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时间:2011-04-23 18:54:28 来源:论文格式模板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钢铁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钢铁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分为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化、以及政策法律制度。但是并不是所有进入壁垒的反面都形成退出壁垒。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能过剩,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采矿、制造业以及物流业等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具有极强的牵动力。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报告显示,2008 年我国粗钢产能6.6 亿吨,需求仅5 亿吨,2009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目前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800万吨,钢铁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的全面爆发,出口市场持续萎缩,加之近年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的持续高涨,推升了中国钢铁制造业成本,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钢铁业的产能过剩危机。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一直是十一五期间困扰国家战略决策和相关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对产能过剩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是地方政府的进入冲动,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职位升迁的双重激励下,引发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并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陈明森,2006);有的学者解释为体制原因,在那些多种所有制一起上,市场准入容易、不易退出,政府干预频繁的行业中容易存在产能过剩(周其仁,2005);刘志彪(1997)认为投融资体制的行政性与产能过剩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用产业组织的理论,从进入退出角度对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分析。

二、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关于进入壁垒的代表性概念有三个:一是贝恩的定义为:“从长期来看,已有厂商能将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成本之上来销售而不致引起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因素”。二是弗根森将进入壁垒定义为:“那些使新进入厂商无利可图,然而已有厂商却可以将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并长期获取垄断利润的因素。”三是斯蒂格利茨定义为“进入壁垒是一种成本,它是准备进入某产业的新厂商必须承担,而已在该产业的厂商无须承担的成本。”

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分为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异化、以及政策法律制度。

1、规模经济壁垒。规模经济是指随生产能力扩大,单位成本(及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规模经济源于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在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限规模进行成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可能都会亏损。钢铁行业的投资大,本来应该是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行业。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扩大钢铁行业的市场需求量。从动态来看,一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较大而且在不断扩大时,进入壁垒就比较低。中国源源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刺激新的钢铁企业的加入,因此,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壁垒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影响比较大。

2、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钢铁企业工序较多, 从原料处理到炼钢、炼铁、轧钢的一体化生产, 迫使加入者必须联合进入, 一条小规模的生产线也要几亿元的投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的轧钢厂则需几十亿元的资金,这对于很多企业是个难以逾越的门槛。但在转轨的特定时期,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和个人政绩的多重考虑,往往会采取低价甚至零地价提供土地资本、减免税收、协调贷款等措施吸引投资,几年前的常州“铁本”

事件就是个典型案例。

3、产品差异化壁垒。产品差异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售后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产品间替代的不完全性的状况。我国钢铁产品档次低、产品差别小,产品在市场上基本同质。国内钢铁企业的主导产品螺纹钢、小型材、中型材、线材等钢材产品(长线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利润空间较小。钢铁企业的差别化程度比较低,因此企业之间不易通过产品差异化来提高价格,排挤竞争对手,这也是企业能够大量进入该行业的原因之一。

4、政策法律制度壁垒。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2003年以来,钢铁等行业的盲目投资与产能过剩问题引起政策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以抑制钢铁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2003年11月,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环保总局和银监会共同制定了《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通知》,随后,发展改革委针对钢铁、汽车等11个产能过剩或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相继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关于钢铁行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等政策;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治理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可以说,国家为了治理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出台了很多针对性政策,可很多企业总能绕过重重壁垒,而地方政府在这中间往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企业的违规操作大开绿灯。常州“铁本”事件中,地方政府明知国家的宏观政策,却一再为“铁本”的违规注册、征地、环保、贷款等大开方便之门。联系到其他行业的类似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在转轨特殊时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国家的政策法律壁垒对企业的规制作用有限。论文格式,退出壁垒。。

三、钢铁产业退出壁垒分析

退出和进入是相对而言的,有进入就有退出。企业进入的反面就是企业退出,但是并不是所有进入壁垒的反面都形成退出壁垒。一般而言,某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击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或市场,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和制约,很难从该产业或市场中退出,这些妨碍企业退出的限制因素就称为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是限制退出的各种因素,即当某一产业的原有企业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决定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原有企业被迫在亏损状态下继续经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论文格式,退出壁垒。。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有资产的专用性和体制性壁垒。

1、资产的专用性壁垒。对于钢铁产业来说,有相当数量的投资一旦进入该产业就成为沉没成本,即那些即使完全停止生产也无法消除的成本。例如,当企业退出时,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设备等专用性资产,由于无法在二手市场上出售或出售价格远低于其机会成本的部分,难以回收而只能作废处理的有形资产的未折旧部分,以及用于研究开发、广告、员工教育培训等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中,由于专用性而难以回收的部分。钢铁产业的设备专用性强、固定成本高、因而其资产专用性较强。论文格式,退出壁垒。。钢铁产业的退出最好方式是产业内的兼并重组,但由于我国现存的体制性退出壁垒,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困难重重。

2、体制性壁垒。由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等所形成的退出壁垒运行机制,称为体制性退出壁垒。我国的钢铁产业体制性退出壁垒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保护主义。我国实行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使得企业一旦退出,则意味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和地方经济的衰退。因此,地方政府出于保护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会倾向于对这些企业施以信贷、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扶持,使面临退出的企业得以继续生存。而且,钢铁企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主要财政来源,都不想被其他地区吃掉,在兼并中设置种种障碍。(2)、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计划经济体制下残留的社保机制弊端在短时间还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的退出意味着剥夺了企业职工的饭碗,这些职工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这部分人口所形成的再就业压力迫使地方政府难以关闭那些效益不佳但尚能维持的企业。

(3)、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企业顺利从原有行业退出以及进入新的行业需要较为完善的产权、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我国经济还处于转轨时期,要素市场还很不发达,这加大了企业退出的机会成本,

因而继续留在原有行业生存尽管利润率可能很低,尽管会出现过度竞争,但仍然是一些企业的理性选择。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是因为钢铁行业的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较高造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又和我们转轨的特殊国情有关,也就是更多的是体制原因。要解决钢铁行业的长期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尝试。

1、制定合理的产业组织政策。市场经济是个自然的优胜劣汰过程,竞争的结果是资源向效率比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国家的直接微观干预会打破这种自然选择过程,甚至也使得经济主体通过非市场手段俘获政策制定者的不良现象更为严重和普遍,由此进一步扭曲了市场过程的有效运行。因此国家的产业政策应以间接干预为主,对行业发展提出宏观指导建议并主要通过环保、安全、能耗等规范行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在一定时期我们享受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好处,但也带来了钢铁等产业在这种高需求下进入壁垒降低从而产能急剧扩大的恶果。要想根本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很大程度上以来于我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钢铁产业的内在投资需求。

3、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要改变以辖区内GDP增长为主要考核晋升标准的体制,把反映经济质量和效益状况、反映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并且在指标设计上要重视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满意度的考核。改革官员考核晋升体制,还要在很大程度上破除现有政府官员考核晋升体制中的“官本位”传统,即在官员考核和晋升过程中过于关注“上级官员”的主观评价、官员的晋升完全由“上级官员”决定的传统,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公众的意见考虑在内,并通过民主化建设,让公众具有比较大的决定地方政府官员政治前途的权利。

4、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通过体制改革,解除地方保护主义, 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条件。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需要巨额资金,在目前我国资本不发达,而国家对金融机构监管日趋加强的情况下想获得并购重组资金具有一定难度。另外,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就业和税收等考虑会人为对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设置障碍。因此, 为了使企业顺利进行并购并快速成长壮大起来, 应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为企业并购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同时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机构也要相应进行改革并从大局出发, 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为企业并购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要素市场。钢铁企业属于劳动力和资本都比较密集的产业,对于退出的钢铁企业要切实解决好退出职工的后顾之忧,引导其再就业。另外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的前提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而不是在政府的安排下人为指定哪家企业该退出和以什么方式退出,要让资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合理的流动和集中。

参考文献:

[1]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徐国兴.市场进入壁垒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李江涛.产能过剩—问题、理论及治理机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陈明森.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进入冲动[J].天津社会科学,2006;5

[5]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7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一季度"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 2010年一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分析报告——中国传动网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 1.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3.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4.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5.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和钢材社会库存双增长,6.钢铁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2010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全行业运行情况如下:钢铁生产总量高增长,品种结构优化显著2010年一季度生产粗钢15801.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增长24.52%;一季度粗钢日产水平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一季度粗钢生产总量明显过高。2010年一季度钢材生产的品种中,螺纹钢筋生产3014.9万吨,同比增长14.8%,同比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线材2490.3万吨,同比增长22.4%,同比增幅加快14.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一季度生产冷轧薄板469.0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上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2010年一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7%(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一季度三大动力的增幅均明显高于今年初的预期,对国内市场钢铁产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15326.2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748.45万吨,增长21.85%,保持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态势,这是造成粗钢生产总量高增长的根本原因。钢铁产品进出口双增长,出口增幅大于进口2010年年一季度进口钢材411.14万吨,钢坯15.65万吨,折合粗钢进口453.0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34万吨,增长4.22%;2010年一季度出口钢材870.95万吨,钢坯1.22万吨,折合粗钢出口927.7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81.29万吨,增长69.75%。2010年一季度出口与进口相抵,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趋势向好,但下一步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特别是美国、欧盟限制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下一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2010年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目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将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步2010年年1-2月对钢协会员企业进行统计,吨钢综合能耗613.38千克标煤/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85%;吨钢耗新水量4.18立方米/吨,下降8.44%;企业外排污染物总量中,化学耗氧量外排总量下降2.17%,二氧化硫下降4.46%。另一方面,由于粗钢生产总量增加,1-2月企业烟尘外排总量上升0.66%,工业粉尘上升1.51%。5.国内市场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

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精神,进一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实现脱困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省钢铁工业发展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省钢铁工艺装备优化升级取得进展,高强钢筋、高品质特殊钢、无缝钢管等产品比重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电耗低于全国重点行业平均水平,完成了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任务。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钢铁企业6户,炼钢转炉、电炉19座,中频感应炉7套(带LF炉精炼设施的工艺和装备),炼钢总产能1722.2万吨。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需求回落、产品竞争力弱、金融业涨息抽贷等因素影响,钢铁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合理水平,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2015年,我省粗钢产量418.5万吨,比2010年下降26.4%。 国家将钢铁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为我省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钢材消费量有所下降,但每年需求

量仍超过1000万吨,除了我省自产钢材外,每年净调入钢材500万吨至600万吨,为我省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改善供给结构提供了市场空间。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是推动钢铁行业脱困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机遇。各有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的原则,抓住“禁住”、“退够”、“升级”主要任务,积极稳妥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促进钢铁行业脱困发展,努力把我省钢铁工业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工业。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标本兼治,转动力、转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压减炼钢产能610万吨。全省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进展,行业销售利润率、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钢铁十三五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解读材 料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什么叫《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规划主题,规划名称确定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 二、未来五年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79%下降到2015年70%左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2015年钢协会员企业亏损达到645亿元,产能过剩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演变为绝对过剩。“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钢材。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在我国钢产量2014年达到8.2亿吨高点,表观消费量2013年达到7.6亿吨高点后,预计“十三五”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国粗钢消费量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产量7.5亿-8亿吨,表观消费量比2015年7亿吨减少5000万吨左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将是近几年钢铁工业第一要务。二是自主创新水平不高,有效供给水平亟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停留在以消化吸收,跟随创新为主的阶段,尚未形成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引领创新能力。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导致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足。每年约300-400万吨的关键高端钢材不能自主供应,还需依赖进口。“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钢材品种、质量和服务需求将不断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提高将提出迫切需求。钢材品种需求将呈现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趋势,产品质量要求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水平愈发提高,对钢铁企业服务需求将由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能够统筹提

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一、钢铁产能过剩的危害在金融危机导致钢铁需求大幅萎缩和钢铁投资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已经相当突出。据估算,我国过剩钢铁产能总体规模已经高达1.5—2亿吨,产能过剩率超过30%。这样庞大的产能过剩,给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冲击。(一)破坏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在产能过剩特别是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需求势必展开激烈竞争,相互杀价进行惨烈的价格战,甚至不惜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其结果必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能力,进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强化企业对价格战和恶性竞争的依赖,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编辑。同时,在产能过剩的局面下,国内钢铁企业往往以大量出口为目标以谋求国内产能的供需平衡,这样国内市场难以消化的产能往往会流向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市场来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在国际市场需求固定的情况下,势必引发国际钢铁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贸易争端增多,国际钢铁工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遭到破坏。(二)造成能源供应紧张钢铁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加大能源供应压力,造成资源供应紧张。数据表明,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所消耗能源总量从35988.2亿吨标煤增加到47774.4亿吨标煤,增长了32.7%,年均增长15.2%,比同期整个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快6.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从16.1%提高到了18.0%,提高了1.9个百分点。可以说,钢铁工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是加剧近年来我国能源供给紧张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加剧生态环境破坏钢铁工业产能过剩,加大我国环境负荷。由于近年来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从80.1万吨增加到166.1万吨,增长了107.3%;烟尘排放量从48.3万吨增加到59.37万吨,增长了22.9%;粉尘排放量从86.4万吨增加到92.7万吨,增长了7.3%。2008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中,钢铁工业及其上游产业的粉尘排放量居第2位,二氧化硫、烟尘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均居第3位,废水排放量居第5位。可见,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不仅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为我国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阻碍因素。(四)加大交通运输压力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铁路总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只增长了47.7%和52.4%,而钢铁产品的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却分别增长了73.8%和73.6%,分别比货物总运量和总周转量快25.9个和21.2个百分点。如果把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包括在内,钢铁工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部货物运输中所占的比重还要高。数据显示,近年来上述3大货物运量占全部货运量的比重由17.7%提高到了22.3%,提高了4.6个百分点;周转量占全部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从17.0%提高到了22.3%,提高了5.3个百分点。可见,钢铁工业的重复建设是导致近年来我国运输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治理对策防止和治理钢铁产能过剩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解决产生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问题,又要解决需求、投资等紧迫的现实问题。从体制来看,一方面,产能过剩与钢铁产业内部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而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不足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钢铁产生的刚性需求,使许多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本地gdp等地方利益的考虑,鉴于中小钢铁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财政贡献”,仍纵容一些产能过剩、投资过热的甚至不达标、不环保的新钢铁项目开工,使原本已过剩的钢铁行业产能难以抑制甚至加剧。可见,避免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问题,并辅以必要的政府宏观引导和调控措施,在市场与政策层面双管齐下,做到市场调整与政策调整两相配合、相互促进。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案例1 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 案例适用:进入壁垒 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 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 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或电路元件用。 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风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从其它行业的发展经历和惨痛教训使得扬州灯泡集团深深体会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它们更加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在我国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又往往会走向过度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于毁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州灯泡集团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它所构筑的这一壁垒,不仅使得扬州灯泡集团在近十年内保住“单打冠军”的头衔,而且也引领着整个氖灯生产行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产业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但这一关于进入壁垒的论述过于笼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个:1.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行业”。2.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无须负担的”。对此,克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担的生产成本。3.我国学者杨治认为,当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竞争时与原有企业竞争时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则这种障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就叫做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 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无论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还是更广泛地,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垒。因此,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根据上述定义,进入壁垒可以具体化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比潜在的或新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低成本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2)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2) 第二节钢材行业专业术语 (11) 第三节钢材行业计量方法 (13) 第四节建筑用钢材品牌 (14) 第二章钢材仓储保管和运输应注意的事项 (15) 第三章钢材经营的风险及规避措施 (17) 第四章钢材优劣识别常识 (20) 第五章影响钢材市场价格走向的因素 (22) 第六章经销商实力的判断 (26) 第七章钢材行业的市场、前景、阶段分析 (27) 第八章对钢贸企业提供担保应注意的事项 (32)

第一章钢材行业基础知识 第一节钢材的分类及用途 钢材主要分为四大类:板材、型材、管材、建材(线材)。其中板材主要包含:冷卷板、热卷板、中厚板、容器板,碳结板、花纹板、电镀锌板、锰板、彩涂板,镀锌板、热轧带钢、容器板、冷板、热板;型材包含:工字钢、槽钢、角钢、H型钢、大中型材、圆钢、高工钢;管材包含:无缝管、焊管、不锈钢管、螺旋管;建材主要包含:普线、高线、螺纹钢。下文将逐一介绍该四类钢材。 一、板材:钢材行业的板材一般俗称钢板。 (一)钢板 1.钢板定义: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的扁平钢材。 薄钢板定义:用热轧或冷轧的方法生产的厚度在0.2-4mm之间的钢板,宽度在500-1400mm之间。 2.钢板分类: (1)按厚度:薄板,中板(小于20mm)厚板(20-60mm)特厚板(大于60mm)(2)按生产方法:热轧和冷轧 (3)按表面处理:镀锌,镀锡,复合钢板,彩色涂层钢板 (4)按用途:桥梁,锅炉,造船,屋面,装甲,汽车,结构,电工钢,弹簧钢板(5)按脱氧方式: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 3.中厚板的用途:各种容器,炉板,炉壳,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焊接构件等。 4.材质介绍: Q:普通碳素结构钢屈服点。 Q235的韧性,塑性,强度,焊接性能最好。 Q345是低合金钢 Q235,A,B,C,D是指性能中冲击温度的不同。 Q235A不做冲击,B,室温20度冲击,C,0度,D,-20度。 (二)卷板 1.热轧工艺生产流程:

钢铁“十三五”规划解读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 - 2020年)》解读材料 一、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为什么叫《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 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我国已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的钢铁工业体系,有效支撑了下游用钢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与此同时,钢铁工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环境能源约束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持续困难等问题。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已不再是大规模发展时期,将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阶段,是钢铁工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钢铁行业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面提高钢铁工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攻方向,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实现调整升级,提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作为未来五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指导性文件,钢铁工业“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因此,为更准确地反映规划主题,规划名称确定为《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2016- 2020 年)》。 二、未来五年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着进步,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方式也将 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需求呈现下降态势,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79%F降到2015年70流右,重点大中型企业负债率超过70% 2015年钢协会员企业亏损达到645亿元,产能过剩已由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演变为绝对过剩。“十三五” 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升级、四化同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钢材需求空间,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钢材。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实现几年高增长,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或U型反弹,而是将经历一个L型发展阶段,总需求波动下降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产能过剩已不可能通过历史上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消化。在我国钢产量2014年达到亿吨高点,表观消费量2013年达到亿吨高点后,预计“十三五”我国钢铁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国内粗钢消费量2020年将下降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调查分析

利润15.81亿元,在外界普遍悲观的预期中,钢铁行业“顽强”地避免了全行业亏损的尴尬。 从日前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3年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获悉,在去年1、2月份全行业亏损的不利形势下,纳入中钢协统计范围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利润15.81亿元。 尽管成功扭亏,但是利润总额同比大降98%,利润之薄令人叹息。除了“高高在上”的铁矿石价格,产能过剩也是吞噬钢铁行业利润的罪魁祸首。 中钢协预测,钢铁行业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今年全行业面临的总体形势预计好于去年,但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成本高企等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容低估。 另据透露,为化解产能过剩难题,工信部等部委正在酝酿钢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细则。 艰难扭亏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5791万吨、71654万吨和9518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3.1%和7.7%,与2011年相比增速分别回落4.7、5.8和4.6个百分点。在钢产量低增长的同时,钢材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去年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1点,比2011年末下降12.57%,比1月末下降11.62%,其中长材价格指数106.7点,同比下降15.65%,板材价格指数105.74点,同比下降9.07%。去年9月7日,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更是跌破100点,达到99.24点的年内最低点,随后虽然缓慢回升,但年末钢价依然保持低位。 钢价“不给力”,直接导致企业效益下滑,而高额税负以及地方不合理收费也进一步加重了钢铁企业负担。据透露,由于矿产资源税等税种调高导致企业税负增加,一些地方为保证税收不减少而向钢铁企业超前征税,再加上一些不合理收费项目,钢铁企业可谓苦不堪言。 2012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税740.89亿元,同比下降54.33%;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1、2月份全行业亏损,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现亏损,从9月下旬开始,由于钢材价格开始回升,四季度经营有所好转,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避免了全行业亏损,但全年亏损钢铁企业数量达到23户,同比增加15户,亏损面为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289.24亿元,同比增长7.39倍。 危险的买矿“游戏” 尽管去年我国钢材价格长时间处于低位,但只要钢价稍有上涨,进口铁矿石价格便立即跟涨,且涨幅远远高于钢价涨幅。以10月份为例,中钢协钢材价格指数环比仅上涨2.9%,但同期进口铁矿石订货价格比9月份第三周的最低点大涨15.9%。 “钢材价格与进口铁矿石价格涨跌不同步,且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钢材价格的状况,吞噬了钢铁企业微薄的利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钢铁

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来源:全球分析网家电课题组浏览量:132日期:2012-05-18 摘要:我国的中国家电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低门槛行业。首先家电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 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其限制不多,加之在上世纪末行业高速发展期,盈利能力强,吸引大 批投资进入;其次,中低档家电产品生产技术比较普及,国家最初对其技术标准的缺失, 导致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第三,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家电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因此吸引大批资金进入,尤其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由近五年中国家电行业企 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近一步说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我国的中国家电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低门槛行业。首先家电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其限制不多,加之在上世纪末行业高速发展期,盈利能力强,吸引大批投资进入;其次,中低档家电产品生产技术比较普及,国家最初对其技术标准的缺失,导致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第三,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家电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吸引大批资金进入,尤其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由近五年中国家电行业企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近一步说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表 1 2005年-2009年中国家电行业企业数量 但是,我国家电业准入门槛呈现上升趋势,首先,家电业竞争日益激烈,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与大企业竞争;其次,随着我国家电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各项技术标准日益规范,间接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原先的中低档家电产品逐渐饱和,企业想要生存,必须要有自主开发的能力,这又客观上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就目前来看,小中国家电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而彩电行业进入门槛较

2020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年度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1/6需求疲软钢价高位钢 材市场运行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钢铁行业201*年度分析报告 201*年钢铁行业回顾 1、201*年世界和我国钢铁长江三角洲地区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资料统计,201*年全球64个主要产钢国家和 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4.9亿吨,增长6.8%,再创历史新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出口量,粗钢产量也创新非常高,达到6.955亿吨,同 比增长8.9%,占全球粗钢总产量的45.5%,四分之一比提高近个百分点。 我国201*年上半年化肥粗钢生产还处于较高水平,但进入下半年,受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市场需求下降影响,粗钢产量继续减少。由于 铁矿石等原料价格相对于钢价格下降有滞后效应,中国钢厂陷入了 “用高价格矿石生产,以低价格销售钢”的困境,更为重要去年四季 度以来,由于供求累积累积和成本增高等因影响,导致放缓我国钢铁 行业出现利润大幅下滑,亏损面扩大。据中才钢协布的数据显示, 201*年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亏损企业扩大到8家,共计亏损32.8亿元,亏 损面达10.4%。 2、201*年钢价格波动较大,产品结构性矛盾进步突出由于国际国 内经济环境变化,受需求增长趋缓、产能释放较快的双重拉伸,钢铁 行业产品系统性矛盾进步突出。建筑较,加工较差的局面依旧,这与 前强调指出几年我国过度强调板带比,引导国内钢厂超前发展加工有关。具体表现为:线和表观消费量分别增长近成五以上,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2/6而加工用中厚宽钢带表观消费高速增长不足百分之二,两本人相差较大。 3、钢厂资金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国内整体永盖省,致使全产业链企业产业链资金资金紧张,钢厂应收、应付账款额大幅度上升。据中钢协统计,1-11月77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同比上升19.82%,应付账款净额同比上升 23.86%。部分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不得不放缓或是停止暂停部分项目的投资建设。1-11月固定成本同比上升37.18%。因股份制银行取消对企业贷款利率银行间优惠,严控新增贷款,加之钢铁行业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升高,债券融资导致钢厂股权融资成本快速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同时中钢协会员焦化厂钢厂长期贷款下降6.17%,短期贷款大幅上升,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 二、201*年钢铁行业发展战略状况预测 从国内外市场需求看,预计201*年中国粗钢增速减半,总体产量将超7亿吨,增长4%左右。 钢铁作为实体木材经济重要的原料,其需求低迷所反映出的是我国整个制造业、甚至整体经济政策的低迷。去年末,中央经济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明确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目标,这为今年钢铁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定理论依据。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20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震荡和不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减速,内需增长缺少下行压力,房地产、汽车、造船、铁路基建等主要钢行业的发展趋势都充满不确定性。需求不振将迫使钢厂 行业年度分析报告钢铁行业201*年2月3/6减产,钢厂通过阶段性限产杰列来拉低谋求压低矿价,钢铁企业盈利状况给与有望局部得到定改善。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8修订)

附件 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 (征求意见稿)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钢铁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钢铁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2005年国家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修订,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 到2025年,钢铁产品与服务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钢铁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转型升级。产品服务、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 第一条〔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实现升级。大中型钢铁企业品种质量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国际化钢铁制造标准;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与国际接轨,实现由钢铁制造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材料服务商转变。 钢铁产能基本合理。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鼓励推广以废钢铁为原料的短流程炼钢工艺及装备应用。到2025年,我国钢铁企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30%,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基本建立。大中型钢铁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超过1000吨/人·年,先进企业超过1500吨/人·年。 组织结构优化调整。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混合所有制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空间布局得到优化。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转型和搬迁改造,实现国内有效钢铁产能向优势企业和更具比较优势的地区集中。 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到2025年,形成可支撑行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和研发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服

第四章__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的基本涵义、形成原因和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教学难点 进入壁垒的产生原因。 本章主要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产业)和原有企业退出市场(产业)角度,对进壁垒和退出壁垒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考察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复杂的市场竞争行为,揭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影响。为政府通过提高进入壁垒与降低退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和行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提供政策思路。 第一节对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 一、进入障碍的基本涵义 进入障碍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进入壁垒,如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克拉克森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进入壁垒可定义为“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生产成本。 但事实上,除了生产成本外,还必须存在其它影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因此,进入壁垒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课堂提问:请同学们举一个进入壁垒的实例?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其原因 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具有自发性,它是新企业在对进入产业后的预期收益和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进入新市场(产业)的一系列障碍因素。与此同时,经济性壁垒具有平等性,它对所有企业都会产生阻碍,甚至对于行业中已有的企业。 而非经济性壁垒则具有外在强制性,企业只能主动地适应这种壁垒,大部分行政性、法律性和技术性因素导致的进入壁垒往往属于非经济性壁垒。非经济性壁垒一般具有特定范围,而且在这个范围内存在着对不同经济主体的歧视性。 (一)经济性进入壁垒的分类与产生原因 经济性进入壁垒经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

2019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拐点得到确认,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凸现 2002年国际、国内钢材市场虽历经风波,但钢材价格总体上呈稳步回升的趋势。亚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钢铁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由于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韩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迅速,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 的第一年,也是我国钢铁行业不平静的一年。由于高关税、配额制等钢材贸易壁垒的取消,市场经营环境急剧变化,钢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2002年,我国钢铁行业经受了WTO 带来的压力和冲击、经历了运用世贸规则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和最终保障措施。在和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在进一步加强,而我国的钢铁行业政策更是紧扣国际脉搏。从钢材市场价格运行态势看,我国钢材价格伴随国际价格脚步,在2002年初创出近20年的低位,经过这一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考验,行业拐点得到确认。2003年3月份以来的钢材价格下跌,可以认为是价格涨幅过大的合理回归。 图1、近年我国主要钢材综合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钢材信息。 WTO 恐慌期和消化 临时保障措施期 拐 点 最终保障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正处在恢复之中。据国际钢铁协会调查资料,2002年国际钢材表观消费量(实际估算)为7.84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0%。而中国2002年达1.82亿吨,比2001年增加7.0%。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罗马召开的第36次年会上,发表了如下的预测:2003年世界的钢铁的表观消费预计是8.41亿吨,比2002年增加4.9%。特别是消费增加显著的中国,预计2003年表观消费1.9亿吨,比上一年增加4.5%,维持高增长。中国将会成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IISI预测世界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2.9%(2001年1.1%,2002年1.7%),中国GDP的增长率为2003年7.8%(2001年7.3%,2002年7.5%)。而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钢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看,2003年钢铁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将完全可能再次超过IISI的预测。 2003年一季度全球钢材消费量为20124.4万吨,同比增长7%。除独联体外,世界主要地区钢材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季度,北美钢材消费量为2916.3万吨,同比增长6%;欧盟为3657.7万吨,增2.7%;独联体为816.9万吨,降5.5%;亚洲为8410.6万吨,增16.6%。其中,中国为5194万吨,增23.7%;日本为1734.5万吨,增6.7%;韩国为10108.6万吨,增3.6%;中国台湾为463.4万吨,增13.6%。从一季度主要地区钢材消费所占的比重来看,北美、欧盟、独联体等地区都有所降低,只有亚洲增加。一季度亚洲地区钢材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41.8%,比去年同期上升3.4个百分点,主要是中国占全球消费比重已达到25.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个百分点。中国在2002年被国际公认为世界钢铁消费的牵引车后,2003年对国际钢铁行业的影响力在进一步加大,我国钢铁行业到了“不是中国看世界,而是世界看中国”的时候了。 图2、2002年世界各区域钢产量

2017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引言:雾霾当头,这个冬天并不平静 (4) 炼焦+烧结双重废气,共承钢铁污染主源 (4) 废气多种多样,氮硫化物和烟粉尘为主 (6) 炼焦:硫、氮氧化物废气,湿法熄焦污染严重 (7) 烧结:硫、氮氧化物废气和烟粉尘主要来源 (7) 污水广泛存在,70%为冷却用水 (8) 固废相对集中,炼铁、炼钢为主 (9) 铁前污染最重,除尘+脱硫为主 (10) 钢铁环保日臻改善,深度优化空间犹存 (11) 纵向:政策施压投资,环保成效渐佳 (11) 横向:国内外比较,环保优化空间大 (14) 新排放标准史上最严,比肩发达国家 (15) 他山之石:倒逼环保,治理有效但漫长 (16) 日本:减排压力触发环保投资高峰 (16) 美国:环保倒逼淘汰落后设备 (19) 环保水平兼融资空间,龙头具备相对优势 (22) 图表目录 图1:钢铁冶炼污染排放示意图 (5) 图2:炼焦流程图 (7) 图3:烧结流程图 (8) 排放占比钢铁总工业的70%以上 (8) 图4:烧结产生的SO 2 图5:炼铁流程图 (9) 图6:钢铁工业产生炉渣的分类 (10) 图7:钢铁工业产生尘泥分类 (10) 图8:钢铁冶炼各环节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 (11) 图9:重点大中型钢企近年环保治理资金投入整体呈上行趋势 (13) 图10: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吨钢二氧化硫含量整体不断下滑 (13) 图11: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吨钢烟粉尘排放量整体不断下滑 (13) 图12:国内钢铁行业吨钢固废产生量呈下滑趋势 (14) 图13:国内钢铁行业近年废水排放总量和吨钢废水排放量整体下滑 (14) 图14:钢铁产业SO 贡献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14) 2 图15:钢铁产业SO 贡献率与粗钢产量呈正相关 (14) 2 图16:中国2015年钢铁吨钢SO 排放量超过2009年日本先进水平 (15) 2 图17:中国2015年钢铁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超过2009年德韩先进水平 (15)

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 提纲

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摘要: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 -2012 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关键词: 钢铁产业; 产能过剩; 综合指数; 灰色预警 一引言 二分析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理论框架 2.1综合指数法 2.1.1选取指标 2.1.2赋予权重 2.1.3警线划分 2.2灰色预测模型 三中国钢铁产业1996 -2012 年产能过剩程度的实证分析 1)原始数据整理 2)数据标准化处理 3)赋予权重 4)分析论证 四对中国钢铁产业未来3 年产能过剩程度预警 1)设定假定条件 2)指标值预测 价格变动率预测 库存变动率预测 3)分析结论 五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冯梅,王之泉.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中国钢铁产业 产能效率分析. 管理学报,2012( 3) : 371-375. [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3]Arthur S. De Vany. Capacity Utilization under Alternative Regulatory Restraints: An Analysis of Taxi Market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83: 83-94. [4]Ray C Fair,John B Taylor. Full Information Estimation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Models with Rational Expect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990( 5) : 381 -39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