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轮复习导学案热力环流(1)

一轮复习导学案热力环流(1)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大气环境)

第三讲《热力环流》姓名

【高考考纲】热力环流

【考纲解读】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学会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原理:

地面不均→大气运动(热的,冷

的)→水平方向上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流向)---风

2、常见的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例1: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

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地,空气________;冷却

的是___地,空气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例2:读山谷风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

温线。回答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中甲地多雾,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夜晚,山上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对流弱

②谷地空气下沉,近地面水汽不易扩散

③夜晚谷地地面辐射冷却快④盆地封闭,水汽和杂质不易扩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考点二等压面图的判读

1、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海拔、气温、气流运动。

2.、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1)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2)等压面的数值自下而上降低

3、等压面图的判读:

①判断是近地面或高空:近地面1个标准大气压=1013百帕

②判断气压高低(与同一水平面上其它地点比较)

③判断气流垂直运动方向④判断地面受热状况及天气状况

例2:(2014山东)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

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巩固练习】

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a b c d 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

2、若a b c d 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

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一乙一丁一丙一甲B.丁一丙一甲一乙一丁

C.乙一甲,丙一丁D.乙一甲一丙一丁一乙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如果图中M、P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4、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5、若图中②、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C.大气环流不同D.下垫面状况不同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读图回

答6~8题。

6、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4℃

B.3℃

C.2℃

D.1℃

7、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

示意图为()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阴影部分为“沿30°N的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图”,平行四边形内为与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某时等压线(单位:h P a)分布状况。读图完成9~11题。

9、N'地区比M'地区

A.年降水少B.年均气温低C.气压高D.光照强

10、影响M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形地势C.太阳高度D.季风环流

11、有关M′、N′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地种植业发达

B.N′地在冬季时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

C.M′地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D.N′地是我国紫外线辐射最强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分布示意图”,工业区内主要是一天24

小时连续生产的钢铁厂、化工厂,

读图回答12~13题。

12、住宅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反

映,符合事实的是()

①夜间住宅区的大气污染要比白

天严重②白天住宅区的大气污

染要比夜间严重③随着工厂的

增多,一年中,阴天、降雨的日

子也增多了④随着工厂的增

多,一年中晴天的天数也增多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3、该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是()

A.光化学烟雾

B.臭氧空洞

C.沙尘暴

D.酸雨

图3为某地(30°N,120°E)及附近地

区大气的水平运动俯视示意图,据此回

答14-16题。

14、该地区大气运动系统属于

A.三圈环流

B.季风环流

C.热力环流

D.气旋和反气旋

15、影响该环流强弱变化的变化主要原

因是

A.气温差异

B.植被状况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16、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宜布局钢铁厂的是A.①B.②C.③D.④

17、读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

是,表示高空的是。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

环流。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受热的

是,冷却的是。所形成的热力环流

圈流动方向是(从冷却点开始)。

(3).当P点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B.华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扬沙天气

D.黄河流域进入主汛期

18、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该组学生所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关于海陆风的图示应是下面四个中的哪两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

月份123456789101112年

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掩盖了海陆风。

(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

1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和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

材料二2008年8月举行的第29届

奥运会,被称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

技奥运”,使中国在世界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此次奥运会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北

京市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

密不可分。

(1)观察图,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

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用箭头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中A、B、C三地中的

_____地,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中的A、B、C三地中的_____地,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P、M N、Q(2)M P P→M→N→Q→P(3)C

18、(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2)A(3)冬季强劲冬季风的存在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19、(1)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市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释放人为热较多

(2)图略(3)B新鲜空气输入市区

(4)C避免城市风将大气污染物带入市区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来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

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

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

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当地吹_____风。

(4)如果A、B两地之间的温差加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5)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2015四川)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源: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C.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11、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Z x x k.C o m]

9、右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

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地,空气________;冷却

的是___地,空气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示意图

①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人为释放出大量的废热,直接增暖了大气-主要原因;城市建筑密集,热量难以扩散;城市绿地面积少,水面少,地面多为水泥,水泥比热小,吸热快。

②.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城市风)

③.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城市污染更加严重;(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及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

之外;在郊区营建防护林——吸烟滞尘)

城市上空的云雾比郊区多。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水面;

将污染严重、产热多的工厂搬至远郊,或把工厂的烟囱尽量修高些;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 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 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 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 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 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 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

热力环流导学案.doc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 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 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 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BA′B′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B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合作小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气温:在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 2、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受热 , A'B' A B C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明白地表冷热不均是形成热 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2、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3、培养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基本表现形成的形成原理来辨别事物 的真伪,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学习安排】 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热力环流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30页,画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 【探究二】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并思考相应问题 A海陆风 问题1:听《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海陆 海陆

B 、山谷风 问题2、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问题:巴山为什么下的是夜雨? C 、城市风 1、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课后练习】 1、下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 图。回答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 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 段来拍摄该情境 A.18时—次日7时 B .7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次日18时 A 城区

2、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烟雾总是上升且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飘散,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3、下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读图回答: (1)判断风向:风从吹向。 (2)从昼夜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 从季节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 4、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 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A、B两地受热的是,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冷却的是,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是。 (3)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最终教案

2.3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 【教学容】本教学设计的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1 的第二章第一节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教材分析】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理解大气运动的突破口,后面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容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对于理解由于热力原因而引起的大气运动、学习大气环流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好这部分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基础,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掌握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等。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1.用关于三国“诸亮火烧葫芦峪”故事的视频引入,通过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热力环流的兴趣。 2.观看地理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真实的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气流运动特点。为学生能顺利画环流图埋下伏笔。 3.观看flash动画演示,解决热力环流过程中气压分布与气流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等压面的概念。 4.三个案例:城市热岛效应、山谷风、海陆风让学生自己拓展探究。这部分容教科书上没有提到,考虑到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目的,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典型的三个热力环流案例,目的为使学生更加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使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达到学习身边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标准。 5.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联系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再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归纳、表达、交流的能力. 6.让学生小组活动探讨地理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理念】 1. 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该协调发展的道理。 2.教学中要淡化知识讲解,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 高空的气压(海 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 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 压区流向 压区(类似水往低处 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 ,空气冷却会 .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 (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 (上升、下沉)运动。 5、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 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 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 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 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 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 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 BA′B ′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 、B 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A'B' A B C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 课时)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课程标准】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 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 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 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 二、探究原理 1、运动(记忆2 分钟) 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 2、气压 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 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 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爬黑板) 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 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 5、总结规律(记忆2 分钟): 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并初步了解这些现象对环境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概念 1.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量,单位为百帕(hpa)。在同一地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2.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3.热力环流: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A B C A B C A B C 1010hPa 990hPa 970hPa 950hPa 〖归纳〗:近地面→气流→同一水平面产生→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活动1〗 读上面“热力环流图”,思考下列问题: 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近地面温度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近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压;温度低的地方,气压。 ⑶.同一地点,高空的高压与近地面的低压的实际气压值哪个大?高气压、低气压是指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⑷.找规律:①等压面的弯曲有何规律?②同一地点,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有

何规律? 高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低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海陆热力环流(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活动2〗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⑴在图a 和图b 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⑵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⑶在图a 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 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⑷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2.山谷风 在山区,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增温,使邻近坡面的空气因受热较多而比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山谷风因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定稿版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 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 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 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 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 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 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热力环流学案(2)

热力环流学案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3.形成过程 4.常见的热力环流:风、风、风。 5.方法技巧热力环流中“五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其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其高空形成低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详见知识点三)。 (4)气压高低关系 近地面的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图中A、B、C、D四地气压关系为D>A>B>C。 (5)气温高低关系 近地面的气温总是高于高空气温,图中A、B、C、D四地气温关系为A>D>B>C。 归纳:热上升,冷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近地面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空气水平运动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例1.学以致用

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 (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降温 6.等压面分布规律和特点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导致同一地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等压面的“高凸低凹”规律。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气压,凹向低处的为低气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凸低凹”,具体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冷热不均就是引起大气运动得根本原因; 2, 能够简单掌握热力环流得原理。 3,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得理解; 4, 能运用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得大气现象。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难点:理解与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了解各个类型得热力环流。 2, 突破: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相互结合。通过练习加强对重难点得理解与掌握。 【学习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大气压强部分内容,自主掌握气压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 布规律。 2, 合作探究,对热力环流得应用部分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全面得分析热力 环流原理并熟悉其应用。 【自主学习】 一、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得分布规律。 .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 界所承受得空气柱得总重量,单位:百帕(h Pa)。右图 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与丁地海拔相等,乙得气压_ ____丁得气压(“<”、 “>”、“=”);气压最大得为_____,最小得为_____;因此,气压得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 越高,气压越_____。 2、运用气压得概念与分布规律,在图中右侧气柱上标 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得 A 地。 二、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得分布规律(这里得高压、低压就是相对于同一高度而言得)。 1,图中同一高度得A 、B 两点, A 点位于等压面下方,推测A 地为 压, B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方,推测B 地为 压。(高/低) 2,观察等压面得弯曲情况,A地等压面向 处弯曲,B地等压面向 处 弯曲。(上/下) 100020003000高度(m 百帕

3,总结规律:在等压面图中高压等压面 ,低压等压面 (凹起/凹 陷)。 4,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空气会从________流向________(高压/低压), 因此空气由______处(A/B)流向______处。 三、热力环流得形成 各类型得热力环流以及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与组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假如您就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您就是否同意一厂长在甲处(见下左图) 办水泥厂。(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主要考虑污染。 ◆ 结论: 理由: (2)从威海度假回来得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得感受:白天空气潮湿,夜晚比 较干燥。您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 ◆ 结论: 理由: 【当堂检测】 1,关于热力环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 、空气上升或下沉,引起地面冷热不均 B 、空气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 、热力环流得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形成 大气得水平运动 2,大气运动最简单得形式就是( ) 城区郊区郊区

热力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三国故事火烧上方谷) 思考:上方谷为什么会在紧要关头下起雨来? 二、复习气压相关知识 A: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B: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C: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相关规律:1、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2、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三、观察实验,解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自己绘制大气运动简图): 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小组讨论) 1、海陆风形成过程 2、山谷风形成过程 3、城市热岛效应形成过程 ?想一想: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与热力环流有关的例子? (对流雨、孔明灯) 解决问题:上方谷对流雨的原因? A B C D 受热冷却 思考: 1、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 向如何? 2、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 低排列顺序? 知识拓展

23热力环流--示范课导学案.docx

2.3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 班级:组名:姓名: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学会分析等压面的弯曲和判定; ③拓展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提取并加工有效知识信息; ②在自学和小组互学中,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逐步养成自学、互学、交流展示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用实例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等压面的判读。 【学习难点】 等压面的判读 【学习目标】 1,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原理。 2,通过读绘热力环流图,培养读图、绘图能力;能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现象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3,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自主学习】 1 ____ 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界所承受的空大气上界 气柱的总重量,单位:百帕(hPa)o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和 丁地海拔相等,乙的气压 _______ 丁的气压(“<”、“〉”、 “二”); 气压最大的为_____ ,最小的为_____ ;因此,气压的垂直分布规 律为:海拔越高,气压越 _____ 。 2,运用气压的概念和分布规律,在图屮标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的 八地。 3,读教材P47: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_______ 不同,即地表_______ ,并导致__ 方向上各地间的_ 差 异,引起运动。 【合作探究】 探究一: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与组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城郊某中学的一个地理兴趣小组,在对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做调查时,意外发现该地区的风总是从乡村吹向城市。这一发现时对还是错? ?结论: 理由: (2)从威海度假回来的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的感受:白天空气潮湿,夜晚比较干燥。你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

热力环流(1)学案

专题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三课热力环流 一、学习目标: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热力环流原理 学习难点:学会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学习指导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阅读课本P31,完成右框内容)一、热力环流 1.气压 (1)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的空气柱的重量。 (2)等压面:空间中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平面。 2.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2)等压面的凹凸: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凸向低处的为低压(凸高为高,凸低为低)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形成; A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 ②B、C地受热较少,空气,形成; B、C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③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流向。 (2)热力环流概念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形式。 【即时训练】坝上草原篝火晚会是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游客发现,篝火越大,烟气上升越高。据此回答(1)~(2)题 (1)篝火越大,烟气上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篝火附近() A.风力大 B,亮度大 C.气温高 D.气压高 (2)右图能够反映篝火及其周边烟气运动情况的是() 知识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阅读课本P32,完成右框内容)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时间白天夜晚 成因 陆地升温快,气温,形成;海洋升 温,气温,形成。 陆地降温,气温,形成;海洋 降温慢,气温,形成。 风向由吹向,形成风。由吹向,形成风。 在下图中,标明箭头方向

2 2.山谷风 时间 白天 夜晚 成 因 白天山顶升温 ,空气膨胀 ,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 风。 夜晚山顶降温 ,空气冷却 ,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下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 风。 风向 由 吹向 。 由 吹向 。 3.城市风 【即时训练】古诗云:“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什么巴山多夜雨? 位置 市区 郊区 成因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 ,空气 ,形成 。 郊区气温低,气压 。 风向 由 吹向 。 小结 三、巩固诊断 1.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 2.图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示意图。屋前石子地面屋 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闯关题: 右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2)在右图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A 、 B 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A 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若此时为夜晚,A 、B 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吹________(海/陆)风 。 (5)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AB 两地中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

热力环流教案(优质课比赛)(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 2、通过读图分析,自主归纳变化规律;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使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法、图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伴随最近几次降温过程,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不禁开始怀念阳光肆无忌惮照射的夏天,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吹着海风,走在海边,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热力环流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

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开始我们的探究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个相关概念:气压。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探究活动一:热空气的运动(孔明灯的视频)(时间一分钟) 1、观察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 2、思考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 (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A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浮力大于重力,空气上升。 探究活动二:冷空气的运动 【模拟实验】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左右,宽30cm左右,高40cm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 (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1、观察冰块上方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2、认真阅读课本并思考冰块上方为何这样运动?(时间2分钟) (学生展示) (板书总结)假设B地冷却,空气收缩,密度变大,重力大于浮力,下沉。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上升、下沉,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空气的垂直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运动呢?继续实验: 探究活动三: (实验) 1、观察玻璃缸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明确 重点落实】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热力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热力环流产生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讲解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增强学生对热力环流的整体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释自然界中有关的地理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复习回顾 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把握重点】 1.大气运动的主要作用:(1)大气中 和 的输送;(2)各种天气的变化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根本原因是 。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4. 近地面的冷热不均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高空风向由城区吹向郊区。 6.热力环流规律: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凹”;地面低温处是高压,高温处是低压;高空相反;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先有大气的垂直运动,而后有高压低压,最后有大气水平运动;上升的气流容易降雨,下沉的空气不会降雨。 【现象观察】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讲解】 【探究学习1】海陆热力环流(海陆风) 1.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图。 引起 引起 导致 实验器材:热水、冰块、透明玻璃缸 1、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 2、空气运动原因? 大气的受热过 程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基本过程 (1)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 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 ,并被地面 和 。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 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 。 (3)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会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地面。 最后结果: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作用: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 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热力环流学案优秀比赛课

热力环流学案优秀比赛 课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二、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图分析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如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示意图。 【课前知识储备】 1、空气的密度和气压成____ ___(正相关/负相关),密度越大,气压值越_____。 2、同一水平面上,气流始终由压流向压。 【学习过程】: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2、总结归纳: 冷热不空气运同一水平面差空气运二、热力环流实例 《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探究: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1、海陆风:在图中陆地与海洋之间画热力环流图,并标出陆地与海洋冷热状况,近地面 和高空的高低压。

白天,近地面风由 吹向 ,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属于 风(海或者陆) 属于 风(海或者陆) 《军港之夜》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2.城市风:有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纽约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柏林要高℃,费城要高℃,莫斯科、巴黎、洛杉矶要高℃,华盛顿要高℃。 根据材料信息,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并考虑:若在图中布置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该在ABCD 四位置中哪个位置布置相对比较好 城市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 【知识拓展】 1、山谷风。原因:白天,山坡的坡面上的大气比山谷中的大气热得快,同样夜晚冷的也快,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山坡和山谷中白天和黑夜的热力环流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 谷 谷 山

高中地理(新教材)《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概述 1.分类 2.影响 (1)促进热量和□03水汽的输送。 (2)影响□04天气变化。 二、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01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02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03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04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05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06高气压流向□07低气压。 1.判断正误。 (1)大气运动按方向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C.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 D.气流上升,地面形成高压 答案 D 解析气流上升,地面形成低压,D项符合题意。 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多、工业活动多,产生的热量多,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B项正确。 4.常见的热力环流有哪些? 提示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任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见右图)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孔明发明的天灯是怎么升空的?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3)判断下图可体现孔明灯上天位置的点,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将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专题——热力环流导学案姓名.docx

专题——热力环流导学案 姓名 _____________ 读图1,回答1?2题。 图1 图 例: 等高面 带状气压区 垂冇气流 1.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 地与b 地的气压(P )和气温(T ) A. P>Pb ; T a >Tb B. P a

T b D. P a >P b ; L

热力环流(学案)

B 2000米 地面 等压面 3 1 2 4 A 热力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自主学习】 一、热力环流 1.相关规律性知识点拨: ⑴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 ⑵受热均匀条件下,同一水平高度,气压 。 2.规律 ⑴气温气压 负相关 :近地面,热 (高、低)压,冷 (高、低)压; ⑵垂直上下 相反 :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 (相同、相反); ⑶高高低低:等压线上凸对应______ (高、低)压,下凹对应______ (高、低)压; ⑷高压 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_____ (高、低)压流向______ (高、低)压。 3. 规律: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的高度.海拔越高,气压越小 2、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3、近地面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 4、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是刚好相反的。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的要大。 5.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4.应用练习: ⑴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 ⑵在图中标注A 、B 哪受热,哪冷却? ⑶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二、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白天,近地面受热快,气温 ,陆地上形成 压;海洋受热慢,相对陆地气温 ,气压 ;风由 吹向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请在下图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 2、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 吹向 ,夜晚近地面的风由 吹向 。 3、城市风:近地面风由 吹向 。画出风向,

热力环流导学案

环 流 导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一分析推理运动过程一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 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 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 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 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 空气运动:膨胀上升一一溢出一一气压; 收缩下沉 ---- 流入 ---- 气压; 3、 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 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 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 沉)运动。 5、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 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 读图思考 (1) A 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 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 BC 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 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 这样,ABC 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 压面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 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 何流动? 二、 :读图讨论回答,图中黑色实曲线为 等压面,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 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 比较ABA B'四点气压大小。 3、 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 判定A 、B 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低压 高压 進压 一 X 高压 ------ L F 低压高 A 受热 B 冷却 OOhpa 扌 lOOOhpa B A 900hpa 800hpa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