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水平培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水平,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能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实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水平。

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水平的渐进培养须经过这样三个阶段: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即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如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增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增强学科创新水平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实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来说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水平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水平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在课堂内容设计、结构安排、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叫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 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体育;兴趣 一、体育教学创新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5%。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0%。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5%。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20%。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类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保护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

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组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例如a级同学。人数较多的,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5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12-13T17:05:48.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刘正兴[导读] 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刘正兴(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安徽马鞍山 238100)摘要: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应抓住机遇,利用中学物理教学在学 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04-01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的认识充满好奇、有新鲜感,同时对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内容又感茫然。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阶段早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科学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益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极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知道,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目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所以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过程中,都注意到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1.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物理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良好的物理科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学生探索世界、建构认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事物的剖析、示范;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启发、引导,这当中都融入了教师的理解,教师的精神,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要素,物理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信手拈来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经意的一个“随便”,都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冲击。而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场所,在这个场所里重视科学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渗透,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科学素养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培养。而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教师,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科学素养的起点高度。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多学习、多钻研、交流,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教育要“从物到理” 、“识物讲理” 。而物理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科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性。所以,各种物理实验中都应有计划地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验证性实验,即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另一种为探索性实验,即用实验来探究未知的结论。验证性实验可用过程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实验的目的,采取的步骤及其理论依据,观察现象差异,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在学生在未知结论时,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利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采取有效的实验步骤,从实验中探究结论。这一类实验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避免用陈旧的课本禁锢学生、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际科学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而物理教学和科学前沿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关注和追踪前沿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把自己也当成新时代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梳理,以便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创造、多思考、多疑问,同时教学过程也没有必要全部安排在课堂上,可以让教学深入家庭、工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只有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培养出物理学思维,才能避免物理知识的“片段化”,使学生不仅了解物理学的过去、体验物理学的今天,更能预知物理学的未来。 三、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矛盾,既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既要全面看到每一事物中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要研究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问题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物极必反。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要注意适时适度、有的放矢,不切实际的空谈和形式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亟待教师素养的提高;2.坚持正确引导,学习科学方法;3.防止科学方法教育程式化。科学素养的养成、培育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这不仅需要物理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在渗透科学素养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在创新教育方面应该首当其冲。要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教师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幻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要帮助学生克服创新的心理障碍,如胆怯感、神秘感、顺从感。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一、遵循认知规律,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能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 三、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望。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玛丽·居里假如没有对放射性现象的好奇心,不可能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进

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部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初步形成物理观念,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通过实验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和处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与责任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英文简称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通过学习,学生应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论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上明确阐述:“我希望在中国要大胆建立地理科学,我们要率先打出地理科学大旗,原因就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我们要科学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就必须认真地搞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在国民教育中地理科学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就地理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些个人的看法。 一、中学地理教学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目标中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只有教师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创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从教育教学的全局来考虑,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须经过这样三个阶段:课堂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学校创新教学环境的构建、开放的创新教学大环境的创设。因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物理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如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物理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合理安排课程,为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留有余地;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等;要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等。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让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突破口。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有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这些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让学生具备应用物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此,在教学设计方面尽力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着应用这个理念和导向。 初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前知识,这是必须考虑的。所以先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操作并记录数据。用自己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每组讨论结果,派代表上黑板记录数据。用时5分钟。当他们很有信心的写完只有数字的数据时,让学生观察是否有问题,学生因为简单所以很自信地回答说没有。我在这些数字后面写上夸张的单位,“米”、“千米”“毫米”等单位。学生立即豁然开朗,“老师,应该是厘米,忘写单位了。”在物理学中,数字必须加单位,要不出笑话。紧接着问,能否用老师的这些单位记录呢?这样单位换算顺理成章。这一小节让学生通过出错、自行纠错加深印象,形成“物理观念”,让学生头脑中形成物理的表述方式。 用老师发给的刻度尺(米尺)测量课本的长度,需要修改的组上黑板用不同颜色的笔重新写一遍。同时思考:用哪种刻度尺测量好一些呢?为什么?发现学生们重新改过的数据后面都加上了单位。(表扬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发现老师发的尺子更方便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因为最大刻度 不同,即量程不一样。 一把米尺同桌之间可以同时用吗?这说明零刻 度的选择是任意的。用另一种刻度(米尺的正反面 两种刻度的分度值不同)测量课本的长度,读出来 的数据又是多少呢?这个刻度跟刚才的刻度有啥区 别?最小刻度不同,即分度值不同。(如右图所示)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摘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我们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体育 部分老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不就是准备活动后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最后讲评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配合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加试时那三十分而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状态下,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争取不到。随着教育新课改不断地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练为基本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日趋显得太不适应教学要求了。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作为教好体育课的首要任务。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前体,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2.合作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它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 3.创新教学是学生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以局限性地内容直接确定学习目标的模式,而是在确定目标与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内容与途径。 将上述理念引入体育课堂,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一、创设开放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

关于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目前有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相关话题、文章、理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觉得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能力和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认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逐渐地把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素养渗透到学习来,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和方法。 物理思想是对物理概念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物理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物理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现象、体会物理情景、感悟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尝试用物理方法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物理情景、物理原理和物理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物理中的具体问题以及一些现代天文航天科技,这是物理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是物理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应用的过程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物理教学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形成物理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物理知识、理解物理规律。任何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就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物理规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进一步揭示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间的联系,既促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好奇心及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物理素养归根到底是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物理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处理问题能力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应在长期的观察、思考、学习中慢慢积淀。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物理有趣神奇的现象,并乐于去探寻其中的奥妙,从而养成乐于追寻真理的品质。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认同,由于各人基础不同,在 具体实施时采取的方法也各异,但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然要经历一个复杂的 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否则,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本文通过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及教育教学方式的 改变阐述了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地理教学;教师地位;更新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93-02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 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 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 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 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 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 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 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 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提高自身素质 应对新的挑战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 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 势在必行。 21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 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 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 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2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 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 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 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23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堂高质量的课,往往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 名地理教师,不仅有地理专业知识,也要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各方面具有较高的修养,要有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代地理学的前 沿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化需要。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 不断加强学习,注重知识更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捕捉地理学 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联系社会、跟上时代。因此, 要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化素质,即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24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 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 首先,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里夫妇为提

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2 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让学生从“知识”层而上升到“智慧”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论素质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 环境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 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类生存环境 及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自然学科,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 神具有重要作用,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因此,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非常重要。 一、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把握学校发展方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 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 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通俗讲,素质教育,就是对每一名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就义务段而言, 一是让学生完成当前学业,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创造条件;二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培育良好习惯、健全人格及优秀品质,提高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为融入社会投身国家建设做准备。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的十大任务之一。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减负, 贵在课堂高效。因此,推进素质教育重在课堂。二、提高自身素质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无论是教学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对每一位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地理教学 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增强地理科学意识,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综合发展等问题,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素 养都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过 程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 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和基础。只有整体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和教学能力,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地理课程改革。 笔者认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能够对学生进行较 准确地定位,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来安排教学。在“全面了解学生”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接受能力以及喜欢的授课风格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其次,教师要“努力研读教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教学,就应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认认真真地研读每一章节的内容,更重要的是 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基 础性目标。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灵活教学”方式。目前,课堂教学是现代 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 学习的效果。 三、重新认识教材 高中地理新教材应体现改革思想,有几点认识需要注意:一是教材编写要符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在针对传统教育发展过程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及在教学模式上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在教育教学上要不断培养学的创新能力朝着素质教育为核心。所以,在针对初中体育课程教改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发展教学任务。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倡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下,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使学生不断去接触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最终使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面教学水平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质的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全面的素质教学标准。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兴趣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对于初中学生自身

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特征对学习知识都有着较高的兴趣浓度,所以在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特征不但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假设、去探索、去创新,提倡兴趣教学,不断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广。 而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等等形式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大胆质疑,大胆的假设以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在培养学生自身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情感交流逐步疏导学生情感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体育修养。 最后,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优劣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的素质情况以及自身的天赋,不断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培养,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缺点不断鼓励学生去更好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对体育事业的学习和实践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物理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物理教学 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发展目标,是教育部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教育理念.这是继素质教育提出十余年之后,基础教育领域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一次大讨论.核心素养不是我们以前所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机械组合,而是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出发,提出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目标要求.然而目前多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只是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设计教学,缺乏从核心素养这个大教育观出发的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理念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笔者以高中物理选修3-4的一节常规课《光的折射定律》为例,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看法. 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的教学课堂,观察到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开场介绍惠更斯的波动理论,紧接着利用惠更斯的波动理论解释并推导了波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随后又从理论上推导出介质的相对折射率的定义——斯涅耳定律,以及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接下来是折射定律的实际应用和习题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它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基础,通过折射定律进行纯理论推导,既节省大量的课时,又推导出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了.那么,这种以知识为线索展开的,散发着浓浓的“数学味”物理教学有什么问题? 首先,这种课堂单靠老师的讲授,缺失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的过程,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是难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的;其次,这种一步到位的教法,是有悖于科学规律的(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总是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长此以往,恐怕会使学生对科学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科学发现总是一帆风顺的;第三,它忽视了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失去了一次体验科学猜想和科学探究的机会,这是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另一次物理课堂上,“光的折射定律”教学是这样展开的:通过小实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唤醒初中光的折射规律的记忆.而后提出问题:现在掌握的规律是否完整?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定量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后,继续引导学生设计确定实验方案,而后请三名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 一个学生操作折射定律演示器,另一个学生读出折射角,第三个学生在设计好的电子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几个猜想的正误,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教师接着介绍从托勒密到斯涅耳的千年探究历程,并演示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如何对初中体育进行创新教育

如何对初中体育进行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9-01-09T11:28:26.54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李俊峰[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俊峰(陕西省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陕西岐山 722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体育学科来讲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特征;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065-01 1.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 1.2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创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质――知识、经验、智力、个性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是完成跨世纪宏伟大业的保证。 1.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就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 2.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3.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3.1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3.2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运动技术教学的否定。不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内容的广度将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3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