,这些缺点或弊病才会大大减少或降低。 其实,社会主义并不等于单一公有制。 我们看一看邓小平先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他并没有提到公有制,这不会是他的疏忽,应该是他认为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公有制。 借用他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公有制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公有制;私有制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私有制。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按照小平同志的论述,这里包含了三层意思: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所有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任务,自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是首要任务,即“发展是硬道理”;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一个任务,但它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逐步地消灭剥削,逐步消除两极分化;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要达到目标。这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最终”二字。这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或者中级阶段能够达到的,而是要经过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够达到的。等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我们知道,指望刚一进入社会主义就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初期,不能采取单一的公有制体系。 根据对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存在着剥削和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社会,但它也是一个逐步消灭剥削、逐渐减小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既存在着按劳分配,也存在着按资分配的社会,但它还是一个按劳分配逐步增加、按资分配逐步减少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发展,直至最终彻底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也就彻底消除了按资分配(或者说私有制)。这时,也就开始进入我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 从另一个角度讲,把单一的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复杂的,它充满着变化,一个社会的所有制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历史上看,现实的社会都很复杂,它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这些生产关系的变迁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理想和单纯。 例如:在奴隶社会末期,诞生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它在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斗争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但即使到了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在地主与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这种最主要的生产关系的主导下,也还残存着仆人、丫鬟与购买他们的主人这种接近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鸦片战争后,我们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程度也并不相同,在它的前期,封建的程度多一些,后期则是殖民地的程度更多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英国的“光荣革命”也只是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与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的。在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它的黑奴制度也还残存了很长时间。 由此可见,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总是会包含很多种生产关系,有比较低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残余,也有比较高级阶段生产关系的萌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生产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并不情愿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生产关系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引领这个社会向前的生产关系一定会逐渐发展、壮大,而落后的生产关系残余则不可避免地

办公室管理制度细则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二oo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办公时间 第二章办公用品与财产管理 第三章办公卫生、安全和节约 第四章计划、总结及例会制度 第五章文件及发文编号 第六章印章管理 第七章车辆 第八章保密 第九章接待 附表 本着“效率优先、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广州集团总部管理体系为依据,根据杭州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补充办公室管理制度,以进一步细化规范公司管理秩序,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一章办公时间 第一条日常办公时间规定 (一)夏时制 8:30——12:00 1:30——5:30,冬令制 9:00——12: 001:00——5:00。每月允许两次因为交通等不可预测原因造成的迟到,原则上不得超过半小时。 (二)大小礼拜工作制,每周五个工作日,间隔一周六个工作日; 第二条工作时间的特殊规定 (一)由于头一天工作或应酬超过晚八点结束,次日早上在告知上级主管领导 得到批准前提下,允许迟一小时到岗; (二)就总部规定不定时工作时间授权的工作名单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度,其他工 作人员实行上下班时间打卡制; (三)对于不遵守工作时间的人员,首先实行上级领导提醒制,无效前提下实行 工资扣减处罚(主管领导视情况而定),当月超过三分之一工作时间迟到和一周以上旷工者公司有权力解除合同; (四)不定时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人员非正常工作日非国家法定三天大节假期加 班尽可能采取调休的形式,不再另外支付加班工资; (五)如因工作需要,并经公司批准,在国家法定三天大节假日需工作,则依照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支付不低于该员工日工资300%的劳动报酬。 第二章办公用品与财产管理 第三条办公用品申请及购买 (一)日常办公用品(单价不超过50元)由部门负责人于上月度结束前申报下 月度办公用品需求清单给行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负责汇总后由总经理签字认可后由行政办公室具体人员负责购买及办理入库登记手续; (二)单价超过50元的办公用品,由具体使用人提交申请使用报告给部门经 理,确认签字并送总经理确认批准,送交行政办公室具体人员实施采购,涉及到具体采购特殊规格型号要求需要申请人陪同前往共同采购; 第四条办公用品的领用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重点词语”教师版10

考点解说: “重点词语”是指体现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对文章思路有提示性的关联词语、涉及修辞手法的词语等。 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重点词语”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常见考点,常见的考查方式为:分析“××”一词的表达效果。 方法技巧: 1.透过字面意思,思考作者或文中人物使用这个词语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整体考查”后再“比较质疑”。“整体考查”就是兼顾文中各种因素(客观事件、作者情感、作品背景等),“比较质疑”就是对有关词语作保留、删除、换用等变形思考,然后比较句子在意义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这用就可以看出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题格式: 一般答题格式是: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语境义(这三种意思应结合句子或上下文来选择)+表现了……的……特征。 中考真题: 天使儿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

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首都经贸大学阳泉研究生班二班 董晖

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后,在全世界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的讨论。针对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的新情况,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是当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关心的问题。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现象及其长期性 世界在不断更新,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至I9世纪中叶发生的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是19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的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从本世纪中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二)新的科技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就业人员的结构方面,白领工人、脑力劳动无产者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蓝领工人、体力劳动无产者所占比重则显著下降。 (三)垄断有了新发展。集中和垄断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但与二战前相比,垄断有了新的特点。第一,在生产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私人垄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控制进一步加强。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

发展。第三,资本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和增长,某些行业的巨头为跨行业、跨部门、跨国界的跨国公司所取代,成为主宰。 (四)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缓和了劳资矛盾。二战后,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垄断资产阶级通过企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发给失业救济金,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国家的社会职能增强了,国家进一步社会化。 (五)殖民主义采取了新的形式。由于国际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特别是许多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和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以直接占领殖民地和对殖民地进行赤裸裸暴力统治和掠夺的旧殖民主义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新殖民主义。它表面上承认殖民地附属国的政治独立,实际上通过备种手段从经济上、政治上间接控制这些国家。 (六)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大大加强。它们建立了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地区一体化组织,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国际会议,直至每年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协调其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关系,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困难,努力在应付国际危机和国际冲突方面协同一致,并力争在对付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方面达成共识。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也在发生变化,民主更加

现场5S管理制度细则.doc

现场5S管理制度细则1 现场5S管理制度 1.目的与适应范围 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调动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泰弘生态环境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 2.名词定义 “5S”定义: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3.管理职责 3.1 综合办管理职责 3.1.1本制度由综合办归口管理。综合办责编写制度; 3.1.2综合办负责统筹“5S”管理工作的组织、监督和评价制度的实施。每月根据检查结果评出现场优秀班组和待改善班组并实施激励。 3.1.3综合办负责对现场考核进行兑现。 3.3各部门管理职责: 3.3.1负责对本部门的现场管理进行总策划、标准宣贯、自查、问题整改; 3.3.2负责配合检查和执行本制度,使生产现场及办公现场符合5S标准;

3.3.3相关部门责任人按规定参加联检并提报结果; 5.1现场管理“5S”标准 5.1.1 要的。即区分需要与否,留下必要其它都清除; 办公区5S实施标准: 1)办公桌上的物品时时刻刻摆放整齐,下班时必须清理,保证桌面上只有电脑和相关设备。2)。 3),同类物品不得分散放置。 4) 生产部门5S实施标准 1)原物料、成品、半成品、余料、垃圾等定时清理,区分“要”与“不要”的。 5.1.2 便取放的位置,加以标识; 办公区5S实施标准: 1) 2) 3

生产部门5S实施标准: 1)。 2)。 3) 4)。 5)不合格品、破损品及使用频度低的物品,须划出位置并作明显标示。 5.1.3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无垃圾、无灰尘的整洁状态; 办公区5S实施标准: 1)。 2)屑、线头、布片。 3)。 4)。 5)。 6)窗帘、窗玻璃保持干净,悬挂整齐。 生产部门5S实施标准: 1),每个物品、区域都必须明确责任人。 2)。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 ... 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动词:准确生动的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了人物某种情感 形容词: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理、情感等 下面是详细分析 ①在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作者写文章有他的表达意图,这种意图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词语上。因此,分析词语的妙用,不能不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看看这个词语在文中是否起到了点明文 章主题的作用。 ②在表现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那应该是 起到了描绘某种景色、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情感的作用;如果是人物,那就应该是起到了塑造某种人物形象、 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的作用。 ③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作用语言的准确性作用一般出现在说明文中,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运用某个词语, 表明语言的严谨、准确。 ④在感情色彩方面的作用有的词语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词语一般都会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 感情色彩分为褒、贬和中性,根据行文的需要作者会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情达意,当然有时为 了特殊的表达效果,作者还会有意选用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 ⑤在修辞方面的作用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方面的作用。词语的修辞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固 定,如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 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回答此类问题的步骤大致分二步:1 、这个词语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含义?(在文中的特指意义)形式上有 什么特殊的地方?(是否运用了修辞等) 2 、这种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表达了,, }{ 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等,或修饰限制了某些内容} 初中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许多这样的习题:“下列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下列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下列加点词语能否与括号中的词语调换,为什么?”诸如此类习题,其实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词 语的表达作用,而这也正是广大师生长期为之困感的老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旧教材中340 多例此类习题的搜集、整理、分析,初步总结出了一种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自认为较有效的方法,供师生参考。 首先,加点词语总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为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行为状态而服务的,所以要想准确的理 解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就得先大概的理解词语所在的句意、段意甚至文章主旨。那么,如何去理解呢?我认为, 读是必需的,而朗读最为凑效。朗读能产生语感,语感能使人对某种意念或表达作用心领神会。如“听说,杭州西 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论雷峰塔的倒掉》)。诵读几遍后,作者对雷峰塔那种深深的恶感,以及还只是“听说而已”便情不自禁发文议论的快感自会感染我们,同时,我们也分明感觉到“听说”与“听 说而已”为句子表情达意起了重要作用。 其次是定位。一般的说,加点词语常常归属于以下几种类型: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起修饰或 限制作用;近义词辨析;词语带感情色彩;生动传神的动词,, 还有一些意味深远的短语或句子。要想分析词语的 表达作用,首先得认准它属于以上哪种类别,能做到这一点,就等于给“问题”定了位,找到了深入分析的突破口。 然后是分析。这一环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查阅工具书,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语进行类别属 性的分析。如修辞类别中,比喻是为了形象化的表现事物的某种特点,反问可增强肯定语气。修饰限制类别中副词 出现的最多,表达效果最明显,要辨清它是表程度、时间、状态还是范围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类别中,褒义词有有褒扬、赞誉之意,贬义词有贬低、指斥之意。近义词辨析关键在于找词语间的细微差别,有一丝之差,表达效 果往往大相径庭。还有给动词、形容词、关联词等加点的,也都有它一般性的表达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是揉合。经过以上几个环节,词语所属的类别辨清了,各类词语又有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 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和朗读中的语感,这时,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就不难说出。如“大自然,已到处发出 紧急警号”,“到处”是副词,表示范围广,再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这里运用“到处”说明野生动物锐减和生态 环境遭破坏的范围相当广,问题相当严重,已到了非重视解决不可的时候。又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 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都有拟人色彩,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在对这几乎个加点词语的解析中,朗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及上下文内容是基础,确定“到处”是副词、“卧”运用了拟人手法是关键,分析运用副词和拟人手法的一般作用很必要,最后的揉合及语言表述才是 我们的终结目的。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尽一致,所以表述结果也会各式各样, 但只要能够按照这个思路,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我们就不至于面对题目无从下手或无话可说。 汉语语言丰富多彩,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因一个词语的换用,而使表达效果千差万别,所以能掌握一种 分析词语表达作用的方法,不仅便于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更有益于理解汉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奥妙! 1

XX公司管理制度细则

目录 一、岗位职责 1.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2工长岗位职责 1.3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4技术员岗位职责 1.5质检员岗位职责 1.6施工员岗位职责 1.7预算员岗位职责 1.8试验员岗位职责 1.9安全员岗位职责 1.10材料员岗位职责 1.11收料员岗位职责 1.12保管员岗位职责 1.13现场机械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二、各项管理制度 2.1现场生产管理制度 2.2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2.3现场用电管理制度 2.4设备管理制度 2.5日常管理制度 2.6供应管理制度

2.7经营管理制度 2.8分包管理制度 2.9预结算管理制度 2.10材料保管管理制度 2.11现场运输车辆管理制度 2.12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2.13图纸会审制度 2.14技术交底制度 2.15施工挂牌制度 2.16班、组质量分析例会制度 2.17自检、互检、专检、交接检制度2.18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2.19成品保护制度 2.20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2.21物资保管验收制度 2.22培训上岗制度 2.23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制度 三、技术、质量责任制 3.1项目经理质量责任制 3.2工长质量责任制 3.3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制 3.4技术员质量责任制 3.5质检员质量责任制 3.6施工员质量责任制 3.7材料员质量责任制 3.8班、组长质量责任制

3.9保管员质量责任制 3.10操作人员质量责任制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4.1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4.2工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制 4.3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4.4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5质检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6施工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7预算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8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9材料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10试验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11资料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12机械管理员安全生产责任制4.13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4.14 保管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二讲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词和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些关键词语能够集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抓住这些关键词加以理解,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体会关键词表达情意的作用呢? 首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弄清词语表达的意思,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其次,仔细品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贬斥、厌恶、鄙视,等等。 例如:《观潮》 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一词在文中有三种解释: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气泡。2、形容情绪高涨。3,、形容喧嚣嘈杂。在文中应该选第三项解释。表达了人们看到潮来时的惊喜之情,以至发出喧嚣嘈杂的声音。 再如: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珍珠鸟》。 再三呼唤,就是指小珍珠鸟的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呼喊它,但这仅仅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我们还要揣摩它所表达的感情。再三呼唤,这个词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的父母对它的疼爱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依恋之情。 第一次拥抱母亲 作者:张炜月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下床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 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笑了,说:”你妈那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90斤。“母亲说:”这位姑娘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原文 篇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读《邓小平文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 感 本文是邓小平写于香港回归七年之前,全文精炼的概括咯中国在解决香港等领土问题所提出来的一种解决方法,是关于港澳台将来回归之后当地社会制度的实行与大陆主体 制度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主体上上实行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特有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这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发展。 很多人可能在之前不理解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制度,可能认为有反社会主义的倾向,这种想法是存在那些不了解此制度的实质的人。此制度的提出很明显的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处理领土回归问题上的和平解决的想法,对大陆主体,对香港都是有利的,这不是我们领导人一时头脑发热想出来的玩弄手法,确实是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与世界的形式。 邓小平说:“遇到新问题就是要用新方法解决”,这体现

了他的创新性思维,从他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看出他的创新精神。当代的我们更需要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我们个人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文中还提到我们要有信心,对中国政府要有信心,同时大陆人也要相信港人的能力,港人更要有信息自己能管理好自己,抛弃西方资本主 义的殖民统治。相信我们的政策对咯,社会会有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管好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列强插手。信心,在当今社会依然很重要,如果做什么事都畏首畏尾,那就办不成事情了。 即使有部分港人不是很赞同社会主义,但是最起码我们要爱祖国,爱香港。我们一定要明确“一国两制”的前提。把握好大方向,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是一样,我们即使不能把握每件事,但是我们依然要明确自己走向前的大方向。 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在实施过程中是避免不了困难的,我们要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大胆的走下去。 篇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840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为的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实现祖国

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金干二期项目部现场调整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部全体员工: 目前,由于我项目部管理人员与劳务管理人员对交叉进行 进一步提高项目团队素质、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提高项目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用途和方式 1、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项目团队工作效率,发现、培养、使用人才,创建精英团队。 2、考核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考核工资支付、年终奖金支付、薪资调整、岗位调整、晋级和工作改进。 二、考核原则 客观性:绩效考核要客观的反映项目员工的实际情况,考核必须以考核项目、员工岗位职责、工作事实及日常工作纪录为依据,只对该员工本人工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事不对人,保证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合理,避免由于光环效应、新近性、偏见等带来的误差。 公平性:考核者必须公正无私,严禁营私舞弊,对于相同岗位的管理人员使用相同的绩效考核标准。 公开性:所有考核结果对本人公开。 考核标准:以“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细则”为标准。 考核依据:岗位职责、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组织管理、目标控制(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 (项目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一、行政管理: 1、服从项目部安排,完成责任工长及技术负责人交代的工作。 2、各行其职,不得经管与本项目部工作无关的其它业务。 3、发现可能对项目利益产生负面影响的安全隐患,技术问题,管理问题,项目部人员都有责任及时纠正并立即报告。视野范围内不作为者,视为失职。 4、现场例会 4.1施工现场每天18:00举行一次项目部管理人员碰头会,由责任工长主持。会议要

求简短精干,会议类容为(按照周计划对当天已完成施工内容进行汇报,对未完成内容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方案落实人员,明确明日工作内容,对无法解决的问题逐级上报。)碰头会议只限项目管理人员,其他班组可不参加,但项目部要制定管理人员对口交接落实。 4.2每周六16:30进行周例会,公司工程部、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各分包队伍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全部参加。总结上周现场情况及施工进度、安排落实本周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有可能影响本周计划完成的问题,提交现场例会解决,由项目部领导指定责任主体落实,例会中做出的决定必须坚决执行。会议纪要抄送公司相关部门及总经理。 4.3涉及需甲方协调解决的问题由责任工长汇总经项目部审核之后在每周一的甲方、监理工程联系会中提出并要求及时解决,例会中及时传达有关作业要求、及最新工程动态。 5、考勤 5.1所有管理人员常驻现场,由责任工长制定值班表,现场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经责任工长同意可以合理安排轮休(月休息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工作期间或休假期间通讯需24小时保持畅通。 5.2现场班组工人作息时间为项目管理人员上下班时间,严禁出现现场施工无管理人员旁站监督的情况。 5.3项目部员工请假需填写书面假条经项目部责任工长批准。突发情况经项目部领导同意后可以事后及时补办假条,假条作为考勤表附件由项目部备存,无假条,假条未经批准以未出勤的按旷工处理。 5.4员工请假三天以上的,需由项目经理批准。 二、合同管理制度: 所有供销合同需签订正式合同,合同在正式签订前,必须按规定上报相应领导审查批准。合同审批权限如下: 项目部根据工作开展需要和总经理授权,在本制度范围内由项目经理审批现场材料采购、现场材料租赁、劳务班组分包等不超过20万元的合同;标的超过20万元的(预付定金或预付货款超过2万元的、联营、合资、合作合同、劳务分包合同、重大涉外合同)由项目部连同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合同会审之后,由公司总经理授权指定部门或人员签订。 合同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及条款需保密,所有合同复印件由资料室负责保管,可随时查阅。 三、财务管理 1、资金申请程序:项目部需编制项目季度、月资金预算计划,报公司审批,并向公司

(完整版)品析词语表达效果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作用 常见的题型有: 1、说说加点的词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加点的词在文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4、加点的词如果换成**,可以吗? 解题要求:(六联系) ①联系词语的语境。首先找出这个词语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从词语的上下文中去品析。 ②联系词语的含义。对词语的词典义和语境义解说,容易理解的可以不解释词典义。 ③联系词语的写作特色。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该词语的比喻义(要弄清比喻对象,即本体)、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义 双关)、象征义(象征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动词,等等。 ④联系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态度,看词语有怎样的表情达意。 ⑤联系文章结构。看这个词语与文章上下文有什么关系。 ⑥联系词语的艺术效果。有特色的词语要写出词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词义(本义,语境义)+ 特点(技法)+ 效果+ 内容(写出什么,表现什么,即词语描述对象及特点+ 作品 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构(酌情) 举例:从词语写作手法分析 1.贬词褒用:《送春》宗璞的阅读的第四自然段开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 的感情? 答案:“放肆”是贬义词,意思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在此文中,是贬词褒用,生动地写出了二月兰开花时无拘无束的率真,表达了作者对二月兰的喜爱之情。 2.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题目:仔细品味“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弹性”一词好在哪里? 答案:“弹性”一词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天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生机和活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3.运用修辞: 题目: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 ..了久违的笑颜。 答案:“绽放”是露出、显出的意思,这里用比喻手法,将人笑颜比作花,形象地写出了看到花时的喜悦之情。 题目: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请体会“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用法的妙处) 答案: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咬”和”呻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类的残忍和树被屠戮时的痛苦。将树的碎屑比喻为“骨粉”,更突显了树的悲惨遭遇。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愤恨。 4.化静为动: 题目: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装,小村装卧.着点雪。 答案:用“卧”写村庄、写雪,形象地写出他们的状样、情态,使静物活灵活现。 5.用叠词: 举例:说话间,一个小小的东西落下来,轻轻地掉在我肩头,凉凉的,带着一丝甜意。侧眼细看,是一朵柿子花。 (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富有美感;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意境,真切细腻地写出了柿花带给“我”的甜美感受。 注:如果词语没有使用任何写作技法的就直接抓关键词分析。 阅读文章1:没有发芽的种子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一任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不期而遇了我的故人旧友。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天天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

2020届高考历史习题:第十一讲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斗争

第十一讲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两种社会制度 的共存与斗争 限时:35分钟总分:85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2018辽宁大连一模)“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这种观点认为“该计划”( ) A.客观上促成了欧洲一体化 B.加速了欧洲摆脱美国控制 C.稳定了战后资本主义阵营 D.有利于重建世界经济体系 答案 A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推断该计划是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促成了欧洲一体化,故A项正确。 2.(2019陕西咸阳模拟)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时,美苏两国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这种限制军备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的协议与冲击两极格局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2019四川凉山三诊)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两洋战略:一方面联合欧洲,利用北约的东扩,从大西洋向东挤压;另一方面利用同日本等地区盟友的双边关系从太平洋向西挤压。美国实施两洋战略的主要条件是( )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班级管理制度细则条例

初二(3)班班级管理制度细则条例 本班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建立班级的人事安排如下: 1、班干部分为: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宿舍舍长、科代表、学习小组长、餐桌小组长、清洁区小组长。 2、德育评比细则: 评比时间:每周星期天或星期三班会课 评比周期:每周一小结每月大总结 评比范围:每个人、宿舍、小组 评比方式:由班长带头、小组长组织每个组员对每位组员每周的表现进行集体讨论,根据每位组员在一周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每小组根据这个评分结果上报值周班干部处进行小结,由班主任和班干部讨论选出每周的“班级之星”,在班级里进行表扬和加5分,记录到档案,并作为学校、班级各项选优对象。同时,也在班上选出每、周月的“班级之末”(视扣分程度而定),每周一小结,每月大总结一次并进行表扬和相关的处罚。 奖励制度:凡获得“班级之星”称号的同学,除了在班上公布表扬加分之外,

视班级的资金财力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资金由班会费出,另外年终班级各项先进评比从中间由积分最多、最优秀者当选。入团对象主要由积分多(排队)的同学和班干部从中择优选出。 惩罚制度:凡是被评为“班级之末”的同学,罚扫教室2—5天,若一个月连续两周被评为“班级之末”的同学,并经教育不悔过或一个月中两周以上积分排在班里最后,把其列入学校处分对象,严重者将让其家长带回家教育等经相关的领导和班主任了解确实表现好了再回校,并和学校签订协议书。 奖励加分项: 1、在一周内能认真完成各科老师的作业和练习的(老师如果是因为作业批评某位同学的不可以加分)给予加2分。 2、在学校或老师交给的劳动任务中,坚持完成并且质量较好的的加2分(以一周为基本单位)。 3、在一周内,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超过五次的给予加1分,得到老师表扬3次以上的加1分。 4、为班级在校内争得荣誉的同学加5分,争得学校以上的县级荣誉的加8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分别给予加10、1 5、20分。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浅谈如何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摘要: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 关键词: 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词语含义表现手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常离不开理解分析词语或语句的表达效果或对其赏析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阅读中)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可是,一些同学在思考或回答这方面的问题时,常觉得无从下手或顾此失彼。其实,对于词语和语句的表达效果方面的分析是有一定技巧和方法可循的。本文主要就如何分析解答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作一些探讨。首先,我们应明确在阅读中词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理解分析时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即:要联系词语所在的语句(或语段),以及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其次,对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时,要着手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所采用的是何种表现手法及其相关的作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分析;第三,要明确在阅读中常出现的诸如:“表达作用”、“含义和作用”、“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等这样一些说法,这些其实是与“表达效果”类似的一些说法,分析回答时大同小异。明确了以上这些,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理解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及类似的一些说法的问题时,就可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了。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阅读中,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最基本的要求。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明确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是属于本义,比喻义,还是属于引申义,特殊含义等含义中的哪一层面上的意思。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里的“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一词我们若要准确理解分析它有什么表达效果,就得先弄清“标致”这个词语在此处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标致”在这里并非有“漂亮”的意思,而是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难看”的意思,明确了这一层意思后,再来分析“标致”一词的表达效果就简单了:“标致”用了反语的手法,有“丑陋”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憎恶之情。又如,对“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向沙漠进军》)一句中的“摇篮”一词含义和作用的分析时,联系句意看,这里的“摇篮”具有比喻义,应理解为“发源地”。在此基础上,来对问题的分析回答就容易了:“摇篮”在此处有“发源地”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地中海沿岸对西方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联系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来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为了使文章语言更加明白,生动形象,更好地表情达意,常通过一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就词语方面来说,作者通常赋予语句中某个(些)词语以修辞色彩或采用写作上的其它手法。有时,一个句子在表面看来,某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针对整个语句来说的,其实,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手法的运用是通过语句中一些关键词来体现的。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在阅读中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时,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首先点明该词语运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该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来谈,最后再联系该词语所在的语句表达的意思及情感方面来分析就可以了。又由于写作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