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制作:商秀秀审核:高二历史组

一、辛亥革命

探究1:温习15课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阅读下列史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另一个则存在与人们心里,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已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探究1: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说的“两个”“辛亥革命。(4分)

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探究2: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探究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五四运动的看法。(2分)

【拓展延伸·核心深化】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

1)推翻满清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世界影响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真题在线·强化演练】(B层)

1、(2019年广东高考)下图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1)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中国近代化先驱;3)移风易俗的倡导者;4)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2、4评价的角度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 【知识管理】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誓死力争,还我”“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基础过关】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B.商人 C.工人D.市民 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资料收集 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 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 ◆再现历史 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强盗行为和对中国造成灾难。 ◆动手制作 仿制五四运动时期标语和条幅、旗帜。上面书写以下文字: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誓死力争”、“保我主权”、“勿做五分钟爱国心”、“争回青岛方罢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可断,青岛不可失”、“诛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国民应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 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三、合作探究 1.材料展示: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四、随堂演练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 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这说明() 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 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 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 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 A. 1929年 B.1919年 C.1934年 D.1921年 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次运动最让我们铭记的核心精神是() A. 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6.“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这历史信息,下列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实业救国”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1919年5月4日 2.工人阶级上海 3.直接目标 4.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学案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学科导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知道五月四日被定为“青年节”。那么,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它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五四运动有关。五四运动,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二、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读懂教材,完成预习自测.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60页材料研读: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2)从内容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五四”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 3)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习近平 议一议: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提示:“五四精神”在新的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可围绕如何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振兴中华、乐于奉献等方面来谈。 探究二、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哪些异同点呢?(归纳总结)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的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过程与方法: 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括: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工人罢工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宣传;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滨州模拟)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 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 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 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 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4.(2012·济南月考)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5.有人认为,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的土改方案,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A.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B.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无法实现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第十讲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第十讲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高二历史组 【考题再现】 1、(2010年山东)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2、(2010年全国)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3、(2011年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4、(2011年全国)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考纲要求 课标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 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 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捉弄个过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重大影响,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历史意义;但八年级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所以难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学案8五四运动

教师寄语: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 历史必修I复习学案8 五四运动 编制:梁邦建审核:刘勇时间:2009年9月24日 高考零距离 1.(2008上海)“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2009天津文综)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3.(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4.(09广东单科)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5.(2009山东文综)(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么样的道路?(3分)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4分)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乾隆皇帝时英国派使者来华,送给中国的是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地球仪、铜炮、火枪等,而乾隆帝回赠的却是丝绸、宣纸等,这反映出() A.英国向中国夸耀军事力量 B.中英科技已有相当的差距 C.英国已有联合中国之意 D.英国与中国互通有无 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3.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7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第7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知识梳理 一、辛亥革命 1.历史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2)清政府打着“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革命组织的建立: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①兴中会成立,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报《民报》。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由黄兴领导,后失败;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2.主要进程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地区发动起义成功,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2)中华民国的建立: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⑤宣统帝下诏退位。 (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的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⑦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⑧资产阶级共和国;使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社会生活移风易俗。【易错扫描】 (1)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帝制,而非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 (2)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中,“鞑虏”指满清贵族而非帝国主义。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五四运动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点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____________。 3.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4.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_______活动,但遭镇压,800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______,商人_______。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5.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_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___上签字。 6.影响: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7.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师生互学】 一、寻源五四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二、图说五四 2、结合教材P60页内容,将四幅图排序,并简单描述五四运动第一阶段的过程。 北洋军阀出动军警镇压要求严惩卖国贼五四运动北京大学学生罢课 3、小组合作探讨:结合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 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什么性质? 4、结合教材P61页内容,根据四幅图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过程。 上海工人罢工上海商人罢市全国各城市响应三罢斗争的报道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五四爱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本课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目“‘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过程、结果。第三目“五四精神”,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五四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本课的有关内容,学生比较陌生的是五四精神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因此,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整体设计思路】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分析和学科特点,决定本课的主线是“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在教学设计上分为三个环节:“五四前夜——风雨欲来”、“五四现场——风起云涌”、“五四遗产——风声雷动”。教师力图通过精彩的讲述和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 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学习五四运动的 背景和过程,掌握阅 读、归纳、提炼、概 括等方法; 感悟五四运动的精 神,培养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到青 年是国家的希望,学 生是时代的主人翁, 继承和发扬五四精 神,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运动的过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 【预习自测】 (一)导火线: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概况: 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 (2)地点: 口号:“,内除国贼”“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 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 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解难答疑】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反馈拓展】 1.五四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④“废除二十一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成果是()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罢免了三个卖国外交官员的职务 C.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废除了“二十一条” 3.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北洋军阀逮捕爱国学生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5.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018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3讲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制作:商秀秀审核:高二历史组 一、辛亥革命 探究1:温习15课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完成表格: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 阅读下列史料,完成探究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它改变了中国的政治走向,另一个则存在与人们心里,它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已融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探究1: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说的“两个”“辛亥革命。(4分) 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材料二: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探究2: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 探究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五四运动的看法。(2分) 【拓展延伸·核心深化】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 1)推翻满清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从世界影响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真题在线·强化演练】(B层) 1、(2019年广东高考)下图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下是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评价:1)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中国近代化先驱;3)移风易俗的倡导者;4)有世界影响的伟人。其中2、4评价的角度是() A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B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3、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

江苏输容市2018年八年级历史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第13课五四运动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弘扬五四精神。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导火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6 月在巴黎召开所谓的“”。中国代表在会议上提出取消、 废除、收回等正当要求,然而英美法等列强操纵了会议,竟 然将。 2.经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 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提出“”、 “”“”“”等口号,要求严惩 亲日派卖国贼、、。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填压,建捕了30多 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表现(1)陈独秀亲自起草《》,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 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全国200多个城市的一致罢课,支持学生的反帝爱国 斗争。 (3)6月3日,北京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 军警镇压,先后有 多名学生被捕。 (4)6月5日,工人,罢市。 2.运动主力军:;运动中心由转移到了。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2.运动中伟大力量是,起重要作用是。 3.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重难点突破】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摘编自《五四运动史》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课堂小结

13、《五四运动》学案

齐河五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姓名 一、自学提纲班级(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 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前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誓死力争,”“废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扩大。(1) 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宜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2)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3)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影响:6月5日以后,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伟大,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是一场传播的伟大。 2.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3.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知识点归纳

二、堂清检测 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昌起义 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这说明() 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 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 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 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 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 A. 1929年 B.1919年 C.1934年 D.1921年 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次运动最让我们铭记的核心精神是() A. 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6.“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这历史信息,下列属于五四运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实业救国” 7.材料展示: 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

五四运动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课程标准 1、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 2、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5)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①召开:“一战”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_____________等问题。 ②实质:英、法、美、日、意五强国操纵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③中国外交失败:欧美列强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二、五四运动概况 1.第一阶段: (1)中心:_____________ (2)主力:青年学生 (3)斗争形式:示威游行 (4)口号:“外争国权、_____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2.第二阶段: (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_; (2)主力(五四运动的特点):________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斗争形式:“三罢”斗争 3.初步成果: (1)北京政府罢免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卖国贼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 三、五四精神

1.五四运动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_运动; 2.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___________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与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3.五四精神:_____________、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 ;主旋律:爱国主义精神。知识拓展: 1.比较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比较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 想 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结果和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失败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 一部分 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最终迫使军阀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反封建方面看:斗争口号中要求“内惩国贼”,矛头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力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3.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