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桥梁基础地质核查细则(试行稿2)

桥梁基础地质核查细则(试行稿2)

桥梁基础地质核查细则(试行稿2)
桥梁基础地质核查细则(试行稿2)

客运专线桥涵基础地质核查细则

一、编制依据及目的

依据铁建设…2005?160号文《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编制本细则。

指导、规范现场技术人员(包括外聘人员)进行桥涵基础地质核查工作,严把勘探质量的最后关口,及时完善、提供相关岩土参数,确保桥涵地基地质符合实际工程地质条件。

二、地质核查的一般原则

地质核查工作是建立在施工单位完成自检和监理单位完成核实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有关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地质人员应对全部明挖基础进行核查,桩基础进行代表性核查。

(二)以下情况的桩基础现场人员必须逐桩(坑)核查

1、施工开挖或冲(钻)孔成桩时发现地质资料与勘察资料不符时;

2、可溶岩区桩基础桩底标高以下钻孔深度不足3倍桩径时;

3、地质条件复杂时(如岩溶十分发育、基岩面起伏大、岩性杂乱、构造复杂、不均匀风化严重及滑坡地段等)。

(三)勘察成果与设计资料相符时应进行代表性核查

1、非可溶岩地区的摩擦桩:原则上中桥可进行代表性核查,大桥、特大桥一般可间隔5~8个墩台验一根桩,具体验桩数量设计单位地质人员动态掌握。

2、柱桩或可溶岩地区桩基:原则上每一个墩台现场至少核查一根桩。

(四)重大问题及时汇报

现场验基发现勘探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或勘探单位有作假倾向时应及时向处汇报。

三、地质核查流程

地质核查工作是施工阶段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铁路工程建设的成败,这就要求每位桥涵基础地质核查人员必须严把地质核查工作的各个关口,思路清晰,重点明确。

地质核查工作的主要流程为:施工单位质检工程师自检完毕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和勘察设计单位地质核查人员到现场进行地质核查,核查人员将验基情况、信息报设计组地质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单位。具体验基流程见下图。

四、地质核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地质核查主要内容

1、扩大(明挖)基础:基坑的地质情况、描述及力学指标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存在溶槽、溶洞、漏斗、软弱不均及不均匀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

2、柱桩基础:通过施工单位取出的岩碴或岩碴样本、施工记录确定弱风化岩面标高、力学参数;并与设计资料进行比对,判别是否存在不均匀风化现象;

3、摩擦桩基础:通过施工单位取出的岩碴或岩碴样本、施工记录确定各个层位的标高及基本承载力,关键在于明确主要持力层的标高、岩性变化情况、力学性质,并与设计资料进行比对判别。

(二)地质核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核查工作应在熟悉原勘察资料及基础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到现场按“一看”、“二验”、“三拍照”、“四比对”和“五结论”五步进行。

1、扩大(明挖)基础

一看:

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岩性描述、坑底标高、岩碴。

二验:

进入基坑查验其地质特征;土层时应采用标准贯入、动力触探等现场核查其四角及中心的地基承载力;可能存在不均匀风化或可溶岩的岩层基坑除采用钎探现场查明基坑四角及中心五处外,还应结合岩溶发育特点或不均匀风化体的特征加密钎探点,探深不少于5m。

三拍照:

用数码相机进行整个基坑和局部地质背景拍照留底。

与设计资料进行现场对比,包括地层岩性、颗粒含量、颜色、风化程度、潮湿状态和密实度(稠度),以及地下水位、地基承载力参数等。

五结论:

在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核查情况与设计资料比对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结论。

两者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现场地质核查该基坑的地质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字样。

两者不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现场地质核查该基坑的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处理意见,或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确定下步处理方案。

2、柱桩基础

柱桩基础一般采用冲击钻成孔和明挖成孔。由于孔径和桩长、岩性硬度的不同,冲击钻主要体现在锤重不同,一般有四吨、五吨、六吨、七吨锤。

一看:

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时间、进尺、岩性描述、各层位标高)和岩碴。

施工记录主要看其锤重、冲程、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以及各层位标高。一般弱风化硬质岩层其冲击进尺:四吨锤,其六个小时进尺大约在0.2m左右;五吨锤,其六个小时进尺大约在0.30m左右;六吨锤,其六个小时进尺大约在0.25~0.40m左右;七吨锤,其六个小时进尺大约在0.25~0.45m左右;弱风化层的施工冲程一般4~6m;再看其岩性描述是否规范、准确。查看反循环冲出或人工开挖取出的岩碴颗粒大小、颜色、岩性。

挖孔桩的成孔记录主要看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等,以及其岩性描述、分层是否规范、准确。

查验施工单位采取的碴样(要求进入初估弱风化岩层每隔0.5m采集一带碴样,并冲洗干净,每袋重不少于0.5kg;岩性变化时必须采集。);

观擦碴样颗粒的大小、颜色、岩性、硬度等。一般弱风化硬质岩层的岩碴颗粒在0.5~1cm之内,呈颗粒、片、长柱状,具备棱角;颜色新鲜,无节理裂隙的锈斑;岩性属于硬质岩类;用手不易掰断,刀片难以划动痕迹。但对于砂岩或砂砾岩类的硬质岩,其碴样极易成为砂状或含砂砾状,从碴样的颜色、大小、硬度上很难确认,需要验基人员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对于挖孔桩而言,碴样比较直观准确,也可以进入孔内进行坑底或坑壁查验。

三拍照:

对袋装的碴样或挖孔桩坑底或坑壁及弃碴进行数码相机拍照留底。

四比对:

与设计资料进行现场对比,包括地层岩性、颜色、风化程度、地基承载力参数等。对一般硬质岩可以从碴样结合进尺与设计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判定;对砂岩或砂砾岩类的硬质岩应以进尺速度为主,结合碴样与设计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判定。

五结论:

在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核查情况与设计资料比对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结论。

两者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记录和碴样综合分析,该基坑的地质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字样。

两者不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现场地质核查该基坑的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处理意见,或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确定下步处理方案。

3、摩擦桩基础

钻锤重一般四吨和五吨。

一看:

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时间、进尺、岩性描述、各层位标高)和岩碴。

冲击钻成孔的施工记录主要看其锤重、冲程、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以及各层位标高。锤重四~五吨时,一般强风化岩层其冲击进尺每小时大约0.2~0.4m 左右;冲程2~4m。再看其岩性描述是否规范、准确。查看反循环冲出的岩碴颗粒大小、颜色、岩性。

旋挖钻成孔的施工记录主要看其功率、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等,以及其岩性描述、分层是否规范、准确。

旋转钻成孔的施工记录主要看其功率、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等,以及其岩性描述、分层是否规范、准确。

挖孔桩的成孔记录主要看时间、进尺和护筒口标高等,以及其岩性描述、分层是否规范、准确。

二验:

查验施工单位采取的强风化岩层或弱风化软质岩层碴样(要求进入初估强、弱风化岩层每隔1m采集一带碴样,并冲洗干净,每袋重不少于0.5kg;岩性变化时必须采集。);观擦碴样颗粒的大小、颜色、硬度等。一般弱风化软质岩层或强风化硬质岩的岩碴颗粒在0.8~2.5cm之间,呈碎块状,具备棱角;颜色较新鲜,局部可见节理裂隙的锈斑;个别用手可掰断,刀片划过易留下痕迹。但对于强~弱风化泥质砂岩类软质岩类或强风化砂砾岩类的硬质岩,其碴样极易成为砂状或含砂砾状,从碴样的颜色、大小、硬度上很难确认。

旋挖钻机成孔的桩基,由于其把桩体内的岩土体全部吸出,则可以很直观地

旋转钻机成孔的桩基,由于持力层及桩身均为土层(黏性土、砂层、卵砾石土、碎石土等),因其土层及粉细砂层均被泥浆带出、部分粗颗粒存于孔底,很难现场查验其相关凭证,查验难度较大,需要验基人员不断积累经验。

对于挖孔桩而言,碴样比较直观准确,也可以进入孔内进行坑底或坑壁查验。

三拍照:

对袋装的碴样或旋挖、旋转钻机和挖孔取出的堆弃物进行数码相机拍照留底,必要时对挖孔桩坑底或坑壁进行数码相机拍照留底。

四比对:

与设计资料进行现场对比,包括地层岩性、颜色、粗颗粒含量、风化程度、地基承载力参数等。

对具备碴样的,一般可以从碴样、进尺与设计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判定。

对没有存留碴样或无法存留碴样的,应根据施工记录的岩性描述、进尺速度、泥浆带出物等与设计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判定。

五结论:

在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核查情况与设计资料比对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结论;

两者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记录和碴样综合分析,该基坑的地质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的字样;

两者不相符时应在地质核查对照表上填写完善有关空格,签署“通过现场地质核查该基坑的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出处理意见,或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确定下步处理方案。

(三)岩溶等不良地质桥基验基

在发育有较大的溶洞、孤石、不均匀风化体或弱风化岩面斜坡明显的地段,

必要时安排补充钻探。

五、地质核查工作检查

目前的配施工作量巨大,现场验基人员除了本单位的职工外还聘请了外单位的地质技术员,部分外聘人员现场不住在设计组内,基本上借宿、就餐于施工单位。由于地质核查(验基)工作的任务艰巨而重大,要求指挥部或设计组的地质专业工程师定期与不定期的前往验基现场进行检查督促。检查他们实际地质核查工作情况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配合紧密程度,并对没有及时提交或已提交的验基资料进行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单桩的成孔施工记录、碴样、照片与核查意见的准确程度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引导和纠正,形成检查记录。

六、外聘人员管理

外聘人员必须专业对口,从事地质专业不少于6年。由于外聘人员对铁路工程不太熟悉,外聘人员必须在在职地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建立健全外聘人员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岗前培训制度

1、了解桥梁基础设计的基本知识、桥基施工的各种方法和机械设备;

2、熟悉简单的地质资料整理方法和要求以及全线工程地质概况;

3、掌握桥梁验基验槽的原则、方法、内容和流程。

(二)试用制度

1、跟随设计组地质专业工程师参加各种桥基地质核查,每种类型不少于3种;

2、在设计组地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验基验槽,每种类型不少于3种;

3、专册或地质专业工程师应对外聘人员独立验基验槽的行为能力进行综合了解,合理使用。

1、外聘人员应将现场的验基验槽有关情况及时通过手机或短信等方式告知地质专业工程师,包括手续具备、资料齐全、实际地质、施工记录、设计资料、碴样、照片等;由地质专业工程师签署下达意见;

2、未同住的外聘人员当天晚上应及时将签署的有关资料用传真或电子邮件、别人送递等方式让在职地质专业工程师备案;

3、同住的外聘人员回设计组后应及时将有关资料提供给地质专业工程师,以便核对;

4、每一工点的验基验槽工作应根据人员状况、工作量和地质复杂程度等情况,确定外聘人员验基验槽的工作量。外聘人员的工作量一般应控制在50%以下,坚决杜绝一个工点全部由外聘人员验基验槽的现象。

5、有不同的意见时,应及时同专册或地质专业工程师交流。

(四)岗位轮换和解聘制度

1、对借宿于施工单位或居住在设计组的外聘人员应实行6~12个月使用期满的岗位对调,避免滋生负面影响;

2、对工作中不服从安排、不认真负责和损害设计单位利益的外聘人员应及时向处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3、专册或地质专业工程师应主动积极关心外聘人员的工作与生活。

(五)信誉、能力评价制度

1、建立健全外聘人员的信誉、能力评价台帐,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

2、每季度应对每位外聘人员进行信誉、能力评价,鞭策其主动为铁路建设服务,服好务,做好事;

3、专册应将每季的外聘人员评价结果上报地路处,以便让处领导了解现场每

4、对态度认真、技术水平过硬、处事能力果断、地质核查细致的外聘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六)技术总结提交制度

外聘人员每年度需递交其工作范畴内的技术总结和工作心得,以使地路处全面考察外聘人员工作情况。

附件(表):

1、桩基础地质核查对照表;

2、扩大基础地质核查对照表;

3、外聘人员桥涵基础地质核查季度考核表。

桩基地质核查对照表

墩台号及里程护筒标高

(深度计算0点)设计桩顶高度

桩 号设计桩底高程设计桩长

-4.080

5.06524

-28.080

14#DK***+***A1

DK***+***左(右) 米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 1、施工记录复印件 2、碴样照片

3、钎探资料复印件

设计钻孔地质柱状图

层次

岩 层 说 明岩层剖面1:500

层深层厚层底标高

(1)(2)(3)(4)层次

岩 层 说 明

岩层剖面1:500

层深层厚层底标高

(1)(2)(3)

(4)

工字钢标高(深度计算0点)5.065或护筒标高(深度计算0点)

第一层:细圆砾土|

0=250kpa

细圆砾土 | 0

=350kpa 凝灰岩强风化

|

0=500kpa 凝灰岩弱风化 |

0=1000kpa

细圆砾土| 0

=300kpa 全风化岩| 0

=250kpa 凝灰岩强风化

| 0=500kpa 凝灰岩弱风化 | 0=1000kpa

地面标高:-0.49

8.218.21-9.29

22.5114.3-23.59

24.6-25.692.127.412.8-28.08

-9.29

-9.29

-9.29

-9.29

25.8622.5121.6113.263.350.98.3513.26A1

A3

A5A7

C1C3C5C7

B6

B4

B2温州

宁波

施工钻孔地质柱状图

扩大基础地质核查对照表

施工单位: 日期: 年 月 日

客运专线桥涵基础地质核查细则(试行稿)-2006

外聘人员桥涵基础地质核查季度考核表

铁路考核季度:年季度

专册:年月日室主任:年月日

说明:1.各考核项目均按满分100分打分,总分为各单项分数乘以加权系数后之和; 2.评定等级: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称职,65~79分为基本称职,64分以下为不称职; 3.对外聘人员的考核由设计组地质工程师负责,专册可对打分进行修订; 4.此表于每个季度过后5天内报室主任,室主任汇总后报处技术室。

13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阅)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对桥梁结构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文/徐栋 6 R. P& A& [% A% r0 ] 作者的话: 非常感谢《桥梁》杂志的约稿,我所理解“重点实验室”栏目中的“实验”是广义的,并不仅仅指真材实料的实验,也可以包括新理论,甚至新 设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或是研究过程中的探讨。 笔者近年来对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分析和配筋理论等方面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借此机会分享一些研究成果,也将一些思考、困惑及感兴趣的问题拿出与业界同仁探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有条理不清、错误甚至是谬误的地方请大家不吝指正。 综合现状 经过近三十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的桥梁工程师已经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复杂桥梁或复杂截面的桥梁在我国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在课堂上学的分析方法和针对简单桥梁的现行规范体系由于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往往出现“安全度不足造成的早期破坏和蜕化所带来的损失,或者因过于保守造成的浪费”[1]的现象。在工程实践中发生的许多令桥梁工程师困惑却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他们不断寻求解答,甚至可以说,由于混凝土桥梁的大规模实践,世界上或许没有哪个国家的工程师像中国工程师那样渴望彻底了解复杂桥梁的受力状况。/ m4 C( q% c5 q7 V2 d/ T+ c2 ^ 桥梁结构理论发展的动力来自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我国对过去新建桥梁的维修加固也在日益增多,但指导维修加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现行桥梁常用计算方法和规程上,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过去常用的分析理论和设计思想进行反思和重新梳理的时候。 对于桥梁结构的分析方法,发达国家由于受到来自国家强力发展方向的推动,如航空航天、新材料、机械等,所以发展迅猛,出现了一批水平很高的通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这些大型通用软件有些甚至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软件对于桥梁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使桥梁工程师对于桥梁结构的局部和微观受力情况的认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但是,桥梁结构,特别是混凝土桥梁结构具有的几大特征,如桥梁施工、收缩徐变效应、预应力、活载计算等,这些大型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8 x5 H$ V# v, Q+ F# i8 y 对于混凝土构件的配筋配束方法,是涵盖受弯、受剪、受扭、受拉(压)的不同方向和不同组合的设计原理,内容非常丰富,也是很早(甚至将近10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经典学科。国内外相关规范虽然经过几轮发展,其基本思想仍然停留在“窄梁”范畴。同时,由于各时期的发展和内容补充,里面也留存有大量各时期的,有些甚至已经早已过时的痕迹。所以虽然规范有时显得越来越厚,但实际上并不代表越来越好。1 a; f0 h }; Y* @9 q" [ 作者近年来通过参与我国桥梁规范的最新修订,深刻体会到目前飞速发展的结构分析方法与“蜗行”的桥梁构件设计规范之间的矛盾,就像一个人拥有一条长和一条短的两条腿,其前行速度仍受制约。具体的表现便是结构分析的方法越来越精细,而配筋配束设计理论却仍停留在简单结构范畴,造成了虽然能对复杂桥梁结构进行非常精细的分析,却无法建立与配筋设计方法紧密联系的尴尬情况。 对桥梁结构分析方面一些“经典概念”的探讨 横向分布 桥梁空间结构的近似计算方法,实质上是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寻求一个近似的方法把一个复杂的空间问题转化成平面问题进行求解。早期工程师们采用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横向分布理论,来对多梁式桥梁进行分析验算。横向分布理论的研究,加深了工程师们对桥梁各种上部结构形式的力学性能(纵、横向分配荷载的性能)的理解。如图1为一座常见的多梁式简支梁桥。 图1 多梁式简支梁桥 在横向分布的计算方法中,刚性横梁法和比拟正交各向异性板法(又称G-M法)为最为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其基本前提是纵横向影响面具有相似的图形[2]。为了简化计算,剪力采用了杠杆法近似考虑。% X9 }) A& u; O, S" ^ 对于箱梁结构,特别是如图2的宽箱梁结构,同样存在各道腹板的荷载横向分配问题。在单梁模型计算中,往往借用“横向分布”的概念,将各道腹板看成一根梁,采用与多道梁式结构同样的横向分布计算方法来计算。) f2 l- ?0 R2 r x* w9 h8 F 图2 多室宽箱梁截面 对图2截面而言,一般一排仅采用2个支座,不会每道腹板下面均设支座,而桥梁结构一般也为连续梁结构。可见,其力学图式与图1的计算原 型结构相差甚远,特别是简支支撑条件已完全改变。 图3是一个4跨连续梁采用的单箱多室箱梁截面及其梁格分割线,中间向两边的腹板编号为0#、1#和2#。该桥的支座布置见图4。图5~7分别为采用梁格计算和传统G-M法计算的3车道活载的0#、1#和2#腹板的剪力横向分布系数。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1.0.1为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桥涵的施工、改建和扩建。1.0.3超大、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的桥涵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针对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内容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指导施工。条款说明:“特大”是指一般桥涵工程的规模,“特殊地区”一般指高原、山区、冻土、沙漠等地区。在本规范所述的特大型、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修建桥涵的某些特殊要求,可不包括在本规范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本手册制定更详细的专用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来指导施工。1.0.4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符合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是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的过程。符合设计文件是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安全”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和操作的安全;二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二是桥涵工程交付使用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本身可以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安全使用。”指“满足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环境保护”是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公路桥涵施工。节能减排是指节能减排。介质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原

规范只提到“节能”,但“减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次修订将改为“节能减排”。 1.0.5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1.0.6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施工人员确保施工安全。1.0.7公路桥涵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节约土地,减少耕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1.0.8公路桥涵建设要规范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积极推广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导言: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施工,对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结构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等都有积极作用。保护和促进公路桥涵产业化生产。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相应条款。1.0.9公路桥涵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第3-2项 2.0.1防水帷幕用于减少漏水量,降低地下水水力坡降,防止流沙、管道和潜在的侵蚀。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方面)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口 口口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桥梁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之前,要在基坑顶面边坡以外的四周开挖排水沟,并保持畅通,防止积水灌入基坑,引起坍塌。 2、处在土石松动坡脚下的基坑,开挖前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排除危石、设置挡护墙等,防止土石落入坑内。

3、基坑顶面安设机械、堆放料具和弃土,均应在安全距离(1—1.5米)之外,引起地面振动的机械,安全距离更要严格控制, —般在1.5 —2米之外。 4、开挖基坑时,要按照规定的坡度,分层下挖到符合基坑承载力要求的设计标高为止,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再由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5、人力出土时,要按照有关脚手架的规定,搭好出土通道,基坑较深时,还应搭好上下跳板和梯子,其宽度、坡度及强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6、使用机械开挖基坑,要按照有关机械操作规程和规定信号,专人指挥操作;吊机扒杆和土斗下面严禁站人。 7、遇到涌水、涌砂、边缘坍塌等异常情况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8在高寒地区采用冻结法开挖基坑时,必须根据地质、水文、 气象等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表面冷冻层,使之不被破坏。 9、基坑底部用汇水井或井点排水时,应保持基坑不被浸泡。 10、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圈护壁时,除顶层可以一次整体灌注外,往下应根据土质情况,控制开挖高度和长度,并随开挖随灌注,钢筋混凝土围圈顶面应高出地面0.5 米。 11、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要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办理。 12、当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注意预留10—20 厘米,待 下一道工序准备就绪,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挖除,挖除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桥梁地质说明

9 推荐线主要桥梁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1寺枯桥(K3+663.0) 1.1桥梁设计及勘察概况 寺枯桥为一跨沟水库桥,位于胡集北寺枯水库,桥中心桩号K3+633.0。设计为2~16m小桥,桥梁全长44.04m,桥面宽24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桩基础。 勘察工作采用1:500桥址工程地质调绘、桥位纵剖面测制、点位高程测量、机械钻探、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水位观测、岩土样采集、室内岩土分析等综合方法. 外业桥址工程地质调绘0.01km2,测纵剖面一条,水库西岸各布置一钻孔,孔深54.5m,采原状土样6组,扰动样2组,标贯试验6次。 1.2桥址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地形地貌 桥址位于河沟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两侧为低平坡地,地面高程68.0~75.0m。 2)地层岩性 第①层人工填土: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下部碎石土。厚度1.5m左右,分布旧路沿线。 第②层为粉质粘土:黄褐色,含铁锰质斑点,土质单一,可塑状态。分布在地表,厚度2.0-3.0m 左右。地面常为耕植土。 第③-1层粘土:棕褐色,含铁锰质斑点和高岭土,土质单一,硬塑状态,厚度24m左右。 第③a层粉质粘土:灰色,有少量有机质,含粉土,可塑状态,厚度3m左右。 第④-1层含卵石砾砂:黄灰色,卵石30%,砾石20%,其余为砾和粘土,稍密~中密,饱和状态,分布地下,厚度大于5m未见底。 1.3水文地质 库河为静水,两岸宽约160m,河水宽60m,枯水期水深1.5m。水流缓慢。 桥址地下水主要是中下部卵砾砂层中的承压、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含水层厚度巨大。地表土层含上层滞水,呈饱和状,雨季易积水。 1.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桥址处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暗洞等不良地质现象。没有特殊性岩土。 1.5地震效应及场地土类型 ①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分组为一组。 此公路按一级标准设计,桥梁的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计应按7度设防。 ②场地类型 o 通过计算,场地地面下20m覆盖层平均剪切波速281.25m/s,为中硬土类型,工程场地类别Ⅱ类。 1.6 桥基及岸坡稳定性评价 桥址地形平坦,覆盖层很厚,没有不良地质,未见断裂构造通过,属稳定地区。 两岸较平坦,地面高差不足5m,岸坡平缓稳定。 1.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 根据全线地质调查、现场岩土观察、钻探取芯、原位测试、采样化验等成果,经统计计算,结合地区经验值,将线路和桥梁有关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数及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列表如下: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1.8持力层及基础类型选择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 ①持力层及基础类型选择 桥桩持力层应选在第④-1层中密状态的含卵石砾砂层中,桩长大于30m;在经过验算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选择第③-1层硬塑土内,有效桩长大于20m,采用摩擦桩型。桩长需验

(整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桥涵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3条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第1.0.4条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第1.0.5条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 第1.0.6条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第1.0.7条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2.1.1条施工单位承接桥涵任务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核对,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 第2.1.2条研究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时,应首先查明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如发现图纸和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更正。较复杂的中桥、大桥和特大桥,一般可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可提出修改意见供建设单位考虑。 第2.1.3条桥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其容包括:编制依据、工期要求、工程特点、主要工程、材料和机具数量、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工作量计划和临时设施的初步规划等。 第2.1.4条大桥、特大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案单独编制,其容应比施工方案明确、详尽。主要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程量计划、机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施工图纸、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第2.1.5条一般中、小桥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配合路基施工方案编制,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2.1.6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桥梁正式开工前完成。 第2.1.7条在施工前应充分发扬,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第2.1.8条施工中可能涉及与其他部门有关的问题,应事先联系,签订协议。 第二节施工测量 第2.2.1条桥涵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对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桥涵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本节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建设单位。 2.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 3.测定墩、台中线和基础桩的位置; 4.测定桥涵锥坡、翼墙及导流构造物位置; 5.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6.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标高; 7.其他施工测量。 为防止差错,施工单位自行测定的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二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则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 第2.2.2条桥涵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第2.2.3条大桥、特大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桩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桩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免弄错和便于寻找。 第2.2.4条桥涵中线位置、桩间距离的检查校核及墩台位置放样,当有良好的丈量条

桥梁地质的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2) 三、水文地质概况 (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图例………………………………………………………1张 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钻孔柱状图………………………………………………10张 7、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桥梁的桥位区为河谷地貌,大桥横跨梅潭河,地形起伏较大,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一、总则 ■总则 1.0.1为加强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并保证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实现,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和改建城市桥梁的施工及验收。 城市桥梁中的大、中修工程施工,可参照执行。 1.0.3桥梁施工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变更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变更设计规定办理,未经批准的变更设计不得施工。 1.0.4应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本规程有关技术操作规定,并随时积累资料、数据,整理保存好原始记录。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与合同要求及时提交竣工文件。对大桥及技术复杂的桥梁工程应编写施工技术总结,对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应编写专题技术总结。 1.0.5 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器材和设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并按有关规定抽样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0.6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积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新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本规程不符时,应制订专门规程,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 1.0.7 凡属隐蔽工程,必须经检验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有关人员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0.8有关城市桥梁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及防火、防爆等技术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规定。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定。 二、施工准备和测量 ■施工准备 2.1.1施工前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 问题举例 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 中的第3 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 2、规范第3.3.2 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 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 (1)以上条款中的0.25m 指的是在浪高的0.75 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 (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 (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 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 3.3.2 的要求? 3、(1)规范第3.3.6 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 4、(1)规范第3.5.8 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 (2)规范第3.5.8 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 5、规范第3.6.4 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 ,可不按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 (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 其他目的? 7、规范第4.1.4 条:“作用的设计值规定为作用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作用分项系数”。相应的分项系数在规范中没

桥梁地质的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一、前言 (1)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 (一) 地形地貌 (1) (二) 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力学性质 (2) 三、水文地质概况 (4) 四、结论与建议 (5) (一)场地稳定性 (5) (二)基础持力层评价 (5) (三)基础类型的选择 (5) 附图表 1、钻孔数据一览表…………………………………………1张 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1张 3、图例………………………………………………………1张 4、勘探钻孔平面布置图……………………………………1张 5、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 6、钻孔柱状图………………………………………………10张 7、岩芯照片

一、前言 受业主的委托,广东梅州地质工程勘察院院承担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的工程工程勘察工作。 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改建工程百侯大桥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拟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建,共9跨,每跨25m,总长约255.6m,桥宽17+11.5m,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共布置钻孔10个,钻孔编号ZK1~ZK10。此次勘察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及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提供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并提供基础选择的建议,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层的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基础材料的腐蚀性;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我院于2017年8月12日~8月23日派出1台100型钻机进行了外业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10个,钻探总进尺369.50m,做标准贯入试验39次,河水样1件。 水样测试由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实验室完成。 本次勘察的野外编录及报告编写,主要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国标GB 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国标GB50007-2011和省标DBJ15-31-20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2002)中的有关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可作为拟建桥梁基础设计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标准规范2012

公路桥涵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标准规范2012 篇一:2012最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012最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 路基土石方工程4.1 一般规定 4.1.1 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的实测项目技术指标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以下公路)两档设定,其中土方路基压实度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三档设定。 4.1.2 本章规定的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如果检查路段以延米计时,则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最低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4.1.3 路基压实度须分层检测,并符合附录B规定。路基其他检查项目均在路基项面进行检查测定。 4.1.4 路肩工程可作为路面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定。 4.1.5 服务区停车场、收费广场的土方工程压实标准可按土方路基要求进行监控。4.2 土方路基 4.2.1 基本要求

1) 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2) 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3) 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4) 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5) 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4.2.2 实测项目见表4.2.2。 表4.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注:①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平均值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标准,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小于表列规定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数量占总检查点的百分率计算减分值。②采用核子仪检验压实度时应进行标定试验,确认其可靠性。 ③特殊干旱、特殊潮湿地区或过湿土路基,可按交通部颁发的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④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4.2.3 外观鉴定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工程的建设经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施工时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很高;原规范发布后,随着我国公路桥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随着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创新工程的实施,“四新”技术不断涌现,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桥涵施工经验,同时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保障桥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和作用 《规范》内容包括公路桥涵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通用技术,支架与模板、钢桥制造,各类桥型结构施工、各专项施工、特殊条件施工及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措施,涵盖了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验收的全过程,与公路桥涵相关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规范,共同形成了公路桥涵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以我国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吸纳了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旨在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工程建设理念,用于指导各级公路中

新建、改建和扩建桥涵工程的施工,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三、《规范》的特点 (一)内容全面,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公路桥涵多采用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钢混组合结构、箱涵等形式,相较铁路、市政工程,公路桥涵类型和结构种类繁多,墩台基础形式多样。《规范》增补了不锈钢钢筋、钢混组合结构、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墩台预制安装、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等内容,与国外同类规范相比,特别是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相比,基本涵盖了所有各类桥涵工程的内容,适用的桥型、结构及其施工工法、工艺更加全面、系统、丰富。 《规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转化、提升和吸收,大量采纳了“四新”技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力求实现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的部分关键技术或指标,例如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特殊环境条件技术措施、智能设备、施工监控技术、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性能指标等均高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要求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要求 在计算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弯矩时,其计算跨径取梁肋之间的距离。 由于板厚与肋高之比小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5M(当大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7M)M为简支梁求得的跨中弯矩。 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多个偶然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 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表;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应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其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在作用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外的其他的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1.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1;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当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组合时,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取0.8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两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7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三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60;尚有四种及多于四种的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取0.50。

设计弯桥时,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时,制动力标准值或设计值按70%取用。 偶然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应与可变作用某种代表值效应、一种偶然作用标准值效应相结合。偶然作用的效应分项系数取1.0;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作用,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取用适当的代表值。地震作用标准值及其代表式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短期、长期效应组合。 结构构件当需进行弹性阶段截面应力计算时,除特别指明外,各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应取为1.0;各项应力限值应按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构件在吊装、运输时构件重力乘以动力系数; 永久作用常用材料的重力密度 预加力在结构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使用阶段构件应力计算时,应作为永久作用计算其主效应和次效应,并应计入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但不计入预加力偏心距增大引起的附加效应。在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力不作为作用,而将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分,但在连续梁等超静定结构中,仍需考虑预加力引起的次效应。

桥梁施工标准化指南

目录 1 总则 (1) 1.1目的及适用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1.3章节划分 (1) 2 施工准备 (2) 2.1 施工场地布置 (2) 2.2 技术资料准备 (3) 2.3 基本要求 (3) 3 桥梁基础 (5) 3.1钻孔灌注桩 (5) 3.2明挖基础 (12) 3.3 承台 (13) 4 下部构造 (16) 4.1墩柱、盖梁 (16) 4.2 桥台 (18) 5 上部构造 (20) 5.1 后张法T梁预制场建设 (20)

5.2 预制T梁施工 (27) 5.3预制板梁施工(后张法) (49) 5.4预制梁安装 (53) 5.5 桥面铺装 (56) 5.6 护栏 (59) 5.7 伸缩缝 (61) 5.6 搭板和锥坡 (63) 1总则 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1 目的 为总结我区高等级公路桥梁建设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桥梁施工的各项工序操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我区桥梁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高等级公路桥梁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1.1.2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我区桥梁工程建设。 1.2 编制依据 1.2.1现行交通部公路桥梁设计、施工规范、验收等相关标准。 1.2.2本行业通行的和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方法。 1.3 章节划分 1.3.1本指南共五章,分为总则、施工准备、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 1 基础工程分为钻孔灌注桩、明挖基础、承台三节。 2 下部构造分为墩柱、盖梁和桥台三节; 3 上部构造分为:后张法T梁预制场建设、预制T梁施工、预制板梁施工(后张法)、预制梁安装、桥面铺装、护栏、伸缩缝、搭板和锥坡共八节。

2 施工准备 2.1 施工场地布置 2.1.1总体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总平面布置应体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整齐划一、环保节能、永临结合。 2.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优先选择在建设项目用地界内,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3.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畅通。 4.施工区域划分和场地的确认应符合施工流程的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5.充分利用各种永久建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6.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7.符合安全防火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2.1.2总体施工平面布置内容 施工平面布置内容与工程类别有关,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有以下布置内容: 1.既有和新建公路线路方向和位置里程及与施工项目的关系。 2.征地界内及附近已有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其它地面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什么样的桥梁结构承重最大

什么样的桥梁结构承重最大 (春光小组:周鹏徐德闯) 一、项目概述 1. 开展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2.学科:科学、数学、信息技术 3. 简介: 本学习项目主要对象是五年级至六年级学生,桥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桥梁的承重量有多大,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适合建造什么结构类型的桥梁等等问题却很少同学去关心。本次项目探究 活动,将从少年儿童身边熟悉的桥梁入手,让他们自己提出有关对桥梁感兴趣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法,通过调查、实验、观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等方法,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及数学、信息技术 应用的能力。 二、学习团队 1. 教师: 周鹏:综合实践 徐德闯:科学 2.学生: 旅顺口区迎春小学: 庄河光明山中心小学: 三、学习目标与任务 1. 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了解不同结构的桥梁承重力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能通过改变桥梁的结构来改变桥梁的承重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现在网络技术、高科技手段搜集、整理文字、图片信息的能力。 2. 学习任务

5位同学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1:从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司空见惯的桥梁入手,让学生提一些比较感兴趣、乐于研究的问题, 确立研究主题。 ●任务2:从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寻找一些有关桥梁的图片、数据信息。 ●任务3:通过信息的整理与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对比实验。 ●任务4:把任务1、2、3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做出一份可以相互交流的项目报告。 四、学习过程 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概念图): 任务一寻找世界各地的桥梁设计

?报章、杂志:你们可以从报章或杂志寻找你们所熟悉的桥梁结构,把图片及设计方案(或有关新闻)剪下,并记录你是从哪一份报章(报章名称)和哪一天(日期)取得的。 ?互联网:你亦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桥梁结构设计并把它打印出来,记录你是从哪个网址中取得的。 ?其他途径:其实,若你能细心观察,亦可以从其他途径发现桥梁结构的设计应用,例如电视节目等。把有关的桥梁结构设计记录下来,并记录你是从哪里获得有关资料。 想一想以下的问题: ?桥梁的整体形状是什么样子? ?桥梁的主体结构是怎样设计的? ?最突出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梁结构设计对你的启发? 任务二设计桥梁结构设计图 学生搜集力学原理,结构以什么样的形式制作最稳定? 注意:进行访问时,紧记要表现应有的礼貌! 根据搜集讨论得来的思路绘制桥梁设计图(可以是多个设计方案) 从绘制成的桥梁结构设计图中,你们发现什么? 有什么总结?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并思考问题: ?桥梁的整体形状及桥体的结构特征? ?你会如何解释你们的发现? ?你们的发现对你有什么启示? 任务三制作项目实践探究整理

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设计规范 (1)

与梁肋整体连接的板,在计算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弯矩时,其计算跨径取梁肋之间的距离。 由于板厚与肋高之比小于1/4,支点弯矩取,跨中弯矩取(当大于1/4,支点弯矩取,跨中弯矩取)M为简支梁求得的跨中弯矩。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一、总则 1、安全等级; 2、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分类; 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线长度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为准。重要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国防公路上及城市附近交通繁忙公路上的桥梁。 二、术语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 三、设计要求 1、桥涵布置:公路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 2、桥涵孔径 3、桥涵净空:净空高度,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5米,三、四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米。

4、立体交叉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5、车行或人行天桥的宽度; 6、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7、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层; 8、养护及其他附属设施。 四、作用 可变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其代表值; 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 多个偶然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 4.1.6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表;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应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其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在作用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外的其他的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当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组合时,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取;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两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

施工图说明 (桥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05 —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施工图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设计内容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桥梁工程。全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共分两册; 第一分册:道路工程管线工程; 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本册为第二分册:桥梁工程。 才子路B段Ⅰ标的施工图设计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道路的线形设计; 道路的路基、路面设计、路基防护设计、交叉口设计; 道路的交通工程、附属工程; 2、管线工程 管线工程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管线综合、电力排管、通信管道和路灯的工程设计。 3、桥梁工程 桥梁的总体布置设计;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下部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桥梁附属工程设计。 (二)概况 1、才子路桥跨径组合为(3×25)米。上部结构为上部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下部结构桥台为装接盖梁式桥台,桥墩为柱式墩接盖梁,墩基及台基采用桩基础。桥梁起点桩号为K0+27.000,终点桩号为K0+107.000,桥梁中心桩号为:K0+67.000,桥梁全长为80m。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桥梁宽24m,桥面布置为: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24m。桥梁右前角115°。 (三)设计依据 1、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凤凰湖工业园提供1:500地形图 3、凤凰湖工业园市政专项规划。 4、永川凤凰湖工业园李家嘴片区场平工程施工图设计 5、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Ⅰ标地勘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一阶段详勘) 6、凤凰湖工业园临江河河道防洪工程可研报告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二、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地质 1、地质地貌 拟建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临江河李家嘴片区才子路B段地勘项目场地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凤凰工业园区。拟建区地形总体较平缓,中部高两侧低,地形标高284.00~326.50m,相对高差42.50m。拟建线路沿斜坡、丘包与沟谷行进,于起点跨越临江河,河床地形平缓,坡降一般小于5%,两侧岸坡及河床大部基岩出露,地形坡角一般15°~32°,局部近直立,沟谷处地形较为平缓,一般5°~12°,丘包、斜坡处地形陡倾,一般15°~35°,局部陡坎处可达50°,该段大部已被改造为农田。最低点位于线路起点临江河河床,标高284.00m,最高点位于K0+480处丘包顶部,标高326.50m。地形坡角差异性较大。拟建场地地貌上总体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2、气象、水文 重庆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区兴业路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72℃,极端最高气温41.7℃(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多年无霜期314.9天,雾日平均30~4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附录 附录A 距离测量改正及长度计算公式 A.0.1 尺长改正(Δl ) 改正数 Δl=L l L ?- ' (A-1) 式中:L ——钢尺总长(刻度数); L ′=L-L 0 ; L 0——钢尺检定时标准长度; l ——实测尺段长度。 A.0.2 温度改正(Δt ) 改正数 Δt =l k (t-t 0) (A-2)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t 0——钢尺标准长度时的温度; t ——测量时的实际平均温度; k ——经检定的钢尺的线膨胀系数,如不确知时,可用0.0000117/1℃。 A.0.3 拉力改正(ΔP ) 所施拉力不同于标准拉力时 改正数 ΔP = AE P P l ) (0- (A-3)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P 0——检定时的标准拉力; A ——钢尺的断面积; E ——钢尺材料的弹性模量。

A.0.4 垂度改正(Δf ) 改正数 Δf =2 24?? ? ??-P md d (A-4) 式中:d ——量距时钢尺两端支点间距离; m ——钢尺每单位长度的质量;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A.0.5 倾斜度改正(Δh ) 改正数 Δh =??? ? ??+-34282L h L h (A-5) 式中:L ——倾斜尺段长度; h ——两端高差。 A.0.6 每一尺段之实际长(dn ) dn = l + Δl + Δt + ΔP + Δf + Δh (A-6) A.0.7 距离全长(d ) d = Σdn = Σ(l + Δl + Δt + ΔP + Δf +Δh ) (A-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