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超有效)

教育学复习资料--各章节重点(考试通过-

超有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19587589.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教育的对象:不限于青少年,也包括幼儿、特殊儿童(主要是缺陷儿童)以及成人。

3.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教育学的创立于16世纪—18世纪。

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体系(

标志):

①对象: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②概念和范畴: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③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④结果: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⑤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1)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2)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4.教育学的发展:形成多种流派.

①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强调定量研究

②文化教育学:狄尔泰等;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

③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④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等

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的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展问题。

⑥批判教育学:鲍尔斯

5.当代教育学的特征(发展趋势)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6.谈谈你对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的认识。(P25-27)

答:学习研究教育学重要意义在于:

1、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

2、能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能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

4、能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能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是有那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答:(1)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包括: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学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及教育的对象;教育影响,及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方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2.教育被划分为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答:1)原始教育: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饥饿极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古代教育A奴隶社会教育:古代学校出现,教育阶级性出现,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B封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中很大一部分是军事教育;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3.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P62-65)

答:现代教育的特征如下: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面向一小部分人,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

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

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

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

第二章学校

1.学校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答: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业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3、简述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4.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1 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 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 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 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5.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关系

答:1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2 正确处理三者关系:1)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2)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配合。

第三章学生

1.关于儿童发展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具有影响力的观点,请你对这些观点进行评论。

答:1 遗传决定论。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了借口。 2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在肯定了儿童发展的可塑性的同时,也将儿童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牢牢地固定在失去自主性的被塑造地位上。 3 辐合论。辐合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

2.当代儿童发展观有哪些基本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答:1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题的活动之中。3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儿童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请你描述儿童个体发展所表现出的一些特点。

答: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1 顺序性;2 不平衡性;3 阶级性;4 个别差异性;5 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在儿童发展中,如何有效地保证教育的主导作用?

答:1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5.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2 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 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章教师

1.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为什么需要专业化,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1 教师专业化的原因:1)从客观上讲,许多职业尤其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一些复杂行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才能为社会所认可;2)从主观上讲,专业化也可以保护从业人员的利益。 2 教师专业化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在我国,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1 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 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3 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在我国,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1 必须是中国公民;2 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 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 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章教育目的

1.学习教育目的问题对教师工作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认识。

答: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2.确定教育目的依据是什么?

答:1 主观依据: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的影响。2 客观依据: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他在哪些方面超越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本为教育目的论

4.

答: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内涵是: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2 他超越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和个人本为教育目的论:1)教育必须反映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总要求;2)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5.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如何落实

6.

答:1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如何落实:1)注重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的人才;2)正确处理“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三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学校德育有哪些功能

2.

答:1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 学校德育的功能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教育性功能三个方面。

3.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4.

答:1 任务: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2 德育内容包括三个主要的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等。

5.智育的内涵是什么智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

6.

答:1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2 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智育的活动方式,德育、体育、美育等都需要教学途径去完成,而各育在教学过程、原则和方法上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同样,智育以教学为自己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途径又并不是至于的唯一途径。

7.中小学智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 传授知识;2 发展技能;3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体育的功能是什么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9.

答:1 体育的功能有:1)健体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2 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是: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0.什么是美育美育的功能是什么

11.

答:1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2 美育的功能有: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育美,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美育的间接功能,即美育的育德功能,促智、健体功能等;3)美育的超美育功能。

12.学校美育的实施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1 艺术美育;2 自然美育;3 社会美育;4 教育美育。

第四章课程

1.什么是课程国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存在着哪几种观点

2.

答:1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2 课程定义的三种观点:1)课程是只是;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3.如何理解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答: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 知识与能力;3 分科与综合;4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4.试论述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答: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1)教育目标有三个来源,学生、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2)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一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借助二维图表将教育目标分解为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建立评价程序:1)确立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境;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第五章教学(上)

1.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2.

答: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的任务有: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4.

答:1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 原因: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5.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基本上可以归为哪几类

6.

答:1 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2 教学模式分为三类: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3)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7.教学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每一种教学原则应遵循哪些要求

8.

答: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2 1)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2)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5)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6)思

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是(4)讲究教学艺术。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8)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9.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是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出现了哪些趋势

10.

答:1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2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有:1)分层教学;2)小组合作学习;3)小班教学。

1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进行评价

12.

答:1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1)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变成固定的班级;2)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3)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2 如何进行评价:1)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2)局限性:(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第六章教学(下)

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2.

答:1 讲授法应注意: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2 谈话法应注意:1)做好充分的准备;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3 讨论法应注意:1)选好讨论题目;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4 实验法应注意:1)准备工作充分;2)及时、具体地指导;3)帮助学生总结。5 实习作业法应注意:1)提出明确要求;2)选择恰当的方式;3)做好事后的检查。6 练习法应注意: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4)科学掌握练习量;5)给予学生及时反馈;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 参观法应注意:1)做好参观的准备;2)指导参观的进行;3)总结参观的收获。

3.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1 发现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2 探究-研讨法: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3 纲要信号

图式教学法: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4 暗示教学法: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5 范例教学法:改革教材,充实根本性、基础性和本质性的内容,使学生得以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6 非指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

4.计算机作为一种手段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每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2 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1)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使用;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5.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每一环节的实施应遵循哪些要求

6.

答: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备课(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上课(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作业布置和批改(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目的要明确;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适度;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课外辅导几个环节构成。

第七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答:1 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 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3 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 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1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 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 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3.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

答: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生关系结构

4.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 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 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1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2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 班主任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合理支配课余时间;5 班主任要团结学校、科任老师、家长,共同做好本班的教学工作。

第八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1.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历史发展概况。

答:1 早期的职业指导活动: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知道运动”。

2 心理咨询与治疗活动的开展:心理卫生运动是学校咨询的另一个来源。

3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咨询的工作开展的越来越普及。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 干预与矫正;2 预防与发展;3 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3.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答:1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 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 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 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地心理测评工作;5 协调学校的社区咨询。

4.学校咨询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 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 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 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 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学校咨询会谈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答:1 建立咨访关系;2 澄清和评估问题;3 确定改变的目标;4 促成改变的实现;5 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6.学校主要咨询方法有哪些?

答:1 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1)鼓励表达;2)深入共感;3)身体放松。2 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1)系统脱敏法;2)行为契约;3)模仿学习。3 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4 游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5 团体咨询。6 改变环境因素。

第九章教育测试与评价

1.测验有哪些类型,每一种测验的含义是什么?

答:1 从测验目的上分:1)安置性测验: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进行摸底测验,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目的是调控教学;3)诊断性测验: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4)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2 从规范程度上分:1)标准化测验:由测验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制的,试题质量较有保障,在试题编制、施测和评分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规范;2)教师自编测验: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引用现代测验院里编制的。3 从测验内容上分:1)成就测验: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常结合具体学科而设;2)学能测验: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大关系。4 从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1)常模参照性测

验:按照在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成绩的好坏;2)标准参照性测验:考察是否达到了预先规定的标准。

2.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答:1 实用性;2 可信度;3 有效性;4 难度;5 区分度。

3.如何进行测验编制,编制测验有哪些要求

4.

答:1 如何编制:1)确定试题内容;2)选择试题类型;3)评分;4)测验分数的解释。2 编制测验有哪些要求:

5.教育评价的类型有哪些,每一种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答:1 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1)相对评价:在群体中进行对比,这是衡量标准是相对的;2)绝对评价: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2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1)形成性评价: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2)总结性评价:对活动结果的评价,目的在于评判活动效果。

6.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7.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答:1 建立评价目标;2 选择评价样本;3 收集评价信息;4 报告评价结果。

第十章教育法制

1.教育的国家化和教育法产生的关系。

答:1 教育管理的国家化和国家教育权力的产生标志着教育权结构的一次历史性转换。2 通过法律的手段确立国家的教育权力,加强教育管理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行政系统,是有效地实现教育的国家责任的客观需要。3 复杂的教育运行过程要做到有序化、科学化,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依准于法。

2.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3.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答: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应由行政法规定它的法律地位;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学校具有法人资格,意味着其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4.什么是法律责任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5.

答:1 广义的法律责任既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同时还包括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2 一种是行政处分,一种是行政处罚。

6.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包括哪些?

答:1 构成要件:1)行为人已构成行政违法及部分的行政不当;2)行为人须具有行政法律责任能力;3)行为须具有相应的清节。2 免责条件:1)行为人无责任能力;2)超过时效;3)情节显著轻微;4)符合社会价值取向或者特殊需要。3 责任形式:1)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2)补救性行政法律责任。

7.学校事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校事故所承担的侵权民事责任的特点、归责原则、免责条件及其责任形式有哪些

8.

答:1 基本特征: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2 特点:1)是由于违反了法定义务而产生的法律后果;2)以侵权行为为前提的责任;3)具有强制性;4)责任形式是财产责任。3 归责原则:是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所组成的体系。4 免责条件:依法执行公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受害人的同意;自助,以及受害人有故意;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等。5 责任形式:停止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9.学校事故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1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方面有无过错是属于什么性质的过错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的过错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 人身伤害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