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

第一讲导论

一、电影:技术与艺术

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更新不断刺激着电影表现形式的更新;崭新的技术带给了电影艺术崭新的表现内容;技术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阻

碍艺术表达;

电影技术的三次变革--

1.默片时代终结,1929年《纽约之光》爱迪生:有声电影之父(1910)《爵

士歌王》:意外的第一(1928)卓别林对有声电影的反对:a.削弱了蒙太奇手法b.减少了摄影机运动

2.黑白时代终结1932,美国特艺色公司,"三色染印法"《白雪公主》(1937)、《乱世佳人》(1939)1950年代初,柯达公司,伊斯曼彩色胶片工艺米

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1950年代,美国电视工业发展。

大量电影观众流失。宽银幕电影相继出现。

3.数字化时代开启《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工业光魔公司"(ILM:Industrial light&magic)《阿甘正传》、《黑客帝国》、《指环王》…

视觉暂留与似动现象--动态再现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眼所看

到的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保留0.1秒左右。(笼中鸟)

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

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示例1*动态再现的原理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讲剧组的构成

1.制片部门

制片人(出品人):投资者执行制片(监制):项目运作助理制片:具体事务

制片主任(制片经理):制定拍摄计划确保拍摄实施制片助理(剧务):后勤、日常生活

2.编剧团队

文学策划--决策原著--小说、戏剧故事(创意)--故事提要编剧--完成剧本

改编--接手工作剧本医生--润色修改

3.导演组

导演--从剧本到影像执行导演--剧组协调助理导演--挑选演员、制作故事

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场面设计场记--保证连贯性、为剪辑提供参考

4.制作设计

制作设计师(艺术指导)--视觉风格美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

5.摄影组

摄影指导--首席摄影师操作员--掌机摄影助理--装底片、操作轨道或升降

机跟焦员

特殊摄影师--摇臂摄影、斯坦尼康摄影或航拍及水下摄影等

6.灯光组

灯光师--灯具摆放灯光助理--附件、反光或遮挡电工--供电实施

场务--搬运、吊具

7.录音组

录音师--现场收录同期声麦克风吊杆操作员混音师--录音棚声音剪辑

特效师(拟音师)配乐

8.演员

领衔主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配角客串演员--非合约演员、友情出演

替身--走位、打光、危险性镜头特技演员--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

演员助理--教师、指导、驯兽师群众演员--背景

9.剪辑合成

剪辑师--现场剪辑、剪辑台剪辑特殊效果--运动捕捉、电脑合成

模型师字幕输出

第三讲感光件--胶片与CCD

一、胶片的构造

◎乳剂--照相明胶、卤化银

卤化银:感光剂(对蓝光敏感)

明胶:粘合剂蛋白质的一种,从动物骨胳或兽浇中提取保证感光剂均匀的附着在载体上。

◎片基--三醋酸纤维、涤纶

片基:支持体

赛璐珞(硝酸纤维)因其

易燃的特性被全面淘汰

二、胶片的分类--按制片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划分

负片:作底片用的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是负像。即与景物亮度和颜色相反的影像。

正片:用来大量制作拷贝的胶片。影像的亮度和色彩与原景物一致。

中间片:用来复制原底片的胶片。在复制底片过程中的翻正片和翻底片。

反转片:拍摄后,经冲洗可以直接得到正像的胶片。

染印法胶片:浮雕片、空白片、和声底片。

*另有按照胶片的尺寸规格划分:

35mm、16mm、S8mm、65mm、70mm等

三、胶片的型号

电影胶片的型号一般以四位数表示

国产胶片、柯达胶片、富士彩色胶片

例如:柯达胶片型号编排规范

按黑白、彩色分别表示胶片型号的变化

胶片所属类别

胶片的规格

*胶片所属类别:2-负片类3-正片类9-牵引片

胶片的规格:5-35mm 7-16mm

例如柯达5247:35mm彩色负片(底片)

四、胶片成像原理

◎黑白胶片

1.曝光:AgBr+光→Ag+

2.显影:AgBr(感光)+显影剂→Ag+显影剂氧化物

显影剂实质上充当还原剂

3.定影:保留Ag,未感光的AgBr被溶解

定影液实质上充当溶剂

*光线越强,则金属银颗粒密度越高,底片上则越"黑"反之同理

4.负片生成正片:光线透过底片达到生胶片上,密度大则透光量少,密度低则

彩色胶片成像过程中所遵循的减色法则:

色彩加色后的彩色减色后的白色

白红+绿+蓝无光

黄红+绿蓝

品红红+蓝绿

青蓝+绿红

红红青(蓝+绿)

绿绿品红(红+蓝)

蓝蓝黄(红+绿)

黑无光白(红+绿+蓝)

五、胶片的照相性能

◎密度: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所形成的金属银或染料

的量值。大小以阻光率的对数值表示,标为D。

阻光率:O=F0/F(F0:抵达胶片的总光量;F:透过的光量)

透光率:T=F/F0 X100%

D=lgO

例:T=F/F0 F/F0 F/F0 F/F0

透光率100/100 50/100 10/100 1/100

阻光率1 210 100 O=F0/F F0/F F0/F F0/F

密度lgO 00.3 12

◎感光度:感光材料对光照反应灵敏程度的量值,是反映胶片感光快慢的指标。以S标记

S=k/H0 H0:达到某一规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

K:常数

二者均有不同标准值

例:国际标准--ISO

美国国家标准--ASA

常见ISO100 200 400 ASA新制=ISO(适用于照相底片)

ASA曝光指数=ISO/2(标于电影底片)

*感光度主要取决于乳剂本身成分中感光剂颗粒的大小,因此快速片(高感片)常比慢速片影像颗粒粗糙;其次也与胶片的保存条件和显影条件有关。

◎反差及反差系数

反差: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别,又称对比度。

景物反差=最大亮度-最小亮度

影像反差=最大密度值-最小密度值

反差系数:胶片影像上的反差和原被摄景物反差之比,

记做γ。

γ底=底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通常控制在0.65)

γ正=正片影像反差/底片影像反差

γ=γ底Xγ正=正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

◎宽容度:胶片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差别的范围。实际上就

是摄影曝光量的容许范围。

一般的说,负片宽容度大于正片宽容度,黑白胶片宽容度大于彩色胶片宽

容度。

自然界景物亮度范围为140:1,高质量的胶片宽容度可达到1:64甚至1:120。

◎感色度:感光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

最初的卤化银胶片只对蓝、紫光明暗,成为盲色胶片。

在增感剂的作用下,感色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全色片、正

色片、红外片和紫外片。

◎解像力和清晰度:

解像力:胶片对景物细部的分辨能力,又称分辨率,以R

标记。用每毫米能够分辨多少条线来度量。

取决于乳剂颗粒、曝光条件、显影条件和被摄景物的反差

清晰度:影像上每个个别细部边缘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受分辨率影响,但两者并不等同--

清晰度高的影像,其分辨率一定高;

但分辨率高的胶片,清晰度却未必高。

实验:用楔形物将胶片部分遮挡,并对其余部分曝光。密度

变化并非如理想情况界限分明,而是存在着蔓延。

这种影响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因素称之为锐度。

?感光特性曲线

D-H曲线:表示了感光材料在所接受的曝光量和

冲洗加工后所获得的相对密度值之

D间的关系。

ab段和cd段为弯曲部分,分别称为趾部和肩部

bc段称直线状,称为直线部。

趾部和肩部,曝光量和密度之间不按比例变化

直线部,二者成比例增加。

影像的主要记录区域在直线段,它是拍摄时确定正确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直线段的斜率表示被测胶片的反差系数

γ=ΔD/ΔlgH

直线段的亮度范围代表胶片的宽容度

L=lgH1-lgH2 CCD

?摄像管:光电效应--hγ=1/2mv^2 h:普朗克常量

γ:波长

1/2mv^2:动能

根据电子动能可以推导出入射光的频率

?CCD:硅载体上的电势阱

第四讲摄像机原理及使用

?摄影机--人眼生理感官过程的模拟和延伸

(1)焦距:人眼为定焦,约为17mm;

摄影镜头焦距为可变,从14mm到300mm甚至更广泛;

(2)光圈:人眼瞳孔变化范围为2~8mm,面积变化为16倍,

相当于4档光圈;镜头光圈变化可达8~10倍以上。

(3)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在明视距离上为14线/毫米;

而胶片最高可达3000线/毫米。

(4)光谱范围:可见光范围是人眼的光谱范围;

而胶片则能感应红外线及紫外线;

(5)功能:人眼只能传递和接受光信号;胶片能够记录光信号;

摄影机的基本构造

1.光学系统:镜头、取景器等;

2.机械系统:间歇机构、遮光器、片门、和供收

片系统等;

3.驱动系统:马达及其控制系统;

4.辅助监测系统:一系列计数器及显示装置、安

全保护装置等;

5.辅助支撑设备:三脚架和云台、升降机和轮组、

移动车和轨道、稳定器和摇臂

?摄影机镜头

◎摄影机镜头由镜片和支撑它的镜头筒组成。

镜头筒上附带调节光圈和焦距等参数的装置。

现代变焦镜头常由一系列多重复杂的镜头组构成。

著名的厂家有:英国莱卡、法国安琴、德国蔡司、日本佳能、美国PANAVISION。

◎透镜成像原理:摄影机镜头为一个或一组透镜。

光线可经由透镜会聚,在另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遵循公式:1/f=1/v+1/u f--透镜焦距

u--物距

v--像距

放大率M=A`B`/AB=v/u

=f/u-f

因此,当f一定时,u越大,v越小,M越小;

而当u一定时,f越大,v越大,M越大

这就是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景物的原理

(1)焦距:当被摄物位于无限远时,在镜头后能够形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到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根据1/u+1/v=1/f,当u=∞,则v=f

因此,焦距只是习惯性称法。事实上,指的是像距。

而摄影胶片所处的位置,即为成像位置,称作焦平面。

*调焦:在应用中,需要调整焦平面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摄影物镜常为一组镜头组,可综合计算得出f值,仍

遵循公式1/u+1/v=1/f;

所谓调(对)焦即调整v值,即焦平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变焦:可变焦摄影镜头由复杂的一系列镜头组构成,通过

改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获得不同的f值,以拍摄到适

当距离的景物。因此变焦实际是改变f值,以改变镜

头放大率。

(2)视角:根据1/u+1/v=1/f,当u不变时,f变大则v变大

假设影像投射在一个固定面积的平面上,v变大意味

视角变小;反之,f变小则v变小,视角变大。

同理,若投影平面面积加大,同样意味着视角变大。

因此,25mm镜头对于35mm胶片拍摄来说是广角镜

头,而对于16mm胶片来说则是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沿对角线方向将影像放大一倍的焦距。

*改变镜头焦距与改变摄影机距离的不同:用改变焦距的方法放大景物,画幅中的所有景物以同等放大率放大;而用改变物距的方法放大景物,则离摄影机近的放大倍数大。(3)景深:摄影机拍摄的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距离

模糊圈--如点光源在焦平面成像,前后移动焦平面

位置,则点光源扩大成一个光斑。这个光

斑称为模糊圈。

当模糊圈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清晰的

点,此时称之为最小模糊圈。

通常最小模糊圈设定为1/1000标准镜头焦距

如:35mm的最小模糊圈为0.05mm;

16mm的最小模糊圈为0.025mm;

从临界焦点到其两侧最小模糊圈的区域,称为景深

※景深的"三分之一原则"

◇◆●◆■

|---|---|--|

焦点之外被摄物体2焦点被摄物体1摄影机

←―――――――景深――――→

景深受下列三个参数影响:

a.主被摄物的距离

主被摄物离摄影机越近,景深越小;主被摄物离摄影机越远,景深越大。

b.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c.镜头光圈的大小

镜头光圈选取的小,景深大;镜头光圈选取的大,景深小。

如:f/5.6的景深为6~32英尺,f/2的景深为8~14英尺

(16mm标准镜头,对10英尺处对焦)

光圈系数与有效孔径:

投射到胶片上的光线量取决于透镜的光孔直径以及焦距。

因此光圈系数F=焦距/有效孔径(也作f-值)

例如光孔直径为25mm,焦距为50mm的镜头

光圈系数为F=50/25=2,又被记做f/2。

光孔面积与光孔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

F 1.4 22.8 45.6 811 16…

相对亮度1??1/8 1/16 1/32 1/64 1/128

曝光速度1 24 816 32 64 128

由于实际拍摄中镜头会发生透光损失,因此常使用T值光圈

--一个具有100%透光率的理想镜头的F值光圈的等值。

例如:F值为8的变焦镜头,T值为11,即损失1档的光量。

?取景器

(1)侧面取景器:独立的光学系统优点:方向正确、大而亮缺点:存在视差

(2)机体侧移式取景器:机体安装在可侧移的滑轨上优点:定位精确,消除视差

缺点:只能在拍摄前取景,不适合运动拍摄

(3)焦平面式取景器:取景时用磨砂玻璃置于焦平面优点:不存在视差缺点:只能在拍摄前取景,不适合运动拍摄

(4)反射式取景器:将遮光器与一反射镜面同步,当光闸关闭时,入射光线成直角反射入取景器目镜。优点:无视差、可用于运动拍摄缺点:有闪烁现象

(5)分光式取景器:在入射光路上增加一半反射薄膜,使一部分入射光抵达胶片,一部分入射光进入取景目镜。优点:无视差、可运动拍摄、无闪烁、体

积小缺点:损失进光量,需增开光圈1/3~1档

(6)电视取景器

?机械机构:

1.机身

2.供收片系统:暗盒、输片齿轮、输片滑轮、片门

3.间歇机构与遮光器:抓片爪、定位器、遮光器

a.抓片爪进入片孔

b.将胶片拉至片窗位置,遮光器转至开角

c.退出片孔,定位针进入片孔,胶片定位并静止曝光

d.抓片爪复位

开角可调式遮光器的曝光时间=遮光器开角/摄影频率X360

如180°开角遮光器,在24幅/秒的摄影频率时,曝光时间为

:180/24X360=1/48秒

?驱动系统:手动式、发条式、电动式

(1)晶控电机:晶体振荡控制的电机,速度精确性小于0.001%。可与录音机上的同类晶控同步脉冲发生器联用,无须电缆相连。

(2)异步电机:速度调节范围大且可倒转

(3)同步电机:速度与交流电源同步

(4)高速电机:用于高速摄影机

(5)逐格电机:用作逐格摄影机的驱动

电子影像的基本概念

1.像素:在电视技术中,组成图像的细小亮度不同和色度不同的点的信息单元,称作像素。

2.扫描:利用电子束,将图像或画面中的像素的亮度差逐行、有序的取出的过程,称作扫描。

3.帧和场:在电视技术中规定,由像素构成的一幅画面称为一帧,相当于电影中的一格画面;在隔行扫描技术中,一帧画面分为两次拾取,每一次称为一场。

4.扫描线数:电子束在一帧或一场画面中所扫过的行数称作扫描线数。

Zd=H/d=H/Ltan1.5°

H:屏幕高度;d:可分辨行距限度;

L:观看距离;1.5°:二分之一分辨视角;

则:Zd=2391XH/L=2391/4=537 5.扫描正程和逆程:在对图像进行扫描时,通常把电子束从屏幕左边开始沿水平方向向右边扫描的过程称作行扫描正程。相对水平扫描正程,从上至下的垂直扫描正程,也叫帧(或场)扫描正程。回扫过程则为逆程.

6.消隐:逆程中不传递图像信号,因此不希望它们出现在显示屏上,从技术上把这些回扫线消去叫做消隐。

例如:PAL制的标准扫描线数为625行,每帧画面分为两场传送,每场312.5行。其中回扫时间相当于25行的扫描实践,因此每场的有效行实为287行,一帧画面的有效行只有570行。

7.场频和帧频:单位时间所扫描、传递和接收的帧数称为帧频。在隔行技术中,一帧画面分两场拾取,因此场频为帧频的二倍。场频通常与民用电网频率一致。

例:我国--50HZ,则帧频为25帧/秒日、美--60HZ,则帧频为30帧/秒

?画框比--画框宽度与高度的比值

学院标准画框比(Academy ratio)--1.33:1电视工业--4:3遮幅--1.85:1(美)1.66:1(欧)宽银幕变形镜头--2.35:1

数字高清--16:9(1.78:1)

?固定与移动

三脚架固定支架及云台(附带摇杆),完成固定机位的转动

轮组与升降机轨道及推车

手持肩架或斯坦尼康(电子影像稳定、光学影像稳定)

※运动方式变焦(推、拉、移焦)横摇、纵摇、横移、纵移、环移(摇)、摇移、跟拍

第五讲灯光与色彩

一、曝光与测量

?决定曝光的几个因素:片速、光圈、曝光时间、照明光源

?光的测量:测光表

入射式测光表--靠近被摄物体测量照射在场景中特定人员或区域的光亮度。

反射式测光表--在被摄物体与摄影机之间测量被摄物体所反射出来的光亮度。

点式测光表--精确对准被测一点反射式测光表的一种,只有1?左右的测量

范围。

光比:强光区和阴影区之间光照强度的反差。如1单位主光+1单位辅光,

光比为2:1

*光比是决定画面明暗的主要因素

彩色胶片宽容度较小,不宜处理高于3:1的光比

黑白胶片宽容度较大,能够承受高达8:1的光比

*其它判断和测量光的设备:监视器、波形监视器

二、光源与照明设备

?灯泡--

卤钨灯(石英灯)、HMI灯、高频荧光灯(Kino)

?灯具:聚光灯(菲涅尔聚光灯)、散光灯

?滤光纸、柔光纸

?反光板(伞)、遮光板、黑旗、魔术腿

*灯光的远近与强弱之间的关系遵循平方反比律

三、光的颜色

?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成为此光源的色温。

烛光:1930?K钨丝灯:2760-2900?K

荧光灯:3000?K镁光灯:3800?K

正午阳光:5400?K日出日落:1800?K

电子闪光灯:6000?K蓝天:12000~18000?K

胶片的三种常见色温:

日光片5800?K荧光灯片3400?K室内灯片3200?K

色温越高,蓝色就越多

当光源色温高于胶片色温时,画面颜色偏蓝

当光源色温低于胶片色温时,画面颜色偏红

*混合布光:见图2霸王别姬

白平衡:依据不同的颜色设置白平衡就能改变数码摄像机的色温。

*利用胶片的色温特性和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可以在不理想的光线条件下完成预定拍摄。

?滤光镜

色温转换滤镜(滤色镜):

使某一波长的光通过镜头,而反射其它波长的光。

强化特定颜色的被拍摄物体,或改变画面影调。

*滤光系数:为了使等量的光线通过,必须增大的光通量倍数。

如:滤光系数为2,则增大一级光孔--黄色;滤光系数为4,则增大二级光孔--绿色;滤光系数为8,则增大三级光孔--红色;

中性滤光镜:中灰滤镜、中灰渐变滤镜--大光圈

偏振镜、UV镜--去薄雾及平面反射

第六讲录音原理及应用

一、与声音有关的概念

二、声音特性:

1.声压:声音通过媒介时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单位为达因/平方厘米或牛顿/平方米

2.声压级:表示声压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声音的声压P与基准值P1之比的对数值与20的乘积,记做20lgP/P1。单位为分贝dB。

P1=0.0002达因/平方厘米(人耳最低声压限)

*分贝--无量纲单位,常用来表示两个同一性质的量的相对大小。

3.声强:在空间某一点指定方向上的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该方向垂

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单位为瓦特/平方米

4.响度: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取决于声强、频率和波形。单位为宋(sone)。1宋指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聆听者听觉阈以上的40dB的一个纯音所产生的响度。

*听觉阈--人耳最低可听界限,又称可闻阈。

*疼觉阈--聆听者可听的声音的最大限度。

5.动态范围:声音从最静点到最大音量之间的范围

?音频设备特性:

1.电平:表示电量(电压、电流、功率)大小的参数,通常制定某一值为基

准参数,以其他值与基准值相比的对数值来表示。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2.频率响应:表示一个音频系统对各种频率声音的反应。通常以一条纵坐

标为电平的百分比,横坐标为频率的曲线表示。

3.信噪比:设备录还音的最高量与它原有噪音之间的比值。

4.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音后,依然持续的声音下降到原始声音百万分之

一所需要的时间。

二、录音器材

1.传声器--话筒

工作原理:声波引起振膜振动,带动悬挂在永久磁场中的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

传声器的工作指标:1灵敏度2频率响应3指向性:全指向性、双指向性

(8字形)、单指向性4超心形:后面灵敏度稍大,两侧稍小;

北京电影学院(完整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Beijing Film Academy,缩写BFA),简称北电或北影,是中国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自1950年建校以来,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制作为主体,教学、创作、科研并重,多学科,多层次的电影。很多著名、都出自北京电影学院。 学校主页: 北京电影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及雄厚的力量,系科专业齐全,教学 校园风景 设备完善,是培养国内优秀人才的摇篮。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业绩骄人,现在仍然活跃在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演员如:、、、、、、、、、、、、;、、、、、、、、、、、、、、、、、等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校辉煌的历史和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均享有盛誉,学院拥有一支高学术水准的教师队伍,成为一个面向21世纪、培养高水平现代影视综合性人才的电影教育基地。 2010年10月23日,北京电影学院举行60周年校庆。总理向电影学院发来贺词,、同台亮相,同时与、、、、、、、、、、、、、、、、、等获颁电影学院优秀毕业生奖 2003年北京电影学院成功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电影学博士点,并且新增了“”和“”两个硕士点。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教学单位8个系,6个分院及部和基础部,共计16个教学实施部门,按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编制,共有11个专业: 文学系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 专业。(、、) 摄影系 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 一、概况 美术系成立于1959年,是北京电影学院最早建立的四个系之一。建系五十多年来,美术系从成立初期的“电影美术设计”和“动画” (动画专业在2000年因学院发展建设的需要,单独成立了二级学院)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六个本科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电影学为主体的涵盖、、、和的多学科、多专业(方向)、多层次的综合教学体系。具备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以及高职(大专)、留学生、进修生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规划。在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中打破过去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在充分发挥美术系传统优势专业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电影美术设计专业(方向)为龙头,电影特技设计、电影(电视)广告导演、新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电影人物造型设计等专业(方向)多元共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视觉艺术发展新格局[2]。 二、学科与专业方向设置 1、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方向层次 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北京市品牌专业)电影美术设计本科电影(电视)广告导演本科电影特技设计本科新媒体艺术本科电影人物造型设计本科电影(电视)虚拟空间设计本科 2、研究生学科 学科专业层次艺术学新媒体艺术硕士

数字电影命名规则

数字电影命名规则 摘要:《数字电影命名规则》是为了从事数字电影发行工作的人,在命名或者查找数字电影发行包(DCP)时能够了解如何进行数字电影命名而设计。该命名规范由合作协会数字电影论坛(ISDCF)以及迪斯尼公司一起创建,希望在行业内推行,使数字电影发行包的命名和查找有章可循。 ISDCF论坛(英文全称Inter-Society Digital Cinema Forum),是电影放映合作协会(Inter-Society for the Enhancement of Cinema Presentation,简称Inter-Society)的分支机构。电影放映合作协会成立于1978年,其会员遍布电影与电视实验室协会(ACVL)、国际电影技术协会(ICTA)、美国电影协会(MPAA)、美国影院业主协会(NATO)和美国电视与电影工程师协会(SMPTE),有40余家会员,分别从事制片、放映、设备制造、技术咨询等数字电影相关行业。该协会有合作协会数字电影论坛(ISDCF)以及合作协会环境委员会(ISEC)两个分支机构,前者专注于全球数字电影部署,后者则讨论电影工业的环境保护。 本文是一篇关于数字电影命名规范的翻译整理文章,主要材料来自于ISDCF论坛发布的技术文档《数字电影命名规范》的最新版本V3.9版。译者希望通过本文,使制作DCP的相关人士以及放映相关人士对此规范有所了解,并在工作中作为参考,予以借鉴,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数字发行、数字放映。 1数字电影命名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数字电影发行包(DCP)命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命名者和查找者一般都会希望在DCP名字包含更多的属性信息,但目前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在操作屏上一屏只能显示有限字符,不能完全显示长文件名文件。如果命名过长,一些信息将不可见,除非进行滚屏操作。如果服务器的存储中同时有好几部影片,那么查找起来会遇到困难,尤其是有许多版本的预告片,还和影片正片拥有同样名字的时候。 比如,一部影片的正片DCP文件名如下: Pirates_Of_The_Caribbean_At_World`s_End_Feature_2.39_English_Spanish_subtitles_Unite d_States_Rated_PG-13_5.1_Audio_2K (该名字所包含的属性信息有:《加勒比海盗:在世界的尽头》2.39变形宽银幕版,英语,西班牙语字幕,美国评级PG-13,5.1声道,2K清晰度) 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却只能显示40个英文字符,你将只能看到: Pirates_Of_The_Caribbean_At_World`s_End_ 从以上名字的信息,无法得知影片是正片还是预告片,是遮幅宽银幕还是变形宽银幕。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中的跨文化现象(一) 自从全球化趋势加剧以后,传媒产业就在日益发达当中,电影产业正在取代传统的文学形式,如小说,成为西方想象东方的载体。很多学者都把学术兴趣转移到电影或者是电影的相关领域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学术方面的成果。 一、理论反思 随着高科技媒体的快速发展,电影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DVD播放器的各种检索功能为老电影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观看形式,也对传统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电影是依赖于胶片来制作幻觉,但是画格本身却是精致的,这种错觉的呈现是传统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电影能够做到挽留演员的生命表象,胶片可以使得静止的瞬间复活。白话现代主义是从经济、技术上大众文化的对应产物,白话是一种社会性的话语形式,是个人的表达形式,在公共场所能够被他人认同,它与方言不同,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流通。白话现代主义可以分析在语言上有很多差异的电影,不同的电影和不同的现代经验可以补充现代主义白话理论,使白话主义更加系统化、精细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涉及了很多现代性的问题,如失业、贫困、犯罪、危机以及性别等。这些经验在当时的文化当中都有呈现。 二、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现象 好莱坞电影当中借鉴中国元素的创造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在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就开始刻画华人的形象了,不过很多都是作为陪衬的。中

国形象的典型特征就是唐人街上的长辫子男人、长指甲女人等。好莱坞拍摄了第一步完全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大地》,这部电影当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跨度有40年之久,主要展现了一对中国农村夫妻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对中国国土的眷恋之情。这部电影的音乐都是采用的中国音乐,它修正了早期电影当中中国人的形象。在70年代,李小龙带着自己的武术进军好莱坞,引起美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是中美电影文化进行交流的一次小成就。 在7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对电影的冲击,好莱坞电影在美国国内市场逐渐萎缩,每年只有十分之一的电影可以赢利。在1952年,美国电影从国外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2%,在70年代这一比例升到55%,自从9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在欧盟电影市场当中有70%的份额。 由于全球化,好莱坞电影在主体以及拍摄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变化。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于1988年导演的电影《末代皇帝》是一部偏西方视角但是制作很精良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的九个奖项。华裔导演王颖于1993年拍摄了电影《喜福会》,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这是当时好莱坞主流的电影之一。很多以中国为题材的电影都有争议,但是这些电影的票房方面都很成功,很有开发的潜力。这吸引了很多导演都以中国为题材来拍摄电影,更多地加入中国元素来吸引大众的眼球。随后的很多电影当中都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如《花木兰》《非常人贩》《面纱》《上海正午》《骇客帝国》《上海骑士》《生死格斗》等。在2008年,好莱

中国电影文化赏析

世界上不同国家都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承传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建构能够被国民普遍认同的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而确立一种大众共同信守的文化秩序。尽管不同国家所认同的文化内容并不一致,相互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始终都把电影、电视放在文化传播的中心位置。目前,中国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今天所要特别强调的是:电影的这种文化传播功能不应当仅仅体现在某种类型、某种题材的影片创作之中,而应当体现在整个国家电影产业的总体格局和影片的制作理念之中。 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认为电影在艺术层面上具有审美、启悟功能,在思想层面上具有教育、励志功能,在商业层面上具有消遣、娱乐功能。基于对电影这些不同的功能的确认,我们制定了关于电影艺术创作的一系列基本策略和政策,并且把电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叙事形态,即所谓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相应地在这三个层面基础上建立了对电影艺术创作的评价体系和我们对电影产业的基本诉求。而在具体的影片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默认了好像艺术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可以放弃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商业电影就是追求影片的娱乐价值,教育与审美的作用可以不必考虑;而主旋律电影就是要宣传效果,审美与娱乐因素也不必重视。这种相互对立的制片策略与评价体系造成了不同电影形态在话语体系之间的相互排斥以及在价值观念上的相互错位,即在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这些不同电影的形态中除了在制作方式、赢利模式、表述策略上各说各话之外,在价值观念上也自说自话,使中国电影无法在影片的文化核心价值领域进行相互整合,使我们的民族电影业最终没有形成一种像韩国电影、美国电影那样共同信守的文化核心价值观,没有建立一种整个行业共同敬重的文化价值取向。 在这种相互错位的价值观影响下,有些商业电影为了实现经济利润,在电影情节线索上设置无端的暴力场面和性爱标识,使没有分级制度制约的影片对低龄电影观众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在西方主流商业电影市场被列为限制级的影片在内地却大行其道;个别的艺术电影为了张扬所谓的导演个性,把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进行逆向表述,造成电影叙事文本与社会历史文本之间的价值断裂,扭曲了观众对时代的历史记忆;某些主旋律电影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对于影片的社会主题采用概念化的演绎方式,无形之中使大众与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产生隔阂。总而言之,三种电影话语形态除了在电影功能方面的差异之外,在文化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进而使不同的电影叙事形态成为规定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合理通道。 我们现在应当确认的是:除了那种没有进入电影院线发行放映的所谓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之外,可以把所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根据相应档期进入电影院正常放映的影片,统称为“主流电影”。这种影片不仅是支撑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而且也应当成为传播与弘扬核心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就像足球比赛不能在足球场外寻找规则一样,主流电影不能在一种没有边界的情况下进行随意创作,不能为追求奇特的观赏效果而放弃基本的道德规范,更不能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而践踏人类的伦理底线。主流电影中对个性审美价值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背离大众共同信守的价值观念,不能把体现人类正价值(正义、公正、忠诚、勇敢、善良)的艺术形象置放在一个被否定、被质疑、被漠视的叙事语境中,也不应该把这些追寻人类价值理想的人物描写成为一种虚幻的、迂腐的、甚至是可笑的角色。从国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谈到文化,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日本又是在很早的时侯传入了中国的文化思想,日本文化中可能没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认为虽然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却是与中国文化相区别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同样也大大影响了日本民族。他们在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通过吸收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首先,从地理角度讲,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中日两国是搬不开的邻居。这些中日很多电影中都有提到。同样,日本影视文化中也不乏这样的因素。凭借如此优越的地理优势,不断发展了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就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话说长江》、《敦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布达拉宫》的多部纪录片。NHK 的节目内容十分重视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纪录片的制作而且制作水平是很高的。经济和文化的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的改善。 然后,从历史角度来说,中日交流在汉朝开始。公元1世纪时在班固所著的书《汉书》中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矮人,分为百余国”,即指生活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上的居民。为了加速吸收中国文化,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于公元7世纪也就是隋王朝时期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日本影视发展于1896年,迄今为止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因为日本也有一段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所以日本影视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影视有很多。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影视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也是不在少数。这些和佛教与神幻有关。在日本可以随处见到与中国风格类似的建筑物和风俗习惯。总的来说,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方方面面都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其次,日本影视中非常注重人性的描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看出的东西在日本人眼中却能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描写地那么淋漓尽致。他们总是能将人性的描写刻画地入木三分。比如说《杀手啊一》、《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日本影视中人们的忧患意识是由于日本地质条件复杂,多火山和地震。日本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较,所以日本民族骨子里就有一种忧患意识。可能一次小小的地震、火山喷发就足以灭绝一个或者几个村落。这肯定会让日本民族产生忧患意识,所以影视中不乏这样的精神。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文化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地位。樱花很美,但是樱花往往是凋零的一瞬间才能将美展现到极致。这就在某些方面表明了日本人对美的观点。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崇尚美,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又非常喜欢灭绝美。日本影视文化的双重性格使无数的叹息,血液,死亡成为电影中的主要内容。这让日本的电影生长出一种病态的美,充满了忧郁与凄厉。但是日本的动漫却是童真与善良。 借助日本的影视文化,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中国的文化。中国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日本文化就是从中国文化中传承的。但是,目前中国文化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没有良好地保留下来,特别是精神方面更是严重缺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日本影视文化保留着自己特色文化的同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发展经验。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既应该发展自己民族的特色为文化,又应该吸收西方成功的发展经验,而不是全盘西化。中国应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 2012年8月4日 日语班张乐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感悟孔子 很荣幸能在大三上半学期上中国文化概论,在上复杂的专业课之余享受这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无不令人惊叹,发人深省。其中在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孔子这一人物,有时早上起床后会响亮地诵读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经典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初似懂非懂,但想必这些语句讲的内容必是十分有道理,从那时起我对“子曰”里的“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敬意。由于高中开设了论语这一科目,让我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孔子。《论语》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细致的刻画,让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的“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关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孔子身处乱世,可谓生不逢时,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得不到重用的命运。在课堂上观看《孔子》这一电影中就有形象的画面。孔子在挣扎之后也认清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发扬儒家文化。值得庆幸的是,孔子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大批心爱的弟子誓死追随。常年的朝夕相处,让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刻,因此在子路和颜回这些心爱的弟子去世后,孔子痛哭不能自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人留恋其中,惊叹不已。虽然我对孔子的理解不是十分深刻,虽然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希望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浅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特色111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电影艺术概论 系别人文社科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王伟 指导教师王皎 2015年 6 月 10 日

浅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艺术特色 摘要: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电影中较为成功的作品,这部电影不仅在国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诸多奖项。那么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本文将对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获得张艺谋早期电影创作的成功之处,希望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可鉴之资。本文将首先从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叙事策略作为切入点,分析张艺谋独特的电影语言叙事特色以及在这部影片中反映出的女性文化视野。 关键词:电影语言叙事;女性文化视野;民俗画面象征手法 一、电影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电影里的颜色分色光与色素。色光主要是通过滤色片给整个镜头或镜头的某一局部加上一层颜色,另外一种颜色我们叫色素,就是被摄体本身的物质对光的接受所带来的颜色。《大红灯笼高高挂》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都是趋于青灰色的冷色调,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红色灯笼在此则显现出更加令人产生视觉冲击的色彩,并且贯穿整部电影,从而为观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也呼应了电影的片名《大红灯笼高高挂》,但是这高高悬挂在空中的大红灯笼并没有照亮这府院的生活,反而将其笼罩在一个更加畸形的社会体制之下。影片重点在揭示那个时代畸形的社会关系,进而揭示社会关系背后的社会悲剧,把故事讲清晰,抓人物刻画,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便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宗旨所在。 二、红色笼罩下的畸形人物性格 女主人公颂莲是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但是在继母的策划之下被迫无奈嫁人陈府,开始的颂莲是具有反抗精神的代表,与隐喻封建的陈家显得格格不入,但是经过时间积累,她终于还是向那畸形的制度俯首称臣。本片改编自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在影片的故事创作当中延续了原著中有关对于女性命运的探讨,在那个女性毫无地位的封建时代,影片把女主人公颂莲的心理变化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阐述了那个时代下女性命运最终走向悲剧的原因,这里既有大时代背景的可观原因,更多的也是女性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妥协。颂莲是新时代教育下的产物,在笼罩在封建旧制的陈府当中她的新思想也逐渐被取代,一个先进的进步女青年为了能够在这里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加入了这阴险的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

————————————————————————————————作者:————————————————————————————————日期: 2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一) 1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用于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的源母版和发行版制作、放映系统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当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用于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时,在符合本技术要求正文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本技术文件附录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要求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要求,然而,鼓励根据本技术要求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GB/T 19949.3-1996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 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2312 汉语字符集编码标准 ISO/IEC 14496-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ding of audio-visual objects ITU-R BS1196-1 Annex 2 Audio coding for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Annex 2 Digital Audio Compression (AC 3) Standard IEC 61937-3 Digital audio-Interface for non-linear PCM encoded audio bitstreams applying IEC 60958-Part 3:Non-linear PCM bitstreams according to the AC-3 format IEEE 802.3U CSMA/CD Access Method (802.3) USB Implementers Forum Inc. Universal Serial Bus Specification Revision 2.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 用于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等流动、非专业固定场所、放映银幕宽度为4.5~7米的数字电影放映系统。 3.2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母版 在电影后期制作阶段产生的,可用来转换成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的数字母版。 3.3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 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源母版的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加密并同声音一起打包后用于流动放映发行的电影数据文件。 4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示意图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分为影片发行版制作、发行和放映三部分。发行版制作部分主要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的制作、版权保护;发行部分主要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的传送与管理;放映部分主要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发行版的解密、放映,如图1所示:

浅谈中国电影文化

浅谈中国电影文化 当《捉妖记》狂赚20多亿票房,当《煎饼侠》一跃成为票房黑马,当《小时代》系列充斥各种纸醉金迷依然博得大众眼球,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的电影文化究竟从何处来,应该往何处去? 近年来,国家不断倡导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家的文化建设。而电影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其本质也是要呈现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而近年来国内电影的剑走偏锋,着实让我们该放慢脚步仔细思考以下电影的艺术性和价值性。 2010年1月,国家《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对电影产业提出具体规划。2015年11月,国务院通过《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成为电影业内热议话题。该草案的正式出台,足以看出国家对规范电影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为电影强国提供法制保障所做的努力。 那么,究竟目前我国电影文化的发展现状如何?我国电影文化软实力水平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事实上,我国电影文化的发展是处于一种矛盾尴尬的状态。一方面是电影作品数量的激增,另一方面是电影给中国观众及世界观众带来的文化冲击力作用反而越来越小,特别是对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观、意识形态及心理认同并没发挥出相应的重要作用。相反,在中国不断改革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观众离自己民族文化与民族性电影越来越远,而从美国好莱坞进口大片和娱乐片带给当下中国观众的影响更大,美国电影文化软实力在中国早已经全面着陆。中国观众大多数不喜欢观赏自己国家出产的影片,特别是占观影主体的年轻人都以国外影片作为首选片。中国观众的观影态度,似乎陷入了一种影视鉴赏怪圈。 首先,电影制作数量猛增而不代表电影软实力的增加。电影产量数字高,但质量匮乏,粗制滥造,再多的影片出产也是垃圾,与文化自身、文化软实力毫无关系,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中空状态。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现在主要依赖各个大导演的真实水平和才华。当下的中国电影创作过度娱乐化、题材同质化,因此中国电影需要补“文化”的课,这不仅仅是指电影表现的内容、传达的文化诉求,也是指整个电影文化生态的建设。 其次,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无法抵御美国电影文化软实力的强烈竞争。中国

中日韩电影文化的融合走向

中日韩电影文化的融合走向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韩在经济上的合作日益深入、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日韩在文化方面也出现了交流日益广泛、相互影响日益增长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全球化大气候影响下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中日韩三国共享儒家文化成果,文化相近、精神相通的结晶。电影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中日韩电影产业日益深入的合作加速了三国之间本已相互接近的电影文化的融合步伐。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共同体;电影;融合 一、中日韩电影的交流与合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日韩的电影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三国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与电影产业的合作日益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三国间的电影产业合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1987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日本电影开始进入中国。《追捕》、《望乡》、《幸福的黄手帕》、《远山的呼唤》等电影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战后日本的距离,让中国观众对日本电影文化有了初步了解。上世纪90年代,随

着各种家用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影视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观众欣赏到了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大量的韩国电影进入国内,其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电影,甚至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交流总是双向的,中国电影也逐渐进入到日韩观众的视野之中。上世纪90年代,《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为日韩观众了解中国电影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三国之间的电影产业由交流步入合作的新阶段,电影文化呈现出融合的走向。2002年,中日韩合拍电影《军火》。该片根据日本作家井上尚登的小说《T.R.Y》改编,以20世纪初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异国男人间的较量。该片是三国演员的首次合作。2004年,三国合拍影片《无极》,张东健、真田广之、谢霆锋、张柏芝、陈红、刘烨等三国影星齐聚。该片不俗的票房表现增强了中日韩电影产业进一步合作的信心。同年,中日韩共同投资三亿日元的动画影片《金玉凤凰》正式签约。该片首次集结了亚洲三大动画产业大国的各自优势,携手创作的同时也意味着将共享市场。《金玉凤凰》取材于中国藏族的民间传奇,导演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则共同发挥各自的技术强项,承担制作。2006年元旦,该片在中日韩三国同时上映。2006年12月7日,中日韩签署《电影技术交流与合作意向书》,标志着三国电影产业进入深度合作的新阶段。当年年底上映的《墨攻》为此做出了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篇: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本体界定 电影是一门技术——电影综合了图像技术、音响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等多种 技术手段。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了影像、文学、音乐、表演、科技、工业、商业、 社会科学等诸多特征的综合艺术。 电影是一种产业——电影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电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产品——看电影与阅读一本小说,听一场演唱会,看 一场魔术表演等等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感情、感想、感官方面的所得,都是一样的。 电影是一门学问——国内外有很多的高校都有专门研究电影的学科和专业 电影学。 二、电影的基本特性 1、时空与综合性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时空艺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魔术、杂技 第七艺术:电影也被称为“第七艺术”,是位列传统的文学、建筑、音乐、 绘画、雕塑和舞蹈之后一种新的艺术。 电影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时间与空间、技术与艺术、声音与画面、各种艺术 元素 2、逼真与假定性 逼真性的体现: (1)故事、逻辑性、情感要贴近真实的生活 (2)场景、道具、整体氛围要符合真实的年代 (3)演员的表演要真实可信 (4)特技的制作也要真实可信 假定性的体现:假定的时间、假定的空间、假定性不等于虚假性 3、造型与运动性:摄影机的运动、被拍对象的运动 4、商业与大众性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 电影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 电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求得高回报率 电影能够促成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电影的大众性体现:

电影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取得高票房 电影是大众欣赏的艺术而不是小众艺术 三、电影的媒介特质 1、光线 光源划分: (1)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2)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作用划分: (1)主光:照亮被摄主体的主要光线 (2)辅光:辅助照亮被摄主体阴影的光线 性质划分: (1)硬光:直射光,一般用作主光; (2)软光:散射光,一般用作辅光。 位置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2、构图 含义:构图指的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也就是画面中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 组合结构。 构图的基本元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 主体:画面表达的主要对像和主题思想,也是画面的构图中心,主体可以是 人或物,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陪体: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像,帮助表达主体的特性和 内涵。 3、色彩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相、色调、明度、纯度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4、声音 声音的种类:人声、音乐、音响 声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音乐在这里是为了 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声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 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声画对位: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 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四、电影的分类 四大类: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

艺术概论总结

1.艺术的本质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 2.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3.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4.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得反映 5.艺术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能动的社会反映6.“艺术生产“时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7.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8.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9.艺术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虚构的真实,创造的真实。 10.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1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 12.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时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 13.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审美上的关系

14.艺术特征1.审美特征艺术形象是艺术对象化的重要审美形式2.形象特征3.形式美的特征4.创造性特征5.情感特征6.交流特征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 一.艺术门类的划分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时间艺术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舞蹈杂技听觉艺术戏曲电影电视剧想象艺术主要指文学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综合艺术电影和电视剧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学、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 1.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2.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它的艺术形象具有立体性,是在三维空间展示出来的。

数字立体声电影院的技术要求

第四章数字立体声影院的技术要求 第一节电影厅的工艺要求 一、体形与尺度 就建筑平面而言,电影厅的体形设计大致可分为矩形、梯形(或扇形)、钟形、椭圆形和圆形五种类型。圆形与椭圆形多在同于特种电影上,(环幕、球幕等)椭圆型平面,尽管其最佳座位率要较其它形状平面略占优势,但由于它有大面积凹弧形墙面,易形成声聚焦,且由于结构复杂,投资较大,多不采用。由于矩形平面结构简单,建筑结构易于处理,声能分布比较均匀,在平行排列的多厅影院中,各厅排序方便,空间利用平高,采用最为普通。 电影院内观众厅的最大长度以不超过30m为宜,这是根据声音的特点来确定的。我们知道声音的速度约为340m/s,在30m的距离内声音的延迟时间不超过100ms。基本可满足主声道对环绕声道的声像定位的延迟时间,而且可有效避免后区观众观看电影时的声画不同步感觉。控制影厅长宽比例,应从影厅的最佳视听范围的占有率与最大面积利用率,这一对矛盾去寻找平衡,一般控制在1.5±0.2较为合适,例如30m长的电影厅,其宽度可在17m~23m之间选取。 根据电影厅的体型,长度与长宽比例,可将电影厅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其主要指标大致可见下表: 表1-4-1 电影观众厅尺寸、面积、容积与座位数 注:由于观众厅的高度对观众厅的容积影响较大,实际的电影厅中会与表中所列数据略有出入 二、银幕: 现代电影所追求的大视野视觉感受,要求银幕的画面应充满影厅前区,让观众身临其境。银幕的尺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决定了该影厅的工艺条件。因为,在一个体型、容积已确定的电影厅内,仅当银幕尺度确定后,方可计算出最近视距与视点高度,方可由银幕尺度,平均亮度、反射系数与放映距离计算出放映机的光通量与氙灯功率,方可作立体声声场的设计。 1、银幕宽度: 现代电影院所要求的开阔视觉效果与立体声声像效果,无一不要求有较宽银幕,目前所流行的Wall to Wall (墙到墙)的银幕宽度就是希望观众在观赏电影时,实现无遮挡的全景临场效果。在观众厅厅宽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两侧仅需留有0.5~1m的黑边框位置。 2、银幕高度: 由于不同制式银幕的高宽比不同,在银幕高度的设置上,也会因其高、宽比不同,而有不同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 中国现代电影,表面之下隐藏着表达中国传统特色的 象征指代,这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中国传统的文化 元素也是国外不可模仿的。中国电影的明天也会因为电影 本身增加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而更加辉煌。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舶来品,又是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 电影作为各国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 化的传播本身也镶嵌着现代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的融合,所以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什 么所谓“电影文化民族化的问题”,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个性可以在反映整体。 我个人认为,这也许在其他某些个案中是成立的,就现代电影艺术而言,这个理论是 不成立的。尤其是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的电影如果要在世界电影之林中站稳脚跟, 它就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在里面,更需要我们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在里面, 而这种符号最好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 电影的运用上,中国的导演表现出色,中国的现代电影中也出现了一大批好的具有极 强“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影,如《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甲方乙方》、《花样年华》、《三峡好人》、《无极》、《黄土地》等,这些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或直接或间接,或从色彩,或从场景,或从传 统理念,或从声音,或从民俗仪式,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光与色中的流露 1.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色彩中的感情流露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 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与观众的 交流、色彩的不断转变给观众的感受有时甚至超出某种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色彩在 电影作品中或隐或现地透露出来,给观众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中国传统中的红色, 它是中国喜庆和灵魂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的依恋是五千年文化中的经典。红 色在中国现代电影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化的元素,在现 代中国电影中导演们又赋予红新的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代表着封建社会中女人的不幸,《秋菊打官司》中成串的红辣椒代表着中国农村妇女的泼辣,《甲 方乙方》中的红棉袍表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禁锢思想,《黄河绝恋》中的红五星代表 着八路军顽强的精神.

中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中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 姓名:孔金娣 专业:10级土木四班 学号: 201001553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5000多年而不绝,就是因为悠久的文化从来没出现过断层,代代相传,并不断地继承、发展、完善、进步,文化是从过去千百年来人类总结出的生活经验,如果从出生就脱离了这些文化,重新创造就是一个很漫长的进程,汽车,手机,电视,带兵打仗的方法,美味的菜肴,或是电脑,楼房,更不用说股票,基金,人类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抵御外敌入侵的隐性力量与精神支柱.所以,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影视中的运用会不会对文化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语言艺术,是各种文化融合的产物.现代电影可以作为本民族文化的载体,一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去向世人表达并达到传播与发扬的目的. 对于传播的对象和受众,被传播的无论是物质形式的还是一种无形的信息概念,都需要以一种乐于且广泛的方式来传播.像文化的传播不是说教般的喋喋不休,而是吸引受众自己自身的去欣赏与体验其中并从中找到共鸣. 就目前的人民生活需要,影视等文化产业就是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很好的途径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 中国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个方面. 一、民俗学价值 最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通过观赏一部影片,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的民风和民俗。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两个倾向,一是眷恋故乡,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一是向往远方,对异域文化有特别的新鲜感。愈是民族的也愈是世界的,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影片往往容易得到各方的青睐,这也是中国影片屡获国际大奖的重要原因。而人们喜爱观赏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能经常地、直观地接触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了解世界各个民族的不同风情。

影视艺术概论试卷及答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影视艺术概论 一、填空(15分) 1、发明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构,制成了既可便捷地连续拍摄,又可放映的机器。1895年12月28日,在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2、电影的基本原理是和。电影的胚胎孕育于 其表现形式分别为和盛行于宋朝,成为时人重要的娱乐形式。 3、世界“电视之父”是美国人。1923年,成功制造了第一台电视传真机。1925年,英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雏形电视。1936年11月2日,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英国广播公司以一场场面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4、1926年10月,世界第一部有声片问世,期间加入了对白的影片。1935 年,美国马默里安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片。 5、1896年8月,在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的西洋影戏,是我国放映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在他创办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掀起了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的历史。 6、在默声电影时代,美国喜剧电影史上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喜剧大师是,将美国默片时代的表演艺术风格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作有。

二、名词解释(25分) 1、视觉暂留 2、左翼电影运动 3、景别 4、第五代导演 5、声画对位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0分) 1、查理卓别林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影视艺术的特征? 3、20世纪20年代,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片公司的创作成就及影响? 4、一代影后阮玲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及其意义? 四、论述题(20分) 1、简述世界电影发展史经历的几个阶段及阶段特征,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 代表作品? 2、简述中国电影史的发展阶段及阶段特征,并举例说明。 五、开放题(10分) 1、你都看了哪些影视作品?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作品,阐述你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并试着分析一下作品?

《电影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电影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学分和学时 2学分。40学时(学期课)。 二、二、授课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一年级。 三、三、教学目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课。教学目的主要如下: (1)(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电影106年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轨迹,提高电影文化水平, 能在中学胜任电影鉴赏类课教学,并能指导中学生开展影评活动。 (2)(2)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党的电影方针、政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之精髓,认真鉴别西方电影理论、思潮,取其精华,弃其 糟粕。 四、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1、课堂教学:32学时 2、2、课堂讨论:1次(2学时) 3、3、课外作业:2次 4、4、课后看片:不少于10部 5、5、课后辅导:每2周一次 6、6、复习测试:6学时 五、五、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课堂教学要精讲多问,运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学相长。 2、课外看经典影片、争议影片时,教师要随堂指导;看前有提示;看中有评点。 3、坚持质疑、答疑,每学期至少质疑每个学生一次;要求并检查学生写的看片笔记。 4、尽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尽快做出全课程的课件。 5、鼓励学生写小品、演小品、拍小品,鼓励每个班成立影评小组,多给报刊投稿。 六、六、考核方式 7、7、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40%。具体有课堂提问,作业,质疑,检查看片笔记,能在报刊发影评文章的,加分。具体形式由任课教师安排,每个学生应 有3次以上平时成绩。 2、期末测试:成绩占总成绩70——60%,考卷应由教研室统一命题,从题库中调一部 分,任课教师现出一部分。测试形式:闭卷、开卷均可。 七、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设置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了解电影艺术理论在艺术理论中的地位,和文学理论的关系。 一、一、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 二、二、电影理论应当进入高等师范大学课堂 三、三、学习《电影艺术概论》的目的 了解电影诞生及发展的历史 掌握电影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提高鉴赏、评论、创作电影作品的能力 培养电影教育、创作及理论人才 四、四、怎样学好《电影艺术概论》课 (1)了解电影是大众传播艺术,是舶来艺术 (2)要认真学习邓小平文化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党的电影方针和政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