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与对策_郑植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与对策_郑植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与对策_郑植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_存在问题与对策_郑植

收稿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郑植(1991-),女。研究方向:农业战略与经济管理。Email :706624178@qq.com 。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郑植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家庭农场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成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与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925(2013)04-0285-04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ZHENG Zhi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

Abstract :Family farms in some areas in China grow rapidly and become the new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in China a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Key words :family farm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近年来逐步形成了更具生产自主性的家庭

农场模式。我国家庭农场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基本单位,

主要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来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模式[1]

。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

见》[2](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再次成为关键词。文件中,提出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

织,并首次出现了“家庭农场”的提法。国外家庭农场的运作已相当成熟,我国家庭农场在经济较发达地

区也已经有一定的发展[3]。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

步发展与创新的建议。1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在上海、安徽、浙江、吉林、湖北、四川、山东、江西等多个省份得到发展。到

2012年底,农业部颁布的农村土地流转试点地区中,已建立的家庭农场有6670个之多[3]。生产面积超过

6.67hm 2的家庭农场已达270万户[4]。全国30个省、区、市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这些家庭农场种植

的耕地面积已达到了117.33?106hm 2,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每个家庭农场的经营种植面积平

均达到了13.35hm 2。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达到了1620亿元[5]。

1993年,苏南地区无锡、吴县、常熟3个县共有家庭农场1977个,其平均经营种植面积为3.4-5.4km 2[6]。上海松江区在1997年开始探索粮食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使粮食生产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到2009年,上海松江区的土地流转面积超过亚热带农业研究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第9卷第4期2013年11月DOI:10.133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2392776.html,ki.subtrop.agric.res.2013.04.008

了49.9?103hm 2,占到该区耕地总面积的98.4%[7]。截止到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

面积达到6.67-33.33hm 2的有139家,

33.33hm 2以上的有17家;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355家,占92%,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有37家;224家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110家注册并拥有自主商标;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均在60%以上,比全国高出40多个百分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8-9]。截止到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44户,总注册资金达到1.38亿元,从业人员880人。

济南市发布的《关于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的意见》[10]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

市发展家庭农场300家,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2007年,浙江省慈溪市家庭农场实现产值4.6

亿,产出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11]。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出台了

“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的政策,培育成立了家庭农场99家,安排扶持资金354万元。该市在2012年又发展了68个家庭农场,安

排扶持资金210万元[4]。

2

我国家庭农场存在的主要问题2.1土地权属模糊,土地流转不规范

一是农民惜地意识较强,土地流转租期普遍较短,稳定性不足,家庭农场规模难以稳定,同时土地流转

不规范合理,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集中连片土地,影响了农业投资及家庭农场的推广[12]。二是承包政策

落实不到位,当前农民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权属认识不清,影响了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民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充分利用使用权并获取经济效益的愿望还不强烈,土地流转没有正式协议或合同,容易发生纠纷,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13-14]。2.2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家庭农场在法律层面的定义不清晰。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制度、税收优惠、农业保险等政策及配套措施缺乏,涉农贷款无法解决。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等现象加速了家庭农场主的负担。政府对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旦自然灾害来袭,家庭农场自身无法抵御

[10,15],这些都对家庭农场的发展造成很大制约。

2.3经营主体短缺

制约家庭农场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经营主体的短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农

村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大量短缺,

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只能靠老人和妇女打理,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以高中以下为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这些现实情况影响和制约了家庭农场决策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发展,成为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严峻挑战

[16-17]。2.4经营资金短缺

我国家庭农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资金缺乏的问题。家庭农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同时规模化、机械化经营也需要大量资金购买农机器械,土地租金、人工费用、农药化肥等的大幅上涨,也导致农资投入大幅度增加。而农业经营效益低、收益慢,家庭农场又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使其很难从银行得到生产经营所需的贷款

[18]。2.5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家庭农场需要相应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来支撑。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不健全,

农机器械数量不足,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信息不通畅,对于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尚不完备。我国在农村科技推广中的资金投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千分之二,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并不理想,再加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均经费稀缺,科技培训在农村难以有效实施,最新的科技成果也无法在农村得到及时推广,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局面难以得到改

·682·亚热带农业研究第9卷

变[19-20]。

3

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对策及建议3.1明确土地权属关系,规范土地流转

要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承包权,通过确权、颁证的形式对农民土地的使用权进行界定,以法律的形式

赋予农民拥有长久的承包权,

赋予家庭农场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改变土地承包期短、土地不固定、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的现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规范流转市场,政府引导并协助农民签订规范化的土地流转合同,使农村土地相对集中,采取置换方式将土地调整连片,扩大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有利于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政府应出台

相应政策,

赋予承包权继承、转租、转让及抵押等功能。3.2培育家庭农场经营主体,解决人才问题

政府应设立家庭农场主培育专项基金。政府出资对家庭农场主进行文化知识、农业生产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培育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型农民,培育善于经营的新型农产品经纪人。注重培养农业新技术推

广与农产品质量检验、

营销、管理等农业生产各环节所需的技术人才。委托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家庭农场主进行培训,

增设家庭农场发展所需专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创业,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3.3建立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资金问题

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性能,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家庭农场进行低息、免息贷款,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

题。制定相应税收减免政策,

给予家庭农场和农产品销售适当的税收优惠。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品种,降低家庭农场经营风险。政府资金补贴适当向家庭农场倾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用生产资料及器械购置的补贴力度。通过相关的政策扶持,适当的资金补助,增强家庭农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保障工作

努力提高政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家庭农场进行生产资料采购、产品展销、农超对接等,扩大粮食销售服务网络,促进农产品市场的流通,免费提供各种先进的技术服务,建设一批粮食仓库和烘干设备,建立一批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促进土地流动,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项目、土地流转、设施用地、品牌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扶持措施,开设绿色通道,为家庭农场进行担保融资和财政贴息贷款,扩大农业保险服务品种和试点等。4小结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后,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然而,对于家庭农场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地方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农业部农村经济体

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对家庭农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21]。但这只是一种宽泛的定义,缺乏具体的认定标准。随着我国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各级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文件,包括对家庭农场的认定,对发展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金融税收支持、科技服务支持等。政府应根据各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如各地区农、林、畜牧、水产等发展的不同侧重点,制定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努力培养优势产业,形成规模效应,激发创业热情,吸引外流人员回乡创业,打造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农业模式。

·782·第4期郑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林琦.家庭农场模式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浅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7):118,115.[2]桂小笋.1号文件助力家庭农场或打开IPO 渠道[N ].证券日报,2013-02-04(C2).[3]楚国良.新形势下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3):22-26.[4]王淼.家庭农场风生水起,走稳走好尚需排忧解难[

N ].中国改革报,2013-04-08(9).[5]王薇.全国家庭农场达87.7万个平均经营规模超过200亩[N ].中国食品报,2013-06-12(1).[6]王东荣,方志权,章黎东.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J ].科学发展,2011(4):54-58.[7]陈金光.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和前瞻[M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91.[8]孙吉晶.我市涌现385个家庭农场[N ].宁波日报,2013-02-19(A1).

[9]周历.山东首个家庭农场管理标准出台[N ].济南日报,2013-05-10(A1).[10]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

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171-174.[11]孙永正.规模经营: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J ].中国农村经济,1996(10):22-26,13.[12]楚国良,欧阳向东.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6):12-14.[13]高定刚,冯维波.城乡统筹视野下山区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5):12-13.[14]颜志武.浅析家庭农场的发展[J ].农业与技术,2013,33(1):202,207.

[15]黄桂弟.发展家庭农场,建设现代农业—

——来自松江家庭农场的思考和启示[J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8):43-44.[16]岳正华,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

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20-424.[17]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研究小组.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 ].农业经济问题,2012(4):1-9.[18]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2009[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206.

[19]潘慧琳.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发展新道路,对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解读[

J ].决策探索,2013(2):33-36,64.

[20]刘志民,郭霞,倪浩.国外农村科技服务的组织框架与政策法规探析[

J ].科技与经济,2005(4):6-15.[21]刘安琪,王文,张开虎.我市家庭农场如何破题?[N ].连云港日报,2013-03-07(A6)·882·亚热带农业研究第9卷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概念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中首次被提出后,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近日根据领导安排,对它们逐个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的作用 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生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家庭经营低、小、散问题,通过适度规模经营,以集约化、商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相比分户经营更容易组织标准化技术生产,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2家已经营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普遍仅在40-60亩左右,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规模小更是影响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推进,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土地问题制约规模发展。调研中了解到,这3家农场均有意

扩大种植规模,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但若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土地却很难,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对规模集约化经营认知程度不够,思想难以统一,土地流转问题是目前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的头号难题。 三是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大部分投入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如在筹建初期,由于须一次性交纳土地承包费、租用机械平整场地、架电通水、引进苗木等开支,资金短缺近百万元,最后只能万元的贷款,其余款项的筹措更是费尽了周折。由于前两年桃树未挂果基本无收益,目前农场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仍十分突出,更无力扩大再生产规模,资金问题成为抑制家庭农场大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四是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农技服务力量薄弱,对家庭农场缺乏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忙时节仍需要大量的农业工人,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不强,目前这3家农场产品无一注册商标、获得质量认证,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五是登记认定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一是登记时对农场主身份把关不严,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但从我县目前登记的3家农场来看,却有2家农场主及家庭成员均为非农户口。二是对规模的认定尚无标准,5月份省里下发的指出,申请登记的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规模应达到当地农业部门规定的种植、养殖要求,而我县目

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曾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规模化的经济组织最早于十六世纪在英国出现,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石,并成就了早期的农场主资本家。随后,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在西欧乃至全世界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并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展至今,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家庭农场制以外,还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雇工农场制等形式。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品,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则表现为所谓的“种养大户”,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宁波试点以来,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家庭农场当前在我国的兴起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原因的: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形成了农村耕地的大量闲置,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联产承包制度,在本质是依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闲置了农业的商品化和规模化程度,同时造成了农村的普遍贫困,当前有必要进行适当引导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2013年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由此成为一个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并在全国兴起了创办家庭农场的热潮。 江苏有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首先,江苏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江苏省农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次,江苏在改革开放后,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和资金,大力发展工商业,并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经济优势;再次,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和工商业的发展吸烟呢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兼业,土地的闲置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具备了条件。 在当前政策鼓励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号召下,江苏省就家庭农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于2013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的有关意见和其他相关配套的政策建议,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空前提高,截止四月底,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有两百来家。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家庭农场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中,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自然发展的成熟事物,也不应该过早地把家庭农场看做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唯一道路并推而广之,应该通过具体而有效的实践来辩证的看待家庭农场对于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于我国国情的局限性,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这正是我们调查的意义所在。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

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方向背景回顾: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的基本特征、工作指导要求、管理服务制度、相关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人才支撑政策、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2013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公布,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家庭农场”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概念,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很多的疑惑和不同的解读。在本文中,绿维创景对其中几个比较核心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 一、概念释义---什么是“家庭农场”?

1.目前在国内官方或通常对“家庭农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并以农业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维基百科对“家庭农场”给出的定义是:“由家庭拥有并运作的农场,通常世代相传,是人类历史大部分阶段及当代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 3.而农业强国美国的司法部门对“家庭农场”的解释是:“生产销售农产品,其数量需足以使得农场得到社区认可,以区别一般乡村住宅;能够获得足够的收入(包括通过非农职业所得),以支付家庭和农场运作费用,偿还债务,维持不动产;由经营者管理;经营者及其家庭可提供数量可观的劳工;忙季可使用兼职劳工,并拥有合理数量的全职劳工”。 由此,我们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家庭农场”在过去、当今及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和组成单位之一。 2.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水平仍处在发展阶段,部分地区还非常落后,十八大提出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1年县林业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县地处湖北西部、长江西陵峡畔,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结束,首批机组发电,永久船闸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开,实施库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效库区林业产业经济已成为全县林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为适应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妥善安置库区移民,有效地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全县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态势,紧紧抓住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开发两大历史机遇,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为载体,开展了以林业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路子。 一是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以林业为主体的农林网络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力减退、森林过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用地面积增大,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44%提高到44%,增长了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输沙量减少75%,流域径流时间延长了7-1天,中强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生态环境项目的建设实施,使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以林业为导向的传统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以及二、三产业过渡,尤其是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县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的蓬勃兴起。**的自然风光,**的漂流探险,**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秀水青山为切入点而发展起来的。 三是生产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利用库区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变平面生产模式为立体生态生产模式,按照“山下粮菜,山上银行”的思路,具体建设模式为山顶戴帽—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态林,把住水土流失源头;山腰种果—小于25度的山腰地带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设以柑桔、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高效经济林,为农民开拓致富项目;山下粮菜—即在河谷冲积地带改造低产田,沟、渠、林、路网络配套建设,发展粮油、蔬菜等多经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我们紧紧抓住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龙头,以经济林为载体,应用生态农业的技术措施进行开发移民,拓展了库区移民的生存空间和就业门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决了库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基本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发展目标。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镇人民政府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市农业局《关于开展我市家庭农场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为了解我镇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就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家庭农场的条件标准,逐户进行调查,做到不漏登一户、不错登一户的总体要求做好本次摸底调查工作。同时,抽调专人负责对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典型专业户入户走访,对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存在问题与取得经验进行调研。现将**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本镇以绿色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经济作物、林果业种植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随着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的家庭农场共有11户,其中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5户,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6户。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呈现多元化,覆盖面逐步拓宽。种植业由单一种植粮食作物,逐步向多种经济作物拓宽,多元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2、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主都是乡土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做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政策、懂经营、会管理。 二、当前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种养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在发展家庭农场中,缺少系统的专门政策扶持。 (二)土地流转困难,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用养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土地难以流转。三是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快,特别是对从事种植业的农场发展带来压力,导致发展缓慢。四是不规范的土地流转与短期的流转期限的的限制,导致土地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家庭农场发展。 (三)种养行业的高风险低效益性,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因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界约束,摆脱不了雨养农业的局面,风险增加。同时,的市场价格不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巩固与发展。 (四)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发展。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五)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三、引导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家庭经营专业大户,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顺势引导,为家庭农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有选择性的,对已经基本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的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

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

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发展分析教学文案

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发展分析

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发展分析 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以种养结合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主要介绍了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的含义,阐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分析指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意义。 ?P键词:种养结合;模式;家庭农场 众所周知,传统的种养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情形下,实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势在必行 一、种养结合模式下的家庭农场 种养结合,顾名思义指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它属于生态农业模式。种养结合模式是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同时,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能够给畜禽养殖提供食源。种养结合模式能够充分将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及良好的循环。

家庭农场,指的是农户作为一个单独的基本单位,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家庭农场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农户家庭组织的一种高级形式。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有经营主体,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紧迫任务来抓。 二、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基本模式 1.粮一菜一猪养猪条件较好的农业区,由企业牵头带动农户建立以发展养猪为主体粮一菜一猪一体化的种养模式。按照猪的营养标准和要求配置相应耕地种植猪所需要的优质饲料,饲料的种植不施化肥只施猪排出的粪便经加工处理的有机肥。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猪所用的青贮精料无公害,生产的猪肉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2.牧草一作物一奶牛近年来,一些平原地区开始种植牧草,农户以乳制品企业为依托,建立以养奶牛为主体的牧草饲料作物杂粮奶牛种养模式,模式构成是根据奶牛营养标准配置耕地中种植牧草或饲料玉米的数量,与奶牛配方精料有关的杂粮能够满足奶牛对配方精料的需要,奶牛排出的粪便经过无公害技术处

浅析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

浅析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随着我国林业建设事业的发展,现代化林业建设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然 而,目前部分林业建设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不能制定完善的建设制度,无法根据现代化林业建设需求开展相關活动。基于此,靖边县某林场根据对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现代化林业建设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标签: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现代林业建设 目前,陕西省林业发展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提高现代化林业建设效率,无法优化陕西省林业建设体系。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创新现代化林业假设方案,逐渐提升陕西省林业建设效率,为国家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一、陕西省林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是我国林业发展大省,在2015年的时候,陕西省共造林650多万亩,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林业建设效率,增加林业建设面积,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增强,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陕西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扩展空间较大,但是,林业资源的积存数量较少,林业建设质量低,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林业资源扩张空间较大。陕西省林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林业资源扩展空间,主要因为陕西省的森林面积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森林面积逐渐增长,为森林资源空间的扩展提供有力支持,可以帮助我国林业产品的发展。 第二,乔木资源较为丰富。目前,陕西省乔木资源较为丰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乔木所占有的面积为陕西省林业总体面积的35%,可以促进陕西省林业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陕西省的现代化林业建设效率与质量[1]。 第三,林业资源积存较少,质量较差。目前,陕西省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资源积存少的问题,主要因为我国是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即使每年林业产品生产数量都在增加,但是,还存在林业资源匮乏现象,难以提高陕西省林业发展效率,甚至会出现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陕西省的林业资源质量较差,缺乏良好的林业品种,并且不能合理的设计林业种植结构,林业维护技术较差,难以提升林业资源的生产质量,导致陕西省林业发展受到阻碍[2]。 第四,国内林业市场为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人们对家具与室内装饰的要求逐渐增高,因此,给林业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林业市场出现林业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无法增强林业的发展效果,也难以倡导节约能源理念。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存在的经营问题及相关对策 摘要: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各大报纸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热情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具诱惑的未来。不可否认“家庭农场”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必将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现阶段“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困境。本文将从家庭农场经营角度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农场的涵义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解释: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家庭农场,国内学者还有其他的定义,如:家庭农场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从事适度规模的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新型经济组织。 从家庭农场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家庭农场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状态。农业部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并未明确家庭农场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就目前部分地区的实践来说,有地区是按个体工商户进行注册,还有地区给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选项。对于“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说法,个人觉得还是有欠缺的。目前我国家庭农场中大多存在着雇佣他人的状况,且以国外经验来说家庭成员满足不了家庭农场最终发展的需要,最终亦出现职业经理人型式的家庭农场。 二、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从经营角度来说,家庭农场最终在农业经营得以推广的关键要素,是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能否比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市场化大环境中,取得更高的经营效益。“经济人”将理性的决定是否更换经营方式,而市场化的规律决定着家庭农场最终能否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浪潮中能否更好的发展。因而,这部分章节将从经营角度出发,寻找出当前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 1、家庭农场主体地位不明确 相关报道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说法,家庭农场能否能真正做到集“法律主体、市场主体、经营主体”为一体。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只提及了经营主体,而法律主体、市场主体却未涉及。 在法制社会中,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迫切要求社会给于法律地位,从而通过法律来围护自身的权利,并且能够安心从事家庭农场经营活动。目前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许多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坦承担心流转而来的土地会在合同到期之前要回。他们认为如果家庭农场有了法律主体地位,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2013年1号文件中提及的农民合社目前已经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对于其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高发情况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就要求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法人主体地位。当然家庭农场今后进行规模扩张时向银行进行融资亦需要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当然,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的明确也为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等市场活动,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20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32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87个,种

植面积9422亩,户均108.3亩。其中规模种粮13户、面积904.5亩,户均69.5亩;规模种蔬菜18户、面积1707亩,户均94.8亩;规模种烤烟23户、面积1323亩,户均57.5亩;规模种药材14户、面积2891亩,户均206.5亩;规模种花卉9户、面积916亩,户均101.8亩;其他规模种植10户、2200.5亩,户均220亩。,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131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64户、饲养12324头,户均192头,规模养殖家禽40户、饲养153749只,户均3843只;规模养殖肉羊24户、养殖4761只,户均198只;规模养殖肉牛4户、饲养215头,户均54头;规模养殖肉兔19户、饲养37931只,户均1996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县20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

家庭农场发展规划

桐柏金桥家庭农场发展规划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3.交通情况………………………………………… 4.经济条件…………………………………………二.规划背景、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划基本内容…………………………………… 1.种类规划………………………………………… 2.道路规划………………………………………… 3.电力规划………………………………………… 4.给排水规划……………………………………… 5.管理区规划……………………………………四.经济效益分析……………………………………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桐柏县金桥家庭农场位于桐柏县月河镇北湾村,县城东金桥,G312北侧周堂组,距离县城约10公里。 2.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月河镇在吴城盆地南部,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西南部为山区,西北部属丘陵区,月河、淮河沿岸为冲积平原,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新社区位于淮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2.2气候及光热资源 本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4.5℃,元月份气温最低,平均在0℃,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在27℃左右,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6℃,最高气温41.1℃。年平均降雨量在1020毫米左右,多雨量在秋季,少雨量在冬季,日最大降雨量为246.2毫米。最小相对湿度4%,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2%,最大相对湿度78%,出现在7月份。平均年蒸发量1793.1毫米,历年各日最大蒸发量出现在6月份,为281.2毫米,一月份最小蒸发量为61.6毫米。 全年日照数为2166.4小时,最长在八月份,最短在2月份。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占21%,次之为西南风,占10%,静风频率为15%,年平均风速为3.2米每秒,历年最大风速为21米每秒,出现在六月份,风向为东南。

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全面推进农民增收、环境增绿,加快建设绿色,近日,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各乡镇,通过听汇报、搞座谈、看现场等形式,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1、全县林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大力发展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以大力实施重点绿化工程为带动,不断完善林业政策,积极创新造林机制,强力推进科技兴林和资源保护,全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到2010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27万亩,比“九五”末增加15万亩,其中果树面积7.5万亩,果品总产10168吨,四旁植树总量达到1260万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到40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5.3%,比“九五”末增长13个百分点;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3125元,比“九五”末增长1925万元。全县通过大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黄河故道防沙治沙工程、小型公益林工程等重点绿化工程以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的绿化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网络,河渠路绿化为骨架,网、带、片、点相结合,乔、灌、果、花相配套的造林新格局。林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虽然几年来全县林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省、市要求相比,该县的林业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特别是部分乡村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全县整体绿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25.3%;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道路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同时,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美国白蛾、春尺蛾等检疫性危险病虫发生呈严重发展趋势,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除治任务繁重。 2、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局及市、县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全县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林业工作要采取“明确一个思路、抓好六项建设、强化七项举措”的发展对策,简称“167”工程。

最新-2019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精品

2019年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 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 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 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 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 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 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 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 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 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平川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我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1、平川区家庭农场现状截至6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 庭农场37家,经营产业覆盖粮油、蔬菜、畜禽养殖、水产、苗木等产业。家庭农场逐渐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区亩至亩家庭农场家,占 %: 亩到亩家庭农场 家,占 %: 亩至家庭农场家,占 %: 以上家庭农场家,占 % 2019年,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家。 2、主要做法 (1)强化引导,稳买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我区坚持 以市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动士地流转工作,健全区乡村级士地流转服务平台等,积极引导地向家庭农场的有序流转。 (2)规范管理,增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完善家庭农运营制度,健 财务制度,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记录,规范家庭农场运营机制。 (3)强化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综合实力。加强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 营者素质,提高经营能力。 3、存在困难 (1)农业生产高本钱、高风险,效益低。1方面生产 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本钱逐年增加。 (2)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存在不肯定因素。1些农户对土地流转存 在心存顾虑,致使1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有的租期短、变数大,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本钱,制约了农场扩大经营范围。 (3)家庭农场融资难。家庭场在经营早期1次性投入比较集中, 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融资难,

难以扩大生产,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 (4)家庭农场设施薄弱。多数家庭农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费用较大,农场主因陋就简,基础设施薄弱,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5)受人材制约较大。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种养殖大户型而来,文化素质偏低对农场的管理较粗,产品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产品没有向精深有效延伸。 4、意见建议 (1)加快土地适度流转范围。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发展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情势,推动承包上地向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入才流转土地,逐渐建立士地向范围、向“能人”集中的鼓励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1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围绕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其本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3)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成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构建完善的新型衣业经营体系,实现3大主体融会,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保障农业延续稳定发展 (4)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点,提升家庭农场生产平。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渐培养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业。

浅谈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2392776.html, 浅谈我国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李秋霞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9期 [摘要]我国是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为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林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0年,我国林业产业总 产值达5860亿元;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林业产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拄产业。为保证林业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等工程,才能使森林面积逐年增加,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现状林木资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196-01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林业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年,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二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在集体林区和其他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三是始于1992年至今,受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状况影响,我国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我国林业经过近60多年来的发展,总体成绩相当显著。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0.36%,森林 面积1.95亿平方千米,同时森林面积还在逐年增加,现在每年大约以200万平方千米的 速度递增。因此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林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的需求的背景下,新兴林业产业迅速崛起、城市林业发展成绩显著、林业发展的社会贡献日渐显著并且发展迅猛,势头强劲。这些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带来了极大的促进、推动。 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国虽然是一个林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居世界前列,然而,经过长期的砍伐与过度利用,势必造成资源的短缺甚至是某些物种的灭绝。虽然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来增加森林面积,但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再加上大部分森林为粗放经营,集约经营水平低,致使林木单位产量低、生长量不高、材质差、利用率低。纵观全局,我国森林残次林相较大,生产还处于低产值、微效益的状态,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消耗,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甚至引起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综述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随着2013年1号文件助力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更好的推动与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社会还是时代都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家庭农场的发展中土地是最基础的,资金是发展家庭农业的保障,而人才则是家庭农场得以生存的关键。土地、资金和人才也成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主要就是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字:家庭农场土地资金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词,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提升了农业生产者的人均耕种面积,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升人均产出,并可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人口和劳动力。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生产中一次专业化和经营化发展方向的转变。有利的推动农资产业的发展。 专家表示,农业家庭经营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是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和家庭经营的特殊优势[1]。家庭农场是种养大户的升级版。 1 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利基础 1.1 国内外家庭农场的发展 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微观组织,具有制度创新价值。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建立了小生产单位即家庭经营农场的理想模式。家庭农场坚持了农业家庭生产经营的优势。无论是在“人少地多”的美国、加拿大,“人地平衡”的法国、德国,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农业家庭经营都是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2]。 我国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在1980年代末的农村家庭承包后,有的农户通过承包或转包方式取得较大面积的土地经营权,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称为“种粮大户”或“专业养殖户”,实际就是小型家庭农场[2]。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人口增长、土地产权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农业产业的“碎片化”、农民青壮年劳力向大城市转移、乡村“空洞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生产的兼业化、老龄化、女性化趋势愈发严重。使得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稳定受到较大的影响。家庭农场的建立便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家庭农场给部分青壮年提供了回到土地的条件,从而有效破解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在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浙江宁波、安徽郎溪等地开展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的试点。2012年农业部就已确定了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到目前,全国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在2000年黎东升[3]等人提出了家庭农场的优势和当时的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黄延廷对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的理论分析,家庭农场相对雇工大农场有更好的效益、激情、风险分担能力以及规划能力[4]。有学者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3]。董亚珍[5]等很多学者也认为现阶段我国实行家庭农场制是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正确选择。 1.2 国家政策与扶持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此,吹响了我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号角。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推动了农地规模化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全会通过的《中

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探讨 魏丽

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探讨魏丽 发表时间:2020-02-03T12:36:50.0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魏丽[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尔林兔国营林场陕西神木 719300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想使我国的林业建设更加趋于现代化,就必须先对其进行一体化建设。科学的林业建设不仅可以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当前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基于此,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为林业建设提供相关的策略, 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林业建设;对策引言 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实现林业产业的理想发展也就成为必然需求。新形势下的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为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楚认识林业发展现状,并且要通过有效对策开展现代化林业建设,保证现代化林业建设能够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林业产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理想的发展成果。 1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建设一种发达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一直是现代化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科学林业体系的建设对于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的60余年以来,我国林业也逐年由传统计划经济林业发展为现代化的分类经营林业,这种现代化的经营林业是以生态建设为主,走分类经营产业化道路一直是我国林业发展的趋势,分类经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资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组。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已经得到全面的优化,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林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0000亿元,木材产量已超过9000万㎡,森林旅游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也超过了1100亿元,全国范围内林产品的贸易总额也突破了500亿美元。与林业产业相关的生物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发电等产业也逐渐的进入到产业化阶段,森林食品、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生物制药等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竹纤维、木基负荷等生物材料也渐渐的实现了产业化的生长,总之,在现阶段下,我国森林资料多样性潜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挖掘。 2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方面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很多的挑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来积极应对。首先是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良好,但在林业资源的总量上和国外林业发达的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有些地区的树种或者龄组的结构不够合理,因此使得林业的整体生物质量不是很高。而且当前的人工林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远远不能承担起为社会提供充足的木材的重任,而且也不能实现解放森林的总目标。对于当前我国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来说,每年至少需要3亿m3的森林面积才能满足需求。在木材制品方面,整体质量还不是很高,并且没有自主品牌,再加上很多国产企业并没有创新进取的思维,因此木材制品严重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尽管相关企业的规模很大,但是无法和其收益成正比,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抗风险能力。并且在国际范围内,我国林业产业主要采取加工方式,并没有摆脱传统生产方式的禁锢,因此使得相关产业在国际范围内没有较高的附加产值。 3现代化林业建设有效对策 3.1退耕还林 建设现代林业对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资源是与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资源同样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林业资源具备了可降解、可再生的特殊性。对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资源的主要来源在于森林资源,是一个庞大且前景广阔的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林业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今市场对林木产品的需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经济的可循环性,促进林木产业发展规模,加速低碳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标、质量责任追究、工程监理等机制的建设力度。全面建设起以造林为主体的建设体制。这一体制主要包括了珠江防护林的建设以及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加强社会群众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普及生态保护意识,大力完成现代化林业的建设。 3.2封山育林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危机,建设现代化林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类面临全球变暖这一共同问题,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大问题,首要工作是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资源。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角度来看,我国只有加大排放权的权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才能为林业资源的现代化建设构建一个完善的有利前景。为此,就要做好工业改革的工作,为建设现代化林业资源提供一个经济有效地有利环境。通过这样的建设理念,不仅可以对林业资源重量的增加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还可以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出丰富的附加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林业资源的增加取得更多碳排放的权限,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构建更多的有利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为做好生态保护为林业发展提供好的生长环境,做好文化建设为林业发展建立保障,保证陆地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促进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同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与发展空间。 3.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比较少,导致林业发展及现代化林业建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为能够使现代化林业建设符合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林业建设发展中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在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对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利用,使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得以提升,也就能够使现代化林业建设具有更理想的基础。具体而言,在现代化林业建设及发展中,可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利用,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更好了解林业资源信息。对于林业资源更好把握及利用,实现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其价值,这样一来,也就能够使林业信息化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保证现代化林业建设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实现其更好地发展。 3.4提高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带动林业产业更好地建设与发展的最佳力量,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林业建设的相关技术,比如林业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或者是为了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可以引入人工林培育技术等。在经营方面可以采用更科学的经营方式,如引进复合经营技术等,使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从技术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