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留住这些购买力的关键所在

浅论留住这些购买力的关键所在

浅论留住这些购买力的关键所在
浅论留住这些购买力的关键所在

浅论留住这些购买力的关键何在?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热衷海外“扫货”,有些是因为对国内市场环境缺乏信任;有些是因为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较弱,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有些是因为服务不到位,消费体验差。人们漂洋过海抢购马桶盖、奶粉、丝袜、电饭煲等国内市场上并不缺少的产品,甚至接受体检等常规医疗服务,使大量购买力持续外流,为其他国家的GDP“做了贡献”。要留住这些数额可观的购买力,还需在供给侧下一番大功夫。

看环境

竞争失序缺信心

看上去是消费者相信国外的产品,说到底是相信国外的监管。比如,同样买一件名牌手袋,从国外买的绝对是正品,但在国内就不一定

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食品超市,正在选购奶粉的北京游客说,旅游团中买奶粉的朋友不少,大家的心态差不多,认为国外标准完善、监管到位,奶粉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每次回国都是大包小包,有些吃不消。”安徽小伙在德国留学,回家过春节前,不出所料地接到长长的代购清单。他说,如果只是代

购国内不容易买到的德国特产倒也罢了,但清单中大多是国内并不缺少的产品。

以奶粉为例,在德国代购奶粉挺闹心。为了保障当地人需求,德国商店对游客买奶粉实行限购,每人每次最多买两罐。完成十几罐的代购任务,要跑好几家商店。每次结账时,她能感觉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明明是花钱买东西,却搞得像是在占便宜,这种滋味不好受。他很纳闷:“国外奶粉值得咱这么抢购吗?”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国内消费者出国旅游时,在当地买一些国内没有的特色产品,属于正常现象。然而,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的不乏国内市场供给充足的商品,比如奶粉、丝袜、马桶盖、电饭煲、服装、家化用品、保健品、玩具等。这部分消费外流的不合理因素居多,应该认真研析,并且努力引导回流。

品质差别很大吗?有些产品并非如此。拿电饭煲来说,有人曾用海外代购的电饭煲和国产品牌的电饭煲进行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分辨二者煮出来的米饭的区别。

再说奶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粉企业吸取教训,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奶粉,质量是有保障的。

“实际上,代购奶粉是有风险的。”这位业内人士说,保障奶粉安全,运输过程和生产过程同样重要。消费者代购的奶粉,运输过程

往往不够专业,在高温等环境下,难以保证质量。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奶粉配方,都是根据当地人的饮食和体质情况而定的,代购的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

质量无明显差别,甚至还有风险,消费者为何仍热衷去境外“买买买”?

“其中的根源,还是市场环境出了问题。”一位在奶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说,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有一个阈值。超过阈值后,信任就可能崩塌,消费者不相信来自监管方的信息,反而会相信捕风捉影的谣言,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奶粉行业很难发展。

这种不信任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同样买一件名牌手袋,从国外买的绝对是正品,但在国内买就不一定了。即便都是正品,有些消费者会认为,国内市场销售的东西在品质上跟国外有差别。

市场环境之于企业,像是土壤之于花朵。良好的环境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市场环境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好企业难有好发展。中国奶粉行业有一个怪现象:有些企业不靠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而是一心想着找机会抹黑其他企业,把别人拉下来,自己爬上去。一些子虚乌有的负面信息弥漫在市场,加剧了消费者对市场的担忧。

在有些竞争失序的行业,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这种监管不能大而化之,而要将责任具体到企业、具体到人。只有建立起让失

信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让企业发展更有空间。

看产品

有效供给差得远

制造能力过硬、创新意识不足,是国内不少行业的尴尬现状。海外“扫货”是人们在利用全球市场满足自身需求

“外形差不多,功能大不同。”在英国伦敦的一家超市,来自上海的游客江一心买了两个婴幼儿奶瓶。她说,在安全性、人性化等方面,国外产品的细节处理明显更到位。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还是愿意选购国外产品。

“消费者在国外抢购的商品,品质上确实比国内高出一筹。”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主任关利欣说,分析这部分消费外流,需要结合我国消费市场供需两端的新特点。

在需求端,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快速升级。国内消费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时,老百姓的需求正从满足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潮不潮”;从追求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更多转向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

在供给端,却没能跟上需求端的变化。市场供给虽然量大,但在很多行业,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今天,全球经济深度融合,新的消费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自然而然地被推向了海外市场。“去海外

‘扫货’,一定程度上是国内消费者在利用全球市场满足自身需求。”赵萍说。

某人去年到内蒙古旅游,在一家知名景区花100元买了一顶帽子。据商家说,这顶帽子是当地老百姓手工编织的,特别有纪念意义。没想到,一个月之后,在湖南某景区游玩,竟然看到同样做工的帽子,只是帽子上的几个字从“内蒙古”换成了“湖南”。

“这听起来像是笑话,但反映了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严重。”旅游纪念品本来可以成为旅游消费的一大支点,但国内各大景区的纪念品店铺,摆出来销售的无非是挂件、围巾、纸扇、手镯等缺少地方特色文化的手工艺品,只是简单地印上景区图案加以区分。这样的纪念品,怎能打开消费者的腰包?

国外很多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具有独特性和观赏性。在荷兰,郁金香作为一种本土元素,被开发成多种旅游纪念品,如郁金香形状的饰品、小摆件、头巾等,郁金香种子也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在美国,迪斯尼乐园的纪念品不仅种类丰富、多姿多彩,还衍生出玩具、文具等文化创意产品。

产品品质决定了市场总量。数据显示,在不少发达国家的景区,旅游购物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60%左右;而在国内,旅游购物的占比不足旅游总收入的20%。

“如果国内可以买到,肯定不愿意海淘,毕竟挺麻烦。”不久前,深圳某企业员工想买一个网上火热的“屁桃”玩偶,送给朋友做生日

礼物。在网上搜寻了好几天,发现很多国内卖家的玩偶造型几乎一模一样,而且不美观。无奈,他只能通过海淘,在一家韩国网站购买了一款满意的商品。“从生产能力上说,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生产出这样的玩偶,为什么总是输在创意上?”

制造能力过硬、创新意识不足,是国内不少行业的尴尬现状。很多企业并不看重创新,甚至认为“与其费力创新,不如专心模仿。”长此以往,不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供给,即便随着市场总量上升获得暂时的生存空间,最终还是难免被淘汰。

鼓励创新,政府也要有作为。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投入大,市场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少一些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

看体验

受累窝火不值得

消费群体的眼光高了,服务还是原地踏步,有些人干脆就去国外花钱“买体验”了

“同样是花钱,国外消费的体验明显更好。”北京市某互联网企业员工到美国旅游,在当地一家大型商场买了两双鞋。结账5分钟后,这两双鞋的折扣从八折变成六折。工作人员告诉她将会把多出的钱退回到银行卡上。“退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如此负责的态度,真的让人愿意多买一些东西。”

随着消费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从产品本身延伸到与产品有关的各个服务环节。不少消费外流是服务不到位、消费体验差引起的。

如今,人们到餐厅吃饭,不仅要求菜品味道好,也越来越在意装修格调、服务档次、就餐环境等;去商场购物,商品品类是否齐全、价格是否实惠只是基础,能否满足儿童娱乐、朋友小聚等私人化需求变得重要;入住酒店,关注房间环境、娱乐设施等硬件的同时,更看重办理入住是否方便、酒店服务是否人性化……消费者的眼光高了,服务没有随之提升,有些人干脆就去国外“买体验”了。

“国内不缺名山秀水,为何留不住游客?服务是软肋。”四川成都一家旅行社的领队说,多次带团在国内外旅游,比景观,国内景区并不逊色;比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比体验,国内景区明显矮了一截。

国内很多景区不注重保护文化、提升服务,一味求大求全,商业味太浓,置身其中,难以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从抵达到离开,游客可能遭遇一系列难题:在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停好车,找不到售票口的指示牌;进了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像是背剧本,不生动也没特色;厕所难找,卫生环境差;寻求帮助,景区工作人员一副爱搭不理的态度……

如此旅游花钱受累又窝火,这样的体验遇上一次就怕了。国外景区的感受完全不同:景区管理智能化,门票提前预订,不需排长队;

停车场车位充足,不需为停车发愁;景区线路标识醒目,游览便利;景区工作人员耐心回应游客需求,甚至主动询问游客是否需要帮助……“对比之下,差别立显,到国外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理性选择。”

不少中国消费者前往美国、日本,旅游之余在当地进行体检。比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等,国内与国外相差无几。费用动辄上万元的海外体检究竟好在哪儿?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精细化服务是关键。

浙江杭州某企业员工去年到日本体检。体检前,工作人员先让填写病史调查卷,并留作档案。问题十分详细,从以往病史到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是否抽烟喝酒等都有涉及。体检项目非常个性化,根据需要可定制体检项目。体检环境也很好,感觉不像医院,而像高端休闲会所。“相比而言,国内体检成了没特色、不贴心的‘大路货’。”

“说到底,海外消费热是因为我们的供给出了问题。”希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将带动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更多创新创意产品涌现,企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并改善消费体验。这些因素加起来,中国海外消费有望回归一个更合理的水平。

期末成绩分析总结

期末成绩分析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 一、总体概况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历年来,我市从教育局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非常重视。每临阶段性监测教育局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在不断吸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监测实施方案。 2009年小学毕业监测,于2009年6月20日,在全市各中学举行,全市8241名小学毕业生参加了考试。本次教务工作由中学全面安排,学生单人单桌,2名监考教师(中、小学各1名)。小学只负责送考,确保途中安全。教育局每乡镇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巡视,监督考风、考纪。试卷集中,由教研室统一组织批阅,确保监测的公平、公正。 2009年秋季期末质量监测,于2010年1月31-2月1日在全市举行。我们认真总结了春季监测的经验,确定由各教研分会组织实施,坚持考场设在原校,监考教师全分会统一调配。考试要求按中考的要求实施,单人单桌。试卷按考场,从小号到大号顺序装订,认真填写考场记录,真实反映考场情况。每场考完后,由考点负责人负责清点,在正确无误后,装订,打包。再交教务负责人统一保管,确保被考学校的领导、教师不接触本校试卷。待全部结束后,各中心校把试卷送交分会,再由分会统一到教研室交换。 在阅卷时,我们除了制定严格的阅卷标准之外,还把学生数较大的分会试卷按年级分开,安排分会进行批阅,避免了分会间相互挤压分数的现象。在阅卷过程中,各科教研员始终坚持到阅卷点巡视,了解阅卷情况,纠正阅卷中的不足。从而使本次监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让学校,学生及时看到成绩。 同时,为了检验阅卷的质量,我们把成绩发到网上,让各校进行检查、核对,及时反馈到教研室。我们又利用双休时间查阅试卷及登分、统分情况,尽量把失误降到最低限度。 二、成绩分析 ㈠2010年小学质量监测成绩分析 1、试卷简析 2009年小学毕业生是使用大纲版(人教社)教材的最后一年,处于课标版教材的交替时期。我们在强化课改培训、教研之时,稍显淡化了毕业班的教研活动,希望各校自行落实。在毕业考试制卷中,其指导思想是努力贯彻大纲精神,适当渗透课标理念,依托教材设计试题,做到难易适中,既关注主体(中心小学学生),又兼顾两头(市直和村小),立足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题型上要求把传统题型与新颖题型结合,尽量灵活,不出偏题、怪题。如,语文试卷共有三项内容:一、按要求写字词句(42分);二、阅读与理解(28分);三、习作(30分)。第一题共7小题内容涉及到拼音、字、词、句等小学段所有内容,要求学生

国际经济学

南京财经大学编(高纲号 0517)目录 I、课程性质与设考目的和要求 Ⅱ、考核目标 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章贸易均衡理论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 第五章动态贸易理论 第六章关税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非关税贸易政策和歧视性贸易政策 第八章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第九章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劳动力转移 第十章国际生产要素流动:资本借贷 第十一章跨国企业论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帐户 第十三章外汇市场 第十四章汇率理论 第十五章国际收支调整 第十六章国际货币体系 第十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第十八章开放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I、课程性质与设考目的和要求

《国际经济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段)的重要课程。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开放经济的资源配置以及由此发生的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众所周知,主权国家的行为与一国主权管辖下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存在重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无疑会反映到资源分配的方式和经济交易的模式之中。所以,国际经济学是在其特定的视野中分析特定的经济关系。当然,国际经济学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无论如何,国际经济学必须涉及这样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问题;二是国际间商品和资源的流动问题。从具体内容上看,国际经济学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是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分析国际贸易形态的决定以及贸易利益的产生和这种利益在贸易参与国之问的分配。国际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货币制度,研究国际经济交易的价值转移和平衡问题,探讨国际经济的调整以及相应的调整机制,从而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开展及国际经济关系的改善提供一个有效率的国际货币环境。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国际经济问题的本质并对此加以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指导经济实践的发展,是培育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是阐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国际金融政策。 《国际经济学》的先行课程主要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实务》。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经济学的本质,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重视理论分析与经验分析的统一,并兼顾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Ⅱ、考核目标 第一章比较优势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绝对优势原理 (二)比较优势原理 (三)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四)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国际贸易 二、考核要求 (一)绝对优势原理 1、识记:绝对优势原理。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编辑本段]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 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 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编辑本段] 二、具体内容 1、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今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

购买力评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 定义: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PPP)。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於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传统的购买力平价说以两国总的价格对比来计算购买力平价,并以此作为均衡汇率。实际上,它假定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但是,总的价格对比中包括了许多非贸易品(无法进行国际交换的商品),这些商品有些由于本身的特点,有些由于人为的限制,而不能进入国际商品流通。它们仅在国内交易,不影响外汇供求,其价格与汇率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因此,以总的价格水平对比即一般物价指数比率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不能反映两国货币的实际均衡汇率水平。为了克服这一缺陷,购买力平价支持者提出了扩展的购买力平价说。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 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三屯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2018年1月29、30日两天进行,应考人数为595人,实考人数为591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所有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 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就全校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政治最高96分,最低32分;语文最高113分,最低15分;英语最高109分,最低17分;数学最高120分,最低1分;物理最高94分,最低2分;历史最高94分,最低8分;地理最高95分,最低12分;生物最高99分,最低16分;总体来说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数学科尤为突出。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发言稿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发言稿;; 从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可以看出,我校七、八、九年级总人均分位居全县第二,与期中考试保持同等水平,但与第一名仍有较大差距。七年级各科与第一名最小级差为0.78分,最大级差为16.75分。八年级最小级差为2.51分,最大级差为13.61分。九年级最小级差为0.31分,最大级差为4.45分。与期中考试相比,七年级历史、生物;八年级历史,地理都有所进步。在所考学科中,我校有较明显的弱势学科。七年级政治,八九年级物理排名相对比较落后。 根据期末考试总分名次分布情况表可以看出我校七年级在1501----20**名段明显落后。八年级在20**---3000名段明显落后。 从各科各分数段名次分布表可以看出,每一科都有明显的分数断层。例如七年级地理在1501---20**名段排名第7;八年级政治在 20**---3000名段排名第12.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 1、我校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更新,课改意识还有些薄弱。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2、我校理科虽然有了进步,但是文科强理科弱的局面仍然存在,我校理科排名相对比较落后,存在较大级差。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明显制约了学校整体的进步! 3、学生断层现象比较严重,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从成绩上看我校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

重,特别是个别后进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与前边的学生不管是从成绩上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4、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个别学科个别教师存在较大级差。最大级差可达十分左右,教师间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整个学科组的质量。 第三部分整改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我校教师工作积极主动,热情饱满,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继续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师经验丰富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的原则是凡是上级要求的,我们都积极参与;我们还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的眼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所有培训回来的教师要上交学习心得,并在学校安排的交流会上分享交流,另外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活动,从内部挖掘资源提升我们教师的业务水平。 2、狠抓弱势学科。 针对年级中的弱势学科,以备课组为突破口,从教材研讨,教法更新,训练习题方面进行教研,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弱势学科,班级分层给学生开会,分层要求、分层布置,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召开单元班会议,让每位老师清楚学生的学科优缺点,以便让老师形成合力,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3、加大对后进生的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我校将继续通过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均衡分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成员互帮互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33 购买力平价理论文献综述 买力平价理论从正式提出到现在,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当Cassel1922年系统提出购买力平 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期间,各国大量发行银行券致使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购买力平价基本解释了战争导致通货膨胀而引起的汇率变动,并且提供了战后均衡汇率水平的理论依据。因此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20世纪30年代,资本流动、就业和其它冲击对汇率变动和国际收支的影响很大,购买力平价的解释力大为削弱,有关它的讨论也成为“乏味的话题”(Taylor,2001)。二战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如Yeager(1966)和Houthakker andStephen(1969)等重新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汇率变动,购买力平价学说获得了生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浮动汇率制重获新生,理论界对购买力平价的讨论更加热烈、技术也更加先进,但结果却是毁誉参半。尽管如此购买力平价仍然是判断汇率水平的重要尺度,被政府、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广为应用,作为汇率预测特别是长期预测的模型在政策制定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阐述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即如果商品套利是完美的,同一种物品在 购 内容摘要:本文对购买力平价的实证 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购买力平价测算均衡汇率的现状,指出了其中的优势与劣势。关键词:购买力平价 均衡汇率 ■徐家杰1 博士生 温兴琦2 博士生(1、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任何国家的价格按照货币比价换算后应该 是相同的。完美的商品套利要求具备完全信息(即单个经济主体知道两个国家每种商品的价格)、没有交易成本、商品同质、理性投资者等条件。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时,汇率通过商品套利实现均衡。 一价定律用公式表示为:Pit = St P*it (1)其中i为商品代码,t为时期数,Pit 和P*it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在t 时期商品i的价格,St 为时期t的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 假定在两个国家存在同样的N种商品,每种商品在物价指数的编制中所占的权重在两国是相等的,均为ai ,。则 由等式(1)可知: (2) 而和分别表 示两国一般物价水平,因此等式(2)等价于:St =Pt /P*t (3) 等式(3)即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表示形式。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意味着汇率的变动等于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即: St =(Pt /P*t )?k (4)其中k是常数k =S0P*0 /P0,P0和P*0分别为两国基期物价水平,S0为基期的名义汇率。 等式(3)和(4)都是用名义汇率反映的购买力平价表现形式,本文称为名义汇率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也可以通过实际汇率的形式表示,谓之实际汇率购买 力平价。 等式(3)变形有:St P*t /Pt =1 (5)而Qt =St P*t / Pt 即为t 时期的实际汇率,因此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可以表示为:Qt =1 (6) 同样的,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也可以由名义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得来。等式(4)变形即为:Qt =k (7) 等式(6)和(7)统称为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 名义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研究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涉及到不同的货币和不同的期间,研究的方法和对象也有所不同。不过,也有一些共同点。例如,购买力平价研究的样本区间比较长,一般都会在百年左右,跨越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等不同的汇率制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几乎每出现一种新的计量方法都会有人设法把它应用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研究,从早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广义最小二乘法,到后来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技术、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GARCH)、体制转换模型(Regime-switchingmodels)等无不在研究活动中得到相应的运用。 理论界对名义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研究,其理论模型一般取自相对购买力平价方程(4),对该方程等号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st =c +pt -p*t (8)其中st =lnSt、c=lnk、pt=lnPt、p*t=lnP*t 。实证检验时,可以采取简单回归的形式st =α +β(pt -p*t )+μt ,也可以采取二元回归的形式st =β0+β1 pt +β2p*t +μt 。前者实质上是要检验名义汇率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这一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后者则是检验名义汇率、国内物价指数和国外物价指数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线性关系。Kim(1990)、Liu(1993)、Pippenger(1992)、Seabra(1995)、Wallace andShelley(2006)、Brissimis、Sideris and Voumvaki(2005)、Apergis(2003)和Jenki ns and

初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会发言稿【中学小学】

初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就是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并对本学期初一年级的教学工 作提出一些建议。 一、期末成绩分析 大家看一下本学科的成绩,这次全区统考,我们在进行班与班的成绩比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看一看我校初一教学成绩在全区所处的位置。 (以考试成绩表进行分析) 二、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七年级第二学期是初一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阶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初一学生们的生理、心理、思想、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大部分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特点,顺利完成了由小学向中学的过度;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太理想,还没有完成这个过度,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和课余时间就应该帮助人这部分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中学学习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遵规守纪的习惯。避免发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争取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我们可以想一下,半年后,到了初二年级,又增加了新的科目,这部分学生学习就会更加吃累了。 三、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建议 针对期末考试成绩和本学期初一教学的努力方向,结合初一学生特点,希望各位老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班级管理: 要想实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任何一个班级都不能拖后腿,不允许出现乱班。除了班主任,全体任课教师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不要因为咱们不是班主任,就不对学生进行教育。任课教师要团结在班主任周围,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当然全体班主任也要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当然我们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年级主任段国丽老师的带领下,总是早来晚走,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十分认真。如齐晓丽、温素钦、王海荣、任满良、王佩、李雪燕老师(现在让侯月儒老师代班主任),年龄虽然有差别,但是班级管理经验丰富。抓班级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老师们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思想工作,使班级和课堂稳定,比如老师们可以采取正面提要求、个别谈话、集中精力攻难点(对屡教屡犯的学生)的办法加以解决。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辑]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1]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 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 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 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 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认为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国家之间货币购买力或物价的相对变化;同汇率处于均衡的时期相比,当两国购买力比率发生变化。则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必须调整。 公式表示: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 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三屯镇初级中学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2018年 1 月29、30日两天进行,应考人数为595 人,实考人数为591 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0 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 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 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 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 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 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所有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 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 出来的问题看,主要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就全校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政治最高96 分,最低32 分;语文最高113 分,最低15 分;英语最高109 分,最低17 分;数学最高120 分,最低 1 分;物理最高94 分,最低 2 分;历史最高94 分,最低8 分;地理最高95 分,最低12 分;生物最高99 分,最低16 分;总体来说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数学科尤为突出。 就全校平均分来看:政治最高分;最低分,校平均是分:语文最高分,最 低分,校平均是分;英语最高分,最低分,校平均是分;数学最高分,最低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某个国家的货币币值被“低估”或者"高估”,那么,什么是币值"低估”或者“髙估”呢?如何来判断货币币值的低估或髙估呢?这就涉及到均衡汇率水平的汁算。计算均衡汇率水平又和汇率理论密切相关。最早提岀的汇率决定理论是购买力平价。简单介绍下什么是购买力平价。 一、购买力平价的用途 正式提出购买力平价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理论的目的,是为一战后遗留的赔款问题提供一个货币标准。从目前来看,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经济学上有两个用处:第一,测算长期均衡汇率,判断货币价值是否高估或低估,或者是寻找实际汇率波动的中心。第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作为一种换算工具,将一国的GDP或者是GNP由本国货币换算成另一国货币来表示,来进行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1、基本思想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中国人为什么需要美元是因为它能够在美国购买商品,同样, 美国人为什么需要人民币,是因为它能够在中国购买商品。人民币交换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就是用人民币购买力交换美元购买力的比率。所以,汇率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 所以称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是一价定律,我们来介绍下一价定律。 2、一价定律 一价左律是指,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贸易限制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相同货币表示的价格应该相同。用公式来表示就是:P a=SP b, S是以本币表示的单位外币,属于直接标价法,Pa是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Pb是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如果这一等式不成立,就会产生套利行为。比如,一件衣服在美国的市场价格是100美元,同样的衣服在中国的市场价格是800人民币,那么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就是8RMB/$o如果市场汇率不是8,是9RMB/$,那么就会出现套利机会,衣服在中国的价格转换成美元就是800/9 =89美元,套利者就会用89美元在中国购买一件衣服,然后到美国以100美元的价格卖岀,获利11美元。这种套利活动,使得衣服从中国流向北京,直到汇率水平回到8。 3、绝对购买力平价 一价怎律是针对某一种商品,如果将单一商品推广到所有商品,就可以推导岀绝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货币在同样的一篮子商品上具有的购买力……那么它可以简写成S = $,汇率应该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其中P表示本国的价格水平,P*表示外国价格水平。根据这个公式,当本国价格水平相对上升时,本币购买力相对下降,则汇率S上升,本币贬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利率平价理论 1.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1916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总结前人学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上涨将意味着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瑞典学者较早就研究了购买力平价方面的问题。瑞典于1745--1777年曾脱离铸币平价而实行过浮动汇率,此后汇率剧烈波动。政府企图通过干预保持汇率的稳定,但屡遭失败。另外,由于瑞典参加了长达7年的英法战争,使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利,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商。用公式表示为: R = P A/P B R为绝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P A、P B为A、B两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表示一段时期内汇率的变动时考虑到了通货膨胀因素。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国在战争期间滥发不兑现银行券,导致了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促使经济学家对绝对购买力平价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原因在于通货膨胀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它们的名义汇率等于其过去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用公式表示为: R1= R0(I A/I B) R1为相对购买力平价下的汇率;R0为过去的汇率,I A、I B为A、B两国的通货膨胀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使它成为现在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

(完整版)高一生物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高一生物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以考风促教风、学风,给广大教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检测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对于生物期中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如下:一、试卷总体评价 从整体看,试题全面覆盖面广,考核知识内容全面,符合新教材和新课改的要求与精神,兼顾“双基”部分的考核、考查,综合能力的测试,更着重突出学生灵活运用能力考评,以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技能。从难易程度看,难易适度,结构合理,集思想性、科学性、合理性于一体。测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 二、卷面分析 1、成绩分析: 2、得失分情况和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共30题,60分。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题型较活注重基础,失分最多的是1、10、15、21、26题,第二大题,非选择题,共4 个小题,共4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学生还没有摆脱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问题如下:1、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2、学生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3、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比如选择题的10、15、21题,均属于这种情况。26题属于知识理解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有用排除法解决该题,即其他选项知识掌握不牢固。(二)非选择题:学生出错主要是由于知识运用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会正确的书写。比如32题中学生不会写羧基的羧字导致失分。搞不清楚三肽是指三个氨基酸还是三个肽键。最后一小题的计算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失分较大,是因为学生对蛋白质脱水缩合的过程还不够清楚,不理解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关系。 三、考试反映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从学生试卷反映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书写能力较差,非选择题错别字较多,比如出现了“缩基”等错误。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的关键词,不能正确把握题目中心含义。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把问题解决好; 整改措施: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

购买力平价

一、概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 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以克里斯蒂尔尼为代表的非官方经济学家提出了汇率贬值是因货币购买力下降所致的观点。这是购买力平价的早期观点。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以较成熟的形式提出了汇率如何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 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这就是购买力平价说。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定义,即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和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 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 又分两部分: 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

初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三屯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于2018年1月29、30日两天进行,应考人数为595人,实考人数为591人。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0个考场,七、八年级在同一考场交叉,前后不同级、左右不同班。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发生的违纪现象记大过一次,试卷以0分记,坚决杜绝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阅卷采取的是分年级分科流水作业,确保教师对同一题的评分标准一致,各科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二、试卷来源及评价 本次考试,所有科目都由县教育局命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偏易,部分偏难。试题质量较往年大为提高,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部分学科极少量试题出现了考点不明现象,影响了考试成绩,但影响不是很大。 三、考试成绩分析: 从学校提供的数据和县教育局成绩统计表的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校内各班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有的班级优分人数偏少。 就全校最高分和最低分来看:政治最高96分,最低32分;语文最高113分,最低15分;英语最高109分,最低17分;数学最高120分,最低1分;物理最高94分,最低2分;历史最高94分,最低8分;地理最高95分,最低12分;生物最高99分,最低16分;总体来说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数学科尤为突出。

就全校平均分来看:政治最高75.73分;最低69.29分,校平均是72.71分:语文最高92.76分,最低81.25分,校平均是86.85分;英语最高63.38分,最低47.81分,校平均是56.24分;数学最高60.60分,最低36.36分,校平均是47.33分;物理最高51.33分,最低33.90分,校平均是41.97分;历史最高55.88分,最低40.26分,校平均是44.55分;地理最高63.94分,最低49.73分,校平均是54.79分;生物最高68.39分,最低56.11分,校平均是63.62分;全校总平均最高513.92分,最低430.07分。差距不言而喻,希望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准差距,看准方向共同努力。 县内各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绝大部分科目低于县平均。整体形势很不乐观,但从及格人数、及格率来比较还占有优势,说明我们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固大家在努力的同时还更应该充满信心。 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常规教学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

中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中学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 让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通过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特对近两个月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1、从学科角度分析本次考试学生存在问题: (1)、本次考试由于教学进度安排的比较紧,教学中没来得及全面复习,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2)、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题的准确率较低,部分学生对于理解性的题目学生分析能力较差,得分不高。 2、从学生成绩角度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 (1)、本次考试中,不少题目都是平时经常练习的题目,但学生掌握的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不太理想。 (2)、这次考试中,从优生来看,五班成还可以,但与全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六班的就不尽人意,与学校兄弟班级相比,就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两个班的良好生和合格生成绩不理想,尤其是与府前等成绩较高的学校,有着20 分的差距。 3、从审题角度分析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程度: 本次考试中,不少题目都是学生已经学习题目的变式题,但改变了要求,但是,学生对平时所学内容学的死,分析能力较差,发现不了题目中的本质联系。 二、策略辅导: 1、在课堂上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注重优生的培养与辅导,给他们一定量的综合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抓住基本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基础练习和类型题训练进行巩固强化。 2、经常与学生谈心,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掌握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数学特点,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中,重视当堂内容的达标率,设计一定的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巩固当堂内容,并通过当堂达标测试,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学中,多让学生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潜心钻研,热心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

国际经济学测试题1 一、单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 1.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 A.是一种双赢行为 B. 对其中的强国有利 C.对其中的弱国有利 D. 是一种零和行为 2.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假定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生产的代价是()。 A.递增的 B. 递减的 C. 不变的 D. 不确定的 3.如果说一国的资本要素比较丰裕,就意味着()。 A. 该国的资本要素总量较多 B. 该国的W/R的值较大 C. 该国的K/L的值较小 D. 该国的生产中较多使用技术 4.根据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的受损者为()。 A. 进口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 B. 进口竞争部门的流动要素所有者 C. 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 D. 出口部门的流动要素所有者 5.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发明国的新产品出口()。 A. 在产品问世的时候即已开始 B. 贯穿整个生命周期 C. 是一个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过程

D. 以上三者都正确 6.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与小国相比,大国征收关税的主要不同在于()。 A. 保护效应更明显 B. 消费效应更明显 C. 能够改善贸易条件 D. 对政府税收没有影响 7.如果一国在征收进口税时,对最终产品征收的关税低于中间产品,则可以使关税的实际保护效果()。 A. 增大 B. 变小 C. 没有影响 D. 无法判断 8.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是()。 A. 粘性价格的存在 B. 货币数量理论 C. 马歇尔-勒纳条件 D. 一价定律 9.根据吸收分析法,贬值一定会()。 A. 导致国内总收入的增加 B. 改善国际收支 C. 促使国内货币供求重新平衡 D. 上述说法都不对 10. 根据斯旺图示,用来调节外部均衡的手段是()。 A. 支出转换政策 B. 支出调整政策 C. 本国的货币政策 D. 本国的财政政策 二、多项选择(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10=10’) 1. 能够解释二战以后国际贸易流向新格局的理论包括()。 A.规模经济理论 B. 产业内贸易理论 C.产品差异化理论 D.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