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视化隐喻

可视化隐喻

可视化隐喻
可视化隐喻

可视化隐喻

1310831117 王小菲一、隐喻的概念:用某种表达方式体现某个事物、想法、事件且其空间具有某种特殊关联或相似性的方法。

二、隐喻的手法:可视化隐喻、语言隐喻、动作隐喻

三、隐喻的方式:时间隐喻、空间隐喻

四、隐喻的设计:隐喻本体、隐喻喻体、可视化变量

五、隐喻的目的:将数据特性与自然界真实物体结合起来通过读者对自然界物体的认识增强可视化表达效果。

六、隐喻实例:

1.视觉隐喻

2.用地铁图隐喻可视化纳米级的神经连接信息

3. 移动界面隐喻

全球著名十大仿生设计建筑

英国伯明翰塞尔福瑞吉百货大楼:其外型轮廓犹如女性的身体,外表悬挂了1.5万个铝碟,创造出一种极具现代气息的纹理装饰效果,有如女人服饰上鳞片式的金属圆片,闪烁于阳光之下,使建筑的商 业氛围表现到极致。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国际机场:是美国面积最大及全世界面积第二大的机场,丹佛国际机场已经有18年的运营历史,是美国最为繁忙的机场之一,有二十二家航空公司提供1200个航班。此机场的特别之处在於屋顶用特殊布料覆盖及采用张力结构的设计,令人联想到受冰雪覆盖的落矶山脉。

荷兰鹿特丹的“城市仙人掌”:是一个坐落在荷兰的住宅工程,它将在19层楼中提供98个居住单元。多亏了这种错落有致的曲线阳台的设计,每个单元的室外空间能够得到足够的阳光。 美国波特兰“连跳商业中心”: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连跳商业中心”,由马来西亚建筑师肯·肖杨设计。该中心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并且配备有污水及雨水回收系统,建筑材料使用了可回收的建筑材料。还设计了独特的园林景观,使得商业中心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色购物花园。

“树纹塔”摩天大楼:由美国著名的环境设计大师、建筑师威廉·麦克多诺设计。他设计的“树纹塔”使建筑可以像树木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在设计中,他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光,不仅实现视觉上震撼效果,同时使得整个建筑物被环境所包围,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巴黎“防烟雾”大厦:建筑所用的原料都是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建筑的功能非常完善,有公共场所、会议室、画廊、餐厅和花园,采用太阳能发电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预计将修建在巴黎运河上,将成为教育巴黎市民保护环境普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地。

美国辛辛那提的“罗布林大桥坡度”大厦:位于辛辛那提市最著名的罗布林大桥旁,是由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重建总体规划建筑师丹尼尔·李博斯金设计的。最具特色的是顶层的倾斜坡度使用了仿生技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著名的城市标志罗布林大桥相配合。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观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摘要: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 后现代, 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1隐喻主义建筑观的产生与发展 隐喻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的,但隐喻这种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建筑中了。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但我们所说的隐喻不是指这种广义上的象征,而是指建筑师通过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方法,或者引用历史片断来暗示建筑与传统文化, 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古埃及时期的建筑中有许多隐喻的思想,当时人们多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的。古代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而特别强调秩序,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思想。到了古希腊时期,建筑则象征了人的个性与生机勃勃的万物之间相互关系,希腊古典柱式隐喻了人体,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比如多利克柱式体现了男性美,它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比例,充满了力量感;而爱奥尼柱式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其漩涡式的柱头形成了优美的卷发,宛如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罗马的记功柱、凯旋门则隐喻了罗马皇帝神圣的权利,后者更被视为通天之门和奥林匹亚众神住所的象征。中世纪哥特教堂的隐喻性更耐人寻味,教堂的拱顶隐喻了宇宙和上天,拉丁十字平面隐喻了基督主宰着宇宙或是象征基督的受难,玫瑰花窗隐喻了春天、希望和福音。文艺复兴时期结束了中世纪神权的统治,人与上帝的关系得到了新的解释。古典柱式不仅隐喻人体,还隐喻着古典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一种神圣美的象征。可见,文艺复兴以前的建筑隐喻体现出当时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认识,表达了人对神和统治者的敬畏,是人的思想感情自然的流露,但都没有提升到理性及理论的高度。 而现代建筑早期是不提倡隐喻的,它是一种追求使用的建筑,其目的是要用科学技术去实现其使用功能。它的建筑形式主要是隐喻一种可使用的、有效率的机器。重新重视建筑的隐喻性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而提出隐喻主义理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特恩1977年所著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文中首先把后现代建筑分为三类: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隐喻主义理论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隐喻主义是把符号当作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来创造隐喻。后现代建筑隐喻与过去的建筑隐喻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并把形式和符号分离开来,使符号与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三者不必完全保持一致。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要表现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强调建筑应反映文化的积累而不是文化的解体,是历史文化的丰富体现,而不是对过去传统的排斥和对民俗的歧视。由于现代技术很难和历史象征形成协调,因此后现代隐喻一般多采用装饰的方法,或引用传统建筑作为典故,以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2 隐喻主义建筑观的理论与方法 隐喻主义是从建筑的象征性来考虑的,强调建筑内在意义、建筑与人的交往。从建筑发展史来看,建筑观的变化和发展对建筑设计有很重要的影响。 建筑是有其内在意义的,建筑具有实用功能性和象征性。建筑的象征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过去常被忽略,建筑的意义必须通过接触和感知才能被理解。建筑的目的当然不只是为

建筑的隐喻

摘要: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本文对隐喻在建筑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一些建筑实例较为系统的对建筑的隐喻性进行了阐述。 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 一、建筑隐喻的基础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但是,它与语言的产生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部分依赖于人的生理特质。建筑的隐喻性与文字更有些类似,语言是诸于人类的听觉,而建筑的隐喻与文字是诸于人类的视觉。但是建筑隐喻与文字一样,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完成思维过程,这一点是理解建筑的隐喻性的关键之处。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人传递下来。对于产生各种不同意象从而具有不同隐喻现象的建筑,以隐喻系统来把握,具有便利性和逻辑性。 1.生理和心理基础 ⑴心理时间与空间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人的心里活动就是以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个性为基础的。建筑的隐喻概念是由一定的空间形态引发的,许多形态与人存在着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的关系,这是一种中介,由之建立起形态与人的隐喻对照关系。一些特定形态与隐喻概念存在由复杂因素造成的对应关系。不可预测的、迷惑的、奇异的形态造成人的长时间持续的心态紧张和难以理解,这样的心理效应与人的“奥秘”、“高不可攀”、“超凡”等概念所对应的心理效应是一致的,那么某种似乎怪诞的、神奇的建筑形态显示着深刻的思想就可以理解了。显然,离开了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关系,隐喻就无法成立。空间也同样使隐喻引导着对情境的理解,例如有些纪念性的建筑,并不是靠高大的形态取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而是靠整个环境的肃穆、严谨的意象来达到既平易近人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动,由之获得纪念的隐喻效应。

关于建筑隐喻的分析

关于建筑隐喻的分析 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 一、建筑隐喻的基础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但是,它与语言的产生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部分依赖于人的生理特质。建筑的隐喻性与文字更有些类似,语言是诸于人类的听觉,而建筑的隐喻与文字是诸于人类的视觉。但是建筑隐喻与文字一样,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完成思维过程,这一点是理解建筑的隐喻性的关键之处。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人传递下来。对于产生各种不同意象从而具有不同隐喻现象的建筑,以隐喻系统来把握,具有便利性和逻辑性。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5853126.html, 1.生理和心理基础 ⑴心理时间与空间 现代生理心理学的大量实验,揭示出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感受,人的心里活动就是以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个性为基础的。建筑的隐喻概念是由一定的空间形态引发的,许多形态与人存在着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的关系,这是一种中介,由之建立起形态与人的隐喻对照关系。一些特定形态与隐喻概念存在由复杂因素造成的对应关系。不可预测的、迷惑的、奇异的形态造成人的长时间持续的心态紧张和难以理解,这样的心理效应与人的“奥秘”、“高不可攀”、“超凡”等概念所对应的心理效应是一致的,那么某种似乎怪诞的、神奇的建筑形态显示着深刻的思想就可以理解了。显然,离开了相应的心理效应和认知关系,隐喻就无法成立。空间也同样使隐喻引导着对情境的理解,例如有些纪念性的建筑,并不是靠高大的形态取得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而是靠整个环境的肃穆、严谨的意象来达到既平易近人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动,由之获得纪念的隐喻效应。 ⑵隐喻的变化与多义性 隐喻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模式有些会失去它们本来的力量,这可以用“老化”来形容。由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隐喻一般让人易于理解,这种公用隐喻的起源的研究涉及宗教、文化史。由建筑师自己把一种形态作为某种深意的隐喻,则是一种私设的隐喻。尽管这种隐喻也许带有某些人们共同经验的成分。 对隐喻的多义性理解决定于人类的经验差异,在建筑中隐喻的概念是由形态来确定和显示,并通过人的经验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的多义性就是必然的了。例如,在古代西方教堂中有前廊

建筑的隐喻1

建筑的隐喻 引言: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中目的性既是它的隐喻意义。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既是“器”。 一、建筑隐喻的基础 建筑的隐喻是指人通过建筑本身所显示的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建筑的隐喻基本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交互作用。一条曲线与一条直线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是不同的,尽管在更高层次上隐喻性依赖于某种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于某种联系与联想。。建筑的隐喻性包含着某个时代的或个人独特的各种建筑意象构成结构及形态基本特征,对于同一时代的建筑,由于社会交往的网络的关系,一般会形成大致类似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就作为这个时代的建筑隐喻而被社会通过并一代代人传递下来。对于产生各种不同意象从而具有不同隐喻现象的建筑,以隐喻系统来把握,具有便利性和逻辑性。 二、建筑隐喻的形式 任何观念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实体形态以及空间上才有意义。这种形态与空间又引起观者相应的视知觉效应和认识过程,从而完成隐喻功能。隐喻在建筑中常以格式塔结构显示。 以形态隐喻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与词汇的隐喻性关系很大。因为观念本身即来源于具体的形态图象,所以现在不过是向相反的方向倒推。我们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些隐喻模式的格式塔: 1.高的形态隐喻:高尚、珍贵、强烈、浓烈、权力、健壮、强大、阳性、激扬。 2.凹、低的形态隐喻:平凡、亲近、消极、压抑、普通、私密、实用。 3.对称的形态隐喻:稳定、权威、尊贵、可靠、完美。 4.方位的隐喻: ⑴中:首要、重要、尊贵、德高望重; ⑵左:阳性(中国风水说)、通“佐”(谐音)、准则、尊贵。《老子》中说:“君子居者贵左,用兵则贵右。” ⑶右:阴性、通“佑”。 ⑷东:神圣(太阳升起的地方,古西方有太阳神崇拜),凡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普遍以东方为神圣方位、圣坛即朝向东方。 ⑸西:神庙及安坐在正殿内的神像朝向西方。 ⑹指向:指向意味着引导某种视觉集中,即人为地向观者指明什么是主要的,需要首先加以确认的。一切独有的向一个方向延续的形态均可形成指向功能,当前端随延续而而急剧变小时,则因强化的透视效应而更吸引视觉的注意,指向性更强。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论文题目隐喻主义建筑观读后感 系部城建学部 专业建筑学 班级 12级 学号 5112158823010114 学生姓名李炜荣 指导教师韦克

隐喻主义建筑观读后感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但并不局限于后现代,只是后现代把隐喻主义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主要是针对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单调贫乏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它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劲旅。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的隐喻,主要是利用符号来创造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在建筑设计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建筑师可以通过隐喻来传达意义。西方不少建筑师强调建筑的意义、建筑的语言及符号功能,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新建筑易于被人亲近和熟悉,尤其对使用者来说,更能成为意义深远的建筑。隐喻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34年代才提出来的,但是隐喻的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建筑中了,从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总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来向人们暗示着什么,但我们所说的隐喻不是指这种广义的象征。而是指建筑师通过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手法,或引用历史片断来暗示建筑内容和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等。古埃及时期的建筑中有许多隐喻的思想, 当时人们多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的。古代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 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 因而特别强调秩序, 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思想。到了古希腊时期, 建筑则象征了人的个性与生机勃勃的万物之间相互关系, 希腊古典柱式隐喻了人体, 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比如多利克柱式体现了男性美, 它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比例, 充满了力量感;而爱奥尼柱式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 其漩涡式的柱头形成了优美的卷发, 宛如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罗马的记功柱、凯旋门则隐喻了罗马皇帝神圣的权利, 后者更被视为通天之门和奥林匹亚众神住所的象征。中世纪哥特教堂的隐喻性更耐人寻味, 教堂的拱顶隐喻了宇宙和上天, 拉丁十字平面隐喻了基督主宰着宇宙或是象征基督的受难, 玫瑰花窗隐喻了春天、希望和福音。文艺复兴时期结束了中世纪神权的统治, 人与上帝的关系得到了新的解释。古典柱式不仅隐喻人体, 还隐喻着古典的人本主义思想, 是一种神圣美的象征。可见, 文艺复兴以前的建筑隐喻体现出当时的哲学思想, 表达了人对自然的认识,表达了人对神和统治者的敬畏, 是人的思想感情自然的流露, 但都没有提升到理性及理论的高度。现代建筑早期是不提倡隐喻的。实际上现代派建筑是一种追求实用的建筑,其目的是要用科学技术去实现其使用功能,它的建筑形式主要是隐喻一种机器,实用的、有效率的机器。而机器和工业化生产本身都是实用的,机器和建筑内在的固有语言没什么不同,机器的表征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上的隐喻,而是一种内在解释。其中并不包含人文主义思想。只是科学技术而已。重新重视建筑的隐喻性是在50年代以后,而提出隐喻主义理论则又是34年代的事了。罗伯特斯特恩1977 年所著的《现代主义运动之后》一文中首先把后现代建筑分为三类: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隐喻主义理论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后现代隐喻主义是把符号当作重要的手段和工具来创造隐喻。后现代建筑隐喻与过去的建筑隐喻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有系统的理论指导, 并把形式和符号分离开来, 使符号与结构形式和使用功能三者不必完全保持一致。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要表现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 强调建筑应反映文化的积累而不是文化的解体, 是历史文化的丰富体现, 而不是对过去传统的排斥和对民俗的歧视。由于现代技术很难和历史象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第22卷第1期2005年3月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J o u r n a l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C i v i lE n g i n e e r i n g V o l.22N o.1 M a r.2005 文章编号:1673-2049(2005)01-0016-04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王新生,林永乐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系,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隐喻主义;关系;符号;历史文脉 中图分类号:T U-021文献标识码:A M e t a p h o r d o c t r i n e b u i l d i n g v i e wo fm o d e r n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A N G X i n-s h e n g,L I NY o n g-l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X i’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X i’a n71004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M o d e r n i s m p e r i o d p r e s e n t s t h em e t a p h o r d o c t r i n e.Ak i n do f d e s i g nm e t h o do f t h em o d- e r n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f t e r t h em e t a p h o rd o c t r i n e i s,b u tm o d e r na f t e rn o t a d h e r i n g r i g i d l y t o,b u t h a s a d v a n c e d b e i n g b a c km o d e r nas t e p.M e t a p h o rd o c t r i n e i nb e h i n d m o d e r n i s m p r o p o s e i td i r e c t a- m o n gg r o u p b y w o r l dt y p eb u i l d i n g n o t 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 a l a g a i n s tm a i n l y,c u to f fh i s t o r y,h a v ed i a-l o g u e,b u i l d i n g l a n g u a g ed u l l g e t t i n gp o o r s h o r t c o m i n g w i t he n v i r o n m e n t.Al o t o f a r c h i t e c t s c r e- a t e t h em e t a p h o r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w i t hm a n y k i n d s o f t a c t i c s,m a i n l y m a k eu s e o f s y m b o l t o c r e a t e t h ev i v i d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b u i l d i n g i m a g e.M a n y w e s t e r n a r c h i t e c t s a l l e m p h a s i z e t h em e a n i n g,l a n- g u a g e o f t h eb u i l d i n g a n ds y m b o l f u n c t i o no f t h eb u i l d i n g.M e t a p h o rd o c t r i n e t a c t i c sc a nr i c h i n b u i l d i n g,m a k en e we a s y t oo n i n t i m a t e t e r m sa n df a m i l i a rw i t hb u i l d i n g,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u s e r,b e- c o m e t h eb u i l d i n g o f f a r-r e a c h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 w o r d s:m e t a p h o r d o c t r i n e;c o n c e r n;s y m b o l;g e n t l e p u l s e o f h i s t o r y 1隐喻主义建筑观的产生与发展隐喻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的,但隐喻这种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建筑中了。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但我们所说的隐喻不是指这种广义上的象征,而是指建筑师通过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方法,或者引用历史片断来暗示建筑与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古埃及时期的建筑中有许多隐喻的思想,当时人们多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世界的。古代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而特别强调秩序,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思想。到了古希腊时期,建筑则象征了人的个性与生机勃勃的万物之间相互关系,希腊古典柱式隐喻了人体,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比如多利克柱式体现了男性美,它具有男子粗壮、刚劲的比例,充满了力量感;而爱奥尼柱式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其漩涡式的柱头形成了优美的卷发,宛如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罗马的记功柱、凯旋门则隐喻了罗马皇帝神圣的权利,后者更被视为通天之门和奥林匹亚众神住所的象征。中世纪哥特教堂的隐喻性更耐人寻味,教堂的拱顶隐喻了宇宙和上天,拉丁十字平面隐喻了基督主宰着宇宙或是象征基督的受难,玫瑰花窗隐喻了春天、希望和福音。文艺复兴时期结束了中世纪神权的统治,人与上帝的关系得到了新的解释。古典柱式不仅隐喻人体,还 收稿日期:2004-09-10 基金项目: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学术合作交流项目(2004-外研-16) 作者简介:王新生(1954-),男,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建筑设计方法论隐喻造型

建筑设计方法论 隐喻设计

一、建筑的隐喻形式 ?任何观念必须落实到相应的实体形态以及空间上才有意义。这种形态 与空间又引起观者相应的视知觉效应和认识过程,从而完成隐喻功能。 隐喻在建筑中常以格式塔结构显示。如中国民居的不同“间”的布局就是以中国古代的社会伦理意识为准则的,各体现出等级的观念和“风水”的意识。在观念的隐喻中,装饰隐喻富有(包括物质与精神的富有)或强大、或显赫。例如绮丽壮观、富丽豪华的装饰可以体现出人的地位。 ?以形态隐喻观念,我们可以发现,这与词汇的隐喻性关系很大。因为 观念本身即来源于具体的形态图象,所以现在不过是向相反的方向倒推。

?我们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些隐喻模式的格式: ? 1.高的形态隐喻:高尚、珍贵、强烈、浓烈、权力、健壮、强大、阳 性、激扬。 ? 2.凹、低的形态隐喻:平凡、亲近、消极、压抑、普通、私密、实用。 ? 3.对称的形态隐喻:稳定、权威、尊贵、可靠、完美。 ? 4.方位的隐喻:⑴中:首要、重要、尊贵、德高望重;⑵左:阳性 (中国风水说)、通“佐”(谐音)、准则、尊贵。《老子》中说:“君子居者贵左,用兵则贵右。”⑶右:阴性、通“佑”。⑷东:神圣(太阳升起的地方,古西方有太阳神崇拜),凡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普遍以东方为神圣方位、圣坛即朝向东方。⑸西:神庙及安坐在正殿内的神像朝向西方。

?另外,空间或形体的超尺度的硕大隐喻权势、富贵与显赫的身份、地 位以及骄横,空间的围合性越强和尺度越正常,则更显私密性和亲切感。例如古代埃及法老雕像的巨大尺寸隐喻着国力的强盛和相信他们神秘的力量与能力。 ?圆形的集中式空间隐喻着控制的意念、象征着权力。如印度的佛塔这 种圆顶状或半球形的上面冠以伞状物的建筑形体,深刻的隐喻着权威。 还有空间内外的隐喻,如拜占廷的教堂,其内部豪华、灿烂而外部质朴。 ?富丽堂皇、灿烂光辉的内部仿佛成为自身发光的空间,隐喻了基督内 在的和精神的气质。

建筑风格调研报告

建筑风格调研报告 学号: 辅导教师:

选择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1.强调传统和历史主义。可以说对传统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后 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不同风格,这里所说的传统,不仅仅是指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还包括经过抽象和个人化的传统建筑符号。而一些日本建筑师则将传统理解为民族文化中具有特质的东西,倾向于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上把握它。在理论上,后现代主义有逐渐导入历史主义的倾向。 2.尊重现有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地方特色和“文脉” (Con text )的重视上。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对现有环境的尊重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建筑反思的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强调单体建筑的重要性与表现欲,后现代主义则尽量消减它在环境中的突出地位,力图与环境相融合,创造出丰富的街貌乃至城市景观。但这又绝不是完全把自己埋没掉,而是要达到更深层的吸引人并表现自己的目的。 3.装饰性与隐喻性。后现代主义对装饰和隐喻性的偏爱可以说完全走向了背向现代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对符号学和色彩学往往都有着精深独到的研究。在后现代主义建筑师那里,装饰和隐喻不再是强调功能的途径,而是表现个人风格的手段。装饰性和隐喻性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最外在的特征,随着它的国际化趋势,这几乎也被强调为它的唯一特征。 4.激进的折衷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要同时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而又不想在其中失去时代风格与作者个性,所以作品往往表现出各种 风格拼凑的现象。在这里,后现代主义体现出较为突出的折衷性,而这种折衷性主要是相对于现代主义那激动人心的伟大实践而言。后现

代主义追求名流/大众的双重理解,历史风格/现代风格的兼顾,所形成的折衷主义风格是激进的,具有不确定性。但它最深层的隐喻只有名流或设计者能够理解和说清楚,后现代主义建筑在这里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也就是自由度。但是又必须看到这一切是建立在对大众、环境和历史的尊重上的,因此,后现代主义建筑最终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它的深奥隐喻,而是从它的外观表现出来的愉悦性和通俗性。 5.精美愉悦的美学追求。后现代主义作品是现代主义的变形,并且增添了传统的符号和愉人的色彩,它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舒适、优美和富有人情味。后现代建筑风格是喜气洋洋的,在这方面,它完全迎合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需要,因此在具有商业开发性质的住宅建筑、宾馆建筑和商业建筑中广为流行。进入8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先锋性为时髦特征所取代,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都是精美漂亮、令人愉悦,甚至是奢华的,并且不再具备现代主义那种感人和令人震惊的严肃的力量。出于标新立异的需要,不少后现代主义作品还表现出玩世不恭和颓废倾向。 二社会背景: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相呼应的。后现代主义出现于西方经济急速发展 的繁荣期,但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并没有给西方人带来他们所追求的幸福感。消费社会的纸醉金迷,贫富差距的悬殊、自然环境的破坏、战争的残酷……将人们一步步地带出“诗意的栖居之所”。人们在极度地痛苦、空虚和无聊中走向了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他们反对异化、反对形而上学、反对理性,并以感觉代替分析,以多元代替一元,以不确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