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要: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 人类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的共性, 各民族语言虽然不同, 但可以利用相同的概念, 称谓事物, 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然而, 由于各民族文化是在各自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历史地形成的, 所以民族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由于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 文化背景, 其生活方式, 活动方式, 思维方式也就截然不同, 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些个性, 即差异, 造从而引起了交际失败。本文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来认知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两种文化中同一概念的信息差几个方面, 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避免中式英语, 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接近目的语, 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差异中式英语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是两个关系密切的结构, 具有不可分割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语言有时是一种行为, 在不同的社会及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个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中有什么概念,这个民族的语言就会有什么语词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这种概念。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 反过来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果缺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我们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时, 极易产生误解, 从而导致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失败。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了中式英语, 造成了交际障碍

中式英语(Chinglish) 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 也可称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换言之, 它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受母语干扰而产生的一种既不符合英语语法又不符合英语惯用法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受汉语思维影响的双边英语, 往往是中国人听不懂, 外国人也听不明白。一定要了解文化差异, Think in English(用英语思维), 对那些各种形式的中式英语应尽量避免, 否则将导致交际的失败。1、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不同民族在称谓、礼仪、招呼、致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规约和习俗。就招呼而言, 中国人习惯用/ 您上哪儿去? 0 / 您吃了吗? 0 / 上班去? 0 等话语来打招呼。学过英语的人自然就将以上中国式的问候语翻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 " " Have you ea-ten? " " Going to work? " 这样的问候成了侵犯他们个人隐私的询问。" Have you eaten? " 对他们来说好象是一种邀请对方吃饭的暗示, 而类似/ Going to work? " 的问候, 他们是这样评论的: "W ha t a stupid question! " (多愚蠢的问题! ) 意思是明知故问。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来打招呼。像: " Hello! " " How are things going? " " How are you? "就称呼而言, 在英美国家, 人们相互间的称呼和我国习惯相差甚远, 这应值得我们注意, 否则会在交际中因称呼使用不当引起Chinglish。例如: 一位50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 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 女主人4岁的女儿就很有礼貌地称客人Granny (奶奶), 而这位美国妇女却感到不自然、别扭, 甚至有被冒犯的感觉。这是因为中美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 在汉民族文化中, 小孩子为了表示对老年人的尊敬, 显示自己有礼貌, 通常用爷爷、奶奶、老伯等称呼表示, 而在英美文化中, Granny这类称呼与老年人精力、体力、能力下降相联系, 意味着风烛残年, 来日不多, 难怪这位美国妇女不高兴。在英美国家, 年轻人称年老的可在姓前面加Mister, Mrs. , 或Miss, 但现在渐渐有直呼其名( fist name) 的倾向, 七、八岁的孩子称呼七八十岁的Tom, Susan等, 这在中国人看来不可思议, 西方人却认为, 这样亲切, 在交际中应注意到这点, 以免引起误会。

从夸奖上看,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 在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上Chingish, 闹出笑话, 甚至造成不快。如:当外国人夸奖你的英语讲得好, 对你说: /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 时,如果用汉语的语用习惯作出反映, 回答: / No, no, I'm just a beg inner. " 而不是以" Thank you" 来应

答时, 就会无意中伤这位外国朋友, 令其心中不快, 认为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 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再如西方人对别人致谢时, 常说: / You are welcome. " " It’s a pleasure." "That s' all right. " " That’s no thing.

" 这些都等于汉语中的/ 不用谢/ 不客气0。因此, 中国人对于西方人的感谢会以摇手或说: / No0 来回应,这经常弄得外国人不知所措, 有人甚至生硬地译成/ Don t' use thanks", " Don t' be polite". " It s' my duty. " 这在西方人听起来好象是提供帮助的人别无选择,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显然, 这种Chinglish 的表达使彼此的交流产生障碍。

2、语言习惯

不同民族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以及观点和心理上的差异会带来语言习惯使用上的差异。汉语里有老王的尊称或敬称, 那么应翻译成/ Lao Wang ", 显然不妥, 是中式英语, 而Old Wang ". 外国人未必懂得其意,因此, / 老王0、/ 老教师0 不能单独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 否则就会造成文字上虽然相符而导致意思上的不相符, 按英语习惯最好译成" M r. W ang " " experienced teacher", 所以在交际时不能望文生义, 对号入座, 一定要从英语本身考虑, 按照英语习惯来表达。再如:

不准拍照( Chinglish) : Don t' take picture.( English): No photographs. 天涯海角

( Chinglish) : The End of the World.

( English): Land s' End /The Ends o f the Earch.

他喜欢玩。

( Chinglish) : He likes to play.

( English): H e is a fun - loving person.

他的耳朵聋了, 眼也瞎了。

( Chinglish): His ear are deaf, his eyes are blind.

( English ): He is deaf ( dumb, blind).

这些中式英语是中国人最常犯的错误, 它们都不是英语的习惯说法, 使西方人听了感到别扭。又如, 有些中国学生想去拜访英、美人, 以陈述事实的方式来代替请求:今晚我来看你。

( Chinglish): Im' coming to see you this evening.

( English): Could I come and see you this evening? ( 今晚我可以来看你吗? )

?我要学越来越多的知识。

(Chinglish): I should learn m ore and more knowledge.

( English ): I should get more and more knowledge.

我们常说学英语/ learn English而学知识就自然想到了/ learn knowledge0, 没有了解到英语中的/ knowledge是不能用/ learn来学的, 而是要用/ get, attain, acquire0 等等

我先走了。

(Chinglish): I 'll go first.

( English ): I m' afraid I have to go now. But don t' let me break up the party.

(抱歉, 我该走了, 不要因为我先走而散伙。)

I'll go first. ( 我先走了。), 这是典型的Chinglish, 其潜台词是: 我先走一+3步, 不要因为我走了, 你们也跟着一起告辞。可惜, 英语里没有现成的表达能81与汉语/ 我先走0 相吻合, 实际上应改为: " Please don 't leave because of us. "

再如某中国学生想借用一下外国学生的洗衣机, 他说:à我能借用一下你的洗衣机吗?

( Chinglish ): Can I borrow your washing machine? )

( English) : Can I use your washing machine?

其实中国学生要表达的意思是借来用一下, 因为汉语里面/ 借有借用( use) 的含义, 所以中国学生遵循了汉语语言习惯定式, 用" borrow " 和"lend" 的表达代替use 的不地道的中式英

语, 这就造成了美国学生担心说话人把他的洗衣机搬走。

二、汉语思维方式阻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表现出思维差异, 受汉语表达方式支配是造成中式英语的重要原因。思维方式影响到一种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问题, 认识事物, 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因此, 对思维方式的了解, 有助于我们了解各自的文化价值观, 跨越由此而产生的交际障碍。

1、中国人的谦虚与西方人的炫耀

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思想, 中国人在表达时, 表现得谦虚、克己, 从不理直气壮地接受表扬或感激。凡涉及到自己或与己有关的事尽量低格调, 体现出/ 礼性。西方人虽受基督教影响, 他们处处充分肯定自己; 激烈的竟争使他们尽量表现自己,话语显示出炫耀与骄傲, 出自这样不同背景的人交际时时常导致双向误解。例如, 对于别人的恭维,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反应截然不同, 中国人听到赞扬话时, 总是要谦虚客气一番, 而西方人的习惯则是对恭维者表示感谢。如有个青年女子恭维她长得漂亮而向别人道谢,对于一个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的中国人的反应必然是1这个女子十分的狂妄自大; o这个女子十分的轻浮。曾记得,

几年前, 中国一位著名女演员在记者前宣称自己是中国最好的演员, 甚至还谈

到希望成为一个未婚妈妈。这些/ 惊人的言语, / 西化的观点, 使舆论界一片哗然。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反应不同, 再如:

请客

1我想请您和我的家人吃晚饭。

( Ch ing lish ): I d' like you to have a fam ily mea tw ith m y fam ily.

Thank you, I 'll com e on Friday at 6p. m. ( 谢谢! 我周五晚上6点钟到)

( Eng lish) : I 'd like to inv ite you to have d inner w ith m y fam ily.

Thank you, I would love to . (谢谢! 我很愿意)

应该注意的是, 这类/ 邀请0 是模糊的, 它没有指明日期和时间, 只是礼貌言辞, 不能回答: / Thank you, I 'll com e on. . . . . ", 具体的时间, 而应对对方的邀请表示接受: " Yes, I 'l.l ", 我很愿意。

我不会做菜, 请原谅!

( Ch inglish): I don 't know how to cook, I hope you don t'm ind.

这些菜我妻子都会做, 她是个好厨师。

( Eng lish): M y w ife has cooked a ll these. She is a ve ry good cook.

中国人的谦虚让西方人不理解, 既然不懂得怎么煮, 为什么还请客, 而西

方人却要表现自己能干。

自我评价

1我英语很差, 还需要改进。

( Ch ing lish ): M y Eng lish is very

poor. There s' m uch room for improv em ent.

o我英语很好, 我学了很多年。

( Eng lish ) : My Ch inese is pretty good. Iv'e learned it for several years now.

在交际中, 目的语输出自然流露的谦虚话很多, 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这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目的语输出的得体感。这类现象也反映在选词上, 如中国人爱用普通、我很普通, 目的语对应词为: o rd inary, comm on, average,这些词在母语使用者看来均含消极意义或带贬义色彩, 其构成的目的语与汉语意愿难以吻合。再则, 英美人脑海中的我绝不愿意普通, 谈及亲人和心爱物也不用它。即使用, 也多做铺垫以衬托起其独特之处, 如: 一个西方人在评论自己的

车时可能会说: " M y car looks comm on, but it has a spec ia l eng ine. "

2、中国人的不自信与西方人的过于自信

中国人所表达的中式英语的输出还表现在不自信上, 中国人很顾及面子,

未曾出师, 先将后果考虑周到, 以免碰到不测之时过分狼狈。西方人却不然,

只要知道一点, 便张口吐出, 没有吞吞吐吐之状。

1这听起来很蠢, 但我想. . . /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说话。

( Ching lish): I know this m ay sound stup id, but I think. . .

It 's the first tim e I speak be fo re so m any people.

o我很高兴/很愿意,

( Eng lish): I would like to. . .I am glad to. . .

3、中国人的人情味与西方人的淡漠感

1我很抱歉给您带来这么多麻烦/占用您这么多宝贵时间。

( Ching lish): Im' so rry to g ive you so much trouble.

Sorry for taking up much of your precious tim e.

o非常感谢。

( Eng lish): Thank you.I rea lly appreciate it.

在英美, 要找人预约, 定好了便没有如此的客套语了, 预约也直截了当,不做预先道歉, 对别人的感激, 用"Thank you v ery much. " 表达, 最重的字眼也莫过于" I rea lly appreciate it. " 如上述表达便成了中国人因本民族思维方式背景影响的特别表达了。在交际中, 中国人的情使本国人感到温暖, 觉得自己在他人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西方人却认为这样虚伪、做作, 反之, 西方人对他人时常表示的关切反应是自己也许在他人眼中是弱者, 将别人的关心看成是怜悯, 因而产生反感。您旅途劳累了/您休息一下/多喝点水。

( Ch ing lish ) : I 'm afra id you m 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You shou ld take a rest.You shou ld drink m orew ater.

玩得开心点/我们歇会儿怎样/希望您快点好起来。

( Eng lish ): H ave a good tim e. Or:

En joy yourse l.fH ow are w e do ing now? A little rest w ou ldn t' do us any harm, w ould it.I hope you 'll be fee ling better soon.

以上那种Ch ing lish 式的关心是西方人觉得别人认为自己老了弱了、不行了, 一方越关心, 另一方越感不悦。例如有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去请教问题, 美国教师热情地接待了他, 还耐心地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告辞时学生对老师说: " I am sorry. I have w asted a lo t o f you tim e. Im' leav ing. " 这两句话语法完全正确, 却是地道中式英语, 引起美国教师的费解。她不理解为什么她解答了问题而学生却认为是浪费时间, 难道学生认为她所花的时间竟毫无收获吗?按西方人的习惯, 在这种场合告辞, 而且往往要找个借口。因此可说: "

Thanks a lot for your he lp. I m' a fra id I must be leav ing now. I don 't w an 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 "

4、英美人强调客观意识, 中国人强调主观意识。

由于英美人强调客观性、逻辑性,表现出理性思维的特点, 因而英语句子主语常常以物或抽象名词来充当, 这与中国人崇尚容理于情, 把认识与感情融合在一起, 强调人与自然统一的/ 天人合一的观点很不相同。

她一直以为他不是个诚实的人。

( Ch inglish): She has never thought he is a d ishonest man.

( Eng lish): It never occurred to her that hew as an honest m an.

在前句中, 主语是她, 是行为的主体, 所以中国人更强调主观印象,在后句中, 把/ 他不是个

诚实的人这一概念整个作为主语, 被" it" 这个形式主语代替放在句首, 反映了西方人更重视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嫁给他之后, 她的麻烦就开始

了。

( Ch ing lish ): A fter m arry ing h im,her troub le began.

( Eng lish): A fte r ma rry ing h im, she began to be invo lved in trouble.

这个例句中, m arry ing 的逻辑主语并非he r trouble , 这就是汉语思维习惯造成的英语逻辑关系上的错误。

5、中国人思维重意念, 而西方人重形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民族文化因素( 主要包括哲学, 伦理学和美学) 长期积累沉淀形成的。不同哲学体系对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巨大影响。中国哲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儒家, 道家和中国佛教, 其主要学说大多关于如何为人处世治学的道理, 属于伦理学范畴。西方哲学则与自然科学相结合, 西方哲学家往往同时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把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作为研究的对象, 西方哲学历来与自然科学, 实证科学相结合。思维的明显差异反映在语言上, 表现为:汉民族注重意念参悟, 而英民族注重形式论证。

例如: 昨天是玛丽的二十岁生日。

( Ch inglish): Yeste rday was M ary 's tw entieth birthday.

( Eng lish) : It w as M ary 's twentiethb irthday yesterday.

乍一看, / 昨天貌似该句的主语, 其实, 这是汉语中无主句的一个例

子, / 昨天只是一个时间状语, 在英语中虽然找不到其它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 但可以借助/ it作形式主语, 这是因为汉语重意念, 英语却重形式。在表示时间, 天气, 距离或度量等方面的概念时,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显得十分突出。

三、中西文化之间的信息差阻碍了交际

各民族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 它们根据自己与自然界的交往,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和接触, 对它们形成不同的褒贬、象征意义, 涉及到这方面的词在语言意义上一致, 但其代表的概念, 传达的信息差很大。

1、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

人类与动物的联系甚密, 中西民族中某些相同的动物表示截然不同的意思。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最为人钟爱的动物, 是/ 忠实0 的象征, 英语中带/ 狗的词语多含褒义, 其中有Love m e, lovem y dog. (爱屋及乌) 的真情流露, You are a lucky dog. (你真幸运) 的由衷赞叹, 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 狗仗人势/ 狗胆包天等莫不如此。汉语里的/ 走狗/ running dog0, 在西方人眼里是一条好家犬。又如, 在中国文化里, / 猫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可

爱、精灵的特性, 因而/ She is a cat. 0若直译成/ 她是一只猫, 可谓词不达意, 貌合神离, 其实它的真正内涵是/ 她是位包藏祸心的女人。不同民族在比喻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再如, 英语/ dragon一词在汉语中有对等词/ 龙0, 虽然它们的字面本义相近, 而民族文化内涵的引伸义则大相径庭。中国人以/ 龙0

2、颜色

有些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就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 红色0 使中国人联想到/ 革

, 指做了惹别人生气的事。中国传统婚礼上的新娘一般穿红衣裳以表示幸福、吉祥, 而红色在西方常常令人联想到/ 鲜血、/ 死亡。再西方, 白色象征纯洁无暇, 新娘在婚礼上往往身着白色礼服, 而在中国, 葬礼上的掉念者才穿白衣。绿色象征和平与希望, 如/ 绿色和平组织0 ( G reen Peace O rganization ), 在英语中也表示年轻或稚嫩, 如: H e lives to a g reen old age. ( 他老当益壮)。H e is still green at

th is job. (他对这工作还是生疏的)。此外, green - eyed 在英语中指嫉妒。汉语中常喻为/ 红眼病0。而当/ 红眼病0 表示一种眼科疾病时, 则是p inkeye, 此时就不能解释成粉红色的眼睛了。蓝色在汉语中代表着明净的天空之色, 因此, 它象征着宁静、素雅。在英语中blue 词常使人联想到忧郁、色情之意。如: Th ings a re look ing b lue. ( 情况不容乐观)、a b lue film ( 色情影片)、blue jokes ( 猥亵的笑话) 。黄色在汉语中代表万事不变的自然之色, 有尊严、崇高之意。而英语则无此意。因此/ 黄袍0、/ 黄榜0 只能用它们的语用意义来表达, 分别为em peror 's ro le, em pe ror 's docum ents. 黄色在汉语中有时也特指色情。在英语中ye llow 除了表示黄颜色以外, 还常用做俗语, 表示懦弱的、卑怯的。另外, 随着世界上通用黄色作为出租车的颜色, 这个词又带有了出租车的内涵。因此, 走在美国的大街上, 有时会看到一辆深红色的或黑色的小汽车上喷上了这样一句话: I amyellow. 这里, I am ye llow 有两个涵义:这是出租车; o我是个胆小的人, 请不要来吓唬我。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应了到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不同, 才能避免因习俗不同所形成的某些信息差。再如, 一位中国广告设计师打算将一种新型香水引入拉美市场, 可是产品并未引起人们多少兴趣。主要原因是香水中使用的山茶花在南美国家的习俗中是用在葬礼上的, 这一切都是由于中西方存在着某些信息差, 导致了交际中的障碍。

3、由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词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而出现的打工仔、打工妹等代名词到处可见, 如何将这些未定型规范的打工仔、打工妹确切地英译呢? 打工一般是指临时性的短工, 可以是waiter、dishwasher、baby- sister, 也可以是worker。在汉语中/ 妹仔一般指未婚的青年男女, 在英译中不宜简单地将其对应译成boy 或girl, 这样译易使外国人误解成为中国的打工阶层都是少男少女,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 要让反映出打零工这一核心概念,应译成: / casual fem a le labor0 或/ casual male labor, (临时性男工或女工),这样才不会引起外国人误解。再如, 近几年中国大陆出现的另一些新词语:大大款0、炒股、大姐大等, 若让外国人单从字面上理解这些词语, 而不去了解这些词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 就无法完全了解到这些词的真正含义。人际交往中, 由于受相同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的熏陶, 和说同一种语言的本国人交际时, 往往具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 由于这种共通的信息, 交际时容易产生默契和共识, 而中国人虽然用同一种语言交际, 如果完全脱离文化背景, 就会导致文化理解中的信息差, 而会给语言交流带来极大障碍和错误。所以, 在中西方语言交流中, 应十分重视有关历史、地理、宗教、迷信、气候、经济等知识社会文化背景。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宣传的增加, 英语在中国正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工具, 构成英语交际的障碍除了语言本身之外,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概念差异常常导致文化理解中的误差, 进而会给语言交流带来极大的障碍。由于文化的原因造成的障碍与错误, 语言本身用词不当、造句不当造成的阻碍与错误更为严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对英汉语言交流的研究和分析,

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它们的发展与演化, 使我们对语言及文化的异国更深入, 更全面的了解。只了解西方文化是不够的, 还必须熟悉自己的习俗、彼此比较, 通过文化对比学习语言, 使得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 从而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2、必须拥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识别表面的文化特征, 对细微而有意义的与本民族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识别, 并通过理性分析来接受, 从对方的角度来感受文化, 拥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就能理智地对待由此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3、尽量避免以一种思维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种语言信息发出后, 而以另一种方式去破译或重新组织, 如果不用英语思维考虑问题, 就必然要借助自己的母语来进行思考, 就必然将头脑

中的汉语设法翻译成英语, 这翻译出来的有时就不像是英语而是中国式的英语或其它错误的或不妥的表达, 所以在交际中以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 认识事物, 尽量用英语的语言习惯来思维, 在用英语表达思想遇到困难时, 冷静地想一想如果英语为母语的人有类似这样的想法时, 大体上会是怎样表达的, 这样才能提高交际质量。

4、要创造条件营造英语学习环境,注重语感的培养。多接触西方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注意积累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 记录一些中西方对不同的句型、词语的不同表达, 了解词语和概念之间的差异, 有意识地观察和理解语言的社会语境, 观察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得体, 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相结合, 从而说出地道的英语,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只有这样,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能最大限度突破本土文化的界限、局限, 深入地了解异文化, 从而拓展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 把自己放在更深远的文化背景中, 进行人类彼此间的交际与交流, 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其文化及交际模式的适应性, 摆脱汉语的思维方式, 避免出现中式英语,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交际中讲的英语更加地道、更加准确, 更加规范, 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 1 ) 朱永俊. 现代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M ] . 北京: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 2 )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 M ]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 3 )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 . 上海: 伤害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 4 ) 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6 1991, no.

( 5 ) 榕培.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6 1991, no.

( 6 ) 愈如珍.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山东外语教学6, 1993,

( 7 ) 王玉章. 关于思维方式与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3.

( 8 ) 刘永红. 从汉英语言的差异看中西文化的不同[ J]. 英语学习, 2000, 1.

( 9 ) 朱耀先.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J] . 中国翻译, 1998, 2.

( 10) 王弄笙. 汉语翻译中的Ch ing lish[ J] . 中国翻译, 2000, 2.

《跨文化交际》_名词解释

1.Globalization is considered as a process of increasing involvmen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s. 经济学视角中的全球化表现为不断增加的国际商务往来过程。 2.Macroculture:The term macroculture implies losing ethnic differences and forming one large society. 宏观文化意味着种族差异的消失和一个大社会的形成。 3.Melting pot means a sociocultural assimilation of people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nationlities. 熔炉:不同背景和国籍的人们之间的社会文化的同化。 4.Microcultures:cultures within cultures 微观文化:文化中的文化 5.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e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跨文化交际: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文之间进行的交际。 Chapter 1 6.Culture is a learned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 about beliefs,values,and norms,which affect the behavior of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people. 文化是习得的一套关于信仰,价值观,规范的公认的解释,这些信仰,价值观,规范对相当大人类群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7.Culture identity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 文化身份:指有意识地把自己归为某一特定文化或种族群体。 8.Subculture are formed by groups of people possessing characteristic traits that set apart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within a larger society or dominant culture. 亚文化:具有能在更大的一个社会范围内或主流文化中使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特点的人类群体所形成的文化。 9.Subgroup are groups with the dominant culture does not agree and with which it ha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亚群体:与主流文化不一致,并与主流文化有交际障碍的交际群体。 10.Rules may refers to socially agreed-on behavior or to individual guidelines for behavior. 规则:社会认同的行为或行为的个体原则。 11.Norms are culturally ingrained principles of correct and incorrect behaviors which, if broken carry a form of overt or covert penalty. 规范指的是正确和不正确行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原则,这种不正确的行为一旦发生,就意味着一种显性或隐性的处罚。 Chapter 2 12.Enculturation i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you go through to adapt to your society. 社会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自己所在社会的文化的社会化过程。 13.Acculturati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adopting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new host culture. 文化适应:人们学习适应新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14.分隔和隔离separation and segregation refer to maintaining one’s original culture and not participating in the new culture. 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保留了原有文化,完全没有接受和习得新文化。 15.融合Integration takes place when individual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ew culture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论中西文化差异-高一作文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 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 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 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 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高一作文:论中西文化差异作文1000字

论中西文化差异 当传统国学文化与西方文化相遇,当圣诞节与春节“撞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欣赏西方文化。如今,“崇洋媚外”已成为一种风尚;“抨击传统文化,赞赏西方文化“似乎是文学家教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我不得不思索,难道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真的比不上西方文化吗? 其实不然。中西方文化的起源不同,二者追求的信仰也不一样。我们的东方文化受到佛教、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教思想影响深远,主要追求精神的超脱,追求礼孝忠义,注重个人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拥有平等、自由和开放的观念,追求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因此,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文化教育方面,中西方各领风骚。传统国学文化深受儒家影响,中国的教育也注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注重基础教育和因材施教。虽说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国的教育方式。考试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应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和独立自主能力。而在西方,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很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曾经有一个二年级的中国孩子,随父母去美国读小学,它的教师告诉他父母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们的数学不用学了!” 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人们性格修养不同。中国人热

情好客,关心和询问别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一种有礼貌,有修养的表现。人们一般见面都喜欢相互寒暄:“你吃饭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而西方人喜欢尊重他人隐私,所以才以谈论天气,生活来避免尴尬。中国人提倡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崇尚助人为乐和不求回报。但是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个人荣誉感极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推崇个人奋斗,强调多劳多得。 传统国学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抒写美的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诗经》。穿越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我们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如同满天繁星般璀璨,是每个民族都可望不可及的。传统国学文化是华夏子女的历史财富,是我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学会珍惜。 面对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当外来文化“入侵”时,我们应当取之精华,采取谦虚,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则需要总结提炼其精华,推崇提倡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才能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李希霍芬 2、东洋航线西洋航线南洋航线 3、贸易作用外交作用文化交流作用 4、贞观十四年 5、张骞 6、不空真谛 7、马可?波罗 8、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9、西洋音乐西方油画机械钟表 10、瓷器茶叶丝绸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美国 2、牛仔鸡尾酒快餐 3、熊猫京剧长城 4、丝绸之路四大发明 5、语言饮食宗教 6、江南民居川西民居北京四合院书院建筑 7、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建筑 8、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9、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 10、洛可可式建筑 11、粤菜湘菜川菜鲁菜 12、勺子筷子盆子碗 13、红茶白茶黑茶绿茶 14、二锅头黄酒 15、豫剧黄梅戏京剧评剧 16、扬琴古琴 17、茶花女卡门图兰朵 18、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澳大利亚 20、BDCEA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全选 2、傅聪傅敏 3、Skype Twitter 4、文化背景年龄年龄 5、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7、叔侄关系 8、自然形成无需刻意建立恒久不变 9、宰相肚里能撑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全选 11、面试出席婚礼谈判 12、全选 13、合理的 14、包容的精神 15、机智幽默 16、清晨晚10点半以后 17、于约定时间前去朋友家做客 临时起意邀请朋友过来用餐 朋友婚礼赠送礼金 18、主人为客人夹菜相互劝酒客套表示谦虚 19、注重个人隐私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 20、于约定时间后五到十分钟到达准时到达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2、是否已婚收入财产 3、百年好合 4、外语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 5、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 6、含蓄隐晦间接 7、表情空间沉默 8、低语境国家 9、日本墨西哥 10、老乡观念强邻里关系紧密战友关系紧密对家族观念强 11、参与模式 12、全选 13、互动频繁可以当面争执 14、. 健康婚姻年薪 15、全选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非语言交际 2、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速的轻重 3、品牌标识交通标识 4、口头形式文字形式 5、言谈 6、商务政务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交际 高英祺梁玉《光明日报》(2014年09月07日07 版)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便捷与畅通,跨文化交际现象也日益增多。但由于交际双方所处地域、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交际双方在习俗、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交际出现障碍。因此,文化认同越来越得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和交际双方的重视。 文化认同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文化认同理论是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松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理论,它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在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对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价值肯定,它主要通过民族本身的特性、习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流传至今,融合了人们的各种认同,从而阻止了不同的认同之间因部分认同的背离或异特性而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加深对不同文化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微观文化知识的了解,才能有效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民族优越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标榜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民族都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优越感,主观盲目地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确的,并觉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优于其他民族客观存在。民族优越主义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如果交际一方有意忽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与习俗,那么双方的交际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是影响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主要思维定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可能有一个一切社会都承认的、绝对的价值标准,更不能以自己群体的价值标准评价别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的固定思维模式和种族偏见容易对其他文化产生否定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书籍、民俗、文化意识以及社会文化信息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承认和接纳人类的多样性,给予不同民族、种族和文化群体平等的地位,倡导文化平等、宽容与尊重,彻底去除民族差异和种族偏见。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个人价值因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中实现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于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思想意识中,其社会关系更强调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帮助与协调关系,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潜能、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等显然不同。但交际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都是本民族价值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产生文化冲突,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 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仅是生活习俗和语言行为的差异,也包括个体思想观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际原则,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跨文化交际路径。 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中的培养和引导作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选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摘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又是与文化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时间观念、日常谈话、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来描述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影响 在语际转换中,翻译是我们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但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同时也是从一个国家文化移植为另一个国家文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密切的联系。翻译家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吕淑湘也曾提到过,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所谓的“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所以,成功的翻译关键是必须要具备对国家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认识。 英汉翻译中西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信仰差异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 在宗教词汇方面,虽然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却不同。例如,“龙”与“dragon”虽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在我国文化中,“龙”象征着“神圣、高贵吉祥”。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而英语中的“dragon”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象征着“怪物、魔鬼、凶残”。因此,如果在翻译时遇到此类词汇就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造成误解。 二、历史文化差异 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地壳变迁、民族迁徙、民族的征服与同化和民族之间的战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罗马人征服不列颠四百多年,英语习语中“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一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人文天下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进行交际时,各种误解和问题在所难免。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出色的交际者,我们必须与外来价值观、态度及感情密切沟通,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地交流,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差异因素 1.1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注重情义,而忽视法理。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人的理性。例如,在国外,有一对夫妻因有事要把孩子放在一位中国人朋友家代为照管,事后这对夫妇给了这位中国人孩子照管费,这种行为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很不理解的,但西方人体现出一种你既然付出,就能得到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种种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的冲击和沉积,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 1.3文化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很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中国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而在英美国家,成年后的子女人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而选择住进养老院,由社会关照。 2.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 2.1认知障碍 一个在美国学习的日本学生说:“在我去学校的路上,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对着我笑了好几次,我有点吃惊。”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女孩子不对陌生人微笑,更不用说陌生的男人。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微笑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方式。日本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忽视了他遇到的人们的文化。他总是认为,尽管是无意识的,与他交流的对方持有与他相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和习惯。一旦所发生的情况与他预料的不同,他就会感觉很失落、沮丧甚至生气。这种问题就是认知障碍。 2.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文化本身一样,它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首先,人们从父母、亲戚、朋友等处学到。那些从父母那里听到“那些犹太人控制着企业真糟糕”的人不自觉地就学到了思维定势。其次,思维定势因为有限的人际交往产生。如果我们遇见一个很富有的巴西人,就会认为所有来自巴西的人都很富有。再次,很多思维定势是媒体提供的。电视提供了很多民族扭曲的形象。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2.3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我们在生活中很早就学到了民族中心主义,虽然是无意识的。因此,它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问题。当然,很少人公开声称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但是人们会无意识地做出基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系统的判断。一些学者认为没有人能完全不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 3.1求同存异 因为很多因素,各种文化确实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相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很多能把人们联系起来的至关重要的特征。例如,我们共有一个星球。我们都渴望自由,尽管自由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含义。 人们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受自己文化制约的不同之处。所以,如果我们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应该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如果能欣赏相同尊重文化间存在的不同,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估计我们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能更加容忍别人那些行为。 3.2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到社会诸多文化因素制约,要表达与理解一定语境中的话语,不但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语法等语言规律还要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准则形式。在交际中,要参照交际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素质、购买需求等因素恰当地使用语言,营造出与交际对象相适应的气氛,从而有助于达到交际目的和提高交际能力。 4.结论 当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时候,各种问题与误解时常发生。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其中的一些。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提高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求同存异、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移情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参考文献 [1]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么海燕 (西京学院人文科学系710123) 摘要:当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经常出现误解和各种问题。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鉴别和警惕这些问题很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检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认识到原因,才能成为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误解问题原因 287 现代营销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事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使跨文化的交流得以顺利展开,这是我们这些语言学习者和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原语言和目的语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深的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几方面中西文化差异来提高语言学习者对于其的重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理解跨文化交际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其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与日俱增,她与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曾说过:“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藏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查知。”{1}自陌生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下面就中西文化中几点差异的表现进行阐述。 1、思维方式的差异 1.1模糊性与准确性:模糊性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而准确性是西方思维的一大特点。西方人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如果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对方,并明确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2直接性与间接性: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会很生气,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后面才讲些客套话。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则会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又比如有些中国名家文章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去意会,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

中四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C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可以达到人勺人之间交流的目的,更是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催化剂。鉴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跨文化交际也愈加复杂化,想要取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并非易事。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来分析影响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因素,把文化因素分别与语言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相结合进行分析,以便中西跨文化交际者深入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减少交际障碍。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四方跨文化交际;语言因素:非言语行为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和推动力的新生学科,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地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对外交流的步伐,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迅速增多, 跨文化交际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一般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不仅包括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还包括任何在语言及文化背景方而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顾佳希,2016)o由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语言、非言语行为等)的客观存在,当前中四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语言不通、理解偏差、交际障碍、文化误读、文化冲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文化误读。鉴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读事件屡屡发生,交际者必须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提髙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失误,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言,首先,从交际者自身方面来说,交际者要主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研究跨文化交际方法、分析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等来提髙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跨文化交际若要从外部环境中汲取有关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案例,并积极地参与到跨文化交际当中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经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积累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经验。 1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1.1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是动态的存在,由一系列的综介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思维方式、语言、社会环境、民族民俗、价值观念等)而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姜琳,2008)。此外,文化还包括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模式化且固泄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人们的日常交流体现出来。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情怀,它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因此,文化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民俗、信念、价值观、社会地位、性别差异、心理、环境等因素,任交流互动中尤为重要,更体现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徐俊彦,2011)o由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信仰等,所以各个民族对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文化差异处处隐现。英实,正是这种深层次文化精神的不同,才使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但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难题所在。因此,跨文化交际者应该充分了解异文化内涵.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 化差异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数学与应用数学(2)张晨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文化认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而西方国家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我国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 因此中西方文化几乎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中西方在语言、礼仪、饮食、教育等许多地方体现出差异。 一、语文的不同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 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 是“不中用”的代名词,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并把人比作狗。如a luck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