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

5.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6.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8.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 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基础),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10. 坚持党对人民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11.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用途是走向民主主义。

第三章:

选择题/判断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起先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后来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最首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1949-1956年是两条道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底至十九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 “四马分肥”指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这四个方面分配企业利润。

第五章:

2.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3.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4.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5.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10. 邓小平发表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的讲话:“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1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17.“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8.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19.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0.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

2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①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第六章:

3. 江泽民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6.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8. 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11.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政治。讲学习是前提。讲政治是核心。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

12.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3.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第八章:

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答:新时代的内涵为:(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有:第一,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

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第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九章:

1.如何认识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人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中国梦是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相统一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奋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坚苦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2.如何看待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如何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1)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花基本实现。(3)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4)在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5)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1.新时代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答:(1)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以下六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①要建设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物体系。②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④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⑤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⑥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第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答:(1)提高和改善民生水平: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一,创新社会治理与体制;第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第三,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第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第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第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第二,健全共安全体系;第三,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第四,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第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4.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论述题)

答:(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做到五个方面: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网络空间;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还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3)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5.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述题)

答:(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①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情,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②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③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第一,推进绿色发展;第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第十一章:

选择题/判断题:

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3.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5.2010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6.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7.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依法治国的新加的方案/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9.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息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10.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要害。

11.“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12.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13.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4.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

15.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16.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17.“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

18.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方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

19.习近平把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0.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21.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22.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答:(1)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③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些重大关系:

①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②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③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④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⑤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特色/原则是?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如何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人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5.如何理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答: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纲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面和效果。

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6.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怎么做?

答: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第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第四,将制度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第五,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第十二章

选择题/判断题:

1.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和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3.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4.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5.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6. 政治建军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改革是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第十三章

选择题/判断题:

1.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

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3.※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

4. 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6.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7.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

8.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第十四章

选择题/判断题:

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4.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