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备战2019年高考一轮讲练测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50分)

班级学号得分

1、【2018届湖北宜昌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①什:《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6分)

2、【2018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10分)

石湖①

文征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②。

【注】①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流入湖中。②《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颔两联,动静结合,虚实相济,视角转换间,颇能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此诗中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丽”所在。

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起悠悠往事。

D.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心始终宁静如一。

E.诗人自赏石湖秀美的景致,望见湖面月影便也想起此月与去年秋月一般无二,其中也流露出对时光转瞬即逝的感慨。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

3、【2018届江西新余市高三“二模”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作,完成下面小题。(10分)

生查子

(宋)经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①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延:嫌。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变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內心的寂寞。

C.“明月忽飞来”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月亮如天外飞来,在女子深居寂寞之际,忽然拨云而出。

D.“花影和帘卷”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将帘幕和照在帘幕上的花影一同卷起来的情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来表达出女子想要看月的心理。

E.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然后写深夜时的烛暗,最后写忽然之间的月明。

(2)“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4、【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四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10分)

诉衷情①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②悄画堂。筠簟③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④,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这首词的主题是写相思之苦。②蛩声:蟋蟀声。③筠簟:竹席子。④泻寒光:洒下清冷的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4分)

A.词的第一句,写一个晴朗的夜空,银河横亘天空,长夜漫漫,使满怀愁绪的人更加无法入眠。

B.“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词人用竹席、纱窗、红烛等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清冷的气氛,C.上片虽然没有直接写人,却分明感受到人的存在,“筠簟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中连用“冷”“凉”“泪”,突出了人的凄凉感受,人的存在可见一斑,这就是所说的“无我之境”。

D.“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究竟为何而痛苦?

这两句揭开谜底,原来是不能孤身去面对成双成对的鸳鸯,以此表现了自己孤独与相思。

E.这首词,词人在表达凄苦之情时,没有对欢恋场面的直接描写,而是对环境氛围进行正面烘托,以此表现了相思之苦的主题。

(2)“蛩声悄画堂”一句,与姚合《闲居》:“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中的“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简要说说其表现手法。(6分)

5、【2018届湖南衡阳高中毕业班联考(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北园梨花

文同

寒食北国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

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

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①。

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

注:①葱循:青绿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破题,并点明时令是寒食,“雪围遍”极写北园像雪一样洁白的梨花盛开的情景。

B.颔联描写梨花的清香和色彩。清风起,香四溢;色彩也极为素艳,在月下与皎洁的月光难以分辨。

C.颈联采用拟人手法,梨花嫌弃桃李妖冶,而感谢松竹与其相互映衬。

D.尾联作者调动黄紫白三种颜色,增加视觉之美,加上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有声有色,写出梨花之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E.全诗借歌咏梨花的色、香、品来寄寓诗人的松竹做骨,以及他不与世争宠的高洁情怀。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6分)

6、【2018届江苏南通、扬州、泰州、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七市联考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

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一)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遣悲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简要分析。 点绛唇 [元]张弘范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 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鹊踏枝 王鹏运 望远愁多休纵目,步绕珍丛,看笋将成竹。晓露暗垂珠簏簌,芳林一带如新浴。 檐外春山森碧玉,梦里骖鸾,记过清湘曲。自定新弦移雁足,弦声未抵归心促。(1)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②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 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 ③浪发:滥开。 (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 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1)结合全词,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的作用。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及全文翻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52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意境

难点 52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及意境
诗歌中的景物是情中景。抒情诗歌,往往借助客观景象(如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感情,这里的“客 观景象”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它们经过叠加组合就会形成整体情境,这样就构成了意境。意 象往往是具体的事物,诗歌的作者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而意境是具体的意象组成的 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
1.明确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意象的作用主要有营造氛围,借景抒情,塑造意境,衬托人物气节、 品质或性格,奠定情感基调,以景衬境,以景衬情等。一般来说,诗歌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若具有鲜活、 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情感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阴暗、凄冷、色调低沉的,其内 在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但也有些诗歌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
2.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如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往往是思乡念亲的标 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松、梅、菊多代表高洁、坚贞之志;梧桐、浮萍、芭蕉则常常与孤 独、忧愁、凄苦相联系……把握这些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对考生答题十分有利。
3.注意提问方式,掌握解题思路。通常这类题型的提问方式有:(1)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 围)?(2)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3)诗歌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歌中所用的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解题思路为:审清题意→筛 选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既要忠于诗歌原文,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 思考(要联系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作答,切忌空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泗州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古代诗 歌中常见的

完整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3、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艺术手法 或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篇章结构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 .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 4、常见的情感、主旨 (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从2002年开始,在高考中对古典诗词的考查以主观试题的形式出现,这是命题的一大突破。这说明高考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能力的考查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观试题在答题上能给考生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及个性的展示,有更好的区分度,可以更好地检测出考生的实际鉴赏水平。 从设题情况看,它可以考查重点或关键字词在诗中所起的作用或表情达意的效果,也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技巧的概括分析,还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既可以拟一个题,也可以拟两个题,角度会由一个变为多个,不管从哪个角度考查,都不会粗浅鉴赏,肯定均有一定深度。 从考查目的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诗词本身的理解,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前提下去鉴赏品味诗词。 高考趋势 1、唐诗、宋词依旧会是2006年考查的重点。首先,唐之前可能性不大,虽然也有一些影响大的诗人,如三曹(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但毕竟人数少,作品数量少,因此可供命题人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大。其次,宋之后可能性也不大,虽然可选性比唐代之前要大,诗人、诗歌也多,但因宋代之后的文学重心不是诗歌,而是其他文学体裁。 2、由著名诗人转移到非著名诗人。我们一向注意一些大诗人大词人,如唐代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宋代柳永、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但从2004年的情况来看,我们仅仅捧着一些名家名诗去复习去考试,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为此,我们要把目光放远一些,把视野拓宽一些,做到不惟人,而惟诗惟词。 3、蕴含哲理、脍炙人口的诗歌,会是命题的首选。2004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情况,下面重点说说回答诗歌鉴赏试题需要具备的知识。 一、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诗歌的形象以景物为主,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如杜牧的《山行》。 山行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x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x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一般答题模板 修辞方法 【设问示例】 1、本诗歌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方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x句或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方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具体运用的修辞方法; (2)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3)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板】 本诗歌(x句或x联)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描写手法 【设问示例】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得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 (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2)再对相关诗句作简要解说; (3)最后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答题模板】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式 【设问示例】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1)首先确定诗歌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2)然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答题模板】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思想感情 【设问示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题步骤】 (1)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3)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答题模板】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观点品评 【设问示例】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答题步骤】 (1)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或形式、整体或局部表现手法); (2)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3)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4)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的观点的依据。 【答题模板】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比较鉴赏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 (1)首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 题突破 高三语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5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 选择题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常见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和效果分析不当、情感分析不当。 形象特点概括不准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读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错项】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2020年高考专题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考点解读】 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命题角度】 古代诗歌鉴赏由两个小题构成,一个单选题一个主观题,单选题侧重于考查综合鉴赏诗歌内容,而主观题主要考查形象、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等内容。 近期的高考模拟试题中,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宋代诗歌备受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方法点睛】 (一)解读形象、情感。解读形象情感,先要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形象,再结合诗句分析所咏形象的基本特征,再指出所塑造形象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形象、情感,通常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从题目序言切入,有的题目序言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写作缘起等;从关键的标志性、暗示性词句入手;从背景、作者切入,比如宋代的很多诗词都与破碎山河相联系等;从具体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动作等方面切入,具体细节具体分析能发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变化等。具体解答时一般的答题模式: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或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境。分析意境就是先描述一番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再用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整体上的特色(如氛围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给人的感受,当然意境的分析离不开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鉴赏语言。如果是“炼字炼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应首先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出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必要时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果是“语言风格”,需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举诗中例证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表明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解答这类题时,要先简要给语言分一下类别,再根据不同类别分析鉴赏:典故性词语,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诗歌之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 一、2020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译文: 标题: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首联: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颔联: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颈联: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尾联: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从标题的理解、首联的内容、颔联的情感、尾联的手法设题。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试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思想情感题,对于病种好友,诗人有不能共游的遗憾,对友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来日观景的展望。这既是符合我们人之常情的感情,也是根据行文表现出来的感情。

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最全归纳知识讲解

古代诗歌意象 一、草木类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 (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 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

【浙江省】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五)及答案

浙江省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五)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忆旧游·别黄淡翁① 吴文英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 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 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②。 叹病渴③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 葵麦迷烟处④,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 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⑤。 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苏州留别友人所作。②尘沙:指旅途上的灰尘、风沙。③病渴:指消渴之疾。④葵麦: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兹观,当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⑤秋蛇:指文字。 1.“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两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一句所描绘的景致相似。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如何渲染离情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论诗(五首选二) 【清】赵翼 (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3.这两首诗讨论了诗歌的评论与创作问题,作者分别得出了怎样的观点? 4.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②挼(ruó):揉搓。 5.这两首李清照的词都以为题材,《渔家傲》也可以看作是对《清平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注释。 6.阅读《清平乐》,说说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词人的人生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杂诗 西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山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7.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①。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①赊:长、远。 9.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 10.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14. 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

打印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 64篇

1.《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1.(2019江西南昌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 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安禄山叛军,此处突出了裴判官落入敌军时的危急形势。 C.尾联描写传神,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 D.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振奋人心。 (2)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1)C (2)①颈联描绘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 ②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爱国者形象。 解析(1)“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与诗人宴饮时的喜悦之情”错,尾联意在表达裴判官重获自由后一心要重回河阳幕府,像霍去病一样为国杀贼的急切之情。 (2)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需要分析环境和人物动作,如白雪纷纷、卷帘望山、对山饮酒、上马雪沾衣。第二问要求分析用意,白雪纷纷、卷帘望山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而此时裴判官依然饮酒、上马,可见裴判官归心急切,塑造了他急于赶赴幕府、为国杀敌的爱国者形象。 2.(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