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1-01-06

作者简介:李尚,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研究生在读。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内蒙古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要: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紧迫性和高度破坏性的特点,使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如解决不

及时,就会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损,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梳理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现状,分析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可以为突发事件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doi :10.3969/j.issn.1008-0155.2011.02.007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155(2011)02-0021-03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短暂的、非常态的紧急事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境内重大突发事件频发,如2003年的“SARS 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多次重大煤矿安全事故、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王家岭煤矿透水事件等。每一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有关统计分析显示,几乎所有突发公共事件都与网络有关:其中80%直接由网络报道而引爆网络舆论;另20%一般由传统媒体先报道,后经网络媒体转发引起网民关注,

成为网络热点,形成网络舆论。由于突发事件牵涉面广、对抗性强和后遗症大的特点,在解决不及时的情况下,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社会稳定就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尤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如何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是体现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考验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

所以,研究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把握舆论发展

态势,探索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是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塑造政府形象,增强政府舆论引导力,

构建主流舆论,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题中之意,也是当前政府公共管理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现状

(一)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体系。目前,一个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干、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优势互补的中国网络媒体基本体系已经形成。

重点新闻网站是由各级政府主办的主流新闻网站。其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8家,重点新闻网站24家地方。权威资料显示,目前,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每天首发的新闻达到24000条,大陆境内受众覆盖面平均每天超过5000万人次。自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一些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如千龙网、东方网、南方网、红网等过去三年的访问量平均增长了9倍,新华网、人民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了全球网站的百强行列。

重点新闻网站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主导舆论流向,成为政府传播政策、信心,构建主流舆论格局的主阵地。

(二)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

·

12·

论引导体系

我国各级政府和媒体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上已经具有了强烈的意识,很多地区、很多部门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基本实现了由被动接收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映意见并关门决策的刚性机制向积极引导、公众参与配合的弹性机制的转变。

5.12汶川大地震后,各级政府和媒体坚持信息发布“及时、全面、开放”的原则,将抗震救灾作为媒体报道的重中之重,政府部门及时发布最新信息,各级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大面积报道,让民众及时了解事态进展,牢牢掌控舆论主动权,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后,政府及时发布信息,网民广泛响应和传播,有效驳斥了外部的虚假宣传。

(三)形成了网络舆论声势,有效地发挥了政府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中利用在线访谈、网络评论、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方式,关注网民言论,因势利导强化观点,引导网络舆论,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话语权”,已成为网络媒体的常规做法。如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等。在每次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中都能够及时把握重要问题,引导网民展开激烈的讨论,且对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比如对刘涌案、宝马车撞人案等事件的讨论活动中,网络舆论都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与网民间的互动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信息互动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渠道都是单向性传播的。尤其是在网络传媒环境下,政府管理部门与网民就重大社会问题的互动远没有达到网民满足的程度,而且现有的互动大多是非常态的,缺乏制度性。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的意识加强,但仍受到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与网民缺乏互动信息的传递,无法满足公众的全面知情权,不能及时回应不断出现的各种质疑。

(二)公布信息有时不够及时

网络时代,信息日益成为政府权力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不光是民众的期待,也是法律的要求。政府不能采取“沉默是金”的措施。事实证明“沉默非金”意味着政府的态度是冷漠、逃避或者默认,政府一旦丧失话语权和主动权,政府公信力就会遭受质疑,导致民意淤积,“川壅而溃,伤人必多”,错失处置良机。

(三)被动防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扩张,社会舆论呈现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作为主流媒体,有时候并未成为新闻舆论的“主场”,而是“照本宣科”,等着上而传达“宣传提示”。

时效性是突发公共事件新闻传播的最重要特点。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突如其来,信息发布工作的准备时间很短,往往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就要确定表态基调和口径,处理信息内容常常难以把握。但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应及时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反应,否则就放弃政治的主动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权威拱手相让。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讲,传播的速度也决定了传播的质量。及时发布可以先声夺人,有效地引导舆论。

(四)引导艺术缺乏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在强化网络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中体现正确导向方面做得不够。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不仅要创新传播理念、传播内容,而且要在传播方式包括传播形式、方法、手段上创新。

三、突发公共事件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一)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1.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舆情必须实情实报,及时准确。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收集报送人们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反映。包括人们对此事件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建议、要求和情绪表现;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

22

·

2.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评估机制

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事件的性质和所引发的责任等,并在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并对事件处置过程及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问责建议。

3.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能够及时收集、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有效察觉潜伏的危机,敏锐洞察危机中隐藏的机遇,为重大突发事件处理赢得主动权。

(二)构建政府与民众间网络互动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平台,建立一个公众意见的自由表达平台,并及时宣传、解释政府的行动,从而引导舆论方向,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行动。让公众对危机信息的理解建立在全面、理性的基础上,从而避免过激言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对于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部门,应该在网络上开辟适宜网民表达意见的平台,如信箱、政务论坛专区,使网民可以在论坛上自由发表观点,指定专人与网民互动,表达政府观点,为网民解疑释惑,有效疏导网民情绪。

政府建立与网民的有效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网民的各种意见诉求和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发布,传达官方声音,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互动渠道的有效运转满足了网民参政议政的需求。政府开通网上政务信息互动平台是保证公众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重要举措。

(三)建立系统、完善的政府应急网络舆论监管体系

1.实行信息源开放政策,随时调整网络舆论的走向。政府利用自己拥有权威信息源的优势,通过媒体并调度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同时传达政府的抗灾指令和救援措施,根据事件的发展变化,将网络舆论的引导纳入国家危机处置的整体框架中来。通过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除噪音流等方式,畅通信息传播渠道,保证信息顺畅、真实、完整地呈现在网友面前,使其对突发事件做出准确判断,促使舆论按照有理、有序、有利于建设的方向发展。

2.发挥“把关人”的引导作用,有效预防网络舆论失控局面出现。

任何信息的传播都是有选择的转播,其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把关人”。突发事件网络舆论信息的传播也是如此。突发公共事件网络信息的“把关人”有网站的各级编辑,论坛的管理员,贴吧的吧主等等。他们能够灵活掌握信息发布进程、发布时机、发布形式,在信息选择、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把关人”对舆论的引导应该以疏导为主,切忌简单粗暴的删帖,要注重运用引导艺术,使网民产生理性和感情上的认同与共鸣。要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建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把关人相关守则。引导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把关人”应适当加强网络技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控制中的作用。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有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管理员和吧主全天候监测,对负面消息及时清除,运用智能软件进行敏感词组过滤,对国外敏感网站实行浏览限制,对论坛发帖进行延时审查,部分重要论坛实行实名制登陆等。尽管这些技术的运用存在种种争议,但在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快速恶化,同时没有有效应对方法时,可以有选择的谨慎使用

3.完善网络媒体议程设置机制,强化“舆论领袖”的正向引导效力。

建立完善、系统的议程设置机制。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公众的关注视线,传播危机事件中的政府决策、治理危机的措施、民众联合对抗危机的集体精神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和处理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突发事件发生后,海量信息充斥于网络媒体,大量网民难辨真伪,这时具有权威性的网络“舆论领袖”可以通过他们对事件的解读形成主流声音,使多数网民在意见领袖的正确引导下,实现网络舆论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明,等.中国网络舆论现状及舆论引导[J].瞭望,2004,09.

[2]赵士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P78.

[3]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04.

(责任编辑:陈凌霄)

·

32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