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艺术设计学

绪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设计学

一、设计活动中的艺术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在一些情况下,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产品的原型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在另一些情况下,设计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

设计和生产的若干关系:(1)设计和生产相互适应,它们是统一的行为;(2)设计适应于生产;(3)设计独立于生产,但是对生产影响很小;(4)设计独立于生产,并对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生产服从设计。

艺术设计是英语design的译名,它是指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职业,是在20世纪初期产生和形成的。

技术设计赋予艺术设计内容,艺术设计赋予这种内容以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观,而且包括产品的结构。

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都是商品的设计,商品设计调节以商品为中介的社会关系。所以,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都具有社会性。不过,艺术设计还具有不同于技术设计的特殊功能,那就是赋予产品以文化意义。

艺术设计作为以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为基础的设计体系,不同于技术设计(机械设计和电气设计)。技术设计旨在解决物与物的关系,产品的内部功能、结构、传动原理、组装条件等属于技术设计范围。艺术设计在解决物与物关系的同时,还侧重解决物与人的关系,涉及产品的外观造型、形体布局、操纵安排、面饰效果、色彩调配等属于艺术涉及的范围。艺术涉及要考虑产品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从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艺术设计又不同于工艺美术和实用美术设计。它所设计的产品,首先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它对产品的外形、图案、装饰、色彩的关注,必须以产品特定的功能和内部结构为基础。它的对象主要不是手工艺品,而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它的本质特征。

艺术设计要经历的若干阶段:

(1) 产品观念的产生;

(2) 工程师检验产品构思的技术可能性,从一般技术观念向该产品的结构过渡;

(3) 机构方案形成以后,可能需要改变艺术设计师原初构思中产品的功能参数和外观;

(4) 艺术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对产品模式进行结构上、技术上和审美上的再加工。

“实用+舒适+美”——(1)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总和;(2)人体工程学因素的总和;(3)审美因素的总和。

二、艺术设计学的研究对象

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的历史和理论。

我国对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个层次:一是基本理论性的,如设计概念设计原理一类;二是分述理论性的,如产品设计、织物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传达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理论一类;三是应用理论性的,如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学、材料力学、加工工艺学一类。

包豪斯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建筑之家”,它的历任校长——格罗皮乌斯、迈耶、米斯·凡德罗。

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作活动的基本原则、艺术设计教学法、以及与建筑理论密不可分的艺术设计理论。

艺术设计综合了艺术活动、技术活动、设计活动和生产活动等多种实践领域,考虑到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价值取向。

艺术设计活动作为一个系统,包括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和艺术设计欣赏三个部分。

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作品的结构、形式因素、形式和功能的关系、艺术设计语言和符号系统。

艺术设计学研究艺术设计欣赏的意义和特点,艺术设计欣赏主体的形成,艺术设计评论的性质、作用和标准。

艺术设计学的历史方面研究艺术设计的起源和发展、继承和革新、各民族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艺术设计学理论方面研究“艺术设计创作——艺术设计作品——艺术设计欣赏”的系统。

上篇

第一章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设计作为一种活动的构思和规划,是在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由此也使人的生产活动区别于动物的生产活动。

在手工艺劳动中,人类的生产技能与艺术创造是融合在一起的。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主要标志是从石器的打制到磨制,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陶器。

“图腾”原为印第安语,意思是“他的家族”。原始部落往往用某种动物作为本氏族部落的标志,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这种动物演化而来。这是一种原始的崇拜。他们把自然物人格化,并赋予它们一种想象的超自然力量,以求达到保护自身的作用。

青铜时代标志着采矿和冶炼金属的广泛应用。

我国瓷器的发展经历了青瓷、白瓷、红瓷、彩瓷四个阶段,瓷器造型反映了我国艺术设计所达到的举世称赞的高度。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纺织技术是我国两大基本技术(耕与织)之一,不仅具有漫长的历史,而且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它们的图案和花饰,体现了我国在平面设计上的突出成就。

《国语·郑语》指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多种音调的和谐,才有音乐的旋律;多样化的要素组合,才有事物的丰富性。文是指事物的形式和文采,它与质即内容相对应。

《论语·雍也》指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提出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

我国的古建筑是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砖石建筑的关键是拱结构。

西方古代建筑史,主要是以神庙和教堂为主的宗教建筑史,而中国古建筑则以人所居住的宫殿和房屋为主。这说明了中国古建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筑起源和目的:当人们从山洞穴居而转入兴室建屋时,用梁木搭成整个构架,形成封闭而有规则的室内空间,为的是寻求构造的坚固。

西方建筑是走体量扩展的路线,所以产生一系列高大的建筑物;中国古建筑则是依靠个体数量的增加,将不同用途的内容安排在不同单体建筑中,以建筑群为基础,分层次地在平面上展开。这种平面式组织原则,在于寻求群体的完整和变化。在平面布置上,同样有主从和虚实之分,井然有序地表现高度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处理手法。

中国古建筑形成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一种是宅院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另一种则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以巧于因借的手法来完成。不论是哪一种建筑形式,布局中程序的安排都是建筑创意的核心。

因此,“布局中程序的安排是中国古典建筑设计艺术的灵魂,由于它们控制人在建筑群中运动时所得到的感受,景象大小强弱次序的安排就成为了表达完美的意念的重要手段。”这是中西建筑设计观念的一种差别。西方建筑着重静态的形象美的创造,而中国建筑强调人在其中运动时的视觉感受。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思想集中地反映在明末建筑和园艺家计成的《园冶》一书中。计成总结我国园林的造景手法,是“巧于借因,精在体宜”。

二、西方艺术设计观念的历史发展

1、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在艺术诞生和发展的初始阶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人们的艺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纠集在一起,艺术领域和非艺术领域(实践领域、交际领域、宗教领域等)之间的界限极不明显和确定。

在古希腊人那里,艺术和技术是不同的、然而相互补充的活动领域。这是劳动发展的早期阶段所特有的,当时人、劳动工具和技术在统一的工艺过程中联合在一起。

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时代产生了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

苏格拉底提出“事物的美在于它的功用和目的性”观点。

苏格拉底弟子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提出“真、善、美”的概念,这三者概括了人类最高价值,而美处在和其他最高价值相同的层次上。

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和美学家西塞罗(M.T.Cicero,公元前106-前43)继承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取决于功用的观点,认为有用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并把这种观点运用到动、植物和艺术中。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在《建筑十书》中论述了造物活动中美和功用的关系。他对美的理解有两种涵义:一是通过比例和对称,使眼睛感到愉悦;一是通过适用和合目的,使人快乐。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作为中世纪最著名的美学家,奠定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美学的基础。《论美与适宜》区分出自在之美和自为之美,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区分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协调、和谐等。这些原则中占首位的是整一。奥古斯丁把物质的美的一切形式规律看作为最高的真和善的表现,绝对的整一同时就是绝对的真和最高的善。因此,感性美的形式规律归根到底是有内容的,它们并非自身具有意义。在这一点上,奥古斯丁美学根本不同于古希腊美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职业画家在从事设计时,更为关心的是自己设计的最终产品和这些产品的实际用途。这样,他们的创作活动开始从艺术领域转入器物制作领域,即从精神文化领域转入物质文化领域。在文艺复兴时代设计的一些产品中,体现出艺术和技术的内在统一。

2、工业革命时期

对18世纪工业领域设计思想发生影响的基本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领袖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关于存在以及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学说。莱布尼茨的学说表明,客观现实可以按照人的理智所创造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图表加以模拟,因为有机体和机械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百科全书》编撰,提出“美在于关系”,即美在于事物的内在和对外的联系。

1825年欧洲爆发第一次严重经济危机,技术导致文明破坏,1836年,英国成立鼓励艺术和技术联系的若干专门委员会。讨论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问题,开始使用“工业艺术”的概念。

在研究艺术和技术关系的著作中,有两部著作值得注意:一部是德国建筑师F·魏因布列纳(F.Weinbrenner)的《建筑学教程》(1819),援引日用品的例子,分析功能和形式的联系问题,并把这种联系看作是美的基础;一部是德国工程师F·列罗(F.Relo)的《机器设计教程》(1862),它设专节阐述了机器制造的风格,总结了19世纪中期以前积累的技术造型的经验。他还区分了两种形式:完全合目的性的形式和“自由选择”的形式。

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关于展览会的讨论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有助于加深对器物文化审美层面的理解。

英国学者W·克伦(W.Crane)的《艺术设计基础》(1898),成果:在器物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历史发展的关联中,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寻找艺术和艺术设计之间共同的根源,进而阐释器物的制作原则和结构特征。

第二章艺术设计的诞生

英国的威廉·莫里斯和罗斯金被后人追溯为艺术设计的先驱者。

一、威廉·莫里斯和手工艺运动

19世纪中期英国争取艺术和手工艺的联系的运动,是欧洲艺术设计理论的源头。这场运动的首领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和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

两种审美思潮:道德主义和唯美主义。

道德主义是英国艺术文化的特征之一。

罗斯金要求艺术具有高尚的道德内容,认为作品的艺术价值直接依赖于它所体现的思想的意义。而唯美主义者则相反,他们否定艺术体现道德价值的必要性,把艺术局限于美的领域中。

罗斯金是第一个始终不渝地把艺术、劳动和道德因素联系成整体的人。

1861-1862年,在罗斯金的参与下,莫里斯和P.马歇尔、Ch.福克纳一起组织了艺术工业联合会。莫里斯的住宅“红房子”由他的朋友、建筑师F.韦伯于1859年专门设计。“红房子”不仅影响了私人住宅的设计,而且还成为对人栖居的环境进行整体安排的范例。

莫里斯参与创办手工艺研究同业行会,这是英国最早的艺术设计协会之一。

罗斯金注意过去时代建筑的历史方面和艺术方面,莫里斯则把手工艺确定为艺术的基础。

莫里斯和罗斯金的实践原则归纳:

A.优秀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B.有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比单纯出自技术和机械的产品要优秀得多

C.艺术家只有和工匠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D.手工制品比永远比机械产品更容易做到艺术化

二、泽姆佩尔和他的实践美学

哥特弗里德·泽姆佩尔(Gottfried Semper,1803-1879)是德国著名建筑家、建筑和工业艺术理论家,主要理论是实践美学。

德国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学家孔拉德·菲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是艺术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泽姆佩尔是19世纪中期最早研究美学和技术的联系问题的学者之一,他的理论著作成为理性主义设计概念形成的基础,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德国、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工业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关于目的、材料和技术相统一、形式和功能相吻合的观点,为功能主义流派所推崇并加以利用,从而促进了机器生产条件下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三、艺术设计中的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艺术流派和美学理论,它着力解决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

美国建筑师路易斯·萨利文(L.Sullivan,1846-1924)是美国早期功能主义者中最著名的代表。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美国建筑家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6),他呼吁掌握机器的艺术潜能,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20世纪初,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洛斯(Adolf Loss,1870-1933),欧洲设计文化中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先驱者之一。论文集《叛逆》,主要观点:物品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它的功用和物质形式。

洛斯反对商业性的虚饰和伪美学。

四、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和德国早期功能主义

1、德国艺术工业联盟

奥地利分离派1897年诞生在维也纳,其成员主要是激进的青年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他们反对艺术中的经院派。

在批评装饰和否定“青春风格”、分离派观点的背景中,为了讨论技术产品形式的审美本质和标准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德国一些建筑家、艺术家和工业家想把艺术兴趣和研究对象相同的人们联合起来,这

齐乌斯)。联盟的目的是追求产品的质量以及最好地体现这种质量的形式。

2、德国早期功能主义

3位代表:赫尔曼·.穆特齐乌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9-1940)和亨利·凡·特·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赫尔曼·穆特齐乌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是建筑家、实用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是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创始人之一,他吁求真实、简洁和理性主义的风格。

艺术工业联盟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

(一)、实用艺术家从装饰图案师变成产品结构形式的创作者。艺术家在实践中要适应“材料—加工工艺—产品功能”三段式所提出来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艺术形式的创造,又包括合目的的形式的创作,而这两种形式不仅不相互矛盾,相反,它们彼此交融。

(二)、艺术家工作越来越职业化,他的作品的社会涵义也减少。艺术家成为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形式的创造者,他的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在产品直接制作的领域中、而在生产管理的领域中被考虑。如果艺术家至始至终地独立从事某种设计,他对产品外貌未来的社会性质还能发生影响。但是,如果他加入到由艺术家、工业家、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所组成的联盟中,那么,这种功能就会转入到非艺术家的手中。艺术家要服从工业家和商人的利益,成为操纵者。艺术设计的组织机构产生后,艺术创作的性质变化的现实过程就是这样。

穆特齐乌斯在德国艺术工业联盟举办的展览会(1914 科隆)上作了纲领性的发言,主要观点是:德国生产的产品必须类型化。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9-1940)是著名的建筑家和艺术设计师、现代艺术设计的奠基人之一。“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曾是“青春风格”的画家,并是慕尼黑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1907年担任德国电力总公司艺术经理,他是世界艺术史上第一位担任工业公司艺术领导职务的人。贝伦斯把纯粹的集合图形同简洁的、然而精致的装饰很好地结合起来,开辟了技术美的新世界。他是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和柯布西埃的老师。

贝伦斯认为,正确的比例是形式的审美价值的基础,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

亨利·凡·特·维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出身是比利时人,但在德国生活20年,对德国艺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德国早期功能主义的第三位代表。受梵·高影响,接近于印象派和点画派。1908年4月魏玛创立“高等实用艺术技术学校”,1912年成为国立学校。是包豪斯学校的前身,是世界上最早的艺术设计学校之一。增设3门课:技术素描、色彩和图案。

第三章艺术设计教育

在艺术设计教育基础的形成过程中,德国包豪斯、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包豪斯

1、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1919-1933年8月10日)宣言

1919年,德国萨克森-魏玛实用艺术学校和魏玛造型艺术学校合并,成立了魏玛国立包豪斯学校。德国著名建筑师格罗皮乌斯(Walter Adolf Georg Gropius,1883-1969)被任命为首任校长。

贝伦斯帮助格罗皮乌斯形成了物质环境和谐统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后来成为他在包豪斯活动的基础。

包豪斯作为艺术设计学校的建立,是适应工业时代需要的艺术教育史中质的飞跃。

包豪斯宣言:“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装饰它曾是造型艺术最重要的任务,造型艺术是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一句话“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成为包豪斯活动的中心。包豪斯是德语(Bauhaus)的音译,原意为“建筑之家”,在词源上起源于Bauhütte,在德语中指中世纪的教

用包豪斯来命名学校有什么深层涵义?

(一)、狭义地讲,格罗皮乌斯把艺术设计和建筑看作为同源的,艺术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把各种空间艺术统一于一体,恢复、重建艺术和技术、艺术创作和生产活动的联系;

(二)、广义地讲,“建筑之家”作为“大厦”是一种理想、象征和隐喻,指人们居住的物质环境。

包豪斯把“无处不在的建筑”作为自己综合的艺术作品。建筑是树干,其他各种艺术是分枝,它们一起组成葱绿的树冠。各种艺术设计力量围绕建造“大厦”这个共同的任务联合起来,通过艺术手段造就完整的、符合人性的环境。

2、包豪斯预科

包豪斯办学模式包括3个层次:半年制预科、3年制本科和众多实习工场。其中预科是包豪斯教育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约翰内斯·伊腾(Johannes Itten,1888-1967),预科第一任主持人。引用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据此,他认为,只有超越作为功能载体的物质,上升到作为客体真正本质的观念,才能够揭示具体现象的内容。

莫霍依·纳吉(Moholy-Nagy,1895-1946),预科第二任主持人。他使预科摆脱了哲学倾向,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

1923年,是包豪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年,格罗皮乌斯形成了自己的新概念,即为包豪斯第一届展览会取的名称:“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这个概念对工业生产中的艺术设计和相应的艺术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约瑟夫·阿尔贝尔斯(Josef Albers,1888-1976),预科第三任主持人,德国和美国艺术设计师、画家和教育家。最著名的理论著作是研究色彩知觉和形式知觉的。

包豪斯预科成功主要三点:

(1)为此前各自独立的活动领域——建筑、绘画、雕塑、实用装饰艺术找到共同的基础,并把它们纳入到与设计活动有关的同一种领域中;

(2)把当时欧洲积累的艺术创作的丰富经验,系统地吸收到预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

(3)科学技术课程为学生提高这一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

3、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

根据校长任期,包豪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格罗皮乌斯(1919-1928),迈耶(1928-1930),米斯·凡德罗(1930-1933)。校长的作用对包豪斯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包豪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以校长任期为界线的?

包豪斯的基本目的是围绕统一的对象——“大厦”,通过艺术家和工艺师的联合,重建艺术文化的完整性。

格罗皮乌斯关于“艺术和技术——新的统一”的涵义:

包豪斯对学生同时施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使学生具有双重能力,并使两者合而为一;然后,把经过培训的、有艺术才能的学生输送到工业部门去,以克服早期机器生产所造成的技术和艺术的脱节,恢复、重建艺术家和生产世界已经丧失的联系。

包豪斯的第一件集体创作是“索末菲之家”。

1925年,由于包豪斯的先锋主义倾向同保守的魏玛政权发生冲突,不肯妥协的格罗皮乌斯将学校迁往德骚。德骚的新教学楼、工场和宿舍建筑,体现了理性主义原则,反映了内部空间组织和功能,成为功能主义建筑的样板和格罗皮乌斯创作的巅峰。

格罗皮乌斯认为包豪斯最宝贵的经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独创性和创新意识。”

尽管包豪斯教师们的艺术风格很不一样,然而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向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作方法,而是让学生探索个人的道路;不是把某种风格强加于人,而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包豪斯教师的康定斯基(V.Kandinskiy,1866-1944)说得更为明了:“学校里不应该教的东西,那就是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学校的任务在于指明道路,提供手段,而目的和最终决定的寻求是艺术个性的任务。”

境的组织力量。

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德国建筑师和艺术设计师、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副主席。

从总的方面讲,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行艺术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架起艺术和技术重新统一的桥梁;填补艺术创作和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精神价值创造之间的鸿沟。包豪斯制定了艺术设计师创造活动的原则、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与新型建筑理论不可分割的艺术设计理论。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模式:把艺术设计看作为个性全面发展、恢复个性的完整性、并通过个性的创作重建物质世界完整性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提到现代设计教育就要联系到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1919.4.1 德国魏玛)(1919_1933,“现代设计的摇篮”)——《世界现代设计史》 包豪斯设计教学方针方法归纳:

A.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与机械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

C.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成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

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D.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

E.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包豪斯关于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和设计理论探索和发展的时期:

A.早期阶段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草创时期,师傅(形式导师,工作室导师)<->徒弟

“形式导师”代表人物:

伊顿(Johnnes Itten,1888~1967)

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1871~1956)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克利(Paul klee,1897~1940)

霍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

B.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0)--教学由二人制改为一人制

自己培养的毕业生来从事教学的包括:

阿尔柏斯(Josef Albers)

拜耶(Herbert Bayen)

布鲁尔(Marcel Breuer)

斯密持(Joost Schmidt)

辛柏(Hinnerk Scheper)

斯托兹(Gunta Stolzl)

另外有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C.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1~1933)

二、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

1、比尔和马尔多纳多的分歧

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1955年10月2日—1968年,作为艺术设计国际教学中心,是世界艺术设计教育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第一任校长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08- ),是包豪斯的毕业生。

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宗旨:“我们把艺术看作为生活的最高表现,力图把生活组织成艺术作品。”

尔),还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马尔多纳多)?

马尔多纳多认为:为技术复杂、功能和结构全新的产品寻找符合它们内部结构的合理形式,这些形式在技术上应该完善,在使用上应该合适。

2、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的艺术设计模式

比尔的教学计划,核心问题是物的造型。

如果说包豪斯是艺术设计中的艺术流派,那么,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则是艺术设计的科学流派。

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的历史功绩在于详细地研究了艺术设计和科学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强调了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证实了培养掌握科学知识的艺术设计师的可能性,为艺术设计广泛地介入工业生产开辟了道路。它奠定了艺术设计新概念、新方法的基础,向未来的后技术艺术设计教育迈出了一步。

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缺点是过分夸大了科学方法在艺术设计中的可能性。

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历史悠久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承载了世界艺术设计和艺术教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欧洲唯一一所招收大学毕业生、专门培养硕士学位的艺术人才和艺术设计人才的学校。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有4个系:生产艺术设计系、交际艺术设计系、造型艺术系和人文科学系。

在艺术设计模式上,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似乎处在包豪斯和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之间,它较好地处理了艺术设计和艺术、以及艺术设计和技术的关系。它的艺术设计教育经验表明,高水平的艺术设计院校不可能脱离传统的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艺术设计不可替代的基础。造型艺术和艺术设计的关系,是某种涵义上类似于纯科学和实用科学的关系。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十分重视艺术设计与技术的联系。

第四章现代和后现代艺术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

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后工业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艺术设计风格的影响,以及艺术设计与生态学和未来学的联系,促使艺术设计进入后现代时期。

一、英国和法国20世纪前期的艺术设计

1、英国20世纪前期的艺术设计

在英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中,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工业艺术家协会这两个组织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国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Design and Industries Association,简称DIA)于1915年仿效德国艺术工业联盟而成立,它的成员有艺术设计师、工业家和商人。

英国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在1935年阐述了它的纲领:“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旨在改善我们周围生活中一切物品的制作。……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的主要原则和主要关注是‘符合功用’的箴言。”英国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的第二目的是:确定艺术家在工业中的权利,促进艺术家的创作。

英国工业艺术家协会(Society of Industrial Artists,简称SIA)成立于1930年。

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艺术设计理论家是里德,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艺术和工业》,这部著作对英国艺术设计界当时最关心的艺术和工业的关系问题作出总结。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艺术设计时间主要表现着个方面:(1)日用品设计;(2)机器设计;(3)工业装饰艺术设计。

2、法国20世纪前期的艺术设计

法国20世纪前期艺术设计最重要的实践家是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 ,1857-1965),最重要的理论家是保罗·苏里奥(Paul Souriau ,1852-1926)。

柯布西埃认为,人栖居的现代环境包括城市建设、建筑和产品世界。他的名言“房屋——供人居住的机器”,表明了他对环境设计的原则,那就是在建筑中揭示它的效用,在规划和设备中反映基本的功能。

主义到实证主义,从新托马斯主义到现象学。保罗·苏里奥就是实证主义美学的代表,他力图把美的分析同人的创造活动、艺术的合目的性和功能结合起来。

某个国家的艺术设计理论与该国的哲学、美学、伦理学、艺术创作、技术、人类学等领域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美国的艺术设计模式

美国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实力,成为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国从欧洲引进艺术设计的确切日期是1925年,该年举办了著名的巴黎国际装饰艺术和艺术工业博览会,展示了一战后欧洲功能主义美学发展的首批成果。

1929年美国在消费品生产领域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是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契机。

30年代包豪斯被关闭后,它的一些教师辗转来到美国,其中有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莫霍依-纳吉、阿尔贝尔斯、布鲁耶,他们给美国带来了设计教育。

公开追求商业目的的德国艺术工业联盟很适合美国艺术设计的脾胃。可以说,艺术设计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是艺术设计商业化的过程。

如果说包豪斯的艺术设计理论和建筑理论关系密切,特别强调物质环境的完整与和谐,那么,美国艺术设计理论则独立于建筑理论,以满足和刺激消费需求为旨归。可以说,美国艺术设计是艺术设计中的商业流派。

为什么美国艺术设计的起步比欧洲晚,然而正是在美国,艺术设计得到广泛传播,深深地植根于经济,并涉及到社会关系的其他领域?(从以上可以总结答案)

在美国,产品销售利润是怎样同艺术设计价值联系起来的?P177

在美国,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利润,公式如下:P=N(S-U)-C。其中P是利润,C是生产准备和艺术设计的消耗,U是每件产品的成本,S是每件产品的售价,N是产品数量。根据这个公式,新产品的艺术设计费用可以通过 下列途径得到回报:(1)扩大产品售量,即(N2-N1)(S1-U1)>C;(2)新的艺术设计提高了售价,即N1(S2-U1)>C;(3)新的艺术设计降低了成本,即N1(S1-U2)>C;(4)新的艺术设计既提高了售价,又降低了成本,即N1(S2-U2)>C。这样,艺术设计把生产和销售联结起来,调节生产,消费系统诸成分的相互关系。

消费者不仅支付商品基本使用价值、即商品的直接功能,而且支付商品证实使用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符号意义。这就是艺术设计的个性社会化作用。

三、美国现代艺术设计师及其活动

美国著名的现代艺术设计师有贝尔·盖茨(Norman Bel Geddes,1893-1958)、多文·蒂格(Walter Dorwin Teague,1883-1930)、雷蒙·洛威(Raimond Ferdinand Loewy,1893-1986)和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1904-1972)。

贝尔·盖茨(Norman Bel Geddes,1893-1958)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艺术设计观念获得专利的人。他的活动和理论值得注意的地方:1、他特别重视想象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并以自己新颖独特的创作屡次产生轰动效应;2、他认为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艺术设计师也能够从事结构复杂的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直觉和感性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3、他艺术设计程序的规范性现在仍有意义。

多文·蒂格(Walter Dorwin Teague,1883-1930),1926年创办了美国最早的艺术设计事物所,该所后来成为美国最大的艺术设计事物所之一。他是柯达公司艺术顾问。

雷蒙·洛威(Raimond Ferdinand Loewy,1893-1986),美国设计界传奇人物。最著名可口可乐商标。他的创作被视为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相结合的典范,其特点是无可挑剔的平面设计,精细的材料感,轻盈的

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1904-1972),设计作品:贝尔公司的电话。1944年德雷福斯和蒂格、洛威一起创立了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并曾任该会主席。他还是一位人体工程学家。(德雷福斯希望,长头发艺术家的流行概念能够随着卷起袖子干活的高水平艺术设计师的出现而消失?)上述美国早期艺术设计师的活动表现出以下特点:

(1)、对工业生产的深度介入;

(2)、从布景和插图画家到产品设计的角色转换;

(3)、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

四、西方后现代艺术设计师及其活动

后现代艺术设计思潮中,有较大影响的六大流派:高技术风格,超高技术风格,阿基米亚/孟菲斯小组,后现代主义,原型主义和极少主义。★(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中的高技术风格是对建筑设计思潮的一种引申,指艺术设计中采用高新技术,表现技术的进步。它实际上的功能主义的某种延续。

斯特恩把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结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即建筑和艺术设计重视历史文化内涵、对生活的隐喻和装饰。

原型主义力图确定产品原初的形态。

极少主义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米斯·凡德罗“少即多”的原则,它反对象征和自我表达太多的阿基米亚/孟菲斯小组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主张维护产品固有的要素。

埃托列·索扎斯(Ettore Sottsass,1917-),意大利著名的艺术设计师、存在主义艺术文化的理论家和哲学家,是国际公认的后现代艺术设计前卫人物的杰出代表。

亚历山大·诺依迈斯特(Alexander Neumeister,1941-),是德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师,后工业社会中高技术风格的重要代表之一。最著名的设计是磁悬浮列车和高速列车。他是“文化同一性和艺术设计”这一论题的倡导者和传播者之一。

菲力浦·斯塔克(Philippe Starck,1949-)是80-90年代西方设计文化苍穹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是法国少数几个达到世界知名度的艺术设计师之一。

德尼斯·桑塔基雅拉(Denis Santachiara,1951-),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中后现代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对大众文化进行巧妙的加工,经过隐喻的、联想的、游戏的、讽刺模拟的过滤,把这种文化的脉冲释放出来。

五、我国20世纪前期的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在我国诞生的两个主要条件:1、我国工业生产的兴起和发展;2、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传入和新式美术教育的建立。

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新式美术教育发展迅速。1918年由国家兴办的第一所美术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1928年在杭州创办了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

我国早期艺术设计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商业美术上。

陈之佛于1923年在上海开办了“尚美图案馆”,为工厂设计纺织品图案。

下篇

第五章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

一、自然形态和人工语言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孔子。山的磅礴雄伟、重峦叠嶂,水的九曲回肠,潮回汐转,都可以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具体涵义)

2、人工形态的构成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类型。它是用自然的或人工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制成的。

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是任一人工制品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中,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的组合方式,形式是材料和结构是外在表现,功能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对人发挥的效用。

(1)材料

材料可以分为结构性材料和功能性材料,前者构成产品的结构实体,后者作为基础性的功能构件发挥作用。

材料是结构的基础,历史上不同的材料的运用往往标志着不同生产力水平和时代特征。

产品设计的材料运用上,一般存在三种趋向:1、返璞归真;2、逼肖自然;3、舍弃质感,突出形式。(2)结构

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结和作用方式称为结构。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功能效用。

产品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3)形式

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外在的表现,即各种物质要素的外观如形体、色彩、质地等,它们能直接为人所感知。产品只有通过形式才能成为人的知觉对象,使人对它产生认知的、行为的和情感的反应,从而发挥其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形式作为产品造型的结果,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作用,由此构成一种符号或产品语言。

形式是产品发挥认知和审美功能的依据,也是产品外观质量的传达因素。

在产品的材料、结构类型和实用功能已经确定时,形式在技术条件的制约下所允许的变化范围,称之为形式的自由度。

(4)功能

产品的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它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

二、技术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技术和艺术的概念的一种历史范畴。

技术作为物质生产的手段,是与社会生产实践同时产生的。它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技术的作用是把天成的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这种变革首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同时,它又是为满足人的需要而从事的,总是受到社会的控制和调节,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一环。

2、艺术的形成过程

直到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才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走向自律的发展。

艺术是人对世界进行精神把握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人的感受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社会的人及其内心世界成为艺术反映的中心。它是将外在的客观现实中隐含的生活真理通过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以特定的主观形式表现出来。作为一种生产形态,艺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艺术是从人出发的,以人的感受为出发点和归宿,它是通过审美效应的发挥去实现自身的各种功能。

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同:技术和艺术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异:技术属于物质生产领域,它的重要目的是通过对自然物的改造和利用,发挥其物质效用;而艺术属于精神生产领域,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物质媒介发挥对人的精神效用。

三、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在整个设计过程之中。

形式有三个任务和意义:1、官能感觉到的产品的形象;2、限定空间的构成要素;3、形式又通过物的组合使某种功能得以实现。

产品要素涉及理性和非理性领域。理性侧重于认知、逻辑分析和理智思考,非理性则侧重在灵感、想象、激情和感性经验。

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包括三个方面: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操作技术。

产品技术是指产品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方式和技术原理上。

生产技术是指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整机组装和成品检测技术等。

一般人工材料可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用于造型的结构性材料除一般理化性能要求以外,还要具有:质感特性、加工成型性能、表面工艺性以及环境耐候性能等。

产品的操作技术涉及到人与产品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它必然受人的生理、心理和人体工程学规律的制约。

“在限制中才显示出大师的本领,只有规律才能够给我们自由。”——歌德。实践证明,技术作为客观规律的反映,当技术越先进、工艺越成熟时,产品造型和形式的创造就越自由。

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设计产品是以功能效用的发挥作为核心目的的。

抽象艺术是通过产品本身的造型而不是外加装饰来提高产品的审美感染力,它是利用几何形体来造型的。

几何造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法则来进行:1、通过主从关系中对主体部分的强调来达到集中统一的效果;2、通过形式和色彩的单纯化来达到简介和统一的效果;3、通过反复的连续性变化来形成整体统一的效果;

线是产品造型的有力手段:直线简洁明快、曲线优雅柔和、垂直线挺拔有力、水平线沉稳安定。

第六章艺术设计的功能分析和定位

产品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功能,作为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成为产品的核心概念。

以产品的功能与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的关联划分产品功能:实用的、认知的、审美的。

一、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需要是人对世界作用的尺度和中心,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

人的需要反映了人的本性。

从概念说来,人的需要表现出以下特点:1、任何需要都指向一定对象的,也就是说需要总是对某种事物的需要;2、一般的需要都有周而复始的周期性,从饮食男女到四季着装,在不同间隔会重复出现,从求知到审美也会随情境的展开而不断出现。3、需要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满足方式的改变而不断丰富起来;4、人类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使得对于人们需要的把握有了共同的依据;

根据人发展过程可以将人的需要划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从存在状态上,可以将需要划分为现实性需要和潜在性需要。

从社会功能上,可将需要划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

2、需要的层次性和情感消费

恩格斯把消费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

需要;3、受尊重的需要;4、认知的需要;5、审美需要;6、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的需要具有层次递进的性质,但忽视了人的艺术的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观对人的不同需要起着调节作用。

二、产品功能的划分

1、产品的功能

功能一词,在广义上表示一个物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侧重于物质系统对外界发挥的作用及产生这种作用的能力。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它可以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性,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产品设计的目标是使产品具备一定的功能。

书P271 图可以出题,简述产品与人、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品作为一种物质实体,成为人与自然的中介,促进了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产品以造型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成为人际沟通的媒介,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3、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中,产品系统组成了人工环境,为社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场所和舞台。

因此,产品不仅可以调节和改善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而且可以调节人与自我的关系,成为自我调适、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手段。

设计的创造意义正是在于,通过产品功能的开拓实现对人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变革,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个人类的文明水准。

2、功能的三分法:实用、认知和审美

实用功能是产品用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属性,它反映在产品的技术性能、环境性能和使用性能上。

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前提。它是通过造型因素即产品语言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使用以及意味着什么?或者说,认知功能是实现产品与人对话和沟通。

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的外在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具有亲和力。审美功能是通过产品形式的创造取得的。

产品的审美表现应该与整个产品的功能目的性向一致,这是依据功能取向的原则。

产品在使用与外观的统一和实效性与表现性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

3、功能定位与功能转化原理

在功能定义中,首先明确产品的服务对象是什么人,他们对产品会存在哪些需要,以及产品将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使用,这样就可以将产品功能的定义加以展开,从而取得全面的认识。

设计产品将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市场竞争力的取得与产品的质量、品种、价格和售后服务直接相关。

当一种结构由实用功能的开拓转向审美功能时,这种结构的生命力便走向衰落。

产品的艺术设计虽然主要在形式的创造,但是这种形式创造必须紧紧围绕功能的开拓展开,这样才能使产品的形式成为产品功能的目的的表现。

第七章产品的造型语言和符号学规范

造型因素作为传达各种信息的符号,构成了现代设计中的产品语言。

一、符号与传播

1、语言与文化传播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

人际交往中的非词语符号划分为六种:

体态语言、辅助语言、环境空间、嗅觉、触觉、对于衣服和化妆品的利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的传递和扩散的过程,符号学则从属于传播学领域。

即任何传播都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完成的;3、传播媒介的应用;4、对传播方式的选择。

2、两种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是研究有关符号性质和规律的学科。

美国哲学家查·桑·皮尔斯(C.S.Peirce)——能指,所指。

索绪尔——媒介、指涉对象、解释。

从符号媒介如何表征对象多角度,可以在对象指涉方面将符号划分为三种下位符号:图像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象征符号(Symbol)。

从符号的性质可以区分三种下位符号:性质符号、单一符号、规则符号。

从符号的解释关联可以区分三种下位符号:名辞符号、命题符号、论证符号。

二、产品的造型语言

1、表象符号与推论符号的区分

日常语言是一种概念系统,而艺术语言则是一种形象系统。

自然语言是建立在逻辑概念基础上的,是一种推论式的符号;艺术符号则是表象式的,从而富有情感的意蕴。艺术符号是整体的,一个作品不可能分割加以解读,推论符号是可以分解的,如一篇论文可以分解为许多段落来解读,每一句话都有明确的句法组合关系。

自然语言作为一种推论式的符号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自己固定的词汇系统;其次,它的每个词汇可以有另一个词加以解释,因而可以有词典供人查阅;再者,在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出来。

艺术作为表象式符号系统,与上述推论式符号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首先,艺术形成的语汇系统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不同的艺术门类或不同的艺术家可以形成自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其次,艺术语言具有不可翻译的特性,艺术符号中的语汇不能用其他语汇作出明确的解释,因此不可能编辑出艺术符号的词典。再者,艺术表现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它的意义与它所具有的独特形式不可分割。所以,艺术的意义永远是内含性的,而不能靠任何解释外显化,也就是说,艺术符号具有不可定义的性质,它是意义来自整个艺术作品的结构,艺术符号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产品语言的构成和应用

产品以它的造型因素,尺寸大小、形式、色彩、质地和纹理等,作为传达各种信息的语言或符号。它是一种表象符号。

作为社会生活形象的反映,艺术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形象的模拟来反映生活。然而,产品是一种功能形态的造型,它不是对外在事物的模拟,而是自身物质功能的表现。因此,产品作为一种表象符号,它所表现的是它自身。产品的功能结构,是产品造型的形象基础。

产品造型作为一种表象符号,不仅具有认知功能,而且也以它的形象特征和意义蕴含而具有审美功能。

指示符号是利用媒介物与指涉对象之间具有的空间联系或因果关系而形成的标识。

设计对象具有三个符号学维度和主题可变的自由度:1、技术物质性的物质维度(材料);2、技术对象本身的语义学维度(形态);3、技术功能的语构学维度(构成)。

三、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造型本身是产品视觉语言的媒介物,从这种意义上说,设计一种产品就意味着设计一种产品语言。它以特有的语言形态,传达出产品的精神内涵。所谓造型的艺术表现力,正是产品的语言功能,是人们获得认知和审美效应的依据。产品语言作为设计构思的直接现实,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成为沟通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桥梁。

造型语言首先要发挥符号的认知功能,使人获得产品类型、品牌特性、使用方法和质量状况等一系列相关信息。同时,造型语言也是产品审美形态的直接构成物,在对产品功能目的的表现中,唤起消费者的一定情感体验,创造出产品特有的情调和氛围,并指向一定的审美理想。

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是从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产品造型提出的具体要求。

1、语构学着重于处理造型语言语汇之间的结构关系,体现了造型要素在结构上的有序性;

隐性象征;语构学要素只有转化为语义学要素,才能使人获得感知上的意义联系。

3、语用学则是处理造型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产品与环境的关系。

产品的物质性主题和现实性主题是艺术表现的前提,它使产品实用功能得以视觉化。在审美效应方面,可以进行两级审美变换:一级审美变换是将物质因素转化为具有情感意蕴的符号;二级审美转换则是使产品富有秩序感。

造型的款式可依商品类型不同划分为流行式样、规范式样、革新式样。

第八章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创造

文化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媒介。设计作为物质生产的前提,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依据人的自觉目的来进行。设计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创造,它把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凝结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之中。产品设计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它要以科技即智能文化为创造基础、以一定价值观的观念文化为导向,以艺术作为形式的是指是一种文化创造,因此从文化概念入手,才能掌握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从而是设计的产品具有足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内涵。

一、文化的形态构成

1、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一次在根源上是与人类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包含四个要点:1、说明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以区别于自然形成的,自然物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成为人和社会的对象时,才能算作文化现象;2、文化作为一种特质,是独立存在的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单位,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一种质的规定性;3、特质是文化的最小独立单位,而一般文化都是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的;4、文化是以不同形态存在的,任何文化都处于一定的形态之中。

文化所具有的基本性质:1、文化实质上就是“人化”;2、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2、文化的形态特征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依据文化的功能,将文化现象分为四个方面:1、物质物化;2、精神文化;

3、语言;

4、社会组织。

文化形态的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1、器物文化;2、行为文化;3、观念文化。

二、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整合原理

1、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文化整合,就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艺术设计是从造型活动开始的,它是重点在处理产品与人的关系。

2、产品设计的文化整合作用

产品设计是通过对产品材料、结构和形式的确定,建构起具有一定功能特性的产品方案和模型。这是一个将不同学科的只是加以综合,将不同质的文化成分加以整合的过程。

产品设计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综合:其一是产品自身属性的综合;其二是由消费者本性所构成的属性综合;其三是与产品在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条件相关的属性综合。

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即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设计的本质在于文化的进步,它正是通过文化整合作用实现的。

3、生态文明观

简述“生态设计”及“生态产品”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几个点:

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往往是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此人类面临了生态的危机。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日益严重,大量生物物种趋于灭绝。因此,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危机逐渐全球化。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自此,人类生态文明时代拉开了序幕。

由此,在全球掀起了一个“绿色浪潮”,绿色象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设计与生态产品应运而生。从促进生态系统良好循环角度提出的设计观,是要从根本上降低资源和能量的消耗,杜绝和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使人类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和健康方向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观改变了设计思考的程序。过去,设计者是从如何生产入手考虑问题的,现在,则是从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入手,考虑产品的废弃如何处理、哪些材料可以重复使用或再生利用、如何减少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等等。

三、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

1、艺术创作中的意象生成

艺术意象,是指与一定审美观念相连结的心理表象。

2、艺术设计的创造原理

产品设计的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它要在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基础是哪个,发挥产品的物质功能和形式的审美表现力。产品的形式自由度只能在技术规定性的制约下取得。

设计一个产品,就要实现各种相关属性的综合。从客体方面讲,产品的材料、结构和功能的定位都会影响产品形态的确定;从主体方面讲,产品的使用方式、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都会影响对产品设计的考虑;从环境条件方面讲,产品的工作环境要求和对环境的影响也应该是设计考虑的内容。

在产品系统中,功能、结构和形式之间的多一对应关系,为形式自由度的发挥和审美创造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同样,形式与结构的多一对应关系,也使同一个结构可以获得不同的形式表现。

功能取向是把产品自身的功能目的放在第一位,任何形式的创造如果脱离或违背了这一原则,就会产生画蛇添足或张冠李戴的感觉。

审美感受的从事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的前提。这是一种伴随着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知觉过程,也是一种感情色彩浓烈的认知活动。

第九章艺术设计与市场开发

产品设计对于市场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设计具有市场定向作用,设计师要从模糊的市场需求中把握方向,为市场开拓提供明确目标;其次,设计师要不断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以便利用科技进步所取得的成果并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其三,设计师通过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一、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1、市场效应的二重性(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

边际效用,是指当有这一商品与没有这一商品时在效用上产生的差别,特别是消费了一定数量的这种商品之后,再增加一单位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它表明: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效用的评价是随着人的需求程度的变化而不同的。在一定限度内,商品的价格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效用评价和需求程度,而不完全取决于它的生产成本。

文化价值与商品价值有什么不同?

文化是以人为目的的,作用在于促进人的教养和发展。文化价值是指某一事物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2、适应市场与创造市场

新产品的创意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与市场调查和对市场需求把握有直接的关系。

消费趋势:是消费者依据过去的经验或习惯性选择来购买商品的现象。

新产品的开拓往往是沿着产品品种的差别化和细分化而进行的,因为新的功能效应和新的使用方式总是从现有方式中分化和改变而来的。

1、商标的形象设计

标志作为一种具有直观形象的符号组合,起着代表、指称、象征、标识和区分某一事物的作用。商品标志即商标,是构成商品品牌特征的主要内容。

商标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品牌意识的集中体现,它是一种高度凝练的商品符号。

商品设计必须与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

对于商标的形象的设计可以提出一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商标形象应该构成一个视觉完形,使之能从背景中突现出来,以便给人造成鲜明的印象。

(2)商标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以便与其他品牌商标区分开来。

(3)商标形象应该尽量简明。

(4)商标形象应该富有象征性,从而使商标的意义蕴含更加丰富。

(5)商标形象要富有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审美的快感。

2、广告策略与广告形象

广告是广告主将有关一种商品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传递给消费者的活动,目的在于使接收者接受所传达的信息内容。

从效果上看,可以将广告区分为三种:行动广告(用于促进购买活动)、态度广告(目的在于建立对商品的好感)、形象广告(用于建立品牌形象)。

按广告的方式可以区分:1、POP(Point of Purchase)广告,即设在购物点的广告;2、户外广告;3、交通广告;4、展览会、展示会即发布会广告;5、邮寄广告;6、影视广告。

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1)激发购买动机;(2)提高品牌知名度;(3)提供有关信息来源;(4)提供商品质量的判别标准;(5)提供某一品牌在某一项或某几项标准上的评价和优点;(6)鼓励消费者对选购某一品牌作最后抉择;(6)鼓励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尝试。

广告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引人注目、唤起兴趣、激发欲求、促成购买。

三、商品的审美价值原理

商品是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却无法与它的使用价值建立直接的联系。商品的美的创造正是为了解决这两种价值之间存在的分离状态,以审美方式对商品使用价值给以展示和承诺,从而促进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这种展示和承诺,正是对商品全面功能的艺术表现,形成了商品的功能美。通过审美方式,对使用价值进行外在的表现,这是对商品的一种审美抽象。它撇开商品的实际适用性,而集中在对这种适用性的艺术表现上。

商品美对于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使用价值的展示,使人们对这一商品的适用性和功能意义获得直接的了解和领悟,从而诱导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另一方面,商品的美体现了商品是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统一体,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商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还可以通过商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商品的美在商品价值的构成上,也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产品使用价值的构成要素和对使用价值的表现,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这一商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当这种品牌特色形成强烈的名牌效应时,便会在同类型商品中形成审美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垄断价格。

第十章对艺术设计的若干思考

一、艺术设计、艺术和科学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绝大部分来自“纯美术”教育,未能形成独立于“纯美术”之外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实用美工师,而不是艺术设计师。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工程的交融汇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其本质特征。

在西方国家中,艺术设计介入工业生产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大型企业设有艺术设计局;另一种是艺术设计师独立创办艺术设计公司或事务所,承接企业的设计任务。

不妨以艺术设计教育推动艺术设计实业。学校在承担企业产品局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和技术人员协同工作的经验,使产品逐步达到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的完满结合,进而伸展艺术设计应用的空间。通过这种培养模式,造就既有理论知识、又会实践操作的为社会需要的高层次艺术设计人才,实现艺术设计直接介入工业生产、以艺术设计教育推动艺术设计实业的目的,从而达到艺术设计既和艺术、又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

谈谈你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以及今后如何发展的看法。

二、艺术设计和社会生活

艺术设计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它在某种文化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艺术设计的社会交际功能,指艺术设计通过产品调节大众交际中人的关系。

艺术设计的审美功能,指艺术设计产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能力。

第二部分基础设计——综合造型基础

第一章基础设计训练的目的及意义

基础设计的教学,起源于德国包豪斯的教学体系。

基础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的构成、机能的研究、成型方法、材料研究与应用、设计思维、表达。制作等。

基础设计训练,是以对形态的探索与构成作为实施的核心,并分为平面的与立体的方面。平面的部分,是以美的秩序(构成原理)和色彩的体验为中心;立体部分,是与机能构造、材料的体验密切相关。

1.1 基础设计内容的设定方法

基础设计训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训练来开拓思维,从既有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并体现于对设计的功能、材料、结果和加工工艺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

来自乌尔姆造型学校训练体系中学到的启示:在材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造型训练。

来自小学美术教育的启示:理性与感性内在融合、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统一;

来自建筑设计教育的启示:空间关系建构、突出形式的趣味性、视域更加开阔;

来自现代艺术形式的启示:求新求变的奇思异想的艺术表现手法;

来自理性法则的启示:原理概念与具体法则都可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来源;

来自自然分析的启示:以认识自然为途径,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形成的联系上。

1.2 设计行为的本质——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

善于掌握事物形成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有三类推理模式:通过直觉判断、通过类比推理、通过逻辑整理。

1.3 设计思维的模式

人的思维过程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抽象思维着重表现在理性的逻辑推理,因此也可以称为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则着重表现在感性的形象的推敲,因此也可以称为感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从点到点的空间模型,方向性极为明确,目标也十分明显,由此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真理性。

感性思维是从一点到多点的空间模型,方向性极不明确,目标也就具有多样性,而且每一个目标都有成立的可能,结果十分含混。

理性思维具有逻辑的意义,感性思维具有美学的意义。

1.4 创造构想发展的方法

创造性构想是设计的起源,而经验是丰富构想的源泉,加上正确的思考方法,就能酝酿出富有创意的

(1)素材的构想: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这种构想是将素材与新的物象之间做直接的联系;

(2)联想的构想:是对本无关联的事物或事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3)分析的构想:是在理论创造过程中,对事物加以分析而构成概念,并将内在的组成因素,法则以至结构等加以变更,并再加以组合,而形成新的具体的组织构成。

根据人的创造构想发展的过程,构想发展可以分为:

(1)横向与垂直思考法

横向思考法是由一个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不借逻辑来推测的思考方法;

垂直思考法是遵循逻辑的步骤,循序渐进,不论任何一点,都有回馈的通路,不适合任何的偶然性。

(2)脑力激荡法

脑力激荡法是靠有组织、集体的方法来达成。这种方法是注重创意的量,注重想象力的发挥,打破先入为主的成见,在没有批判束缚的自由气氛之下,使每个参与者的脑力都能处于兴奋活泼的状态,并能发挥出最高的想象力。

(3)联想法

是指将事物之间不相关联的要素加以连结的方法,也是刺激创造思考的方法。

(4)实践创造法

由认识问题起,经过界定问题、构想、选定最佳构想,然后付诸于实施。

(5)基本设计法

基本设计方法提供了几个思考层面,例如从策略的大纲思考、从不同的层面来思考、从几个观点思考、由累积的概念思考、根据基本要素来思考等,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式,而得到明朗和直接的意念,从固定思考的模式转变成具有变通性的自由模式,达到增加其创造的内涵。

1.5 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设计基本表达能力包括:平面图形设计和立体形态设计与制作。

培养以形象思维作为主导模式的设计方法,以综合多元的思维渠道进入概念设计,以图形分析的思维方式贯穿于设计的每个阶段,以对比优越的思维过程确立最终的设计结果,是科学的基础设计训练途径。

第二章形态

形:元素的基本形状,也可称为是纯粹数学或几何学上的单元。

型:普遍性的视觉特征,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除了形态表面特征外,会使人产生联想与幻觉。2.1 形态的基本要素

点、线、面、立体

2.2 形态的分类

具象形态:是人们可以直接知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抽象形态:人们不能直接知觉的,而必须依靠想象,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

2.3 形态与机能

形态与机能是物体造型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一个形态的完整,除了具备形、质、色三个基本要素之外,形态的机能所发挥的功能,也是主要的目标。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造型并不是单指外观和色彩等媒介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包括机能形式、结构形式、美学形式。

机能的三种基本形态:物理机能、生理机能、心理机能。三者相互依存。

(1)物理机能

形态的物理机能是指构成形态有关材料、结构等方面的因素

(2)生理机能

(3)心理机能

心理机能要素是指形态所体现的视觉美感,透过艺术的手法,赋予形态优美和谐的特质,不仅给人以视觉感受,也能引发其心灵的共鸣,属于审美的、心理的范畴。

第三章形态与空间

3.1 空间的虚与实

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

空间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心理空间则是实际不存在但却能感受到的空间。

空间感:心理空间即空间感,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这种空间的扩张感主要来自于形态内力运动的变化。

在现代设计中,将量感—空间—时间视为重要的要素。所以基础设计中所要强调的对空间创造,决定不仅仅是处理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形态与所处空间的关系。

3.5 积极形态和消极形态

在形态上,把那些确实可以把握的,被直观化的形态叫做积极形态,而把那些处于不可见的抽象形态,例如没有大小只有位置的点、没有宽度的线等称作消极形态。

消极形态是依附于积极形态而存在的。在概念上,用“积极形态”而不用“立体形态”,是刻意强调实体本身而不强调空间形式;用“消极形态”而不用“空间形态”,是可以强调空间而不强调做限定用的实体。

3.6 空间的心理深度感

从对深度的空间知觉而言,包含来自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因素:心理因素是指物体大小、明晰度、物体重叠、阴影、质地差异以及经验的累计而获取的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经过人的视觉生理功能变化而获取的知觉。

在知觉空间性方面的主要因素有:

(1)物体的大小

(2)物体的位置

(3)物体的重叠

(4)质地差异

(5)阴影

第四章材料的属性及体验

4.1 材料的形与特性

(1)材质

材质是指材料的组成及其性质。

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感觉,属于视觉与触觉的范畴。

(2)材质的类别

纯粹自然的材质(木材、竹材、石材)和人为加工的材质(塑料、玻璃、金属)。

根据生命属性分:生物和非生物

根据化学属性分:无机材质和有机材质

根据材质形状分:线材质、面材质、块材质

根据材质材性分:坚硬的、柔软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

设计类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院:艺术学院 课题名称: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 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 09-09 学生:梁艳梅 指导教师:黎勇 日期: 4.27

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 日 读书地点:家 读书书名:设计的觉醒 作者:田中一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1 读书内容(章、节): 本书是田中一光先生在大陆首次发行的文集,他以亲笔文字将读者带入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去体验与众不同的设计人生,进而认识一个真实、全面的田中一光。设计大奖上的冉冉新星、办公室里的“工作狂”、讲台边的“园丁”、玻璃窗边的编排指挥家……他工作上的非凡才华让人敬佩奋发;而年龄最小的歌舞伎观众、戏剧舞台上的活跃份子、爵士乐的鉴赏家、厨房里的美食创意鬼才……他生活中的情趣又让人心生向往。身为设计师的田中一光先生,以清丽优美的笔触,充满画面感的描写与记录,将设计之道与生活之道自然融合,在启迪设计智慧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更广阔的生活视野。 田中一光先生于2002年去世,从02年至今的这段时间,中国设计界对日本设计的关注与日俱增。日本人骨子里对细节和质感的偏执;岛国人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人口比例的失调所引发的忧患意识;消费文化在日本的白热化发展导致的市场极度细分,这些日本的特殊性所衍生的设计特质给国人探寻自己的设计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与引导。日本设计在国内的反响让我们认识了当今日本设计界的一批中坚力量:原研哉、深泽直人、隈研吾、安藤忠雄……而作为这些设计师的前辈,真正日本设计风格与哲学的开拓人物田中一光,向我们更好地呈现了日本设计的发展、沿革、嬗变。在追根溯源中,我们期待国人对设计本质的不懈求索精神,终将觉醒。 读后感: 一直在思考为何有关日本设计的书籍近年在国内如此受欢迎,而在此书中我似乎离答案又近了一步。因为它展现的是以田中一光为代表的战后第一代日本设计师,伴随时代变迁和发展不断实践与思考设计的本质,以期更准确地把握人类自身价值和生活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植于现代设计中的理想基因被再次唤醒。一个错位的对应,现在的中国正如六七十年代的日本——都是世界工厂,我们看着日本从阵痛中走过,欣然发现他们自信地走出了一条不卑不亢的设计之路。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 [德]迪特尔·普林茨 本书是为德国高校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专门撰写的《城市设计》教科书,分上、下两册。本册主要讨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现状调查、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及道路交通、噪声防护、道路照明、开放空间、住区住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手法。此书,可以让“城市设计”不再炫耀,更加的理性化。 读书笔记主要集中在第四章——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了解在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的布局形式、尺寸以及组织形式,使得以后的设计能够更加科学、理性化和人性化。 设计的基本手法 1 交通 城市交通规划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维持绝对必需量的交通。 ——当分配交通流量时,就以所有的交通方式作为对象,这时,尤其应促进非机动化的私人交通以及公共的客运交通。 ——公平考虑所有居民所拥有的交通机动化需求和可能性。 ——对比要的交通流进行引导,从而尽量减少交通问题对于生活质量的侵害。 ——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能源节约与国民经济方面的可能性。 例:一个居住区的道路网开发 合理的开发模式——集中布置的居民点 建筑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布置,日常生活必须的设施在步行范围内。远距离的目的地与住宅间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联系。 优点:大大限制了机动车交通,只需要较少的交通用地。能源消耗较少,环境污染也较轻。 1.1 步行交通 步行交通必须是连贯并且有着明确的目的地指示的道路结构,步行者的安全和活动灵活性必须优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步行的舒适性。 步行者的出行半径收到目的地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条件、道路频度和阻碍等因素的影响。在步行交通中,特别需要保护婴儿、小学生和老人的安全。 以下道路的安全性需要优先考虑: 1.步行者来往频繁的道路 2.不以车辆通行为首要用途的道路,例如游憩道路和购物街到。

作文-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 一直对日本的设计很感兴趣,朋友也推荐我去读一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在闲暇时间细细的把这篇文章读了下来,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的书籍,读完后,要将书合起来,慢慢回味,日后打开再读。这本书并不是讲述如何做设计的,而是介绍了原研哉的一些代表作品,并且对设计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分析,更像是他的一本随笔集。作为设计师,原研哉分享了设计背后的故事,书写了对设计的观点和思考。细腻、深入的文字,品读的不仅是设计、美学、文化,还有对生活的反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介绍的设计案例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和设计观念颇为受用,书中提到的每一个设计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设计者背后的匠心独运。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设计到底是什幺?”我想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读了这本书,能从更多角度和层面的理解设计。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他走了很长的路,做了很多的探索,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文章中谈到我们无意识的生活在设计的海洋中,而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日常“也是原研哉反复提

到的一个词,它是设计的起源也是设计的意义,这本书说到底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这也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文章中谈到的几个设计它不仅为日常用品提供了新的可能,在这背后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日本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不管是建筑也好日用品也好,都具有一种简单而深远的意味,就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中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一样,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文章讲到了设计与过去,设计与生活,设计师所处的时代,艺术与设计,设计的未来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设计经验。 日本设计师似乎总能在些许平常的生活事物中点亮一个小创意。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作者介绍无印良品的设计以及他的设计感受,书中有个词是对无印良品的评价就是“虚无”。它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一种“这样就好”的满足感,在朴素与简约中寻找新的价值观和审美,以丰富而低廉的成本去实现一个最合适的低价格。无印良品广告海报—地平线。地平线,地面与天空连成一线,包容万象,和无印良品的整个理念结合的近乎完美。人们觉得自己渺小的时候就是看到壮阔的景观,而最壮阔的就是地平线。这幅画面单纯、简单,给人一种很放松很亲切的感觉,并且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不是把信息强制传递给受众。作者把设计作为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创新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创新项目心得体会 一、创新实验理解 创新性实验是旨在引导、开发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实验,利于大学生开拓思维,进行创新性实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性标准,在大学校园我们学到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理论到实践之间有一个过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就给我们这个实践的平台,给我们实现自我的机会。 我们理解到,举办创新实验旨在探索和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模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同时,由于我国的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实践和教学衔接薄弱,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社会,还是读研继续深造,自主创新能力极其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心态,以便更好的和社会实践或者研究性学习相融合。这也就显示出了创新实验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二、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举办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 验实践能力。这也就要求参与者有自主实验和创新的能力,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自确定课题以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我们的实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本项目。通过这次参加创新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在参加实验过程中我们的体会。 1、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我们及时调整方案,先花一段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实验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原理吃透,再对实验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做出合理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才能取得预期成果。 没有这次创新实验,我们不会了解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也不会了解到太空诱变育种的特点,更不会有实现个人想法的机会。这就体现了创新实验的一个目的:在充分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和实践完美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感悟到实验最根本的是把原

平面类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法则读后感 《平面设计法则》对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一站式的资源库,既是有趣的基础教程,同时也是深入设计领域实践的“入门读物”。《平面设计法则》围绕着三个有递进关系的部分展开基本法则、创作流程的法则和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基本法则:由知名设计师从文字、色彩、版式及设计风格等设计元素的角度人手,讲述平面设计基础的、一般性的方法。创作流程的法则:结合项目案例,解析从概念策略、市场研究、图形图像到设计工作流程和后期制作的工作方法和要点。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通过知名设计师分析自己设计的作品,与读者一起分享宝贵的经验。这些案例几乎涵盖所有平面设计的领域。 史蒂芬·施德明也成对之评价“这是我见过设计书中最好的一本,精挑细选的三十几个项目包含了大量的爱和关怀。这些设计师也是我最欣赏的,他们认真研究、精心撰写,并很好地展示了作品。这对任何设计书来说都非常重要。” 目录分为自序基本法则、简介、文字设计、色彩、版式没计、风格、创作流程的法则等等 序言介绍了作者第一件事:在我还只有十二岁的时候,我有一个名叫德比的好朋友。我们俩都喜欢杂志和时尚,都喜欢画画、看书、写文章。在进入六年级之前,我们俩用了整个夏天创建了一本杂志,并且根据我们两人的名字为它取了一个名字——debutante。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写文章、画插图;采访了所有认识的人以便提高杂志的曝光率;进行了关于衣服、男孩儿、约会(尽管当时我们俩都还没有尝试过)的调研。我们翻阅了很多杂志和书籍来寻找灵感,完全沉溺于自己的创作当中。我们以讨论采用哪些内容、放弃哪些内容、什么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什么无关紧要,唯一的一次争吵就是到底由谁来保存仅有的一份原稿引发的。夏天结束的时候,我的爱情也随着杂志的印刷不期而至。 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现代版的戴安娜·弗里兰(dianavreeland):富有传奇色彩的((vogue))杂志编辑。但当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 学校报社的编辑部,却被礼貌地回绝了。我是那么地想为报社工作,不禁想象自己给编辑写了几封文笔优美的信,倾倒众生,以至于他们来求我加入报社。后来事情出现转机。在没有人愿意报道一次妇女权利集会的情况下,我在最后时刻接到任务去报道了校园健康食品商店旁举行的妇女集会。我的雄心壮志终于得以实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把自己的作品集投递给了cond6nast公司。不可思议的是,我居然接到了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通知我去面试;显然,《名利场》杂志的设计总监查尔斯-乔治瓦特在我的作品集里看到了他欣赏的东西。这对于我来说无异于中了彩票。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准备这场面试,为穿什么衣服而头疼不已,换了一套又一套的衣服,希望尽可能给人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其中包括了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作为毕业礼物的衣服。虽然最后失败,但是也让作者懂得自己的缺点,在后来的事业路上少走了弯路 创作流程的法则介绍了:平面设计不仅仅就是平面设计。在如今感觉超负荷的视觉设计领域中,再也没有一个大型的市场只瞄准一种产品、一个商标或者一种包装。一位备受推崇的作

读书笔记评比方案

读书笔记评比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引领广大学生从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方法、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及时做好笔记,鼓励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习作素材。同时促进教师认真指导并检查督促学生做好此项工作。经研究决定,期举行一次四、五、六年级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二、总体安排 1、活动主题:学生读书笔记评比。 2、总体要求:全校师生应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高度重视本次活动, 积极参与,认真完成相应的工作。 3、时间安排:2012年12月6日下午(周四)。 4、评比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三、评审领导小组 组长:宋利平 副组长:陈向中、谢四民 组员:陈华、郭生贵、宋劲梅、陈佳、黄米生、易诚、危振明 四、评比方法 1、以班为单位,各班由评审小组抽10——15个学生的笔记参评。 2、按年级分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各组设一等奖三名、 二等奖六名、三等奖九名、优胜奖若干名。发给学生奖状和奖品。

3、按各班总分评出集体奖,发给奖金一等奖60元、二等奖50元、 三等奖40元。 五、读书笔记评分标准 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上以下列细则为标准: 读书笔记的评选由评委采取打分制,满分100分,以平均分为最后得分,分高者胜出。评分标准如下: 封面封底(5分):笔记本封面、封底整洁,不卷角。 笔记内容(20分):笔记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篇幅适中,涵盖好词、 好句、名人名言、名著读后感。 日期和标题(5分):标明日期,题目。 书写(25分):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字体规范 版式(5分):版式设计合理,插图美观。 数量(30分):笔记数量达到要求。(以12篇为标准,每少一篇-2分)意义(10分):摘记经典,对学习和生活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石羊中心校 2012年下期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physical analogies)和文化标准(cultural standards)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也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的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的顺序保持一致。有些自然匹配则是文化或生理层面的,例如,升高表示增加,降低减少,声音高表示数量多。 有趣的是,人们在使用日常物品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埋怨自己的倾向与常规的归罪习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与性格。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确定目标 2)确定意图 3)明确行动内容 4)执行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样本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专家,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设计中设计(全本)》则是原研哉对她设计理念以及作品沿承、发展归总。她代表作也当之无愧是关于日本设计最典型代表作。 “她以一双无视外部世界飞速发展变化眼睛面对“寻常生活”,以谦虚但同步尖锐目光寻找设计被需要所在,并将自己精准地安顿在她意图可以被赋予生命地方。当咱们寻常生活正在越来越陷入自身窠臼之时,她敏锐地感知到了设计征候和迹象,并且自觉自主地挑战其中未知领域。她设计作品显现出来不落陈规清新,在这样态度下,她拓展了设计视野和范畴,在她所经历之处,崭新地平线不断被发现和拓展。” 设计是变化生活方式工具,并不是浮夸体现而是实用生活化大众化。“咱们观看世界视角与感受世界方式也许有千万种,只要可以下意识地将这些角度和感受办法运用到寻常生活中,就是设计。”“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获事物本质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通过创造与交流来结识咱们生活在其中世界。站在所处历史交集点上,努力不在某一种局部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机会,从而抓住它本质。在咱们熟悉寻常生活中蕴涵着无数设计也许。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颖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东西当成未知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备创造性。而创造力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前端。如果可以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咱们身后,或许也同样隐藏着创造源泉。也许将来就在前面,但当咱们转身,同样会看见悠久历史为咱们积累了雄厚资源。只有可以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可以真正具备创造力。“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形式和素材,而应当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看似平凡寻常生活。”

设计是自然,概念实现,设计其实是一件轻松事情,当你需要解决某件事情时候设计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并且是有目故意义。从发现到解决问题过程中,我收获着巨大充实感成就感。有时候咱们很费力去变化诸多东西,却发现本来也许只需要变化一点点一切都会不同样。即“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就如设计不是为了吃饱饭,而是吃好饭,高兴吃饭。 与艺术相比,“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体现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因而设计出发点并非是自我风格体现或是个人情绪张扬,而是从揣摩大众感受出发——无论是视觉还是触觉。 给一件事情下定义或用文字记述下来并不见得就是对其有所理解。如果可以先将已知事物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也许进一步理解它。咱们生活中,有许多价值丰富文化积累。如果可以把它们当作是陌生东西,加以活用,是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创造。咱们脚下埋藏着巨大矿脉。咱们需要只是发现眼睛。 再设计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咱们周遭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方式,来摸索设计本质。从无到有,是创造;但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再设计就是对人类追求物体自身美好一次诗意回归。考虑问题就是用最简洁方式去达到美感和功用目,同步还能体现人性、自然考虑。她告诉咱们,设计核心是回到原点,重新审视咱们周边设计,以最平易近人方式,来摸索设计本质,佐藤可士和整顿术想表达主题也和它不谋而合。 日本机场出入境印章就采用了这种“再设计”理念,出境印章上是向左飞飞机,入境印章是向右飞飞机。由此,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当发现小小印章如此别出心裁又实用,一定忍不住赞叹。而成人纸尿裤设计,从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出发,充分尊重并减轻了使用产品者也许产生羞耻感;火柴设计充分体现对大自然尊重。将落在地上小树枝收集起来,在小树枝尖端涂上发火剂制成火柴。掉落在

创新设计计划_策划计划.doc

响导体中的电流后,教师接着演示图7-5的实验,揭示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或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上台演示。 (五)合四为一 建立概念 教师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后指出: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会影响电流大小的四个因素。对一段导体而言,它的材料、长度、粗细都是确定的,它们各自对电流施加的那部分影响也是确定的。因而整个导体对电流施加的总体影响也就确定了,这一总体影响就是各个部分因素影响的总和。既然导体都有一个确定的对电流的总体影响,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这一总体影响。这就好比用总分来描述某同学总体的考试情况的好坏一样。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我们该怎样来定义这一概念?这一概

念和导体的四个具体因素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围绕如何定义概念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总体影响进行讨论。 教师视情况,给予提示、启发。电流是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对流动的影响,可从两个角度来描述,一是从“促进”的角度,即导体使电流更顺畅地流动;二是从“阻碍”的角度来描述,即使流动受阻。 学生交流、评价概念的定义。归纳出:

(1)可定义成导体的导电性,导线的导电性能与长度、粗细、材料和温度有关;导线越长、越细,导电性能越差。 (2)也可定为导体的阻电性,既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粗、材料和温度有关,导线越长、越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只要学生能表达出大概的意思,教师就予以有力的赞扬。接着教师再介绍“电导”、“电阻”的概念,进一步肯定学生探索的成功,引导学生体验喜悦情绪。 (六)自学阅读

交流笔记 学生自读教材,摘录读书笔记。 交流、互评笔记。主要评价:重点内容是否齐全,组织是否清晰。 (七)自由提问 解疑答难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读后感700字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读后感700字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是一部由美国的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共同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要通过对各种难题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解决问题的丝路和看法。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改变,需要情境,也需要我们指挥自己的骑象人,以及持续地激励大象。当你终于决定开始改变时,更需要你做的是强大的内驱力将改变继续下去,直到达到目标。 大改变总是始于不起眼的每一小步,小改变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变就能变得轻而易举。 改变从来都不会在短期内发生,而是从第一步迈到第二步,然后到第三步,甚至到一千步,每一步都是在不断地强化,少了一步,都会让改变半途而废。 在婚姻中,需要夫妻双方从彼此的身上寻找亮点,不管亮点有多小也必须寻找亮点,并且奖励亮点。 但是,学会寻找亮点,并且表扬“渐进”行为,并不容易,我们需要经常观察环境,寻找一线光亮。 进步是重要也弥足珍贵,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温柔以待,比起惩罚和挑剔,我们总是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

认同,从而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渐进”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育儿方面,对此,美国心理学家艾伦.卡兹丁建议父母“捕捉孩子表现良好的时刻”,他说: 给孩子设定一系列小目标,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给予孩子奖励,直到孩子最终养成了某种习惯。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如果父母首先问问自己,孩子做到了哪些部分,父母就会减少对孩子发火的次数。 如果父母能时常回想一下,在孩子成长的某些特定情境之下,父母总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出强化。比如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父母会惊喜地抓住孩子的手,孩子每向前一步,父母就大声地鼓励孩子。 在无形中,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勇气和力量,让孩子克服内心的胆怯,时间不长就学会了到处走路,直至奔跑起来,父母不得不追赶上去,才能抓住调皮的孩子。 从此以后,父母就慢慢地忘记了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但是殊不知,孩子越大越需要父母的认可和赞美。 其实不管是自我关系还是婚姻关系、育儿关系等改变,想要让改变轻松起来,始终离不开这个三部曲模式:指挥骑象人,激励大象,并营造路径,改变才能顺利发生。

2019-西游记读书笔记封面设计图片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西游记读书笔记封面设计图片 篇一:201X西 游记的读书笔记 范文一 一部众所周知,百看不厌的名著《西游记》,赢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爱.也是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趣味。 孙悟空,许多儿童的偶像,他乐观,聪明,勇敢,充满了斗争精神;然而与孙悟空相应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的小毛病,却也有许多的优秀的品质;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起来,第三为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虽说是取经的领导人,却总是太慈悲,不分清红皂白地训斥孙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进了妖怪的陷阱。 这部名著给了我很多其实,那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愿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艰苦奋战,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不可知难而退.我们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么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记得我参加过一个演讲比赛,知道老师不是说我这演讲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错了,气急败坏之下,我做出了一个过后让自己后悔的决定,那就是退出比赛.想想《西游记》里的四个人,再看看自己,多大点困难,我就不够勇敢地去克服,去战胜,怎么可能取得成功? 范文二 相信大家对《西游记》的每一个片段都很熟悉,我也一样。每次细细研读《西游记》,聪明智慧的孙悟空,憨厚贪吃的猪八戒,坚持不懈的唐憎,忠诚老实的沙憎就清晰的展现在我面前。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我和他差不多,一样爱打抱不平。他有一身高超的绝世武功,天不怕,地不怕,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敢作敢当、机智勇敢,敢与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做斗争,大闹蟠桃会,砸坏了太白金星的炼丹炉,多次大闹天宫,还机智的和妖魔鬼怪做斗争,面对困难绝不低头。这就是我眼中的孙悟空,一个敢作敢当的大英雄。孙悟空那伸张正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他是广大民众心中的一位榜样,反映广大民众的美好心愿。

读《设计中的设计》有感

读《设计中的设计》有感 《设计中的设计》是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所著,是解释并阐述关于设计的思想和原理的经典之作。这本书就是这位大师探索、研究在设计界最基本的问题:“设计是什么?”的一个历程总结,他想要告诉我们,“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与洞察力”,这也就是他的设计观,并且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作为一个设计师,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而他也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 虽然我们不是以成为专业的设计师为目标,但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也是与设计有很大的联系的。设计,这是个充满灵性的词语,让我想起我之前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设计师,可是也不过是梦想而已,设计这个行业的现实感是在太强了。可是要说到设计,在亚洲这个区域里就不得不向日本学习了,恰好,《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日本大师原研哉。 日本的设计是现代与历史的完美融合,是世界与民族的矛盾统一,它以它快速的接受能力,跟上了世界的潮流。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是有独特魅力的。无论是在平面设计还是在工业设计上都是佼佼者。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的交融。原研哉大师的设计作品就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今天的中国,已经是越来越受世界瞩目。正如原研哉在书中所谈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新基准,他嘱咐日本人对此保持平静和内观,再造成熟文化。那么我们呢?仅仅依仗着青春期般的热情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脚底下的这块土地,争取在“这块土地上”做出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设计。 大师还告诉我们,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个端口,设计师就好像是站在这个端口的守望者,由此,设计只是完成一种信息的交流而已。信息具有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感和艺术规律,然而设计并不单单只是艺术的,以往,设计被捆绑在艺术的法则里,其实设计是生活的,“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就是设计的意义。这本书说到底就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设计师,因为你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 总之,读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艺术的世界让我向往。

读书笔记创意设计

读书笔记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基础 第二章设计元素 一、线条 用线条营造气氛:水平直线置于图形中央,由白色空间环抱,显得平稳舒坦。同意的线条偏离中央,并形成角度,给人以较为活跃的感觉。水平线通常传递一种平静的情绪;而垂直线则给人以井然有序的动感;折现能为设计增添紧张和无序的气氛;曲线像大多数线条一样,可以指示方向,除次之外,曲线也能为设计增添流动的感觉。 用线条进行构成 用线条增加纹理 二、文字 使用文字创造气氛:在一副设计中,常常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字体,而保持作品的整体和谐与统一。事实上,使用反差强烈的字体可以增强趣味,例如经典。优雅的Goudy Oldstyle字体配上粗重的Univers粗体或黑体字,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在杂志的一页中,不妨把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同时使用:一种用于正文,另一种用于标题/说明或附属性文字。字体的变化类型多种多样 选择恰当的自豪和字体 文字可以构成形状

字体风格:永恒经典与时尚流行 三、图形 图形可以用多种方式创造 图形能够激发兴趣 图形的组织功能 图形也能成为创意的工具 四、纹理 纹理的多种用途:A纹理可用于填充图形,或者作为背景尘土文字和线条,营造特定的氛围。即使不是特意加入,纹理也可能以耨中形式存在,如纸张、电脑荧光屏以及其他材料都具有各自的纹理B讲平时难得拼凑在一起的纹理互相搭配,形成对比,可以产生饶有风趣的效果。 第三章结构 1、平衡 获取平衡的路径不止一条 平衡有助于营造气氛:对称、非对称、非对称平衡、紧张感 2、对比 对比是自然而成、无处不在 对比能强化创意 对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明度、色彩、形状纹理的对比。字体设计中的对比。

广告设计读书笔记

广告设计读书笔记 【篇一:平面类读书笔记】 平面设计法则读后感 《平面设计法则》对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一站式的资源库, 既是有趣的基础教程, — 同时也是深入设计领域实践的“入门读物”。《平面设计法则》围 绕着三个有递进关系的部分 展开基本法则、创作流程的法则和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基本法则:由知名设计师从文字、 色彩、版式及设计风格等设计元素的角度人手,讲述平面设计基础的、一般性的方法。创作 流程的法则:结合项目案例,解析从概念策略、市场研究、图形图 像到设计工作流程和后期 制作的工作方法和要点。各个领域的设计法则:通过知名设计师分 析自己设计的作品,与读者 { 项目包含了大量的爱和关怀。这些设计师也是我最欣赏的,他们认 真研究、精心撰写,并很 好地展示了作品。这对任何设计书来说都非常重要。”目录分为 自序基本法则、简介、文字设计、色彩、版式没计、风格、创作流 程的法则等 等

序言介绍了作者第一件事:在我还只有十二岁的时候,我有一个名叫德比的好朋友。我 们俩都喜欢杂志和时尚,都喜欢画画、看书、写文章。在进入六年级之前,我们俩用了整个 : 夏天创建了一本杂志,并且根据我们两人的名字为它取了一个名字——debutante。我们花了 很多时间去写文章、画插图;采访了所有认识的人以便提高杂志的曝光率;进行了关于衣服、 男孩儿、约会(尽管当时我们俩都还没有尝试过)的调研。我们翻阅了很多杂志和书籍来寻 找灵感,完全沉溺于自己的创作当中。我们以讨论采用哪些内容、放弃哪些内容、什么具有 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什么无关紧要,唯一的一次争吵就是到底由谁来保存仅有的一份原稿引发 ; 富有传奇色彩的((vogue))杂志编辑。但当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学校报社的编辑部,却被礼 貌地回绝了。我是那么地想为报社工作,不禁想象自己给编辑写了几封文笔优美的信,倾倒 众生,以至于他们来求我加入报社。后来事情出现转机。在没有人愿意报道一次妇女权利集 会的情况下,我在最后时刻接到任务去报道了校园健康食品商店旁举行的妇女集会。我的雄 心壮志终于得以实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把自己的作品集投递给了cond6 nast公司。不可

广告策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广告策划与设计读书笔 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广告策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短长的竞争。商界与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可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具市场优势的品牌”——营销专家如是说。 品牌是为机构创造持续、稳定、独有的有形与无形利益的竞争手段,是机构通过产品、消费者建立的、需要机构主动追求和维护的一种关系。 品牌兴,则企业兴。广告作为打造品牌重要途径,是市场部成员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一门知识。下面将《广告策划与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记录如下,更好的为工作服务。 一、广告方案的主要内容 广告方案是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表现。 广告方案的结构一般有四大主体部分,即标题、正文、随文、广告语。根据具体需要,有时也有副标题和引导文。 二、广告策划书的结构 1.前言 2.市场概况及竞争状况 3.消费者研究 4.产品机会点/问题点 5.市场建议 6.产品定位 7.行销建议

8.创意方向与广告策略 9.广告表现 10.媒体策略 11.预算分配 12.广告效果测定 13.前品推荐 三、广告创意思考方法 1.罗瑟.瑞夫斯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2.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法(brand image) 3.威廉.伯恩巴克和ROI理论(relevance originality impact) 4. A.里斯和J.屈特的定位论(positioning) 5.共鸣论(resonance) 6.品牌个性论(brand character) 7.集脑会商法(头脑风暴法) 8.垂直和水平思考法 9.联想创意法 10.实证法 11.逆向思维法 12.提问探讨法 13.形态方格法 14.强化创新动机法 15.提喻法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1000字精选作文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1000字精选作文(一)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一直是我很想读的一本书,但读完这本书后,说实话,我不是很明白,也许是对里面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吧,因此这本书包含的内容都不是很明白,懵懵懂懂的。 设计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与设计有亲密相关的联络,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 原研哉回忆了现代设计的开展历程,并且计划方案了“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共同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联络。然而,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师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设计其实是我们观察和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但假如设计师能够以一个动态的眼光,去判断所面临的项目方案,或许会生出一些更具生命力,更具创始性的想法,去指导设计的行为,其结果会更好。而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上,很多人和书都在提醒着我们,人应当保持一种纯洁的心境。设计其实也一样,虽然常常不可避免地与商业相关,却不能成为市场利润的奴隶。因为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积极地影响社会和人们的生活,设计中的设计才不会失去它原本的意义。 因此,设计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地与我们的生活互相联络。 (二)

《设计中的设计》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设计师,因为你设计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习题的行为,额环镜是由详细生活的人构成的,它之所以能走向前方,就是因为有技术与设计的存在。设计的应用很广泛,也可以说成一应俱全,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与大自然;人类息息相关设计师们所说的设计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可以体现一个很完美的设计,当然也离不开设计师的才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物质享受更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但当设计师把它剖削了之后,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会擦肩而过,看你有没有发现而已,设计也如此。设计是促进经济开展的动力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总的来说经济、政治、文化都离不开设计。比如说;商品是市场的主体,是消费欲望的集合体,无论设计什么都要合适消费者更能实现具有引导性的设计,作者还从国家的品牌来解析这个设计。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形式不一样、经济、文化都白一样,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要人们所接受。 正如作者所说的环保,这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的问习题,需要我们慎重的考虑,其实环境也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但要对社会的敏感度,而且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设计也不能因为技术的开展而陷入停滞。因为时代在开展,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设计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技能,以及产生的价值,这些都是我

《图形设计》读书笔记

《图形设计》读书笔记 由于对设计类的知识了解的不多,所以利用暑假的时间读了《图形设计》这本教程,其中,对图形的构形方式这一章印象深刻。 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讲述了关于图形的作用特点和视觉传播的手段。图形的特点在于它比文字传播更迅速、直观、感性,它是人类探索视觉信息交流过程中的智慧体现和结晶。而人类可以说是一种依靠信息生存的动物,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来源于视觉,单独依靠文字来传播信息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通过图画语言来传递信息比通过任何字母或者数字的组合来进行交流都更直接、更便捷,这是有原因的,书中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就是以图画的方式来进行的。仔细思考,的确如此:图形不受语言差异的限制,它有视觉的共通性。从下学期开始,就将踏入设计领域的学习了,而在设计领域,图形设计已经成为视觉传播的主要手段,利用图形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是设计师的主要活动和基本功。所以我决心在进入这一领域的开始阶段就认识图形的重要意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不断的设计时间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设计家。 读到这里,我越发的认识到艺术里面的学问博大精深,不得不承认,对半路出家的我来说,是有难度的,但这些在“努力”面前都不算什么,只要有心学习就能够完成。 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图形的概念和特性,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这些概念类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图形从广义上讲,是一种以形达意的智慧,它广泛存在于各种视觉艺术中。狭义的图形设计,主要是指在平面设计中为了传达某种信息或表达某种思想而对视觉元素进行的组织和创造。从这些中,我们可以知道,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它不同于图像,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且图形创作的目的是传达或者记录信息和思想。书中列举了图形的十种特性,包括多义性、叙事性、空间性、文化性、审美性、传承性、复制性、独特性、象征性、概括性。 1、图形的多义性:很多图形给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有多种解读,图形的这种特点在我看来有利有弊,利在于它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可能传递出更多的含义,可以丰富一个图形所具有的信息量;弊在于,如果处理不当,图形会引起歧义,这也是非常容易发生的事情。 2、图形的叙事性:图形是静止的,却能讲述连续的故事。其实,在平面设计中有很多回讲故事的图形广告,这些广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接触到,仅仅是一幅图画就能让观者联想到里面发生的内容,这就是叙事性的体现。 3、图形的空间性:在二维的空间中能够去表现出三维空间,比如仅仅用线条就能表现出立方体,在图画中采用多点透视的方法一样能表达出三维空间。 4、图形的文化性:每一种文明的独特视觉文化都能以各种图形形象和图形语言表现出来,不仅传统文化在图形中有明显的反映,现代不断形成的文化也在通过图形表现出来。 5、图形的审美性:图形的功能已不只是实用,而且还能满足审美需求,图形所能提供给人们的这种精神上的愉悦是视觉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6、图形的传承性:图形语言如同我们所讲的语言一样,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在这样的积累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语句和表达方式被创造出来,图形语言同样不是无根之木。 7、图形的复制性:一个图形形象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各类媒体上并能够大量复制,这是语言和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图形的这一特性具有很高的传播价值和商业价值。 8、图形的独特性:在设计中,图形的独特性是树立自我形象并与其他人相区别的关键。比如标志的设计,期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与众不同。 9、图形中的象征性:图形

读书笔记封面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TY 读书笔记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09软件工程1班 姓名:陈炀 指导教师姓名:刘杰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3年 1 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42068.html,+SQL Server动态网站开发——从基础到实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42068.html,开发宝典》读书笔记 1. 该书的学习,初步了解了.NET的一些基础知识,什么是.NET呢?.NET就是微软的用来实现XML,Web Services,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敏捷性的技术。想真正了解什么是.NET,必须先了解.NET技术出现的原因和它想解决的问题,必须先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XML,Web Services 和 SOA。技术人员一般将微软看成一个平台厂商。微软搭建技术平台,而技术人员在这个技术平台之上创建应用系统。从这个角度,.NET也可以如下来定义:.NET是微软的新一代技术平台,为敏捷商务构建互联互通的应用系统,这些系统是基于标准的,联通的,适应变化的,稳定的和高性能的。从技术的角度,一个.NET应用是一个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应用程序。(更精确的说,一个.NET应用是一个使用.NET Framework类库来编写,并运行于公共语言运行时Common Language Runtime之上的应用程序。)如果一个应用程序跟.NET Framework无关,它就不能叫做.NET程序。比如,仅仅使用了XML并不就是.NET 应用,仅仅使用SOAP SDK调用一个Web Service也不是.NET应用。.NET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的操作平台,应用于互联网的分布式。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42068.html,代表了一种战略、一个集合、一个环境、一个可以作为平台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结构。我们这里认为它是一个平台,具有全新的架构,提供了丰富的服务。 2. .NET框架(.NET Framework)是由微软开发,一个致力于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Rapidapplication development)、平台无关性和网络透明化的软件开发平台。.NET是微软为下一个十年对服务器和桌面型软件工程迈出的第一步。NET包含许多有助于互联网和内部网应用迅捷开发的技术。 .NET框架是一个多语言组件开发和执行环境,它提供了一个跨语言的统一编程环境。.NET框架的目的是便于开发人员更容易地建立Web应用程序和Web 服务,使得Internet上的各应用程序之间,可以使用Web服务进行沟通。从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