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2005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将于10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为此,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3003868.html,特邀《故宫》剧组重磅嘉宾与网友畅谈古老神秘的故宫。9月22日19:30,我们邀请的是掌镜《英雄》、《十面埋伏》,《故宫》摄影指导的著名摄影师赵小丁与《故宫》导演王冲霄,与网友共同走进《故宫》的论坛。

v 《故宫》:一场历史文化的盛宴

你们是出于何种原因才制作这样一部关于故宫的片子?

王冲霄:最初的动因是因为200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故宫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实际上在以前的岁月当中很少通过影视手段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给我们中国的观众和世界的观众。我们适逢这样一个机会,故宫博物院也是第一次全面地很开放地姿态来和我们电视工作者进行合作。我觉得这样的片子是对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的一个纪念,也是对故宫建立500多年历史的纪念。

《故宫》纪录片针对故宫哪些部分进行了重点拍摄,为什么?

王冲霄:在故宫的纪录片当中,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故宫如何建成的、如何重建的,这一方面的内容,应该是首次披露,很多有趣的故事点,以往都是不为大众所知的。比如故宫的设计师是谁?故宫到底是经过多少年建成的?在故宫重建当中,所依照的图纸是什么?在故宫的建造过程中背后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多非常有趣的点将在这一部分展示。第二部分,是故宫的功能,就是故宫在500多年历史当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比如它的政务功能,实际上故宫是中国在明清两代是这个国家最高统治中心,整个国家的运转实际上也是以此地为核心,它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心脏功能?还有,在明代曾经出现过皇帝几十年不理朝政的情况,但是国家照常运转,为什么?故宫是中国最高礼仪活动上演的地方,没有人看到过登基大典的样子,也没有人看到皇帝结婚的样子,在我们的片子里将利用影视手段为大家全景呈现。还有,就是皇帝的生活,一直以来关于后宫生活有很多传闻,比如皇帝如何招幸妃子,或有一些所谓的宫廷秘史,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的片子将有个解答。第三部分,是故宫的馆藏珍品,我们分成四部分了展示,藏瓷、藏玉、藏画和西洋器具。曾经有人说,台北的故宫集中了早先故宫的大部分精品,在这部片子里面将澄清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故宫的精品绝对是在世界博物馆的范围内也是位居前列的,比如珍贵的青花瓷器、珐琅彩瓷器、传说当中的传国玉玺、价值连城的清明上河图,大家在片子里都能看到。最后一部分,实际上故宫博物院的发展脉络,在这里面将讲述从故宫到博物院这样转变的历史,还有,在抗日战争期间文物南迁的历史,以及故宫博物院成立80年来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故宫进行维修的历史,有很多故事,非常的感人、有趣。

日本人以前拍过故宫,台湾人也拍过,请问你们这次的拍摄和他们有什么不同?请谈谈你们的拍摄视角和思路。

赵小丁:从摄影影像这个角度上来说,故宫这个片子我们用了一些手段就是解决历史部分和现实两个部分的结合,因为故宫大量的是从它史学角度上,从明代清代历经两个朝代,很多的帝王都是在这个宫殿里面,我们怎么在进行这个角度上,它是有很多故事,我们如何讲这个故事,实际上我们运用了一些手段,让它把历史和现实的两部分让它很随意地自由转换,我们用了一些手段和技巧,请大家将来注意看,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处理。

在《故宫》拍摄编辑过程中,最大的创作困难有没有遇到?来自哪里?

王冲霄:最大的创作困难,我觉得是我们创作者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所以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功课,关于故宫的功课,关于中国历史的功课,关于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功课。像故宫这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题材对我们这些年轻的纪录片工作者来说,实在是诚惶诚恐的。好在中国历史方面专家的指点下,我们最后的工作还是基本上令人满意的。

我们的片子的拍摄有除了景物与外国拍摄的不同外,有哪些创新?

王冲霄:第一,我们利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摄影手段,拍摄到了故宫同一景点四季的变化,以及故宫一日内的光影变化,以及在同一空间内不同历史时间的再现,这些手段都应该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第二,是在中国纪录片创作当中第一次全面地采用了动画再现的手段,由于故宫很多场景以今天的人力手段难以如实复原,我们和国内最好的两家动画公司合作,将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场景,建筑原貌,

逼真还原。比如,登基大典的再现、故宫如何从一片平地建造起来的再现、皇帝结婚的场景再现、以及从空中鸟瞰故宫的全景、都是在国内第一次制作出来。第三部分,是一个创作方法上的多元化,除了前面说到的这样的一些特殊的摄影方法和动画手段以外,我们几乎动用了所有已知的影视创作手法,比如情景再现,比如情绪性的影象处理,都是在传统的纪录片创作手段当中的一个突破。

法国拍摄的《卢浮宫》,他是通过一个小男孩的眼睛走进这座博物馆的,比较人文的感觉,很多甚至使用了角色扮演来再现当时的历史事件,而不是只拍摄一些珍贵的静物,请问嘉宾,《故宫》是如何展现历史的演变和发展的呢?

赵小丁:故宫这部片子在表现历史和现实的部分的表达上,它是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其中有一个手段就是我们用了一些再现,这种再现用影像方法去模拟当年历史比如皇帝上朝或者礼仪方面后宫的一些生活,但是这种再现又不能拍得像电影电视剧那样实在,所以我们用一些技术手段让这种所谓的历史再现,结合着一个主线的讲述,让它虚实结合,似有似无,这种感觉让你在不渐离的情况下,在观赏片子的同时自然的带你进入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我们试图用这种手段达到一种独特的效果,请观众将来看片子的时候看看是否我们达到了这样原来初衷的目的。

王冲霄:国外纪录片的形态也有一些了解,我们这次创作从表现手段上应该是尽量和国际接轨。你说的《卢浮宫》的拍摄手段在我们这部片子里也有很多的应用,希望我们将来能够在片子播出之后,你看过之后我们有机会再进一步的讨论。

《故宫》从策划到拍摄用了多长时间?是否想推到国际上呢?

王冲霄:从策划到拍摄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其中剧本创作用了一年多,我们有几支摄影队始终驻扎在故宫,拍摄故宫的一年四季的光影变化,后来集中拍摄大约半年左右。后期制作半年左右。把这部片子推到国际,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故宫,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心灵感受,当然是我们一个很强烈的想法。而且我们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也做了一些努力,美国国家地理跟我们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我们的影片可能会通过他们推介到欧美国家。

故宫的拍摄有商业动机在里面吗?

王冲霄:当然有,故宫的拍摄是一次文化行动、也是一个商业行动。我们希望在这次拍摄过程中,能够为中国的纪录片在商业化运作中也摸索一种经验。以往中国纪录片往往口碑很好,但是市场反映不佳,与国外纪录片的创作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像美国的《国家地理》、《Discovery》、英国的BBC,日本的NHK,他们往往会以非常大的投资去拍一部非常高质量的纪录片,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不考虑商业动机的纪录片最终只能走到死胡同里,我们的片子现在已经和美国《国家地理》形成了一种合作,希望能够在商业化操纵当中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v 让镜头触碰古老的精灵

故宫地下仓库中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在这部片子中是否可以看到?

王冲霄:最有价值的文物当然可以从片子上看到,其实拍摄文物是一个非常小心翼翼的过程,每天只能拍到一到两件,因为文物必须当天提出、当天送返。拍摄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为了让观众能够一睹这些文物的风采,我们在拍摄周期上比以往的拍摄要增加了很多,但是效果非常理想。在即将播出的影片当中,应该不会让观众感到失望。

这个片子里是不是可以看到很多平时不对公众开放的文物和建筑?

王冲霄:应该是有很大量的文物和建筑,实际上故宫这样公开向游人开放的区域只是故宫实际面积的一部分,在我们这次拍摄当中,我们尽量多的去展示不为人知的故宫,在我们创作的指导原则是拍摄看不见的故宫,所谓“看不见”,一个是指从来没有被公开展示过的文物和建筑,一个是指已经被大家司空见惯的文物当中我们拍摄到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关于具体的,我会举一些例子,不会公共开放的文物,在我们片子当中大概有四集重点来介绍,故宫的藏瓷、藏玉、藏画、一些具有西洋风格的器物,大量从前都是从画册上才能一见的文物,这次我们都拍摄到了。而且我们使用了高清晰的摄影技术,全部采用电影镜头,应该是以往所有的摄影队,包括日本、欧美的一些摄影队,都才来没有拍到过的文物和建筑,在我们即将播出的这部片子里都会全面呈现。

故宫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只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

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关注故宫的存在,即使关注了,也往往是处于一个游客的心态。我觉得在故宫这个片子里,可以让我们有另外一个心态去看故宫,可以从故宫看到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最精采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我们中国人心灵当中最有力量的一部分。

故宫本来就是一个很著名的旅游景点,游客就很多对于故宫的保护就会造成危害,我们的片子一出来使得故宫的影响力更大,就会有更多的由来慕名而来,这是一件好事吗?

王冲霄:其实在我们进入故宫拍摄之前,我个人的想法可能和这很相似,但是真正进入故宫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故宫文物保护的手段及其丰富。故宫有一大批真正热爱故宫的工作者在从事着故宫的保护和维修工作,有很多现代化的手段都已经被应用到文物的保护当中去,游人的数量理论上是应该得到适量控制的,这个控制度故宫的管理者会掌握的很有分寸。我们的片子如果能使全世界的人们能够更关心故宫,更爱故宫,那就是一件好事。

有人说文物是脆弱的精灵,在拍摄中,你们如何做到既不惊扰它们,又能完整地展现它们的呢?

赵小丁:这个影片的过程当中拍摄了大量的文物,确实对于拍摄文物来说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有些文物是不可能搬动的,在故宫空间之内我们利用有限的空间又不能打太多的光,这样对文物是有损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我们把它非常小心翼翼地逐一的,我们可能其中有一到两节是专门说故宫的文物,文物确实像你所说的大家都很爱惜它、珍惜它,因为文物是我们大家共有的财富,这种稀世珍宝,我们也不想因为一次拍摄让它受到什么损害或者损失,所以我们真是像对待一个有生命的人一样,我们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如此长时间的拍摄如此多的文物,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困难?

赵小丁:拍摄文物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故宫是旷世珍品,这种文物的珍贵性其实是不用我多说的,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顶级的文物,我们通常拍摄的时候会和环境产生一些矛盾,这毫无疑问你要无条件的服从文物保护的原则,我们的创作一定以最完美,最完好的保护我们珍贵的文物作为我们工作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原则,我们不会因为创作而对文物有什么损害,这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经常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比如在拍内景的时候我们基本上不打光或很少的光,我们尽量做到尽可能地保护它,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

对于故宫,很多游人只是在里面拍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从南到北走一遭就算完事。二位老师与故宫“耳鬓厮磨”这么久,能否推荐一下游览故宫时不可错过的“看点”呢?

王冲霄:我觉得故宫绝不是用一天的时间游览就足够的。很难给你做一个特别有益的途径,像我们拍摄时间跨度两年,其中有一年半的时间几乎天天在故宫,然而每次去还会有一股强烈的陌生感。多看、多体会。我觉得故宫不仅仅是中国建筑文物的一个最大的载体,也承载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灵史。

赵小丁:我觉得游览故宫有几种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你是如何游览,有一种叫走马观花,通常我们跟着旅游团比如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那么你一定是走马观花谈不上体味和体验,还有一种真正有没有想去体验故宫,我就建议你至少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准备点吃的,带点水,你从故宫的午门进去以后,你会慢慢的地体验和品味古代的皇宫的建筑群,它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都会给你一些不同的感觉和感受,我去了这么多趟故宫,每次再进还是有一些不太一样的感觉,有时候清晨进去空空的感觉,再加上一些阳光,给你的感受是很复杂,很说不清楚的感觉,这种古代的建筑它绝对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你去一遍就能够真正把它的内涵和更深层的感觉真正的一览无余的都把它体味得非常透彻,这是不可能的。

王导,请问您的这种陌生感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文人特有感伤吗?

王冲霄:绝不是文人特有的伤感,比如说大家司空见惯的太和殿,你在不同的时间去,它呈现的绝对是不同的状态,它是有生命的,故宫建筑有个最大的特点,它的建筑的体量、色彩是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天空永远是故宫的一个组成部分。故宫的黄和它的红与天空丰富多彩的蓝是融为一体的。不同的光影条件下,它的色彩完全不同。春夏秋冬,雨雪雾风,任何一种天象条件下都是不一样的。还有,各个建筑之间呈现的不同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上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可以有高高在上的视角,也可以有仰视的视角、平视的视角,另外在不同的心态下去看故宫也是完全不同的。在

你对故宫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或有一定了解以后,看故宫也是完全不同的。我和那些在故宫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专家在一起聊,故宫每天对他们都是新的。

在北京呆了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去过故宫,只是觉得,他过于沉重,他承载了太多的辛酸和历史的眼泪。不知王老师是否也有同感。我想我看了你们的《故宫》再走进故宫是不是会有更过的感慨?

王冲霄:你的感觉是很棒的,但是就像人的情感有喜怒哀乐、变化无穷一样,故宫所承载的情感也是极度丰富的。我们的《故宫》就是希望能够给观众带来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

v 对皇帝的“高端访问”

王导,这次的拍摄相当特殊,您作为两集的导演,拍摄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特殊的压力?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您是怎样克服的?

王冲霄:其实最初的计划当中我原来是承担了三集的分量,那个时候多少有一点自不量力的感觉,后来我自己主动推掉了一集。拍摄时候的压力真的很大,其实更多的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特别担心拍摄的东西对不起故宫、对不起这样一次非常难得的创作机会。拍摄过程当中经常会跟同事们交流,很多做电影的、搞文化的朋友都非常羡慕我,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另外,我们整个团队的配合非常的理想,每个人都很敬业。故宫最美丽的季节是在冬天,我们主体拍摄时间主要集中在去年冬天最寒冷的那段日子,而且由于故宫作为旅游景点的一个特殊性我们要避开旅游的人群,往往拍摄是在早上和晚上,游人不在的时候进行拍摄。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有一次晚上拍摄的时候,在后半夜有一些暂时没有工作的摄制组成员由于连日的疲劳很多人都裹着军大衣就睡在水泥地面上,在我拍摄间隙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非常的难过,整个团队为了这样的一个事业,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完成高质量的拍摄,没有对故宫的爱是很难想象的。其实也就是在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下,故宫的前期拍摄才得以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束。还有一点,由于我们这些创作者本身对于历史文化方面知识的欠缺,在脚本创作当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我们非常感激故宫的专家们,毫无保留地向我们讲解相关的知识,为我们整个创作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在这里非常感谢他们,整个故宫如果说有困难的话,也就是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克服过来的。

王老师《皇帝的家》这一集你主要想表现什么思想或感情?

王冲霄:《皇帝的家》主要是讲皇宫的后宫生活,这一部分历史上关于故宫的传闻是最多的,可能也是公众对故宫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我觉得在本片当中,一方面解答公众对于后宫生活的一些疑问,另方面也比较清晰地能够传达我在故宫拍摄过程当中的感受,我们常常说国家、国家,这样一个词,实际上对这样词体会最深的应该是皇帝本人,对他来说,国就是家、家就是国。从皇帝寝宫和皇帝办公地点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来,最早皇帝是在太和门办公,后来退到乾清宫,最后又退到养心殿,他的办公室最后和他的卧室只有一墙之隔,由此可见一斑。另一个比较强烈的感受,就是对于生活在故宫的人来说,包括皇帝本人在内,故宫实际上更像禁锢人心的大监狱,在本片当中有一些非常动人的历史故事,会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

王老师,你觉得皇帝开心吗?

王冲霄:开心的皇帝不多,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开心了,老百姓就不开心了。

王导,故宫里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吗?皇家有什么与老百姓不一样的生活习惯?

王冲霄:应该说故宫里面打动人心的故事真是太多了。我们在片子当中能够表达的恐怕连万分之一都到不了,我们过去包括古代的人们对于生活在故宫里的人,其实都是抱着很大的误解。我们往往看到他们很辉煌、很奢华的一面,在人们心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被权力异化了,以至于我们看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在《故宫》这部片子当中,我们在极力地通过我们的个人感受,想传达这样一个观点,这里也生活着和我们有相似情感的一群人,只不过由于他们地位的特殊,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或许皇家的生活与百姓完全不同,但他们的情感体验确实与我们很相似。关于故宫里面的故事,我们在未来可能还会制作一部100集的系列片,在那里可能会有更详尽的描述。

v 宫殿里的光影旅行

赵老师,您的申奥宣传片从故宫中汲取到灵感了吗?是这个机缘让您走进了故宫剧组吗?

赵小丁:拍申奥的时候,有一组镜头是门的背景,时装模特走在T型台上这么一个镜头,严格说申奥片是一个城市的大广告片,故宫在这里面它是作为背景存在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到这个伟大的建筑群当中捕捉更细节的东西,它纯粹是一个背景。申奥那个镜头它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古老的都市,一些传统和现代的人完美的结合,表现在影像上的主题,故宫这个片子我们从多个角度,从宏观到微观深入到这个建筑当中去,我们会通过它发现很多从这个建筑当中所延伸出来的历史,它是真正全方位的表现一个主题,实际上跟申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为什么想主拍摄《故宫》这个片子?有什么寄托吗?

赵小丁:拍摄故宫对我来说是一个和过去的创作完全不同的一种新的创作,因为过去主要是拍广告比较多,拍电影还有一些城市宣传片,因为这一次也是中央台邀请能不能一块儿参与拍这部比较大的片子,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我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发挥,因为纪录片的创作我过去也是不太多,我还是喜欢做一些过去没有做过的事,这跟电影的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为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您是如何表现它的壮观的,可以举例说明吗?是否会有压力呢?

赵小丁:这个问题我前面简单的说了一下,我说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它的特点就是对称和四平八稳,它的这种稳定性,包括四合院都是这种非常对称的建筑结构,皇宫整个也是延续这种大体上统一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严格说对于我们在摄影手段的运用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这种东西要是很容易给人造成比较呆板的,缺少动感的,当然皇宫的建筑给人家的视觉感受应该是稳定的,象征着皇权的这么一个特定的统治阶级在这儿居住的。我们反过来真正对于我们一个要从事影像创作的过程,我们就要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在《故宫》这个片子里面用了大量的延时拍摄,就像大家看凤凰卫视的时候有一个小的栏目瞬间一日,运用逐格拍摄的手段,让它在静中有动,看上去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一栋房子,摄影机的位置是不动的,镜头是不动的,但是太阳的光影是变化的,你可能在十秒当中看到了从春天变成了夏天,乃至到秋天、冬天上等。用这些元素我们就把一个固定的,缺少变化的比较呆板沉闷的建筑群,富于它生命,让它在细节上静中有动,这还是需要一些手段来达到的影像效果。

在拍摄时有没有因为要拍摄一个完美的镜头,而多次前往故宫啊?

赵小丁:因为我们拍摄的时候要躲开故宫的营业的时间,所以我们天不亮的时候就要进到里面拍摄,或者是黄昏的时候进行拍摄,所以说,相对来说,就比拍摄其他的场景确实从工作人员角度来说要辛苦一些,因为故宫这种场地是不可能不营业来专门一部影片拍摄的。

以前有没有用照相机拍过故宫?感觉和用摄像机拍有什么不同?两者的表现力有什么差异?

赵小丁:从前,陪朋友去的时候,我们拍纪念照用照相机拍过,但是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平面创作去拍过,但是故宫从前拍申奥和申博这个片子我们还是拍过很多次,但是故宫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建筑群,对我们来说我们每次拍它每次都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情,我们面临着这么如此规模的建筑群,故宫严格上说,中国的传统建筑它的建筑风格是非常对称的,四平八稳的,对我们拍摄来说它是一个难题。举个例子,像上海这个城市有很多西洋建筑,巴洛克式的建筑,很富于变化,跟古代的建筑是不一样的,这就对我们的拍摄更有挑战性,从光线、造型、构图几个元素上我们要想更多的办法让它看上去更富于变化,有一定的难度。

《故宫》的拍摄过程和以前您在拍摄电影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主要是从拍摄的角度上希望您谈谈。

赵小丁:《故宫》片子的拍摄跟以往的电影的拍摄肯定是有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故宫是一个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的一个很伟大的建筑群,在这里,它又有很多的历史和传说和历史的故事,它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的内涵在里面,因此,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应该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大家既熟悉又新鲜的影像感觉,可能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完美的境界,电影完全是从前过去没有的基础上,在白纸上做画的过程,你可以无限的夸张它,想象它,而故宫不是,不允许你过分的夸张和改变的一个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故宫的颜色令人印象深刻,很难想象整个宫殿的所有地方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请问赵

小丁在色彩元素上得拍摄心得。

赵小丁:故宫的色彩构成我觉得它确实象征着古代的帝王这种皇权的象征也好,或者至高无上的地位,红色和金色可能在古代是很极端的颜色,像金黄色通常平民百姓是不能用的颜色,它的这种色彩的构成实际上也是它建筑风格的特征之一。我觉得,我们很多网友都从比较专业的角度谈问题,我们这部片子在色彩和反映上,我们如何利用颜色的元素来反映故宫,或者讲述故宫的这么一个故事,我觉得我们确实在这方面有所考虑。比如说在现实部分,我们也会突出它的金黄色和红色,把这两种颜色提炼出来让它更强化一些,在历史部分,我们可能用比较单一的颜色,这是在大家公众约定俗成的层面上大家认为的这种色彩的感觉。另外,现实和历史的部分的结合我觉得也是通过颜色段落不同的表现,让它把逐个段落更加清晰的区别开,这样让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整个在叙事的过程当中把颜色元素,作为叙事的这一种手段,可能会比较有它一定的功能和效果。

在拍摄方面,对于色彩,故宫会不会显得太单一了?印象中故宫好像只有红色?

赵小丁:颜色的单一复杂与否是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刚才我说过了,其实故宫建筑主要的色彩构成实际上是金黄色和红色,这两个颜色可能是古代象征着皇权和贵族的颜色。但是故宫实际上大家将来看影片的时候会发现,《故宫》这部片子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你会从中看到这一片皇宫会让你联想,引申出不同的话题,从历史,到现实,到人物,到礼仪和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节目,你的这种担心我觉得是多余的,不会说我们拍故宫,只是从天安门拍到景山后面的这么一个门。如果看了这部大型的纪录片以后,你会读到一部历史,会读懂很多东西。

作为《故宫》的首席摄影师,有多少助手协助您工作?您个人认为《故宫》哪部分拍的最精彩?

赵小丁:《故宫》拍摄分了很多组,由于工作量比较大,都是多个摄制组,很多导演同时在进行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从视觉的造型总体上设计一种可能性,让将来整个影片的总体上有一些需要整部片子从始至终贯穿的可能性方面,我主要在这部分进行参与一块儿构思和设计,其实真正平常工作的人很多,大家都是分成很多组大家同时在进行工作。

v 话说摄影:天才与数学公式

成为一个好的摄影师需要天赋吗?还是勤奋更多一点?

赵小丁:我认为一个好的摄影师天分可能占三成,勤奋占七成,确实是需要一些天赋,有些东西不像1+1等于2,美学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的,所以有时候需要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实际上有的时候是一种与生俱来,还有成长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因素,还有你所吸纳的知识,你所成长的环境甚至你的品位都会有影响的,这些都会反过来对你在摄影上的创作产生影响。

跟张艺谋这种大导演合作和跟《故宫》这些电视导演合作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们能指挥得动你这样的大摄影师吗?

赵小丁:我觉得作为摄影师他的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决定了他是不管导演是有多大的名气,在导演的大的创作思路下来帮助他完全他的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摄影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的,我认为一个具有职业素质的摄影师不会因为导演是一个多大的导演,还是一个年轻的没有名气的导演,不会有这种区别,你在创作上你要完成你的任务,你的任务就是帮助导演通过画面和视觉的造型来完成导演所要阐述的东西。

作为摄影师,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是否会有更大的创作余地?

赵小丁: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提不错,我觉得纪录片的摄影师要求更高一些,因为他往往要求他有导演意识,在现场拍摄时,对一些景物的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些导演的工作,我评价纪录片的摄影师一定要有导演的意识,你拍什么,怎么拍,景别是什么,我觉得作为摄影师来说在瞬间是要做出选择,它的创作空间相对来说更大一些,一个好的纪录片摄影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我们有一些摄影,举个例子,包括我们台里面看过一些对大型事件的转播,我记得印象深刻的,原来有一次转播过日全食,成了全食的时候,光都被遮住的时候,有的摄像师把光圈打开了,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失误,这时候你恰恰需要给观众展现给暗的,我觉得作为纪录片摄影,这些细节的专业素质都应该很过硬,不管在任何场合下都应该做出判断和选择来完成他的任务。

在摄影境界上的最高追求是什么?是唯美吗?因为这是我看您的作品后的印象。

赵小丁:我认为所谓唯美是造型风格的一种,但是唯美不是唯一的造型风格,我觉得《故宫》这部片子的造型风格就不是单纯的唯美,因为如果只是唯美就不能涵盖《故宫》这么一部伟大的题材。

很多和您差不多大的摄影师都尝试着去做了导演,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您有过想当导演的冲动吗?如果有,您最希望拍摄什么题材的片子?

赵小丁:目前我没有做导演的想法,好象从摄影师改行做导演的确实很多,演员改行做导演的也很多,我觉得这是每个人的爱好和志向决定了他们的选择,也不是说这就像一个数学公式似的,一定当了摄影和演员到了一定程度就要改成导演,这没有因果关系。

从卧虎藏龙到英雄到现在的七剑,是不是代表了摄影界风格的一种走向?

赵小丁:我觉得从卧虎到英雄,到七剑从造型风格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三部影片,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每部电影都会找出一种适合电影叙事风格相对应的影像风格。

个人平时比较喜欢看什么样的电影?作为摄影师,您喜欢《七剑》的拍摄方式吗?

赵小丁:我平常喜欢的电影的种类比较多,既喜欢看美国的大片,其实我也比较喜欢看泰国和韩国拍的一些片子,我爱好比较广泛,不是只喜欢某一种特定风格的电影。关于《七剑》我觉得用一些动作设计我还是很喜欢的,但是作为这部影片的总体,我觉得好象演员的搭配上有点问题,这些演员好象不大搭调,自己演自己的。

你对现在流行的DV拍摄怎么看?是觉得这对普及摄像很好,还是觉得糟蹋了摄像这个神圣的事儿?

赵小丁:我认为,摄影这个行业决定不只是被少数人用来能掌握它或者能操控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是特别积极主张家庭式的DV和摄像机进入家庭以后,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享受摄影的快乐,其实摄影和影像就是一个人喜怒哀乐的表现,并不是什么神圣的高不可攀的一般人不可能用的东西,我主张摄影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联得特别紧密,每个人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家庭影片和自己的这部片子的摄影师,你可以随心所欲操作它,就跟我们平常拍照片,很多对照片有爱好的爱好者们,慢慢的都会走到一个很专业的层次上,尤其是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有这种可能性,我是希望普通的老百姓跟摄影也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您觉得人物、自然和像故宫这样的人文静态景观,哪个最难捕捉其神韵?

赵小丁:拍人物和拍建筑这种东西它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两种被摄物体是完全不同的被摄物体,人物你可以捕捉他的情感和情绪,从心灵外化的一些感觉,包括他的形体,你拍像建筑这种东西,我觉得更多的是它的形态,所谓的人物是形神兼备,但是拍建筑这种纯静物的东西你要富于它一些生命的动感的变化,我前面说过的像光影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等,你要不富于他这种内部变化的话,这种死的被摄物体它只是一个外形,你拍摄起来是比较难的。

刚才说希望尝试不同的拍摄。电影,广告,纪录片您都已经经历过了。下一步,您更希望去尝试什么?

赵小丁】我拍摄过电影、广告、纪录片、MTV,我想了一下,这几种不同风格的影片好象我都尝试过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摄影师应该更多的尝试不同的风格样式的片子,这样对你技巧的基本功的练习和积累是有很大的不好处的,因为无论是电影、广告、MTV,每一种不同的片子,它的美学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它的创作的手段和技巧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希望每一个摄影师都可以尽可能尝试不同片种的创作。

很多电视人、电影人一提起记录片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什么记录片拥有这样特殊的地位呢?它是摄影的珠穆朗玛峰吗?

赵小丁:纪录片有它独特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它的记录给人的真实的震撼,这种东西不是像故事片所完全虚构的一个事件。以前《东方时空》的百姓生活就是离你特别近,这种魅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您认为自己的摄影水平怎么样?您满意自己的作品吗?

赵小丁:我对自己的作品,我认为我从来不会百分之的满足,因为,你要是满足的话,我永远认为我下一部电影可能做得更好,至于水平是大家来评判的,好象我没有权利对自己做评价。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 CHINA ■长城The Great Wall 1987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Imperial Palace 1987 ■泰山Mount Taishan 1987 ■莫高窟Mogao Caves 1987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198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Peking Man Site at Zhoukoudian 1987 ■黄山Mount Huangshan 1990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1994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1994 ■武当山古建筑群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1994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Historic Ensemble of the Potala Palace, Lhasa 1994 ■庐山国家公园Lushan National Park 1996 ■峨嵋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 Mount Emei Scenic Area, including Leshan Giant Buddha Scenic Area 1996 ■平遥古城Ancient City of Ping Yao 1997 ■苏州古典园林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1997 ■丽江古城Old Town of Lijiang 1997 ■颐和园Summer Palace, an Imperial Garden in Beijing 1998 ■北京天坛Temple of Heaven: an Imperial Sacrificial Altar in Beijing 1998 ■武夷山Mount Wuyi 1999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 1999 ■青城山—都江堰Mount Qingcheng and the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2000 ■皖南古城:西递和宏村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2000 ■龙门石窟Longmen Grottoes 2000 ■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000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 2001 ■古代高句丽王国的王城及王陵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2004 ■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 2005 ■中国安阳殷墟Yin Xu 2006 ■开平碉楼与村落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 2007 ■福建土楼Fujian Tulou2008 ■五台山Mount Wutai 2009

中国传统文化与故宫设计之美

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建筑之故宫 王璠 设计学院工设0901 0601090109写在前面:旅游文化作业里我选了皇家园林建筑故宫为研究对象。虽然故宫是个巨大课题,而我的题目范围也定得很宽泛,以文化的眼光看故宫这个庞大的古代园林建筑群的天人合一,或许不自量力,(故宫的期刊到现在依然受欢迎)。构思此文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也不由地感叹故宫的华丽如此不可复制和沉稳的座座宫殿底下蕴藏的巨大能量。 概述:“天人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天地人,整个大系统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天地人和中的“和”似乎是古代中国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因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人们当时还处于祭天,以天为神的思想阶段。在处理人与天、与地有独特的一套方法,并且不无科学道理,在形式、内涵上达到内外的天人合一,使其具有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天 ——故宫与天象 故宫又名紫禁城,源于汉书:“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而在此的紫微代表为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北天极星宿划分的三大区域之一的中心区域紫薇桓。 皇帝,天之子;紫禁城,天子之居地。有种天地间,舍我其谁的霸气,带着肃穆的庄严,除了天,在地上,没有能比得上。 从隋朝就延续下的“天象建城”的法则,在故宫一一体现。在古代星图上,不但有天皇、上将、上相、尚书、少尉、嫔、妃等,人类社会都能与之对应。天作为古人膜拜仰望的对象,说到底也是一种人们的臆想,而此作为一种美好愿望放在他们现实中膜拜、仰望的天子上。这可以作为古人对天地的初步认识,这是形式上的最初的天人合一。 人 ——故宫与儒家 儒家讲“礼”,其重要性有时甚至可以是一种社会秩序,而把建筑礼制化这一特点在故宫中的建造与严谨的排列上,不难发现上下级的区别之明显,等级意识之重。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及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所谓君、父、夫为阳,臣、子、妻为“阴”;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以此确立了以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的封建

纪录片分析《故宫》

展望历史的背影 ——纪录片《故宫》第一集——“肇建紫禁城”评析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而又细腻、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它的历史。那恢弘的建筑、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都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本片为了清晰、客观地将这一伟大奇迹展现给观众,在制作上独具特色。高超的特效、完美的声画处理、精彩的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以第一集“肇建紫禁城”为例。它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讲述故宫的修葺过程。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镜头慢慢向后拉,由细小的人物一直到俯拍的故宫的全景,瞬时造就了一种大气磅礴的基调。精彩的特效是本片的独到之处之一。片中多次出现电脑特技、三维动画等技术进行历史的还原、情景再现。当历史还原到建文帝朱允蚊与燕王朱棣二人的“靖难之役”时,逼真的特效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空旷的天地下一阵寂寥的箫声奏起,给人十分真实的质感。 大量的推拉镜头、降格拍摄等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对光线的控制上也把握得独到好处,天空中流动的浮云,表现出了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特技镜头的运用极具运动感,同时又动静结合。 片中还善于制造悬念。伴随那个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声音,我们会思考,那大量的木材是如何运送到目的地的?那些沉重的石料又是怎样运输的?片子运用特效将历史还原,俯拍的河流中漂浮着巨大的木材;仰拍众多的采石矿工,逆着阳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艰辛的付出。通过不同角度对各种工匠的特写,突出了故宫建造工程的浩大与难度。正是因为无数人的自我奉献、牺牲,才有了我国建筑文明史上的奇迹。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弘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抑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缥缈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使得影片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那个极具表现力的解说词,也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集中将我国的文化特色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故宫,正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片中将我国的绘画艺术也融入其中,《燕京八景图》中精妙绝伦的景色独具特色,细腻的笔法描绘出当时北京的美景与风情。 这类纪录片的难点之一就是讲述历史事件。时间的跨度、人物、事态的发展很难表现得尽善尽美,本片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完美,在人物的动作、语气、场面调度上也都显得相当细致。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部大型纪录片一一《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同样是大气磅礴,同样运用电脑科技复原了大量的历史原型,用历史的眼光进行情.景再现。这两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在价值上平分秋色.表现上却有些雷同。我们会发现,国内所拍摄的宫殿庙宇,通常以开、关门为表现手法,不免有些单一。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皇权与沉重的历史。天际的太阳缓缓而落,映红了天空与云霞。《故宫》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是一种文明的延续,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当镜头又一次拉出、俯拍故宫全景,我们看到这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历史的车轮虽已渐行渐远,但文明却犹如一张永不褪色的水彩画,为世人所铭记。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截止2019年7月 55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截止2019年7月55个)截至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 一、世界文化遗产(37项)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2.秦始皇陵(陕西,1987.12)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1987.12) 5.长城(北京,1987.12;辽宁九门口长城(水上长城)2002.11) 6.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西藏,1994.12;大昭寺,2000.11;罗布林卡,2001.12) 8.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9.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10.庐山国家公园(江西,1996.12) 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和环秀山庄,1997.12;艺圃、藕园、沧浪亭、狮子林和退思园,2000.11) 13.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14.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1998.11) 15.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北京,1998.11)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18.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20.青城山和都江堰(四川,2000.11)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24.殷墟(河南,2006.7.13) 25.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26.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兰文化课程论文题目: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兰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细水长流,博大精深,一直以来都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和精神慰藉。在这博大精深中蕴含着历代哲人仁者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感悟感激,以及心灵的寄托与安放。陶瓷兵俑巧夺天工;万物生息奥妙无穷;在人类与自然无声的交流中,上下五千年的荣光因此而生。 一木一心声,一花一世界。然而不是所有的花都能成为一种不朽的文化。“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享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称号的兰花确是中华岁月长流里千万花丛中最令人心神俱震的奇葩。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长在深山野林,“长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高洁清雅,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兰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因她的清逸典雅,入诗入画入乐,直至入了人心,成为亘古磨不灭的精神。 于是,默默演奏着生命乐歌的花之君子,步入了得志亦或失心的诗人的生命。“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齐白石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忽忆往时坊巷里,绍兴音唤卖兰花。”叶圣陶于兰中看到了往事旧尘;“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鲁迅于芳香中表明沉思;“幽兰奕奕待冬开,绿叶青葱映画台”“浅淡梳妆

原国色,清芳谁得胜兰花”。千古流传的吟咏只因将兰当成了知音,只因她一朵欲待绽放的花蕾便成就了中华文化中浓重的一笔。 兰是一种艺术,她静静舒展的叶瓣惊艳了艺者的眸子,铺就一张灿若银辉的画卷。国画重在神似,在对兰花的描写中同样着意于兰的神韵与秉性。不同的画家画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写意画中,画家笔下的兰花多用水墨来表现兰花的美丽叶态和花质的素洁,追求天生素质、大朴大雅的神韵。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意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 兰字多是对美人的称谓,兰花亦是美丽的象征,若是巧用几抹颜色点缀在叶中,更是有一番风韵。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灵动自有清韵在,比自然中的更为美丽。 入诗入画,如诗如画,在乐者的耳中,她似轻捷跳动的音符,心神起舞,心驰神往。回眸一曲《兰花草》,惊鸿一瞥《俏兰花》。那醉人的音律,扣人心弦,翩若君子,皎若皓月。成为中华洪流中涓涓的一汪清泉,透彻人心,熠熠生辉。 被人历代吟咏的,除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优美的画卷,涓涓的乐声,最为重要的是那丛中屹立的清洁高傲,那是君子之清,君子之骨。 中国兰文化的奠基人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爱国诗人养兰、赞兰,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气节。中国现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从小钟爱兰花,他与兰花的深厚情缘,为兰文化增添了风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纪录片《故宫》观后感 通过这次《故宫》的观看,我被它博大精深深深震撼了。故宫,这个见证了中国从明朝到清朝,从兴盛到衰弱的建筑物深深的吸引了我。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我从没有去过故宫,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古装电视剧。午门,藏经阁,乾清宫...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通过这次收看了纪录片《故宫》让我对它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一座座辉煌的宫殿,雄伟的中远景拍摄。故宫,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都很喜欢看这种具有人文风味的纪录片。很高兴,这次能有幸看到《故宫》,自觉收益匪浅。纪录片《故宫》充分挖掘了其中的特别点,整个纪录片分成十二集,分别从紫禁城的肇建,建筑群的建造布局,和其中所反映的中国五千年的礼仪制

度,紫禁城的文物来全面介绍。故宫不紧紧是一个包含大量珍贵物品的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从兴盛到衰落的见证。 很不愿意提及近代中国的历史,每当在课本上出现或是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我都会尽量避过去。外国侵略者夺走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珠宝、人民的生命、雄伟的建筑物,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在一些古装剧里,经常会出现故宫的镜头,我时常被他的雄伟所吸引,一直想去故宫亲身体验一下。虽然一直没有机会。但是通过这次的纪录片还是让我对故宫有了很深刻的了解。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介绍作文5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介绍作文5篇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构造严谨,装饰精美,文物众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介绍作文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介绍作文范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给大家当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帝皇之家——北京故宫,现在我先对故宫作个简单介绍。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你们对故宫有个初步的了解。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又叫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不来故宫,枉来北京!”相信今天的故宫一日游给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位游客朋友,再见!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介绍作文范文二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 提起故宫,我们就会想到深红色的宫墙、金黄色的琉璃瓦和极富中国特色的飞檐,可以说是雕梁画栋,梁柱涂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宫》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参考,希望帮助到您! 《故宫》纪录片观后感【1】北京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这座气势宏大的古代建筑。 从酒店出发经过了几十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故宫。抬头一看,呵!那高高的城墙把故宫紧紧围住,为这座雍容华贵的宫殿增添了几分别致。那朱红的大门,以及大门两旁的石狮子,显得那么古香古色,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御花园里,古柏参天,每一棵都长得十分茂盛。各式各样的怪石异花坐落在园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我这儿摸摸,那儿瞧瞧,看得不亦乐乎。 走进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一条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上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的大圆珠,建在高

约五米的汉白玉台基上,上挂”光明正大”匾。前后各有三座石阶,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其图雕刻活灵活现,足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阅览之后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赞不绝口。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又称为”金銮殿”这座大殿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宫殿。 走出太和殿,走过中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就来到乾清宫。这是皇帝的寝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乾清宫既然是皇帝住的地方,就一定不会比其它的宫殿差了。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乾清宫为黄琉璃瓦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殿内也铺满了金砖,让殿内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在殿内的正中央,有一个金色的宝座,宝座后面有屏,而在屏的两边,设有两根粗粗的金柱。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不低,宝座两头还有暖阁。乾清宫的确很酷吧?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建筑多数倚靠着围墙,只有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搭建在园中。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各色的石子铺在地上,拼成了900多幅不同的图案,沿路欣赏,趣味无穷。在古代,这里是帝王后妃休息散心的地方,老百姓不得踏入半步,所以,在古代老百姓眼中,这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禁城”.御花园以它古木繁花、亭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集锦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集锦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集锦一 我喜欢的故宫,是端庄美丽的故宫,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每一次和爸爸妈妈去北京玩,我都会让他们带我去故宫看一看,再一次感受故宫的大气。 故宫位于北京的城中心,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许多人喜欢的故宫都是那个留下了许多传奇历史和故事的故宫,我喜欢的故宫,则更多的是其宁静和美丽的氛围,每一次走进去,都能够感受到那种再多人参观也撼动不了的宁静和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厌的美丽。 我喜欢的故宫,是那红墙环绕着故事的故宫,那红墙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更显出其气魄,若是有谁认为我们中国的艺术设计没有特色,我都会向其推荐我们中国的瑰宝——故宫,这座气派的皇家宫殿浓缩了那个时代艺术设计的精华,其美丽的配色无论多少年后都还是可以动人心魄。故宫是中国美的代表,亦是世界文化遗产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也是我心中最美的中国。 从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故宫看过之后,我就喜欢上了这个端庄美丽的宫殿。这和西方的宫殿不同,故宫的颜色搭配是大胆的,却又在这种大胆中把握住了那份协调,使得故宫那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也一点不让其显得俗气,只显出其大气来。就连我这个去故宫参观时还很小的小孩,也喜欢上了故宫的美丽,还吵着嚷着让爸爸妈妈给我拍了许多在故宫的几年照片,现在都洗出来挂在我书房的墙上,来

一个小朋友,我都要给别人介绍一遍,这是我在美丽的故宫拍的照片。 我喜欢的故宫,或多或少都带着些自己的偏爱,然而无论是谁去参观了故宫,都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的偏爱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集锦二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蕴藏着人们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例如:夏、周、商三代国家的出现和发展,农耕文化,许多古人的遗址等等。历史也是民族赖以认同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基础,历史需要我们肩并肩去守护它! 回首历史,中华文明的拓展,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这些我们中国历代走过的旅程仿佛还历历在目,挥之不去。不过在这些我国古代繁荣景象的背后曾不知有多少惨不忍睹的事件在上演:黄河流域中为了争夺土地、财务,部落间经常发生战争;秦始皇期间,滥用民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3003868.html,)使民不聊生,秦二世即位后,更加昏庸,最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商鞅变法,却遭酷刑而死……历史是如此的深重,历史是如此的灿烂。脚下的每一步路,似乎都成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穿越。在现代,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遗产少之又少,如果我们现在还不保护它们,那我们中华儿女岂不是太对不起以前的辛苦劳动者了吗?古老的中华民族,面对头顶上的那片天空,迷惑,畏惧,无奈而又向往。谁会想到千百年后的文化遗产,会成为中华儿女探索的终点呢? 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多关注我国的民俗传统,积极投入到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中华文化遗产一定会得到保护和发扬! 遗产已经成

《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 精品课教案

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 【教学目标】 1.梳理文脉,理清顺序,体会本文说明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脉,明白本文的说明顺序。 2.体味本文按空间顺序说明,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作品综论 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合作拍摄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拍摄时间长达三年,是迄今为止中国投资最大、制作最精的纪录片。原来对故宫的拍摄仅仅停留在旅游线路的介绍,或者只是建筑知识的点滴反映,广大观众对故宫还是陌生的,一知半解的。而现在的《故宫》则是第一部对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立体式展现的纪录片,在主题、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堪称纪录片的经典之作。《故宫》是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央视已经播出的只是精华版,只有12集,每集50分钟,本课就是其中的第七集《故宫书画》。据了解,百集系列的《故宫》正在制作当中。 《故宫》采用主题式结构,分别从建筑历史、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四个部分对故宫六百多年的历史进行立体式的介绍。纪录片采用以物说史的方式,向观众全景式地介绍了故宫建立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修缮历程和近代历史性的转变,突出介绍了故宫的功能用途和馆藏文物,以厚实凝重的历史沉淀打造了一场中华文明的盛宴。 对共同的历史经历的认识和认同,从而产生一种历史意识,是一个民族团结和联合的纽带。建构这种历史意识,是历史文献片当仁不让的使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历史不可以忘记,文明更需要传播。悠久的历史是今天最好的镜子,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故宫是一段中国历史的见证,故宫的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古老的华夏民族心灵的活化石。历史文献纪录片《故宫》,揭开了故宫神秘的面纱,观众看到了古老、真实、宏伟、博大的建筑群,看到了大量的神秘而又价值连城的文物瑰宝,了解了宫殿里面、文物背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在这里,历史是形象的,是真实的,也是凝重的,通过电视声像结合的传播手段,让观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实录

大型高清纪录片《故宫》拍摄及前/后期制作简介 [作者:中央电视台刘新] 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我国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层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 从1999年10月1日拍摄制作《99年国庆阅兵》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已经走过了六年的时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拍摄、制作了《99年澳门回归》、2000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度中法文化年-雅尔紫禁城音乐会》、《正大综艺》栏目的多个国家的专辑等,通过高清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获得了更加优秀的电视作品,其中《正大综艺——芬兰专辑》获得第三届SONY高清杯佳作奖,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的宣传片获得2005年全国数码剪辑大赛三等奖。在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开始拍摄之后,2004年8月,大型高清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投入拍摄,目前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中央电视台在不断运用高清电视技术的同时,高清电视技术设施也在不断增加和升级,从当初的5套单机加6个讯道的转播车,到现在的10套单机和8讯道电视转播车及两套HDCAM SR 高档拍摄系统,从原来的两套高清对编系统,到目前的20多套高清电视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具有采集、下载等多种功能的高清“苹果非线网络”系统的建立,使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制作有了更高更新的技术含量。将于2006年1月进入前期拍摄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澜沧江——湄公河》,届时不仅有7套单机参与拍摄,还将采用1套具有HDCAM SR系统的最新高清摄像机进行澜沧江流域世界级文化遗产的拍摄。 作为负责中央电视台高清电视技术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的部门,技术中心录制二部在努力推广高清电视技术的运用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高清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仅进行了高清广角镜头和高清录像机的对比测试,并摸索和总结了高清摄像逐帧拍摄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高清电视制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技术支持,其中我们独立拍摄、制作的高清电视专题片《家园》,获得第二届SONY高清杯艺术特色奖;2004年,我们还与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合作,进行了高清度图像序列标准的拍摄测试,为确立电视画质的检验标准提供了大量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4课时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试题选修6

第4课时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 一、选择题 1.从午门到神武门形成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故宫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轴线上,采取严格对称的院落式布局,按照使用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等级安排建筑的体量和空间。由此体现了明清故宫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B.强调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C.强调皇权至上的威仪和国家大一统的气势 D.强调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解析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一切(包括建筑)都必须服从皇权至上这个主题,故选C;其余都是特征之一,但都必须服从C。 答案 C 2.如图所示的“正大光明”牌匾悬挂在( ) A.乾清宫 B.坤宁宫 C.交泰殿 D.东宫 解析此匾和清代皇帝选择太子有密切关系,皇帝将拟好的传位诏书放于此匾背后,答案为A项。 答案 A 3.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是最高一级,考中者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是( )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文华殿 解析保和殿是皇帝举行盛宴和科举殿试的地方,正确答案选C项。 答案 C 4.下列对故宫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②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③它积淀了

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明清故宫不仅是一座殿堂,更是一座承载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的传统宝库,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劳,正确答案选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宫)宫内的建筑按照前朝后寝的格局布局,以……前的广场为界,分为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两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文化遗 产荟萃》(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走进故宫,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在碧蓝的天空下闪闪发光,红色的宫墙、城门、立柱、门窗鲜艳夺目。红色与黄色构成了北京故宫的主色调。登上景山,南望故宫,重重叠叠的屋顶汇成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在四周民居灰色屋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 文化遗产荟萃》(人民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故宫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故宫的主要 建筑应该如数家珍,请你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外朝的三大殿和内廷的后三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故宫的建筑特色,并说明这一建筑特色的原因。 答案(1)外朝的三大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内廷的三大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2)建筑特色:红色和黄色是故宫的主色调。 原因:黄色象征尊贵;红色象征繁荣、兴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屋顶等第制度,明、清仍沿前朝之制,以四阿(庑殿)为最尊,九脊(歇山)为

紫禁城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

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它通过所用的材料及造型风格等,不仅体现出了一定社会时代的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并且也体现了一定阶级民族时代的心理情绪,精神风貌和精神理想。北京故宫,即紫禁城,更是我国历史上巅峰宫殿建筑的完美典范。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紫禁城建筑中所体现出得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一、紫禁城概况 我想,要谈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首先是要先介绍一下紫禁城。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其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外朝;北为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它是世界上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它是我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单位。紫禁城的建筑群集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和哲学思想,以及规划严谨的布局,主次分明的宫殿群,灵活多变的建筑组合,完整的体现了东方文明的精髓和成就。那么,紫禁城体现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下面就具体讲述“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 二、“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老子等都阐述过自己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人就是自然人和自然本身就是一体的,从而把这种人工文化看作人的有机延伸,又将自然看作是建筑的文化母体。紫禁城背倚景山,南面环水,东西南北四周散布日月天地坛。其中天地日月根据“乾南坤北,日升月降”这一思想而命名。兴建紫禁城时, 为了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 用挖掘护城河的泥土在宫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 又从护城河中引出水流, 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 并让它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由上可以看出,故宫这一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体现了中国古人思想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它是一种“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为现实而崇拜模仿,又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做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

大型纪录片故宫分集内容简介

分集内容简介: **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一座城市兴起的开端; 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本集内容是紫禁城建造历史的展示,在历经百年的规划、设计与修建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大的历史震荡,本集将告诉你这座经典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是怎样诞生的。 ** 第二集盛世的屋脊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当时间留在十八世纪时,中国封建**最后的文明辉煌,在乾隆年间宫廷建筑、皇家园林的改扩建中达到鼎盛,奠定了故宫建筑群的最终布局。 ** 第三集指点江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若水,君若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作为东亚**地理图上的要塞,北京已经占据了前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战国时期以来,各朝就在此筑城。中国历史上三个皇朝的都城就在这里。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统治的中枢神经,紫禁城的政务功能,承载国运兴衰。政令由此发出,通过遍布全国的官僚体系实现对广袤国土的管理,同时根据反馈制定新决策。本集以明清政务不同入手,通过明清政务比较来展现中国封建**政务体制的流程,并呈现其中细微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产生的巨大的历史效应。 ** 第四集礼治天下 本集表现内容为典章制度。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心,紫禁城是中国封建**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上演的地方,舞台就是以太和殿为主的三大殿。本集是以乾隆一代为主,嘉庆道光为辅的历史线索,展现最重要的礼仪活动,包括:登基大典;大朝会(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殿试与传胪;祭祀(天、地、农、祖)。同时,又穿插着英国人斯当东,“他者的眼光”叙事视角。所有的礼仪再现,所有的意义思考,就都包容在一个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历史断片中。 ** 第五集皇帝的家 方面的阐述。从生活文物到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到宫廷生活,用客观的角度揭开了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向人们呈现出紫禁城中最真实的生活点滴。 ** 第六集故宫的玉 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 玉的风骨与精神已成文化。故宫里的玉沉淀着紫禁城的历史,凝结着爱玉人的生命。这些玉器都是宫廷里的艺人们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也是数代皇帝广收博采所藏的珍品。我们将通过对故宫的玉的拍摄,折射出支撑着那段历史,引领着那些生命的文化与信念。 ** 第七集故宫的陶瓷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文化闻名世界。故宫的瓷涉及到宫廷日常生活及休闲玩赏等各领域的活动,它们蕴含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通过对故宫的瓷的展示,又折射出陶瓷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 ** 第八集故宫的书画 故宫是中国绘画收藏、保存与研究最重要的地方,中国宫廷藏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气质最生动、最直观的记录者。本集将故宫藏画的汇集、流失与回归和民族的命运、中国文化命脉的发展与延续形成最鲜明的对应。 ** 第九集宫廷西洋风 故宫的馆藏文物并不全是国货,也有相当数量的舶来品,这些舶来品承载着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点滴脉络,表露着中国封建**最后数百年间泱泱华夏不同寻常的地位,述说着那个时期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足以令后世自豪的天朝大国形象。 本集线索沿着西方宗教势力渗透的脚步展开,展示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与初步兴起的工业文明的碰撞与冲击,以及透过藩属国贡品的中国风格,考量华夏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 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是一座被封建皇权专制紧紧包裹着的宫城,尽管是整个封建国家的运转中枢,执掌着整个**的稳定与发展的运行方向,

尔雅《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2017

1如果以职场作比,“或跃在渊”意为()。 A、 潜心观摩 B、 审时度势 C、 恪尽职守 D、 飞黄腾达 我的答案:B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中“武”革命的对象是()。 A、 夏桀 B、 周文王 C、 周厉王 D、 商纣王 我的答案:D 3“雷起于起处”体现了()圆而通的智慧。 A、 程颐 B、 邵雍 C、 孔子 D、 朱熹 我的答案:A 4如果将“屯”卦颠倒,则变成()卦。 A、 蒙 B、 离 C、

震 D、 谦 我的答案:A 5在“先天八卦方位图”中,“山泽通气”指的是()两卦。 A、 乾坤 B、 震巽 C、 坎离 D、 艮兑 我的答案:D 6如果乾卦是君,那对应的坤卦即为()。 A、 民 B、 臣 C、 夫 D、 地 我的答案:B 7《易》说龙非真龙体现了六十四卦表现哲理的()特色。 A、 比喻 B、 象征 C、 对比 D、 间接 我的答案:B

8蓍草占卜第二变后,余下的蓍草不可能是()根。 A、 40.0 B、 36.0 C、 34.0 D、 32.0 我的答案:C 9“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坤卦中哪一爻的内容? A、 初六 B、 六二 C、 六三 D、 上六 我的答案:C 10六十四卦由两个八卦符号组成,位于下面的称为()。 A、 内挂 B、 外挂 C、 悔卦 D、 初卦 我的答案:A 11河图中,居于下面的两个数字是()。 A、 一、六 B、

二、七 C、 三、八 D、 四、九 我的答案:A 12()创制了八卦。 A、 盘古 B、 伏羲 C、 蚩尤 D、 黄帝 我的答案:B 13“三羊开泰”这一成语与《周易》中的()有关。 A、 九辟挂 B、 十辟挂 C、 十二辟挂 D、 十六辟挂 我的答案:C 14用以占卜的铜钱数量是()枚。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故宫文化的现代传承

故宫文化的现代传承故宫文化与中华文明 如果说金字塔代表了埃及的古文明,早已毁坏的空中花园是巴比伦最美的建筑,性爱神庙代表了古埃及,长城则是中国的象征,这些建筑古老且神秘,却无一不是反映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但他们只是记录了一个阶段的文明史,一段后来戛然而止的历史。 中华文明已经走过了悠悠五千年,若要在这万千世界里找寻一方能完整记录民族文明史的“唯一”,故宫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故宫是皇家的建筑、是古代东方建筑的典范之作,更因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和营造水平,收纳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表达——这座皇宫里富有的收藏,是历代帝王收集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历经康乾盛世,皇家收藏规模达到了极致,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藏品中都能一一得到充分的印证。而故宫的建筑则以凝固的形态,将故宫的语言铸造在其中,一条中轴线、金色琉璃瓦、朱红高宫墙,一砖一瓦都留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华夏文明从萌生到发展、到辉煌的文化链。 经过了蜕变、磨砺过风雨,承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接续着今天的现代文明。今日的故宫已不仅仅让人联想起紫禁城,更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学习新兴起的“故宫学”。恰如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郑欣淼所说,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了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可以说,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对故宫文化的重视, 就是为了使故宫保持长久的鲜活生命力,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故宫对我们的意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故宫文化的理念表达 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上任伊始,一边大力修缮故宫,一 边积极推动“故宫”向“故宫博物院”转变,并将之作为每个故宫人 肩上的责任,他除了四处走访征求意见外,还在文化行业、机关单位 及各大高校做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巡回 演讲,从各个方面解读故宫文化,他认为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中华文 化的脊梁和中华文明的高地,从提高故宫文化地位为起点,扩大故宫 文化的传播。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单霁翔院长不仅仅指 的是完成故宫的修缮工作,故宫文化的有序传承更值得我们拥有。如 果说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郑欣淼在任十年间,将故宫的文物做了全面 的梳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单霁翔院长则将故宫文化高调地发扬光 大,大张旗鼓地向世人宣扬故宫文化,让更多的人重视从老祖宗就开 始传承的故宫文化。这是一种可喜的转变,从少数人关注的庙堂之高, 到众人瞩目的民族传承,“故宫文化人人有责”的理念得到普及,这 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需要看到的。 故宫文化的多媒体传播 过去的时代,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故宫博物院和昔日殿宇 重重的帝王宫殿一样,似乎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众多的文物从不被 世人所见。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 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 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在这里,无论是古书画、古器物、宫廷 文物,还是书籍档案,只要馆内的文物藏品,都可以瞬间在你的眼前 出现,供你欣赏、品鉴。这是科技的力量,更是故宫跟随时代的创新, 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举措。然而,故宫文化的传播渠道却不止如此。 2003年,故宫博物院联合央视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纪录片 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 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 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 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紫 禁城这个昔日的皇城禁苑终于向公众全面敞开了大门。纪录片中用了 大量的电脑特技和三维动画显示强大的时空再造能力,这不仅展示了 故宫的博大精深和无与伦比,更让该纪录片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 大、制作最精细的一部“国家级”纪录片,且开创了商业纪录片的新 纪元。“《故宫》的拍摄是一次文化行动,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纪录 片的商业化运作摸索一种经验。”编导王冲霄如是说。故宫在传承文 化的同时,有了意外的惊喜收获。 如果说器物留存了文化印记,那台北故宫不可不提,是故宫文化不可 缺少的一份子。在文化传承方面,台北故宫同样不遗余力,台北故宫 之教育推广除了各类出版品与专题讲座外,更针对不同年龄与背景之 观众让文物走出展柜,踏上立体的戏曲舞台,融入精致优雅的戏曲演 出中,静态的文物与动态的戏曲擦撞出灿烂的火花,充分展现出中华 文化优美丰富的底蕴。观众不仅见证了一段文物与戏曲间前所未有的 互动对话,更深入了解唐代文物与昆曲艺术。中华文化之传承就在这 样一次一次的接触积累中,逐渐发扬。 传承方式不一,但终是百虑一致、殊途同归,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文/李美玲 《雅昌》编辑部 雅昌影像故宫旗舰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