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了秦淮花灯的概况,从非遗角度分析了秦淮花灯的发展趋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认为,秦淮花灯本身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已经不再是一种花灯艺术,而是一种民俗活动。因此在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花灯本身所蕴含的基本人文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因为保护花灯艺术而忽视其商业化的潜在效益。

【关键词】秦淮花灯;民俗文化;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省南京市位于长江以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气候上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纵观历史,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断辐射到周边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圈。秦淮河是南京主城区内最大的区域性河流,作为南京的母亲河,见证了南京历史上文化的变迁。有道:“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秦淮河见证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或是失意,或是把酒言欢,一代代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浮现又消逝。在今天,秦淮河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秦淮花灯,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秦淮河畔一盏盏制作精美的花灯展

出,或是做成各种形状的灯船飘在河上,五彩的灯光映照在人们的脸上,照出他们对未来的期盼。早在明朝时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地区就倡导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举行灯会,秦淮灯会由此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一、花灯简介

1、花灯概况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不断传承下来。“自汉代的宗教仪式性燃灯演变到以娱乐为主的民间花灯,‘年年花相似,岁岁灯不同’,花灯造型不断变化,花灯制作材料日益丰富,如绢、纱、绫、瓷、羊角、玻璃等。”[1]花灯从唐朝开始转变为民间花灯艺术,兴盛于明代,在今天又融入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它已经作为一种花灯文化传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即使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为发达的今天,大部分秦淮花灯的制作主要依靠的还是纯手工制作。从种类上来说,传统上常见的花灯有走马灯、宫灯、荷花灯等,涵盖了中国传统民俗中寓意吉祥的元素于其中。在制作技艺上,制作花灯的手续是比较繁杂的,融合了绘画书法、剪纸、刺绣等手艺。

2、记忆中的花灯

我们于2014年7月和2015年2月来到南京实地考察,在对南京普通民众的走访调查中,大部分人说对秦淮花灯的印象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小时候父母带着去夫子庙、

秦淮河一带看花灯,而现在长大了,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花灯。花灯在南京人的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过年的象征,而这种父辈传承下来的记忆仍在不断延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并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秦淮灯会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南京这座城市中,而是已经辐射扩散到周边城市。例如距离南京仅仅四十公里左右的马鞍山,隶属于安徽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过年期间,很多马鞍山人都会自驾或是坐车来到南京观赏花灯,而这正说明了秦淮灯会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二、从非遗角度探寻花灯的发展趋势

1、申遗的背后

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里,秦淮灯会作为南京的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在这里当然也有一席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文化学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这一概念提出后,很多人将此与民俗学等已有学科混淆,这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秦淮花灯文化圈主要集中在夫子庙一段,在近年有向周围延伸的趋势,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成一种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我们有必要对秦淮花灯制作技艺进行一种新的视野下的分析与探究,这种新的视野就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的角度来探究。

2006年秦淮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保护名录,在此之后,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正

式进入非遗保护状态。在此之前,对于花灯的保护主要由民间或非官方的组织自发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对花灯的保护力度是完全不够的,花灯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威胁。而列入非遗名录后,对秦淮花灯的保护已经不再是民间的自发性保护,而是上升到官方层面,从政府到地方文化局等相关机构,对秦淮花灯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

2、产业化发展

秦淮灯会进入非遗保护状态后,自上而下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而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秦淮花灯的产业化发展在不断继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十里秦淮,灯火通明,赏灯、闹灯的人摩肩接踵。花灯销量连年攀升,2008年,花灯销量突破20万盏,然而其中超过60%的花灯来自浙江、广东。”[2]这说明已经有很多商家看到秦淮花灯申遗成功后带来的客观利润,秦淮花灯正在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是由于花灯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是投入大获利小,所以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秦淮花灯仍然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对于生产制造秦淮花灯的厂家来说,“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拓宽设计思路,不断加大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重振‘秦淮灯火甲天下’的产品形象。”[3]

三、未来展望

秦淮灯会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成功对

秦淮花灯的保护固然有好处,但我们不能因此把申遗作为赚

钱的法门,而是要从根本上加大对花灯以及灯会的关注度,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来对待,否则申遗也只能是一个空壳子。从以往的申遗经验来看,很多项目在申遗成功后会转向为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这种直接以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从秦淮花灯来说,一方面纯商业化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会让人过多关注花灯本身带

来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花灯在日后的发展中很可能会因为商业利益而不断融入现代因素,但花灯本身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已经不再是一种花灯艺术,而是一种民俗活动。因此在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花灯本身所蕴含的基本人文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因为保护花灯艺术而忽视其商业化的潜在效益,单纯从民俗文化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发展,对于花灯在现代社会的长久发展也是不利的,进而对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产生不利影响。总之,无论如何保护,我们都应当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从保护中寻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 许?D.宗法意识下的秦淮花灯艺术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

[2][3] 吴修飞,朱巍巍.秦淮花灯产业化之路的思考[J].群众,2009.03.

【作者简介】

张安迪(1991-)女,安徽马鞍山人,西藏民族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白珊(1990-)女,陕西榆林市人,西藏民族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夫子庙花灯作文

夫子庙花灯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夫子庙花灯作文一:去夫子庙看花灯(646字)“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过年”。对于喜欢热闹的我也不例外,今天一大早我便和家人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夫子庙观花灯。一开始以为今天人不会多,来到夫子庙才发现这里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我们投入人流,步子一下子变得缓慢起来,只能一点一点往前挪,远远看到卖花灯的,就想往前冲,无奈人太多,根本挤不进去,我只好老老实实地跟在别人后面向前走。终于来到花灯前面,秦淮河的花灯可是全国闻名的,商家把各种造型的花灯从屋里一直挂到屋外,远远的就能看到:兔子灯、荷花灯、青蛙灯、南瓜灯……大大小小,各种颜色。我站在花灯下,仿佛置身在花灯的海洋里。咦?今年是蛇年,可怎

么没有看到的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去寻找蛇灯。就在拐口处,一转眼终于找到了,可真多啊!据摊主说,仅以”蛇”年生肖为题材的品种就达40多个,最大的蛇灯有1。5米,最小的只有10厘米。而我就喜欢那小蛇灯,金色的、红色的,盘曲的身子,头昂的高高的,眼睛蹬的大大的,做的非常精巧。小蛇吐着信子,好像在说:“今年是我的天下,谁与针锋?”我买了个金色的蛇灯,这是对于蛇年的珍藏。逛完了灯会,爸爸说:“我带你去放荷灯。”立刻我便缠着爸爸要去,爸爸说:“先回答一个问题就去。”“什么问题?”我急忙地问。爸爸说:“为什么要放荷灯?”“人们把自己的愿望写在荷灯上,希望能愿望成真,或者是写着祝福的语言在荷灯上。”爸爸点了点头,而我则写了希望学习进步的话语在荷灯上,看着荷花灯随着河水远远飘去,我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时间过得可真快,在这里我真正体验了一把过年的热闹和欢乐!夫子庙花灯作文二:逛夫子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出一条保护和传承这种鲜活的文化的道路。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范围 ①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②传统表演艺术。 ③民俗活动,礼仪,节庆。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技能。 ⑥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香包 花灯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的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尤其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 徐州剪纸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面等)、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使内容便加广泛,如:收割、养殖、运输、建筑等生活场景,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 徐州剪纸艺人众多,代表性的人物有新沂的王桂英等;邳州的李云霞、衡瑞霞等;沛县的张玉兰等;市区的有孟宪云、张丽君、刘毅、吴国本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这里展示的她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市知名剪纸艺术家张丽君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知名剪纸艺人孟宪云老师的作品:。 信息点: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她出身贫苦,从小就倍受父亲雕刻艺术的熏陶,她的作品源于生活,内容丰富,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浑朴天然,自成一家。既有质朴厚重之意,又充满着生活情趣。其创作的近百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徐州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青年剪纸艺术家,张丽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九龙图》、《喜上眉梢》、《虎娃》先后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中国民间雕刻、剪纸大赛金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奖”。 香荷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端午节有制作和佩戴香荷包的习俗。 香荷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历史久远。汉代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等民俗生活中。明清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有较大发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荷包。 徐州香荷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徐州有很多制作香荷包的艺人,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振霞、井秋红、孟宪云、冯宪花、李清富、冯瑞珍等。她们的作品都曾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徐州民间香荷包制作艺人中王振霞、井秋红二位老师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里展示的有两位老师的作品有:。 .信息点: 王振霞从艺40余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且起到了很好的领军带头作用,堪称“彭城一绝”、“娃娃王”、“巧女”等。 井秀红为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十四岁跟随母亲曹凤英(已故)学习刺绣和曹氏香包制作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批带有徐州汉代文化特征的作品,并将香包这项传统手工艺成功推向市场。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云南高速公路监理工作总结

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建设项目第二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监理工作报告 编制:唐加成 监理单位:北京华路捷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阳光道桥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嘉缘花木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公路局道桥技术工程公司

编制时间:二零一七年三月 一、监理工作概况 (3) 1.合同段监理组织形式 (3) 二、工程质量管理 (5) 1.质量管理措施 (5) 2.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情况汇总 (9) 3.质量问题和事故处理情况总结 (9) 4.工程质量评定情况 (9) 三、计量支付、工程进度和合同管理情况 (10) 1.计量支付 (10) 2.工程进度 (10) 3.合同管理情况 (11) 四、设计变更情况 (11) 五、交工验收中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 (11) 1.土建3合同 (11) 2.土建4合同 (12) 3.绿化2合同 (13) 4.交安2合同 (14) 六、监理工作体会 (15)

我公司承接的瑞丽至腾冲高速公路瑞丽至陇川段建设项目监理二合同,主要监理内容为:土建三合同隧道工程、土建四合同路基工程、桥梁工程、路面二合同路面工程、交安二合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绿化二合同环保工程,在各级政府部门、业主、设计、检测、施工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本公司全体监理人员的努力,顺利完成了监理任务,现将本合同段的监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监理工作概况 1. 合同段监理组织形式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监理人员的构成,为了更加顺利、高效的开展各项监理工作,我们采取了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建立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设驻地髙监1人,对本项目全面负责,驻地髙监下设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工程师,负责各专业工程和安全监理工作,在专业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理工程师下设监理员,负责完成专监布置的各项工作。见监理组织形式图 路面专监隧道专监绿化专监安全专监测量专监合同专监桥梁专监路基 专监 驻地 髙监 监 理 员监理员监理员监理员监理员 监理员监理员监理员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闫星宇201301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根据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被掩盖于众多商业的、流行的文化之下,使我们感觉到陌生而且模糊。作为未来文化继承者的现代青少年却在追逐着社会上的所谓流行文化,却对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不屑一顾,造成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由于没有传承者而消失与历史长河之中;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这样的局面更加严重。总的来说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的改变造成人们对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实际上即使是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受重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的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国门、入侵国家的同时,也强制性的改变着国人的文化思想,在经过开始的茫然,而后的转变到最后的接受与学习,人们的思想在一步步的被改变着。这虽然促使中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4133470.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崔北军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4期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由于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传承困难、后继乏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缺乏等问题。为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其他地区保护、传承经验,着力在科学认定、分类保护、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完善保护体系和传承机制等方面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 〔关键词〕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5)04-0105-0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口头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庆典、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和文化创造形式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当代文化的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蚌埠市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过程中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实践难题。 一、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 (一)拥有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黄淮海平原与江淮丘陵结合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淮河文化特征,如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体现了蚌埠文化南北融合的特点,也正是蚌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1体现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的基本情况。 表1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 《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是蚌埠市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存量、分布情况、存在环境和保护现状。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数量多。这次普查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597项,其中蚌埠卷(包含固镇县)116项,怀远卷279项,五河卷202项,最终形成了约70万字的《蚌埠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三卷本。二是种类全。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涉及15类,涵盖了除“民族语言”类别

(完整版)舞蹈心得体会

舞蹈心得体会 张晨思中国舞蹈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中国民间舞蹈的教学,了解了各种民间舞蹈的教学元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泛指我国56个民族的各种舞蹈的总称。由于各民族人群在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其生产、生活、历史、习俗在民族性的基础上必然带有自然界给予的印记,尤其民间舞蹈文化更是具有地域性,有着各民族自身独特的色彩和风格。 1、介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民间舞蹈的生成演化,与其他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是与其相应的生存地域、民族习俗、地形气候、历史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宗教信仰紧密相联的。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整合,最终形成民间舞蹈各自稳定的结构和特点,并符合民族自身独特的美学追求。因而,在学生学习不同民族舞蹈前,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对舞蹈风格形成其特点的影响,让学生从感性上有基本的民族认知。 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舞蹈动态的形象示范,要经过两个过程: 一、第一过程要全面示范,全面把动作做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它给学生的印象应当是美好的总体印象。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对老师产生尊敬喜爱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牢固的树立起来。 二、第二个过程要使动作逐步简化,有时可以用手比划。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智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好处。开始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得越象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教师逐步过渡到很简化的示范时,学生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他自己了。 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呢?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 1 、准备: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舞蹈教师的语言最怕似是而非。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根据上述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口头传统和表述;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有着曾经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五千年漫长时间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富厚重、种类繁多、各具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非文化物质遗产——口技、说书、京剧、庙会……数也数不清。这些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且被掩盖于众多商业的、流行的文化之下,使我们感觉到陌生而且模糊。作为未来文化继承者的现代青少年却在追逐着社会上的所谓流行文化,却对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不屑一顾,造成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由于没有传承者而消失与历史长河之中;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这样的局面更加严重。总的来说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态的改变造成人们对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重视(实际上即使是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受重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的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远远落后与西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国门、入侵国家的同时,也强制性的改变着国人的文化思想,在经过开始的茫然,而后的转变到最后的接受与学习,人们的思想在一步步的被改变着。这虽然促使中国的文化、社会在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迅速形成的,就有如拔苗助长,缺少了自身历史文化的沉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人们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质疑,进而导致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轻视甚至否定。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更是使得原本就有些畸形的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剧。在没有得到良好传承的现代文化思想下,人们也就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断层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是造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减少的最根本原因。

做花灯的总结

篇一:元宵节花灯活动总结 元宵节花灯活动总结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老师学生的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师生的风采,让师生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根据柳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中国梦·柳州梦-龙城元宵灯会"柳南区元宵花灯活动方案》文件的通知,我校在2014年元宵节圆满的举办了元宵灯会活动。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花灯展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提供了有力保障。政教处牵头,开展全校师生发动、宣传工作,广大班主任积极参与,每个班的学生都积极动手,学校通过初步选拔,共选出50盏学生制作的小花灯,大型花灯2盏,特别是134班、135班、126班、124班、116班制作的花灯样式新颖、精品花灯多。 二、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多彩 今年是马年,各班的创意花灯引人注目。135班江柳生的"马到成功",122班蒋宇珅、曾涛等4人合作的"马上100分",135班丘雁宁的"一马当先"??制作精巧、设计巧妙,花灯的造型成为亮点。学生们的花灯不但新颖,用料和做工也更趋绿色环保,如134班"筷子花灯"、111班"马年大吉"花灯,用废弃的筷子、易拉罐制作成花灯,充分体现出"人文、绿色、科技"。这次花灯展不仅从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其对 传统文化的认识,寄托了师生们2014年幸福平安的美好梦想! 篇二:2013年春田村中心小学花灯艺术班工作总结 2013年春田村中心小学少年宫 花灯艺术班工作总结 在2013年上半年花灯艺术班在专业指导老师及各级领导的管理下,创设了良好的成绩,我们一起学习了制作花灯,学习制作花灯的构思设计,从中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还学习了花灯艺术其中剪纸和填绣的艺术,感受到了花灯的传统艺术文化。现将对这两种艺术进行总结如下: 1、剪纸的特点和应用: 剪纸是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色纸为材料,用"剪"和"刻"的方法,建成或刻成的形象。它的特点是:造型概括,线条洗练,黑白分明而富于装饰性。剪纸我们传统的民间艺术。 主要学习了折叠剪纸法:对折--所有形象左右对称的,都可以用对折来表现。取一张纸,对边折叠,画上要剪图案的一半,剪出展开即是一张完整的对称图案。主要:折花瓶、折条花、折角花、折四角花、折五角花、折六角花、折八角花。剪纸艺术内含"千变万化"的总则,是无尽止之界限。 作品: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南京秦淮花灯发展趋势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了秦淮花灯的概况,从非遗角度分析了秦淮花灯的发展趋势和应注意的问题。认为,秦淮花灯本身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已经不再是一种花灯艺术,而是一种民俗活动。因此在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花灯本身所蕴含的基本人文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因为保护花灯艺术而忽视其商业化的潜在效益。 【关键词】秦淮花灯;民俗文化;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江苏省南京市位于长江以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气候上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纵观历史,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断辐射到周边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圈。秦淮河是南京主城区内最大的区域性河流,作为南京的母亲河,见证了南京历史上文化的变迁。有道:“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秦淮河见证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或是失意,或是把酒言欢,一代代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浮现又消逝。在今天,秦淮河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秦淮花灯,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秦淮河畔一盏盏制作精美的花灯展

出,或是做成各种形状的灯船飘在河上,五彩的灯光映照在人们的脸上,照出他们对未来的期盼。早在明朝时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地区就倡导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举行灯会,秦淮灯会由此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一、花灯简介 1、花灯概况 秦淮灯会作为南京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不断传承下来。“自汉代的宗教仪式性燃灯演变到以娱乐为主的民间花灯,‘年年花相似,岁岁灯不同’,花灯造型不断变化,花灯制作材料日益丰富,如绢、纱、绫、瓷、羊角、玻璃等。”[1]花灯从唐朝开始转变为民间花灯艺术,兴盛于明代,在今天又融入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它已经作为一种花灯文化传承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即使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为发达的今天,大部分秦淮花灯的制作主要依靠的还是纯手工制作。从种类上来说,传统上常见的花灯有走马灯、宫灯、荷花灯等,涵盖了中国传统民俗中寓意吉祥的元素于其中。在制作技艺上,制作花灯的手续是比较繁杂的,融合了绘画书法、剪纸、刺绣等手艺。 2、记忆中的花灯 我们于2014年7月和2015年2月来到南京实地考察,在对南京普通民众的走访调查中,大部分人说对秦淮花灯的印象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小时候父母带着去夫子庙、

宣威市海岱初级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实施情况及自查总结

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 实施情况及自查总结 海岱镇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初级中学,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600人,教职工163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学校占地5800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生均占校舍建筑面积12.12平方米,现有两栋教学楼、两间网络教室、两栋学生食堂,三栋学生宿舍,三栋教师宿舍,一栋综合科技楼、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能满足基础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2013年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各位领导的关怀下,我校申报“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年月获得上级批准,同意“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落户宣威市海岱镇初级中学。得知消息,我校师生无不欢欣鼓舞,我校立即组织人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现有教学设施设备,集思广益,筹划“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的建设。 现将项目实施及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准备阶段: (一)、健全组织,分工负责 1、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组织机构,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有力保障,为此,特成立海岱镇初级中学乡村少年宫工作领导小组: 主任:陶勇 副主任:李杰李在华叶文品田友祥 专业教师:冯志龙陈美芹朱芳朱粉波毛冬俊徐尤芬 管理教师:李杰李在华叶文品田友祥黄忠 校外辅导教师:黄照锋黄东泰吕宪昌严春留 2、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 (1).学校一把手任少年宫主任,负责少年宫的全面工作。 (2).少年宫副主任负责少年宫的各项具体活动的安排、辅导及各种演出、比赛、安全教育及后勤保障等工作。 (3).专业教师负责制定学习计划,学生的辅导及总结等具体工作,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比赛,演出等活动。 (4)黄照锋、黄东泰、严春留校外辅导员负责教学民间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活动,吕宪昌负责协调校外活动及校外周边环境的安全等,冯志龙、陈美芹美术教学,朱芳、朱粉波、徐尤芬负责音乐教学。 (二)、项目功用 一校两用,拓展功能 乡村学校少年宫采取“一校两用”和“一室两用”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所,设施、师资配备、场地设施。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室、综合科技楼、图书室、德育基地等,主要针对施教区学生开放,上课时用于教学,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做到“一校两用”、“一室两用”、“一桌两用”。聘请少年宫辅导员,除学校有特长的教师兼职外,还将从校外聘请部分其他学校的同行、民间艺人、文化人才、先进模范人物等,负责组织、指导活动的开展。(三)、少年宫活动小组类别及项目 乡村少年宫活动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相信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才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健全的

秦淮灯彩传承人——曹真荣采访

秦淮灯彩 秦淮灯彩文化可以追溯到神那过东吴时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除了传统的宫灯、走马灯以外,还有兔子灯、荷花灯、龙灯、狮子灯、蛤蟆灯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名声早已享誉海外,可以说,没有秦淮灯彩,秦淮灯会就无从谈起。2007年,秦淮灯彩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曹真荣,1944年出生,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彩灯代表性传承人;南京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淮彩灯协会副秘书长;南京风筝协会队长。 儿时岁父亲学扎灯和风筝,现已从艺近50年,学各家所长,技术全面。在民间传统的竹条扎架、纸张裱糊的古老工艺上,大胆探索、创新、实践,用包扎代替竹篾,用铁丝制作骨架,才用点焊技艺,既解决了取材短缺的困难,又保持了彩灯的原型,从而使作品的可塑性更强、形态更完美,大大提高了彩灯的质量和产量。 技艺特点:独创火烤竹篾的技术,并与铁丝的可塑性结合。室内灯、室外灯、天上灯、水中灯、纸扎灯、丝绸灯、光纤灯、大型灯组、道具等样样精通,均能达到形、色、声、光、动的效果。扎制的灯彩,形象逼真、生动有趣,选材广泛、框架合理,灯点着后不易看到里面的框架。所扎光纤灯和走马灯更是独具特色;光纤灯,散热处理的非常合理;走马灯,只需一个烟头的热量就可以转动。此外还擅长扎各类风筝。

采访 问:您出自灯彩、风筝的艺术世家,您的家族——曹家从事灯彩艺术近60年时间,您能讲述一下前辈们从事灯彩、风筝艺术的缘由和故事吗?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上灯彩、风筝制作之路? 答:我自己从事华灯制作这一行业已经有50念的时间了,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之后又跟着父亲帮忙。我从小就喜欢这门手艺,我家从爷爷辈就开始这门行业,我从小就跟着家人学习花灯的制作,我曾经闯过一次祸,因为那时我年纪小,没劲砍竹篾,结果把自己手伤到了,那是我大概还没上学,之后在整个上学期间,也是一直跟着家人帮忙做花灯,学了点纸扎基本功。 问:您从业多年,不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生活和事业中的一些问题? 答:“文革”期间,花灯作文四旧曾经一度中断,1976年开始慢慢恢复,真正恢复是到1983年,以后开始发展。1983年开始第一届夫子庙灯会,至今有27届了。 其间最大的困难是自己的作品被抄袭和张冠李戴,那是我最不高兴的。1986年成立了灯彩协会,我在那里担任副秘书长,所有活动都是我们灯彩协会来协调,从第一届到第八届,我都作为骨干力量来参与工作。刚恢复花灯会的时候,花灯质量都不太好,品质好也少,大家就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还被组织去外地学习,使我们的会员手艺都有所提高。这个阶段是非常繁荣的。1993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政府管理局三家联合起来成立一个金陵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着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

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

整理最新乐理基础知识大全

最新乐理基础知识大全

863-音乐基础理论 《音乐基础理论》是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之一,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民族音乐学方向的考生需选择《和声》与《民族音乐概论》,其他各方向的考生需选择《和声》与《曲式分析》。 一、考试目的 《音乐基础理论》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科目之一,主要用来测试考生的和声、曲式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以及民族音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试要求 《和声》要求考生掌握转调范围以内的和声基本知识,熟悉常用的标记方式。考试以乐谱分析为主,建议不用名词解释、论述题的考试方式。 《曲式分析》考察曲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奏鸣曲式范围内的作品,要求指明整体结构性质并写作结构图示;用适当的文字具体描述分析对象在结构、和声、材料等方面的处理技术及发展脉络;总结分析对象在这些方面的特点、风格;在上述分析要求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对象的形象表达。 《民族音乐理论》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了解掌握民族音乐中的基本类型及其主干问题,熟练运用民族音乐理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和声》 1.三和弦正三和弦 2.段落与终止 3.终止四六和弦 4.六和弦 5.经过与辅助四六和弦 6.属七和弦 7.Ⅱ级三和弦 8.和声大调 9.Ⅱ级三和弦

10.Ⅱ级七和弦 11.导音七和弦 12.导音三和弦 13.Ⅱ级三和弦与六度属和弦 14.重属和弦 15.重属增六和弦 16.离调 17.调内(自然音)模进与离调(中音)模进18.换调与近关系转调 19.转调模进 20.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曲式分析》 一、主调音乐分析 1. 乐段 2. 单二部曲式 3. 单三部曲式 4. 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 5. 回旋曲式 6. 变奏曲式 7. 奏鸣曲式 8. 奏鸣回旋曲式 9. 混合曲式 10. 自由曲式 二、复调音乐分析 1. 复调音乐概论 2. 卡农 3. 赋格 三、器乐套曲 1. 古组曲 2. 近现代组曲 3. 奏鸣-交响套曲

六年级小学生观赏灯会的作文5篇

六年级小学生观赏灯会的作文5篇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五、六年级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步行来到探险王国游乐园观赏灯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小学生观赏灯会的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五、六年级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步行来到探险王国游乐园观赏灯会。 来到探险王国大门口,远远看见用彩灯做成的大门,上面写着“2016年南通市首届大 型迎春灯会”。这大门好气派啊!同学们都惊叹不已。顾老师在一旁神秘地说:“这还不算气 派的呢!里面的花灯更精彩!”听了顾老师的话,我们回过神来,跟上队伍,兴致勃勃地往前走。 进入游乐园,我们先来到了一个湖边,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瞪大双眼向胡面望去。我们 欣赏的不是清澈的湖水,而是那婀娜多姿的“天鹅”。两只洁白的“天鹅”在湖中翩翩起舞, 可美了。再往前走两步,又见一条“大红鲤鱼”在奋力地跃过龙门,湖水倒映着它的身影,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期待着后面将会有什么更漂亮的花灯,耿智雯用手托着下巴,说:“我猜后面还 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刘学纯自信地说:“我猜后面会有美丽的孔雀开屏!”我想了想,说:“我认为今天这次灯会上一定会有灯谜!”结果真被我猜对了!我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个“灯谜 长廊”,长廊的上方整整齐齐地排着五颜六色、形状不一的灯笼,场面蔚为壮观。走过长 廊往左一拐弯,呵,一条东方巨龙,它足有五十米长,全身都是用亮闪闪的瓷碗和瓷勺子 做成的,霸气外露,向我们张开了血盆大口,十分逼真。我们仰望着这些形态各异的花灯,不由得赞叹道:“哇!好漂亮!” 接着,我们又欣赏到憨厚可爱的大白,天真活泼的胡巴,幸福快乐的大头儿子和小头 爸爸…… 这些各式各样的花灯,是探险王国的工作人员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凝聚着他们 辛勤的汗水,我要在这里向他们真诚地道一声:“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 我们在探险王国游乐园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令人流连往返。我期待着下一次探险 王国的迎春灯会! 今天是2月20日,正月十四,还差一天就是元宵节了。今天是上灯的日子,我去西 城广场看灯会展,远远地就看到广场那边灯光闪烁,人山人海。

自己总结的云南攻略

昆明到大理的车子比较多,从早上7:20开始一直到晚上都有车,期间每隔15分钟就发一班车,车次非常多,直接到站买票上车即可。车子有两种,普通大巴票价111元,需要大概5小时可以到达。高快车票价138元,需要大概四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建议乘坐高快车舒服些,买票时和售票员说清要高快车的票,最早一趟高快车是7:50 西部客运站 剑川,沙溪古镇大理古城虎跳峡洱海 喜洲镇双廊鸡足山巍宝山茶马古道 D1:10点30飞机,大概11点能彻底到,坐车到大理古城3-4个小时,大约下午5点到大理古城,入住酒店,晚上可以到洋人街玩耍。 D2:在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三天大约需要2—4小时,视具体情况而定)逛一天 D3:去苍山大理古城和苍山的行程可以互掉。 也就是说在大理可能住2到3晚。 D4:喜洲镇—蝴蝶泉 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住在喜洲镇? 想去喜洲住白族人家的白族民居,体验一下白族人家的生活。

D5—6天:双廊、游洱海住在双廊游洱海坐船 D7-8天沙溪古镇 D9-10:昆明石林、 晚上20点50的飞机回青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几乎成为大理的标签,但是大理不只是有大理古城,还有许多知名的古城镇,如沙溪、喜洲、双廊渔村等等,它们成为大理古镇旅游必去景点之一。 大理古镇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古城中最主要的街道就是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出售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大理特产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种植山茶花、杜鹃花的习惯。这座小城,它虽不是最美的,但一定是最特别的。

秦淮花灯步骤

秦淮花灯 秦淮花灯大约产生于东晋时期。南京是当时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不过,这个时期的秦淮花灯在结构造型上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只是在火把和灯具的基础上略加修饰而已。南朝刘裕登基称帝以后,曾在宫殿内悬挂民间手艺人制作的葛布灯笼。它是在椭圆形的结构的上、下方各留了一个空口,在燃烧时就能更利于空气的流通。这种灯既能用于照明,又可以供皇帝和臣子在喜庆佳节里欢聚一堂。到了宋孝武帝时期,秦淮花灯开始从宫廷走向民间。这个时候的造纸技术迅速发展,价格低廉的纸张取代了丝织品而被大量应用,使得花灯艺术迅速发展。梁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用精丝制成的藕丝灯,是当时非常流行的花灯品种之一。隋朝以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唐代开始元宵节灯会正式成为民间习俗,其规模也得到迅速发展。唐代元宵节张灯时间由元宵一夜扩充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共三夜,观灯时,男女老少纷纷夜游,场面非常热闹。元宵节期间还取消宵禁,人们在这几天晚上可以自由外出往来。北宋时期,元宵节张灯时间又增加了正月十七、正月十八,累计五夜。其间,还出现了在彩灯上书写谜语的“灯谜”习俗。 华夏闹元宵,天涯共此时。秦淮灯彩在明代达到顶峰。明代初期,朱元璋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此外朱元璋经常微服私访,走街观灯,更加促进了元宵观灯的风潮。每到元宵节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看花灯,猜灯谜,花灯烟火闪耀通宵,鼓乐杂耍喧闹达旦,南京城内简直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真可谓是“家家走桥,人人看灯”。到明朝中后期,十里秦淮两岸雕梁画栋,河房吏民繁杂稠密,夜晚华灯映水,画舫凌波,在此时期,秦淮花灯的发展尤为丰富多彩,并出现了再秦淮河的画舫上添置鼓乐,悬挂花灯,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灯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灯彩艺术到明代以后开始进入一个高峰期,作为这一项艺术的延续和发展,每到重大节日,秦淮河及夫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作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题调研组来源:光明日报时间:2008年12月10日 一、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中华民族身份和中华文化主权的有力象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共同启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计划到2020年,初步构建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基本实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和原则,对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要求和措施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05年6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同年12

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了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国家设立了由文化部牵头、九个部委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文化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省区市及所属的地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统一协调和领导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陕西省还建立了由59人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为切实摸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我们调研时,陕西全省已有100个县开展了普查工作,占93.5%,已有1.6万名传承人登记在册。截至2008年5月底,广西14个地级市中桂林、柳州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其他12个市正在进行之中。 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十个门类共518个项目,涉及758个申报地区或单位。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以及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2006年10月,文化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颁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初步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级保护。陕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51项,入选第一批省级名录的有145项,全省10个地市均已建立了名录体系,目前共有市级名录项目395项。该省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县级名录的建立。广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8项,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名录的有58项,第二批自治区级名录55项已完成公示程序。与此同时,全区14个市已有13个建立了市级名录,共入选289项。全区109个县(市、区)中,已有62个县建立了县级名录,共入选515项。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保护工作的关键环节。2007年6月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月26日,又公布了第二批551名代表性传承人,这两批传承人涵盖了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工作制度化,文化部又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对国家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义务和资助等作出明确规定。一些地方政府也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不少省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已有31人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并已评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67人,涵盖8个大类、113个项目。该省文化厅制定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并通过为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发放生活补助、安排授课带徒、展演和展示其优秀作品等方法,鼓励支持传承人开展各种传习活动。广西已有11人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评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0名,通过为传承人颁发证书、举办培训班、发放传承资助经费等方法,保护传承人,对其开展传习活动给予支持和一定的保障。 二、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方 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不仅坚持正确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理念,而且注重在实践中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初步探索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成效显著的保护方式。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言,应该实施整体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