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规律

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规律

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规律
含氧酸盐类的热分解规律

无机含氧酸盐的热分解

许多盐类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但是由于盐的种类不同,分解产物的类型、分解反应的难易有很大的差别。无机物盐类按组成分类可分为含氧酸盐(如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和无氧酸盐(如卤化物、硫化物等)。

中学化学教材上介绍了KClO3、CaCO3及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现以前两者为例讨论非金属含氧酸盐热分解反映的规律。

就热分解产物而言,KClO3、CaCO3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热分解反应。如果CaCO3像KClO3一样进行热分解反应,那么产物应该是CaC 和CO2。但是由于CaO 的能力相对CaC 较低,所以CaO 更稳定,且CO2也更稳定,所以CaCO3受热分解成CaO 和CO2;如果KClO3像CaCO3一样进行热分解反应,那么产物应该是K2O 和Cl2、O2,然而实际热分解产物是KCl 和O2,是由于KCl 相

对于K2O 较稳定。总之,热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能量更定、更稳定的产物。

由于金属氧化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大于其相应的氯化物、溴化物等,故金属氧化物的稳定性均强于相应的氯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等。所以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热分解时均声称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相应酸酐。

所以可总结热分解反应的通式为MAOn=MO+AO(n-1)

例如:23CO CaO CaCO +=

然而CaSO4在高温时会热分解生成CaO 、SO2和O2,而SO2和O2可以看作是SO3受热分解的产物。所以硫酸盐热分解规律是,高于770℃分解时,气态产物为SO2和O2,而低于770℃时,气态产物为SO3。(770℃是SO3的分解温度)

碳酸盐受热分解时,在高于2500℃时,CO2才分解为CO 和O2;而碳酸盐分解的温度远低于此温度,所以碳酸盐受热分解的气态产物为CO2。

所以,综上所述,根据上述通式判断含氧酸盐热分解产物时还需要注意酸酐的热稳定性。

再讨论热分解反应的另一产物,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1)如果金属氧化物MO 热不稳定,则受热将会分解。如HgO 、Ag2O 受

热将分解成相应的金属单质,所以金属活动性位于铜之后的硝酸盐受热将分解成M、NO2和O2。

(2)如果金属氧化物MO有很强的还原性,则受热时将被氧化。

例如:

综上所述,含氧酸盐热分解反应的规律可归纳为:

(1)本质是生成较稳定的产物,除Na、K、Ag等生成卤化物,固态产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2)需要注意MO和AO(n-1)的热稳定性。

(3)强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MO在受热时有可能被氧化。

现可将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及规律总结如下:

(1)含水盐的脱水反应:

许多含有结晶水的含氧酸盐受热以后比较容易失水,加热时一般逐步脱水,最后变成无水盐,这种盐一般是难挥发的含氧酸形成的盐或强碱阳离子与含氧酸形成的盐。

例如:CuSO4·5H2O△CuSO4·H2O△CuSO4

(2)含水盐的水解反应:

由易挥发性含氧酸和弱碱阳离子组成的含氧酸盐(如硝酸盐、碳酸盐),其水合物受热后,往往会发生水解反应,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无水盐,一般生成碱式盐甚至最终变成氢氧化物。

例如:Fe(NO3)3·9H2O△Fe(OH)3

(3)分解为氧化物或碱和酸的反应:

含氧酸盐可以看作是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或碱和酸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反应一般都是放热的,因此将无水的含氧酸盐加热可以得到相应的氧化物或碱和酸。

例如:CaCO3 △CaO+CO2↑

(4)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某些含氧酸盐,其中金属离子或含氧酸根离子不稳定,加热时,能够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含氧酸盐的分解,这种类型的热分解反应特点是热分解过程中不仅有电子的转移,而且这种转移都是在含氧酸盐内部进行的,故分解时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Hg2(NO3)2 △2HgO + 2NO2↑

2KMnO4△K2MnO4+MnO2+O2↑

参考资料:1.《浅析无机含氧酸盐的热分解规律》

2.百度百科: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3.百度百科:SO3的受热分解

4.百度百科:碳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受热分解

5.百度百科:热稳定性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处理办法

养殖中体中亚硝酸盐等含量过高形成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 氧 但由???? ???? ???? 难、 ????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

????1.当亚硝酸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3.。当pH 亩用300~ ? ???1 ???2 ???3 ???4 ???5 ??? ???“ 通常在5)泼洒本品500

化学上的“活泼性”和“稳定性”

化学上的“活泼性”和“稳定性” 化学上常涉及“活泼性”和“稳定性”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例如:“金属(或非金属)的活泼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的稳定性”等等。在必修课的学习中我们没有进行仔细区分,但是选修3关于共价键参数中给了一系列键能数据,特别是卤素单质的键能数据,不追究还真就糊涂了。 通常而言,很活泼的物质稳定性就差,很稳定的物质活泼性就差。但是“活泼性”和“稳定性”两者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是有所区别的。“活泼性”通常是指物质的得或失电子的过程,例如:“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卤素是活泼的非金属”。而稳定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化学稳定性,;二是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通常是指物质因水解、氧化(或还原)而是否变质的化学过程。热稳定性是指物质在常温下或受热时是否分解的化学过程。以下就是一些物质热稳定性的判断规律: 1.一般而言单质的热稳定性与构成单质的化学键牢固程度正相关;而化学键牢固程度又与键能正相关。 具体来说:单质稳定是指分子内原子间的键能大,化学键不易断裂;活泼性是指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的容易与否。不过单质的稳定性很少单独使用,而单质参与反应的过程实际分两个步骤,一是吸收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将分子分解为原子(体现键能——稳定性),二是将不同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物质(体现非金属性)。由于一般反应中供应的能量都很大,很少存在能量不够一个分子反应的情况,当所供应的能量都足够的时候,毫无疑问由非金属性强弱决定反应的容易与否。例如:对于卤素来说,虽然其键能递减(除F2,因为F半径很小,斥力很大则使得键能反常减小),分子越来越不稳定,断裂成原子越来越容易。但是由于卤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减弱,反应就越难,最终表现为化学性质越不活泼,与非金属性减弱相一致,而与稳定性无关。因此,氟氯溴碘单质反应剧烈程度下降。相反,对于N2,由于三键的存在,键能很大,一般不能满足断键的条件,即使氮电负性较大也不发生反应,所以N2的稳定性决定了不活泼性。 2.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键能越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最有规律也最常用)。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金属性越强,碱的热稳定性越强(碱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 4.含氧酸的热稳定性:绝大多数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差,受热脱水生成对应的酸酐。一般地: ①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气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往往极不稳定,常温下可发生分解。 ②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固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较稳定,加热时才分解。 ③某些含氧酸分解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对应的酸酐。例如硝酸、次氯酸。 5.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①酸不稳定,对应的盐也不稳定;酸较稳定,对应的盐也较稳定。例如硫酸盐和磷酸盐比较稳定。 ②同一种酸的盐,热稳定性顺序是正盐>酸式盐>酸。 ③同一酸根的盐的热稳定性顺序是碱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④同一成酸元素,高价含氧酸比低价含氧酸稳定,相应含氧酸盐的稳定性顺序也是如此。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2H2O===(通电)2H2↑+O2↑ (2)含氧酸的分解 H2CO3===(△)H2O+CO2 ↑ (3)碱的分解 Mg(OH)2===(高温)MgO+H2O (注:不溶性碱高温时可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水)(4)盐的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5)金属的分解 反应类型 按产物种类多少分类: 一、加热分解的产物有两种 1.分解成两种单质 (1)气态氢化物的分解 碘化氢的分解 2HI=H2+I2 (2)卤化银的分解 氯化银的分解2AgCl=2Ag+Cl2↑ (3)电解 电解水 2H2O=(通电)2H2↑+O2↑ 2.分解成两种化合物 (1)不稳定盐类的分解 碳酸钙的高温分解 CaCO3=(高温)CaO+CO2↑ (2)不稳定弱碱的分解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 2Al(OH)3=Al2O3+3H2O (3)不稳定弱酸的分解 碳酸的分解H2CO3=(△)H2O+CO2↑ (4)含结晶水的盐类的脱水

十水碳酸钠的风化 Na2CO3.10H2O=Na2CO3+10H2O 3.分解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1)不太稳定的盐类的分解 氯酸钾的催化分解2KClO3(MnO2)===(△)2KCl+3O2↑ (2)不稳定酸的分解 次氯酸的分解 2HClO=2HCl+O2 (3)双氧水的分解 受热分解 2H2O2=2H2O+O2 4.有机物的分解 甲烷的裂解 2CH4=C2H2+3H2 二、加热分解的产物有三种 1.不稳定盐类的分解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2)亚硫酸的酸式强碱盐受热分解 亚硫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SO3=Na2SO4+SO2↑+H2O (3)铵盐的受热分解 碳酸铵受热分解(NH4)2CO3=2NH3↑+H2O↑+CO2↑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2KMnO4加热=K2MnO4+Mn O2+O2↑ (5)硝酸盐的受热分解 硝酸银的受热分解2AgNO3=2Ag+2NO2↑+O2↑ 2.硝酸的分解 受热分解 4HNO3=4NO2+O2+2H2O 3.电解水溶液 (1)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2H2O=2NaOH+H2+Cl2 按反应物种类进行分类: 1.酸的分解反应。 (1)含氧酸=非金属氧化物+水 如H2CO3=CO2↑+H2O,H2SO3=SO2↑+H2O (2)某些含氧酸的分解比较特殊, 如硝酸的分解: 4HNO3(浓)=4NO2↑+O2↑+2H2O, 次氯酸分解 2HClO=2HCl+O2↑ 2.碱的分解反应。

物质的转化规律总结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一. 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由多种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 4.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元素在单质中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数为化合物。 6.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氢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7.有机化合物: 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碳酸等除外。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 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另一种元素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元素,则为非金属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 + )的化合物。 10.碱: 电离时所有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OH -)的化合物。 11.盐: 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 4+ )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__________,例:Cl 2、N 2、O 2 、稀有气体 _____性氧化物,例:SO 2、 CO _____ 性氧化物,例:Na 2O 、氧化物 酸 例: HCl H 2SO 4 碱 例: NaOH 盐 例: NaCl __________,例:Na 、Mg 、Al 、Cu 、Au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混合物 例:盐酸、硫酸、生理盐水、空气

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 ①钠放置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逐渐褪去,反应:4Na + O 2 === 2Na 2 O ②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反应:2Mg+O 2 2MgO ③加热金属铝片。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 铝不会落下来。反应:4Al+3O 22Al 2 O 3 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2Al2O3Al2O3是一层极薄的致密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反应:3Fe+2O 2Fe 3 O 4 。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4Fe+3O 2==2Fe 2 O 3 (条件:有水),Fe可做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去除氧气)。 ⑥加热金属铜。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反应:2Cu+O 2 ==2CuO. 2.+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①CuO+H 2==Cu+H 2 O (H 2 的还原能力介于C和CO之间,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水蒸气,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Cu+CO 2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尾气处理) ③2CuO+C2Cu+CO 2 ↑;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 2 ,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 然反应温度就比H 2 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C要稍微过量。) ④2Fe 2O 3 +3C4Fe+3CO 2 ↑; ⑤Fe 2O 3 +3CO 2Fe+3CO 2 ;(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 ⑥Fe 2O 3 +3H 2 2Fe+3H 2 O 红色粉未逐渐变为黑色粉未、试管壁有液体。 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 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层。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打磨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 、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 还原剂(如:H 2 、CO、C、Al)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越活泼的金属,其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时所需温度越高。 ④用气体做还原剂时,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 (或H 2),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CO(或H 2 )导管,目的是防止新 生成的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金属氧化物. ⑤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3.金属氧化物+水==碱 ①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相关知识点: (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 (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 (3)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 ②氧化钠溶于水:Na 2O+H 2 O==2NaOH ③氧化钾溶于水:K 2O+H 2 O==2KOH 补充:④K、Ca、Na可以直接与水反应。如:Ca+2H 2O==Ca(OH) 2 +H 2↑ 4.碱==金属氧化物+水 ①Mg→Fe对应的氢氧化物加热可分解。如:2Fe(OH) 3==Fe 2 O 3 +3H 2 O。现象: ②Sn→Cu对应的氢氧化物微热即分解。如:Cu(OH) 2==CuO+H 2 O。现象: ③Hg→Ag对应的氢氧化物常温即易分解。如:2AgOH==Ag 2O+H 2 O。(常温下不存在) ④特例:NH 4 3 ↑+H2O 现象:。 总结: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的转换 ①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碱一定要能溶于水,生成的碱都是强碱。反应时都放出大量的热。 ②弱碱(一般不溶于水的碱)加热可分解,活泼性越强的金属所生成的碱,加热分解需温度越高。 ③K→Na对应的氢氧化物不易分解。

《因式分解》计算题专项练习

《因式分解》计算题专项练习 1、提取公因式 1、cx- cy+ cz 2、px-qx-rx 3、15a3-10a2 4、12abc-3bc2 5、4x2y-xy2 6、63pq+14pq2 ) 7、24a3m-18a2m2 8、x6y-x4z 9、15x3y2+5x2y-20x2y3 10、-4a3b2+6a2b-2ab 11、-16x4-32x3+56x2 12、6m2n-15mn2+30m2n2 13、x(a+b)-y(a+b) 14、5x(x-y)+2y(x-y)

15、6q(p+q)-4p(p+q) 16、(m+n)(p+q)-(m+n)(p-q) 17、a(a-b)+(a-b)2 18、x(x-y)2-y(x+y)2 19、(2a+b)(2a-3b)-3a(2a+b) 20、x(x+y)(x-y)-x(x+y)2 21、p(x-y)-q(y-x) 22、m(a-3)+2(3-a) ! 24、(a+b)(a-b)-(b+a) 25、a(x-a)+b(a-x)-c(x-a) 26、10a(x-y)2-5b(y-x) 27、3(x-1)3y-(1-x)3z 28、x(a-x)(a-y0-y(x-a)(y-a) 29、-ab(a-b)2+a(b-a)2

30、2x(x+y)2-(x+y)3 31、21×+62×+17× 32、×、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1、a2-49 2、64-x2 3、1-36b2 4、m2-81n2 5、 6、121x2-4y2 。 7、a2p2-b2q2 8、25 4 a2-x2y2 9、(m+n)2-n2 10、169(a-b)2-196(a+b)2 11、(2x+y)2-(x+2y)2 12、(a+b+c)2-(a+b-c)2 13、4(2p+3q)2-(3p-q)2

硝酸 硝酸盐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 第四节硝酸硝酸盐 【基础知识】: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呈白雾状。 2、98%HNO3称为“发烟硝酸”,69%HNO3称为浓HNO3。 3、浓HNO3一般呈黄色,是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的缘故。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4HNO3光或热 4NO2↑ + H2O + O2↑ 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因此浓HNO3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3、强氧化性: 本质:HNO3中的+5价N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规律:①HNO3(浓)NO2HNO3(稀)NO ②硝酸越浓,其氧化性就越强。 ③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表现:①与[H]之前的金属反应不产生H2。 ②溶解Cu、Ag等不活泼的金属(但不能溶解Pt、Au)。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③使Fe、Al钝化(只有HNO3,常温下) ④与C、S、P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S + 6HNO3(浓) = H2SO4 + 6NO2↑ + 2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2P + 10HNO3(浓) = 2H3PO4 + 10NO2↑ + 2H2O ⑤与其它还原剂的反应(如:H2S、FeS、SO2、Na2SO3、KI……) ⑥王水(浓HNO3与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3)能溶解Au、Pt。 三、HNO3的制法: 1、实验室: ①反应原理:难挥发酸制挥发酸,利用浓H2SO4的难挥发性和HNO3的挥发性,在无水和加热的条件下,有利于HNO3逸出。 反应方程式:KNO3(固) + H2SO4(浓)?KHSO4 + HNO3↑ ②由于HNO3易分解,所以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只能生成KHSO4不能生成K2SO4。 ③由于HNO3具有强氧化性,对橡校制品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所以不宜采用制Cl2的装置(可选用曲颈甑) 2、工业制法——氨的催化剂法: ①原料:NH3、水、空气

活泼性与稳定性

活泼性与稳定性 胡征善 化学上常涉及“活泼性”和“稳定性”这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例如:“金属(或非金属)的活泼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或碱的稳定性”、“单质的活泼性或稳定性”等等。 通常而言,很活泼的物质稳定性就差,很稳定的物质活泼性就差。但是“活泼性”和“稳定性”两者所研究的对象往往是有区别的。“活泼性”通常是指物质的得或失电子的过程,例如:“碱金属是活泼的金属”,“卤素是活泼的非金属”。而稳定性通常是指体系或物质是否能稳定存在,例如浊液不稳定,静置沉淀或分层,在化学性质上稳定性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化学稳定性;二是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通常是指物质是否因水解、分解、氧化(或还原)而变质的化学过程。热稳定性是指物质在常温下或受热时是否分解的化学过程。以下就是一些物质热稳定性的判断规律: 1.一般而言,单质的热稳定性与构成单质的化学键牢固程度正相关;而化学键牢固程度又与键能大小有关。 2.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氢氧化物的热稳定性:金属性越强,碱的热稳定性越强(碱性越强,热稳定性越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元素组成的碱通常是从左到右热稳定性减弱,如:KOH和NaOH熔融时也不分解,Cu(OH)2在水溶液中加热至约80℃就分解,AgOH常温下就分解。 4.含氧酸的热稳定性: (1)绝大多数含氧酸的热稳定性差,受热脱水生成对应的酸酐。一般地: ①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气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往往极不稳定,常温下可发生分解; ②常温下酸酐是稳定的固态氧化物,则对应的含氧酸较稳定,加热时才分解。 (2)某些含氧酸分解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不到对应的酸酐。例如硝酸、次氯酸、高锰酸。 5.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①酸不稳定,对应的盐也不稳定。例如除钠钾等金属的碳酸盐、次氯酸盐;酸较稳定,对应的盐也较稳定。例如硫酸盐和磷酸盐比较稳定。 ②同一种酸的盐,热稳定性顺序是正盐>酸式盐>酸。 ③同一酸根的盐的热稳定性顺序是碱金属盐>过渡金属盐>铵盐。 ④同一成酸元素,高价含氧酸比低价含氧酸稳定,相应含氧酸盐的稳定性顺序也是如此。

硝酸盐氮(本方法与GB7480-87等效)

硝酸盐氮(本方法与GB7480-87等效) 水中硝酸盐氮是在有氧环境下,亚硝氮、氨氮等各种形态的含氮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氮化合物,亦是含氮化合物经无机化作用最终的分解产物。亚硝酸盐可经氧化而生成硝酸盐,硝酸盐在无氧环境中,亦可受微生物的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 水样采集后应及时进行测定。必要时,应加硫酸使pH<2,保存在4℃以下,在24h内进行测定。 酚二磺酸光度法 1.方法原理 硝酸盐在无水情况下与酚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酚,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 2.干扰 水中含氯化物、亚硝酸盐、铵盐、有机物和碳酸盐时,可产生干扰。含此类物质时,应作适当的预处理。 3.本方法的使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饮用水、地下水和清洁地表水中的硝酸盐氮。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L;测定上限为2.0ml/L。 4.仪器 ①分光光度计。 ②瓷蒸发皿:75~100ml。 5.试剂 实验用水应为无硝酸盐水。 ①酚二磺酸:称取25g苯酚(C 6H 5 OH)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50ml浓硫酸使 之溶解,再加75ml发烟硫酸(含13%三氧化硫(SO 3 )),充分混合。瓶口插一 小漏斗,小心置评于废水浴中加热2h,得淡棕色稠液,贮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注:①当苯酚色泽变深时,应进行蒸馏精制。 ②市售发烟硫酸含SO 3 超过13%,应以浓硫酸稀释至13%。 ③无发烟硫酸时,亦可用浓硫酸代替,但应增加在沸水浴中加热时间至6h。制得的试剂应注意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气,以免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影响硝基化反应的进行,使测定结果偏低。 ②氨水。 ③硝酸盐标准贮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干燥2h的有机纯硝酸钾 (KNO 3 )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加2ml三氯甲烷作保存剂,混匀,至少可稳定6个月。该标准储备液每毫升含0.100mg硝酸盐氮。 ④硝酸盐标准使用液:吸取50.0ml硝酸盐标准储备液置蒸发皿内,加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调至pH=8,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加2ml酚二磺酸,用玻璃棒研磨蒸发皿内壁,使残渣与试剂充分接触,放置片刻,重复研磨一次,放置10min,加入少量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匀。贮于棕色瓶中,此溶液至少稳定6个月。该标准使用液每毫升含0.010mg硝酸盐氮。 注:本标准溶液应同时制备两份,用以检查硝化完全与否,如发现浓度存在差异时,应重新吸取标准储备液进行制备。 ⑤硫酸银溶液:称取4.397g硫酸银(Ag 2SO 4 )溶于水,移至1000ml容量瓶

硝酸盐

硝酸盐 概述 硝酸盐是硝酸衍生的化合物的统称,一般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 硝酸盐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硝酸根离子NO3-和对应的正离子,如硝酸铵中的NH4+离子。 常见的硝酸盐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铅、硝酸铈等。 硝酸盐几乎全部易溶于水,只有硝酸脲微溶于水,碱式硝酸铋难溶于水,所以溶液中硝酸根不能被其他绝大多数阳离子沉淀。 结构 结构 硝酸根离子具有以下共振式: 硝酸根离子,其中氮氧键介于单双键之间。 化学性质 固体的硝酸盐加热时能分解放出氧,其中最活泼的金属的硝酸盐仅放出一部分氧而变成亚硝酸盐,其余大部分金属的硝酸盐,分解为金属的氧化物、氧和二氧化氮。 硝酸盐在高温或酸性水溶液中是强氧化剂,但在碱性或中性的水溶液几乎没有氧化作用。 硝酸根和金属离子可以按多种方式配位,包括单齿、双齿、叁齿或端梢、桥式等。生产方法 硝酸盐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是固氮菌固氮形成,或在闪电的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化合成氮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硝酸,在与地面的矿物反应生成硝酸盐。 硝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反应是最简单的制备硝酸盐的方法。某些含水的硝酸盐如Be(NO3)2,Mg(NO3)2和Cu(NO3)2加热水解,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无水硝酸盐。无水硝酸盐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得: 在液态N2O4中反应: Ni(CO)4 + N2O4→ Ni(NO3)2 + 2NO + 4CO 在纯HNO3-N2O5或液态N2O5中反应: TiCl4 + 4N2O5→ Ti(NO3)4 + 2N2O4 + 2Cl2 与卤素的硝酸盐在低温反应。如硝酸氯ClNO3: TiCl4 + 4ClNO3 (-80℃)→ Ti(NO3)4 + 2Cl2 某些金属还可形成通式为MOx(NO3)y 的碱式硝酸盐,如BiO(NO3)2。 大多数硝酸盐为离子型晶体,易溶于水。某些无水盐具有挥发性。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 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亚硝酸盐中毒机理以及急救(最新版) ◆病因及发病机理 1、食入含大量亚硝酸盐蔬菜,一般是叶菜类,如小白菜、芹菜、韭菜、甜菜叶、萝卜叶、莴苣等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当这些蔬菜贮存时间长,一旦开始腐烂,亚硝酸盐含量就会明显增高。蔬菜腐烂越重,亚硝酸盐增高就更明显。 2、新掩制的蔬菜,在腌制2~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增高,7~8天达到最高。同时与食盐浓度及掩制的温度也有一定关系。(如5%浓度的食盐在37℃左右时所产生亚硝酸盐浓度最高;如15%盐水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腌制蔬菜在8天以内,食盐浓度在15%以下时,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变质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3、烹调后的熟菜放在不洁的容器中,存放过久,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熟菜中的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

4、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吃大量叶菜类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未腐败变质),但当消化功能紊乱,胃酸浓度低下时,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且肠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致使胃肠道内亚硝酸盐产生速度加快,体内又不能及时的将大量的亚硝酸盐分解成氨,这时亚硝酸盐大量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常称为肠原性青紫。 5、某些地区的井水中也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一般称苦井水)。使用这些水煮饭(粥),存放不当,时间过久,也会引起中毒。其他如奶制品,腌制品加工过程处理不当,均能造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理是其与血红蛋白作用,使正常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能抑制正常的血红蛋白携带氧和释放氧的功能,因而致使组织缺氧,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更为敏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纯亚硝酸盐中毒,一般为10~15分钟。由于大量食入青菜类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潜伏期为l~3小时,长者可达20小时。 中毒的一般表现为精神萎糜、头晕、头痛、乏力、心悸、嗜睡、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 试验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差热分析仪和(或)差示扫描量热计评价物质热稳定性的热 分析方法所用的试样和参比物、试验步骤和安全事项等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惰性或反应性气氛中、在-50~1000℃的温度范围内有焓变 的固体、液体和浆状物质热稳定性的评价。 2 术语 物质热稳定性 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程度。 焓变 物质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吸热或放热的任何变化。 焓变温度 物质焓变过程中的温度。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用差热分析仪或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物质的焓变温度(包括起始温度、外推起始温度和峰温)并以此来评价物质的热稳定性。 4 仪器和材料 仪器 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 范围内,控温精度为±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 的满刻度偏离。 样品容器

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气源 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参比物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 油或空容器等。在干燥器中储存。 5 试样 取样 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 法取样。 试样量 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 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 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6 试验步骤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 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2℃范围内。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 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将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样品容器一起放入仪器的加热装置内,并使之与热传感元件紧密接触。

硝酸盐的热分解规律 (1)

硝酸盐的热分解 由于硝酸盐热稳定性差,加热分解时有氧气放出,所以硝酸盐常在高温时作强氧化剂。硝酸盐的热分解规律为: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K到Mg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如: Ca(NO3)2Ca(NO2)2+ O2↑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从Mg到Cu(包括Mg和Cu)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如: 2Cu(NO3)22CuO+4NO2↑+O2↑ H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Mg与Cu之间,因而HNO3受热分解生成NO2、O2、H2O (H的氧化物): 4HNO34NO2↑+O2↑+2H2O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Cu以后的金属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如: 2AgNO32Ag+2NO2↑+ O2↑ 对这一规律可以这样理解: 在加热时,各种金属的硝酸盐都是不稳定的,它们首先分解为亚硝酸盐和氧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镁以前的金属的亚硝酸盐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再分解;镁和铜之间的金属的亚硝酸盐不稳定,加热时继续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氮,这些金属氧化物比较稳定,加热时不再分解;铜之后的金属的氧化物也不稳定,加热时再分解为金属单质和氧气 硝酸盐和其它任何盐一样,随着阳离子的不同,晶体结构的不同,它们的热稳定性也不相同。 硝酸盐的热分解,可以有下列几种情况: (1)硝酸铵 当加热到120℃时,它开始缓慢分解,温度高于180℃时则迅速分解: 如果加热到300℃以上,或在起爆剂的影响下,即发生爆炸反应: 2NH4NO3=4H2O(气)+2N2(气)+O2(气)+千卡 所以硝酸铵可制炸药,它的爆炸危险温度是300℃。由于硝酸铵有很强的吸湿性,农村中使用硝酸铵肥料有时会结块,只能用木棒轻轻压碎,切不可用金属棒敲击,以免引起爆炸。如 果夹杂着可燃的物质,则危险性更大。 硝酸盐不是都易爆炸的,只有硝酸铵容易爆炸,因为其中有个+5和-3价的N,容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和热,所以爆炸,此外还有一些硝酸与有机物反应产物也易爆炸,如三硝基甲苯,硝酸甘油,硝基立方烷等等,原理类似

热稳定性分析方法

版 本 号:0.1 页 码:1/3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验室程序 编 写: 批 准: 签 发: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题 目:热稳定性测量方法 1.0 目的 提供了产品热稳定性的测量方法。 2.0 概述 (1)原理 Na 2SO 3 方 法 : 用 1N 的 Na 2SO 3 溶 液 吸 收 样 品 粒 子 中 释 放 的 甲 醛 , 生 成HOCH 2SO 3Na 和 NaOH 。 CH 2O +Na 2SO 3+H 2O →HOCH 2SO 3Na +NaOH (2)本测量方法是利用聚甲醛树脂在高温熔融,产生甲醛气体,随氮气带出,被亚 硫酸钠溶液吸收,由滴定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出甲醛含量。 3.0 仪器和试剂 【仪器】 (1) 油浴(容量约为 130L ,并配有样品熔融管) (2) 加热器 (3) 过热保护装置 (4) 搅拌器 (5) 自动滴定装置 (6) 数据处理计算机 【试剂】 (1) 0.005mol/l 硫酸 (2) 福尔马林(36.0~38.0%) (3) 亚硫酸钠(Na 2SO 3) (4) 缓冲液(pH 6.86) (5) 缓冲液(pH 9.18) (6) 0.1mol/l NaOH 4.0 定义 甲醛含量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1)K 0 :表示从 2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溶解的甲醛,不稳定端基和聚合 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2)K 1 :表示从 1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剩余的溶解甲醛,不稳定端基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3)K2:表示从50 分钟到9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不稳定端基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5.0安全注意事项 (1)搁置和取出样品过程中,要穿戴安全手套,以防被烫伤。 (2)电极容易损坏,使用时防止碰撞。 (3)作业时,穿戴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所以要控制好氮气流量,并确保良好的通风。6.0步骤 6.1准备 (1) 确认油浴温度223±2℃,硫酸溶液的量。 (2) 打开参比液添加孔,检查电极内饱和KCL 的量,确保液位超过甘汞位置。 (3) 打开自动电位滴定仪、打印机及电脑电源。 (4) 打开电脑桌面上AT-WIN,输入密码并确认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联机。 (5) 调整氮气流量到60 l/h。 (6) 分别用pH 为6.86(25℃)、9.18(25℃)的缓冲液,对电极进行校正(根据 电脑提示进行),若显示“OK”,则校正通过,否则进行检查并重复校正步 骤。 (7) 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排气,确保滴定管路中无气泡。 (8) 用250ml 的烧杯,取150ml 吸收液(1mol/L 亚硫酸钠溶液,它的配制方法: 将250g 的Na 2SO3溶于200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放入磁性搅拌子、加 盖、并将电极、N2管、喷嘴插入溶液中,启动搅拌按钮。 (9) 用硫酸溶液(0.1N)将溶液pH 调节至9.10,待稳定后,用0.1mol/l 甲醛溶 液(配制方法:将81g 的福尔马林放入1L 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到刻度线, 配成约0.1mol/l 福尔马林),调节pH 至9.21~9.22,并稳定10 分钟以上。 (10) 电极浸泡液的配制方法:PH=4 的缓冲试剂250ml 一包溶于250ml 水中, 再加入56gKCL,适当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6.2步骤 (1) 用铝皿取3.000±0.003g,将其放到小金属底部,然后用钩子,将准备好的 样品放入油浴的熔融管中。 (2) 盖紧硅胶塞,快速按下START,开始试验,试验过程控制pH 值为9.20。 (3) 当实验进行到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结束。(按“RESET”键,可手动停止实 验。)测定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结果。 (4) 取出金属筒冷却,取出电极,并将电极放入浸泡液中。

青岛二中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练-硝酸盐的不稳定性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大复习 ——硝酸盐的不稳定性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分) 1.将2mol硝酸亚铁固体于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NO3)2?2Fe2O3+8NO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用上述Fe(NO3)2溶液制得含1molFe(OH)3胶体中,含有的胶粒数目为N A C. 1L0.1mol·L?1的Fe(NO3)2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 D. 将上述反应得到的气体用试管收集起来,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试管中剩余气体 2/3mol 2.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将少 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O2能支持燃烧 B. NO2不能支持燃烧 C. 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 D. 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CuO,CuO起催化作用 3.某金属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种硝酸盐,该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O2和一种固体,该固 体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比原硝酸盐中该金属的化合价高,则该硝酸盐分解后生成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8:1 B. 4:1 C. 2:1 D. 1:1 4.“8.12”天津港爆炸事件原因是库存了大量硝酸铵、剧毒物氰化钠(NaCN)、金属钠和镁等 化学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是含碳的化合物,因此属于有机物 B. 硝酸铵本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受热或撞击易发生爆炸 C. 爆炸发生引发大火,可以用大量水灭火 D. 为防止中毒,可用H2O2将NaCN还原为无毒物质 5.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A. 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B.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 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 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 6.对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7.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 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下列关于硝石和臭粉的成份组合正确的是()

硝酸盐的来源

~~ 硝酸盐的来源~~ 蔬菜中的硝酸盐问题,是一个对部分人来说,相当富争议;对部分人来说,却闻所未闻的事情。硝酸盐在大自然(包括泥土及蔬菜)中,本来经已存在,但亦可经由人工合成。我们大多数食物都含有硝酸盐,部份是天然存在,部份由施肥而来,还有部份是以食物添加剂的形式加入。虽然硝酸盐在食物中并不罕见,但却因为会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转化为亚硝基化合物,而引致人类血液缺氧,且可能致癌及致基因突变。另一方面,似乎在我们的食物当中,硝酸盐的含量,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特别是在蔬菜上,故此已引起科学家、民间团体及政府的关注。 @@@ 大自然中的硝酸盐@@@ 硝酸盐是大自然中氮素循环的一部分。氮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它大约占空气的80%。生物无法直接利用它,必须要藉细菌将之固定,成为固定态的氮,即硝酸盐,植物才能吸收。植物会用它来制造氨基酸和蛋白质,成为植物体内的成份。当动物食用植物后,会将植物的蛋白质消化,用来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当动物或植物死去,会在泥土中让细菌分解,成为植物的肥料,或者继续为细菌分解成为气态的氮,返回空气中。另外,闪电可直接将空气中的氮氧化,经雨水溶解,落入泥土中形成硝酸盐,供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 人工施加的硝酸盐@@@ 人类商业使用的硝酸盐都是人工合成的。在农业上,它主要用作化肥施于田间;食品加工业上,可作食物防腐剂及着色剂用于肉类及乳制品;工业上,可用来生产爆炸品、烟花、火柴、冷凝剂、水泥、凝乳剂、……,甚至可用于核子工业中。(注2)亚硝酸盐同样可作食物防腐剂及着色剂用于肉类加工业上。

另外,在工业上,可用来生产橡胶、感光膜、抗蚀剂及氰化物的解毒剂(但过量可引致亚硝酸盐中毒)。

【CN109721038A】一种硝酸盐热解回收硝酸方法及装置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24463.1 (22)申请日 2019.02.19 (71)申请人 眉山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620020 四川省眉山市眉山金象化工 产业园区 (72)发明人 赵林 但勇 赵澎 金长浩 刘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陈明龙 (51)Int.Cl. C01B 21/40(2006.01) C01B 21/42(2006.01) C01B 21/36(2006.01) C01B 13/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硝酸盐热解回收硝酸方法及装置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盐热解回收硝酸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硝酸盐输送到至少两级 的预热装置中,进行加热,硝酸盐先是液化,然后 加热到分解温度之下,获得硝酸盐热流体。(2)将 硝酸盐热流体输送到分解器中,利用高温气体进 行加热,保持分解器内部温度500-800℃,使得硝 酸盐分解产生混合气体和固体粉末;(3)将混合 气体和固体粉末分离;将一部分混合气体输送到 硝酸回收罐中,另一部分混合气体加热至500- 800℃,然后回流分解器中,用于加热硝酸盐热流 体,使之受热分解。本发明回收硝酸方法设备基 本很少受到腐蚀破坏,加热过程不引入其他杂质 成分,无干扰,硝酸盐分解速度和分解率都较好, 硝酸回收利用率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09721038 A 2019.05.07 C N 109721038 A

找次品的规律公式

发现有缺陷产品的问题是正常的。 一般来说,它分为三个部分:A、A和B。根据总数,B可以等于a a b、a+1或a-1。 在天平的两端打两个A。如果平衡,缺陷产品在b中。如果平衡不平衡,根据缺陷产品和正品之间的差异找出哪一个缺陷产品。 找到它后,继续将其分成三部分。 这样,三分之二可以同时被淘汰,这是最快的。 一到三,你可以马上做。 4-9,两次。 10-27。它需要3次。 28-81,需要四次 2~3个物品称1次 4~9个物品称2次 10~27个物品称3次 28~81个物品称4次 (以上是知道次品轻重的,不知道次品轻重要称多一次) 找次品的规律 找次品有公式吗?做找次品应用题的格式应该怎样?

例如:有6个零件,知道其中一个是次品,比其他5个稍轻,其他五个一样重,至少称几次? 我更想要的是找次品的公式和做应用题的格式,例题的解是次要的。 {不平衡6—2(2,2) 平衡6—2(2,2) 答:2次。 平均分成三组,称一次就可以知道在哪一组了! 所以: 如果知道其中一个是次品,比其他稍轻, 则称n次,最多可以分辨出3^n个零件! 称两次最多可以分辨9个零件! 找次品的规律很复杂,要涉及很多方面,不是好总结的! 在知道次品轻重的情况下,运气好时最少一次,取两个天平两边各放一个就可以了。 当然事实上这种概率是很低的,因此要说是最多少多少次。要找的个数小于3的n大于3的n-1次时最多n次即可。如33=27,32=9,因此在10~27个之间最多3次即可找出次品。 找次品的问题是有规律的. 一般都是分成a a b三份.b可以等于a.b也可可能等于a+1或者a-1,根据总数决定. 把两个a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b里头,如果天平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