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复习题整理版

马原复习题整理版

武汉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试卷1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 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各个国家的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 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 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A 意识决定物质 B 意识创造物质 C 意识离不开物质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 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 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是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 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 是否普遍联系

C 是否运动发展

D 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类鸟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 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 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 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 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 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 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B警察在街上巡逻

C 农发在田里插秧

D 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全面性

D 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人口因素B地理环境 C 文化传统 D 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A 绿色植物B食草动物 C 食肉动物 D 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 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 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 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生物学、道德、宗教

B 逻辑学、哲学、道德

C 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 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 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 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 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 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A 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 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 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 科学是各种知识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 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在的是()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 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 人的物质属性

B 人的自然属性

C 人的精神属性

D 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A 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 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 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A 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 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32,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33,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逐渐消失

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4,劳动力商品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劳动力价值要还原为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C.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D.劳动力价值决定必须考虑道德的因素

35,在商品价值c+v+m 中( )。

A.c、v、m 都是新创造的价值

B.c、v、m 都是转移来的旧价值

C.c、v 是转移的旧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D.c 是转移的旧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6,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7,下列选顶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38,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上看,这说明了

A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E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A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 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40,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 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E 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4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 人口因素 B 地理环境 C 风俗习惯 D 生产方式 E 国家政权

4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A 原始社会 B 渔猎社会 C 农业社会 D 工业社会 E 信息社会

43,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 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

D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E 把坚持公有制这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4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A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 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 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 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45,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A 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 个人的命运 C 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 社会发展状况

E 社会实践形式

46,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E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47,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E.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48,下列现象哪些属于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

A.同类新机器的价格下降

B.机器、设备使用多年而磨损

C.厂房建成后,多年未用而被风化

D.氧气切割机由于激光切割机的使用而被淘汰E金属工具生锈

49,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 )。

A.小工具

B.工资

C.奖金

D.汽油

E.厂房

50,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是( )。

A.实现充分就业

B.维持价格基本稳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E.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涵。

5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5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55,简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56,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四、论述题(共20分)

57,请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一般特点基本原理的具体内容,并请用该原理分析说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为什么必须既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的中心,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10分)?

5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10分)

附表二:武汉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参考答案

武汉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试卷2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们在一切实践中所作的无非是两件事,即()A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B 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D 改造自然,认识社会

2,唯物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A 批判的和革命的 B 唯物的和辩证的

C 科学的和革命的

D 实践的和科学的

3,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A 绝对主义 B 唯物主义 C 不可知论 D 诡辩论

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 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B 世界是发展的

C 世界是物质的

D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5,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问题上,形而上学的典型命题是()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C 此亦彼矣,彼亦此矣

D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6,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观点()A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8,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

A 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本质的规定己经过时

C人脑是可以认识的。思维模拟是可能的

D 人类思维最终会发展到机器思维

9,“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属于()A 机械的条件决定论 B 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C 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10,运动和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

A 运动是根本变化,发展是一般变化

B 运动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运动

C 运动是量变,发展是质变

D 运动是位移,发展是新陈代谢

11,正确认识具体事物的基础是分析()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12,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A 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中包含着量变

D 事物构成成分的变化引起质变

1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A 机械决定论 B 神学目的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1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

A 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 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

C 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主要是改造世界

D 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

1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 B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D 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 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 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 制造和使用工具 B 具有宗教信仰

C 具有语言文字

D 具有思想意识

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人口增长的快慢 B 地理环境的优劣

C 社会风气的好坏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9,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 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20,先进的社会意识由于反映和代表了进步的社会势力的利益和要求,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这说明()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完全同步

D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它们是()

A 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 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 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 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逐渐不相适合的过程

B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始终相适合的过程

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由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再到新的基本不适合的过程

23,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 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 取得劳动产品方式和多寡不同

24,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了解决()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25,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心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6,“任何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 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27,群众路线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 B 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

D 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A 惟一标准 B 必要标准 C 最高标准D潜在标准

29,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其核心是()A 人生目的 B 人生理想 C 人生态度 D 人生意义

3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

A 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B 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 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 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1,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资本家的节俭;

B.资本的价值;

C.剩余价值;

D.扩大再生产;3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

A.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依靠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用暴力迫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3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绝对过剩

B.生产对于人们的需求相对过剩

C.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过剩

D.生产对于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绝对过剩

3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 )。

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6,规律的特点有()A 客观性 B 无条件性 C 稳定性和重复性 D 普遍性 E 具体性37,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A 时空的客观性 B 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 否认了时空的绝对独立性

E 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质的区别

38,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 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

39,客体与客观存在的区别是()

A 一切客体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都是客体

B 部分客观存在的是客体,客观存在的不完全是客体

C 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体与人的实践密切联系

D 客观存在的是无限多样的,客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有限的

E 客观的是物存在质的具体形态,客体还包括精神客体

40,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 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 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D 具体科学可以藐视哲学

E 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

4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是()

A 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

B 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 地理环境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受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

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E 地理环境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4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对这一原理的正确理解是()

A 它是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的概括反映

B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

C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整齐划一、按照同一模式进行了

D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质、一般规律,但不包括全部内容和细节

E 它指明各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全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所有细节,以及彼此之间的各种差别

43,下列各项属于交往概念含义的有()

A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 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 交往是人们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 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 交往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44,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其表现有()B 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 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 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4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 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

B 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C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

E 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

4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E.反映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7,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D.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慢

E. 生产资本构成中,固定资本比重大,周转速度就快

4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I(C+M-M/X)>I(V+M/X)

B.I(V+M)>IIC

C. I(C+V+M)=IC+IIC

D.II(C+V+M)=I(V+M)+II(V+M)

E. I(V+M)

4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

A.资本周转速度快慢

B.剩余价值率高低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

D.劳动生产率高低

E.工人人数多少

50,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有( )。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

D.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E.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

的竞争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51,阐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性的表现。

5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5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54,阐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

55,阐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

56,阐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论述题:(20分)

57,以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为指导,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10分)

58,阐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0分)

-------------------------------------------------------------------------------------------------------------------------------------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1

分):

1、哲学是

A 科学之科学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B 物质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 意识

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 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 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 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 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A 物质生产劳动

B 自觉能动性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

A 迂回曲折

B 前进上升运动

C 周而复始的循环

D 直线式的发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B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 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1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B 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没有任何根据的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A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 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 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1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A 社会存在

B 地理环境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是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D 科学技术

1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B 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 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1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B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A 空间的三维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1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 存在性。

B 运动性。

C 可知性。。

2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4、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A 庸俗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2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

27、“望梅止渴”是关于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 D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2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A世界观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D 能够消灭的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3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

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3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7、资本的周转速度()。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8、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简要说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扼要阐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简述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2、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与面貌;它制约着全部社会物质、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人的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指人从社会的获得。我们知道,人必须先对社会奉献,然后才能取得,因此,人的社会价值高于自我价值。但是,我们说,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没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就没有意义,因此,它们又是统一的。而且,人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它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这又是自我价值。

4、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要判断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仅靠主观与客观任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客观对象不会自动的同主观相符合,要靠实践去发现客观。而主

观不能产生任何认识,必须与客观相接触。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特点。5、所谓反映论,即关于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的理论。是否承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界线。它包括如下内容: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它是认识的对象;主张认识要以客观外界的事物为内容,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映象、模写、摄影;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6、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3、历史必须通过人来实践,因此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4、在世界的本原上,意识比物质更加基本。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四、论述题(20分)

1、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0分)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

武汉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3参考答案

武汉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试卷4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分,每小题1分,共3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理性和感性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3,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 思维和存在具有特殊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的问题

4,在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结构性 C 客观实在性 D 矛盾性

5,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 宿命论的观点 B 唯意志论的观点

C 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6,主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是()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相对主义

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 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 抺煞意识的主观特性

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 机械唯物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9,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有害,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0,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A 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1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D 斗争性和同一性

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物论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反映论和被反映论的对立

14,对不可知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是

A 客观真理

B 客观事实

C 社会实践

1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说明()

B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革命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基础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6,从认识的全过程看,认识的起点是()A 实践 C 经验 D 感觉

17,劳动把人与自然区别开来,这是因为()A 劳动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形式 B 劳动过程具有的一般性质

C 劳动过程中劳动主体受自然的制约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9,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全部为人类历史的钥匙是()

B 生产劳动发展史

C 政治制度演变史

D 宗教信仰变迁史

20,教育在生产力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构成生产力的四类要素中,它是()A 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 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