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2011.5.20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 49-52:经济恢复调整 49—56:建立社会主义 53-56:三大改造

(过渡时期) 53:过渡时期总路线 53—57:一五计划

56年:八大: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任务——建设蓬勃开展

大跃进 56-66:全面建设 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

60:八字方针-62年国民经济好转

56-76:十年文革——阶级斗争——损失5000多亿 社会主义 农村 改革 -今:建设新时期 城市:国企—增强企业活力 开放:80年代:特区-城市-开发区-90年代: 浦东-21世纪:天津滨海新区;加入WTO

【二、本单元主干知识梳理】

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探索:过渡时期: 1949—1956年: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53-56年进

行了三大改造;年实施了一五计划:中国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作出了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1956-1966年:56年召开中共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8年出现“左”

倾错误:①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②大跃进(生产力);③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1959年至1961年的经济困难;1960年冬“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

文革十年:1966-1976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

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2)经验教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但不能照抄

照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要遵循

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加

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的、内容和特点?

(1)目的: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

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特点:生产关系的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改造生产关系和发

展生产力同时并举 三面 红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立 社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经济 腾飞 生活

巨变

3、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中心?从区域和行业的分布来看,与近代民族工业有何区别?(1)中心: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2)区域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一五计划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行业分布:民族工业主要发展轻工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目的、形式、实质?

(1)影响: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2)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3)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利用合作化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公私合营的方式。(4)实质: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5、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有何影响?

(1)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依据: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3)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即发展生产力。(5)影响:在八大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

6、大跃进有何后果?表现?产生原因?

(1)后果: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大炼钢铁为中心、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经济规律;急于求成等。

7、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特点、失误的原因?

(1)影响: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生产效率低下。(2)特点:一大二公、共产风、集体消费、集体耕作、半军事化管理等

(3)原因:“左”倾错误;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等。

8、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心?作用?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中心:调整

(3)作用:国民经济形势于1962年底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1)内容: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2)意义: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10、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目的?目标?实质?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原因:①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目的:解放生产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5)改革和发展的关系: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②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特征?意义?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2)特征——包产到户,自主生产经营

(3)作用: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性质?

(1)意义: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性质:调整产业结构。

13、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步骤?作用?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步骤:试点阶段(1978-1984),全面展开(1984-1992),深化阶段(1992-)(3)作用: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4、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会议、中心环节、目标?进一步深化的时间及会议、目标?

(1)全面展开: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进一步深化:1992年,十四大,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影响?

(1)过程: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1997年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21世纪初

(2

的进程;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

16、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①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②必要性:经济全球化趋势;克服计划体制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的需要③可能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7、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和意义?(1)史实:80年代:1980年起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辟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随后开放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角区等为沿海经济开发区。90年代以来,开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进入21世纪,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制度性开放的新阶段,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加适

应经济和科技发展全球化的趋势。

(2)结果(或特点):逐步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再到内地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①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趋势。②打开了对外交流和贸易的新局面,加快了现代化建设进程,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物质文化水平。

18、经济特区“特”在哪里?开发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这些地区?(1)“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2)目的: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选址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中国对外开放的决策。②临近港澳台,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口。③是著名的侨乡,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19、我国加入WTO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1)时间:2001年12月

(2)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台阶;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用;③同时也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④机遇和挑战并存。

20、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途径有哪些?趋势(特点)?21世纪城市化的目标是什么?(1)途径:乡镇企业、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农民进城务工等

(2)趋势(特点):城市区域化

(3)目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 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形成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① 分散性和封闭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特点 ②先进性与落后性并存:精耕细作,技术先进,但无革命性突破 ③脆弱性:规模小,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 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③小农经济封建政府主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④随着农民战争爆发和王朝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 个新的轮回 ①灾荒瘟疫 ② 封建政府沉重赋税、徭役 ③社会的动荡与土地兼并 地位和影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使中国古代农业发达, 这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文明的萌发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无法 扩大再生产,它的牢固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封建 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小 农经济 有利因素 不利因 艰难成长

经营形态演变发展过程及成就 夏商西周 官营手工业春秋战国 汉武以后中国古代手工业 产生并由官府垄断继续发展 盐铁及铸钱等官办经营方式 政府直 接经 营、集 中、大 作坊生 产 生产目的性质和特点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出现发展 受摧残恢 复和发展 民间私 人经营 元朝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 纺织技术 明中叶后 民营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主导地位 使用花楼机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雇佣关 系),清继续发展 农户体 产,作为 副业 供军队和官 府贵族生 活使用,不 在市场流通 供民间消 费,作为商 品在市场流 通 供家庭消费 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 卖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 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 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 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 领先,享誉全球 美,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 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 居上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 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 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 要因素 地域分布广、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②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明中后期逐渐占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领先于世界,享誉全球⑥ 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①地 美,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条 件:商人资金充足,自由劳动力增加标志—时间:地区:发展状况: —明朝中后期的棉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带有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明 中后期江南地区 期后中朝明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 发期清 展有朝 所前 ①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 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生产者成为资本家②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生产 暑袜。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商人成为资本家 ③广东罗定的冶铁和佛山铁器制造业也出现雇佣关系 原因:a、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提供了基础,特别是 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的发展b、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表现:手工工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工更细;雇工数量更多;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实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机户雇佣机工、店主雇佣居民),这种雇佣关系的实质就是商品货币关系 特点: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1、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束缚着新的生产力发展。其一是农民受到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购买力小,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市场小)。其特二是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盖房买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资本少)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和实行闭关政策(妨碍市场扩大和资本积累)传统文化以孔孟之道、纲常名教为核心,斥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排斥西学等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商业竞争的限制货币制度的落后与混乱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明清社会生产力虽已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但还不足以瓦解封建的自然经济和腐朽的封建制度 原因 2 、 3、 4、 5、 6、 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 中国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地位影响2 、发展缓慢,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 3、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在经济上的体现,为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课标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欲穷.(qióng)千里目 更上一层. (céng)楼 瀑.(pù)布 前川.(chu ān) 手臂. (bì) 尤.(yóu)其 天都峰.(f ēng) 环绕. (rào) 名胜.(shèng)古迹 轻纱.(sh ā) 仙境. (jìng) 展.(zh ǎn )现 新疆.(ji āng) 盛产. (ch ǎn) 山坡.(p ō ) 梯.(t ī)田 城.(chéng)市. (shì) 二、易写错的字 川:第一笔是撇,中间一竖短。 挂:右面是两个“土”字,是五画。 每:第二笔横短,第五笔横长。 闪:第一笔是点。 迹:半包围结构,“辶”拖住上面的部分。 市:点在竖中线上,横宜长。 三、会写词语 大楼 白衣依山尽 一层 日照 香炉 烟云 挂画 大川 南部 那些 巨石 一位 每当 升起 金光闪闪 天狗 名胜古迹 中央 美丽 中华 展现 披上 一份 山坡 梯田 客人 收下 城市 利用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望—看好像—仿佛秀丽—秀美 神奇—奇妙闻名—著名陡峭—峻俏 奇形怪状—千奇百怪闻名中外—举世闻名清晰—清楚环绕—围绕展现—展示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盛产—生产茂密—繁茂喜爱—喜欢有名——著名展开—伸展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热情—盛情 七、反义词

前—后直—弯陡峭—平坦升起—落下 闻名中外—默默无闻清晰—模糊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喜欢—讨厌美丽—丑陋 茂密—稀疏 八、词语搭配 (陡峭)(翻滚) (奇形怪状)的岩石 (金光闪闪) (闻名中外)的黄山 (碧绿)的湖水 (美丽)的小岛(圆圆)的太阳 (弯弯)的月亮(薄薄)的雾 (点点)的灯光(蒙蒙)的细雨 (茂密)的枝叶(绿色)的凉棚 (热情好客)的老乡(成串)的葡萄 九、词语归类 1.AABB式的词语: 隐隐约约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左左右右高高低低干干净净2.描含有数字的成语: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九牛二虎四面八方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谭你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上一些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组成: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的。小数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例如: 二、小数的意义 1、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①、一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十

分之一 ②、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③、三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几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数位顺序表

①、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 ②、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③、在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它与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个)之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温馨提示: ①、在整数中,每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无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 ②、在小数中,小数部分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出来; ③、读小数时数字要大写,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 ④、小数部分不能按整数部分的读法读。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后项不能是零。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 再进行化简:例如:6 1 :9 2=(6 1 ×18):(9 2 ×18)=3:4 也可以用:4:3432 9 619261== ?=÷ 15:815 8 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 得到甲∶乙∶丙=10∶12∶9。 5、() 210 3615()24()()43:2+=+=÷=÷=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 1.目的不同。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结果不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 3.读法不同。如6:4求比值是6:4=6÷4=4 6=2 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6:4=6÷4=4 6 =2 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 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名师课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字音精讲 1、易读错的字 昆(kūn)虫建(jiàn)成大概(gài)阻(zǔ)力包括(kuò)超(chāo)过跨(kuà)进检查(chá)蜜蜂(fēng)水缸(gāng)一副(fù)腹(fù)部内(nèi)容干燥(zào)灼(zhuó)伤适(shì)宜万寿(shòu)菊展示(shì)组(zǔ)成芬(fēn)芳吻(wěn)合苏醒(xǐng)强(qiáng)烈 2、易混淆的多音字 尽背钻斗闷háo(号叫) pián(便宜) zhǒng(种子) dū(首都)号便种都hào(记号) biàn(便利) zhòng(种花) dōu(都是)3、易写错的字 建:部首是“廴”; 跨:左右结构,左边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醒:左右结构,部首是“酉”; 辨:左右都是“辛”,左边“辛”最后一笔是撇,右边“辛”最后一笔是竖; 知识点二:字形精讲 1、形近字 捡(捡东西)搏(搏斗)蜂(蜜蜂)副(一副手套)复(复习)校(学校)检(检查)博(博学)锋(锋利)幅(一幅画)腹(腹部)校(校正)芳(芬芳)密(秘密)纷(纷飞)辫(辫子)涂(涂色)组(组长)方(方正)蜜(蜜蜂)吩(吩咐)辩(争辩)途(路途)阻(阻力)

2、词语听写 温度湿度光照气温长期时钟艳丽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跨步景物陌生记号尽管迷失确确实实花粉本能听说将近亲眼能力公里几乎记忆争奇斗艳芬芳内部醒来苏醒万寿菊强大展示昆虫修建组成迷人留心笑脸开放睡莲欣然含笑 3、近义词 喜欢——喜爱激烈——剧烈舒展——展开推测——推断大致——大概适宜——适合陆续——连续娇嫩——柔嫩艳丽——亮丽快乐——快活淡雅——素雅灼伤——烧伤超常——超凡辨认——辨别包括——包含寻找——寻觅证实——证明大概——可能空隙——间隙透明——透亮安静——清静确确实实——的的确确 3、反义词 减少——增加遥远——附近准确——含糊透明——浑浊安静——喧哗 细长——粗短末端——开端快乐——痛苦艳丽——素雅干燥——潮湿 怒放——凋零舒展——收缩苏醒——昏迷陆续——中断超常——一般 陌生——熟悉逆风——顺风 4、词语搭配 (1)形容词搭配: 形容词+ 名词:(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密切)的关系 (美丽)的笑脸(又大又娇嫩)的花瓣(淡雅)的花蕾(陌生)的景物 (超常)的记忆力(遥远)的家(安静)的角落(细长)的脚(圆圆)的卵(小小)的虾 形容词+ 动词:(准确无误)的回到了家 (2)动词搭配:留心(观察)欣然(怒放)(辨认)方向(减少)阻力 (跨进)家门(检查)蜂窝(刮起)了狂风(迷失)方向 5、词语归类 (1)描写花的词语: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亭亭玉立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含苞待放(2)AABB 式词语:确确实实真真切切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整整齐齐

北师大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郑国渠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 第3课 享誉世界的手工业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古代手工业经营模式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 元朝—青花瓷; 明朝—彩瓷 第4课 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商业产生 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 二、唐宋元商业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演变 冶金 瓷 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头颈(jǐnɡ)郑(zhènɡ)重厉(lì)声京剧( jù)一日三餐(cān)倘(tǎnɡ)若 饮(yǐn)食侍(shì)候脾(pí)气蹲(dūn)着供(gōng)养邻(lín)居 引吭(háng)狂吠(fèi)一丝不苟(gǒu)腔(qiānɡ)调掂(diān)量涟漪(l iányī) 无忧无虑(lǜ)属(shǔ)于主宰(zǎi)性格(xìnɡɡé)任凭(pínɡ)贪(tān)玩

尽职(zhí)抓痒(yǎnɡ)稿(ɡǎo)纸踩(cǎi)印梅(méi)花毒蛇(shé) 跌(diē)倒撞(zh uànɡ)疼开辟(pì)乖(ɡuāi)巧淘( táo)气生气勃(bó)勃 如怨(yuàn)如诉反抗(kànɡ)侮(wǔ)辱成绩( jì)凄(qī)惨慈( cí)爱辛(xī)苦 二、多音字 将(jiàng iāng)看(kànkān)吭(hángkēng)调(diàotiáo)角 (juéjiǎo)扇(shànshān)

咽(yānyàn yè)率(shuàilǜ)折(shézhē zhé)屏(bǐnɡpínɡ)恶(ěwù ě)差(chàchā chāi cī) 教(jiāojiào)了(leliǎo) 三、近义词 严肃——严厉譬如——比如从容——镇静侍候——侍奉高傲——傲慢郑重——庄重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局促不安——忐忑不安姿势——姿态攀谈——交谈掂量——斟酌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性格——性情开辟——开拓温柔——温 顺凝视——注视

淘气——顽皮生气勃勃——生机勃勃讨厌——厌恶成绩——成果警戒——戒备 尖锐——尖利凄惨——悲惨慈爱——仁慈 四、反义词 奢侈——俭朴从容——慌张高傲——谦卑郑重——轻率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局促不安——从容不迫凌乱——整齐慢条斯理——匆匆忙忙无忧无虑——忧心忡忡 耀武扬威——垂头丧气偷偷摸摸——光明正大老实——狡猾温柔——粗暴丰富——单调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知识总结(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重大成就,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 1、内容:一化三改造(一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实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三、“一五计划”: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 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是建立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建设的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 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4、“一五计划”的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五、★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2、内容:(1)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六、《论十大关系》(1956年9月):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 题的是。 七、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9月 2、背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国内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三大改造的完成; (2)国内主要矛盾:即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 3、内容: (1)★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先 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4、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 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八、“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 2、大跃进: (1)表现: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高指标——完全违反客观经济 规律。 (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内容: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2)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4、★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5、后果: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 年经济困难。 6、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 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 比例。 7、1966年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有: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经济建设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革”动乱海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九、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1973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复苏。原因是: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 调整国民经济。 2、1975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是:迅速回升。原因是: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 全面整顿的思想。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 十、★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13 课威尼斯商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 e隐癖p i性簌簌s u 庖p ao代中流砥d i柱诉讼s b ng 2.解释下面词语。 (1) 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 (2) 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3)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4) 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5) 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上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 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主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 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行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称谓)。 2.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着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阻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第14 课变脸】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 i b a睡眼惺忪x i ng s o ng打鼾h a n徘徊p a i hu a i阴霾m ai 2.解释下列词语。 (1)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 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3)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 亲亲热热贴胸怀。舍 不得这份情啊! 割不断这般爱! 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 2?我比男娃子更勤快,能干粗活能挑抬。下河帮你洗铺盖,煮饭帮你劈干柴…… 三、文学(文体) 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 .《变脸》作者是魏明伦。 2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3?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4?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5?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6?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7?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9?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天天向上学堂专业托管式教育关注孩子习惯和成长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生字 役(战役)硝(硝烟)谊(友谊)谣(歌谣)噩(噩耗)嫂(大嫂) 鬓(两鬓)疙(疙瘩)咆(咆哮)狞(狞笑)肆(放肆)祭(祭奠) 二、重点词语 战役暂时雪中送炭阻击噩耗同归于尽喜出望外热气腾腾弥漫无边无涯收敛奄奄一息抽噎咆哮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呻吟祭奠迫不及待下旬募捐水泵筹齐一声不吭颠簸羞涩簇拥 三、词语拓展 无…无…式词语:无边无涯无影无踪无缘无故无穷无尽 含有“不”字的成语:势不可当势不两立视而不见手不释卷 一…不…式词语:一声不吭一言不发一字不漏一钱不值一毛不拔 四、多音字 泊po(湖泊)bo(停泊)折zhe(折断)she(折本) 发fa(发现)fa(头发)没mei(没有)mo(淹没) 兴xing(兴奋)xing(高兴)鲜xian(鲜艳)xian(朝鲜) 五、近义词 忘怀——忘却战役——战争情谊——友谊刚强——坚强看守——看管焦急——焦虑 崎岖——坎坷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喜出望外——欣喜若康安顿——安排 弥漫——充满严厉——严峻咆哮——怒吼惊慌——惶恐拥戴——拥护放肆——放纵 干净——洁净请求——恳求爽快——爽直奖励——嘉奖募捐——捐献兴奋——高兴 感动——激动艰巨——艰难 六、反义词 雪中送炭——雪上加霜刚强——软弱崎岖——平坦黎明——黄昏惊慌——镇静 沙哑——清脆放肆——约束干净——肮脏严厉——慈祥饱满——干瘪粗糙——细腻 污染——净化奖励——处分兴奋——忧伤困难——容易放弃——坚持坚定——动摇 热烈——冷淡 七、课文内容 《再见了,亲人》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金色的鱼钩》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桥》为什么以“桥”为题?【桥挽救了村民们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八、需背诵内容 日积月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的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通读课本内内容,并且学会总结,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一)必要性(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二)可能性(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发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世界市场形成):加强了欧洲同亚、非、拉经济和贸易联系; 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9、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探险家们具有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但掠夺行为给殖民地人们带来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要点 “斯大林模式” 主要表现: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基金);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知识 点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分类:按国家性质划分,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1)主权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和生命和灵魂 2)国家主权的特性: 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两者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者紧密结 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权利: 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3)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5、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 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 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3、分类:以主体为标准,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 以地理范围为标准,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以职能为标准,分为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 4、作用: 1)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 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b、协调 国际政治、经济关系;c、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一】高考必备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强调“为了什么”)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掀起“寻金热”。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控制商路造成的商业危机。 思想因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传播天主教的狂热情绪。 条件:(强调“有了什么”)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天文地理知识的提高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 【二】历史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四位航海家 (1)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1488年 (2)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 (3)达伽马:直通印度1498年 (4)麦哲伦:环球航行1522年 【三】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这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商业革命的涵义: ①贸易范围扩大,市场扩大(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市场联系

在一起); ②商业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商品种类增多; ④特权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建立,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价格革命的涵义: ①大量金银流入西欧,金银贬值,物价猛涨; ②加速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殖民扩张的序幕。 (4)新航路的开辟,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地圆学说、文艺复兴运动、自然科学发展起来 (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六】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七】有关市的发展: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重点词汇】 1.humorous adj.有幽默感的; humor n. 幽默 2. silent adj.沉默的;silence n.沉默in silence 保持沉默 3.helpful adj. 有帮助的help n. v. help sb (to) do sth. helper n. 帮手 4. score n &v.得分,进球。 5. interview v &n. 面试,采访;inerviewer 采访者;主持面试者 6. dare v. 敢于;胆敢; 7.private adj. 私人的,私密的。privacy n.隐私 8.require v.需要;要求; 9. European adj.欧洲的;Europe n. 欧洲 a Europe country 10. British adj.英国的;Britain n.英国 11.speech n. 讲话;发言;speak v.spoke过去式spoken过去分词 12. influence n &v影响;have an influence on对…有影响 influential adj有影响的 13. proud adj. 自豪的,骄傲的;be proud of 为感到自豪 pride n 骄傲take pride in 为感到自豪 16. seldom adv. 不常,很少;= hardly = scarcely 17. fail v. 不及格,失败;failure n.失败 反:succeed v. 成功success n.成功 fail to do sth. 未能做某事succeed (in) doing sth. 成功做某事 fail (in) the examination考试不及格 18. general adj. 普通的,常规的;n.将军in general 总体而言 19. introduction n.介绍;introduce v.介绍 introduce sb. to sb. 把某人介绍给某人 20.Appearance: 表达外貌的词 tall, short, fat, thin, young, old, straight hair, curly hair, long hair, short hair, medium build, medium hight 21.Personality: 表达性格的词 outgoing, serious, funny, smart, friendly, shy, unfriendly, quiet happy, 22.u sed to 过去常常,以前常常情态动词 used to + 动词原形 表示过去的习惯或过去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已 经不再存在)。只有一种式,即过去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句式:肯定句: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否定句:I didn’t use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疑问句:Did you afraid of the dark? 答语:Yes, I did. No, I didn’t. be used to do sth 表示“被用来做某事”,是被动结构,强调主语是动词use 的承受者。 Stamps can be used to send letters. 邮票可用来寄信。 be used to doing sth 意为“习惯于做某事”,其中to是介词,后须接名词或动词-ing形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P5 (1)原始阶段采用“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附: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影响: 提高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飞跃性提高。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P6 (1)商周:井田制,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3)战国以后: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土地较少 (4)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附一:战国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土地制度: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④君主土地私有制 附二:土地兼并问题 P6 (1)产生原因: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 ②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 ③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 ④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 ⑤(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 (2)危害:①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③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 ④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 (3)解决方案:①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 ②民众暴动:提出均田口号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战国以后): (1)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 (2)以鉄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3)主导的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