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的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内容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数学,具体做法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导入生活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因此,我根据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导入新课,看钟表猜测小红可能在干什么?,引起分歧,从而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再利用熟悉的电视节目所播出的时间,还能用不同的计时方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吗?让学生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为后面学习作铺垫。

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学生探索学习必须借助一定的工具,由直观演示,观察再到抽象的思维,分析进而得到结论,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脑钟面模型这一动态演示,让学生回顾一天,通过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自然的用两种不同计时方法表示同一时刻,教师适时板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都能清楚地表示出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看谁能最快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形式初探出两种计时法的记时特点,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质疑,解疑。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人教版_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人教版_说课稿 一、说教材 年月日”之“24时计时法”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把握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掌握24时记时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灵活计算有关时间的题目。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24时计时法[1]汇总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望南小学王玉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4上的内容和例3 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引入新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换算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从而确定下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回去留意“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录音机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什么音乐?(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几时播出的? 生;7时,晚上7时,19时等 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上显示的时刻是什么?

师:画面上有写着“晚上7:00”吗? 生:19:00 师:(板书:19:00 晚上7:00) 2、揭示课题: 师:手指19:00,在电视上会看到这样的写法,指晚上7:00,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会看到这样的写法,其实这是两种我们要用到的不一样的计时方法,板书:“计时法”。 3、初步尝试:(同桌说出电视节目预报表中对应的时刻) 师:现在大家知道19:00是晚上7:00,那假如要是别的时刻你能知道吗? 师出示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同桌交流:它们分别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的什么时候?(学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 08:30 金色童年上午8:30 09:00 儿童英语上午9:00 12:00 新闻30分中午12:00 14:00 成长在线下午2:00 18:00 大风车晚上6:00 22:00 晚间新闻晚上10:00 二、研究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法,我建议这节课研究什么内容由同学来决定好吗? 师:你希望在这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生发言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整理成如下: 师:我们梳理一下,就是研究这些问题“名称、区别、用途、转化。” 三、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一“名称”。(师:先来研究名称。) 1、学生同桌讨论研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 说课稿设计 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对24时计时法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题材。结合这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理解24时计时法,能用它正确地表示时刻,会计算经过的时间。②明确两种记时法的不同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其中,理解24时计时法并能对两种计时进行互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本节课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辨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完成知识建构。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②合作探究,理解建构;③联系生活,实际应用;④趣味游戏,巩固深化;⑤回顾质疑,拓展延伸。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按照“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的主线进行教学的。 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个电视节目?它是在什么时刻播出

的? 猜一猜:这是什么节目开始了?《新闻联播》是在什么时间播出的?电视上写的是晚上7:00吗?19:00和晚上7:00表示的是同一时刻吗? 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计时法?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记时法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首先通过“说一说”引导学生回顾12时计时法;再用《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构建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注意;最后借助“想一想”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关于24时计时法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几个时刻,并出示课题《记时法》,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作好准备。 2、合作探究,理解建构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三个层次:比较两种计时法、理解24时计时法、沟通两种计时法。 比较两种计时法 为了使学生体会两种计时法形式的不同和它们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结合板书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②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③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工作纸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24时计时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24时计时法》教学重难点突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会进行24时计时法与12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和体验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朋友一天的日常生活情景:睡觉、起床、学习、吃午饭、课外活动、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在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日常活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事,从而就引出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1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结合自身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钟或道具钟、印有“时间尺”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新闻联播开场曲)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节目吗?你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生:7点开始! 师:什么时候的7点?说完整。 生:下午的7点。 师:还可怎么说? 生:晚上的7点 师:新闻联播开始的时候天黑了,我们把它叫做晚上7:00。 老师把它写下来。 板书:晚上7:00 师:老师在新闻联播刚开始的时候截取了一个画面,上面显示的时间是19:00。(出示画面)。 师:这19:00和大家说的晚上7:00一样吗? 师:19:00与晚上7:00指的都是一天中的同一时刻。晚上7:00就是19:00。 2、找生活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早上几时,中午几时,晚上几时,电视上却出现了一个19:00,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你们还在哪见过? 让学生发言。(手机上、车票上、超市营业牌上等) 3、揭示课题 师:像19: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24时计时法。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晚上7:00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一般称为为12时计时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1.学习24时计时法。.

2019年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评课稿.doc

《24时计时法》评课稿 “二十四小时制”是一个十分生活化的题材。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一般只介绍它是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的记时制,并把教学重点放在与“十二小时制”的比较方面,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辨认和换算便达到了教学目的。 孔老师能把这样的内容上得别开生面,有情趣,有新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充分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24时记时法”,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王老师在这节充分依托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引入部分,充分创设了听“大风车主题曲”情景,学生表达与节目表表达的不同的矛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体现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演示24小时整个完整的过程,老师一边用课件出示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个时刻,特别是有意强调了晚上,凌晨,中午,下午等重点词语,而且课件从颜色到画面都很好的让学生很好的体会了24时的变化。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从零时到某时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学生在以后的表述过程中有法可依。让学生感受下午2时就是14时,晚上8时就是20时~~~这样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两种计时法的互化方法,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 春节晚会的倒计时让学生理解了晚上12时就是24时,即使一天的结束,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所以这个时刻既可以说是晚上12时,24时也可以说是0时。 老师不仅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24时计时法的清楚简洁,而且能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24计时法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拓展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 孔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是,也决

24时计时法 黄爱华

在仙桃市教科院举办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新课程教学艺术展示暨教学专题报告会"的活动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24时计时法”。这节课上的十分精彩,让所有听课的老师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黄老师开放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令我们这些在新课程背景下苦苦探索的老师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真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一、课前谈话,别具匠心 师:同学们知道老师姓什么吗? 生:姓黄! 师:没错,我是来自深圳的黄老师!今天来给咱们的沔州小学三几班同学上数学课? 生:沔州小学三(1)班! 师:刚才我跟同学们一起,还有在座的老师看了你们学校的介绍,你们学校有那么多的荣誉,是吧? 生:(很自豪的说)是! (赏析:教学即沟通。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就必须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真诚的与学生展开对话。在谈话之前,会场上播放了沔州小学的专题片,黄老师用心去看了,并很快就用到和学生的谈话里去了,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好厉害呀!你们学校的刘校长说要让每一位小朋友变得学会学习。其实我们数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在生活当中你们会思考吗? 生:会! 师:我到了咱们仙桃,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城市为什么叫仙桃?这里真有仙桃吗?你们想过没有?(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我一听说给我们上课的同学是沔州小学的学生,咱们这个学校为什么叫沔州小学呢?这都引起我的思考!像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我都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跟同学、家长和老师有所交流,经常会发现我要想解决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师:学数学有一条很重要的,那就是头脑要灵活,反应要快。你们反应快不快? 生:快! 师:真快呀?我来试试看,看谁反应最快!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小问题,谁第一个举手的肯定是反应最快的,是不是? 生:当然是的! 师:有一天,有一个聋哑人,他要到商场里买一把铁锤,他到了商场,做了一个用铁锤敲钉子的动作,(师边说边做敲的动作)他很顺利的买到了铁锤!接着他还要买手套,他做了一个戴手套的动作,也很顺利的买到了手套。第二天,来了一个盲人,他要买一把剪刀,你们说怎么办? 生:(马上举手)他学一学用剪刀剪纸的动作! 师:你的反应最快。你能学给我们看看吗?(生用手势表示剪纸的动作) 师:啊!做一做剪纸的动作别人就明白了,她的反应真快!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盲人不一定是哑巴呀,可以用嘴巴说买一把剪刀就可以了! 师:哦,盲人可以说话,直接说买一把剪刀,可以吗? 生:可以! 师:是呀,这一位同学的回答和刚才的那位同学一样吗?你们更欣赏哪位同学? 生:不一样!我欣赏后面的这位同学! 师: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更加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第二次来的盲人可以说说话啊!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像他一样,不要老师说什么就学什么,要有自己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计时法》说课稿、

老师,您好,我说课的内容是24时计时法。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记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及目标的制定,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记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促进。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链接生活,初步感知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播放学生熟悉的“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说说这个节目是播出的时刻,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屏幕上的“19:00”,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 再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通过讨论,让学生把对应的普通记时法写在24时记时法的旁边。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初步尝试进行互换。(二)、实践探索,自主建构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 1、比一比 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索的数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钟表(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xx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进行这两种记时法表示时间的互换. 2.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阿龙和阿涛约好周六8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院门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出示一个8时的钟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8时,有的说的是晚上8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8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8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8时晚上8时 师:在8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生:中午12时。 师:时针走了几圈?

24时计时法练习(1-9课时)

24时计时法练习(1-9课时)

24时计时法练习 第1课时 一、改写成另一种计时法。 8:30()晚上10:45() 17:38()傍晚6:15() 22:10()19:22() 2:00()早上7:55() 下午1时10分() 上午10时30分()11时() 二、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早上7时=()晚上7时=() 中午11时30分=()夜里11时30分=() 1时=()分凌晨0时() 下午4时30分()晚上12时20分() 上午9时10分()傍晚6时() 深夜12时()中午12时20分() 夜里12时45分()晚上9时05分() 上午9时是( ) 下午5时是( ) 凌晨2时是()晚上10时是() 三、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7:30 ()16:35 () 21:20() 2:00 ()11:10 () 24:00() 12:15() 0:45 ()0:00 ()填表: 普通记时法上午9时半晚上8时夜里12时半 24时记时法14:00 23:30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下面是一家快餐店的营业时间,先仔细观察,再回答问题 营业时间 上午6:00—8:30 中午11:00—1:00 下午5:30—7:30 (1)这家快餐店上午营业了()小时()分 (2)这家快餐店每天共营业()小时()分 (3)用24时记时法,这个快餐店是()停止营业 (4)小华18:00经过这家快餐店,能吃到快餐吗?答:() 第3课时 2、一艘轮船晚上10:50从上海出发,行了1小时20分,这艘轮船()时到达目的地。 3、一节课40分钟,从上午9:50开始上课,()结束。 4、早训练上午8:05结束,训练40分钟,早训练是从()开始的。 5、妈妈8:00上班,路上要花25分钟,她至少应在()从家里出发。 6、小明早上7:05分从家里出发,路上需花15分钟,他()能到学校。 7、一场排球赛从19:30开始,进行了155分钟。结束的时间是() 8、刷牙洗脸需要5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完成这些事最少需要的时间是() 9、小明的学校8:15开始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1)第二节课()下课;(2)9:10分小明在()10、妈妈早上7:30上班,中午12:00~1:30午餐和午休,下午5:00下班。妈妈一 天共工作()小时。 11、填出火车运行时刻表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 说课稿二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二 我说课的课题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过程与设计意图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527002160.html,转载请保留出处。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 1、创设生活情景,形成探究问题 课件出示:安阳市新华书店门口牌子上写着:营业时间冬9:00——19:00、夏 9:00——20:00,如果你想去书店买书,你可以几点到书店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到:上午10时,上午11时,下午1时,下午2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到:因为20时就是晚上8时,所以只要在晚上8时之前到都可以。 我首先肯定个别同学的生活经验很丰富,同时揭示出:像我们平常说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这是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而像19时、20时是一种新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经常会用这两种计时法的互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上午几时、下午几时,或者晚上几时,为揭示12时计时法或普通计时法提供物质基础。而学生在思考“为什么”过程中,引出“19时、20时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几时”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样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探索任务,而且符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2、交流信息,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哪位同学先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收集到:手机上、电脑上、电视上、电子表上的时间;火车票上、公共汽车站牌上的发车时间;超市门口、药店门口的营业时间;电视报上节目播出时间等等。学生边交流,教师边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并提问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你会在做什么呢?这些时间你能用普通计时法表示出来吗?”

《24时计时法》说课稿_说课稿

《24时计时法》说课稿_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24时计时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24时计时法》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24时计时法》。这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今后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有层次地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感知一天有24小时;2、了解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实际,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一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过程,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能计算所经过的时间;2、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计算、类推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是: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发现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为了较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创设情境、媒体演示、指导观察、组织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学法上重点教会学生观察、比较、体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实现师生间动态的对话,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鉴于以上分析,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首先,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引入,他们知道一天的两个6时可以用普通计时法区分,个别同学会用18时记录,接着,在生活中寻找类似18时的时刻,然后老师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引出课题。 (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我首先提问: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的?借助课件,学生感受了一天里时针的转动过程,知道一天时针转两圈,是24时,在转的过程中,选择有些时刻让学生动作表演,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一天是24时的理解和体会。 其次,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同桌讨论:钟面上的内圈和外圈的数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差12,这为后面两种计时法的互换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钟表(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谢秀玲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52、53页内容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地进行这两种记时法表示时间的互换. 2. 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计算经过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重点:24时计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互换。 难点: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具:多媒体、学具钟、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阿龙和阿涛约好周六8时到电影院门口见面.他们俩都按时去了同一个电影 院门口,但是却没有见到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出示一个8时的钟面) 生:有的说的是上午的8时,有的说的是晚上8时了! 师:一天中有几个8时? 怎样表示才能把两个8时分清楚,不造成误会呢? 教师板书:上午8时晚上8时 师:在8时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这些表示时段的词,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么有没有比这更方便的吗? 师:为了把一天的时间记录得清楚明白,广播、电视、邮电、交通等部门采用了另外一种记录一天时间的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师: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生2:24时计时法有什么用? 生3: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1、体会一天有24小时 师: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学生各持己见) 师: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0点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 师:对,晚上12时,既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从晚上12时到晚上12时是一天。 教师拨钟面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数:晚上12时…… 师:现在几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24时计时法》听课心得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4时计时法》听课后感 本周三在新区三小听了三节关于《24时计时法》的研讨课,三位教师在本课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了24时计时法以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 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一下一些思考。 一、生活情境与童话情境哪个更能建立时间观念? 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三位教师用了不同的导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用的是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时间的信息,有车票、电影票等;第二位教师用的是两个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第三位老师用的是喜羊羊和美羊羊

的误会设疑导入。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练习时都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删除了,第二位教师却是让学生打开书本,在书上用24时计时法写出时刻。 三位教师对与导入和练习题的不同处理,我个人认为学习时间,在情境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时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适合的生活情景能够使学生感受到24时计时法是如何表示时间的。中午12时之前的,钟面上看到几时几分,就是几时几分,但是到了中午12时之后,钟面上的几时几分要加上12。学会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就要在适合的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有真实的感受。教材中提供的几个素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教师也可以用我们生活中的公交车站牌,单行道的禁行标志让学生来说一说,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很多问题就能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二、让钟面的时间和时间彩条的联系更紧密些。 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都将钟面和时间彩条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比,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和联系,这一点我很认同。我对于第一位教师对于一天中钟面上时针第二次指向“1”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想个办法区分这两个1时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比较深刻。学生提出了用下午1时来表示,学生也提出了用13时来表示。我觉得教师的这个问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一个办法来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想到24时计时法要用13时,而普通计时法要加上时间词“下午”,就是为了能够区分一天中的两个1时表示不同的时刻。但是教师却没有沟通“下午1时和13时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沟通起来的话,那么钟面时间和时间彩条就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就能通过简单的推理知道下午2时与14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有着广泛应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普通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知之甚少,再加上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上午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由于概念不能简单植入学生的头脑,学生要将概念内化,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才能使数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接。课堂上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学生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学生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我把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定为学习重点,把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定为学习难点。 三、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24时计时法,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 学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交换。 教学过程: 生活导入: 介绍普通计时法(出示钟表)。 师: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可能再干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上午8:00 下午8:00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8时,一个是上午8时,一个是下午8时,这种计时方法是普通计时法。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a:17时30分《动画城》开始播放。 b:17时30分就是下午5时30分。

c: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播放。 d:00:30《半边天》开始。 …… 师:这些节目预报表中用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吗?这里用的是一种新的计时法——24时计时法(板书)。 介绍24时计时法 钟面上只显示12时,所以同一时间在一天内显示上午和下午2次,常引起误会,因此邮局、交通、机场等部门计时时,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合作探究24时计时法: 观察钟面:12时(夜里) 说明:晚上的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24时计时法就是从0时计时了。 观察第二个钟面:转动到中午12时 说说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一天没有结束。 继续转动到12时 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在小组中和同学交流一下。 得出:时针在钟面上转2圈,就是一天,一昼夜有24小时。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师小结:用24时计时法时,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从中午的12时到夜里的12时,时针所指时数要加上第一圈走过的12小时。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人教版-精选文档

《24时计时法》说课稿人教版 一、说教材 年月日”之“24时计时法”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把握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化 教具准备:钟表、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掌握24 时记时法,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灵活计算有关时间的题目。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

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师: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芳三人相约去天文馆观看科教片。让我们跟随他们到天文馆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2、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5:00是几时?15:45是几时几分?等问题。 指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师:大家可真不简单,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命名。 师:大家看,同一时刻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象下面这样的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上午9:00,上午10:30,下午3:00,下午3:45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种记时法,叫做普通记时法。而上面这种计时法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新的计时方法,你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命名,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师:(学生说出24时计时法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24时计时法。 2、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谁知道一天是从哪个时刻开始的?指定学生回答。 师:我们过新年时都看过新年联欢会,想一想,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刻敲响?(晚上十二时) 师:(出示课件:钟面、时针和分针指向十二)当半夜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既然是开始,是起点,人们习惯上把表示开始的这个时刻叫做0时。

24时计时法说课稿12

三下《24时计时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及教学特色五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看教学背景分析:《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这样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刚才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学生“逻辑起点”,那学生的“现实起点”又是什么呢?为此,我做了课前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对24时计时法比较陌生。但学生在公交站牌、广播电视节目等现实生活中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的了解,我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互换。3.了解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其中教学重难点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三、教学准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流程: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的重现。因此,我首先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测是什么节目。然后追问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在学生一致认为是晚上7:00的关键时刻,让学生观看视频发现是19:00,由此建立晚上7:00就是19:00的感性认识。接着出示少儿频道(8:20 儿童剧场 10:00 小小智慧树 12:00 动漫世界 16:00 动画剧场 18:30 智慧树 19:30 大风车)儿童剧场、动漫世界、智慧树等节目的播出时间表,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把它们转换成普通计时法。这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提出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你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吗?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分三个层次的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比一比。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我在提出一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对两种计时法的自主探索活动,学生可能会给计时法起出24计时法、12时计时法这样的名字。接着探讨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计时法间的区别一是普通计时法需要在时刻前面加文字说明,二是普通计时法最多是12时;两者间的联系是在中午12时之前两种表示法时刻相同,而在中午12时之后24时计时法比普通计时法正好多12时。接着老师利用钟表模型来演示,一天有24小时,时针走两圈,第一圈是一天的前12小时,第二圈是一天的后12小时。由于钟表模型在1到12的数字外面又加了一圈数字13到24,这种教具直观地表达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为接下来师生之间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间的互换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表象支撑,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交流自己更喜欢哪种计时法,有的学生可能喜欢24时计时法,因为它写起来比较简洁,也有的可能喜欢普通计时法,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这种方式表示时刻,偏于交流让人一听就很明白。在这里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层次,换一换。先是老师出题,然后让学生出题,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练习。第三个层次,强化0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一条直线上用两个点把今天与昨天、明天分开,并把两点间的一段分成24个小格,让学生把0、3、5、9、11、16、24填在对应的点上。这样利用半具体半抽象的线段,为学生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中,架设了必要的桥梁。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钟面从0时到24时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伴随着钟面的变化,夜色、星空、月亮逐步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空、月亮的变化过程。强化了昨天的24时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就是明天的0时。由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依据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组题目:1.出示银行营业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2.观察火车票,看几时到站比较合适。 (四)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