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6、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7、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8、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9、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10、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12、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

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1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1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15、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16、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1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

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9、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

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0、规范研究方法是: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1、规范研究方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使互惠交换不能实现。主要障碍有:信息障碍、体

制障碍、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22、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23、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24、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E S (劳动力供给弹性)=W

W S S ??/(△S/S 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 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25、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 S =0,表示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

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S =∞。表示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3)单位供给弹性,即E S =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4)供给富有弹性,即E 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供给缺乏弹性,即E 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26、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变动趋势:

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率下降。(原因:①入学率提高;②经济结构升级;③各部门对

高学历者的需求;④高学历高工资等)

2)女性劳动率呈上升趋势。(原因:①对女性教育水平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③人口出生率

下降对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等)

3)老人的口劳参率下降。(原因:收入保障制度及养老保险的完善和推广)

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率保持高位水平。

27、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28、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男性成年人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

间的流动,被称为一级劳动力;相对的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二级劳动力。

29、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

下降。

30、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

二、劳动力需求:

3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完整版.doc

3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

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

33、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

1)需求无弹性,即E d =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与横轴垂直的线。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 d =∞。表示工资率率不变,或者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与横轴开行线。

3) 单位需求弹性,即E d =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与横轴的夹角为45度并向右下倾斜的线。

4) 需求富有弹性,即E d >1。是一条向知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线。

5) 需求缺乏弹性,即E d <1。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线。

图2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 为劳动力需求曲线。 当工资率为W 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L 0,在需求曲线D 上为A 点。 工资率由W 0提高到W 1时,需求量由L 0下降到L 1,在需求曲线D 上由A 向左上移动到B 点。 工资率由W 0下降到W 2时,劳动力需求量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34、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

平均产量AP=总产量Q / 劳动要素投入L 边际产量MP=△Q / △L

35、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a~b 点。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36、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37、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38、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

物是A ·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L ·瓦尔拉。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39、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规模: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2)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

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将比较充分;反之,供给将趋向减少。在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3)人口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办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40、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 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41、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

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A ·马歇尔在其所著《经济学原理》提出的。

42、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

43、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二、工资形式:

44、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

45、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

46、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 在区域Ⅰ,平均产量AP 一直在增加,并且边际产量MP 大于平均产量AP 。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增加到a 点才能使平均产是最大。在区域Ⅱ,投稿的变动区间为a~b 点,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是递减。但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比率是下降的。到b 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在区域Ⅲ,投入量大于b 点,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47、实际工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48、实际工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特别是消费品价格指数。

49、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

50、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

51、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

52、福利的特征:1)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

53、实物支付是福利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54、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原因是:

●实物支付可以降低企业按照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企业减少保险上缴额)

●实物支付变相抵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

●实物支付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55、延期支付是福利支付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企业现在支付一定量的货币作为保险基金,待具备享受

资格或条件时,员工获得使用权。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56、就业的3层含义: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由劳动能力的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

劳动获得报酬或经济收入的经济获得。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必须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2)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既可以是劳动报酬,也可以是经营收入。凡是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者,称为就业者。

57、总供给=消费+储蓄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合(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各类生产要素相应的

收入总和=消费+储蓄

58、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合。

59、均衡国民总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消费+储蓄=消费+投资即:Y = C + S = C +I

60、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

6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则。

二、失业及其类型

62、失业的规定:1)运动年龄的规定;2)就业要求的规定;3)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

工作的人。

63、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

64、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机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65、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办法是:1)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2)强化职业培训;3)实施职业技

能开发。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

66、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为2种形式: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67、经济周期性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68、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69、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70、失业持续期是指事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

年失业率=该年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周期÷52周)

71、失业的负面影响:1)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

需要的满足程度。

7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1)是当前劳动的浪费;2)是积累劳动的浪费;3)是多重的浪费。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73、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

74、政府购买的具体项目有: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过程项目、政府雇员、失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

金报酬。

75、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3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

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

76、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

77、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1)工时制度;2)延长工作时间;3)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78、工会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

施进行监督。

79、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1)通过增减政府税收、2)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

8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81、财政政策主要的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变动税率。

82、财政政策的2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至福、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

加总需求,提高就业税的宏观经济政策。

背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企业开工不足,存在较高的失业率。

手段: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至福等。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采取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至福、提高税率等措施来削弱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

以稳定物价的宏观经济政策。

背景: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严重

83、货币政策的基本手段:调解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

消费和政府支出,达到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需求趋于均衡。

84、货币政策的2种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背景:经济不景气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生产能力闲臵,失业严重

手段: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

●紧缩性货币政策:

背景: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严重。

手段:调解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85、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收入接近绝对平等

基尼系数≈1收入接近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0.2 收入差距很小

基尼系数>0.4 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通常在0.2~0.4之间

86、收入政策措施:

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①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②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③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形为。

2)收入平等化措施。

第二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

1、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则是指调整劳

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特点:1)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2)反映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3)有着

高度的稳定性;4)基本原则有高度的权威性。

3、劳动法包括哪些内容: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劳动监督检查。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3条):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考点1:《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考点2: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中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

考点3:劳动权包括:1)平等的劳动就业权、2)自由择业权、3)劳动报酬权、4)休息休假权、5)劳动保护权、6)职业培训权。

考点4: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考点5:劳动者对劳动的需要:1)通过劳动,劳动者获得发展;2)对劳动产品的需要。

考点6: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劳动权保障体现为:1)基本保护、2)全面保护、3)优先保护。

考点7:全面保护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1)人身权益、2)财产权益、3)法定权益、4)约定权益。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考点1:具体内容为:1)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2)有就劳动关系事务和生产经营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3)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集体协商权和共同决定权。

劳动条件不能由劳动关系当事人单方决定,一般劳动条件的决定,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

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企业家协会(雇主协会),共同参与决定或听取工会和

企业家协会的意见。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应当贯彻三方原则;6)在劳动关系领域的

其它方面,工会享有广泛的参与权、知情权、咨询权。

3)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就劳动者而言,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

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规范,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当事人不得自行确定是否参加保险以及选择保险项目。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就是它的强制性。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还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5、劳动法律的渊源: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6、劳动法律渊源的7个类别: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

7、考1: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考2: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与劳动标准法。考3:劳

动标准通常为最低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考4: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够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劳动法律所规定的标准通常属于强制性规范,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起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制定行政规章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

检查;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服务咨询机构的管理规则;代表国家行使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职权。

9、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10、组织通过合法程序制定并且正式公布的内部规范,调整雇佣组织内部的劳动管理行为与劳动行为。

11、劳动关系的建立是通过缔结合同的形式确立的。(书面)

12、劳动法的体系构成(8点):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对社会特定人口群体促进就业措施指的是:妇女、残疾人员、少数民族人员、退

出现役的军人)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

3)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4)职业培训制度;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包括调解程序、仲裁程序、诉讼程序)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的功能是保障劳动法体系的全面实施)

劳动法律体系的构成

劳动法体系

劳动关系法

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职工民主管理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

一、劳动法律关系及特征

13、近现代社会倡导意思自治,契约自由,只要雇员与雇主意思表示一致,双方合意,即可以形成劳动关系。

14、在现代社会,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劳动合同制度本事就是一种法律制度。

15、受到国家法律规范、调整合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力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它

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16、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3种)

1)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所形成的义务关系。

考1:劳动行政主体包括劳动行政机关、兼有劳动行政职能的其他行政机关及经授权具有劳动行政职能的机构。

考2: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多方之间形成的义务关系。

考:劳动服务法律关系与民事劳务关系的根本区别是: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只以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运行为其存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服务的对象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17、劳动法律关系得内容是权力和义务。

18、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

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第一次调整。

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后,若其运行出现障碍,如违约行为、侵权行为出现,则劳动法将对劳动法律关系继续进行调整,这是劳动法的第二次调整。

19、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

20、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

建立劳动关系得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

.....。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1、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2、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23、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24、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女性劳动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某

些特定的疾病患者、部分被依法限制行为自由的人。

25、无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是指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26、各类用人单位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是:具备用工权利能力和用工行为能力。

27、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根据劳动法的规定:

1)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力

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8、劳动者的义务:1)完成劳动任务;2)提高职业技能;3)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9、劳动法律事实: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为合法事实,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变更、消灭劳动法律

关系的事实一般也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但某些场合,单方意思表示及违法行为或事件也能使劳动法

律关系变更或消灭。

30、劳动法律行为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

行为和司法行为。

31、行为人做出意思表示是劳动法律行为成立的一般要件(即事实要素)。

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1、企业战略具有特征: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风险性、抗争性。

2、企业环境的结构:

3、现代企业经营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外部环境的调研、预测两个方面。

4、外部环境的调研获取口头信息方法是了解外部环境情况的主要方法。有:个别交谈、调查、访问、座谈

会、讨论会。

5、市场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在:产品、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这种竞争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

此,竞争对手分析应是企业战略分析的最重要任务。

6、新进入某个行业的企业威胁大小,取决于:现有的进入障碍、现有竞争对手做出的反应。

7、进入障碍包括(6条):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进入分销渠道、现有企业的反应。

8、顾客力量的分析是企业特定经营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消费群体分析、顾客购买动机分析、分

析顾客消费承受能力。

9、在经营环境的宏观分析中,经济结构包括(5个):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

构。

10、经济政策是国家调节各种宏观经济变量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

政策、产业政策。

1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是生产力中最强大的因素之一。将技术环境分解为:新的科学原理的发现、新

技术的发明、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采用。

12、社会文化环境即广义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准则、价值观念,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13、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企业利用其资源的能力分析、竞争优势分析。

14、企业在能力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应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才能了解企业的

优势和弱势及所处的竞争地位。

15、企业能力评价的标准:在分析企业能力时,效率和效果是两个主要的标准。在成本竞争中,效率指标对

企业特别重要。通过服务或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的企业,效果是关键性的衡量指标。

16、SWOT分析法提供的四种战略:增长型战略(SO)、扭转型战略(WO)、防御型战略(WT)、多种经营型战略(ST)

17、总体战略分为:进入战略、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进入战略又可分为:购并战略、内部创业战略、合资战略。撤退战略中特许经营撤退方式是指企业卖给被特许经营企业以有限权力,而收取一次性付清的费用。

18、一般竞争战略分为:

1)低成本战略:(制定原则:领先原则、全过程你成本的原则、总成本最低的原则、持久原则。)

2)差异文化战略:(实施途径:①使用具有独特性能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要素;②开展技术开发活动;③严格的生产作业活动;④特别的营销活动;⑤扩大经营范围。制定原则:效益原则、适当原则、有

效原则。)

3)重点战略:

19、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主体。战略控制一般由三方面活动组成:1)制定战略评价标准;

2)进行实际成效与标准的对比分析;3)针对偏差采取纠偏行动.

20、战略评价标准一般由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标准组成。定量标准含:资金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

率、市场占有率、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投资收益率、股票平均收益等。定性标准含:战略与环境的一致性、存在的风险性、战略与资源的配套性、战略执行的时间性、战略与企业组织的协调性等。

21、战略控制的方法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

22、科学决策化包括:

1)合理的决策标准:由“足够满意化”代替了“最优化”的标准

2)有效的信息系统:掌握企业外部的信息渠道和内部的信息流

3)系统的决策观念:决策是以整体化最优为目标的

4)科学的决策程序:分为:确定决策目标、探索可行方案、选何必决策三个阶段。

5)决策方法科学化:两大特点:1)数字化、模型化、计算机化;2)发挥人的智慧的所谓“软”技术,即专家创造力方法。

23、确定型决策方法分为:量本利分析法、线型规划法、微分法。

24、经营安全状况分析,可用安全余额和经营安全率表示,安全余额是实际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

额。

考点1: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越大,经营越安全。

考点2: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

考点3:经营安全率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考点4: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提高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第一,增加销售额;第二,将盈亏平衡点下移。下移有三种方法:1)降低固定成本、2)降低

变动成本;3)增加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使总成本下降。

25、风险型决策方法有:收益矩阵(长方形图)、决策树(树表)、敏感性分析等方法。

26、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分为:

1)悲观决策标准:也称“华德决策准则”。按照“保守”态度采用“小中取大”法。

2)乐观系数决策标准:又称赫威斯准则。乐观系数a一般取0.667。

3)中庸决策标准

4)最小后悔决策标准:是“后悔值大中取小”法,也称萨凡奇决策准则。

5)同等概率标准(机会均等标准),也称拉普拉斯决策标准。

27、编制企业经营计划的方法有:滚动计划法(连续灵活、有弹性的计划形式)、P(计划)D(执行)C(检

查)A(处理)循环法、综合平衡法(包含比例关系如:资源分配关系、投入产出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收入与支出关系)。

28、企业目标管理的实施包括: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设定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起点,也是目标管理的重

要内容。

第三节市场营销

29、市场营销含义:关于构思、货物和服务的设计、定价、促俏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目的是创造能实

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它包括:市场营销研究、社会需求预测、新产品开发、定价、分销、物流、广告、人员推销、俏售促进、售后服务等。

30、市场的概念与分类:是指某种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需求的总和。市场专指买方

..,不包括卖方;

卖方构成行业,买方构成市场

.............。市场包含三个因素:具有某种需要的人、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

31、市场分类:按交换对象不同可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

等。

32、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作为生产要素市场是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3、消费者市场是现代营销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消费者市场是商品的最终归宿。

34、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4种):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等。

35、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中,参与购买的角色包括(5种):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36、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分为(4个):习惯性购买行为、化解不协调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复杂的购买行为。

37、购买决策过程由(5个):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评价方案、决定购买、买后行为五个阶段构成。

38、组织市场的构成有三种类型:产业市场、转卖者市场、政府市场。其中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是最多样

化和最庞大的组织市场,是市场营销分析主要对象。

39、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个人因素。

40、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包括步骤如下:1)分析市场机会;2)选择目标市场;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执

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计划。

41、目标市场选择中市场细分是按照顾客需求差别来进行的。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根据:地理细分、人口

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产业市场细分的标准根据:行为标准、地理标准、最终用户、用户规模。

42、目标市场的选择有三种:无差异市场营销、差异市场营销、集中市场营销。

43、市场定位的实质就在于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确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适当位置并留下值得购买的

印象,以便吸引更多的顾客。定位依据是:产品质量、价格或服务定位;不同心理定位;抗衡性定位、回避性定位;跟随性定位。

44、设计市场营销组合所包含的可控基本变量有:产品、价格、地点、促销。促销包括:广告、人员推销、

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其中广告是较为重要的方式,分为公共关系广告和商业广告。

45、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包括5个方面:1)制订详细的行动方案;2)建立组织机构;3)设计决策和报酬制

度(科学的决策体系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合理的奖罚制度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效应);

4)开发并合理调配人力资源;5)建立适当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46、市场营销计划的控制主要有: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

47、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

48、企业在调整和优化产品组合时,可采取:

1)扩大产品组合:包括拓展产品组合的宽度和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

2)缩减产品组合:剔除获利很少甚至不获利的产品大类或产品项目。

3)产品线延伸:具有向下延伸、向上延伸和双向延伸三种。

49、包装策略主要有5种:相似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组合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

50、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投入期企业的营销重点是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力。包括:快速掠取策略;缓慢掠取策

略;快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51、市场营销组合改良方法有:1)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2)提高促销水平;3)改变销售途径;4)

扩大附加利益和增加服务项目等。衰退期的产品可采取:维持策略、集中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

52、服务策略包括:提供咨询、协助选购、提供资料、安装调试、提供维修、提供零件、质量三包、技术培

训。

53、定价策略:价格是影响产品销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产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产品的市场需求,

最低价格取决于该产品的成本费用。方法有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

54、边际成本定价法亦称变动成本定价法。

55、需求差别定价法通常形式如下:1)以顾客为基础;2)以地理位置为基础;3)以时间为基础;4)以产

品为基础。

56、折扣的折让定价策略有:数量折扣、功能折扣、现金折扣、季节折扣、推广折让和补贴。

57、心理定价策略有:整数定价、尾数定价、声望定价、招徕定价、分级定价策略等。

58、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产品因素(产品价格高低、产品的体积重量、产品款式、产品的物理化学

性质、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是否为新产品)。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1、个体差异:人有差异是心理学的第一定律,关键的问题是了解和鉴别人们具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能力差异:关于能力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关注的。

3、人格差异:能力与人格是决定人生成败、事业成功的两大心理因素,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

自我观念等。能力差异的程度可采用统一量度作为标准(如智商)。

4、高外向的人易于获得管理和商业上的成功;高情绪稳定性的人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更有效率;高宜人性的

人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关系,解决冲突;具有开放性的人更易于精通工作,并能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做出较好的决策。

5、态度的分析:通过观察人的态度来确定价值观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6、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1)富有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

的人际关系(友好和谐的同事关系,也会提高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与上级的人事关系更是一个决定因素);

5)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7、组织承诺: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贝克尔,阿伦和梅耶提出三种形式承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

诺。

8、知觉: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他们的知觉支配的。社会知觉包括: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光环效应、

投射效应、对比效应、刻板印象。

9、工作动机的理论:组织必须能够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目标是通过组织的

报酬制度来实现的。

10、关键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和动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安全需要、地位需要。

11、金钱被认为是唯一的报酬形式(以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外部诱因又包括了工作环境、

安全感或民主管理的风格(以人际关系理论为代表),责任、赞赏、成就和进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个人成长和发展(奥尔德弗的三重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因而组织所设计的报酬形式要更多的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如晋升、发展、创造等。

12、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

一原则。员工对组织报酬分配有两种公平感,一是如上所述的在报酬分配结果上的公平,另一种是指员工所感觉到的报酬结果的决定方式的公平性,即程序公平。程序公平六项标准:一致性规则;避免偏见规则;准确性规则;可修正规则;代表性规则;道德与伦理规则。

13、公平理论的研究直接与薪酬奖金设计有关。余凯成、何威研究了公平的影响因素。将分配公平分成了7

率:绩效率、学历率、努力率、政治率、需要率、资历率、年轻率。

14、期望理论与绩效薪资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只有当员工相信自己出色的工作绩效会带来所期望的报酬时,

员工才会受到激励。第一个将期望理论运用于工作动机并将其公式化的是弗洛姆。期望理论的关键是员工如何理解个人努力与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与组织奖励、组织奖励与个人需要满足之间的关系。

15、员工的学习:有效的行为管理的黄金法则是:为了改变行为,我们应付出不懈的努力去强化而不是惩罚。

认知理论的先驱是爱德华·托尔曼。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观察学习称为模仿,模仿对象称为楷模或榜样。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正性强化是改变员工行为更为有效的方式。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16、团队的有效性模型: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有效性由四个要素构成:绩效、成员满意度、

团队学习、外人的满意度。边界管理是团队动作的主要范畴之一。包括:缓和团队的政治斗争;劝说高层管理者支持团队的工作;与其他群体进行协调和谈判等。组织大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团队设计方式、报酬系统。

17、团队过程的主要范畴是:沟通、影响、任务和维护的职能、决策、冲突、氛围和情绪问题。

18、氛围为两种:一种是支持性的信任的团队氛围,一种是紧张的防卫性的氛围。

19、影响群体决策的群体因素有7个:1)群体多样性;2)群体熟悉度;3)群体的认知能力;4)群体成员

的决策能力;5)参与决策的平等性;6)群体规模;7)群体决策规则(群体决策中经常使用多数规则和一致规则)。

20、许多对人际关系的研究都认为,无论是配偶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把人们联结在一起的共同

基础是承诺和沟通。

21、个体的沟通风格可分四种类型:自我克制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实现型。决定沟通风格的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沟通环境。个体在组织中的自我表达往往由于组织中的级别而变得复杂。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理论

22、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

类别角色工作内容

人际关系类挂名首脑

联络员

领导者执行仪式或象征性的工作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指挥、协调群体的工作

信息类监听者

传播者

发言人搜寻、接收和筛选信息

传递信息给他人

通过演讲、报告、电视向外提供信息

决策类企业家

障碍处理者

谈判者

资源分配者制订计划、建立秩序

解决员工或部门中种冲突和问题在谈判中代表部门或公司

决定资源分配对象和数量

23、领导者在哪些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内驱力、自信心、创造性、领导动机、领导者随机应变能力。

24、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7个特征:自信、远见、有清楚的表达目标的能力、对目标的坚定信念、行为不循

规蹈矩、是变革的代言人、对环境敏感。

25、路径-目标理论中,四种领导行为是:指导型(结构维度)、支持型(关系维度)、参与型(与下属磋商)、

成就导向型。

26、情商与领导效果:在高层管理岗位上,优秀者与业绩平平者相比,有将近90%的差异归因于情商,而不

是智商。

27、领导者情感智力5因素:

1)自我情绪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力;

2)情绪控制力,针对具体情况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树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4)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正确判断、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

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充满情感地与他人建立联系。

28、领导技能的四个范畴:参与性和人际关系;竞争性和控制能力;创新性和企业家精神;维持秩序和理性。

“事业流”应在组织层面受到重视。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在个人、职位及级公司需要三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适合点。同时注意“群鸽效应”。

29、心理测验的类型(8类):

1)按测验的内容分为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和性向测验),人格测验;

2)按测验的方式分为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情境测验;

3)按同时施测人数多少分为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4)按测验目的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测性测验;

5)按测验应用领域分为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

6)按测验的解释分常模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7)按测验的难度分为速度测验、难度测验;

8)按测验的要求分为选优性测验、典型性测验。

30、难度的指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常模的功用是可以作为以后该测验的其他被试的比较标准。

31、心理测量的三种策略:1)择优策略;2)淘汰策略;3)轮廓匹配策略。

32、心理测验是了解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态度认知的重要工具,到目前为止也是最有效的技术。如①动机测

验、②需求结构测验、③工作价值测验都是较精确的工具,适用于员工个体或群体,具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动力因素,制订相应的激励方案。有关④工作满意度、⑤薪酬满意度、⑥组织承诺感、⑦员工身心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调查,能很好的表明员工对组织管理和组织环境的反应和意见,是对一定时期组织管理状况进行诊断的有效工具。

第五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基本理论

1、人性内容:分为自然属性;心理属性(是人性的本质,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注

意分心喜悦振奋疲劳消沉紧张松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意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四个方面)。

2、情绪是心理状态的主要成分。

3、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有四种人性假设及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代表人物是泰罗;2)“社

会人”假设及管理,代表人物美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管理,美著名心理学家马期洛、阿吉利和麦格雷戈(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只有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将个人才能、智慧发挥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人的积极性);4)“复杂人”假设及管理,代表人物史克思等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

4、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基督教哲学的人格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流派,都强

调了以人为中心,构成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

5、人的管理第一,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6、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坚持的最高目标,也是最本质的核心含义。完善人、开发

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原则及衡量标准。企业人的不断开发、完善与发展,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7、在组织能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前提下,员工自愿进入组织,接受组织的职权和权威,称为“职权接受”。西

方企业界盛行的组织扁平化和工作团队。

8、组织是人本管理的主体,追逐组织效益和组织发展,及自欺欺人利益最大化,当然是其管理的宗旨和目标。

9、高素质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

10、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T·W·舒尔茨。文章包括:“关于农业生产、产出与供给的思考”(1958)、“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人力资本投资”(1961)、“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等。

11、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是最重要、最宝贵、最具能动性的资本。人力

资本的形成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12、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1)人力资本投资的连续性、动态性;2)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客体具有同一性;3)

投资者与收益者的不完全一致性;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形式多样。

13、人们为自己或孩子承担着多种类型的投资:教育与培训、迁移、寻找新工作等。

14、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结构:投资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是影响投资支出意愿的重要因素。教育投资是人

力资本投资的最典型形式之一。机会成本对教育决策的影响有时比直接成本显著。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沿着“教育机会均等”的思路来加强和完善各自的公共教育制度。

15、人力资本培训投资包括: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的培训。

16、人口流动性是现代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在流动中也是整体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因而流动会增进人力

资本。流动的成本包括:区域流动、职业流动、社会流动。

17、人力资本投资将从多方面、多途径得到回报。人力资本总是具有正的外部效果。追求私人收益最大化是

投资支出者的基本动机。

18、社会收益的外部收益分为:近邻效应或地域关联收益;收益的职业关联;社会收益。

19、投资和收益之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收益替代:是指投资者一方投资的收益增加将导致另一方投资的收

益下降。收益互补:一方收益是另一方投资收益上升的结果。

20、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和投资规模的上升,投资的边际收益出现了降的现象,称之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率递减规律。

21、替代是资源配置最优的基础,它引起资源的结构性流动;互补可以获取递增的投资收益。

22、最优均衡经济增长时间路径确定的人力资本积累、投资规模就是人力资本最优增长路径。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

23、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多元性;层次性(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有国家、组织和个人等。);整体性(考

1: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以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为出发点;考2:从层次目标的联系看,生成型开发是基础,使用型开发是关键,挖潜型开发则使这种开发保持动态优化,不断提高开发起点;考3:从目标上看,人力资源开发可分为数量上的开发、素质上的开发与配臵机制上的开发。)。

24、人力资源开发总体目标是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 1)促进人的发展是人

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是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2)开发并有效运用人的潜能是根本目标。国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主体。

25、人的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生理潜能又包括体力潜能和智力潜能两上方面;心理潜能包括性格、

气质、能力、知识、兴趣、毅力、品质、价值观、道德水准等多方面。人的生理潜能是有限的,而人的心理潜能却是无比巨大的。

26、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理论体系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包括: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

发、技能开发、环境开发。

27、根据人的生理界限,可将劳动环境分为生理舒适环境、生理不舒适环境、超生理界限环境三类。

28、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包括:引进新产品、

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等五种情况。

29、三种典型的人力资本类型:一般型人力资本;专业型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

30、影响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天赋、知识和技能、个人努力、文化、经济条件。

31、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分为:创新能力开发体系、创新能力激励体系、创新能力配置体系。对人力

创新能力的开发包括:先天开发和后天开发两个方面。对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有:市场激励机制、社会激励机制、企业激励机制三种。创新能力配置包括:能岗配置、能力组合配置两个方面。

32、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重点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就业前的职业教育、就业后的职业教育、农村职

业技术教育。

33、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管理开发、环境开发四大环节来进行研究。

34、组织开发基本目标是改变组织氛围、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组织发展专家温德尔·弗伦奇。主要方法有:

解冻、改变、重新冻结三种。

35、职业生活质量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感觉。

3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人、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37、现代人资管理与传统劳资管理的区别:1)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而现代人力

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2)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管理属于静态管理,而现代管理属于动态管理;3)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管理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4)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属于战术性管理,而现代管理属于战术性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5)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现代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6)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管理多数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而现代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7)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现代管理采取软件系统;8)在管理层次上,传统管理是执行部门,现代管理是处于决策层。

38、现代化的人资管理赢得人才的5个制高点:人才的制高点、资本的制高点、技术的制高点、产品的制高

点、市场的制高点,而人才的制高点或者说智力资本制高点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39、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6条基本原理:同素异构原理、能位匹配原理、互补增值协调优化原理、效率优先

激励强化原理、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原理、动态优势原理。

40、根据同素异构原理,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人事调控机制。根据能位匹配原理,企业必须建立以工作

岗位分析与评价制度为基础的测评机制。互补的形式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如个性互补、体力互补、年龄互补、知识互补、技能互补、组织才干互补、主客观环境和条件互补等。

4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5种职能:吸收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上述五种管理职能是围绕着计划、

组织、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管理环节开展的。

42、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①定编定岗定员定额;②绩效管理;③员工技能开发。两种技术:①工作岗

位研究;②人员素质测评。

4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传统人事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提出了“员工发展与企业发

展同等重要”的命题。员工技能开发的基本概念:通过科学的系统全面的教育、培养和训练。定编定岗定员定额是企业贯彻“能位匹配”原则,科学地选贤任能的基本前提和依据。

44、素质是由德、智、体三要素构成的。它包括:德(品德)、才(才能)、学(教育水平)、识(知识水平)、

体(身体)等五个要素。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茶艺师基础知识大全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却并非易事。泡好一壶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如识茶、选茶、泡茶、品茶、茶叶经营、茶文化、茶艺美学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时涉及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好茶的关键。 第一节泡茶要素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组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其中多数能在冲泡过程中溶解于水,从而形成了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泡茶时,应根据不同茶类的特点,调整水的温度,浸润时间和茶叶的用量,从而使茶的香味、色泽、滋味得以充分的发挥。综合起来,泡好一壶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浸泡时间,第四是冲泡次数。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质: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2.茶水比例: 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XX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乌龙茶因习惯浓饮,注重品味和闻香,故要汤少味浓,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3至1/2。XX潮、汕地区,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大致说,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 一般来说,茶不可泡得太浓,因为浓茶有损胃气,对脾胃虚寒者更甚,茶叶中含有鞣酸,太浓太多,可收缩消化黏膜,妨碍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黄,同时,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谓饮茶“宁淡勿浓”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冲泡水温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重点知识举例: 行政主体 一般认为,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 2.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授予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 提示: 考情综述: 重点章节: 唯物辩证法、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重点知识举例: 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及其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所谓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 限的两个极限。任何事物的度,都有两个关节点,要把握事物的度,必须找到它的关节点。 (2)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和 质变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同时,量变和质变是互相渗透的:①量变中渗透质变,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②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 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提示: 对基本哲学原理的理解力求透彻,达到能运用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的目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的联系实际,找寻“生活 中的哲学”。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情综述: 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部分内容,基础理论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毛泽东个人的著名作品也是常考点。 重点章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重点知识举例: 群众路线 3.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秘书四级理论考试题库

秘书四级理论考试题库

秘书基础理论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 1.秘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处理事务和提供信息。 2.从秘书的来源与服务对象划分,可分为普通秘书和专职秘书两大类。 3.秘书工作包括的内容,其依据,一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 年新颁布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规定,二是现实状况的总结。 4.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没有决定权和指挥权.只有参谋建议、管理日常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1.“秘书”同教师、津师、护士等一样是一种职业的称呼,在授权范围内,为领导者提供辅助性、事务性和()服务的专业人员。 A.决策性 B.专业性 C.中介性 D.信息性 2.秘书职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传统服务业 D.现代服务业 3.从秘书工作的性质划分有()。 A.党政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等 B.行政秘书、机要秘书、生活秘书等 C.事务秘书、信访秘书、会议秘书等 D.公务秘书、个人秘书、私人秘书等 4.()可称为“行政助理”。 A.事务秘书 B.机要秘书 C.行政秘书 D.生活秘书 5.根据秘书的()划分,秘书可分为初级秘书、中级秘书、高级秘书。 A.职务名称 B.职能能力 C.职务层次 D.职务定位 6.秘书工作内容大致分为三大类:()。 A.办文、办事、办会 B.日常事务性工作、管理工作、沟通协调工作 C.处理信件、收发公文、接待来访 D.文书拟写、办公室管理、沟通协调 7.以下不属于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一项是()。 A.处理信件、接听电话 B.接待访客、招待客人 C.收发公文、管理档案 D.督查工作、协调工作 8.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责包括()。 A.辅助性、事务性、协调性 B.辅助性、事务性、中介性 C.处理信件、接听电话、拟写文书 D.起草文稿、办理公文、撰写报告 9.()是秘书工作的基本特性。 A.辅助性 B.操作性 C.事务性 D.协调性 10.领导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情况,及时制定新的决策,就更需要秘书人员发挥)。 A.枢纽作用 B.助手作用 C.参谋作用 D.协调作用 11.解决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矛盾,需要发挥秘书的()作用。 A.助手 B.参谋 C.协调 D.公共关系 12.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劳动中必须遵循的()的总和。 A.道德规范 B.行为规范 C.法律规范 D.行政规范

茶艺师基础知识整理二

茶文化基本知识 1、最早记载茶叶药用的书籍 茶的应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药用、食用和饮用。 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就有“得茶而解毒”之说。因而最早记载饮茶的是本草一类的“药书”,例如《神农本草》《食论》《本草拾遗》《本草纲目》等。 2、擂茶在宋代的名称 擂茶是一种将擂茶脚子用沸水冲泡的,也有生料捣烂后再煮烧一下的,有的就成了粥状,故宋代有“茗粥”之称。 3、宋代“豆子茶”的成分 宋代的“豆子茶”,取适量的茶叶和炒香的黄豆、芝麻、姜、盐放入茶碗中,直接用开水沏泡即成。 4、明代主要饮用茶类的名称 明代以后,制茶工艺革新,团茶、饼茶被散茶代替,用沸水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5、六大茶类齐全的朝代 清代时,无论是茶叶、茶具的冲泡方法大多已和现代相似,六大茶类齐全。 6、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 唐代陆羽写的《茶经》。 7、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作者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是陆羽。 8、唐代饮茶风盛的原因 唐代,是我国社会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以经济发达可谓当时世界之最! 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至天子,下迄黎民,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贡焙也是在这一时期设立的,大大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唐帝国强大的国际影响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国的茶香、茶艺也远播海外。 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深厚的饮茶风气,还与陆羽等人的大力提倡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陆羽写成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大力提倡饮茶,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 9、唐代煎茶法用茶制作的工序 唐代煎茶法用的茶是饼茶。饼茶需经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 10、唐代茶叶的种类 唐代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 11、宋代北苑贡茶的产地 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北苑贡茶的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现福建建瓯,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 12、宋代斗茶的主要内容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属性: a):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线需要和愿望而言相对于稀缺。 b):具有绝对的属性 c):在市场经济中,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2 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企业:追求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3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市场的基本功能。 4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5 障碍包括: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6 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7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8 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实现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9 劳动力需求: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10 劳动力市场:主体:所有个体和使用劳动力的企业 客体:即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能力 11劳动力市场的性质: a) 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b) 与工资进行交换行为,使双方得到各自使用的价值,在交换中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 c) 劳动力市场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 12劳动力的本质属性: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 13均衡分析方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方法 14劳动力均衡的意义: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b)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作c) 充分就业 15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 16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 17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c 资本d 企业家才能 18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主要部分19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20货币工资因素:a货币工资率 b 工作时间长度c 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 21实际工资: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2实际工资两个因素影响:a 货币工资 b 价格指数 23计时工资基本特征: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 24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 25福利支付方式:a实物支付b延期支付 26福利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现,实质都是由工人自己的劳动支付的

秘书四级工作实务题解答实例复习过程

工作实务例题: 一、(15分) 便条 钟苗: 在上届科技交易会期间,我公司草签的一些意向书存在欠规范之处。为此,公司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期经济文书协作培训班,由相关人员专题讲授意向书的写作要领。请你提供一份意向书结构样式及其写作方法的说明,明日交我审定。 谢谢。 行政经理苏明 2004年3月25日 二、(15分) 便条 钟苗: 最近,在公司新址搬迁过程中出现了财务部与研发部之间因使用办公用房发生矛盾的情形,总经理办公室要求我们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请你就选择会议地点和布局以及会议议程的安排提出相应建议,供会议筹备过程参考。 请于明天下班前将建议交给我。 谢谢。 行政经理苏明 2004年3月25日 三、(20分) 便条 钟苗: 公司上周召开了高新技术产品推介会,总经理急欲了解此次会议的社会效果,请你负责完成次项工作,并简要向我说明: 1.你准备从哪些渠道获得本次推介会的信息? 2.怎样才能全面收集相关信息? 3.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 4.怎样完成推介会会议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 四、(共20分) 便条 钟苗: 我们将在8月15日召开客户咨询联谊会,请你列出发送会议通知应注意的问题,并拟写一份带回执的会议通知。 行政经理谢飞 2005.5.22 五、(共15分) 公司收到顾客的来信,反映公司产品售后服务的有关问题。但信中反映的一些情况不具体,请你与顾客进行电话沟通了解相应的信息。请列出你利用电话来收集公司产品售后服务

方面有价值信息的主要步骤。 行政经理谢飞 2005.5.22 六、(共15分) 备忘录 发自:行政经理苏明 发给:秘书钟苗 日期:2005.6.2 内容: 2005年6月5 日(下周三)公司总部副总裁王明一行五人将来我公司视察。视察内容包括:听本公司领导叙职(上午9:00~11:00在公司主楼第二会议室);中午11:30~12:30在公司宾馆餐厅海王星厅就餐,我公司陪同人员有我公司经理、副总经理(共二人)、办公室主任、公关部部长,经理秘书纪颖,共6人;出席本公司科技人员获国家科技奖表彰大会(15:20—16:00)在本公司礼堂举行,下午13:30—15:00);检查实验大楼的建设情况(15:20—16:20在工地现场);晚餐在17:00—19:00举行(地点同中午)。 此次活动主陪人为我公司总经理,两为副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及秘书。请你写一份接待计划,并列出日程安排表。 行政经理谢飞 2005.6.2 七、(20分) 便条 钟苗: 江苏远祥公司副总经理等五人将于9月25至28日来我公司进行考察。请你按公司惯例做出接待计划与安排,计划形成后交我审阅,待批准后再去相关部门交办具体事宜。 八、(15分) 备忘录 发自:行政经理苏明 发给:秘书钟苗 日期:2003.11.21 内容:公司新成立的开发部近期有5名员工要出差,请你帮开发部列出我公司商务出差申请费用以及报销结算的步骤,我看过后再交给他们参考执行。谢谢 九、(15分) 便条 钟苗: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介绍

??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茶艺师。 1.2职业定义:在茶艺馆里、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较敏锐的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1.6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各等级的培训教师应具备茶艺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教学经验。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茶艺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及实际操作的品茗室。教学培训场地应分别具有讲台、品茗台及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品茗设备;有实际操作训练所需的茶叶、茶具、装饰物,采光及通风条件良好。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中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顶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证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2)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知识点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 法。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人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5.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7.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公式为:Es=(△S/S)/(△w/w)。 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8(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9(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1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11(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12(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 13.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其公式为:Ed=(△D/D)/(△w/w)。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分为五类: 14(1)需求无弹性,即Ed=0 15(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 16(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17(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18(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19.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 20.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

英语四级考试试题秘书四级考试试题

英语四级考试试题秘书四级考试试题 报考了秘书资格证书四级,知道哪里有秘书四级的考试试题可以复习吗?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秘书四级考试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职业道德包括的“五个要求”是( )。 A.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B.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D.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反对迷信、公道文明 2.“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说明了( )。 A.勇亍创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B.团结协作是成功的保证

C.勤劳节俭是重要社会美德 D.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3.“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你认为这句话说明了( )。 A.勤劳是丰收之母 B.****是有历史原因的 C.****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D.节俭与成功紧密相连 4.你认为没有顾客时,柜台服务人员比较妥当的做法是( )。 A.坐下来休息一下 B.与同事聊聊天 C.一下货架上的物品

D.看报纸 5.职业劳动不仅是一种生产经营的职业活动,也是( )。 A.创新活动 B.思想修养 C.能力、纪律和品格的训练 D.道德情感 6.“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一种( )。 A.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B.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C.自强不息、勇于革新的拼搏精神 D.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7.“王献之依缸习字”故事,你认为说明了( )。 A.“天时不如地利” B.“业精于勤,荒于嬉” C.“不绝欲,亦不纵欲” D.“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8.哲学家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我们依然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你对此的理解是( )。 A.物质交换没有意义,只有思想交换才能拓展视野 B.团结合作不是等价交换,心灵的沟通才是根本目的 C.团结互助前提是能否增加收益,应摈弃等价交换式的互助

初级茶艺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初级茶艺师培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茶艺即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它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学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为提高生活情趣,提升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在专业知识上,能基本了解茶叶的基础知识和中国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能基本进行茶叶的选择与保管;在掌握茶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科学地泡茶和品茶,并掌握茶馆的基本服务技能。培训时长20课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职业守则 3、如何做个好员工 4、个人的职业规划。 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茶文化发展史 2、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3、唐宋明清茶叶的发展及品饮方式

第三章茶叶知识 教学内容: 1、中国茶区及分布情况 2、茶叶的分类 3、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的概念 第四章茶与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水温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软水硬水) 2、泡茶用水的选择 3、茶叶滋味的鉴赏。 第五章真、假、新、旧茶区别 教学内容: 1、真假茶的识别与品饮 2、新茶与陈茶的品饮 第六章茶艺泡茶要素 教学内容: 1、茶艺的六要素 2、泡茶要素 第七章茶艺技能与表演 教学内容: 1、茶叶冲泡技巧操作程序 2、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黑茶茶艺表演

第八章礼仪 教学内容: 1、茶艺师的仪容仪表的要求 2、茶艺师的站姿走姿坐姿要求 3、茶艺服务的礼节要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学生必须认真听课和参加各项实验、实习活动,无故不听课者按旷课处理,如果累计时间达到总学时的1/3,不能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重点

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及复习建议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人文、历史、公文写作、道德、国情市情、时事常识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为客观性 试题。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写作等。 政治。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经济。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建议】经济常识在近几年分值逐渐加大,与日常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在本题库中已经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列出,做完即可保证高分。 法律。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秘书基础知识备考试题文档

2020 秘书基础知识备考试题文档 Document Writing

秘书基础知识备考试题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秘书基础知识试题如下 1、什么是秘书? 答:在我国现阶段,通常是指党政机关、部队、社会团体或企业、事业单位领导的助手,这一职业的工作具有辅助性和服务性。 2、秘书部门的职能性和工作特点? 答:(1)综合性。(2)辅助性。(3)门面性。(4)机要性。 3、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风险题) 答:(1)处理文电。(2)撰拟文稿。(3)办理会务。(4)调查研究。(5)查办、催办。(6)根据领导意图协议本单位的有关工作。 (7)安排礼仪活动。(8)处理来信来访。(9)组织机要交通。(10)档案的管理。(11)其他日常事处及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 4、秘书工作的作用: 答:(1)枢纽作用。(2)助手作用。(3)参谋作用。(4)协调作用。(5)耳目作用。

5、秘书工作的指导思想: 答:一是为直接领导服务;二是为与本系统有关的部门及其成员服务;三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6、秘书工作的原则: 答:(1)准确。(2)迅速。(3)求实。(4)保密。 7、秘书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答:(1)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2)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策观念。 (3)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严于律己,遵守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秘书学,从学科大类来说,属于范畴。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C管理科学D综合科学 2.“秘书”的涵义,有一个的演变过程。 A.由人到物B由小到大C由物及人D由上到下 3.朝廷中出现了最早的秘书机构一一太史寮。 A.东周B商末周初C秦末汉初D隋末唐初 4.虞舜时的史官称为“”。 A.纳言B出纳C长史D记言 5.秘书,是一种职务名称,指处于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A.中心B枢纽C中枢D中介 6.公文写作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同时必须。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四级秘书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职业道德 全书共12章 绪论 第一章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第二章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第三章文明礼貌 第四章爱岗敬业 第五章诚实守信 第六章办事公道 第七章勤劳节俭 第八章遵纪守法

第九章团结互助 第十章开拓创新 第十一章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绪论 第一节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1.我国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德”字。“道”原指道路,后引申为事务发展的规律或规则。把道德二字 连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庄子》、《荀子》等书中。荀子曾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了礼并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就具备了最高道德。 2.道德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抽象道德。 道德,就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人和人之间、 个人和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再多的困难也阻断不了心中的希望 通俗的讲,道德就是讲人的行为“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的问题。 3.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学做人,一是学做事。 第二节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治国的重要方略 1.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形成了两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①从时间来看,道德要比法律产生早得多;②从依靠力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它依靠社会舆论的褒贬、人们的良心、教育感化、典型示范等唤起人们的羞耻心;③二者作用范围不同,法律只干涉人们的违法行为,而道德对人们行为的干涉范围要广泛的多、深入的多。 3.道德和法律虽有区别,但它们的关系也和紧密。①从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来看,德治和法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②从道德和法律的内容来看,二者有重叠的部分;③道德和法律有相互转换、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①父慈子孝,尊老爱幼②立志勤学,持之以恒③自强不息,勇于革新④仁以待人,以礼敬人⑤诚实守信,见利思义⑥公忠为国,反抗外族侵略⑦修身为本,严于律己

茶艺师基础知识整理一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与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总与。 2、茶艺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热爱茶艺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遵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茶艺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有利于形成茶艺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有利于促进茶艺事业的发展。 二、茶艺的定义与表演要求 1、广义茶艺就是指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等过程创作的艺术形式。狭义茶艺就是指品茶过程创作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意境。即如何泡好一壶茶与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形式。 2、茶艺表演过程中解说的具体要求就是: (1)声调细柔(2)节奏适度(3)内容充实精辟(4)要尽情投入 3、茶艺表演要体现美学特征,表现在:仪表仪容美;茶具运用姿态美;茶艺演示静态美;茶艺演示动态美等。 4、茶艺表演的表情美学要求:把握好最初的表情;以表情传播友好;善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眼神;充分发挥微笑的魅力等。 三、茶叶历史文化 1、唐代陆羽精心于茶学研究,所著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2、唐代诗人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深刻地描述了饮七碗茶的七个不同层次感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弧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宋徽宗赵佶,钟爱饮茶,对点茶法很有研究,并著有茶书《大观茶论》。 4、“茶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陆羽的好友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5、传说早在神农时代,就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 6、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著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7、宋代的点茶技艺源于茶品质竞赛的“斗茶”。由此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君王大臣,下至文人雅士,无不热衷,并提升成为“茶百戏”与“分茶术”两项富有情趣的艺术。 8、宋代点茶的技艺特点:一就是注重艺术形式,如宋徽宗提出,击拂要“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二就是强调技艺水平,如茶百戏要求“使汤纹山脉成物象者,禽兽鱼虫花鸟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 9、宋代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高雅的点茶法比唐代煎茶法更讲究。 10、宋代制茶工艺的改革使到茶叶品质有了很大提升,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团茶名冠天下,成为当时贡茶的主产地。 11、唐代制茶,陆羽《茶经》述,“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可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基本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分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 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使企业稳定的拥有一定质量的和必要数量的人力,以实现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该组织目标而拟订的一套措施,从而求得人员需求量和人员拥有量之间在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匹配。其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1、得到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3、能够预测企业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人力不足。4、建设一支训练有素,运作灵活的劳动力队伍,增强企业适应未知环境的能力。5、减少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资源的核查:是指核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 ◆人力资源信息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有:直觉预测方法(定性预测)和数学预测方法(定量预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又叫职务分析、岗位分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常规性技术,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分析是借助于一定的分析手段,确定工作的性质、结构、要求等基本因素的活动。 ◆工作分析的作用:1、选拔和任用合格人员。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方案和人事计划。3、设计积极的人员培训和开发方案。4、提供考核、升职和作业标准。5、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6、建立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和报酬制度。7、改善工作设计和环境。8、加强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 ◆工作分析的程序: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分析阶段、描述阶段、运用阶段、运行控制 ◆工作分析的信息包括:1、工作名称2、员数目3、工作单位4、职责5、工作知识6、智力要求7、熟练及精确度8、经验9、教育与训练10、身体要求11、工作环境12、与其他工作的关系13、工作时间与轮班14、工作人员特性15、选任方法 ◆工作分析所获信息的整理方式有:1、文字说明2、工作列表及问卷3、活动分析4、决定因素法 二、员工招聘与配置 员工招聘:按照企业经营战略规划的要求把优秀、合适的人招聘进企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其中: ◆常用的招聘方法有:招聘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劳动技能测试 ◆员工招聘中必须符合的要求: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国利益2、公平原则3、在招聘中应坚持平等就业。4要确保录用人员的质量,5、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工作需要和职务说明书中应职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6、努力降低招聘成本,注意提高招聘的工作效率。 ◆招聘成本包括:新聘成本;重置费用;机会成本。 ◆人员调配措施:1、根据企业内外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调配措施。2进行人才梯队建设。3、从企业内部优先调配的人事政策。4、实行公开竞争的人事政策。 ◆人力需求诊断的步骤:1、由公司统一的人力资源规划。或由各部门根据长期或短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人力需求。2、由人力需求部门填写“人员需求表”。3、人力资源部审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