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4, 2, 43-4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journal/ulu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10.12677/ulu.2014.22005

The Study on the Int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ulti-Level Construction Land

Fangfang Wang, Xinqi Zheng

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Email: fangfangxiangxin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 zxqsd@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

Received: Apr. 14th, 2014; revised: Apr. 17th, 2014; accepted: Apr. 23rd,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science-reasonab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ore of land intensive assessment, and the relative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monom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region-based construction l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 development zones and so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needed to be studied. Methods employed included document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nom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ideas of constructing multi- 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region, urban, development zones, education land of col-leges and rural housing,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index structure layer. The conclu-sions had two aspects: firstly,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were presented in the aspect of connotation expression,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and design of index system; secondly, the paper innova-tively put forward the ideas for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 core indicators system.

Keywords

Multi-Level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Use, Comparative Study,

System Construction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王芳芳,郑新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Email: fangfangxiangxin8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 zxqsd@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

收稿日期:2014年4月14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17日;录用日期:2014年4月23日

摘要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集约评价的核心,目前的研究多是关于区域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开发区用地等方面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之间的异同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归纳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单体评价指标体系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构建了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农村居民点的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集约用地评价指标结构层。结果表明,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在内涵表达、评价指标的设定和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存有共性因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核心指标体系。

关键词

多层次指标体系,集约用地评价,比较研究,体系构建

1.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增大,粗放的用地模式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切实可行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客观地评价当前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缓解人地矛盾、转变土地粗放的利用方式、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侧重于定性研究[1],张凤荣等人从土地系统的生产性、稳定性、水土资源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接受性5个方面,提出了不同尺度和类型下的土地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2];王业侨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采用资料分析和实证分析法,提出了分区域和分地类的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3];林坚等人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过分析[4];相关学者根据多个地市开展的集约用地评价试点工作,提出了基于不同评价单元的评价层次,包括了宏观的全市综合评价、中观的分区和微观的分地块研究,并构建了适合不同层次的指标体系[5] [6]。现阶段,对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衡量的指标也已经从单向的一维经济效益指标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多维指标体系,但随着研究地不断深入,在农村居民点、交通等行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方面还相对薄弱,并且对于多类别、多门类的用地方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同时,鲜有学者对区域、城市、行业用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建设用地集约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研究。

鉴于此,本研究针对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五个评价单体进行归纳和梳理,探讨集约用地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创新与深化。

2. 单体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一般而言,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多种评价指标,指标的选取对于评价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体现的是经济、资源、环境等多方面效益的均衡[7],因土地的多重性、地区差异性等因素存在,不同研究中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差异性较大,其中,评价指标数量的浮动程度大,评价内容涵盖广泛,涉及到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用地布局合理性、生态环境协调度等指标[8]。基于不同空间尺

度,本研究选取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典型单体作为分析的对象,从集约用地的内涵、设计思路及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进行比较与分析。

1) 内涵比较。集约用地内涵的界定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前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通过降低建设用地消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9]。从内涵上看,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五个单体均是从经济上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内涵解读,以增加土地的投入为策略,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导向,以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为集约用地的目标;但因评价对象、评价尺度的不同,在内涵表述上也存有差异。其中,区域、城市、开发区的集约评价已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技术规程,对其内涵的阐释相对完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涵界定的前提上,即由“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到“以符合相关的法规、政策、规划为导向”的变化[5];农村居民点和高校教育用地是特定对象下的集约用地研究,其内涵的针对性和现势性更强。

2) 设计思路比较。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在思路的设计上存有共性因素,即以集约用地内涵界定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合法、高效为出发点[4],同时,因评价目标不同,指标体系设计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如表1所示,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等单体从用地布局、用地结构、社会经济、管理绩效等的不同层面出发,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3) 评价指标比较。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18-2008)[9]、《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 1029-2010)[10]和《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选取其中的评价指标作为本研究中区域、城市、开发区和高校教育用地的比较指标,因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较薄弱、指标选取不统一、数据资料获取困难等问题,其比较指标主要参考郑新奇[11]等人的研究成果。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表1),各单体间存在着共性指标,包括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指标,如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等;反映用地效益的指标,如增长耗地指数、投入产出效益等;以及反映土地管理效果的指标。差异性则主要表现为:一是仅区域层次评价出现了正相关指标与负相关指标,同时从人口、经济与建设用地匹配程度的角度提出了定性分析指标,如比较指数和用地弹性指数。二是城市层次的评价是以功能区作为评价对象,指标的针对性更强,如居住用地属于非生产用地,指标侧重于土地使用强度和投入状况;商业区则强调土地经济效益最高,指标侧重于商业地价及基准地价;而工业功能区作为生产性用地,指标选取上要考虑厂房的特性,指标侧重于投入强度和生产效益。三是高校教育用地作为行业用地中特殊的一类,因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和科研,因而没有反映土地利用效益的指标,而是多侧重于用地结构与强度上。如考虑到高校用地强度与学生规模、各类用地面积有直接关系,因而选择生均用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用地和生均室外体育设施用地等生均用地情况指标来衡量高校土地利用强度。此外,在集约用地的理论分析时通常会涉及到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的因素指标,但是已构建的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中均缺少反映生态效应的指标。

3. 多层次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是评价的尺度,任何评价都是建立在指标的基础上[14]。对于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其指标的选择需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涵盖土地的基本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生态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内容,要根据与评价目标的关联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

2) 系统性原则:根据不同的空间层次,选取各目标层次指标构成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应反映各目标层次下的土地利用现状,各子系统相互联系、互相补充,为集约评价系统整体服务。

Table 1.The comparison of the monom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nsive construction land

表1. 各单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集约评价

单体

指标体系设计思路评价指标

区域建设用地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

理性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评估土地总体利用效率[3]

利用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用地弹性

指数、贡献比较指数、管理绩效指数

城市建设用地基于不同类型的功能区特点,分居住、商业、工业、教育和特别功能

区独立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分功能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基础

设施完备度、单位用地固定资产总额等

开发区用

地兼顾高新技术、经济技术、出口加工等各级各类开发区的用地特性,

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10]

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产业用地

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等

高校教育用地基于教育用地土地利用充分化、结构合理化、布局紧凑化的角度,从

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方面选取评价指标[12]

土地利用率、校舍综合容积率、校舍建筑

用地率、生均用地等

农村居民点用地基于实地调查情况、资料的可获得性和评价过程的可行性,从土地利

用强度、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效益层面选取合适的指标[13]

综合建筑容积率、土地闲置率、地均产业

产值等

3) 地域分异性原则:依据土地地域分异规律,所选取的指标应涵盖体现地域差异性的特殊指标,以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下土地利用效益的差异[3]。

4) 动态发展性原则: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区域条件,其集约利用的目标、方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抓住主要特征,用相对稳定的指标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性。

3.2. 多层次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本研究中单体指标体系是相对于多层次指标体系而言,是指在对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判时,只针对单一类型或单一用地区域进行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从某一单一层面反映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理论潜力大小。因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是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因素的复杂系统[15],所以,在对某一区域用地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时,不能局限于单体评价体系,而需要对其内部某些复杂的子系统进行综合评判,包括城市用地子系统、农村居民点用地子系统等。此外,目前已开展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难以很好地反映区域整体的集约利用水平,因此,基于不同空间层次用地评价的特点和差异,亟需构建多层次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完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评价体系。

本研究对多层次指标体系给予如下定义:是指根据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通过对各层次单体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与改进,提取可反映多层次、多目标尺度的共性评价因素,构建可适用于不均衡发展区域的评价指标框架体系,以提高区域间集约评价结果的可比性,理论上应涵盖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因素,包含物理强度、经济强度、社会强度和生态强度等指数。

3.3. 多层次指标体系核心指标组成

核心指标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原则和方法,从建设用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选取若干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要素指标,从而简明扼要地从不同侧面对集约利用水平做出评价[16]。基于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在内涵阐释、思路构建及指标选取上存有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组成则是在对各单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共性和个性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保留可反映某一准则层的共性指标,以构建为综合的必选指标,个性指标则作为备选指标或予以剔除,即多层次核心指标是可反映多个目标层次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综合。

综合考虑各单体评价指标的共性和个性指标,兼顾指标的适用性,本研究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社会经济强度、管理绩效和生态强度5个方面构建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表2)。在5个一级指标的框架体系下,对土地利用强度层选取3个二级指标,其中主业用地率只针对评价对象

Table 2.The core index of the multi-level intensive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表2. 多层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核心指标

目标层准则层核心指标层备注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水平土地利用强度

综合容积率必选

综合建筑密度必选

人口密度必选土地利用结构

主业用地率必选

建筑用地率(建筑系数) 必选

土地空闲率必选社会经济强度

基础设施完备度必选

地均产出必选

地均就业人数必选管理绩效空闲地处置率必须生态强度生态足迹备选

定义的类型,如工业用地的主业就是工业,教育用地的主业就是教育功能用地;对土地利用结构层选取3个二级指标;社会经济强度层选取3个二级指标,其中地均产出强度也是以主业为主进行测算;管理绩效层和生态强度层各选取1个二级指标,其中生态足迹作为备选指标进行界定,主要是因为虽然生态足迹可以综合反映土地利用的生态性,但因计算稍微繁琐而作为建议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选择各种成熟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通过加权求和方法进行汇总。

4. 讨论与结论

1) 区域、城市、开发区等不同层次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目标和要求不尽相同,单体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标准与指标,较准确地反映问题的某些方面;但缺点是评价内容涵盖范围狭窄、评价指标体系间缺乏可比性。

2) 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单体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改进与延伸,是涵盖了区域、城市、开发区、高校教育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多个目标层次,是区域大尺度上的综合,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可为区域层面上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

3) 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明晰了综合容积率、建筑密度、主业用地率等核心指标;二是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主体的评价指标,跨越了地域界限,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体系框架。

4)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评价对象类型不同,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指向也会有所差异。当评价对象定义的类型为单一用途时,如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则主业用地唯一;当评价对象定义的类型涵盖多种行业用地时,如城市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则分区片定义主业用地类型。

5) 与单体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在继承中发展”的原则,既保留反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点的利用强度、利用结构、产出效益三类核心指标,又从生态及适应土地管理角度,构建了管理绩效和生态强度为基础的指标体系。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当前理论研究热点之一,其社会意义重大,本研究作为一个初步尝试,首次从比较单体指标体系间的异同入手,探讨了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并进一步构建了多层次集约用地评价核心指标体系。但由于集约内涵的动态发展和区域本身的差异性,对于多层次建

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的重构可能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加以深化。

基金项目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资助(编号:20101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熊浩宇(2012) 基于GIS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段店镇经济开发区为例. 国

土资源科技管理, 1, 83-87.

[2]张凤荣, 等(2003)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3]王业侨(2006) 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 3, 24-31.

[4]林坚, 张沛, 刘诗毅(2009)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 中国土地科学, 4, 4-10.

[5]贠小苏, 等(200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国大地出版社, 北京.

[6]张志勇(200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 硕士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7]范英莉, 李克龙, 王圣君, 等(2012) 浅谈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 22-24.

[8]杨树海(200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问题探索, 1, 27-30.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8)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1018-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0)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TD/T1029-2010.

[11]郑新奇, 等(2011) 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调查、评价、模式、管理. 中国大地出版社, 北京.

[12]王极(2013) 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 硕士论文, 吉林大学, 长春.

[13]江文亚, 郑新奇, 杨玲莉(2010) 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3, 166-170.

[14]陈百明, 张凤荣(2001)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自然资源学报, 3, 197-203.

[15]周克昊, 刘艳芳, 谭荣辉, 等(2013)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想值确定——以武汉市为例. 国土资源

科技管理, 1, 57-64.

[16]吴初国, 等(2006) 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探索与实践. 地质出版社, 北京.

“互联网+政务”下的政务云建设思路-王知明

“互联网+政务”下的政务云建设思路 大汉科技王知明 “互联网+”的政务战略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战略。随着政务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业务处理越来越复杂,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建设电子政务,已经不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正由传统的粗放型分散建设方式,向集约型云计算模式转变。2014年以来,阿里云牵手云上贵州,腾讯与河南政府战略合作建云和微信城市服务,政务云已经是各大云计算服务商的激烈争夺的热点。 政府的应用在数据安全性、传输效率、成本控制、扩展性等方面技术要求都很高,根据其特殊性,政务云通常也分为政务公有云和政务私有云。政务公有云可以直接托管在阿里云计算平台、或者腾讯云平台等成熟可靠的云服务机构,这样政府不需要建自己的机房或数据中心,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政务私有云的构建可以借助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公司来建立政府的数据中心,并通过购买专业运维团队服务来进行管理维护,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部署在政务内网或政务外网,也可以部署在互联网,数据及数据的安全性都是由政府自己来掌控。 政务公有云模式 阿里云依托于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领域数十年积累的运维经验,提供并打造了面向公共、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包括:云服务器ECS、关系型数据库服务RDS、开放存储服务OSS、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

等众多的云产品租用服务。在云安全方面,云服务器ECS自动开通的云盾安全服务,提供了DDoS防护,主机入侵防护,以及漏洞检测、木马检测等一整套安全服务策略。 腾讯云以“打造云端生态,价值共享”理念,凭借深厚的基础架构,并且有着多年对海量互联网服务的经验,在社交、游戏领域,有多年的成熟产品来提供海量用户的服务经验。腾讯也为云服务器提供一体化的安全服务,且包括网络防护(DDoS防护、DNS劫持检测)、入侵检测(后门木马检测、暴力破解告警、异地登录提醒、服务器登录流水查询)和漏洞防护(漏洞扫描、网站安全防护)。 选择市场上成熟并经过大规模业务验证过的云平台服务,复用已有的建设经验,会少走很多弯路。当然,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模式的创新,更多更好的可供选择的公有云服务平台也会将不断的呈现。未来,随着更多服务提供商出现,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服务商之间的竞争也会不断的加剧,价格也会越来越透明化,成本会不断降低到合理的水平,更有利于各级政府的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拥有庞大的成熟的运维团队,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安全性以及服务的高可用性。 政务私有云模式 建设政务私有云,一定要基于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实施,要充分考虑: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分布式缓存、分布式应用、以及负载均衡和安全策略。通过私有云平台的构建使得政务应用

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方法的研究

关于节约集约用地方法的研究 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其表现为城市数量的不断增长、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然而,由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造成耕地面积的锐减。同时,大多数城市的发展采用的是粗放式的外延扩张模式,盲目地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忽视城市内部土地的集约利用。因此,无论是从保护耕地资源,还是从城市发展和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角度来看,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都非常重要。 二、节约集约用地的含义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三、我国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相关研究的兴起,学者们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构建了基于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城市土地资源集化配置模式,指出土地置换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并对产业用地置换做了初步研究。同时立足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土地利用集约化的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般现为从劳动力资本型集约到资本技术型集约,再到结构型集约,最后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城乡融合,土地利用表现为更高层次的生态型集约的发展过程。部分学者引入城市可持续发理论,探讨城市士地可持续利用与集约利用关系,研究指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发展观是城市土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与依据,城市土地利用既要求节约用地,追求士地产出效益,又要注重土地力的适度和可持续挖掘,应避免矫枉过正造成城市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的恶化。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和客观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各类指标在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程度上必须具有明确的意义。必须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和处理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的取得应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数据测定处理以及权重确定和指标聚合的方法必须标准规范。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能够充分揭示各类间接、直接不可持续的因素。从而达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全面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则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很难用一两个指标全面地反映出来,因此指标体系必须体现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效益的统一,同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另外,指标体系内的各指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3476002.html,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军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为出发点,阐述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分析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所提出,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从土地上获取高额产量与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概念的动态性与相对性。土地利用的水平受到不同地理条件与地域差异的影响,而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利用技术、产业结构形式、人们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都可能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造成影响。因此,衡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观念,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率经济发展、用地功能和地域差异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其概念的目标性与特定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需要将保持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不因为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而受到不利影响。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 2.1 解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更为迫切,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住房所需用地需求明显增加,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需求,只有寻找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途径。

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对策

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对策 华庆海 (淮安市盱眙县国土资源局,淮安盱眙 211700)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也是社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也就很自然的成为我的基本国策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耕地与保障用地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去年3 月份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的“双保行动”,旨在平衡土地的供需矛盾。 目前,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大批工业项目亟待落户,工业用地矛盾凸显,要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领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正确理解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含义,大力探索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 人多地少是我的基本国情,实施集约用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目前,经营性用地均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工业项目用地由于种种原因,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因此,加强工业项目用地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对缓解用地矛盾,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进一步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是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占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用地需求,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1.2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闲置。 由于招商引资,各地对工业用地政策很优惠,工业用地价格比较低,导致好多企业多占多用、圈而不用,有些较大工业项目需分期建设,而在用地过程没有统筹规划,将本可分期实施的建设用地,一次性留用企业内部等等现象,造成了部分土地的闲置浪费。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企业就必须要加大对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增加资金量,促使老企业主动放弃多占、占而不用、圈而未用的土地,新企业严格按照工业用地的相关指标用地,有效的减少土地的闲置。 1.3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改变落后的用地空间组织形式。 目前大部分工业项目用地基本上以传统独立式院落为主,且用地面积较大,厂房多数为一层(本可以采用多层标准厂房)。标准化厂房等先进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占比例很低,土地空间未得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改变现有用地的空间组织形式,提高工业用地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 1.4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用地结构。 目前好多工业企业内部的用地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企业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过大,有些企业违规变相建造成套职工住宅、别墅以及宾馆、娱乐设施,有的企业绿地面积过大等等,极大地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优化企业内部的用地结构的目的。 2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含义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则包括四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工业用地产出高效化,即不断增加对工业用地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产出率,获得土地产出的最大化。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9年修正)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 (2014年5月22日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公布根据2019年7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2次部务会议《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一批废止和修改的部门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第三条土地管理和利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二)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三)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相关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条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组织制定节地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鼓励采用节约集约用地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第六条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成效显著的市、县人民政府,由自然资源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模引导 第七条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突破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 审核人员: 审批人员:

编制日期: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项目概述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1.3编制单位 1 1.4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6 3.1背景与现状 6 3.2存在的问题 7 3.3需求分析 8 3.4系统功能指标 9 3.5信息量指标 9 3.6系统性能指标 10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2 4.1指导思想 12 4.2总体设计原则 12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4 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 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19 5.1物理资源层 20 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 5.3政务云服务层 23 5.4政务云网络 33 5.5安全系统设计 37 5.6备份系统设计 49 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

5.8应急响应 53 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 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 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5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 6.2项目实施机构 59 6.3运行维护机构 59 6.4项目招标方案 59 6.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59 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61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务信息化建设

————————————————————————————————作者:————————————————————————————————日期: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政府信息化建设 一、政务云服务模式 政务信息化是政府机关运用现代化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连网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改变中国传统IT的应用现状;政府信息化也将在云模式下,通过硬件虚拟化部署、信息集约化共享和平台化系统应用开发,从而有效降低信息化项目开发投资与技术运维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政府信息化领域,云服务应用最大的价值还在于能够升级信息化架构、创造新的IT 运营管理模式,以平台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最大限度的满足政府各类IT信息化需求;云服务模式终将将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化IT技术革新的重要助推器,将深入到政府信息化建设与IT运营的方方面面。 二、云服务模式的政府信息化架构 在云计算应用模式下,政务信息化架构共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 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式的服务方式,统一向全地区各政府机关各类政务系统提供计算机基础设施资源与基础数据库服务,实现IT基础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云计算平台层:基于PAAS模式为政府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的技术平台。 政务云服务层:根据不同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需求,构建或升级相应的应用系统,以SAAS模式为政府机构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应用功能,保证各应用在实现技术方面高度一致性,进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全面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百度文库 全面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为推行土地集约利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各项措施,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鼓励和支持,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负责本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要组织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建立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真正把节约集约用地落到实处。科学规划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必须严格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强化土地规划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引导科学合理用地。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法规政策,严查各种违法用地抓紧制定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点研究促进城镇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关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办法。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违法国家规定违法乱占滥用土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积极组织开展清理闲置土地专项行动,加大对闲置、空闲和不按合同约定使用土地行为的处罚力度,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停止办理用地手续、停止供地、停发土地证、高额罚款、收回土地等措施。对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较大的地区,相应调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扣减农地转用指标,暂缓办理土地审批,避免土地的再次闲置与浪费。 三、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提高用地准入门槛,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手段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招商引资也一直以工业投资项目为重点,工业化程度提高很快,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工厂”,工业用地在各类新增建设用中所占比例很大,因此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巨大。近年来国家在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用地比例、容积率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各地应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目标,详细制定各项建设用地标准,并以此作为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的依

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1]

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印制 二OO五年四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做好《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 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 实施工作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5〕2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请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为切实做好有关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现通知如下: 一、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供地。新增建设项目用地必须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凡《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禁止的项目,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一律不得受理项目用地申请,不得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列入限制范围内的项目,以及允许或鼓励发展的项目,应当按照国家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经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后方可供地。建设用地安排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安康工程中低档次住房项目等。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改善,大力提高我省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 二、大力推进全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合理用地放在首位。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一般不得低于240万元/亩。省级开发区土地投资强度,青岛、烟台、威海市辖区,一般不得低于200万元/亩;济南、淄博、潍坊、东营、泰安、莱芜、济宁、日照市辖区,一般不得低于160万元/亩;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枣庄、临沂市辖区,一般不得低于100万元/亩。在各类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可通过建设标准厂房解决经营场所。工业项目建筑容积极率一般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城乡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具体用地指标,应严格按《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执行。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从政务云看数据中心发展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一直都受到非常大的重视,国家提出将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近几年来,由于云计算的成本节省、效率提升等诸多优势,政务云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新阶段。 云计算给电子政务破局带来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政府认识上的提升,中国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已悄然在中国各地方政府蔓延开来。从早期的各政府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搞信息化的“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强调政府间信息交互为重点的“群岛式”政务建设模式,到如今以资源大集中为模式的“大陆式”政务建设模式,云计算为政务大集中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随之出现的政务云数据中心在近几年得到了高速发展。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与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整合与管理。整合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既要实现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的设备资源整合,也要实现对政府传统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下的各资源体系的整合;管理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在传统数据中心运行管理的基础之上,重点要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统一、安全的管理,以及整合各类资源对外提供服务并实现对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政府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推广难点和商机往往就蕴藏在整合、安全和建设管理模式之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广泛应用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使得云计算技术应用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越发高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云计算与传统的IT架构相比有可扩展性、简化管理、降低TCO等巨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逐步将自己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但是在迁移过程中发现目前的企业应用程序无法很好地、便利地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各大云计算供应商都提供了与传统应用程序不一样的架构,这就意味着应用程序无法轻松的迁移。业务应用的迁移存在的困难和用户对云计算安全认识的不足成为了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应用快速推广的重要障碍。 关键在整合、安全和模式创新 首先,整合资源是政务云建设的核心环节。资源整合是电子政务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无论纵向的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整合,都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建设与支持,而信息获取、聚合以及推导是数据中心建设的难点。国内近几年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电子政务)、数据(数据中心、政府容灾)几个过程,而当前以数据大集中为核心的建设已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如:税务的数据大集中、政府超算中心、政府云灾备中心建设等等,都是以围绕云数据为中心的建设。然而,在过去数年中,我国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一些业务应用系统的分散开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各种应用系统所形成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比比皆是,各自为战、独立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时有发生。当前,在各个部门和统筹的协同办公的需求下,对政府数据中心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平台能够综合利用政府数据中心的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各种资源提出了高要求,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帮助政府部门处理越来越复杂和繁重的电子政务工作。 其次,安全是政务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电子政务对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为不断增长的电子政务创造了技术条件。为此各级政府均开始了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将不同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但同时云数据中心下的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虚拟化技术引入对安全建设带来了更高的挑战。同时随着资源大集中的趋势,安全问题也日渐重要,比如更多的业务集中在云数据中心被处理,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升;业务集中使得风险更加集中,安全威胁造成的影响面更广;云计算模式的运用,特别是虚拟化技术的引入,不同虚拟机因支持的业务不同,也需要实施有效隔离,防止业务间的非法访问甚至攻击。综合起来,政务

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汇报

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汇报 篇一:节约集约用地自查报告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局: 根据晋国土资办发[20XX]79号文件、《省厅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及市局11月11日会议精神,我局对20XX 年以来已审批的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和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逐项自查清理,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予以排查,现将自查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自查清理工作情况 局内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用地、国土资源交易、测绘等股室参与的专项自查工作组,对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浮山县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批次和单独选址的建设用地供应和使用情况开展自查。通过查看网络监管平台、查询台帐档案、实地核对信息,逐宗核实批准用地的利用状况。 通过自查,将供地和用地基本信息整理汇总,填表登记。20XX年至20XX年,浮山县共报经省以上政府批准13个批次和1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涉及40个地块,批准面积101.9395公顷。截止20XX年9月底,已征收土地面积90.3391公顷,供应项目使用92.5782公顷,平均供地率为90.82%。

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近年来,浮山县坚持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创建指标标准框架体系,出台了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10多项。按照国土资源政策法规以及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规定,自用地获批后,及时上报县政府实施征地,并督促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落到实处,发放到被征地村组和农民手中。县政府批准用地后,及时供应批准用地,对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相关用地信息报至土地动态监测监管网络系统。 土地供应时,在划拨决定书或出让合同中,明确界定动工、竣工期限,根据土地用途和建设内容注明土地平面界址和竖向高程,规定建筑密度、容积率等约束条件,要求土地使用者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 篇二:南丰县依法用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情况汇报(确定版) 挖潜增效求突破精打细算谋发展 ——南丰县强化土地集约节约用地的主要做法 南丰县人民政府 (20XX年1月31日) 近年来,面对用地瓶颈制约,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切实增强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1、抓实着力点,责任层层落实。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长任组

节约集约用地专题分析讲义

节约和集约用地专题分析 第一部分市级专题研究总体要求和 审查要点 一、总体要求 根据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围绕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和控制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并从规模、结构、时序等方面,研究提出调控各业、各类用地的目标及政策建议。 二、审查要点 (一)分析建设用地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 (二)提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 (三)评价各类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制定潜力释放方案 (四)统筹各业用地需求,研究提出统筹增量和存量用地的方案及各类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方案 (五)研究提出促进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第二部分县级专题分析主要内容和要求 专题分析基本思路: 为什么要进行节约集约用地分析?(w h y) 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w h a t) 如何实现节约集约用地?(h o w) 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背景与意义(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央和国家政策要求) 节约集约用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 (二)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手段(宏观调控需要)中央把“地根”与“银根”一道当成宏观调控的二个重要闸门,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32号文要求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突破口,要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现阶段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决策依据。(三)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实需要) 近年来呈现为城镇、工矿、基础设施、村镇等各类建设用地全面扩张的态势;发展的成本巨大,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各地采取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土地粗放利用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现象仍较普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问题,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全面做好定标准、建制度、重服务、强监管工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二)主要目标。 ——建设用地总量得到严格控制。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内,努力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到2020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8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实施土地空间引导和布局优化战略,完成全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引导城市建设向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发展,工业用地逐步减少,生活和基础设施用地逐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的比例有所提高。 ——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进展。实施土地内涵挖潜和整治再开发战略,“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5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治900万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300万亩,土地批后供应率、实际利用率明显提高。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节约集约用地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307号,2007年1月1日起实

国土资源部 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307号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精神,加强对工业用地的调控和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土地等级、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等,部统一制订了《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详见附件1),现予以发布。 一、本《标准》是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工业用地,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时必须执行的最低控制标准。 二、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格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详见附件2)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不得以土地取得来源不同、土地开发程度不同等各种理由对规定的最低价标准进行减价修正。 三、工业项目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对少数地区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且土地前期开发由土地使用者自行完成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最低价标准的60%执行。其中,对使用未列入耕地后备资源且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或承包经营权人)的国有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的工业项目用地,在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最低价标准的30%执行。对实行这类地价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部备案。 四、对低于法定最高出让年期(50年)出让工业用地,或采取租赁方式供应工业用地的,所确定的出让价格和年租金按照一定的还原利率修正到法定最高出让年期的价格,均不得低于本《标准》。年期修正必须符合《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的规定,还原利率不得低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五年期存款利率。 五、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地征地补偿费用提高的实际,进一步提高本地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亦可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政策,在不低于本《标准》的前提下,制订并公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及时报部备案。 六、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各省(区、市)要依据本《标准》,开展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及时调整工业用地基准地价。 七、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工业用地出让的监督管理。低于最低价标准出让工业用地,或以各种形式给予补贴或返还的,属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八、本《标准》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部将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宏观调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实施方案

浙江省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 ——暨省网上政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编制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处编制人员:审核人员: 审批人员: 编制日期:

目录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1.3编制单位 (1) 1.4编制依据 (1) 1.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2) 1.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 1.7效益及风险 (2)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4)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5)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6) 3.1背景与现状 (6) 3.2存在的问题 (7) 3.3需求分析 (8) 3.4系统功能指标 (9) 3.5信息量指标 (9) 3.6系统性能指标 (10)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12)

4.1指导思想 (12) 4.2总体设计原则 (12) 4.3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3) 4.4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1 4 4.5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14) 第五章详细设计方案 (19) 5.1物理资源层 (20) 5.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22) 5.3政务云服务层 (23) 5.4政务云网络 (32) 5.5安全系统设计 (37) 5.6备份系统设计 (49) 5.7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50) 5.8应急响应 (53) 5.9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53) 5.10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56) 5.11服务交付以及报价模式 (58) 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59) 6.1领导和管理机构 (59) 6.2项目实施机构 (59) 6.3运行维护机构 (59) 6.4项目招标方案 (59)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附规定原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发布(附《规定》原文) 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签署国土资源部第61号令,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共九章38条,自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规定》针对当前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借鉴和吸收地方成功经验,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制度进行了归纳和提升。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规定》强调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 二是进一步强调布局优化。《规定》根据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提出城乡土地利用应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和建设,集约布局、节约用地。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同时,城市建设用地应因地制宜采取组团式、串联式、卫星城式布局,避免占用优质耕地。 三是强化标准控制作用。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用地宗地规模和容积率等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供应和使用,应符合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和供地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规定》提出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应充分贯彻市场配置原则,运用土地租金和价格杠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强调除军事、保障性住房和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应外,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针对实践中创造的工业用地新方式,《规定》明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先出租后出让、在法定最高年期内实行缩短出让年期等方式出让土地。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 五是突出了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规定》总结近年来土地整治领域多项改革经验,从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两方面提炼节约集约用地的创新做法。对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矿废弃地整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新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治方案-精品

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治方案 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 1.强化规划控制作用。工业项目用地选址要符合各区、各镇工业集中区规划和产业集聚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开发区、高新区落户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其他工业集中区落户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对达不到投资总额要求的项目统一进标准厂房。对无行业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用地,不得规划建设单层厂房。各区、各镇人民政府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基础设施,集中安排行政管理用地,合理布置公益性和服务性设施,提高区域性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 ⒉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鼓励各区、各镇人民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区域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落实配套设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中小企业落户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利用闲置土地建设标准厂房,标准厂房建设原则上不低于三层。凡工业标准厂房,有新企业落户或上新项目的,允许整体或分层转让、出租,允许土地证分割。 ⒊实行项目用地预审机制。前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关口,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前,由县项目办牵头,会同国土、住建、环保等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根据项目投资协议、注册资本、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科学确定用地规模。在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审批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前期方案审批阶段,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对不符合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建设项目,县发改委不得核准或备案。 ⒋严控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工业项目产业政策及用地标准。用地单位在规划设计时,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必须符合《省建设用地指标(年)》的规定。根据产业门类逐个项目核定相应指标。一般来说,容积率一般不低于1.0,建筑密度一般不低于50%,绿化率一般不高于15%,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不得超过7%。 二、严格执行产业供地政策 1.建立项目供地联审制度。工业用地组织挂牌出让前,县国土局根据县项目办核定的面积组织土地报征、挂牌出让。对有税收、投资资金到位期限等相关招商引资特别要求的具体工业项目,所在区、镇提出具体意见报县项目办,土地成交后由县项目办和所在区、镇负责监督实施。分期建设的工业项目,经县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集体认定并报经县政府批准,可以一次性规划,总量控制,分期出让,根据实际到账注册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供地,不得先供待用。 2.工业项目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工业用地擅自改变为经营性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县政府一律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总论 1.1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同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2011年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也会转向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 1.2建设背景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保障政令畅通、落实政府监管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十二五”期间,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支持作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数据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

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1.3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过去的数年中全国各地区都在构建电子政务外网,为此国家信息中心下发了有关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技术指导,电子政务外网发展至今,其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前的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部业务的承载平台,不是单一部门的业务承载网,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步在演变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外部平台,当前电子政务外部平台的建设,网络的互通已经不再是政府建设的目标,政府更加关注电子政务外网的业务应当如何承载,数据应该如何整合,如何能够构建统一、全面的安全管理业务数据?数据整合、灾难备份作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已经得到电子政务信息部门的高度重视,统设数据中心的模式无论从投资、管理、应急方面论证都是电子政务数据集中、数据整合的理想模式。 目前的情况,每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开发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而不是处于孤立的状态。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需要独立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每个信息系统通常是单独打包。没有通用的架构能够让前台和后台、后台和组织外部的系统的应用连接起来进行通讯,识别和授权的功能能够在每个信息系统中找得到,但不会一个组织部重新使用,更谈不上在组织之间重新使用。 数据中心主要是G2G、G2C、G2B等业务的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的重心与政府机构的业务紧密结合,是后电子政务时代数据大集中的体现,实现对集中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备份。 1.4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XX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