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朝地名

明朝地名

明朝地名
明朝地名

明朝地名

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相当于今天的省、自治区,如江苏省

布政使司衙门,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如南京

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如苏州市

直隶州,与府平级,也是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

散州,归府管辖的州,相当于今天的县级市,但貌似要比现在的县级市大些

县,不用说,和今天一模一样滴

明代布政使司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

下辖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

济南、兖州、东昌、青州、莱州、登州

济南:升齐州为济南府,治历城县,领历城、禹城、章丘(今章丘市绣惠镇)、长清(今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村卢城洼)、临邑(今济阳县孙耿镇)、临济(今章丘市黄河乡临济村)六县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

下辖五府、三直隶州、十六州、九十六县。

太原、平阳、汾州、潞安、大同

太原:府直辖13县:阳曲、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太原、盂县、静乐、河曲。6个州中,辖县州5个:平定州领乐平,忻州领定襄,代州领五台、繁峙、崞县,岢岚州领岚县、兴县,永宁州领宁乡、临县,保德州不辖县。明万历朝调整地方建置,把太原府所属的汾州、永宁州划出,新建汾州府,太原府所辖州为5,所辖县降为20县,其中府辖县仍为13,州辖县降至7。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开封府。

下辖八府、一直隶州、十一州、七十九县。

开封、河南、归德、汝宁、南阳、怀庆、卫辉、彰德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西安府。

下辖八府、二十一州、九十五县。

西安、凤翔、汉中、延安、庆阳、平凉、巩昌、临洮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

下辖十三府、六直隶州、十五州、一百十一县、一宣抚司、一安抚司、十六长官司。成都、保宁、顺庆、夔州、重庆、遵义、叙州、龙安、

马湖、镇雄、乌蒙、乌撒、东川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南昌府。

下辖十三府、一州、七十七县。

南昌、瑞州、九江、南康、饶州、广信、建昌、抚州、

吉安、临江、袁州、赣州、南安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下辖十五府、二直隶州、十七州、一百零八县、二宣慰司、四宣抚司、五安抚司、二十一长官司、五蛮夷长官司。

武昌、汉阳、黄州、承天、辰州、德安、岳州、荆州

襄阳、宝庆、郧阳、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庆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

下辖十一府、一州、七十五县。

杭州、严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台州、金华、

衢州、处州、温州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福州府。

下辖八府、一直隶州、五十七县。

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

下辖十府、一直隶州、七州、七十五县。

广州、肇庆、韶州、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

琼州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下辖十一府、四十八州、五十县、四长官司。

桂林、平乐、梧州、浔州、柳州、广远、南宁、思恩、

太平、思明、镇安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而设。布政使司衙门驻云南府。

下辖十九府、二御夷府、四十州、三御夷州、三十县、八宣慰司、四宣抚司、五安抚司、三十三长官司、二御夷长官司。

云南、曲靖、临安、激江、广西、广南、元江、楚雄、

鹤庆、姚安、武定、景东、镇沅、大理、丽江、永宁、

永昌、蒙化、顺宁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与都指挥使司共治。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

下辖十府、九州、十四县、一宣慰司、七十六长官司。

贵阳、安顺、都匀、平越、黎平、思南、思州、镇远、

铜仁、石阡

撤销的布政使司

平燕承宣布政使司建文时燕王叛,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沦陷,惠帝于真定府另设平燕承宣布政使司,负责未受燕王控制之原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所属府、州、县之政务。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永乐五年(1407年)平定越南内乱而设,至宣德三年(1428年)因反复叛乱,放弃越南而裁撤。

大明奸臣严嵩

严嵩 严嵩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二十

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 [1]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他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他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严嵩幼时聪慧,加上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 [2] 夏言 严嵩如当时不少同年儿童一般,都有一些小智慧,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后来,严嵩完成父亲的心愿,在他25岁之年中了进士,先后被选为庶吉士以及被授为编修官职,直在他雄心壮志的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的退官的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复官的十多年之中,严嵩先后工作于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深深明白到权力的重要。在同时之间,他学会了口蜜腹剑、欺上媚下的“功夫”,又了解若要得到大权,必定要找个靠山。明武宗驾崩后,明世宗继位。世宗沉迷于道教,整天都与道士们祈求长生不老,对政事莫不关心,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宠宦处理。当时的礼部尚书夏言极为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就抓紧这个机会,拚命巴结、讨好夏言,成为朝野上下的大红人。

宋体字的基本笔画特征及其笔形构成

第一课宋体字的基本笔画特征及其笔形构成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老体字的笔画特征,掌握其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宋体字基本笔画的构成 教学难点:对笔画形状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准备:1. 熟悉宋体字的字型、绘制范图、 备好圆规、直尺、三角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宋体字的产生 1.宋体字源于书法的楷书 宋体字的笔画与楷书笔画很相似 宋体字是对楷书笔画的规范、统一、装饰、加工 2.宋体字始创于宋代,规范、盛行于明代 宋体字是从北宋刻书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时官府的衙牌、灯笼、告示及祠堂里的神主牌位等多采用次字体。由于宋体字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藉,成为一种很规范的印刷体。到了明代,又从宋体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称为“明体”。因为这种字体体形庄严、便于雕刻、阅读醒目,遂成为十六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字体。由于宋体字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故对它不称“明体”而仍称“宋体”,俗称“老宋体” 美术字的产生与发展同印刷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宋体字的笔画特征 顺口溜: 点如垂露撇似刀, 钩似鹅头捺如扫, 口字上下多一段, 横尾有山弯带角。 横细竖粗,横画的右端及横竖转角处有装 饰角,点、撇、捺、挑、钩的最宽处与竖宽相 当。 三、宋体字的笔画构成 1.点画

由三条圆弧组成,尖头圆尾,形似水滴,最宽处与竖宽相当,且处于形体底部,却不可中间 宽,两头窄。 2.横画 与字格上下边平行,左端由三条圆弧构成,略宽于横画中间部分,收笔尾端有一装饰角高与竖宽相当。 3. 竖画 竖宽与格宽之比约为1/7—1/9, 垂直起笔,顶边向右下倾斜并 留一小顿角,底边向左下倾斜 并略带弧度。 4. 撇画 起笔处与竖画相同, 中下部由两条弧线构成, 平撇底边基本上是水平的, 右边是倾斜的直线,不留角, 上边线呈向左倾斜的慢弧。

关于聂久吾(明代大医学家)

关于聂久吾(明代大医学家) 一代神医--聂久吾 话说明朝时代,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神医聂久吾,品德高尚,医术精湛。他的众多医学成就沿用至今,造福无数百姓。但有关他成名之前的事却鲜为人知。 一日,少年聂久吾与友人在湖边玩耍,正在尽兴之时,迎面走来一位老态龙钟;蓬头垢面;周身恶臭的老头,众人见状或是急忙避之,或是掷石以汝。唯有聂久吾,即不避让,又不嘲讽,反而上前行礼,见老头饥饿虚弱,便从怀中拿出仅有的一个烧饼,诚然奉之。老头却只要一半,将另一半送还。曰:明日湖边你我仍享之,闻罢,转身离去。翌日,久吾湖边等待甚久,见老头姗姗赴约,并迎面上前与之分享。一连数日,久吾如此。转眼八十一日,老头早久吾半个时辰先到,久吾见前辈等待,甚是惭愧,刚要开口道歉,那料老头从怀中拿出一本书,交与久吾。久吾翻开此书赫然看到:"孺子可教也,我乃奉旨到民间传播医术,见你待人有颗仁慈之心,想必你的品德也很高尚,今日赐你御用秘籍-《天著医术》,望你苦心专研,造福后人,必得功德无量"。久吾看罢恍然大悟,此乃玉皇大帝的御医-彝禹也!再看老者已腾云驾雾离去,只留下聂久吾,久久跪地不起。 此后数十载,久吾苦心专研《天著医术》,并遍访天下

名医,终成一代神医-明代大医学家。 聂久吾公元十六世纪人,字尚恒。明代著名医学家,江西清江人,万历年进士出身。医术高明,医药不拘谨千古旧方说,有独特的创新论解,医多奇效。尤善肿瘤,啖喘,肝疸等难症诊治。著有《奇效医术》;《活动心法》;《医学汇函》;《麻诊方旨》;《痘门方旨》;《痢门方旨》;《痘诊慈航》以及对"咳;痰;喘"有大成的《久吾验方》等多部医著及千篇绝方,至今广为典证。 ----《中医大词典》

《三国演义》地图 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宋体八卦格字帖及练习格

一乙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丰王井开夫天无元专云扎艺木五支厅不太犬区历尤友匹车巨牙屯比互切瓦止少日中冈贝内水见午牛手毛气升长仁什片仆化仇币仍仅斤爪反介父从今凶分乏公仓月氏勿欠风丹匀乌凤勾文六方火为斗忆订计户认心尺引丑巴孔队办以允予劝双书幻玉刊示末未击打巧正扑扒功扔去甘世古节本术可丙左厉右石布龙平灭轧东卡北占业旧帅归且旦目

叶甲申叮电号田由史只央兄叼叫另叨叹四生失禾丘付仗代仙们仪白仔他斥瓜乎丛令用甩印乐句匆册犯外处冬鸟务包饥主市立闪兰半汁汇头汉宁穴它讨写让礼训必议讯记永司尼民出辽奶奴加召皮边发孕圣对台矛纠母幼丝式刑动扛寺吉扣考托老执巩圾扩扫地扬场耳共芒亚芝朽朴机权过臣再协西压厌在有百存而页匠夸夺灰达列死成夹轨邪划迈毕至此贞师尘尖劣光当早吐吓虫曲团同吊吃因吸吗屿帆岁回岂刚则肉网年朱先丢舌竹迁乔伟传乒乓休伍伏优伐延件任伤价份华仰仿伙伪自血向似后行舟全会

杀合兆企众爷伞创肌朵杂危旬旨负各名多争色壮冲冰庄庆亦刘齐交次衣产决充妄闭问闯羊并关米灯州汗污江池汤忙兴宇守宅字安讲军许论农讽设访寻那迅尽导异孙阵阳收阶阴防奸如妇好她妈戏羽观欢买红纤级约纪驰巡寿弄麦形进戒吞远违运扶抚坛技坏扰拒找批扯址走抄坝贡攻赤折抓扮抢孝均抛投坟抗坑坊抖护壳志扭块声把报却劫芽花芹芬苍芳严芦劳克苏杆杠杜材村杏极李杨求更束豆两丽医辰励否还歼来连步坚旱盯呈时吴助县里呆园旷围呀吨足邮男困吵串员听吩吹呜吧吼别岗帐财针钉告我

乱利秃秀私每兵估体何但伸作伯伶佣低你住位伴身皂佛近彻役返余希坐谷妥含邻岔肝肚肠龟免狂犹角删条卵岛迎饭饮系言冻状亩况床库疗应冷这序辛弃冶忘闲间闷判灶灿弟汪沙汽沃泛沟没沈沉怀忧快完宋宏牢究穷灾良证启评补初社识诉诊词译君灵即层尿尾迟局改张忌际陆阿陈阻附妙妖妨努忍劲鸡驱纯纱纳纲驳纵纷纸纹纺驴纽奉玩环武青责现表规抹拢拔拣担坦押抽拐拖拍者顶拆拥抵拘势抱垃拉拦拌幸招坡披拨择抬其取苦若茂苹苗英范直茄茎茅林枝杯柜析板松枪构杰述枕丧或画卧事刺枣雨卖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中国各个朝代的婚礼形式 各个朝代婚礼习俗: 随着朝代的变更,掌握历史的民族特性等各方面原因,婚礼习俗在各个朝代也会有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所说的古代婚礼大都是明清时期的,所谓“凤冠霞帔,大红喜服”,成为了婚礼最具象征意义的表征。 一、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奠定者是周朝,当时的婚姻制度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他们制定的三大婚姻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周代还设有官媒,专司判合之事。结婚遵循“六礼”程序、离婚遵守“三不去”和“七去”的原则。就结婚制度的“六礼”来说,分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其中,亲迎更为复杂,根据《礼记》的记载,要求男方先到女方的家庙拜祭其祖先,然后再用车接女方到男家,要举行夫妇同器共餐、饮交杯酒等仪式,才算完成结婚之礼。另外还有“结发为夫妻”的说法,也都是从周朝开始的。这些制度和习俗的形成,历经多少朝代后,还一直流传至今。 二、汉代人看婚礼把婚礼看成是一件很庄严肃穆的事情,如同看待国家之间歃血为盟,兄弟之间结拜为盟,婚约就是一场盟誓。破坏这种应当永恒的约定,要受到起码是道义的惩罚,因此盟誓有咒语的性质。汉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 完整的婚礼习俗包括了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

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也叫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来看,汉代人婚礼是用青布幔搭成帐篷,举行交拜之礼。《世说新语.假谲》篇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另外,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黄色的婚礼服。同时也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是起初的意思是为了驱邪。 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盛的一个时代,无论从服装还是人的观念上来看都更为开放,婚礼习俗方面比前朝有简略的趋势,但是仍然遵从沿袭下来的制度,大体上婚礼包括六个步骤,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六礼”。唐纳征纳之物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等,各有不同的寓意。新娘到了新郎家后,父母以下的人都要从小门出去,再从大门回来,其意是要踏新娘的足迹。在唐代,新妇不仅要拜公婆和丈夫的尊长,而且还要拜观礼的宾客,称为“拜客”。也有闹洞房的习俗,唐代称之为“戏妇”,然后新婚夫妻进入新房(新郎是倒着走进新房的)共饮合欢酒,后世称“交杯酒”。 新娘在亲迎过程中都会使用遮盖物,或帷帽,或皂罗,或扇子,统称为“盖头”。唐代妇女结婚常用纨扇和折扇两种,故洞房定情,古语美称为“却扇”。“钗钿礼衣”这个词算是唐朝婚服的最好阐释,华丽精致是主调,色调方面呈现男服绯红,女服青绿。 四、宋朝的婚礼在唐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二画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1 都城谱系:先秦 涿鹿黄帝建都之地。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周代此地称尸氏。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今河北唐县境。②帝舜建都地。③夏禹建都地。④周代韩国都城。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虞舜建都地。《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②周代魏国都城。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夏代斟灌国之都。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在今河南巩县西南。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②周代原国之都。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在今河南沁阳县境。 西河夏代都城之。地在今山西河津县境,临于西河。 顾①夏时顾国之都。在今河南范县东南。②战国时期中山国之都。在今河北定州市境。 缗夏代有缗氏之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其君为少昊氏后裔。 扈夏代有扈氏之都。在今陕西户县北。 豕韦亦称韦。古豕韦国之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豕韦为彭姓国,祝融的后裔,夏帝少康时始受封。 仍有仍氏(亦作有戎氏、有?氏)之都。该地临近于夏都西河(今山西河泽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仍地当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邾古邾国之都。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邾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后改称邹。

老宋体书写规范

字体设计教案 一、老宋体字的笔画特征 顺口溜: 点如垂露撇似刀, 钩似鹅头捺如扫, 口字上下多一段, 横尾有山弯带角。 横细竖粗,横画的右端及横竖转角处有装饰角,点、撇、捺、挑、钩的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二、老宋体字的笔画构成 1.点画 由三条圆弧组成,尖头圆尾, 形似水滴,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且处于形体底部,却不可中间宽,两头窄。 2.横画 与字格上下边平行,左端由三条圆弧构成,略宽于横画中间部分,收笔尾端有一装饰角高与竖宽相当。

字体设计教案 3. 竖画 竖宽与格宽之比约为1/7—1/9, 垂直起笔,顶边向右下倾斜并 留一小顿角,底边向左下倾斜 并略带弧度。 4. 撇画 起笔处与竖画相同, 中下部由两条弧线构成, 平撇底边基本上是水平的, 右边是倾斜的直线,不留角, 上边线呈向左倾斜的慢弧。

5.捺画 三条边线全为弧线,起笔处是两条弧线 的相交点,呈尖状,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 6.竖钩 竖宽的中心为圆心画圆。 钩的上边线与圆的上部相切, 底边略向左下倾斜。 7.三点水 上两点与点划的写法相同, 下点实际上是一个挑点, 起笔在下,收笔在上。

8.右弯钩 起笔及上半部分与竖画相同, 下半部分向右弯收笔呈回钩。 9.左弯钩 起笔呈尖形,所有 笔画均为弧线构成 10.回钩 即宝盖,右边的顿钩外形 由五条边线组成,其中三条直线, 两条弧线,回钩的顶点与宝盖左边圆点的尖保持水平

11.横折弯钩 接下来向左略弯钩,最后向左回钩, 而折弯钩的上下两边均与圆弧相接。 12.竖弯钩 起笔与竖画相同,底部向右弯钩, 再向右伸展(此段宽度与竖宽度相当), 然后向上挑。 13.提画 起笔处下方有装饰角, 下边线略向外弧,不 同部位的提画倾斜度 有差异。

老宋体 美术字

老宋体字的基本笔画特征及其笔形构成 两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老宋体字的笔画特征, 掌握其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 教学重点:宋体字基本笔画的构成 教学难点:对笔画形状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准备:1. 熟悉宋体字的字型、绘制范图、 备好圆规、直尺、三角板、彩色粉笔 2.上堂课内容回顾: ①. 美术字的概念 ②.美术字的分类:宋体、仿宋体、黑体、 圆体、综艺体 教学过程 一、老宋体字的产生 1.老宋体字源于书法的楷书 老宋体字的笔画与楷书笔画很相似 老宋体字是对楷书笔画的规范、统一、装饰、加工 2.老宋体字始创于宋代,规范、盛行于明代 老宋体字是从北宋刻书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时官府的衙牌、灯笼、告示及祠堂里的神主牌位等多采用次字体。由于宋体字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藉,成为一种很规范的印刷体。到了明代,又从宋体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称为“明体”。因为这种字体体形庄严、便于雕刻、阅读醒目,遂成为十六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字体。由于宋体字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故对它不称“明体”而仍称“宋体”,俗称“老宋体” 美术字的产生与发展同印刷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老宋体字的笔画特征 顺口溜: 点如垂露撇似刀, 钩似鹅头捺如扫, 口字上下多一段, 横尾有山弯带角。 横细竖粗,横画的右端及横竖转角处有装饰角,点、撇、捺、挑、钩的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三、老宋体字的笔画构成 1.点画 由三条圆弧组成,尖头圆尾, 形似水滴,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且处于形体底部,却不可中间宽,两头窄。 2.横画 与字格上下边平行,左端由三条圆弧构成,略宽于横画中间部分,收笔尾端有一装饰角高与竖宽相当。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中国古代史中一些人名地名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同学因为对中国古代史上的人名和地名等不能正确读音,往往闹出很多历史笑话。因此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应首先将字读正确。以下就是对易读错的人名和地名的举例,以飨读者。 1、会稽(ɡuì jī) 2、岑参 (c?n shēn) 3、炮烙(páo lu?)之刑 4、大月氏 (r?u zhī) 5、女娲 (wā) 6、樊於期(fán yú jī) 7、苻(pú)坚 8、龟兹 (qiū cí) 9、可汗 (ka hán ) 10、吐蕃(bō) 11、帝喾 (kù) 12、万俟勰(m? qí xi?) 13、赤嵌(kàn )城 14、褒姒 (bāo sì) 15、范蠡 (lǐ) 16、焚(f?n)书坑儒(rú) 17、呼韩邪单于 (y? chán yú ) 18、金兀术 (wù zhú) 19、祖逖 (tì) 20、老聃(dān ) 21、汨(mì)罗江 22、淳(chún )于越 23、临洮(lín táo ) 24、鸭绿(lù)江 25、芒砀山 (mánɡ dànɡ) 26、缇萦 (tí yínɡ) 27、于阗 (tián ) 28、张骞 (qiān ) 29、谯(qiáo )县 30、应玚(yīnɡ yánɡ) 31、阮瑀(ruǎn yǔ) 32、拓跋珪(tu? báɡuī) 33、元昊(hào ) 34、郯(tán )城 35、暹(xiān )罗 36、蕲(qí)县 37、虞姬 (yú jī) 38、范滂 (pānɡ ) 39、鄯善(shàn shàn ) 40、蔡邕(yōnɡ) 41、许攸(yōu ) 42、刘歆(xīn ) 42、邗(hán )沟 43、范缜 (zhěn ) 44、鄄(juàn )城 45、郓( yùn )城 46、鲜卑 (xiān bēi ) 47、樵(qiáo )夫 48、大汶(wan)口 49、燧(suì)人氏 50、蚩尤 (chī y?u ) 51、有扈(hù)氏 52、亳 (b?) 53、镐(hào)京 54、夏桀 (ji?) 55、商纣 (zh?u ) 56、共(ɡōnɡ)伯和 57、藁(ɡǎo)城 58、蟠(pán)龙 59、郢(yǐnɡ) 60、李悝(kuī) 61、阖闾(h? lǘ) 63、公子虔(qián) 64、大宛(yuān) 65、邯郸(hán dān) 66、虢(ɡu?)国 67、弈(yì)秋 68、阿房(ē pánɡ)宫 69、骊(lí)山 70、胡亥(hài ) 71、垓(ɡāi )下 72、刘濞(bì) 73、主父偃(yǎn) 74、菑(zī)川 75、齐桓( huán)公 76、李膺(yīnɡ) 77、陂(bēi)塘 78、冒顿(m? dú) 79、阏氏(yān zhī) 80、王嫱(qiánɡ) 81、胡笳(jiā) 82、周髀(bì)算经 83、王粲 (càn) 84、迦毗(jiā pí)罗卫 85、蹴鞠(cù jū) 86、曹丕(pī) 87、刘禅(chán) 88、齐王冏(jiǒnɡ) 89、长沙王乂(yì) 90、河间王颙(y?nɡ) 91、遒(qiú)县 92、司马懿(yì) 93、疆埸(yì) 94、洧 (wěi) 水 95、钟繇(y?u)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北京: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北京 沈阳:盛京、奉天 洛阳:洛邑、洛阳、东都 开封:大梁、东京、汴州、开封 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陵、集庆、应天、南京、江宁、天京 银川:兴庆、银川 西安:镐、长安、西都、西京、西安 杭州:钱塘、临安、杭州 九江:浔阳、江州、九江 南昌:豫章、洪州、隆兴、南昌 吉安:庐陵、吉州、吉安 宜春:袁州、宜春 赣州:虔州、赣州 合肥:庐州、合肥 扬州:广陵、维扬、淮扬、扬州 咸阳:渭城 北京(蓟,幽州) 南京(吴,建康,建业,金陵,石头城,采石矶) 太原(并州) 武汉(江夏) 广州(南海) 开封(大梁,汴梁) 成都(蜀) 重庆(巴) 邯郸(大名府) 大同(云州) 荆州(郢) 淄博(临淄) 延安(凤翔) 吴忠(灵州) 银川(兴庆)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江右:即今江西。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汉中城南门

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 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吴: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徉。从《二国志》、《晋书》中有关记载看来,当从《水经注》的吴郡、吴兴、吴会为三吴,《通典》、《元和郡县志》的吴郡、吴兴、丹阳为三吴,二说比较符合原意。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以吴郡、吴兴、义兴为三吴。按义兴始置于晋,则三国时不应已有三吴之称。至于宋税安礼《历代地理指掌图》以苏、常、湖三州为三吴,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那更是后起之说。——《辞海》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河北---直隶 江苏+安徽-----江南 北京---燕京 洛阳---洛邑 西安---长安 开封---汴梁 南京---江宁 扬州---广陵 武汉---夏口 合肥---庐州

楚国疆域及古今地名对照

楚楚国国疆疆域域及及古古今今地地名名对对照照 楚国地图 楚国疆域扩张最广大时,东临大海,西抵巴蜀,南近两广,北及陕南。 楚国的都城和水陆交通情况 南方的楚国,春秋时已为大国,与齐、晋抗衡。入战国后,更东灭越国,伸展其国力于东海。又东北灭鲁,疆上开拓至于泗上。苏秦所谓楚地北有汾陉 ③。汾陉在今河南临颖县,盖已深入于中原了。楚国的土地诚极扩张,和其北诸侯封国间的往来,仍不外以前们有的几条道路。通过方城、邑塞的大道,依旧为南北的通途;西北与秦国的交往,还是以经过武关一路为便捷。楚国此时又以郇阳为塞,郇阳在今陕西旬阳县。盖西北一路在未入武关之前,即可溯汉水而上,以至秦岭以南各处。楚既灭越,其东地遂不时为齐所觊觎 ④。东地或称东国,其地当近于齐国 ⑤。 虽近于齐国,却非指鲁国而言。因孟尝君之父田婴所受封的薛邑,固仍在鲁国之南。故所谓东地或东国,当为泗水中游及其以北沂、沐二水所流经之地。或以之置之泗水中游以南 ⑥,似稍失之。这里既为齐、楚两国争执的所在,则其间的南北道路尚不至有所断绝。至于彭城之南的道路,虽少见于记载,当亦不至断绝难通。尤其是春申君受封之后,江东与中原的联系,恐不会竟至漠漠无闻也。 不过也有两条东西道路难免于荒芜。其一是由原来陈国附近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本是辕涛涂向齐桓公推荐的道路,期望齐桓公召陵会盟后,由这条道路回齐国去。还在春秋时,楚已灭陈,夷为诸县。由于其地当楚夏之交,能通鱼盐之货 ①,已发展成为经济都会,不过既在楚夏之交,应是具有南北的作用,至于东西交往,似少见于记载。另外一条道路,是在江北淮南,就是春秋时吴、楚交兵经常往来的道路。楚、越亦尝交兵,似未遵循这条道路 ②。后来楚为秦所逼,自郢迁都于陈,又复迁于矩阳,最后迁于寿春。钜阳在今安徽阜阳市北。寿春在今安徽寿县。郢既不为都,则由故吴地西行,去郢者当不会很多。战国末叶,黄歇以楚相之尊,获封为春申君。春申君以吴国故墟为已封邑,稍后就封于吴而行相事 ③。这就使春申君封邑与楚国新都寿春之间的交通有了新的发展。不过所行的道路仍应是当年吴、楚间的道路的东段,而不是另外的新建。可是如《鄂君启节》所说的,鄂君之时,楚已迁都于寿春,这个新都仍以郢相称。鄂君赴郢,并非越过邑塞,而是溯汉水上行,出方城之外,然后东南行至郢 ①。若非鄂君还有他故,需要绕道,当是黾塞险峻,艰于跋涉。 楚国在这几条道路外,也曾经开辟过新路,庄 王滇池就是由新开辟的新路前往的。滇池在今云南昆明市南,为当时徼外地。庄 西南之行,《史记·西南夷传》说是“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这里的“蜀”字是衍文 ②。《汉书·西南夷传》引用这句话,也只说是“略巴、黔中以西”。滇池诚在巴的西南,庄 此行却并非就经过巴地。巴楚并立,虽历有年所,其间难免了无交恶。楚曾于江上设杆关,其地在今四川奉节县 ③。这座关隘的设置虽说是拒蜀,实则巴也在被拒之列。庄 何能越巴而远至于滇池?按黔中为楚国所设的新郡。《史记·楚世家》所谓“秦复拔我巫黔中郡”是也。秦因楚旧,仍置此郡 ④,秦郡治所在今湖南沅陵县西 ⑤,当系因楚国的旧制。不论庄 西南行道出何途,皆不能既经巴而又经黔中。巴非楚土,若不能取道其国,则显然是由黔中前往的。黔中郡治所若在沅陵,乃是濒于沅水。是庄 西南行井非循长江而上,而是循沅水而行。按《鄂君启节》所载,鄂君曾循水道到过资、沅、澧诸水,是今湘西诸水皆已通航,庄 由沅水西南行,并不是不可能的。由于庄 归途受阻,因复返而王滇国,这条道路所经过的地方就难以备知了。 根据《鄂君启节》所示,楚人对于江南北水道,多已利用通航。前文曾说到鄂君赴郢,是溯汉水而上,再出于方城之外。鄂君还远溯资、沅、澧诸水。按洞庭之南,以湘水最为大川,鄂君亦曾溯湘水而上,至于阳。阳据说在今广西全州东北,盖已近于湘水源头。然而最值得注意的,则是由鄂东下,对于长江水道交通的开发。吴头楚尾之间,江水浩瀚,自来是

字号与实际大小对照表

专业排版字号、磅数与实际尺寸对照表: 第二节:字体的使用 一、专业地使用字体和字样 1. 通常标题应为无衬线字,如黑体。但大标题也可使用有衬线字,如标宋会产生强烈的装饰性。正文应用有衬线的字,宋体最宜。(许多宣传品正文错误地使用圆头字,那样会让人阅读起来感到吃力和失去耐心) 2. 通篇使用的字体不应超过4种,(除非你想向人炫耀你的光盘上有多么多的字体)通常3种足够。字大小不应超过5种。为:大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正文/图例,一般3种也够。(过多的字体和大小会产生杂乱感,让人的眼睛无所适从) 3. 几种不同字大小使用时应注意统一,小标题应使用一样的大小,正文也应使用同一大小。(错误地使用了字大小就象在宣传品中出现错别字一样,让人怀疑你所宣传的产品质量) 4. 文字色彩不宜变化过多,正文一定要使用黑色,不可在正文中使用反白字,在一些质量不高纸或印刷机上会印的一蹋糊涂,读起来也不舒服。(当然贺卡有所例外) 5. 正文不可小于10点,现在老花眼和近视眼的人太多了,你得让绝大多数人读起来轻松且愉快。(如果你的读者大部分为老年人,更应注意字要大一些) 6. 正文中对关键语句和词可适当加入一些变化,如斜体字、彩色字等。但不能过多,看看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宣传品是否符合以上原则,尊重以上原则,你的设计会增加专业性。 宋体 老宋体,横较细,竖较粗,体较方,横画右侧扛肩较大,是应用最广、历史最久的美术印刷字体。 其艺术风格:端庄、典雅、清正、秀丽。 仿宋体 仿宋体高,瘦,横左低右高,并且仿宋体,适用于文本段落。因其字型娟秀,力度感差,故不宜用作标题。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一种较为清秀挺拔,笔画粗细均匀的字体,有轻快易读的特点,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等。

明朝医学家

明代医学家名录 薛己 (1486-1558年),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家为世医,其父薛铠亦为当时名医。薛己年幼时继承家学,从其父学医业,是一位临床大家。于内、外、妇、儿、口齿、骨伤诸科,无不擅长,且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可谓博学多才。在正德年间,被选为御医,选拔南京院判。嘉靖年,又任太医院使。当时,丹溪之学盛行,医家多重视寒凉降火,克伐生气,产生流弊。针对这种情况,薛氏根据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潜心研究,自立一家之言,融东垣脾胃之说及王冰、钱乙肾命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证,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对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颇有启发。 万全 (1495-1580年),又名全仁,字事,号密斋。湖北罗田人。祖籍豫窜(今江西南昌市)。祖父杏城,以幼科闻名乡里。父菊轩,因兵荒定居罗田大河岸,以幼科名,“远近闻而颂之”。万氏因科举失意,乃矢志医学。万氏以儿科及妇科见称。儿科宗钱乙,重小儿护养和疾病预防,辨证强调四诊兼顾,治方重视脾胃。家传方中的牛黄清心丸、玉枢丹、安虫丸等,有良效,有些至今为临床习用。 李时珍 (1518-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历史】四大恒钱庄

【历史】四大恒钱庄 四大恒钱庄 说起旧日东四牌楼商业,就不能不提“四大恒”。老北京有一句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意思是头戴马聚源帽店的帽子,身穿瑞蚨祥绸缎庄的料子做的衣服,脚蹬内联升鞋店的靴鞋,腰带里装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不是说裤腰带。“四大恒”,即位于东四牌楼附近的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家钱庄,是京城曾经著名了几百年的连锁钱庄,现已不复存在。 “四大恒”是什么年代建立的?谁建立的? 徐祖光先生的“北京的宁波商帮”一文,记得“四大恒”由甬商所建。可是,在齐如山先生的文集中,却看到他说“四大恒”起源于明朝,为山西人所建。 齐如山(1865—1962年)世居北京,他即是商人,又是戏剧作家,对老北京的历史非常了解。先读读他的娓娓道来:北平自明朝即有四大恒之名目,一直传到了前清光绪年间,还是无人不知的。现在无妨把它的来源大略谈谈。在前清以前四五百年的时间,全国的财政都在山西人掌握之中,这差不多是人人知道的,四大恒便是山西人的银号。其实不止财政,若只以做了几百年京城的北平来说,其他的生意也都在山西

人手中,尤其在明朝时代更是如此,到了清朝才有山东人大量加入,把山西人的生意夺了不少,这也都有原因。山西人所以能在北平握商业大权者,实始自元朝。元朝开国之初,汉人对它当然是惧怕而且有恶感的,但山西一省因为与它临境,人民早就互有来往,当然商业更有联系。迨元朝把宋朝赶到南方去后,在北方建起都城来,山西商人也跟着前来。彼时内地汉人与元朝人向多隔膜或语言不通,不但不能融洽,且是不容易有买卖的交易,而山西人早就和蒙古人交往密切,于是蒙古人一切都靠山西人。无论公事、私事买卖,都是先与山西人接触,山西人便得了手,所以不但各省垄断汇业的票庄都是山西人,连北平的各种商业也都是山西人领先。那么到了清朝为什么山东人又能同他们抗衡呢,其原因大致相仿。因为在清朝入关以前,千八百年中早就有许多人由山东浮海到东三省,早就和满洲人来往甚多,买卖的交易当然更多。不但来往密,而结亲的人也不少,是满洲兵丁阶级的人家与山东的混合郑当以不少,所以山东人在关外已与满洲人有了很密切的关系,俟它入关,山东人当然也就跟着来了。创立的商务很多,如银号、绸缎店、粮行等都不少,尤其是与家庭有联系的生意,老米碓房、担水夫等等,更都是由山东人包办,山西人所受打击当然不小。 徐祖光先生在“北京的宁波商帮”一文中的引经据典:要谈宁波人在北京开设的银号,还得从清代的“四大恒”谈起。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

中国历史地名对照表(之一): 表1:【先秦】 古地名或国名所属时代今地名或范围 1、【涿鹿】:黄帝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 2、【阪泉】:黄帝河北涿鹿县东南 山西河津县西北禹、3【龙门山】:浙江绍兴一带 4、【会稽山】:禹山西运城安邑镇北【鸣条】: 夏5、安徽巢县西南 6、【南巢】:夏河南商丘7、【亳(音bo2)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8、河南淇县 9、【朝歌】:商 陕西岐山县东北周:、10【岐山】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里(羑音、you3)】:周11河南孟津东北【盟津】12、:周 河北卢龙周:、13【孤竹国】陕西省沣水县 周:【崇国】、14. 15、【首阳山】:周山西永济西南 16、【牧野】:周河南淇县西南 17、【镐京】:周陕西西安市西 18、【洛邑】:周河南洛阳市 19、【彘(音zhi4)】:周山西霍县东北陕西临潼东南 周、20【骊山(骊音li4)】:山东淄博21、【齐国(都城临

淄)】:春秋山东曲阜:春秋、22【鲁国都城】山东树东莒县【莒(音23、ju3)国都城】:春秋春秋商丘南 24、【宋国都城】::山东东阿县北春秋、25【北杏】 【郑国都城】26、:春秋河南新郑春秋山东莱芜东北:、27【长勺】【燕国都城】28、:北京春秋春秋:、29【楚国都城】湖北江陵西北河南郾城县春秋:)sha4【召陵(召音30、】 河南方城北至泌阳东北:春秋】【方城(楚国的长城)、31. 32、【葵丘】:春秋河南兰考东 33、【宋国盂(盂音yu2)】:春秋河南睢县西北 34、【泓水(泓音hong2)】:春秋河南柘城西北 35、【晋国都城】:春秋山西翼城东南 36、【五鹿】:春秋河南濮阳东南 山东鄄城西南:春秋 37、【城濮】河南原阳西南 38、【践土】:春秋河南省【滑国地界】:春秋 39、河南洛宁县北春秋、40【崤山(崤音yao2)】: 河南嵩县东北41、【陆浑】:春秋 河南郑州市东、【邲地】:春秋 42河南襄城西春秋、43【城父】: 湖北江陵西北44、:】春秋)【郢都(郢音ying4江苏苏州 【吴国都城】45、:春秋 安徽含山县北春秋:、46【昭关】

古今地名对照表.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山东钜野),郓州(山东东平),东平府(山东东平),登州(山东蓬莱),德州(山东陵县),棣州(山东惠民),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市南),青州(山东益都),胶西陈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宁海州(山东牟平),沧州乐陵(属山东),寿丘(山东曲阜境内),营丘(山东临淄) 江苏:上元县(江苏南京市境),海州(江苏连云港),泗州(江苏盱眙东北),高邮军(江苏高邮),吴县(苏州市),江宁府(江苏南京),金陵(江苏南京),苏州(江苏苏州),楚州(江苏淮安),建康府(江苏南京),真州(江苏仪征县),涟水军(江苏涟水),虹县(江苏泗县),常州(江苏常州),盱眙军(江苏盱眙),平江府(江苏苏州),道州(江苏南通),秀州华亭(上海市松江),扬州(江苏扬州),扬州大仪镇(江苏扬州西北),淮阳军(江苏邳县西南),东海县(江苏连云港南,当时还是海岛),嘉兴(属江苏),江阴军(江苏江阴),秀州上海镇(上海市),泰州(属江苏),润州(江苏镇江) 安徽:安丰军(安徽寿县),滁州(安徽滁县),濠州(安徽凤阳东北),庐州(安徽合肥),天长县(安徽天长),无为军(安徽无为),安庆府(安徽安庆市),池州(安徽贵池),鲁港(安徽芜湖南),广德(安徽广德),镇巢军(安徽巢县),太平州(安徽当涂),拓皋(安徽巢县西北),灵壁县(安徽灵壁),宿州(安徽宿县),宣州(安徽宣城),徽州(安徽歙县),花靥镇(安徽寿县西北),舒州(安徽安庆),和州(安徽和县),合肥(安徽合肥),歙州(安徽歙县),亳州(安徽亳县),颖州(安徽阜阳),寿州(安徽凤台),采石矶(安徽马鞍山),

西汉地名古今对照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 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 上郡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乌审旗等地。 治所肤施(今榆林东南)。 上谷郡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地区、小五台山以东,北京延庆以西,及内长城和昌平以北地区。 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上党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东南部(相当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区) 山阳郡辖境相当今山东西南部(独山湖以西,郓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兼有湖东之邹县、兖州之一部)。 治所昌邑(今金乡县西北四十里)。 千乘郡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相当今博兴、高青、滨县等地)。 治所千乘(今高青县高苑镇北)。 广汉郡辖境相当今四川北部及甘肃东南一小部分。 治所雒县乘乡(今金堂东)。 天水郡辖境相当今甘肃东南部(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等地)。 云中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符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 治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太原郡辖境相当今山西中部(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治所晋阳(今太原西南)。 五原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以西和达拉特、准格尔等地。 巨鹿郡辖境相当今河北中部(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以北,柏乡以东,束鹿,新河以西地)。 治所巨鹿(今平乡西南)。 日南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南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 治所西捲(今广治西北十余里)。 丹阳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东南部(长江以东)及江苏、浙江等一小部分(江苏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脉以西、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北地区)。 治所宛陵(今安徽宣城)。 巴郡辖境相当今四川东部(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地区)。 治所江州(今重庆市嘉陵江北)。 右北平郡辖境相当今河北唐山地区西部、承德地区东部,天津蓟县,辽宁西部建昌、建平、凌源等县及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治所平刚(今辽宁凌源南部)。 平原郡辖境相当今山东北部及河北吴桥。 治所平原(今平原西南)。 东郡辖境在山东西部和河南东北部(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环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丰、濮阳、滑具以南地区)。 治所淮阳(今濮阳西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