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别立谦肖珑朱强姚晓霞 /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存储技术,共建共享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02.010

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对知识和文献的整理、使用、传播、共享、保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两方面。而在后者当中,各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原生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特色库的工作,除参与CALIS和CADAL项目的数字资源建设外,许多高校基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自建了许多数字化资源,多表现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与利用。

2010年CALIS管理中心对全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6月7日,共有至少107所高校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特色数据库300余个。其中,拥有1-3个自建库的高校馆数量居多,占参与调查的高校馆总数的84.11%;自建库的数量达到5个或以上的图书馆有13家,占总量的12.15%,其中4所高校馆的自建库数量超过10个,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和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图1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图书馆数量,占总量百分比)

数据库服务方面,提供较为开放的书目服务。300多个自建库中,采用开放书目检索的数据库有213个,采用账号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73个,免费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146个,部分试听试读的数据库有25个。多数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服务方式,此外还有自建库采用iso镜像文件下载、在线视频文件浏览等方式。

数据库内容的访问相对封闭。例如在登录认证方面,采用校内IP登录的有247个,占资源总量的80.72%;含校外IP 登录的有48个,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有82个,其他访问方式的数据库有37个。少数库采用IP与用户名密码双重登录方式。

数据库数量多,但容量小,规模化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自建库所含资源数量相差甚大,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万余条记录。大多数自建库容量集中在1G到1T之间。300多个自建库中,共有226个自建库给出了容量值。其中,容量1G以下的自建库有33个,1G~1T的自建库有163个,1T以上的自建库有30个。

图2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分布

在资源类型上,依然以全文、书目文摘、事实数值为主,但其他类型如音视频、图片图像、地图、乐谱、网站、档案、手稿等资源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参与调查的数据库中,只含有一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54个,含有两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81个,含有三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41个,含有四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22个,含有五种及以上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6个。按资源类型统计,含有书目文摘的数据库有176个,含有全文的数据库有207个,含有音视频的数据库有73个,含有事实数值的数据库有59个。

全文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结果看,全文资源所占比例≥50%的数据库占总量的60%。其中,全文比例≥80%的数据库有167个,全文比例达到100%的数据库有125个,约占40%。在全文比例达到100%的自建库中,有1/4为学位论文、随书光盘、机构库、教参书等较为通用的自建库,学科专业意义上的自建库全文资源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基本遵循了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大多数自建库都有自己的著录标准。遵守CALIS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占43.78%;遵守DC标准的占23.24%;遵守CNMARC标准的占10.27%;遵守系统数据库要求的占5.95%,自定义的占6.49%。数据库较为开放,多数数据库都有支持标准协议的接口,以支持OAI和OpenURL为主。支持OAI接口的自建库达到总量的50%,支持OpenURL的自建库达到54%。有39个自建库支持两种或以上的接口。

自建库的版权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案。版权问题解决最好的是毕业生论文,由学生签署授权声明;个别自建库取

得了责任者的授权;大部分自建库都采用校内/馆内访问的方式来进行版权保护。

总体来看,全国高校自建数字资源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建设基础,特别是在数据库的数量、数字资源类型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都有了良性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资源共享、规模化整合与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2 高校图书馆自建资源的共享建设[1]

自1998年始,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一边开展自建数字资源工作,一边寻求自建资源的共享途径,以期达到规模化效益,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而共享工作的开展,基本是通过CALIS和CADAL项目进行的。

其中,CADAL的前身是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一期完成了100万册(件)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完成150万册(件)数字资源,并建立分布式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安全和全球服务。

本文主要以CALIS项目为例,概述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的共享建设。

2.1 总体情况

CALIS组织高校图书馆,开展自建数字资源的共享,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文献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来进行的,如:高校学位论文库、教学参考信息库、专题特色数据库。

高校学位论文库:是在原有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的一个集中检索、分布式全文获取服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文摘与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由学生通过网上直接提交电子文本的方式采集,目前积累了大约42万条学位论文文摘。约80家高校图书馆签订了参加项目建设的协议,其中70多家建立了本地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系统[2]。教学参考信息库:将各校教学信息以及经过教师精选的教学参考书数字化,形成教学参考信息库与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及其管理与服务系统,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浏览阅读。目前共有50余所高校图书馆参加该项目的共享建设,教学参考信息库中的教参信息达5万余条,解决版权并完成电子书制作的图书1万多种,另有由出版社推荐、子项目管理小组组织精心挑选的具有电子版的教参书近1万种。经全面整理归并,总共完成授权加工入库并安装在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库中的电子图书2万多种以及出版社推荐的电子教学参考书6万多种[3]。

专题特色数据库:集中了高校独有的数字化特色文献资源,体现在:1)学科特色:以某重点学科或某特定专题、或具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或能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资源;2)地方特色:如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3)馆藏特色:如具有他馆、他校所不具备或只有少数馆具备的特色馆藏,或散在各处、难以被利用的资源等[4] 。

CALIS“九五”建设期间,CALIS共建成25个特色数据库。“十五”期间,经专家评审,为75个特色数据库立项,其中9个立项为重点资助,37个立项为一般资助,其他为非资助项目,统一纳入CALIS特色库体系中。但由于“十五”特色数据库要求了统一的建库标准和服务功能,一些馆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实现,因此,“十五”建设结束时,共有65个项目真正成为CALIS的特色数据库。

2.2 合作与共享建设的成功经验

1)建库标准采用科技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项目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包括数字加工规范、元数据格式规范及收割协议、检索与服务协议等,对各类型特色库实现统一元数据检索与分布式的全文服务功能;围绕数字资源生命周期,建立特色库元数据收集及对象数据访问机制,使特色数据库系统具备分散对象数据和统一元数据集的构架。

2)应用现阶段先进、成熟的技术,构架专题特色数据库运行平台。专题特色库运行平台的功能包括统一的元数据检索与分布式的全文服务,以实现合作建设与资源共享。软件平台划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参建单位特色库建库系统和元数据中心节点系统。建库系统由项目组向各承建单位推荐适当的系统软件,以便使运行平台具有相对一致的起点和整体性。在CALIS技术中心的指导下,提供统一的相关标准与接口,将专题特色数据库纳入CALIS综合文献服务体系。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适合我国高校现阶段发展的专题特色库组织机制和运作模式。项目实施采用集中组织管理、建库标准相对统一、参建学校分散建库、专家监督指导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高校特色资源组织到CALIS资源体系之中。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主要依靠各校自主投入,CALIS进行政策和技术引导,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和奖励。

4)项目建设遵循CALIS资源共享的规则,数据库完成后作为CALIS的共同建设成果,建设单位向CALIS成员馆提供二次文献的WEB方式的公开免费检索;对于一次文献,除涉及版权和保密的由参建单位自行选择发布方式外,原则上提供对CALIS成员馆的公开服务,并探索建立资源共享的利益补偿机制。项目在形成一定阶段性成果后,面向社会各界服务,建立与之相关的服务机制和配套收费体系。

2.3 案例介绍: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

《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是CALIS建设得较为成功的特色数据库之一。2004年初,在CALIS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筹划建立,其后有香港中文大

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参加,旨在实现高校古文献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相应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古文献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

在各馆的努力合作下,数据库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1)建成了古籍元数据库,初步完成了主要成员馆所藏古籍的计算机回溯编目。截止到2009年底,元数据总量已达274,324条。

2)初步建立了对象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古籍书影图像和古籍电子图像。截止到2009年底,已完成全文图像扫描82,373册,书影42,374幅。

3)制定了完整的标准规范,包括古籍、舆图和拓片的元数据规范和著录规则,作为数据库系统设计的蓝本及各馆进行元数据著录的依据;制定了《古文献资源数字加工标准参考方案》等一系列古文献数字化加工标准;初步设计了数据库的知识管理框架图以及一些具体的知识管理相关标准;确定了系统互操作协议以及其他应用服务标准。

4)构建了从加工到发布多个子系统的系统平台。

5)初步构建了包括数字加工、元数据著录、发布服务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系统平台。

该数据库的成就与特点:

1)它是大陆和香港地区第一个高校校际共建的古文献数据库,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

2)初步建立了古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模式,即元数据/缩略图面向全球开放共享,全文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共享;高校图书馆参加共建,即可共享全文(部分)直接下载、文献传递等服务。

3)具有先进和实用的数字图书馆模式和标准规范。

4)基于元数据的联机编目系统和联合目录,具备集中性和兼容性。采用“分散建设、集中服务”的方式。

5)具有古文献特色的服务平台完备而灵活。

6)具有单馆古文献资源发布和检索平台的替代性。

目前,由于该数据库的有效合作与发展,已经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在准备陆续加入,进一步扩大共享的资源和范围。

3 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3.1 现状

北京大学图书馆从1999年起开展元数据研究,2000年开始策划并进行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从馆藏特色和地方特色出发,主要包括:古文献、名人特藏、1949年前出版的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教学参考资料等。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情况如下(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

●祕籍琳琅——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在馆藏善本古籍、普通古籍以及金石拓片、舆图、契约等特色古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起来的。提供本馆收藏的古文献资源(包括古籍、拓片、舆图、敦煌卷子等)的书目数据查询和图像、全文的下载服务,目前共有元数据20余万条,全文图像约4万幅。

●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以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建设,是我国第一个北京历史地理文献的专题数据库,包括4,000万字、350幅地图、1,000幅图片以及少量的音像和多媒体资料。

●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包括北京大学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报告、部分学士论文等。提供书目数据查询和全文阅览服务,网上可提供服务的已有3.7万种书目数据,近2万篇全文。

●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燕大论文库主要收录了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5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情况有重要作用。该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和浏览功能,读者在校园网内即可查阅全文。

●北大名师数据库: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北大文库”资源为基础,收录曾在北京大学读书、教学、工作过的名人学者的传记、手稿、照片、书目、多媒体资料等,共有名人233人。

●热点话题数据库:以本馆报纸收藏为基础,从中提炼出时下国内外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并将挑选出的相关文章提供给读者,包括2万余种题录数据和1.4万篇全文。

●新书导读数据库:向读者介绍和推荐最新到馆的重要学术新书及其收藏地点,目前已推荐5,600种图书。

●网上咨询台——常见问题数据库:将读者在网上咨询台提出的问题和答案整理后,收录到数据库中,目前已有数据100余条。

●一小时讲座——课件数据库:以读者培训的“一小时讲座”课件为基础,建成集讲义、示例、咨询、测验一体化的课件数据库,目前有大约70个题目的课件。

●李政道数字图书馆:李政道先生委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建设,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个人数字图书馆”,所有专著均获李政道先生授权发布。北京大学图书馆除了制作电子书外,还全面搜集相关之新闻资

料、研究文献、照片图片和视频等,从资料的整理、数字加工、编辑处理、编目,到发布服务、存储等各个方面,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和服务支持。包括著作、期刊论文、研究文献、珍贵图片、新闻报道和视频资料等栏目。

●北大讲座——学术视频资源库:汇集了近年来北大著名专家学者、全国各地部分优秀企业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国外尖端研究领域的杰出人才在北京大学发表的精彩演讲,有“世纪大讲堂”、“北大讲座”等栏目。拍摄各类特色讲座1,500多部,约2T,2,000多小时。2010年开始与“北大讲座网”合作拍摄、发布北大讲座,进一步整合全校的讲座资源,在保存特色讲座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为社会服务。还包括影视资料、学术会议、多媒体学习参考资料、多媒体在线数据库等,与北大讲座一起提供服务。

●西南联大史料数据库:以北大校友张曼菱女士独家捐赠的西南联大校友访谈资料为基础建立。张曼菱女士是电视片《西南联大启示录》和《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的撰稿人、编导和制片人,在摄制过程中访问了数十位西南联大校友和他们的亲属,并拍摄了西南联大昆明旧址、南开大学资料馆等相关地点,摄录了西南联大校友座谈会、“一二?一”运动座谈等相关的纪念活动,所有这些拍摄素材资料在两部电视纪录片问世后,于2008年全部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经由张曼菱女士授权,数字加工中心已将这些资料全部数字化加工,并对所有的录音资料进行了文字整理、校对和审核。上述全部视频和文字资料,连同本馆典藏的相关图书、档案、图片等,均在史料数据库中展现,目录可公开查询,视频可在图书馆点播。目前此库正在试验服务阶段。

在建的特色库项目有:

●民国旧报刊数据库:我馆收有较为丰富的民国旧报刊资源,包括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1万余种中文旧期刊和660余种中文旧报纸,这些资源利用率高,是校内外读者查阅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该项工作结合CADAL项目进行,对民国时期出版的旧报刊分期分批地进行数字化加工,同时将加工好的数据分期分批发布,供北京大学校园网内的读者使用。目前,已数字化的民国报刊近7,000册合订本,即将提供给全校师生服务。

●民国图书数据库:与CADAL项目和知识产权局项目合作,目前已经数字化加工馆藏民国图书4,077册。项目还在进行之中。

●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与北大教学网合作,为全校师生服务。目前已数字化的教学参考资料近5,000册。

从2002年开始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到2009年年底截止,图书馆加工的数字资源总量为35TB。

3.2 数字资源的整合与服务

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呈分布式、动态性、多样性和异构性的特点。为便于读者获取信息,数字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

由于数字资源的内在联系呈复杂的网状关系,需要通过多种整合方式来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其内在关系。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用于资源整合的方法基本有五种类型:

1)基于传统OPAC的数字资源整合;

2)基于跨库检索的数字资源整合;

3)基于元数据的数字资源整合;

4)基于超链接的数字资源与服务整合;

5)基于知识本体的数字资源组织与整合。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门户的建设中、在数字资源的加工与平台搭建中,将整合工作作为考虑的重点,并在工作环节中尽可能地融入实践;其中在自建资源的建设上,则主要采用了以上第2和第3种整合方法。

首先是基于元数据的整合。图书馆制定了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在元数据加工时即完成初期的整合工作,为建立元数据仓储打下了基础。由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与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在文献元数据及其加工上基本采用该项目的成果(基于DC扩展的元数据),也便于与其他机构交换共享数据。

在基于异构平台的整合方面,图书馆考虑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书目记录层次上的整合,尽可能选用系统结构和元数据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平台,并要求这些平台支持OAI协议,便于元数据收割或进行联邦检索、统一检索,同时还尝试性使用CALIS统一检索系统进行跨平台搜索。二是寻求基于内容数据整合的商业化产品来帮助实现,已经对一些公司的商业化产品(如Serial Solution、Primo、EDS等)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调研。

3.3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保证馆藏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规模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建立了数字加工中心。

1)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建设

2002年5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小规模数字加工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数字加工部,开始对本馆的古文献、民国图书、学位论文、教学参考书、民国旧报刊等印刷型资源进行数字扫描加工。

随着数字加工需求的增加,数字加工工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校内各

单位在教学科研中对资源的数字加工的需求日益增长。2008年初,在图书馆数字加工部基础上,由学校支持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该中心由学校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投资建设、图书馆负责日常运行,主要面向全校单位和个人提供数字资源加工、存储和发布的公共服务机构,旨在为北京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资源提供集约化、高质量的数字加工和数据整序服务,进一步整合校内资源,促进数字化资料的保存、管理和共享。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工作,完全是由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承担建设的。加工中心具备数字化加工/采集/制作、数字信息资源内容服务、资源共享发布、资源保存等功能,预计年加工能力可达到50TB。不仅如此,加工中心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校和其他高校用户提供如下服务:数字加工制作、数据统计分析、学术会议摄制、个人数字图书馆建设、多媒体加工服务、数字资源发布存储、元数据加工、还原打印装订等。

2)技术与规范发展

数字加工中心建立后,在软硬件方面有很大投入。目前硬件方面已拥有工程图纸扫描仪、飞思高精度文物复制系统、缩微数字化仪、惠普绘图仪(大幅面打印机)等大型设备以及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提供如下技术服务:普通文本图像扫描、大型文献扫描翻拍、古旧文献扫描翻拍、缩微资料扫描、录音录像带转码、视音频资料采集、编辑以及资料原貌再现和简易装订、数字信息资源编辑整理、数字资源保存等。

2007年,图书馆对此前数年的数字加工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规范:

●全面清理加工数据、完善各项统计,包括加工的资源名称、加工用途、加工数量、数据保存格式和地点、数据发布情况、元数据情况、提交和发布日期等,为之后的查询、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整理并完善数字加工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规范,形成多媒体资源的采集加工标准、数据加工标准和唯一标识符方案等新的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数字加工技术规范等原有标准规范,初步构成体系;

●重整数字加工工作流程和相关管理规定,规范数字加工工作:包括对数字加工的工作流程、收费标准、人员以及操作规范等进行梳理,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业务规范及规章制度;

●出台建设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的方案并由学校通过。

数字加工中心所采用的数字加工标准与元数据规范等主要遵循科技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中的相关标准,同时参考CADAL、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档案数字加工等的相关标准规范。在数字加工中,实际执行的标准略高于科技部的标准规范,并可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采用特殊的加工标准。

2009年2月,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印制了《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标准规范汇编》。其内容包括:

●《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数字资源加工操作指南》

●《通用数字资源(图像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通用数字资源(音频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通用数字资源(视频数据)格式标准分析报告》,《数字内容编码与内容标记标准研究分析报告》,《专门数字资源对象的格式标准推荐分析报告》

●《非文献类馆藏的数字化加工规范与应用指南》

●《CADAL数字加工标准》,《美国国会图书馆文本和图像资源数字转换技术标准》,《CADAL数字化文本元数据规范草案》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

●《基本元数据标准》,《基本元数据扩展集标准》,《基本元数据著录规则》

●《期刊论文元数据规范》,《学位论文元数据规范》,《电子图书元数据规范》,《音频资料元数据规范》,《视频资料元数据规范》,《古籍元数据规范》,《拓片元数据规范》,《舆图元数据规范》等。

3)系统平台与存储体系

特色馆藏数字化加工后的资源,通常是通过CALIS的特色库平台或经CALIS认证的商业化平台来发布的,如TRS系统、清华同方的TPI系统、北大方正Apabi数字资源平台、杭州麦达系统等。也有自行开发的系统平台,如《祕籍琳琅》和《学苑汲古》(CALIS技术中心开发)。

图书馆统一规划存储体系,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充分合作配合,对加工出来的各种数字资源进行分层存储。其中加工级别的原始数据,在学校的中心仓储保存;在线服务的数据,则由图书馆负责分布式存储。同时,数字加工中心还建立了小型中转存储,保存进入图书馆存储系统和学校中心存储系统之前的临时数据。

3.4 未来发展

在虚拟馆藏与实体馆藏并行的时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将继续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的工作,在逐步实现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北京大学的特色资源和珍稀资源,建立常规运行机制,为学校各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提供服务,为北京大学学术信息资源的服务和存储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更有力地支持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

目前,图书馆已经规划的特色数据库项目有:

●北京大学知名学者口述史数据库:将与学校相关单位合作,采访北大知名学者,保存第一手口述史资料和其他珍贵资料。

●北京大学知识库:将与学校相关单位合作,将北京大学所有的研究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课件、讲座、口述资料、会议论文或演讲等汇集在一起,以加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加强科研管理,成为评价、考核教学、研究人员的有效工具。

4 结语

从上述高校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来看,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已经在数字资源的数量、类型和数据规范方面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未来,应在CALIS等共建共享项目的组织和带动下,逐渐走向整合与共享,如使用相对统一的元数据仓储及整合发现系统,多馆联合共建等;特别是要加强数字特色资源的服务,如发现服务、咨询服务、全文传递服务,加强特色库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让读者真正能够享受到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服务,让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实实在在地成为读者不可或缺的文献信息。

参考文献

[1] eduChina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EB/OL]. [2010-10-2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4091144.html,/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3&class=5.

作者简介

别立谦(1973-),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办公室主任。E-mail: bielq@https://www.wendangku.net/doc/534091144.html,

肖珑(1964-),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朱强(1955-),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姚晓霞(1971-),CALIS管理中心秘书长。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Digital Resources of Academic Libraries of China

Bie Liqian, Xiao Long, Zhu Qiang, Yao Xiaoxia /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among the academic libraries in China held by CALIS Administrative Center in 2010,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n self-developed digital resources, and introduced 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situation of CALIS special collection databases. Taking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d the considerations on the general structures of self-developed digital collec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experience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improvement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the evidences and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collection databases.

Keywords: Resource digitalization, Self-developed database, Special collection, Storage technology,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方案 (讨论稿) 一、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规划纲要》深刻阐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问题非常重视,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一个独立章节(第十九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源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独特的、难以估量的强大的数字技术优势。这种数字化的技术优势,在改变着信息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加工处理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无所不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使人们生活在数字地球的环境中了。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瞻性战略选择。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育学方式变革、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和倍增机。 (二)发达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开展校园层面的信息化推进计划。 美国在2006年和2008年两次发布数字校园报告;2007年进行数字校园趋势调查;2010年10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助力下的学习”发展计划,将关注点放在了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及有效评估上。美国作为世界所公认的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其1.强调泛在技术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2.重视数字化学习和在线学习;3.标准化政策与多元化的实施;4.加强家校间的连通性;5.注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及配套政策措施。 英国于2009年6月推出《下一代学习宪章》,确定了下一代学习的目标,提供了学校的自我评估框架及评估工具。英国是欧洲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国家,其1.重视数字化管理与评价;2.强调在线课程的应用;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的紧密结合;4.注重对外开放式校园的建立。 新西兰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得较快的国家之一,以学校为教育信息化主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指南

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 (国家档案局发布2010年6月) 1.总体要求 1.1概述 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建没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1.2建设原则与要求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当遵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项目带动、重点突破,需求导向、保证安全,合理适用、稳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应当根据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框架和基本要求,及时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区域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相衔接,综合考虑自身信息化发展水平、技术力量、资源规模、基础工作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确定总体布局和实施步骤。 项目带动、重点突破。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支撑和带动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和发展将数字档案馆建设分成若干子项目,以项目带动数

字档案馆建设及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获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投入,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需求导向、保证安全。数字档案馆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党政机关、社会公众在线利用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应当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技术方法,配备必要的软硬件没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灾难恢复服务机制,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和运行的安全。 合理适用、稳步实施。要重视前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高、应用性强的功能需求,以确保系统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全程参与,及时研究和发现问题,纠正偏差。重大项目应当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要求,引入监理机制,对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 1.3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标是:紧紧依靠国家和当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政务网平台、公众网平台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集成建设适应本部门本单位一定时期内数字档案管理需要的网络平台,开发应用符合功能要求的管理系统,推动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 共享服务。 其中,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是一项长期任务,应分阶段推进,有步骤实现。 1.4建设内容 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l)按照数字档案馆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 置基本要求,集成建设适应馆藏档案基础数据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数字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与共享 □别立谦肖珑朱强姚晓霞 /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1 摘要:文章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存储技术,共建共享 DOI:10.3772/j.issn.1673—2286.2011.02.010 数字资源建设由于对知识和文献的整理、使用、传播、共享、保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图书馆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引进数据库、自建数据库两方面。而在后者当中,各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以及原生数字特色资源的建设尤其重要,并已经逐步成为主流。 本文依据CALIS管理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做的调查,阐述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自建资源共享以及CALIS特色库的建设情况,最后以北大图书馆为例,说明单馆开展自建数据库的整体构架和考虑。文章旨在总结现状,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工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自建特色库的工作,除参与CALIS和CADAL项目的数字资源建设外,许多高校基于学科特色、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自建了许多数字化资源,多表现为对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与利用。 2010年CALIS管理中心对全国自建特色数据库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截至2010年6月7日,共有至少107所高校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特色数据库300余个。其中,拥有1-3个自建库的高校馆数量居多,占参与调查的高校馆总数的84.11%;自建库的数量达到5个或以上的图书馆有13家,占总量的12.15%,其中4所高校馆的自建库数量超过10个,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和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 图1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数量分布情况(图书馆数量,占总量百分比) 数据库服务方面,提供较为开放的书目服务。300多个自建库中,采用开放书目检索的数据库有213个,采用账号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73个,免费获取原文的数据库有146个,部分试听试读的数据库有25个。多数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服务方式,此外还有自建库采用iso镜像文件下载、在线视频文件浏览等方式。 数据库内容的访问相对封闭。例如在登录认证方面,采用校内IP登录的有247个,占资源总量的80.72%;含校外IP 登录的有48个,用户名密码登录的有82个,其他访问方式的数据库有37个。少数库采用IP与用户名密码双重登录方式。 数据库数量多,但容量小,规模化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自建库所含资源数量相差甚大,少则几十条,多则百万余条记录。大多数自建库容量集中在1G到1T之间。300多个自建库中,共有226个自建库给出了容量值。其中,容量1G以下的自建库有33个,1G~1T的自建库有163个,1T以上的自建库有30个。 图2 高校自建数字资源规模分布 在资源类型上,依然以全文、书目文摘、事实数值为主,但其他类型如音视频、图片图像、地图、乐谱、网站、档案、手稿等资源的数量在迅速增长。在参与调查的数据库中,只含有一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54个,含有两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81个,含有三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41个,含有四种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22个,含有五种及以上资源类型的数据库有16个。按资源类型统计,含有书目文摘的数据库有176个,含有全文的数据库有207个,含有音视频的数据库有73个,含有事实数值的数据库有59个。 全文占有一定比例。根据调查结果看,全文资源所占比例≥50%的数据库占总量的60%。其中,全文比例≥80%的数据库有167个,全文比例达到100%的数据库有125个,约占40%。在全文比例达到100%的自建库中,有1/4为学位论文、随书光盘、机构库、教参书等较为通用的自建库,学科专业意义上的自建库全文资源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基本遵循了已有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大多数自建库都有自己的著录标准。遵守CALIS相关标准的数据库占43.78%;遵守DC标准的占23.24%;遵守CNMARC标准的占10.27%;遵守系统数据库要求的占5.95%,自定义的占6.49%。数据库较为开放,多数数据库都有支持标准协议的接口,以支持OAI和OpenURL为主。支持OAI接口的自建库达到总量的50%,支持OpenURL的自建库达到54%。有39个自建库支持两种或以上的接口。 自建库的版权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解决方案。版权问题解决最好的是毕业生论文,由学生签署授权声明;个别自建库取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一、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根据学校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在国家级示范校的基础上,立足东丽,面向天津,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实现“工学结合高要求、专业建设高品位、教育教学高质量、就业服务高水平、学校发展高效益”的五高目标,“十三五”末期实现学校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跨越,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本期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将我校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中职数字化校园,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使之成为一个全面、集成、开放、安全的信息系统,成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的新型教育、学习、实训和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对外交流。通过项目建设,使全体师生提高信息化思维能力,养成信息化行为方式,遵守信息化交往规则,发展信息化职业能力。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按照“顶层设计、统一标准、数据共享、应用集成、硬件集群(虚拟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实现: 1.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一个开放、协同、高效、便捷的数字化 环境,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 2.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依据 3.为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具体目标就是实现“六个数字化”: 环境数字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数字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教学数字化:构建综合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

中小学课题申报:《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 的研究》 课题名称:《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学校特色办学环境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特色办学环境 申报级别: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11220522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创办特色学校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无论创新教育抑或教育创新,都呼唤着学校开展特色建设。作为学术争鸣,学校特色建设的讨论为改造学校现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策略。但是研究中尚存如下问题:1.多限于理论探讨,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偏少。2.多限于概念争鸣,而研究一直滞留于浅表。3.多限于点的分析。办学体制、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多点上分析学校特色,缺乏对学校的“面”的概括与把握。 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几个阶段:教育行业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à教育应用系统的扩展及教育内容的交流与共享à信息化技术平面的教育产业三个阶段。我国普通中等学校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上基本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建设,且普遍存在开发产品注重技术性而非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性,或是对美国教育体系奉行“照搬主义”,没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本土化改革和创新性研究。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对于学校特色建设,尤其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校特色办学环境建设无论从研究的角度、广度,抑或从研究的力度、深度上

推进革命纪念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之管见

推进革命纪念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之管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技术普及使用的快速推进,可持续发展出现了新的要求,各革命纪念馆馆藏资源实行数字化管理也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当前馆藏档案资料面临的一些困境,从馆藏资料保存数字化、查阅研究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数字化三个角度进行理论探析。寻找推进馆藏资源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标签:馆藏资源;现状;数字化;途径 一、馆藏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1.1收集征集的困境 在两年来的走访中,由于如下一些原因:一是因年代久远与革命事件、革命人物相关物件自然损毁;二是遭到一些政治运动中人的观念因素影响,譬如“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墙上旧宣传标语)、“人定胜天,造林造地”(墙上旧宣传标语)、又如文化大革命等,在过往这些历史事件中受到人为的销毁或破坏;三是文物贩子的盗取和非法收购;四是占有历史文物的一些当地村民待价而沽,居奇候售。发现,对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极为困难,能增加的革命文物已经很少。一方面给馆藏资源形成和丰富完善提出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对用实物来简单地反映和保存历史记忆方法,已到了艰难地步,且手段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 1.2文物图片资料管理上困境 首先,管理層观念保守、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规划,不同程度存在着重视低和相应资金投入少现象。最为严重的,如某市革命纪念馆财政预算批准拨付资金仅1.8万元/年,只能免强维持正常开馆运营水电费用的基本支出。 其次,制度不健全,管理硬件设施落后。多年来,在相互交流参观学习中了解到,全国尚没有规范统一的英烈文物管理制度,各展馆设施参差不齐,普遍落后,许多馆藏图片文字资料,英烈个人档案等霉变、虫蛀,原貌不再清淅完整,原存信息正在逐渐消失,与此同时,在查阅检索上,传统手工查检的比重依然很大,有些革命纪念馆虽然装备了进门查阅检索系统,但多为局部而简单的系统,达不到不同阶层使用者网络信息化检索查阅、研究利用的需求。 1.3工作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的困境 馆藏资源信息载体的现代化,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从目前各革命纪念馆服务人员现状看,学历不高,所学非用现象普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是导致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无法把馆藏资源应有作用得到发挥的最直接原因,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对智能化运用的期待,除对人才的建设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外,同时,对革命纪念馆的各级服务也提出了既要熟悉掌握本行业本部门的专业知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 在我院新校区建设中应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从而为我院的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它高校调研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方案提出是新校区的校园网工程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 一、规划指导思想 1.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新校园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使新校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先进水平。校园网络系统拟采用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主的分布式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 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技术。并建设IPV6试验点,联入CERNET-2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 1.2对校园弱电系统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基础先行、面向需求、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 1.2.1将弱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物理链路的建设作为新校园建设的重点,其设

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作为校园网物理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 一但建设后难以改变,这就要求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目前先进、日益广泛应用的六类布线系统。 1.2.2校园室外弱电综合管网系统等作为弱电系统长期的基础设施应坚持整体规划、适度冗余的原则。 1.2.3以“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 1.2.4按照“从投入中得到回报”的原则,从弱电系统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2.5充分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 1、校园区网络 2.1、建成万兆核心高质量校园网 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总体规划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楼宇设置汇聚节点。 各楼宇设置1-3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中心设备上。

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应坚持的几个基本原则 [摘要]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数字时代档案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在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如可行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数字化建设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档案信息数字化原则 数字化浪潮正迎面扑来,数字技术革命给我国传统档案工作既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适应数字技术革命的要求,我国的《全国档案事业十五计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可见在我国档案事业“十五”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中,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与发展趋势。档案信息数字化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需要,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但是对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不顾实际条件一哄而上,而应该对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中的人财物问题,效益性问题,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要考虑全面。笔者认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为了保证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在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可行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全都是变成数字信号。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①可见,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存贮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安全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因此,笔者认为,由于时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实现馆藏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坚持可行性原则,这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首要原则,是进行数字化的前提。档案部门在进行数字化之前,应该对馆藏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与把握: 第一,管理制度方面,有没有进行数字化建设的组织保证。有没有建立起有关数字化建设的科学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整体规划 , 有没有明确数字化的范围,领导及其各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分工等; 第二,硬件方面,有没有进行数字化建设的物质保证。有没有进行数字化工作的硬件条件,档案馆的硬件设施怎么样,包括计算机以及扫描仪、打印机等附属设备的配置,网络设施的建设,现代化档案库房的建设等; 第三,技术方面,有没有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技术保证。由于数字化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

《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探讨》

《高校图书馆学校特色资源建设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陈建华 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230039摘要。介绍了电子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式及特点,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abstract]thepaperintroducesthe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electr onicresources,andanalyzesthewayhowtobuilduniversitylibrary’selectronicresourcesanditscharacters.atlastthepapegivessomesuggestion thatweshouldpayattentiontointheconstructionprocess. [keywords]universitylibraryelectronicresource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图书馆信息存储、检索、查阅的传统方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环境。电子资源以其自身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资源分配结构和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在当今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电子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1、电子资源定义 电子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子出版物,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其它相应电子设备再呈现出来,从而进行查阅和信息传递。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报纸、会

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馆藏特色资源库等构成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2、电子资源的特点 (1)、存储信息容量大,占用空间少 传统印刷资源的存放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存储这些资源要占用高校大量的空间,而电子资源的高密度性和大容量性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小型机房,用以存放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2)、使用灵活,打破时空限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阅电子资源。学校图书馆服务器一般都是每天24小时工作,学校教师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时间,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是在当地还是在外地,只要把计算机打开,连上网就能查阅校内资料了。 (3)、检索速度快 借助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如在数据库中以关键词、作者、摘要等字段进行检索,就能快速而方便查到所需资料。 (4)、资源共享性 电子资源能够同时被众多用户同时使用,而传统印刷资源借阅却受制于本身资源的有限性。 二、电子资源的建设途径 1、购买现有成熟的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对于图书馆建设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建设,以支撑教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学校数字化建设

学校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学校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数字化学校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多媒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媒一体化。 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⑴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将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参考资料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象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⑵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⑶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⑷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⑸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⑹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Learning Portfolio),其中包含学生身份信息、活动记录、评价信息、电子作品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浅议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一)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传播、交流的社会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继续加强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览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构想与具有执行效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资源建设 21世纪,社会经济已进入以知识为基础增长的新模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人们有效地利用知识、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因而人们需要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这对号称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我们可以看到以资源分布化、传递网络化、媒体多样化、服务个性化、利用共享化为特点的图书馆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图书馆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图书馆人应该顺应这个历史潮流,把握时机,让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一、资源建设的现状 特色馆藏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础,然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盲目追求图书数量,加上在学校扩大发展规模的硬件要求上,都把图书馆的藏书量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以藏书量的多少衡量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高低。而单单讲求数量,不注重藏书对本校学生利用价值,为了达到标准,大肆购买,而忽视了质量;为了应付评估需求,短期内一次性购书情况普遍存在,从而使得各馆的藏书量激增,藏书却缺乏特色,导致信息雷同较多,各层次书籍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有限。 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历史、专业、学校规模、购书经费条件的制约,图书的藏书量数量不一,由此演化了在资源共享上的分歧。许多大的图书馆、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高校的图书馆,传统藏书观念根深蒂固,加上能够共享别人的太少,而提供给的资源相对较多,所以在共享的态度上不是积极应对。 二、文献资源的建设 1.非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纸质文献购买、保存都比较方便,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上架供读者使用,而且无须特别的设备,阅读时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受读者欢迎。纸质文献资源仍呈 现增长趋势,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必然的。 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科学评价功能方面,各门都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在道德审查功能方面,纸质文献的生产和传播常会受到道德审查和政治审查,能够生产并传播的文献基本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观念,对保护普通社会人群、保护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保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读者利用的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纸质文献资源进行筛选。并对文献资料的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地让文献资源不要流失,并针对其潜在指导下一时期的藏书购买。 2.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检索方便、易于复制,以及可被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等特点。随着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电子文献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快速增长,各类读者对电子文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现阶段图书馆应调整馆藏资源采购策略,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应侧重网络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和全文电子期刊及检索性二次文献的引进。对于全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如“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在扩充部分馆藏的同时,也可缓解读者对图书复本的需求。 另外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建设。它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结构更加复杂,除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1)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1)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xx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xx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

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

中国矿业大学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结构 引言 一.建设背景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2 《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二.基本原则 2.1 先进性与实用性协调 2.2 规范化与特色化共显 2.3 系统建设与理念更新同步 2.4 基础平台与应用系统匹配 2.5 数据与硬件系统有效集成 2.6.存量与增量资源综合利用 2.7 分步建设与阶段成果实时见效 三.建设目标 3.1中国矿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框架 3.2总体目标 3.3具体目标 四.平台建设 4.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2 无线校园网的部署 4.3 IPv6协议

五.组织实施 5.1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 5.2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 5.3数字化校园建设咨询专家小组 5.4分工与职责 结语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提出: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 规划: “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1.2 《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2年1月,《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高等教育“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管理与社会服务信息化、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陈建华 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 230039 摘要:介绍了电子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方式及特点,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nic resources,and analyzes the way how to build university l ibrary’s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its characters. At last the pape gives some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图书馆信息存储、检索、查阅的传统方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交换环境。电子资源以其自身的优势而迅速发展起来,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资源分配结构和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在当今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电子资源的定义及特点 1、电子资源定义 电子资源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子出版物,它是利用现代科技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

在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其它相应电子设备再呈现出来,从而进行查阅和信息传递。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各馆自建的数据库,如学位论文数据库、馆藏特色资源库等构成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2、电子资源的特点 (1)、存储信息容量大,占用空间少 传统印刷资源的存放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存储这些资源要占用高校大量的空间,而电子资源的高密度性和大容量性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个小型机房,用以存放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2)、使用灵活,打破时空限制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查阅电子资源。学校图书馆服务器一般都是每天24小时工作,学校教师无论是在上班时间还是在下班时间,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是在当地还是在外地,只要把计算机打开,连上网就能查阅校内资料了。 (3)、检索速度快 借助计算机高速的运算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如在数据库中以关键词、作者、摘要等字段进行检索 ,就能快速而方便查到所需资料。 (4)、资源共享性 电子资源能够同时被众多用户同时使用,而传统印刷资源借阅却受制于本身资源的有限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