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老子》二章复习要点归纳

一、作者与出处及实词(见教材上的注释和课后积累二)

二、中心把握:

第一章讲述了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道理,重在治国。具体来说由事物间的相互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给人的启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加入自己的意志和私欲。只有“不辞”、“不有”、“不恃”、“不居”,才能得到“不去”的结果。这种“成功不居”的不争思想,有利于治国。

第二章论述的是个人品行修养,重在身。有自知之明,自胜之强,就成为更高的修养标准。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是成熟人格的表现。

三、文本探究“”

1、读第一章时,是否发现这一章的规律?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这些都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方面。

2、它们之间除了完全对立之外,还有什么内在联系?

在相互对立中互相依赖,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

3、这种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规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切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

4、课文中的哪几句话可以做它的佐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论语》的“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老子》中提及到“圣人”,何谓“圣人”呢?

指的是悟“道”者,以“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人,也有人认为“圣人”指的是统治者。

6、“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

不是。指的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就是“我不特别想怎么样”。然后实行不言的教化,不发号施令。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不要肆意妄为,让百姓自化、自正、自富,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否则,就会招致反抗,引起天下大乱。

7、第一章对你的修身为人有哪些指导?

抛弃私欲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

8、第二章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

如“自知之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因为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一个人心中的自己,跟别人所看到的自己,常常有差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扬并没有得意忘形,亲见徐公后他幡然醒悟,他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

9、古人认为“死而不亡”这与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寿”的观点是否一致?

不一致。老子主张的“死而不亡者寿”指的是身虽死而精神犹存

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死而不亡”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精神长存,足够后人敬仰和效法;二是回归于“道”,也就是永不消逝。这与古人祭拜祖先灵魂是不同的。

10、“知足者富”中的“富”有何深刻含义?

道家的“富”不是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万贯家财,它指的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弃私心杂念。真正能抛弃私欲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头脑中不去妄想得到什么,无所谓得到和失去,自然我们就无所有也无所不有,也就是真正的“富”了。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总结考试说明版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1、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 相互转化 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P、Ca、I 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生理盐水 1、无机盐功能生命活动: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太低,就会出现抽搐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单糖动植物都有) 2、糖的分类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动物二糖:乳糖 植物多糖:纤维素、淀粉;动物多糖: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脂肪:储能 2、脂质分类类脂:磷脂膜结构基本骨架 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VD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写出通式 肽键:-CO-NH-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组成成分:肌肉 催化作用:酶 蛋白质功能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 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激素) 免疫作用:抗体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相关计算蛋白质分子量=N*a-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写出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五碳糖 A、T、G、C 脱氧核苷酸→DNA 磷酸核苷酸 含N碱基 A、U、G、C 核糖核苷酸→RNA 3、DNA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DNA 转录RNA翻译蛋白质 (6:3:1) 解旋三种RNA参与

非细胞生物:病毒 代表: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4、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壁:肽聚糖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细胞生物核区:无成型的细胞核 代表:除蓝藻之外的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 真核生物真菌(单细胞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无核膜核仁)→有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也不进行减数分裂→不遵循三大规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 组成成分:蛋白质、磷脂、糖蛋白(识别、信息传递等) 结构特点:流动性体现:动物细胞膜内陷,受精作用,细胞工程,内吞外排 5、细胞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取决于蛋白质) 体现:海水淡化、污水净化 出入C膜: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5、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内质网运输加工高尔基体加工成熟蛋白质胞外 6 能产生水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7、连续有丝分裂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癌细胞、部分干细胞

公共基础知识之简答题汇总

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答:在哲学研究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重大的基本问题,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先谁后,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质、本原。二是,精神和物质之间有无同一性,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个问题上,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辩证法的观点,他把世界看作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永恒发展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是由内部矛盾推动而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另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的各种现象看作是各自孤立、静止不变的东西,认为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不会发展的,有变化也只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认为这种变化纯粹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3、“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得我们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充分反映时代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要努力适应时代的需要,及时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课题。其次,与时俱进必须把握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前提。所谓创新决不是主观任意的创造,而是符合严格的科学性要求的创造性活动。就社会领域内的创新活动来说,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就是要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在新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和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规律。再次,与时俱进必须富于创造性。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出新的东西。 4. 怎么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唯一性: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辨证统一性: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实质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5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交互作用,引起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推动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 什么叫实是求是?

地图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第一章 1、地图的基本特征 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地图的数学法则 解决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之间的矛盾。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地图的综合法则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象与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地图内容的综合法则包括:1)地图内容的符号化;2)地图内容的选取、化简、概括。另,我们把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统称为综合法则。 制图综合形成地图经过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从地理信息形成地图信息的过程就是地图概括。 3)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模型—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作为客观世界模型的特性,并且,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4)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性以及地理信息的多维动态特性。 地图信息是由它所描述的对象的空间、时间、属性三元素构成的信息元组。 2、地图定义: 地图是根据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由数学方法确定的构成地图数学基础的数学法则和构成地图内容地理基础的综合法则记录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载体,是传递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工具,它能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多维信息、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和制约及其在时空中的变化和发展。 3、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构成要素) 1)数学要素包括与地图投影有关的坐标网(平面直角坐标网(方里网、公里网)、地理坐 标网(经纬网))、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基本要素 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图上线段与该线段在椭球面上的平面投影的长度之比。 表达方式: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 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GPS(卫星定位)等级点、独立天文点等。 2)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是用地图符号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以及其他要 素的总称。----主要组成部分 3)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和参考资料。 读图工具包括图例、图解比例尺、坡度尺、三北方向图(真北、磁北、坐标北)、图幅接合表、政治行政区划略图等内容。 4)补充说明 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坐标系、高程系、资料说明和资料略图等。 4、地图的分类 1)按地图主题(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比例尺分为:普通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将其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地形图按比例分为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于或等于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0万)和小比例

高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集 1、 常用数集的符号: (1)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通常简称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全体整数的集合通常称作整数集,记作Z (4)全体有理数的集合通常简称有理数集,记作Q (5)全体实数的集合通常简称实数集,记作R (6)复数集合计作C (7)属于∈,不属于?,并集?,交集?,真包含?,被真包含?,包含?,被包含?,不包含?,空集? 2、 集合部分 (1)集合的三个特性:无序性、确定性、互异性 (2)集合的分类:按元素的个数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按元素的性质可分为数集和点集等 (3)集合的表示法:举例法、描述法、图示法 (4)集合的运算: ①n 元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②交集:=?B A {x/x A ∈且x B ∈} ③并集:A ∪B={x|x ∈A 或x ∈B} ④补集:CuA={x/A x ?且x ?}(其中A ? ) (5)集合中常用的运算性质: C B B A ??,,则A=B ; C,B B,A ??则C A ?; A A A =?, ?=??A ; A A A =? A B B A ?=? A A =??; ?A CuA=? A ?CuA=U B A A B A ??=? A B A B A ??=? A ??且?≠A ,则A ?? 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属于与不属于,分别用符号∈与?表示,注意区分0和? 3、 简易逻辑部分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分为: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和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的命题组成的命题) (2)逻辑连接词:且、或、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连接词。 (3)复合命题的真值表 p q ?p q p ∨ q p ∧ 真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法理 ●法的概念: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由国家制定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法的特征:1、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2、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3、以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4、规定权利和义务 ●法的本质: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 法的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法律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 ●法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 ●法对微观经济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哦的各种纠纷,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 ●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受政治制约(政治关系发展、整体改革、政治活动的内容),法服务于政治(调节阶级间、阶级内关系,维护社会关系、社会秩序;打击制裁违法犯罪,调整公共事务关系,维护公共秩序) ●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相同点(内容实质方面联系):阶级本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经济基础、社会目标等 区别:意志属性、规范形式、调整范围(不尽同)、实施方式、稳定性程序化程度 ●法与党的政策相互作用: 一、法的制定:1、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2、发将政策转为形式合理效力普遍的行为规范 二.发的实施:1、政策变法,使正统,又反之约束政治活动 2、法的实施借助政策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民主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律规范的形式上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门和地方政府)。 ●宪法: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全国范围内生效;规范性法律文件 ●行政法规: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根据为宪法、法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的也属于发的渊源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所在市、国批的较大市),适用本地方。 ●规章:1、部门规章:指由国务院各部委+中银+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为:宪法、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 2、地方规章:政府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的较大市)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区域内生效 ●特别行政区法: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国际条约:与民法规定不同的,适用国际条约,但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关系三要素(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客体(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物、精神产品、人身、行为)、内容(权利义务) ●权利能力:能够才加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能力; 行为能力:法律关系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必须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无法谈行为能力。 ●法人的权利能力:生于成立,终于解体 公民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自然人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分为:完全、限制、无行为能力人

地图学复习资料整理

地图定义及编号 地图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说明注记。 地图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普通地图上人文社会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3.地图有两种分幅形式,即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 矩形分幅 优点:①图幅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 ②各图幅面面积相对平衡,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 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的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较大。 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图廓由经纬线构成。 优点:图幅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可分多次投影,变形小。 缺点:①经纬线被描写成曲线时,图幅的拼接不方便; ②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利于纸张的使用和印制; 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的完整性。 4.地图的编号:常见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式、行列式、行列—自然序数式等。 ①自然序数编号法:将分幅地图按自然序数编号。小区域的分幅地图或挂图(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等)常用这种方法编号。 ②行列式编号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行和列,并相应的按数字或字母顺序编上号码,行和列号码的组合即为编号,大区域的分幅地图用此编号法。 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它是行列式和自然序数式相结合的编号方法。世界各国的地形

图多采用此方式编号,即在行列式编号的基础上,用自然序数或字母代表详细划分的较大比例尺地图的代码,两者结合构成分幅图的编号。 采用行列式编号: 行:从赤道起,纬度每4°为一行至南北纬88°各为22横行,用罗马字母A,B,C,……V 表示, 行号前分别冠以N和S,区别北半球和南半球; 列:180°经线起算,自西向东6°为一纵列,60纵列,用1,2,3,…60表示。“行号——列号”相结合,即为该图编号: Eg.北京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编号为NJ—50。 地图投影及应用 1.按投影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 2.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椭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 3.根据投影变形特征可分为: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个方向线间的夹角与地球椭球面上相应两方向间的夹角相等,即角度投影变形ω=0 等积投影是以破坏图形的相似性来保持面积上的相等,因此等积投影的角度变形大。 任意投影既不是等角投影,也不是等积投影,是角度、面积和长度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一种投影。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 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 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 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 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 象处理; (3) 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 本质的特征; (4)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 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 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 )向量表示;(b )矩阵表示;(c )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 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 应为非负值 ② 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地图学考试总结

1.珠穆朗玛05年高度8844.43米 2.高程控制点起算面: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大地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3.椭球体三要素:长轴a(赤道半径),短轴b(极半径),椭球的扁率f。 地面点位用地理坐标表示为:经度纬度。 4.1杰出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倡导计里画方的方法。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编制了“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20 幅,是当时最好的全国地图。制作地形立体模型,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了磁针偏角现象。 2托勒密世界地图:他在前人科学成就基础上完成的巨著《地理学指南》,事实上就是一部关于数学制图方法和测绘资料的汇编,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集雏形。她采用了新的经纬线网,创造了两种新的世界地图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托勒密的地图是西方古代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3墨卡托世界地图:于1538年绘制了第一张世界地图,这是从北极的角度俯视绘制而成。用地图集的形式,分别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地图发展成就。用等角圆柱投影编制世界地图,在航海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一直延续至今,他的地图集是当时欧洲发展的里程碑。 4沈括:编制了天下州县图 5裴秀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形图编绘的理论基础,托勒密成为西方古代地形图编绘的代表 5.地图的数学要素: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 6.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 数字式比例尺:如1:10000 文字式比例尺:如百万分之一 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分比例尺,复式比例尺。 假如:实地直线长度2千米,在1:2.5万的地图上相当于直线8厘米 7.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性:1经线都是等长的大圆线,收敛于两极点,纬差相等的经线长度相等;2纬线都是垂直于经线的圆,周长以赤道最大,向高纬逐渐缩小,至两极缩为一点。纬圈相互平行,同一纬圈上,经差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3经纬线相互正交。每两条纬线间等经差的球面梯形,形状相同,面积相等。每两条经线间等纬差的球面梯形,由低纬向高纬缩小。 8.地图投影变形:长度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 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1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无角度变形,ω=0,a=b,θ=90°,m=n,p=ab=mn,面积变形大) 适用于对方向精度要求高的交通图、洋流图、风向图等 2等积投影:无面积变形,Vp=0,P=1,ab=1 3任意投影:在主方向之一上没有长度变形的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角度变形小于等积投影,面积变形小于等角投影 在任何投影图上,均存在着长度变形,长度变形是影响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的因素 在等积投影上不能保持等角特性,在等角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特性,在任意投影上不能保持等积和等角的特性。 等积投影的形状变化比其它投影大,等角投影的面积变形比其它投影大。 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称为角度变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 1、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2、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1)可行性;(2)确定性(3)有穷性(4)拥有足够的情报。 3、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4、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5、基本运算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6、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7、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8、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9、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10、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1、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2、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3、线性结构条件:(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是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2、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3、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4、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栈和队列 1、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 表示栈底。 2、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3、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 指针指向队头。 4、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线性链表

现代地图学重点和考点概括word精品

各章的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结合你对现代地图和地图学理解,谈谈它与你所学专业有什么关系?2.未来地图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请描述你想象中的未来地图是什么样子?第二章: 1.自然球体、大地球体和旋转椭球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空间参照系都有哪几种类型? 3.什么叫椭球体定位? 4.地图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5.叙述传统实测成图法的一般过程。说明每一过程完成的主要成果。 6.数字测绘成图法可有几种成图的类型?请简述其一般过程。第三章: 1.简要说明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进行比较,观察经纬线网和大陆轮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地图投影的变形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长度变形是主要的?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那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5.简要说明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和圆柱投影的投影特点。 6.墨卡托投影有何特点?为什么航海图和航空图选用此种投影? 7.我国地形图都选用哪几种投影?说明它们的投影原理。 8.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变形分布规律。为什么要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说明6°带和3 带的分带规定。 9.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系统的特点和坐标值的表示方法。 10.说明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概念,为什么要换带? 11.高斯-克吕格投影换带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每种换带方法原理。第四章: 1.什么是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2.按空间分布特征和比例关系,地图符号各分为哪几类?各类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按符号表示的维数和表示内容的动静状态进行分类?请说出这两种分类的各 4. 种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有哪些?其视觉感受效果是什么? 6.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点状、线状、面状符号的设计? 7.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 8.地图上可以进行哪些色彩的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进行色彩的调和? 9.地图注记的作用是什么?地图注记分为哪几种?能表达地理事物的那些特征? 10.如何运用地图注记来说明地物的类别、意义和重要程度? 11.地图上注记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第五章: 1.简述地图概括的目标、任务、实质和方法。 2.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影响地图概括的根本因素与主导因素? 3.简述地图内容选取、概括和图形简化的基本方法。 4.什么是地形图?什么是地理图?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各有哪些特点? 5.结合你所了解的实例,说明各类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理图的用途及其差异。 6.什么叫水系?地形图上要反映水系的哪些内容?其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7.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那几种?哪种方法是基本的?为什么? 8.等高线具有哪些特性和类型? 9.绘图并简要说明各类基本地貌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及其特点。 10.在普通地图上对于居民点主要反映那些特征?是如何表现的? 11.举例说明各种点状、线状、面状、片状和动态分布事象应采用的表示方法。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期末复习要点及复习总结

————————————————————————————————作者:————————————————————————————————日期:

八年级下册复习要点 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广漠.( ) 瞥.见( ) 滞.留( ) 禁锢.( ) 炽.热( ) 罪孽.( ) 胆怯.( ) 翡.翠( ) 混淆.( ) 弥.漫( ) 茁.壮( ) 炮.制( ) 诘.责()畸.形()匿.名()绰.号() 宽裕.()体谅.()文绉绉.()驮.()马鬃.()磨蹭.()黝.黑()侏儒 ..()()锃.亮()筑巢.()颔...()()尴尬 首低眉()广袤.无垠.()()庶.()笙.()眼翳.()繁衍.() 藏污纳垢 ..()()..()()迁徙.()栖.息()朔.方()钥匙 冥.思遐.想()()褪.尽()凛冽 ..()()磬.口()胭脂.() 芦荟 ..()()粘.连()脂粉奁.()污秽.()犀.利()迸.射 ()搓捻 ..()()..()()虐.待()雷霆.()踌躇 鞭挞.()祈.祷()忏悔 ..()() ..()()稽.首()蜿蜒 天穹.()心扉.()璀璨 ..()()咫.尺()千山万壑.()蓬. 蒿.()()狼藉.()呐.喊()执拗.()憔悴 ..()()馈. 赠()真谛.()呻吟 ..()()陷阱.()深邃.()相形见绌.()萧瑟.()和煦.()干涸.()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杳.无消息()吞噬.()裸.露()泵.站()庇.护()狩.猎()媲.美()挑衅.()笃.信()收敛.()缄.默()窥.探()贪婪.()凋.零()雾霭.()频.繁()环颈雉.()哂.笑()牟.取()铆. 钉()迤.西()鹭鸶 ..()()履.行()门 ..()()秤砣 楣.()蹲踞.()酬和.()熹.微()吆.喝()箍.桶()忌讳.()招徕.()即物起兴.()龙吟凤哕.()众目睽.睽()门槛.() 腌腊.()囿.于()钹.()酪.()铁铉.()饽.饽()橄榄 ..() ()卤.()荸荠 ..杆()..()()支棱.()荞.麦()秫秸 ()枸杞 ..()()划.拳()挑剔.()蔫.()..()()煨炖 怵.()抠.()甭.()褒贬 ..()()露馅.()发怔.()泠.()缥.碧()经纶.()嗜.()辄.()褐.()箪.()欤.()晏.如()加冠.()骈.()一食.()食.马者()才美不 外见.()其真无马邪.()祗.()叱咄 ..()()俟.()负箧.()折戟.()皲.裂()衾.()被.绮绣()容臭.()烨.然()寥. 落()宫阙.()婵娟 ..()()曳屣 ..()()篁.竹()清冽.()卷.石()坻.()属.予作文()翕.乎()斗.折蛇行()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三版)毛赞猷_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地图: 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以可视化、数字或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用以传输、模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2、地图学: 研究对象是地图,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学科。 3、地图的主要特征: 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科学的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的载体。 4、地图的功能: 认知功能、载负功能、传递功能、模拟功能 5、地图的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包括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各种坐标系、控制点)、辅助要素(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包括图名、图例等)、补充说明(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包括照片,文字等) 第二节成图方法 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法,我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都采用编绘成图。 第三节分类 1、按缩小的程度划分:大比例尺(大于1:10万)、中比例尺、小比例尺(小于1:100万) 2、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专用地图和特殊地图 第四节 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概论、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系统、地图新理论)、技术制图学(地图编制、地图整饰、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地图制印)、应用地图学(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量测、地图评价、地图信息自动分析与处理) 第五节发展历史 1、地图和文字一样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2、晋国的裴秀创立“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相对高程)、方邪(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实地的高低起伏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 3、清初康熙年间测绘《皇舆全览图》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改图以实测的经纬点为依据,采用梯形投影法,在图上绘出经纬网,这在地图学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清光绪十二年开始全国规模《大清会典舆图》,它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制图方法向现代制图方法转变的标志。 5、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约47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和距今约4500年左右的古代巴比伦地图。 6、阿那可西曼德提出地球是椭圆形的假设,埃拉托色尼第一次编制了把地球当作球体的地图;吉帕尔赫创立了透视投影法;托勒密所著《地图学指南》是古代地图制图学的一部巨著。

地图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地图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地图制作的基本知识,而且掌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编制方法与过程、制图综合的理论与技术熟使用悉用MapGIS、ArcGIS等制图软件以及结合运用 Photoshop进行地图编制的全过程及基本方法,了解MapGIS、ArcGIS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图编绘的基本原理、综合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在制图过程中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并通过同学间互相帮助以及向各师兄的询问,最终完成了省市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制作。在制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对软件不不熟悉。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和不足,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在制图过程中,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学习到了曾经不知道不懂的东西。所以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去探究,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收获喜悦,收获成功!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使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运用;掌握了地图矢量化的不同方法,地图匹配,属性编辑,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地图美观,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和收集资料,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也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课程设计给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不管什么样的软件,懂的也好不懂的也好,都要动手去用,只有自己操作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用处,其次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在那捣鼓,同学间应该互相的帮助,有时候向别人学习,会比自己一个人在哪儿毫无头绪的摸索更好。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最新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 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 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二、填空题 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 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 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地图的功能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 简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 答:(1)交互性;(2)无缝;(3)动态载负量调整(4)多维化;(5)信息丰富;(6)共享性(7)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 4. 简述地图学的现代特征。 答:(1)地图学已跨界于几个科学部门 (2)横断科学为地图制图学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地图制图学在生产、研究与应用上的计量化 (4)计算机技术拓宽了地图制图学的领域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复习重点总结

人力资源重点整理 题型:填空、选择、简答、案例、应用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1.生产要素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两要素理论:土地、劳动;第二阶段——三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第三阶段——四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四阶段——五要素理论: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知识。理论上讲,人力资源的概念应当包括劳动、企业家、知识三种生产要素。 2.X效率理论:在企业生产中决定产出的不仅是企业的投入和技术状况,还有一个未知的因数,即X因素,并将由这种X因素引起的效率称为“X效率”。由于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和家庭)内部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获利机会的一种状况,被称为“X低效率”。在其性质尚无明确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理论被称为“X效率理论”。 (1)生产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技术过程,企业也并不是一部可以将投入变成极大化产出的有效转换器。 (2)任何人都只具有有限的或有选择的理性,并非完全理性。 (3)个人努力程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惰性区域 (4)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压力 (5)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 3.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投资,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该理论强调了人所具有的智力、受过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4.企业资源基础理论:(1)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收益水平,企业成长战略实质是在运用现有的资源与培育新的资源之间寻求平衡。 (2)企业核心竞争理论:竞争力来源于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异质性资源 异质性资源四个特征: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难以替代性 人力资源恰好容易具备这四种特征→人力资源能够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5.人力资源的特性 (1)能动性:人是价值创造过程中最为主动的因素,对自己的价值创造过程具有可控性。(2)社会性:具有人性、社会、道德,与一般的物力资源不同,必须从人性的角度加深理解。 (3)开发性:不是一种既有的存量,是可以被开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可以不断积累和更新。 (4)时效性:涉及时间的概念,人力资源必须加以使用才能创造价值,未进行生产的时间无法保存。 6.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或经营目标,围绕一整套员工管理理念而展开的提升组织绩效、吸引、激励、留住和开发员工的政策、制度以及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人力资源的吸引、保留、激励、开发—选、育、用、留。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作用:为组织的核心价值创造流程提供支持。 7.组织高层管理者责任/四个方面的角色:战略制定者和外部资源获取者、中层管理人员的导师和教练、企业的精神领袖、自我开发者。 课后复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总结

中国大地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水准原点高程H=72.289m、1985青岛国家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H=72.2604m 平均海平面:黄海平均海平面 第一章导论 地图的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和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 地图的功能:①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②地图的传递功能;③地图的模拟功能;④地图的认知功能。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地图的类型:①按尺度划分,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②按区域范围划分,星球图和地球图;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和大洋图;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局部区域图;③按地图的图型划分,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前者较详细,后者较概略)和专题地图;④按地图维数划分,二维平面地图和三维立体地图;⑤按其他指标的分类,用途、语言种类、历史年代、出版和使用方式。 国家8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 裴秀,“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一里=500m,十里=5000m,一寸=3.33…cm。(P13) 地图的成图方法:①实测成图(在现场或记录载体上,利用各种测量设备、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作业,将成果缩小绘制在介质上的过程),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都采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②编绘成图(根据各种制图资料,以室内作业为主制作地图的过程,属于地图编制)分为常规编图、遥感制图(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数字制图(应用计算机和图像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在制图软件的支持下,模拟手工作业各阶段进行地图设计和原图编绘的成图方法)。 1.野外地形测图过程: 大地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网→展绘控制点→碎步测量→符号化→清绘→地图复制。 2.常规编图过程: 资料收集、分类与区域特点分析→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前准备→地图制印。 3.遥感制图过程: ①地图数据→地图制作→ ②遥感数据→图像增强、几何纠正、图像解译→专题编辑、矢量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