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 薄板弯曲

第十章 薄板弯曲

第四章弯曲内力练习讲课稿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一、选择题 1、具有中间铰的静定梁如图所示,在列全梁的剪力和弯矩方程时,分段正确的是( ) A )二段:AC 、CE ; B )三段:A C 、C D 、D E ; C )四段:AB 、BC 、C D 、D E 。 2、简支梁部分区段受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C 段,剪力表达式qa x Q 41)(= B )A C 段,弯矩表达式qax x M 4 1)(=; C )CB 段,剪力表达式)(4 1)(a x q qa x Q --=; D )CB 段,弯矩表达式)(2 141)(a x q qax x M --=。 3、简支梁受集中力偶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C 段,剪力表达式l m x Q =)(; B )AC 段,弯矩表达式x l m x M =)(; C )CB 段,剪力表达式l m x Q =)(; D )CB 段,弯矩表达式m x l m x M +=)(。 4、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 B 段,剪力表达式qx x Q -=)(; B )AB 段,弯矩表达式22 1)(qx x M -=; C )BC 段,剪力表达式l qa x Q 2)(2 =; D )BC 段,弯矩表达式)(2)(2 x l l qa x M --=。

5、悬臂梁受载荷的情况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的是( ) A )qa Q 3max =; B )在a x a 43<<处,0=Q ; C )2max 6qa M =; D )在a x 2=处,0=M 。 6、弱梁的载荷和支承情况对称于C 截面,图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剪力图、弯矩图均对称,0=c Q ; B )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0=c M ; C )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0=c M ; D )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0=c Q 。 7、右端固定的悬臂梁,长4m ,其弯矩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是( ) A )在m x 1=,有一个顺钟向的力偶作用; B )在m x 1=,有一个逆钟向的力偶作用; C )在m x 1=,有一个向下的集中力作用; D )在m x 41<<处,有向下的均布力作用。 8、长4m 的简支梁,其剪力图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在m x 40<<处,有向下的均布力q 作用; B )梁上必有集中力偶作用; C )梁左端有3kN 的向上支反力,右端有 1kN 的向上支反力; D )集中力偶作用点在右支座上。 9、长4m 的简支梁,其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是( ) A )在m x 31<<处,有向上的均布力

第12章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

第十二章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知识点 薄板的基本概念 薄板的位移与应变分量 薄板广义力 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基本方程薄板自由边界条件的简化 薄板的莱维解 矩形简支薄板的挠度基尔霍夫假设 薄板应力 广义位移与薄板的平衡 薄板的典型边界条件 薄板自由边界角点边界条件挠度函数的分解 一、内容介绍 薄板是工程结构中的一种常用构件,它是由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它们的柱面所围成的物体,几何特征是其高度远小于底面尺寸,简称板。薄板的弯曲变形属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由于数学求解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首先建立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基本假设。 根据薄板的外载荷和几何特征,外力为横向载荷,厚度远小于薄板的平面宽度,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入一些基本变形假设,抽象建立薄板弯曲的力学模型。薄板的小挠度弯曲理论是由基尔霍夫基本假设作为基础的。 根据基尔霍夫假设,采用位移解法,就是以挠度函数作为基本未知量求解。因此,首先将薄板的应力、应变和内力用挠度函数表达。然后根据薄板单元体的平衡,建立挠度函数表达到平衡方程。 对于薄板问题,边界条件的处理与弹性力学平面等问题有所不同,典型形式有几何边界、混合边界和面力边界条件。 二、重点 1、基尔霍夫假设; 2、薄板的应力、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3、薄板小 挠度弯曲问题的基本方程;4、薄板的典型边界条件及其简化。 §12.1 薄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学习要点: 本节讨论薄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薄板主要几何特征是板的中面和厚度。首先,根据几何尺寸,定义薄板为0.5≤δ/b≥1/80,并且挠度小于厚度的五分之一,属于小挠度问题。对于小挠度薄板,在横向载荷作用下,将主要产生弯曲变形。 根据薄板的外载荷和几何特征,外力为横向载荷,厚度远小于薄板的平面宽度,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入一些基本变形假设,抽象建立薄板弯曲的力学模型。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理论是由三个基本假设作为基础的,因为这些基本假设是由基尔霍夫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基尔霍夫假设。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的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是弹性力学的经典理论,长期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学习思路: 1、薄板基本概念; 2、基尔霍夫假设 1、薄板基本概念 薄板是工程结构中的一种常用构件,它是由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它们的柱面所围成的物体,几何特征是其高度远小于底面尺寸,简称板 薄板的弯曲变形属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由于数学求解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首先建立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基本假设。 薄板的上下两个平行面称为板面,垂直于平行面的柱面称为板边,如图所示。两个平行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板厚,用δ 表示。平分板厚的平面称为板的中面。 设薄板宽度为a、b,假如板的最小特征尺寸为b,如果δ/b≥1/5,称为厚板;

第五章弯曲内力习题答案

第五章弯曲应力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二、填空题 1、 4 4 3 3 d d d d 32 64 16 32 p p p p L L L L L L 2、弯矩 惯性矩 刚度 3、线性 愈大 零 4、中性层 中性轴 三、 计算题 1、 解: m ax M 270kN m =? []3m ax -6 z 8 27010σ186010 1.4510pa =145M pa <σ160M pa M W ?= = ?=?= 故梁的强度足够。 2、 解: max M 900N m =? []3 m ax 3 z 90010σσ160M pa 96 M b W ?= = ≤= 15.5m m 46.5m m b h ≥≥ 3、 解: 故梁的强度足够。 []m ax 3 3 Z 3 m ax Z M 160N m W 0.11562.5m m M 16010σ102.4M pa <σ140M pa W 1562.5 d =?==?= = = =270kN.m Fl=900N.m 160N.m 140N.m 20N.m

4、 解: ()(Mpa) 8b 3Pl (4b) b 6Pl W M σ3 2 Z a max = ?= = () (M p a ) 2b 3Pl b 4b 6Pl W M σ 3 2 Z b max = ?= = 5、 解:M=1/2(G + Q )×l /2 = 1/2(55+15)×10/2 ×106 =175×106 (N m m ?) []6 6 9 17510122.4M pa <140M pa 143010 10 Z M W σσ-?= = ==?? 故大梁的强度足够。 6、 解: M=8.5×103×(720-80)=5440×103(N m m ?) () []3 2 6544010503Z M M pa W b b σσ??= = ≤=? 解得: b≥41.7mm; h=125.1 mm 7、 解:(1)求最大弯矩 梁在固定端横截面上的弯矩最大,其值为2 m ax 2 60001 3000N m 2 2 ql M ?== =? (2)求最大应力 因危险截面上的弯矩为负,故截面上边缘受最大拉应力, 6 m ax m ax 18 6 m ax m ax 2830000.015217810Pa 178M Pa 25.610 30000.032838510Pa 385M Pa 25.610 t z c z M y I M y I σσ--=?=?=?=?= ?= ?=?=? 8、 解: 3 6 m ax 3 m ax m ax 6 m ax 510600310N m m 0.1[]310[] 80 72.5m m Z Z Z M Fa W d M W M W d σσσ==??=??== ≤?≥ = ≥

第9章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习题解答

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 习题解答 题9 – 1 试计算下列各截面图形对z 轴的惯性矩I z (单位为mm )。 解:(a )mm 317400 250500350200 400250250500350≈?-???-??= c y ()()4 932 3mm 107314002502003171240025050035025031712500350?≈??? ? ????-+?-??? ? ????-+?=.I Z (b )mm 431550 400800500375 550400400800500≈?-???-??= c y ()()4 1032 3mm 1054615504003754311255040080050040043112800500?≈??? ? ????-+?-??? ? ????-+?=.I Z (c )()mm 306020206050 6020102060=?+???+??= c y ()()4 63 2 3mm 103616020503012602020601030122060?=??? ? ????-+?+? ?? ? ????-+?=.Z I (a) (b) (c) 题9-1图

题9–2 悬臂梁受力及截面尺寸如图所示。设q = 60kN/m ,F = 100kN 。试求(1)梁1 – 1截面上A 、B 两点的正应力。(2)整个梁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解:(1)求支反力 kN 220100260=+?=A F (↑) m kN 32021001260?=?+??=A M ( ) (2)画F S 、M 图 (3)求1-1截面上A 、B 两点的正应力 m kN 1305016011001?=??+?=.M F M

第四章弯曲内力(习题解答)

解:分别先后用1-1、2-2、3-3截面将杆切开,取右边部分研究,整个构件是平衡的,则脱离体也应该平衡。受力如图(b)、(c)、(d)所示。内力一定要表标成正方向,剪力绕脱离体内任一点有顺时转动趋势; 而表弯矩时,可视杆内任点为固定,使下侧纤维受拉 的变矩为正。 如图(b ): 如图(c ): 如图(d ): 4-1c 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4-2cfh 写出下列各梁的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题4-2c V kN) M kN · M V 题4-2f ·题4-2h 2 30 q l 27 (a ) (b ) M 1 P 111110 000()0 O Y V qa V qa M qa M M F ?=-==???→→? ??-??===????∑∑2(e ) M 3 (d ) a (c ) a 3332 33000()0O Y V qa V qa M qa a M qa M F ?==-=???? →→???+?==-=????? ∑∑222220 000()0O Y V qa V qa M M qa a M M F ?=-==???→→??? --?===????∑∑

4-3dfgh 用微分关系作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4kN ·m + 题4-3d 1 0.25 M kN ·m) V kN)- - 1243.5-1 0.25 - + 3 2 2 + -题4-3f V 图 M 图 5Pl 8 3Pl 16 Pl P/4 -43.5 --12 M kN ·m) V kN) 24+ + - 26.25 7.57.5 题4-3g 5P/4 + P =15kN +-24 3 13.875 3 13.875 qa M 图 V 图 2 qa + - 2 + -qa +-qa 2qa 题4-3h M kN ·V kN) 3.125 4-6 起吊一根自重为q (N/m )的等截面钢筋混凝土梁,问起吊点的合理位置x 应为多少(令梁在吊点处和中点处的最大正负弯矩的绝对值相等)

第9章 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综述

Engineering Mechanics (第3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9章弯曲应力与弯曲变形 9.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2 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3 弯曲切应力简介 9.4 弯曲变形的概念 9.5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9.6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9.7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9.8 梁的刚度校核 9.9 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小结 思考题

第9章 弯 曲 应 力 与 弯 曲 变 形 9.1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9.1.1 梁的纯弯曲 前一章讨论了梁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和弯矩。但要解决梁的强度问题,必须进一步了解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剪力和弯矩是横截面上分布内力的 合成结果。切应力对应的内力为剪力,正应力对应的内力为弯矩。 梁(或某段梁)的各个横截面上仅有弯矩而无剪力,从而仅有正应力而无切应力的弯曲,称为纯弯曲。而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弯矩和剪力,即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的弯曲称为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例如,图9 - 1a 所示简支梁。由图可知梁的CD 段为纯弯曲,AC 和DB 段为横力弯曲。 图9 – 1 y a a F F B x z A C (a) D x F S F F (c) a a F F B C D (b) A F A F B (d) Fa M x

9.1.2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研究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需从几何、物理和静力关系等三方面考虑。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作如下假设: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梁的轴线,只是绕横截面内某一轴旋转一角度。这就是弯曲变形的平面假设。 1. 变形几何关系 取截面具有纵向对称轴(例如矩形截面)的等直梁,在其侧面画两条横向直线mm 及nn ,并在横向线间靠近顶面和底面画两条纵向线段aa 与 bb (图9 – 2a )。然后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两端施加一对等值、 反向的力偶,作梁的纯弯曲变形试验(图9 – 2b )。 a a b b m m n n (a) (b) m m n n y ρ M e M e O' O' b' b' a' a' d θy y z b' 中性轴 中性层 对称轴 (c) 图9 – 2 b' a a '' b b ''可观察到: (1)横向直线变形后仍为直线,且仍然垂直于已经变成弧线的 和 ,只是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 (2)靠近顶面的纵向线段aa 缩短,靠近底面的纵向线段bb 伸长。

薄板弯曲实验报告

金属薄板的弯曲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薄板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2)熟悉衡量金属薄板弯曲性能的指标——最小相对弯曲半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测定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实验方法。 2.实验内容 (1)认识弯曲过程,分析板料轧制纤维方向和板料成形性能对相对弯曲半径(R/t)的影响。 (2)了解如何通过调整行程完成指定弯曲角度的弯曲,如何进行定位完成指定边高的弯曲, 分析板厚和弯曲角度对相对弯曲半径的影响。 (3)观察弯曲过程和弯曲回弹现象。 (4)掌握万能角度尺、半径规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模具尺寸参数和板料基本尺寸。 (5)熟悉板料折弯机的操作使用。 3.实验原理 弯曲是将板料、型材或管材在弯矩作用下弯成一定曲率和角度的制件的成形方法。在生产中由于所用的工具及设备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弯曲方法,但各种方法的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规律。 弯曲开始时,如图1(a)所示,凸、凹模与金属板料在A、B处相接触,凸模在A点处所施的外力为2F,凹模在B点处产生的反力与此外力构成弯曲力矩M=2Fl0。随着凸模逐渐进入凹模,支承点B将逐渐向模中心移动,即力臂逐渐变小,由l0变为l1,…,l k,同时弯曲件的弯曲圆角半径逐渐减小,由r0变为r1,…,r k。当板料弯曲到一定程度时,如图1(c)所示,板料与凸模有三点相互接触,这之后凸模便将板料的直边朝与以前相反的方向压向凹模,形成五点甚至更多点接触。最后,当凸模在最低位置是,如图1(d)所示,板料的角部和直边均受到凸模的压力,弯曲件的圆角半径和夹角完全与凸模吻合,弯曲过程结束。 (a)(b)(c)(d) 图1 弯曲过程示意图 和所有的塑性加工一样,弯曲时,在毛坯的变形区里,除产生塑性变形外,也一定存在有弹性变形。当弯曲工作完成并从模具中取出弯曲件时,外加的载荷消失,原有的弹性变形也随着完全或部分地消失掉,其结果表现为在卸载过程中弯曲毛坯形状与尺寸的变化。这个现象为弹复,也叫回弹。回弹可以通过补偿法(图2(a),(b))、校正法(图2(c))、三点式折弯(图2(d))等方法进行抑制。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二章 组合变形

第十二章 组合变形 习 题 12.1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已知kN 8.01=F ,kN 65.12=F ,mm 90=b , mm 180=h ,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10=σ,试校核此梁的强度。 题12.1图 解:危险点在固定端 max y z z y M M W W σ= + max 6.69[]10MPa MPa σσ=<= 12.2 受集度为q 的均布载荷作用的矩形截面简支梁,其载荷作用面与梁的纵向对称面间的夹角为0 30=α,如图所示。已知该梁材料的弹性模量GPa 10=E ;梁的尺寸为 m 4=l , mm 160=h ,mm 120=b ;许用应力[]M Pa 12=σ;许可挠度[]150 l w = 。试校核梁的强度和刚度。 题12.2图 22zmax 11 cos3088y M q l q l ==?解: 22ymax 11 sin 3088 z M q l q l ==?

22 ymax zmax 2 211 cos30sin 308866 z y q l q l M M bh bh W W σ??= +=+ 26cos30sin 30 ()8ql bh h b =+ 3 2 616210422 ( )8120160100.1600.120 -???=+??? []6 11.971012.0,Pa MPa σ=?==强度安全 44 z 3 5512sin 30384384z y q l q l W EI Ehb ?== 4 4 3 5512cos30384384y y z q l q l W EI Ehb ?== max W == = []4 0.0202150 m w m =<=刚度安全。 12.3 简支于屋架上的檩条承受均布载荷kN/m 14=q , 30=?,如图所示。檩条跨长 m 4=l ,采用工字钢制造,其许用应力[]M Pa 160=σ,试选择工字钢型号。 14 kN/m q = 题12.3图 解: cos ,sin y z q q q q ??== 22 max max ,8 8 y z z y q l q l M M = = max max max []y z z y M M W W σσ=+≤

材料力学讲稿:第8章 弯曲变形

第八章弯曲变形 一、教学目标 掌握求梁变形的两种方法:积分法和叠加法,明确叠加原理的使用条件,掌握用变形比较法求解静不定梁。 二、教学内容 弯曲变形的量度及符号规定;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计算弯曲变形的两种方法;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的超静定梁 三、重点难点 梁的变形分析。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超静定梁。 四、教学方式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五、计划学时 4 学时

六、实施学时 七、讲课提纲 回顾: 弯曲内力——在外力作用下,梁的内力沿轴线的变化规律。 弯曲应力——在外力作用下,梁内应力沿横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 本章 弯曲变形——在外力作用下,梁在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 研究弯曲变形的目的 ★刚度计算; ★解简单的超静定梁。 本章的基本内容 ★弯曲变形的量度及符号规定;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计算弯曲变形的两种方法; ★用变形比较法解简单的超静定梁。 (一)、弯曲变形的量度及其符号规定 1、度量弯曲变形的两个量: ⑴挠度:梁轴线上的点在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所发生的线位移ω称为挠

度。(工程上的一般忽略水平线位移) 图8-1 ⑵转角:梁变形后的横截面相对于原来横截面绕中性轴所转过的角位移θ称为转角。 2、符号规定: ⑴坐标系的建立:坐标原点一般设在梁的左端,并规定:以变形前的梁 轴线为x轴,向右为正;以y轴代表曲线的纵坐标(挠 度),向上为正。 ⑵挠度的符号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⑶转角的符号规定:逆时针转向的转角为正; 顺时针转向的转角为负。 (二)、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1、挠曲线 在平面弯曲的情况下,梁变形后的轴线在弯曲平面内成为一条曲线,这

第四章弯曲内力练习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一、选择题 1、具有中间铰的静定梁如图所示,在列全梁的剪力和弯矩方程时,分段正确的是( ) A )二段:AC 、CE ; B )三段:A C 、C D 、D E ; C )四段:AB 、BC 、C D 、D E 。 2、简支梁部分区段受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C 段,剪力表达式qa x Q 4 1)(= B )AC 段,弯矩表达式qax x M 4 1)(=; C )CB 段,剪力表达式)(4 1)(a x q qa x Q --=; D )CB 段,弯矩表达式)(2 141)(a x q qax x M --=。 3、简支梁受集中力偶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C 段,剪力表达式l m x Q =)(; B )AC 段,弯矩表达式x l m x M =)(; C )CB 段,剪力表达式l m x Q =)(; D )CB 段,弯矩表达式m x l m x M +=)(。 4、外伸梁受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A B 段,剪力表达式qx x Q -=)(; B )AB 段,弯矩表达式22 1)(qx x M -=; C )BC 段,剪力表达式l qa x Q 2)(2 =; D )BC 段,弯矩表达式)(2)(2 x l l qa x M --=。

5、悬臂梁受载荷的情况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的是( ) A )qa Q 3max =; B )在a x a 43<<处,0=Q ; C )2max 6qa M =; D )在a x 2=处,0=M 。 6、弱梁的载荷和支承情况对称于C 截面,图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剪力图、弯矩图均对称,0=c Q ; B )剪力图对称,弯矩图反对称,0=c M ; C )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0=c M ; D )剪力图反对称,弯矩图对称,0=c Q 。 7、右端固定的悬臂梁,长4m ,其弯矩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是( ) A )在m x 1=,有一个顺钟向的力偶作用; B )在m x 1=,有一个逆钟向的力偶作用; C )在m x 1=,有一个向下的集中力作用; D )在m x 41<<处,有向下的均布力作用。 8、长4m 的简支梁,其剪力图如图所示,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在m x 40<<处,有向下的均布力q 作用; B )梁上必有集中力偶作用; C )梁左端有3kN 的向上支反力,右端有1kN 的向上支反力; D )集中力偶作用点在右支座上。 9、长4m 的简支梁,其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是( ) A )在m x 31<<处,有向上的均布力

第四章弯曲内力

4-1a 、f 试求图示各梁中截面1-1、2-2、3-3上的剪力和弯矩,这些截面无限靠近C 、D 制定截面。设F 、q 、a 均为已知。 题4-1f 图 (a ):方法一:截面法(略) 方法二:悬臂法:剪力等于截面一侧外力的代数和(顺时针取正),弯矩等于截面一侧外力对截面的形心之矩的代数和(开口向上弯曲梁下拉取正)。 1323 2100 0()() S S S F F F F F F M M F a Fa M Fa =-===-???? ? ? ==-?==???力偶引起 (f ):①求约束反力: 2 2520()()022()0()0()22 D D C D C C a qa qa qa F a qa a F m F a qa m F qa a F a qa qa a F ???-+?-?==↑???=???→→? ??=?????+-?--?==-↓????∑∑ 5022 y qa qa F qa qa =-- +-=∑,故:所求反力正确。 ②悬臂法求内力 研究1-1截面左边:12 1()22 S F q a qa a qa M qa =--?=-?? ?=-?=-?? 研究2-2截面右边:2222 53225()22 S qa qa F qa qa M qa qa a qa ?=-+=-????=??--+?=-?? 4-1c 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解:分别先后用1-1、2-2、3-3截面将杆切开,取右边部分研究,整个构件是平衡的,则脱离体也应该平衡。受力如图(b)、(c)、(d)所示。内力一定要标成正方向,剪力绕脱离体内任一点有顺时转动趋势;而 标弯矩时,可视杆内任点为固定,使下侧纤维受拉的 弯矩为正。 如图(b ): 如图(c ): 如图(d ): 4-1c 求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 (b ) (c ) (b ) M (c )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二与上一个题类似,列方程便可以求出内力值。 方法一(悬臂梁法):图可以不画,用手直接蒙住截面的左侧 (b )M P (c ) 1 11110 000()0y S S O F F qa F qa M qa M M F ?=-==???→→??? -??===????∑∑2 (e )M (d ) (c ) 3332 33000()0y S S O F F qa F qa M qa a M qa M F ?==-=???? →→???+?==-=????? ∑∑2 22220 000()0y S S O F F qa F qa M M qa a M M F ?=-==???→→??? --?===????∑∑

第10章_弹性力学空间问题

第十章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知识点 空间柱坐标系 空间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空间球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布西内斯科解 分布载荷作用区域外的沉陷弹性球体变形分析 热应力的弹性力学分析方法坝体热应力 质点的运动速度与瞬时应力膨胀波与畸变波柱坐标基本方程 球坐标的基本方程 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乐普位移函数 载荷作用区域内的沉陷球体接触压力分析 受热厚壁管道 弹性应力波及波动方程应力波的相向运动 一、内容介绍 对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以及一些专门问题,其求解是相当复杂的。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弹性力学的一些专题问题。通过学习,一方面探讨弹性力学空间问题求解的方法,这对于引导大家今后解决某些复杂的空间问题,将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介绍的弹性力学专题均为目前工程上普遍应用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专题的讨论有助于其它课程基本问题的学习,例如土建工程的地基基础沉陷、机械工程的齿轮接触应力等。 本章首先介绍空间极坐标和球坐标问题的基本方程。然后讨论布希涅斯克问题,就是半无限空间作用集中力的应力和沉陷。通过布希涅斯克问题的求解,进一步推导半无限空间作用均匀分布力的应力和沉陷、以及弹性接触问题。 另一方面,本章将介绍弹性波、热应力等问题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空间极坐标和球坐标问题; 2、布希涅斯克问题; 3、半无限空间作 用均匀分布力的应力和沉陷;弹性接触问题;4、弹性波;5、热应力。 §10.1 柱坐标表示的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学习思路: 对于弹性力学问题,坐标系的选择本身与问题的求解无关。但是,对于某些问题,特别是空间问题,不同的坐标系对于问题的基本方程、特别是边界条件的描述关系密切。某些坐标系可以使得一些特殊问题的边界条件描述简化。因此,

有限元 4-薄板弯曲问题

第4章 弹性薄板弯曲问题的有限元法 薄板弯曲问题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专门著作加以论述(如杨耀乾《平板理论》)。象其它弹性力学问题一样,用微分方程、差分法等经典方法所能求解的薄板问题很有限,一般只能解决等厚、小孔口、支承情况较简单的单跨板。故工程设计中以往多采用简化、近似、图表等方法来解决板的设计问题。 在板的分析中,常取板的中面为xoy 平面(如图)。平板结构按其厚度t 与短边a 的比值大小而分为: 厚板(Thick plate )和 薄板(Thin plate)两种。 当 1<t w 为绝对柔性板。) 4.1 基本理论 一、基本假定 1、略去垂直于中面的法向应力。(0=z σ),即以中面上沿Z 方向的挠度W 代表板的挠度) 2、变形前垂直中面的任意直线,变形后仍保持为垂直中面的直线。(─法向假定 0=zx τ,0=zy τ) 3、板弯曲时,中面不产生应力。(─中面中性层假定) 上述假定常称为薄板小挠度问题假定(or 柯克霍夫假定)。符合上述假定的平板即为刚性板。 二、基本方法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

第十二章薄板的小挠度弯曲问题 一.内容介绍 薄板是工程结构中的一种常用构件,它是由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它们的柱面所围成的物体,几何特征是其高度远小于底面尺寸,简称板。薄板的弯曲变形属于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由于数学求解的复杂性,因此,需要首先建立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基本假设。 根据薄板的外载荷和几何特征,外力为横向载荷,厚度远小于薄板的平面宽度,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入一些基本变形假设,抽象建立薄板弯曲的力学模型。薄板的小挠度弯曲理论是由基尔霍夫基本假设作为基础的。 根据基尔霍夫假设,采用位移解法,就是以挠度函数作为基本未知量求解。因此,首先将薄板的应力、应变和内力用挠度函数表达。然后根据薄板单元体的平衡,建立挠度函数表达到平衡方程。 对于薄板问题,边界条件的处理与弹性力学平面等问题有所不同,典型形式有几何边界、混合边界和面力边界条件。 二.重点 1. 基尔霍夫假设; 2. 薄板的应力、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3. 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的基本方程; 4. 薄板的典型边界条件及其简化。 知识点 薄板的基本概念、薄板的位移与应变分量、薄板广义力、薄板小挠度弯曲问题基本方程、薄板自由边界条件的简化、薄板的莱维解、矩形简支薄板的挠度、基尔霍夫假设、薄板应力、广义位移与薄板的平衡、薄板的典型边界条件、薄板自由边界角点边界条件、挠度函数的分解

§12.1 薄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学习要点: 本节讨论薄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 薄板主要几何特征是板的中面和厚度。首先,根据几何尺寸,定义薄板为0.5≤ /b≥1/80,并且挠度小于厚度的五分之一,属于小挠度问题。对于小挠度薄板,在横向载荷作用下,将主要产生弯曲变形。 根据薄板的外载荷和几何特征,外力为横向载荷,厚度远小于薄板的平面宽度,可以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引入一些基本变形假设,抽象建立薄板弯曲的力学模型。 薄板的小挠度弯曲理论是由三个基本假设作为基础的,因为这些基本假设是由基尔霍夫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基尔霍夫假设。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的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是弹性力学的经典理论,长期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分析。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学习思路: 1. 薄板基本概念; 2. 基尔霍夫假设; 薄板是工程结构中的一种常用构件,它是由两个平行面和垂直于它们的柱面所围成的物体,几何特征是其高度远小于底面尺寸,简称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