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新昌县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09)

浙江新昌县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与发展规划(2005~2009)

浙江省新昌县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与发展规划

新昌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八月

目录

一、新昌县基本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1)

(一)地理位臵与自然环境 (1)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和优势 (2)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6)

(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7)

二、新昌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11)

(一)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11)

(二)以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12)

(三)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块状产业竞争力 (12)

(四)以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步伐 (13)

(五)以农业无公害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发展现

代农业 (14)

(六)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4)

三、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 (15)

(一)总体目标 (15)

(二)发展目标 (16)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 (18)

四、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优先项目和工程 (25)

(一)支柱产业提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工程 (25)

(二)科技创新条件建设示范工程 (26)

(三)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工程 (26)

(四)经济社会信息化示范工程 (27)

(五)零生态退化产业示范工程 (28)

(六)人才培育工程 (28)

五、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的支撑条件与保障措施 (29)

(一)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示范县建设的组织领导 (29)

(二)优化环境,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撑体系 (30)

(三)加大投入,建立科技投入保障机制 (31)

(四)强化服务,努力营造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的良好氛围31 六、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工作进度安排 (32)

附件

表一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指标计划表 (35)

表二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优先项目(工程)一览表36

浙江省新昌县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5—2009年)

一、新昌县基本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新昌是浙江的一个山区小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曹娥江上游,东邻奉化、宁海,南界天台,西南与磐安、东阳接壤,西部和北部与嵊州毗连。行政管理隶属绍兴市,区域面积1212.8平方公里,辖9镇7乡和12个社区。总人口4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7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58人。

新昌县地形地貌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由东南部的天台山脉、东北部的四明山脉和西南部的会稽山脉构成的山地。二是中部地区由玄武岩形成的台地。三是分别分布于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的河谷盆地,是全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全县人均土地面积0.279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257.6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1.25%,山地和林地面积707.87平方公

-1-

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8.37%。

新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98毫米。境内主要有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等河流,流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2%,有利于大气环境的改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新昌县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大气环境常规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基本能满足水功能区要求。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医药化工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局部区域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和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新昌县立足山区求发展,资源不足科技补,走出了一条“小县大科技”的发展路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小康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第82位。2004年全县GDP总量达到107.8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9.3∶60.9∶29.7,财政总收入10.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6.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3元。

1、新昌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浙江省农业产业化

-2-

示范县

全县按照“稳粮扩经,发展养殖,突破花卉,主攻加工,优化布局”的总体思路,围绕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良种茶叶、名优水果、高山蔬菜等效益农业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基地32个,绿色农产品42只,国家级绿色农产品17只,其中“大佛龙井”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新昌先后赢得了全国小水电之乡、长毛兔之乡、名茶之乡、桂花之乡、高山茭白之乡、标准化(茶叶)示范县和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等殊荣。

2、新昌已成为浙江省山区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

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近5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新型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显示度和竞争力,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新昌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新昌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到2004年底,全县已拥有1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医药、纺织机械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4年全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6.3 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0.3%,出口创汇2.5亿美元。

3、产业块状经济特色鲜明,资源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3-

全县拥有5大特色优势产业,新型医药、纺织机械、制冷配件、轴承制造和汽车零部件构成工业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90%以上。新型医药、纺织机械等县域块状产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元以上,产业资源进一步得到集聚,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在块状产业中,骨干龙头企业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已有上市企业和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8家,浙江医药新昌制药厂、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花控股集团公司、日发控股集团公司、万丰奥特集团公司在县域块状产业发展中已经起到了核心企业的作用,还带动了一批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到2004年底,全县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2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23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4家,超30亿元企业1家。新昌率先在浙江省实行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健全经济体制,搞活运行机制,完成了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5%以上,推动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4、教育、文化氛围浓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新昌被授予浙江省教育强县称号,2004年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职业高中4所,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9.96%,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3.7%。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

-4-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得到加强。电信、通讯技术设施完善,2004年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06户/万人,全县有线电视用户8.5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1.9%。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的劳动力,56%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就业转移。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85.5%。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落实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旅游资源丰富,已成为浙东的旅游新城

全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00多处,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境内有大佛寺国家4A级旅游区、沃洲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和穿岩十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央电视台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新昌自古是佛家圣地、道家福地,是“唐诗之路”、“佛教之旅”的精华所在,也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富有“奇山、秀水、古刹、怪石”的特色,被誉为“东南眉目”。全县按照建设“旅游大县”目标,着力抓好景区、景点申报工作,深化规划、拓展市场、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2亿元。

-5-

6、科技工作有较好的基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小县大科技”的科技工作服务方式为浙江县域科技工作探索了新的经验。1998年新昌县被浙江省政府授予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连续两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确立了区域创新主体的地位。到2004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独立核算的研究开发机构已达42 家,与国内1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35 家创新载体,承担并实施了34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和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3 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省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300多项,2004年,全县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达到3.75亿元。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给和产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工业密集区环境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新阶段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2、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6-

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难度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缩小城乡差别任务繁重。企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难度较大。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县域中心城市功能不够完善,供水、供电及交通运输等矛盾比较突出,集镇规模偏小,人口集聚度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制约着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3、局部环境容量较小,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结构性环境污染比较明显,医药化工行业对城区的环境构成较大影响,局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工业废水的平均COD排放浓度达到158毫克/升,城镇生活污水总量有逐年递增趋势,需要加强治理。

(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1、区域科技进步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2003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显示,新昌县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各县(市)的第16位,科技进步水平位于全省各县(市)第3位。其中,科技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8%,位于各县(市)的第1位;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1%,位于各县(市)的第1位;

-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3%,位于浙江省各县(市)的第4位;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5%,位于各县(市)第2位。

2、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历届新昌县委、县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把依靠科技进步放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优化政策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鼓励实施“名牌战略”和保护知识产权,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打造科技新昌,树立新昌科技的品牌。县委、县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和政府科技创新的促进机制,建立县领导联系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帮助解决科技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科技创新条件具备一定的基础

全县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机制,共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1个,部分企业还在科技人才密集的上海、杭州和宁波等

-8-

大中城市建立研发中心,一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经成为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攻关的重要机构,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九五”以来,全县累计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00多项,国家级新产品50多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形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支撑和带动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4、科技资源投入不断加大

全县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幅度,2004年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623万元,占财政支出的 3.5% 。企业科技活动经费4.46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4.2%。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开发费3.74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3%,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同时,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全县每年安排15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3%。建立了全国首家院士工作站、3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0多家全国著名高校教学实习基地。新昌是全国首家博士后科技开发基地县,每年引进外地籍科技人员600多名。2004年全县万人科技人员拥有量621人,居浙江省绍

-9-

兴市各县(市)的前列。

5、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灵活,科技推广和科普活动活跃

全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科研开发、成果引进、人才培养和联合共建创新载体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技术市场进一步活跃,企业技术引进和购买国内技术的经费逐年增加。区域科技成果吸纳和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以技术产权、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技术的合作开发、新产品的合作研制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两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建立,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五个面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科技下乡、科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坚持科技普及与科技推广相结合,在普及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新昌县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进步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

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升级,人才短缺及其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全县2.67万人人才资源中,高层次研发人员短缺,高级技工等应用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短缺,同时,受到山区县条件的限制,引进和留住具

-10-

备创新、创业素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难度也比较大。

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相互相对独立,资源共享性差,政府主导型的科技公共创新服务机构缺乏,科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为区域块状产业服务,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也起步较晚,科技企业孵化器已不能适应高科技创业的需求,轴承、冷配、长毛兔和名优水果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规模小,服务能力弱,与区域创新需求不相适应。

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企业技术投入水平较低,主要是采用跟随战略和产品模仿,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骨干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技术外源性较强,创新成本较高,对区域块状产业技术升级的引领作用有限。

二、新昌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一)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根据新昌县建设五大先进制造业基地1的战略目标,针对制约全县支柱产业发展和影响整个产业基地建设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通过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和联合招投标方法,

1根据新昌县人民政府《新昌县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通过5-10年努力,着力打造新型医药制造基地、汽车零配件制造基地、制冷核心部件制造基地、中小轴承制造基地和纺织机械制造基地五大产业基地。

-11-

加强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和综合集成,推动共性技术的开发。“十一五”期间重点需要解决好医药制剂、机电一体化纺织机械、新型制冷剂冷热泵系统、汽车零配件、绿色农业等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通过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支持企业对纳米应用、信息和数字技术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关键技术的开发。通过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推动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

(二)以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构筑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建设,鼓励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优选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重点扶持,提升为省级和国家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成为行业性或区域性的创新研发机构。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联合共建创新平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建立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技术信息平台,完善新昌网上技术市场。创建生物医药、新型纺织机械、制冷元器件和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轴承、水果2家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省级中心,为区域支柱产业升级提供公共服务。

(三)培育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块状产业竞争力

-12-

利用新昌两个国家级成果转化基地和作为国内重要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的基础,整合新昌制药、新和成、京新药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医药化工企业的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延长产业链,建设好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机遇,通过与国内研究机构和整车厂的合作,加强引进创新力度,提高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电子类汽车配件等高端汽配产品,介入汽车制造国际产业链,提高汽车配件产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广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制冷核心部件、中小轴承和纺织机械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相应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四)以现代信息和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

一是全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纺织机械、中小轴承等行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及其在骨干企业的试点、示范。二是加快信息和数字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大力推广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CAD/CIMS技术和ERP 等在骨干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管理信息化。三是加快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基于

-13-

信息服务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和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五)以农业无公害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和开发新昌山区资源,围绕打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在茶叶、蔬菜、瓜果生产和养殖业等方面的应用,推广防虫网、遮阳网、有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等农业无公害栽培技术,探索设施农业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育等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在育种、植物栽培、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无公害技术和高科技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以企业为龙头、以系列化服务为纽带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技工农贸一体化,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体制。

(六)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区域环境保护问题。新昌县城东西狭长、南北环山突特的地理位臵所决定的有限环境容量,工业与人口主要集中

-14-

在县城的客观实际,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稳步推进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科技能力,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是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二是依托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制造业的商务成本,并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中心城区的经济活动向周边农村延伸,使全社会都能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三是加强低能耗资源节约型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开发,依靠科技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逐步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三、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

(一)总体目标

新昌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科技资源,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建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体系,树立新昌科技品牌。经过5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成具有较强竞

-15-

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处于浙江省的前列,建成全国山区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样板。

(二)发展目标

1、区域科技进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浙江省科技进步综合监测中居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进一步提高,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果明显,科技进步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主导的作用。

2、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技术开发机构为主体,产业园区为基地,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确立,成为新昌县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25家,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机构8家,5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有实质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基地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3、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09年,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利税35亿元,创汇8亿美元,多项经济效益指标居于浙江省各高新技术产业

-16-

园区的前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加大国家火炬计划新昌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863计划新昌医药成果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力度,规划期内累计实施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863计划项目达到30项以上,建成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优秀特色产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科技进步在区域块状产业升级中起主导作用。到2009年,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培育5家省级以上专利工作示范企业和 5 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区域特色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使新昌成为全国医药强县、冷配大县、纺机基地、轴承之乡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心。

5、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建立高技术风险投资和担保机制,继续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到2009年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57% 。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以上,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5%以上。

6、以中青年为骨干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1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