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南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

项目顾问

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窦群博士国家旅游局财务管理与规划发展司规划资源处处长

项目负责人

王大悟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项目主持人

张晓军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部副主任

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

项目经理

涂艳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项目经理

项目秘书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版面统筹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南昌市旅游局

李芸南昌市旅游局局长

佟焕哲南昌市旅游局副局长

万代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

龚毅南昌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工作人员

主要专家

王洁平研究员无锡市旅游局党委书记

王琪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明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毕吕贵副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刘振礼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张巨功高级工程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

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

Geoffrey Plante 高级建筑师 PLANPAC INTERNATIONAL PTY LTD 李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吴琳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张秋芬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张海霞硕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高级规划师

杨晓丹学士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景观设计师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 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2条. 规划任务

本规划针对区域旅游业“产品、市场、制度”三大建设领域,重点解决南昌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体系、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第3条. 规划期限

规划时段:2008年——2020年。

近期(2008年——2010年):重点建设阶段(整合发展期);

中远期(2011年——2020年):稳步提升阶段(全面提升期)。

第4条. 规划范围

南昌市行政区域,包括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四县五区和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第5条. 主要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0、《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11、《风景名胜区条例》;

1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3、《旅游规划通则》;

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5、《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6、《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17、《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18、《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南昌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21、《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等。

第6条.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资源整合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协调原则、突出特色原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7条. 南昌市旅游资源类型与区划

1、根据以往南昌市旅游资源普查和本次规划重点调查,南昌市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29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共有近600个资源单体。

2、南昌市东临鄱阳湖,西以西山梅岭为天然绿色屏障,形成一面依山三面傍湖、四大水系穿境而过的山水城格局。受此影响,南昌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西北到东南依次为山地生态资源、平原农业资源和湖区湿地生态资源。城区以湖水映衬著名古迹和现代都市,郊县为丰富人文景观镶嵌在生态良好的自然资源之中。

3、全市旅游资源分为五区:以梅岭风景区为纽带,包括新建、安义、湾里,为西部乡村生态人文综合区;以军山湖为代表,包括南昌县、新建县和进贤县的部分区域,为东部水上风情区;以厚田沙漠为典型,为沿温厚高速分布的南部特色区;以象山森林公园和南矶山湿地为特色,为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城区八一品牌、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等为标志,为中心文化区。第8条.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1、种类较全,数量较多

南昌市旅游资源主类有8个,拥有率占100%;亚类29个,占93.5%;基本类型93个,占60%。种类比较齐全、数量较多,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广泛分布,局部集中

南昌市旅游资源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在广泛分布的总体特征下,各县区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如下特点:南昌县是农业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区,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安义县是古村落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湾里区是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城区是红色旅游资源、传统文化旅游资源、都市观光休闲旅游资源、亲水旅游资源和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红谷滩新区是都市休闲和商务会展旅游资源富集区。各区县资源互补性强,有利于整体规划和整合开发。

3、特色鲜明,互补性强

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4、品位高,特色鲜明

南昌拥有一批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如八一南昌起义红色旅游资源、小平小道、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号称“江南小故宫”的汪山土库、八大山人纪念馆、安义古村群等。这些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可以开发为极具南昌特色的旅游产品。

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表现为面积大、形态多、数量丰、水质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地水资源日益缺乏,南昌市水资源对于城市形象和旅游业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

5、新型社会旅游资源异军突起,潜力巨大

南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创造和产生新型的社会、产业旅游资源,如发达的以购物、娱乐、餐饮为主要业态的都市休闲业,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逐步壮大的会展经济,基础雄厚的农业观光和工业旅游资源等。

第9条. 旅游资源分级

根据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后产生的市场吸引力大小,南昌市旅游资源可分为下列四个等级: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红色旅游资源中的小平小道、八一品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中的滕王阁、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傩文化。世界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开发形成的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独有或罕见,经过宣传推广可以产生国际市场吸引力。

2、国家级旅游资源

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天香园、安义古村群、汪山土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塘南令公庙、红谷滩新区等,这些旅游资源在国内具有很强竞争力,可开发成面向全国客源市场的旅游产品。

3、省级旅游资源

以梅岭、军山湖、圣水堂森林公园、南矶山湿地观鸟区等为典型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黄马农业生态园、前坊金峰万亩生态茶园、蒋巷现代生态园、扬子洲农业生态区等都市农业观光资源,文港笔都、佑民寺等文化旅游资源,江铃汽车集团、李渡花园式烟花生产基地、洪都集团、南昌啤酒厂等工业旅游资源,以铭雅、翠林等高尔夫球场代表的时尚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孺子路等特色休闲街区、宝葫芦农庄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资源,由于开发起步较晚,可以南昌市为一级目标市场,逐步开发成为面向省内外的旅游产品。

4、地方级旅游资源

花果山农家园、仙游谷、溪霞水库、安义潦河景观带、梦山、瑶湖、陈氏牌坊、艾溪陈家古村、马游山东禅寺、永木黎村古民居、唐永王李璘墓、白虎岭林场、蜚英塔、冈上才子之乡、曹雪芹祖籍纪念地、三江后万古村等,这些旅游资源体量较小,开发难度较大,在本地及邻近地区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与其它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成地方级旅游产品。

第10条. 结论

1、红色旅游资源、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异常突出

在全国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南昌市的八一品牌、小平小道具有唯一性。以天香园为典型表现形式的都市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2、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潜力型资源比重较大

南昌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型旅游资源,如滕王阁、李渡烧酒遗址等。但此类旅游资源只有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才有可能“活化”、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

3、新型社会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在全新的旅游资源观的引领下,环境、休闲、城市、时尚、产业等新型自然和社会资源已被纳入本次规划的资源序列中。通过政策引导和观念转变,这些社会、产业资源可以转化成为全新的旅游产品。

4、战略性高端休闲旅游资源不断产生

随着温泉、地热等战略性休闲旅游资源的勘探工作逐渐展开,和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新型消费业态的不断产生,南昌市发展高端休闲旅游的资源基础得到加强。

第三章现状研判与SWOT分析

第11条. 旅游业发展状况

1、发展速度较快

南昌市旅游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各项统计数据逐年增加。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为945.5万人(其中国际游客8.91万人次,国内游客936.59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66.73亿元(其中外汇旅游

收入2554.9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4.78亿元),同比增长10.3%。

2、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潜力巨大

2006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开展的全国首届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南昌市在全国34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6位,属于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第四个层次——潜力巨大型城市。

南昌市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为区位优势,在所有省会城市中排第16位,而其他各项排名都在20位之后,尤其需要提升的为环境吸引力、旅游接待力、资源吸引力等。

3、受到省内新兴旅游城市的威胁

将南昌与省内四山即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庐山所在城市以及宜春、景德镇等南昌周边的城市进行比较,2007年南昌市的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低于九江,仅略高于吉安、上饶、景德镇,说明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受到了来自周边城市的冲击,面临威胁。

4、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处于弱势

2007年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远远落后于长沙、郑州、太原,仅略高于合肥。说明作为中部地区的旅游重点发展城市,南昌市的资源、区位及交通优势并未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急需对旅游产品进行增量提质,对市场营销加大力度。

5、旅游业产业要素发展状况

南昌市旅行社业总体规模小,龙头企业实力弱。全市拥有146家旅行社,其中国际社15家、国内社131家,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的仅有南昌铁路国际旅行社和南昌春秋旅行社。

景区数量少,缺乏A级景区。全市63个景区(点)中,AAAA景区为滕王阁、天香园2个(2006年),仅占全省的14.3%。没有其他A级景区。绝大多数景区经营状况不佳。

南昌市的旅游饭店主要由星级饭店、经济型酒店及社会旅馆构成。全市星级饭店总体运行较为平稳,2006年客房出租率达到了61.32%,省内排名靠前。全市经济型酒店近年来呈现“井喷”式的快速发展,速8、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永生现代等十多个经济型酒店品牌落户南昌。

第12条. SWOT分析

对于南昌而言,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过程。

1、发展优势

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

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南昌要以“建设大南昌,打造都市圈”为己任,举全市之力,做强大都市经济圈,逐步建立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江西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格局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

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

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

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

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2、发展劣势

主要表现为管理体制落后、产业意识不强、市场规模不足、资源整合不够。

3、发展机遇

南昌市要抢抓旅游市场规模快速放量、休闲旅游时代来临、红色旅游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城运会等六大外部市场机遇,以及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和城市面貌极大改善等内部机遇。

4、发展挑战

主要表现为周边城市的区域竞争加剧、景区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落后,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四大挑战。

第13条. 南昌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析

从经济(含市场)、社会、技术、政策等方面看,在南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来自四个方面的关键驱动力量:

1、南昌市依托快速壮大的经济实力,培养旅游产业结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原动力;

2、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闽东南三角洲区域经济、与周边地区合作所产生的巨大辐射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和客源等);

3、中部地区发展过程中南昌的区位、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整合力;

4、在我国建设旅游强国过程的拉动下,借助《中部六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和纳入海峡两岸旅游区的机遇,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市场需求所引发的需方推动力。

第四章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第14条.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政府主导,深挖特色资源,创新市场营销,全面建设以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将南昌建设成为江西省的旅游中心地城市、中部地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著名的特色旅游城市。

2、分阶段目标

近期(2008——2010),为整合发展期。以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双引擎,推动产品体系由传统观光型向以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的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优化转变;推出“云水滕王阁,八一英雄城,候鸟天香园、江南奇沙漠”城市旅游品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实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市场的放量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显著增长;主导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城市区域合作,凸显南昌作为江西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服务与辐射功能;优化旅游促进和管理体制,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远期(2011——2020),为全面提升期,建成国际休闲旅游都市、特色休闲度假名城、区域旅游度假中心。

3、经济性目标

随着旅游产品建设和旅游市场建设的快速发展,南昌市的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业总收入以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渐增加。旅游业将成为南昌市经济

发展的支柱产业。

4、社会性目标

改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文化性目标

保护、传承南昌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传播南昌市的特色地域文化。第15条. 发展战略

1、强势主导

南昌市旅游业的资源需要大力整合,空间布局需要合理安排,产品品牌需要合力打造,各种利益关系需要统一协调。应借鉴洛阳、焦作、桂林等地发展经验,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为重点,尽快实施强势主导战略,将旅游业上升到“旅游即城市”的战略高度,从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突破性支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联动发展

包括区域合作、部门合作和产业联动。

南昌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和省内旅游强市的合作,在服务中强化、彰显地位和作用,实现由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

在提升城市旅游的同时,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挥旅游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支撑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要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大力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推进文旅结合、工旅结合、农旅结合、体旅结合,形成大旅游格局。

3、城市旅游一体化战略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综合吸引物的作用,以城市环境美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为重点,整体建设旅游目的地型城市。

4、国际化战略

城市的国际化和旅游国际化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南昌市旅游国际化将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实现途径。旅游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接待设施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

5、休闲化战略

休闲旅游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路径,南昌市旅游产业增量提质的重大机遇。要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在产品开发、形象塑造等诸多方面适应并满足休闲旅游市场的需求。

休闲化和国际化,是南昌旅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全新起跑线。

第五章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第16条. 南昌市旅游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中部六省旅游联合开发、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实验区建设、城市格局改变等外部因素影响,通过对“大南昌”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以及区位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将南昌市旅游业规划为“一核、四区、一带”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为一个“旅游增长与创新极核”,即南昌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城市建成区。这一功能区辐射带动整个南昌旅游的发展,是南昌旅游的增长与创新极核,具备特色鲜明的产品集群、要素齐全的产业体系、完善配套的服务功能和带动性强的辐射作用。

“四区” 为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近郊休闲旅游区、文化休闲旅游区,是南昌市吸引力最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吸引物密集区,是南昌市旅游未来10年的优先发展区。

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以梅岭风景区为龙头,以赤家拢花果山、圣水堂森林公园、千年古村群为三个关键点。定位于生态体验、休闲度假。主要开发梅岭风景区生态观光休闲产品、圣水堂森林公园休闲度假产品、千年古村群人文生态产品、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湖泊生态休闲旅游区:由新建亚区和进贤亚区构成。新建亚区以象山森林公园、汪山土库、溪霞水库风景区、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保护区作为极核;进贤亚区以湖面及沿湖地区作为核心。该区的功能定位于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生态观光、水上娱乐体验,主要开发象山森林公园商务休闲产品、溪霞水库风景区休闲度假产品、鄱阳湖及南矶山候鸟自然保护区生态体验产品、汪山土库为核心的遗址遗迹类观光产品、军山湖及青岚湖水上休闲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娱乐体验产品等。

近郊休闲旅游区:以南昌县、新建县观光农业作为主体,包括宝葫芦农庄、扬子洲现代农业、汪氏蜜蜂园等现代工业旅游构成的环南昌市近郊休闲旅游区。定位于农业观光体验、工业旅游,主要开发蒋巷现代农业生态园、宝葫芦农庄乡村休闲产品、扬子洲现代农业生态园、生态渔业、高尔夫度假以及由汪氏蜜蜂园、南昌造币厂和洪都为代表的工业旅游产品等。

文化休闲旅游区:西山万寿宫——武阳曹雪芹故居——冈上才子之乡——文港笔都——李渡烧酒遗址,连通整个区域,定位于文化体验、文化观光、宗教朝拜及休闲度假。主要开发西山万寿宫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文港镇“华夏笔都”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毛笔文化旅游产品、冈上才子之乡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李渡酒窖遗址作为依托的酒文化旅游产品、厚田沙漠环境文化旅游产品、黄马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产品等。

“一带”为南昌市的环城游憩带,即包括南昌市近郊各区县及周边的余干、鄱阳永修(西海)、靖安、奉新、高安、丰城、樟树、新干等,构成了南昌市的近郊及中远郊旅游合作及发展的重点。环城游憩带在丰富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增强南昌市旅游吸引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第17条. 各区县发展要点

1、南昌县

建设成为“农业生态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双基地,主要建设农业生态观光产品、休闲度假产品、红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水岚洲鄱湖半岛乡村生态休闲项目、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蒋巷国鸿现代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塘南幽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冈上月池教授村、马游山风景区等。

2、新建县

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

3、进贤县

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

蟹美食节等。

4、安义县

定位于“古村旅游、休闲乐园”,以古村旅游为龙头,引领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主要旅游产品包括古韵文化、乡村休闲、娱乐度假、生态旅游、农家乐等。重点项目为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乔乐花果山、紫园影视基地、赤家拢花果山和乡村酒店等。

5、东湖区

定位于“文化旅游核心区、都市休闲新天地”,借助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都市旅游资源,以商贸促旅游,主要提供传统的都市观光、现代的都市休闲、商贸休闲以及“伊人南昌(女人南昌)”等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滕王阁历史旅游文化街区、特色休闲街区、高档商务酒店建设、佑民寺——“水观音亭”文化商贸旅游区(即佑民寺扩建及与杏花楼联合开发)、八一品牌旅游点、夜间沿江沿湖娱乐休闲、环湖步行系统、环湖自行车旅游等。

6、西湖区

定位于“民俗文化特色区、商贸购物繁华地”。西湖区的旅游业发展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内涵,并重视其南昌市经济强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民俗观光旅游产品、商贸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开发、绳金塔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打造。

7、青云谱区

定位于“书画圣地、生态商都”。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延续]青云谱区的历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及都市休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明清古建筑群、象湖景区等。

8、青山湖区

定位于“宜居宜游新区、商务休闲胜地”,利用天香园、扬子洲等新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内良好的自然资源,打造商务休闲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扬子洲休闲度假区、天香园、金绿园山庄等。9、湾里区

定位于“山、水、人完美结合的乡村旅游胜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和旅游地产。重点项目为梅岭风景区资源的重新整合定位和系统开发、农家乐型旅游的整体发展、星级酒店建设。

10、红谷滩新区

定位于“新型都市旅游区”。重点发展会议旅游产品、休闲度假产品、商务休闲旅游产品和城市观光旅游产品。成立红谷滩新区管委会旅游局;重点打造“赣江新天地——顶级食尚娱乐港”;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将整个新区作为开放式的景区,按照AAAAA级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经营和管理。

第六章旅游产品发展规划

第18条. 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新的变化和市场结构的逐步优化,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产品转型和升级,实现由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生态、商务会展等复合型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建立由观光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以及休闲旅游等八大类产品组成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第19条. 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

1、精品型旅游产品

梅岭、厚田沙漠、八一产品系列、滕王阁、小平小道、天香园、赣江市民公园、安义古村群、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汪山土库、圣水堂森林公园、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位于南昌市旅游产品体系的顶端,是南昌产品体系王冠上的钻石。在规划近期需要重点建设,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

2、提升型旅游产品

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

3、潜力型旅游产品

文港笔都、塘南令公庙、海洋公园、摩天轮、南矶山湿地观鸟区、熊式辉故居、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是指资源品位较好,但是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第20条. 新型旅游产品

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主要包括:

1、汽车营地

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梅岭、厚田沙漠、安义古村群、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2、游艇俱乐部

充分利用南昌市高档游艇制造业的优势,在外八湖等适宜水面,建设游艇码头,面向高端市场,开展会员制服务。

第21条. 亲水旅游产品

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八大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让游客充分感受南昌“八一英雄城、亲水是南昌”的城市形象。

具体内容详见专题研究报告“南昌市亲水旅游发展研究”。

第22条. 夜间旅游产品

大力开展夜间旅游,是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游客消费的重要措施。南昌市的夜间旅游产品除保健休闲、娱乐休闲、购物休闲等都市休闲业态外,主要开发“夜游赣江”项目和秋水广场夜间实景大型演艺项目:

1、赣江沿岸的高大建筑设计安装霓虹灯,或勾勒建筑外型,或以南昌乃至省内外景区的形象宣传为题材,扮靓城市、点亮赣江。

2、从生米大桥到八一大桥,在保障城市饮用水源安全的前提下,开通赣江夜航

游轮。

3、在秋水广场推出浓缩反映南昌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节目。

第23条. 休闲旅游产品

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应通过休闲旅游产品的增量提质、服务设施的完善、休闲环境的营造、管理体制和运营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将南昌市建成“彰显文化魅力、释放山水美景”的特色世界休闲名城。

以“打拼长(珠)三角、休闲在南昌”、“水城南昌、休闲天堂”作为宣传口号,将南昌市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秀水湖滨乡村休闲旅游区、时尚动感都市休闲区、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四个功能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具体内容详见专题研究报告:“南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第24条. 旅游线路设计

在规划中设计推出反映南昌特色、包含主要旅游景区的不同主题旅游线路,是为了满足南昌市旅游局宣传促销和引导旅行社销售的需要。实际上,按照旅游产业的内在分工,真正了解和掌握旅游市场需求的旅行社是旅游线路策划、设计的主体。

在广泛征求南昌市旅行社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计调和营销部门负责人意见基础上,本规划根据南昌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特点,遵循整合资源、提升产品价值的思路,设计不同形式与内容的旅游线路,分为经典线路、精品线路及特色线路,共21条。

1、省内客源市场推荐线路

(1)红色经典一日游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育团——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小平小道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令公庙抗日纪念馆——塘南幽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文化体验一日游

滕王阁——绳金塔——八大山人梅湖景区——朱古桥梅村景区(梅汝璈故居)——傩文化园

李渡酒文化博览园——文港旅游区

安义古村群——仙游谷

梦山——汪山土库——小平小道

曹雪芹故里——冈上才子之乡——三江后万古村

(3)绿色休闲一日游

天香园——胜利路特色街区——秋水广场——摩天轮

梅岭风景区——宝葫芦农庄

圣水堂森林公园——仙游谷

黄马农业生态风景区——蒋巷现代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园

(4)工业博览一日游

江铃汽车工业园——小兰经济开发区汽车城——洪都集团——江中集团

(5)特色精品二日游

梅岭风景区——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宝葫芦农庄——秋水广场——夜游

滕王阁——胜利路特色街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

李渡酒文化博览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绳金塔——滕王阁——夜游秋水广场——胜利路特色街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天香园——黄马农业生态园

? 小平小道——厚田沙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胜利路特色街区——夜游秋水广场;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

2、国内、国际客源市场推荐线路

(1)精华一日游

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天香园——八大山人梅湖风景区

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汪山图库——宝葫芦农庄(2)精品二日游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厚田沙漠——夜游滕王阁——秋水广场;天香园——安义古村群——圣水堂森林公园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李渡酒文化博览园——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天香园——夜游秋水广场;滕王阁——绳金塔——小平小道——宝葫芦农庄——梅岭风景区

安义古村群——小平小道——汪山土库——夜游滕王阁;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梅湖景区——黄马农业生态园——李渡酒文化博览园

第七章主要旅游产品开发策划

第25条. 一大突破旅游产品策划——八一南昌起义产品群

“八一南昌起义”为南昌留下了独特性、唯一性的高品位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八一品牌系列红色旅游产品,可以充分展示南昌深厚的红色旅游文化,使南昌市与其他城市区隔开来,实现红色旅游差异化发展。

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公园、八一大桥、八一广场、红博会、军乐节等作为资源基础,以“红色旅游之都、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市场主导形象,建设全国知名、类别完整的八一系列旅游产品。具体为:

1、资源整合开发,景区联动发展

推出“军旗从这里升起”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八一公园——八一大桥——八一广场);以“军旗升起的地方”作为主导形象,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为核心区域,联合其他相关历史建筑,联合申报AAAAA景区。

2、争取南昌成为红博会永久举办地

红博会应成为南昌的品牌型展会和全新的城市名片。

3、将军乐节纳入旅游宣传促销体系

军乐节是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应将其纳入市旅游局宣传促销体系,并鼓励旅行社销售这一特色节庆产品。

第26条. 六大核心旅游产品策划

1、小平小道

将其建设成为缅怀一代伟人,弘扬坚忍不拔、永不言弃这一普世价值观的世界性文化旅游产品。景区建设应当弘扬逆境中生存、逆境中奋斗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更新布展设置,丰富布展内容。注重用有形的手段展示邓小平思考、孕育改革开放伟大思想的过程。

拆除将军楼到拖拉机修造厂围墙,使小平小道可以完整的展示于世人面前。

丰富旅游活动形式,注重游客参与。设计模拟环节,让游客亲自体验邓小平当时工作的内容。

和四川等地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同推出“寻找小平足迹”的旅游线路产品,联合打造小平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

2、滕王阁

树立“中华第一阁”的市场形象。

在景区内建设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开办世界名楼(阁)展、江西省历史名人文物展等主题展览;广场制作摆放王勃生活题材组雕。

建设滕王阁文化旅游区:景区大门外移,将周边街道改建为唐朝仿古街,纳入景区范围。

3、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借鉴无锡等地经验,将其作为体现“城市即旅游”发展理念的载体和景区开放式经营的示范,建成八大山人文化第一园和南昌市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

4、梅岭风景区

借鉴河南焦作云台山的开发经验,将梅岭作为南昌市旅游业实施政府强势主导型发展战略的试点。从体制创新、市场开拓、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入手,建设梅岭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区,扩大市场宣传,提升梅岭的市场形象,让梅岭再次焕发生机。收回分散在诸多投资者手中的经营权,统一建设梅岭大景区。

开通景区内部环保观光车,实行景区大门票。

大力做好市场营销。将市场营销与产品建设同步进行、同等重视,面向旅行社市场和周边城市,开展整合营销。

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开发高端会议度假型旅游地产。

申报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区。

5、天香园

依托稀有的都市生态资源,以“都市中的候鸟家园”为市场形象,提出“都市生态旅游区建设标准”并向国家旅游局申请成为国家级都市生态旅游示范区。

扩大景区范围,丰富景区功能,通过会议、住宿、餐饮等设施的建设,使景区由观光型向会议度假型转变。

6、李渡烧酒博物馆(酒文化博览园)

通过加快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对现有文物加强保护;建设中国烧酒博物馆,展示烧酒文化;组建李渡烧酒研究中心,开展工业旅游等措施,将其建设成为中国白酒文化体验主题公园。

第27条. 八大重点旅游产品策划

1、安义古村群

以“独一无二古村群”作为市场形象,建设“中国最知名的赣派千年古村群”作为发展目标,打造商业罗田、官宦京台、家族水南三个各具特色的古村,以商业文化、农耕文化为出发点,结合三个村落的特色,打造体现民间风俗的乡间演艺;在满足大众观光的同时,建设高端酒店,满足高端休闲、商务会展游客的需求;打造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的乡村,使其成为最有神秘风采、最有古郡风韵、最有田园风光、最有乡村风貌的旅游目的地。

2、汪山土库

市场形象为“汪山土库:庭院深深”,建设赣派建筑博物馆,打造南昌市文化旅游精品。具体为:

丰富馆内陈列;选取最具汪山土库建筑特色的物品,制作成为旅游商品出售;丰富旅游活动形式,注重游客的参与性。进行婚俗表演,与婚庆公司联络,将其打造成为特色婚礼举办地;举办“汪山土库建筑”研讨会,提升汪山土库知名度。以古建筑研究、赣派文化研究、书法艺术研讨等为内容,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参与;完善汪山土库与周边乡村的联系,依托汪山土库促进周边乡村的民俗旅游发展;将汪山土库建成影视基地、特色酒店和会议举办地。

3、绳金塔民俗文化园

以绳金塔景区为核心,打造围绕绳金塔为核心的仿古街区——豫章驿道,使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集宗教、文化、旅游、美食、工艺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地。精心策划、举办每年庙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区域影响力,将其办成南昌市的重要旅游节庆活动。

4、厚田沙漠——厚田沙漠主题公园

市场形象:“江南沙漠奇观、世界沙漠大观”。分区建设、模拟展示世界各地著名沙漠自然奇观和民族风情,成为集中展示人类治理沙漠、适应沙漠成果,介绍沙漠成因、危害,世界沙漠分布,提供沙浴、沙疗、滑沙等康体健身功能的大型沙漠文化主题公园。

6、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

重点建设十里荷塘景区,完善蓝天花卉苗木市场、白虎岭花卉苗木基地项目,在保证南昌植物园科教功能的同时提升其旅游功能,特色化建设景观大道,体现南昌特色,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独具南昌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6、宝葫芦农庄

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主题公园,集大众休闲娱乐、乡村观光、休闲度假、科普启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型循环经济绿色园区和具有省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国家

5A级综合性休闲娱乐旅游区。

7、圣水堂

与云山水库联合开发,打造大圣水堂景区。面向休闲旅游市场。开辟帐篷露营区,建设汽车营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内部道路等级,远期应当建成与靖安宝峰寺、永修云居山的交通路线。

8、大型实景晚间演艺

面向高端散客和旅行社团队市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以南昌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地方文化为素材,在秋水广场推出一台大型晚间旅游演艺。

第八章旅游形象策划

第28条. 南昌旅游形象定位

1、总体形象

方案一: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方案二:休闲水城、灵韵南昌

2、地域细分市场旅游形象

针对省内游客:休闲南昌,动感都会

针对国内游客:八一英雄城,云水滕王阁

天下滕王阁,中国英雄城

江南绿洲奇沙漠,城市候鸟天香园

针对南方游客:南昌,中国江南唯一拥有沙漠的城市

针对北方游客:八一英雄城,亲水是南昌

针对入境游客:小平小道在南昌

独一无二的古村群

都市候鸟乐园

3、主题细分市场旅游形象

美食旅游市场:世界辣味美食之都

军山湖大闸蟹:不一样的螃蟹,非一般的味道

4、节庆市场:南昌军乐节、中国狂欢节

第九章市场营销

第29条. 市场分析及定位

2007年南昌市接待游客总量为945.5万人,其中国际游客8.91万人次、国内游客936.59万人次。南昌市现阶段客源市场核心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为机会市场。因此市场开发定位为:做大国内旅游市场,突破国际旅游市场,深化周边旅游市场。采用“四分法”进行市场定位:

1、消费人群细分

在继续扩大和深化红色旅游人群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市场、文化旅游市场以及老年市场、学生市场、商务客源。

2、消费层次细分

以中端消费游客为主体,扩大低端消费游客规模,培育高端消费游客市场。3、消费行为细分

团队游、散客游、自助游三游并举,重点开发自驾车旅游,打造区域性自驾游中心。

4、消费地域细分

以省内和周边城市为基本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市场,以京津唐和环渤海城市群为机会市场,以国际航线连通城市为潜力市场。

第30条. 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要在社会宣传和专业促销两大领域同时展开。社会宣传,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传统的媒体宣传外,要面向公众,充分实施社区营销、社团营销。主要实施两大营销策略:“三沿”(沿高速公路、沿铁路、沿航线开发)策略,“三对接”(对接上海、对接广州、对接香港)策略。

第31条. 营销方式

采用五大营销方式:互联网营销、媒体营销、电信营销、社区营销及组合营销,构建立体营销网络。

互联网营销:可与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开通“南昌旅游频道”;建设南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电信营销:建设基于中国移动通信手机平台的信息服务项目,开通全市旅游系统从业人员手机彩铃,利用手机短信促销。

社区营销:与旅游客源地居民自治组织合作,利用社区文化设施,开展宣传资料入户、社区文化广场促销、宣传栏海报宣传等多种手段,深度开发社区市场。第32条. 营销渠道建设

1、区域代理商:在主要客源地城市,选择多门市、有实力的大型旅行商作为常年代理商,开辟南昌旅游专卖店赋予其特定市场的独家开发权。

2、强化旅行社组团积极性:实施航空港战略和动车组战略,加大旅游专列、包机、大巴车队的现金奖励力度,建立奖励政策的竞争优势。

3、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将各地自驾车俱乐部、探险俱乐部、大学生社团、老年大学及党团组织等社会团体纳入营销渠道建设,开发小众市场。

第33条. 节事活动策划

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又是重要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南昌市要高度重视旅游节庆活动对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旺季延长、平级变旺、淡季缩短的旅游市场优化作用和价值,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形成“全市性品牌化大型节庆为龙头、区县景区小型节庆为补充”、“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节庆时空组合。

全市龙头节庆活动为:中国南昌国际辣味美食节(5月)、中国南昌国际军乐节(8月)、中国南昌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10月)、中国环鄱阳湖生态旅游节(冬春)。

第十章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34条. 旅游住宿发展规划

南昌住宿业应走数量适度超前、功能配置齐全、质量稳步提升的发展道路。以高星级的品牌和主题酒店、具有南昌特色的“乡村旅店”作为两大重点,建成以高星级酒店和会展型酒店为龙头,以经济型酒店为增长点,以“乡村旅店”为亮点,以社会旅馆为补充的合理住宿业格局,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南昌旅游业的支柱产业。

第35条. 旅行社发展规划

实施大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旅行社网络化的发展思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整顿旅行社市场秩序,改变旅行社弱小现状,走联合发展、规模发展、品牌发展之路,提升旅行社业整体竞争力。

开放公务活动市场:在遵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办理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业务。

第36条. 旅游餐饮产业规划

南昌市发达的社会餐饮业,是发展餐饮休闲旅游业,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和业态,建设特色休闲旅游城市,打造“世界辣味美食之都”城市形象极为重要的产业基础。

餐饮业发展的关键是培育全国性知名品牌,以此形成与成都和重庆在“辣味”美食领域的竞争优势。建设孺子路、福州路等特色餐饮休闲街区;深度挖掘地域饮食文化,构建饭店餐饮、社会餐饮、景区餐饮、特色餐饮四位一体的南昌特色旅游吸引物。

第37条.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南昌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赣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八一”为龙头的红色文化,以万寿宫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应用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高度提炼文化精髓,以娱乐性、体验性和文化创意为方法,重磅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第38条. 旅游休闲娱乐产业规划

重视培育夜间娱乐休闲要素,在现代休闲业、各类地方特色民俗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推出滕王阁《盛世唐朝滕王古风》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和秋水广场大型

音乐烟火喷泉晚会。通过培育特色街区、建立主题公园、完善现有俱乐部和度假村、举办特色节庆活动、发展个性休闲活动等方式,建立游客集散地、社区娱乐中心、县区集散地、景区娱乐为一体的南昌市旅游娱乐业(表10-2)。

第39条. 旅游购物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旅行社团队购物和散客休闲购物为目标,重点建设新天地、中山路、火车站前等示范性特色旅游购物街区,完善服务设施,形成旅游购物服务网络。

重点发展“八一南昌起义”系列红色旅游纪念品、军山湖大闸蟹等系列绿色旅游商品、“煌上煌”等系列特色卤制辣味食品、汪氏蜂蜜等系列保健食品。

第40条. 旅游地产规划

在湾里、进贤、安义等生态环境优美区域,以景观地产、休闲地产和文化主题地产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旅游地产。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村落、古民居实行保护性开发。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选择地对部分村落进行整村拆建式、分体建设式、田园改造式等不同模式的旅游地产开发,以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家乐接待设施的水平。

第41条. 农业旅游规划

依托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近郊型农业观光旅游,满足本地旅游需求。通过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出农业观光示范区,开发多种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确保农民参与,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等五种方式,建设南昌县农业园区、新建县休闲园区、进贤县水上园区、安义县古村落园区、湾里区生态园区,形成一县(区)一品。

第42条. 工业旅游规划

通过确定示范企业、出台奖励政策等措施,大力发展具有南昌特色的工业旅游。重点在李渡烟花集团、李渡酒厂、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南昌江中药业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南昌亚洲啤酒有限公司、汪氏蜜蜂园有限公司、江西煌上煌有限公司、南昌印钞厂等企业开展工业旅游。

第十一章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规划

第43条. 旅游咨询服务系统规划

1、建设由南昌火车站、八一广场两个市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滕王阁、秋水广场、机场等旅游咨询服务站,各景区和区县旅游咨询服务点组成的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2、作为完善城市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在全市规划设置融旅游咨询服务与报刊售卖于一体的南昌旅游信息服务亭系统。

第44条. 导引系统规划

旅游标识导引系统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交通指引物,又是重要的体现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南昌市要通过编制《南昌市旅游标识导引系统规划》,规范设置道路、景区、景点及接待设施解说系统。

第45条. 网络规划

政务网、信息网、商务网三网并举,在现有南昌市旅游局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南昌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向游客提供网上旅游信息服务,帮助游客迅速、全面获得目的地旅游信息。

第46条. 出版物(印刷品)规划

1、委托中央电视台,以电影胶片拍摄制作一部南昌市旅游专题的光盘(DVD)。

2、编制、拍摄一部反映南昌旅游的电视风光片。

3、编印一本精美的《南昌旅游》多语种画册。

4、出版一套南昌主题图书,如《英雄南昌》、《文化南昌》、《南昌之中华之光》、《辣味美食南昌》等。

5、绘制用材新颖(如绢、牛皮纸等)、设计精装的南昌市旅游交通图。

6、以旅游为题材,制作精美小礼品、小锦囊。

7、出版南昌市旅游报,刊登旅游及时信息和介绍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交通、购物、娱乐等诸多信息。

8、以南昌旅游各景点为题材,发行各种明信片、邮票。

9、印刷《南昌美食休闲》等各种旅游小册子、包括餐饮、娱乐、住宿、交通等详细信息。

10、出版供内部营销使用的各种宣传册或设计多媒体宣传招贴画。

第47条. 广播电视规划

1、在中央电视台、江西卫视推出主题宣传片,进行形象宣传。

2、创办江西卫视旅游版,适应周末休闲、娱乐市场的信息需求。设置播放旅游新闻、旅游动态,欣赏旅游资源,访谈旅游专家,介绍美食、购物好去处,引领旅游消费时尚等节目。

3、南昌市各区县文化广播局开办旅游广播,如青山湖区的“青山湖之声——魅力之声93.4”。在已有“吃在南昌”栏目基础上,增加住、行、游、购、娱等信息。

4、充分利用交通广播FM951车友平台,联合推出吃、住、行、游、购、娱等信息广播,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交通台互换节目。

5、与《南昌晚报》合作,推出南昌旅游周刊。

第48条. 电信规划

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推出“南昌旅信通”等多种旅游电信服务。

第十二章区域合作

南昌市的旅游区域合作,分为市内各区县、环城游憩带、南昌-鹰潭-九江旅游一体化、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个层面的省内合作,辐射闽西北、联合湘鄂皖、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三个省外合作,多个跨区域主题合作,以军乐节为纽带的国际合作等四个层次。围绕联合开发市场、共推精品线路、以统一标准规范促进服务质量等内容展开。

第49条. 加强各区、县的旅游互助合作

市内各区县的旅游合作,是南昌市区域合作的第一个层次,也是南昌市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各区县旅游资源整合,实现整体开发、差异性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其次是旅游功能错位性、互补性定位,形成整体、竞合的全市旅游产业格局。

第50条. 领导南昌市环城游憩带建设

通过与技术监督部门制定“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统一区域内旅游标识系统等措施,加强环城游憩带建设,为南昌市民的休闲度假旅游提供高水平的目的地,以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客源输出地作用,带动南昌市郊区和周边城市的旅游业,促进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林业、休闲渔业和休闲地产

等多种业态的发展。

第51条. 推进南昌、鹰潭、九江旅游一体化进程

按照整合、组合、聚合、融合的思路,倡导并推进南昌、鹰潭、九江旅游一体化进程,推出区域性经典旅游线路:南昌——庐山——九江——共青城;南昌——庐山——九江——武汉;南昌——龙虎山——三清山;南昌——龙虎山——景德镇——庐山。

第52条. 引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发展

在开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合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的过程中,南昌市要发挥以下作用:

1、主导作用

通过倡导编制《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主导编制《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主要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等地方标准,带动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旅游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借势,共同发展。

2、服务功能

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内的交通枢纽,客观承担起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重任。

3、产品建设

通过天香园观鸟旅游、军山湖大闸蟹湖鲜美食旅游等重点生态旅游产品,开展并引领环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合作。通过大力加强红色旅游产品、会展旅游产品、都市休闲旅游产品建设,与九江、景德镇等环鄱城市形成互补性的区域旅游产品体系。

第53条. 辐射闽西北

南昌已经成为福建省尤其是闽西北三明市等地的旅游集散中心、重要的客源输出地。应主动将泰宁纳入南昌市环城游憩带范畴,在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方面予以统一,在旅游线路方面予以对接,在旅游市场促销方面予以联合,将有助于发挥南昌市的区域旅游领导角色,提升南昌市的旅游竞争力。

第54条. 联合湘、鄂、皖

安徽、湖北、湖南,是南昌市重要的旅游市场。南昌市要加强以三省省会城市合肥、武汉、长沙等为代表的广大客源地城市合作,要互为市场、互送客源,实施无障碍旅游,需求多层次、多主题、多领域的广泛合作。

第55条. 对接长三角、珠三角

以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为依托,建立南昌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密切的旅游交通联系,与上述地区旅游部门和旅行社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开发上述地区的客源市场,将南昌市建成长三角、珠三角的“后花园”中的休闲首选地。

第56条. 加强跨区域合作,推出主题旅游品牌

1、开展与武汉、岳阳等城市的合作,推出“中国三大名楼游”。

2、加强与瑞金、延安、遵义等国内其他红色旅游城市之间的合作,推出“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游”。

3、加强安义古村群与国内其他古村落的旅游合作,推出“中国古村游”,并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

第57条. 国际合作

以军乐节为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打造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旅游节庆品牌。

第十三章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

第58条. 旅游交通规划

推进高速铁路和国际航空港建设,保持旅游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南昌市作为江西省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

1、铁路

成立南昌火车站管理委员会。以人为本,调整、优化站前地区出租车和社会车辆交通组织,使之成为展示南昌良好城市形象的窗口。尽快开通南昌——九江、南昌——鹰潭的高速列车,促进南昌、九江、鹰潭旅游一体化。

2、公路

加快建设厚田沙漠服务区,提高通向象山森林公园、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等景区的道路等级。为适应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将旅游交通道路指示、标识系统建设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设计和安装。完善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3、航空

加快南昌国际航空港建设,开通南昌与目标客源国之间的国际旅游包机和固定航线。在机场设立南昌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第59条. 城市旅游文化

将历史的传统和现代的时尚进行完美融合,塑造南昌特有的城市旅游文化,提升南昌市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在城市机场、车站、码头、交通主干线、城市出入口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要发布南昌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并纳入相关市政、路政建设规划。

第60条. 城市旅游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城市旅游业顺利良好发展的有效保障,注重城市环境卫生建设,让南昌的水更清、天更蓝。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众媒体,进行南昌城市形象宣传,增强市民的城市凝聚力和市民“人人是南昌形象”的意识,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塑造良好的南昌城市旅游环境。

第61条. 旅游要素集聚区和特色街区规划

餐饮、娱乐、购物等特色街区,是极为重要的都市观光休闲旅游吸引物。特色街区的发展水平,对南昌市增强观光旅游吸引力,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扩大旅游消费等具有重要意义。南昌市的特色街区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街区布局,完善休闲服务设施。通过编制《南昌市旅游特色街区发展规划》,制定《南昌市旅游特色街区标准》,规范、引导全市特色街区的发展。重点“火辣世界”建德观火锅一条街、“串串烤香”福州路烧烤一条街、“风味小吃”绳金塔一条街、“酒巷深深”恒茂酒吧一条街、中山路商业街、胜利路步行街等,和“时尚动感都市休闲区——赣江新天地”、“品古文化休闲区——滕王阁景区”等两个市级旅游休闲要素集聚区。第62条. 社区旅游规划

1、建设“休闲旅游社区”

南昌市需要明确都市旅游的休闲化发展方向,通过建设众多高品质的旅游休闲设施、室内(夜间)的大型娱乐中心和旅游景观房产,如赣江新天地、赣江及抚河两岸的休闲设施和景观房产等,建设“都市旅游休闲社区”。

2、建立并完善社区参与机制

加强对社区参与的控制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区参与中的管理作用,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真正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江西省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崇义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的赣、粤、湘三省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林竹茂密,民风民俗奇特纯朴,是一片绿色的净土。进入新世纪,崇义县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兴县的战略。应崇义县委、县政府之邀,中国旅游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与崇义县旅游局共同编制《崇义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组包括旅游发展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规划所和北京三维诚信策划公司三家设计单位。崇义县旅游局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并且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研究,崇义县有关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1月规划组首次到崇义县进行实地考查,搜集资料,根据实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此后又多次征求当地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于当年8月进行补充考察,完成评审稿。2005年4月30日,在崇义县阳岭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附后)。根据专家意见作相应修改后,现将规划文本提交崇义县政府。 一.规划原则 1.旅游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其拉动其他行业发展的作用。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发展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加强政府引导,强调旅游业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以政府的力量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开发旅游业; 4.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发旅游产品,形成本地区的特色。 5.综合部署、有序开发,兼顾近、中、远期各阶段的发展,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二.规划目标 为崇义县人民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指导未来15年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套切实

可行的方案。在保护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扩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就业人数,保证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近一步带动全县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规划直接目标是制定系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是以竹文化为主题,以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竹乡·绿谷品牌,建成江西省生态养生第一县。 三.规划期限 为保证与崇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以及《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将规划期限定为2005年—2020年。 近期:2005年—2010年为重点建设期 中期:2011年—2015年为快速发展期 远期:2016年—2020年为全面提升期 四.规划范围 崇义县域所辖1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人口19.6万,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 五.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3/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一、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模板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 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 未知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 07 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创立节约型和谐社会, 促使广饶县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 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 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 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 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 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 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 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 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

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 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 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 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 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 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 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 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 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 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 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 孙武) , 四级旅游资源2处( 刘集支部旧址、吕剧) , 三级旅游资源6处, 二级旅游资源15处, 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 唯一性强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要本)1020文档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征求意见简要本) 二零零六年十月

规划概要 一、规划技术说明 (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目标导向:基于湖南旅游资源实力与市场潜力,本规划锁定将湖南“从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的目标,面向存在的问题,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并进行各项统筹安排。 问题导向: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重点解决湖南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与产业地位建设相匹配的支持体系建设问题、与新交通格局和区域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问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益问题、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优化三大旅游市场格局的问题。 强调可操作性: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提出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转化为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对关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根据湖南省内外区域合作与竞争特征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目标,考虑到湖南旅游生产力布局零散的特征,提出集群式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全方位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旅游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立足于本土经济,统一协调与安排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时序。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根据客流规律和目的地选择规律规划配套与营销湖南省的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极限以及经济基础条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保证项目实施和产品建设的可持续性。 (3)规划措施制定的技术分析框架 本规划提出的措施所依赖的分析路径是:现状分析与建设产业大省的差距问题诊断理论上的解决措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措施(即工作抓手),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详述

2 旅游业在全国的比较地位及发展目标 以旅游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要素整合推动河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规划期末使河南旅游业在全国的位置提高到上游水平。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大众游客,这一层次的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为突出,其作用是充当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包括:五千年文化(特别是武术文化)、中原古都文化(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和现代都市娱乐。 图3 河南省旅游发展模式图解 图5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结构图

3 旅游文化开发要点 (1)历史文化名城游首先要把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到城镇规划中去,对于古城社区进行保护式开发;项目尤其要注意与名城、名镇的历史文脉相一致;充分利用历史街区,选择重点做大文章;河南的古都年代久远,要表现远古文化,应当注意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表演效果,同时注意与民间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开发相结合。重点开发:开封宋都文化旅游区、洛阳古都文化旅游区、安阳殷商古都文化旅游区、郑州商代古都遗址、商丘古城旅游区、淮阳和浚县古城旅游区等。 (2)祖根文化游祖根文化旅游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依托太昊陵、轩辕故里和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使祖根文化活动与节事旅游活动相结合。各地的姓氏文化节和恳亲联谊活动要通过策划提高文化档次,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共享相应的常规活动载体。重点开发:太昊陵和太昊文化园,黄帝故里旅游区,二帝陵园旅游区等。 (3)红色文化游坚持寓教于游,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结合、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近期内重点打造大别山“红色圣地,将军摇篮”和太行山“民族脊梁,时代精神”两个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大别山红色圣地游、罗山何家冲长征精神游、竹沟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红旗渠精神和现代英雄人物时代精神游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好新县鄂豫皖革命首府红色旅游景区等24个红色旅游区。 (4)宗教文化游正确区别宗教文化旅游与封建迷信活动,让宗教发挥积极的经济与文化作用。坚持培育宗教地位、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信仰地位高的大庙,反对和控制主要进行迷信活动的小庙;发掘河南祖庭级和圣地级的宗教文化项目,重点培育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庙;宗教项目的建设应该以经济文化项目为内核,反对单纯的建庙行为。开发重点:白马寺佛教祖庭、少林佛教寺禅宗祖庭、鹿邑和函谷关道教圣地、香山寺观音菩萨圣地,太昊陵祖庙等。 (5)商业文化游包括饮食文化游、贸易文化游和产品文化游等。配合中原崛起工程,寻找一个载体(如郑州或商丘、安阳)炒作“中国商源”,举办现代商业论坛;发扬光大中原传统商业精神,塑造现代河南商业文化形象。立足于做大商、做文明商,树立现代文明商贸形象;除了做大流通文章,建商务旅游区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着手,将现代形象理念、文明经商的商业文化贯穿其中;要制定商业文明规范,实施形象工程,树立“文明商贸之邦”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