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复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邓承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第二学段的分段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关于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在三处有所涉及。第一处:教材P17“成长小档案”中有“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第二处:教材P80页“整理和复习”中有个别涉及;第三处:总复习P115第四个数学活动,P116第1题有明确要求:“(1)‘因数与倍数’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并举例说明。(2)你能从基本概念出发,把有关联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图吗?”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

对于复习,学生参与最多的就是做题、评讲、再做题……。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大多学生则仅是看老师“做”过,也有一些学生有过自己整理的经历。总的来看:学生大多没有整理知识点的意识,整理知识的方法匮乏,仅是简单的罗列和毫无主次的摘抄,更谈不上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联系将知识点连成知识串,形成知识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概念,掌握2、3、5 倍数

的特征。

2.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如果引导学生找到整理知识的切入点和整理方法

设计思路:

立足于学生现有的整理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提前自主整理,再以学生的作品为素材不断的提炼、完善。巧妙地将科学的整理知识的理念、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提前复习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尝试整理。

2.小白板、知识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回顾知识。

课件出示陈景润照片,认识他吗?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一生都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课件出示: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均可表示两个质数之和。”)

关于偶数与质数我们也研究过,你还记得是在哪个单元吗?(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名称是?(板书:因数与倍数)关于因数与倍数,我们还研究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这些知识点零乱无序地贴在黑板上。

指着黑板问:你赞成老师这样复习吗?(在因数与倍数前面板书:复习)为什么?(板书:“乱”、“整理”。)

【设计意图】

以介绍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导入复习,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复习课并不枯燥。通过回忆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是复习的第一步,首先

要明确我们学习了些什么,在复习时需要将它们一一罗列。通过老师刻意地“零乱无序”的粘贴,目的是激起学生整理的欲望,给学生注入整理的动力。

二、整理知识、经历过程。

1、评价作品,思维碰撞。

你们肯定不会像这样,课件逐一展示学生昨天的作业(学生提前整理的)。表扬:多能干呀!比黑板上好多了。

(PPT打出学生作品)谁的作品?并抽生汇报:你是为什么这么整理?(抽生汇报。)

同学们评价。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我们可以窥探学生的“整理”基础,找到知识、能力的生长点。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环节了解到学生已有的整理知识的水平、层次,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

引导:在两位同学的汇报中,我发现两人有共同点?你看:他们都是先整理什么知识?你们事先商量过吗?(课件出示其它同学的作品,均是先整理的因数与倍数)请作出解释?

(板书:起点。)

小结:知识是有源头的。

再看:不但他们先最先整理的知识点相同,而且两人整理的顺序差不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的学习顺序?它有道理吗?

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板书:发展。)我们在寻找知识的发展脉络时,也就找到了一个一个知识点之间的什么?(联系)

我们试着来找找,哪些知识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

知识的逻辑关系,从谁到谁?谁是父亲,谁是儿子?

小结:知识是有先后顺序的。

(板书:联。)

这个很重要,那我们在整理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这种联系展示出来?你们以前的整理展现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课件回到同学们的作品上)

你有什么办法吗?

有个同学的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来看看。

课件出示:××的作品,这个同学和其它同学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启发吗?

引导:他和前面同学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连线?

师:这就是一种符号。(板书:符号。)

你还能想到什么更好的符号?你这个符号怎么用?

(抽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

通过对学生作品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一些整理知识的雏形,比如:找知识的起点、根据各自的方法试图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甚至个别学生还会尝试用一些符合参与其中,只不过这些是无意识的、散点状分布的、甚至有些还比较幼稚。我们通过评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老师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基点”润物无声般地将整理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根据学习知识的顺序找到知识的起点、理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试着去分析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联系使用不同的符号表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重新整理。

引导:我们聊了那么多,现在对整理知识是不是有新的认识了,回过头看看原来的作品,你满意吗?想干什么?(重新整理一次)

现在我们把纸换成小白板,用上带磁性的知识点,白板笔,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再次整理。

3、集体评议,修正升华。

抽二至三组上台展示。其它同学抽出修改意见,并及时修改。(我发现下面的同学也在及时修正,真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将同学们的作品放在醒目的位置,其中最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4、小结归纳。

刚开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知识是散乱的,毫无规律的,当我们找到了知识的起点,明析了它的发展过程,并运用恰当的符号来整理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妙的知识结构图,这就是数学的美。

【设计意图】

二次整理是第一次的提升和升华。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地整理。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整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

三、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知识整理结束了,我们下一做什么?(做题),那你知道做习题的目的是什么吗?通过检测就可以查到你们的“漏”,补上你们的“缺”。

1.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查漏补缺

1.12的因数有哪些?()

12是哪些数的倍数?()

2.判断。

(1)6是因数,18是倍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100以内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最大奇数是()。

A.75

B.90

C.95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8=()+() 10=()+()

5.选择:有一块正方形的布料,既可以都做成边长是8厘米的方巾,也可以都做成边长是12厘米的方巾,都没有剩余。这块正方形面料的边长可能是()。

A.4厘米

B.8厘米

C.12厘米

D.48厘米

2.组内阅卷,查漏补缺。

师给出参考答案,其中1题、5题给出的是错误答案。让学生在质疑答案中完成对习题的讲评。注意追问: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总结:通过现场测试,我们查到了老师的问题、也查到了你们的问题,还有个别的问题,我们小组内解决,也要记住分析一下错误原因哦。

【设计意图】

作为复习课,知识的整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对练习题的设计少而精、强调综合性及学生的易错点。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我检测、自我评价。通过教师故意提供错误的参考答案,让学生将错误的答案纠正,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并且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3.小结:你觉得哪道题最难?为什么?

陈景润觉得第4题最难,(引导学生观察:第4题即是哥德巴赫猜想)因为研究这道题花了毕生的精力,直到逝世都还没有研究出来。直到现在世界上都还没有人能证明。现在这个世界难题就留给了你们。

【设计意图】

以哥德巴赫猜想开课,并以此来结束,前后照应,体现出情节的完整性。通过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明白哥德巴赫猜想看似简单,但要用数学的方法去证明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全课总结,内化升华。

用一句话谈谈,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整节课堂的升华,以这个问题可以反馈学生对本节课整理知识的方法的掌握程度,是否是植根于学生的心里。这个问题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回忆整理知识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整理知识的习惯。

板书设计:

《倍数和因数》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宜良县清远小学詹小春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使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这一单元的概念及其特征。 2、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难点: 1、构建知识网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在28世纪的M星球上,宇宙神探亨利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破获了一桩特大盗窃案。他们非常高兴,赶紧与失主联系,想不到失主是一位数学家,他在邮局注册了一个古怪的电话号码,让神探们一下子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样的电话号码呢?同学们想不想见识一下?(屏幕出示电话号码提示)

这个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ABCDEFGH(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数字) A是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B是8的因数的个数; C是最小的偶数; D是只有因数1和3; E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 F是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G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H是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 同学们,要想弄清这个电话号码需要用我们学过的哪个单元的知识的呢?(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对《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整理和复习)齐读课题两遍。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复习并摘录了第二单元的知识,请同学们拿出来,4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知识。(出示交流要求) 交流要求: (1)小组长分工,每人都要交流一个知识点,交流时其他组员要学会认真倾听。(2)每交流完一个知识点,有不完善的地方,其他组员要在组内补充完善。 (3)交流完后小组内推荐一人全班汇报。 2、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倍数与因数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1----32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设计思想: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六、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5页。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数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的,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这又是学好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后,能轻松地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找因数时,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这一安排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找质数也用了-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一揭示指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后一节安排了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是没有零头的数,如500,30等,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探索中有能力揭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概括特征时,语言还需要教师指导;对因数这个名词,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以及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有利于找质数的学

习,找质数比较抽象,在教学时要注重找出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三、设计理念。 课前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数的回忆,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归纳;此外,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表面到实质发现;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四、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 A.教师要熟读教材,理清本单元知识层次和意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B.准备每节课的教具,安排学生准备学具,提前布置预习及学生课前该完成的任务,设计问题导学单和问题训练拓展单。 学的要求: A.积极认真对本单元进行结构化预习,会发现问题,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上课必需的学具,完成导学单、训练单; B.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分工角色职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为别人提供服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自然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主备课人冯春明备课时间3/11 课题因数与倍数课型讲授课 三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维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目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标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创新点探讨总结因数与倍数关系 空白点动手找因数,倍数 教具准备生: 12 个同样的正方形, 师: ppt 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创作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 的关系是 ,, ?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 ?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师 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 节课,我 们一起讨论两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 系。 板书:因数和倍 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 数 师:课前,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12 个同样大小的小正 方形卡片,现在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拿出来,请看:课 件 生:学生明确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 用12个正方形拼出了不同的长方形,根据摆 法我们还写出 了 3 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如:课 件 生读 红 色字部分 师:谁能根据6*2=12 ,接下去仿 4*3=12 也说 4 句他们之间 关系的话?怎么说呢?

12*1=12 板书: 12 的因数有: 1 2 3 4 6 12 三、求一个数的因 数 从 12 的因数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数都有它的因数,而且不

止一个,找到一个并不难,难的是想办法把他的所有的因数 无遗漏的全部找出来,老师相信你们能办得到,有信心吗? 课件例 1 (小组合作,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过渡语:小组合作中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 与进来,小组合作发挥的是集体的智慧,我希望能看到 你们合作中的勇敢发言和合作后汇报时集体智慧的闪现。 学生合作,师巡视并指导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小组合作 的结果,, 方法:一乘法二除法 板书 18=1*18 18=2*9 ......... 适时表扬:方法真好等。 板书:表示方法:1、18 的因数有: 1、 2、 3、 6、9、 18 2、集合 归纳:观察 12 18 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 是本身,一个数的因数通常是成对出现的。 总结: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总结后课件 师:同学们归纳总结的真好: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方法,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练习1:再找一找30 的因数有 那些。 学生自主完成,师巡视,指明板演 练习 2:找 36 的因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而且找的又 准又快 学是为了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训练场来检验一下 你学到的方法是否能得到最好的运用。 拓展练习: 1、 [ 猜一猜 ] 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 平方厘米,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猜一猜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 摆一摆 ] 如果把24 个棱长 是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 长方体。想一想每排摆几个?摆了这样的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和同桌交流。学生边操作、边汇报,边板书: 24×1=24 12×2=24 2、下 面我 们就 用这些算式 来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你能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吗?9×4=36(人) 5×7=35(人) 2.大家别小看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和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吗?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 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吗? 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因数和倍数)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6.刚才在你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你注意到了吗?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什么是自然数?那也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你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

因数吗? 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他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 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是哪两句? 36是36的因数,36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是因数,36是倍数呢? (不能)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是谁的因数,36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通过这道题你还有发现吗? 一个数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二)找倍数 1.刚才我们是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来判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那现在老师如果给你几个数,你能判断一下谁是7的倍数吗?注意要说清你的理由。7、14、17、25、77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 4.其实要找出7的倍数并不难,难的是你能不能找出7的所有倍数?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来找7的倍数,不过在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7的倍数?老师只给你3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一个小组找到的数有序、多。 (1)学生找 (2)小组汇报。用7去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积就是7的倍数。 (3)小结: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7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为什么?因为7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我们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可以背这个数的乘法口诀!如一七得七……,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5.请同学们快速写出100以内8的倍数。(师板书) 6.根据板书,观察7、8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教案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再比如:我们班的曹雪飞与贺正博之间是同桌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我们可以说曹雪飞是贺正博的同桌,或者说贺正博是曹雪飞的同桌,而不能说曹雪飞是同桌!在数学王国里,在整数乘法中也存在着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会关系,再通过同桌关系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进而为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图上有两行飞机,每行六架,一共有12架。(注意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数学语言要求简练严谨)教师:你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2×6=12 2. 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注:由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3.教师出示图2:师:根据图上的内容,可以写出怎样的算 式?3×4=12从这道算式中,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进而加深因数倍数关系的认识。)教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4、师:谁来说一道乘法算式考考大家。(指名生说一说) 5、让其他学生来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注:可以让几位学生互相说一说。) 6、看来都难不住你们,那老师来考考你们:18÷3=6在这道算式中,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18÷3=6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逆向性) (二)找因数:

五年级下册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关系。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习重点: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复习整理本单元的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 看见数字1,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哪一单元时学习的,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因数与倍数》。(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交流矫正 除了这些内容,还有其他的知识点吗?让学生补充,提出质疑。 2、交流补充,形成知识网络。

现在我们一起回忆,刚才回顾的知识点,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太多,太零碎了?那怎样有条理的整理它们呢? 整理建议: 1、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2、用箭头、线条或表格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3、利用展台小组汇报知识网络。 总结: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的非常棒,能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并能熟练的运用知识网络记忆本单元的知识。下面同学们就运用复习掌握的知识来进入闯关游戏吧!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第一关:判一判(用学习卡表示) 1、5.7是3的倍数。() 2、8的倍数只有16,24,32,40,48。()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本身小。() 4、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一个奇数加2就变成偶数。() 第二关:找一找,谁是与众不同的数 (1)1、9、5、16、17 (2)14、16、27、28、13 (3)11、13、5、26、29 第三关破译微信号。请注意: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与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与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倍数与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您能算一算她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不?9×4=36(人) 5×7=35(人) 2、大家别小瞧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与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不?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 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与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不? 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就是?(因数与倍数) 5、揭题:这就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6、刚才在您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您注意到了不?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什么就是自然数?那也就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您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就是谁的倍数?谁就是谁的因数不? 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她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 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与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就是哪两句? 36就是36的因数,36就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就是因数,36就是倍数呢? (不能) 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就是谁的因数,36就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 通过这道题您还有发现不? 一个数就是它本身的因数,也就是它本身的倍数。 (二)找倍数 1、刚才我们就是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来判断谁就是谁的倍数,谁就是谁的因数。那现在老师如果给您几个数,您能判断一下谁就是7的倍数不?注意要说清您的理由。7、14、17、25、77 2、与同桌交流一下您的想法。 3、学生汇报。 4、其实要找出7的倍数并不难,难的就是您能不能找出7的所有倍数?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来找7的倍数,不过在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7的倍数?老师只给您3分钟的时间,瞧瞧哪一个小组找到的数有序、多。 (1)学生找 (2)小组汇报。用7去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积就就是7的倍数。 (3)小结:如果给您更长的时间,您能把7的倍数全部写出来不?(不能) 为什么?因为7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我们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可以背这个数的乘法口诀!如一七得七……,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5、请同学们快速写出100以内8的倍数。(师板书) 6、根据板书,观察 7、8的倍数您有什么发现不?最小的倍数都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知道了找倍数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助小兔子回家吧!

最新倍数与因数复习课教案

《倍数与因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复习重点: 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复习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复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想送大家一句话,师手指大屏幕,请齐读:温故而知新。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预设:①对学过的知识要抓紧时间复习,才有利于后面的学习。②教我们学习方法。 师:是的,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一起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整理和复习)齐读课题。 二、回忆整理、交流探索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2 5 10 提问:看到这几个数,你能想到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哪些数学知识?用上这里面的数字说一句话。可以吗?(让学生充分想象,引导学生在"因数和倍数"知识上定位。) 生1:2是偶数。 生2:5是奇数。 生3:2和5都是质数。 生4:10是2的倍数,2是10的因数。…… 刚才几位同学关注的都是一个数字,而他却把两个数字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把掌声送给这样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粘贴相关概念) 二、概念梳理,形成网络。 1.小组活动 教师:同学们,仅仅三个数字,借助你们活跃的思维,牵出了这个单元的很多知识点,这些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当然,还有区别。请同学们根据本单元知识点、概念之间的联系,用你们的方式把这些零零散散的卡片往一块儿凑一凑,或者用笔,线啊勾一勾,让这些知识点更系统更清楚。好不好?听清要求了?开始吧! 2.汇报交流。 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整理的成果,谁愿意先来?(老师要求你在汇报时,声音响亮,语言简练。能做到吗?)展台显示学生的作品。 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评价的准备。前面同学已经说过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法算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己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淘气与笑笑所在的班级分别排出了下面两种队形,你能算一算他们两个班各有多少人吗?9×4=36(人) 5×7=35(人) 2.大家别小看了这两道很普通的乘法算式,里面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9×4=36为例,在这道算式中,4、9、36分别叫什么?乘数和积之间还有一种更具体的关系,想知道吗?请翻开教材31页自学“认一认”部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认识倍数与因数 1.学生自学。 2.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了吗? 3.学生汇报。 4.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因数和倍数)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6.刚才在你自学的时候,智慧老人告诉我们一句很关键的话,你注意到了吗? 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什么是自然数?那也就是在1、2、3……这些自然数的基础上研究倍数与因数。 7.那你还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请个别同学说乘法算式,其他同学来回答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8.老师这有两道算式,谁来试一试。 45÷5=9 1×36=36 用心倾听的同学一定会发现,1×36=36 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话特别拗口,就像绕口令一样,是哪两句? 36是36的因数,36是36的倍数。 既然这两么拗口,那能不能直接说36是因数,36是倍数呢? (不能)这样的话就不知道36是谁的因数,36是谁的倍数了,因数与倍数在数学中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表达时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通过这道题你还有发现吗? 一个数是它本身的因数,也是它本身的倍数。 (二)找倍数 1.刚才我们是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来判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那现在老师如果给你几个数,你能判断一下谁是7的倍数吗?注意要说清你的理由。7、14、17、25、77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3.学生汇报。 4.其实要找出7的倍数并不难,难的是你能不能找出7的所有倍数?下面就请小组合作来找7的倍数,不过在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想一想怎样才能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7的倍数?老师只给你3分钟的时间,看看哪一个小组找到的数有序、多。 (1)学生找 (2)小组汇报。用7去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积就是7的倍数。 (3)小结: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7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 为什么?因为7的倍数有无数个。所以我们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可以背这个数的乘法口诀!如一七得七……,一般可以从小到大写5个,后面用省略号表示。 5.请同学们快速写出100以内8的倍数。(师板书) 6.根据板书,观察7、8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吗?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知道了找倍数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助小兔子回家吧!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西师版) 因数和倍数 教 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最新)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征。 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一、智力竞猜,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 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种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实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如1、2、3、4、5、……) 师:大家听说过韩信点兵这个故事吗?(故事导入例1)韩信不但非常自信,而且擅于排兵布阵,现在我们也像韩信大将军一样来排兵布阵,好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因数和倍数 出示例1: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并同桌交流。 汇报不同的排法。 师:刚才我们将36名士兵进行队列训练,排出了5种不同队形,由此我们得到了5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5道普通的乘法算式却蕴含了丰富的学问,咱们就以4×9=36为例,(屏幕出示):4×9=36在这道算式中4、9和36别分别叫什么?想知道因数和积之间还有更具体的关系吗?请翻开书自学:P125页的最后两句话。 师:通过自学,发现4、9和36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因为4×9=36,所以4和9是36的因数;36是4和是9的倍数。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数学名词,它们是? 生:因数和倍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师:你能根据其它的乘法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14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案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教材情境图,从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9×4=36(人) 5×7=35(人) 说说在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名称及所表达的意义。 2、认一认。 以9×4=36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这里出现了两个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就来学校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师: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又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2=9,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根据算式说一说。 出示25×3=75,20×5=100. 师:25和3是75的什么?75是3的什么?也是25的什么?(抽生答) 师:如果我们说25是因数,75是倍数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自主讨论,说明理由。

老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3、找7的倍数。 师:找到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组长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学会了怎样判断哪些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5×7=35 5和7是35的因数,35是5和7的倍数。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 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示范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读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第2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因数和倍数。 师:在因数和倍数这部分内容中,你还记得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吗?

生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生2: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师: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多少个呢? 生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师:对于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记得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吗?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生3: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都是3的倍数。 师:本部分内容我们还学习了奇数和偶数,请同学们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生: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他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 3.质数和合数。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谁能来说说什么是质数和合数呢?生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罗庄区第四实验小学尤梅 指导: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于江美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因数与倍数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见到你们了。昨天见面时,老师请你们把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的课本都带到这里来,带来了吧? 生:带来了。 师:很好!另外,老师还留给你们一个作业,请你们自己整理学习过的与因数、倍数有关的知识。作业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整理到什么?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一份)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整理到了……(师用红笔随机画线,指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问学生:这些知识是在哪一册学到的?)这位同学对知识点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很好!谁再来展示一下?

(展示第二份)我们一起看(顺一遍)这位同学也比较全面的罗列了知识点。师: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 生:没有了。 师:你们都是这样详细地罗列了知识点吗? 生:是的。 师:整理了这么多知识,很辛苦吧?(虽然辛苦,但同学们都能坚持完成作业),这证明你们都很爱学习。好了,把作业收起来吧。 师:现在的心情紧张吗?对啊,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不用紧张的。来,和同学说说话或做做小游戏,放松一会,同时做好上课的准备。 【评析:学生的有效整理需要一个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自主整理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过渡:同学们,昨天下午,你们对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进行了自主整理,上课前,针对整理的内容,我们也进行了交流。现在,同学们对这些内容肯定有了充分地回忆和再认识,是这样吗?那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看谁反应的最快。 师:你能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来描述4这个数吗?(板书:4) 生:4是自然数、4是合数、4是偶数、4是8的因数、4是2的倍数(师贴出5个卡片:自然数、合数、偶数、因数、倍数) 师:你能描述一下5吗?(板书:5) 生:5是奇数、5是质数、5是10的质因数 (师贴出3个卡片:奇数、质数、质因数)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反应的很快!这与你们昨天详细而全面的整理是分不开的。 不过,同学们,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 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的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联系。(板书:的整理复习)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动手操作和写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形影不离来表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不少数关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倍数和因数。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观看大屏幕,用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吗? 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摆一摆,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3个乘法算式。 2、同学们,不要以为这三个算式很简单很普通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都藏在里面呢。(看课件) (在数学中,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暂停) 谁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请2-3个学生说一说) 谁能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1×12=12、2×6=12) 我们在说1×12=12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3、友情提醒:(看课件) 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求因数和倍数 1、学生尝试找出18的所有因数。 (1) 那我们来看18这个数,它有哪些因数呢?(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核对答案。 (2)教学“试一试” 15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因数与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邓承平)

“复习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夹江外国语实验学校邓承平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第二学段的分段目标的情感态度方面提出:“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关于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的复习,教材在三处有所涉及。第一处:教材P17“成长小档案”中有“本单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第二处:教材P80页“整理和复习”中有个别涉及;第三处:总复习P115第四个数学活动,P116第1题有明确要求:“(1)‘因数与倍数’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并举例说明。(2)你能从基本概念出发,把有关联的知识整理成一个图吗?” 通过复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注重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 对于复习,学生参与最多的就是做题、评讲、再做题……。对于知识点的梳理大多学生则仅是看老师“做”过,也有一些学生有过自己整理的经历。总的来看:学生大多没有整理知识点的意识,整理知识的方法匮乏,仅是简单的罗列和毫无主次的摘抄,更谈不上去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联系将知识点连成知识串,形成知识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等概念,掌握2、3、5 倍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

倍数和因数》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科书的内容由“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组成。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和倍数;知道质数、合数,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 2、知道2、 3、5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 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感悟自然数之间丰富而奇妙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收集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合数和质数的意义;掌握2、3、5 的倍数的特征,会确定能否被2、3、5 整除数和正确进行分解质因数。难点: 质数与合数的辨析,质数与奇数及合数与偶数是两组易混的概念;分解质因数与分解因数的联系与差异;一个合数的质因数与因数的确定。 关键: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等来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进行数学活动的条件,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和联想,去理解概念和发现规

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中去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和问题答案。因此,本单元教学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数学学习本应该是充满好奇和情趣的活动,因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具有挑战性的,同时数学学习需要进行积极地思考。 2、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这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要注意以下方面:(1)明确教学任务,避免进行与教学任务无关的活动;(2)充分借用学生已有的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经验(数学的或生活的),如第122页例1 和第132 页例1 的教学;(3)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如第126 页例1 教学就应引导学生从双数、单数的概念进行思考;(4)组织学生实验活动要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数学思维活动相结合。 3、注意加强数学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为主要手段,本单元教科书内容的编写注意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发现数学规律。数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动脑,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逐步学会将问题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数学规律。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进行数学实验时,开始有可能目的性不明确,教师应加以引导,注意数学实验活动不是学生进行盲目的错误尝试,而是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倍数、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127页。

倍数与因数_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倍数与因数_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1----32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设计思想: 这节课教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教材通过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不同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直观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依据算式具体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利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

某个数的所有倍数。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六、学情分析: 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的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个数都是无限的,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还记得刚入学时你们学得那些数吗?师准备一些豆子让学生数。师介绍自然数及非零自然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